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第二次段考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第二次段考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英 语 试 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回答1至5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n did the rain start
A.About 6pm. B. About 6am. C. About 12pm.
2.How is Harry going on with his studies
A. Very well. B. Very poorly. C. Just so-so.
3.How much money does the man have
A.$249 B.$24 C.$225
4.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 doesn’t allow her to watch it.
B. He enjoys watching cartoons.
C. The girl can watch it when she has finished her homework.
5.What do you learn about Maria
A. She has something to buy. B. She has nothing to buy. C. She will go shopping with the man.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at kind of course does Peter take
A. The art course. B. The computer course. C. The conception course.
7.What is the woman’s course like
A. It’s interesting. B. It’s boring. C. It’s important.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Teacher and student. B. Headmaster and teacher. C. Manager and secretary.
9.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boy lost his bike. B. The boy’s watch is slow. C. The woman will call the boy’s parent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When did the robbery happen
A. At noon. B. In the morning. C. In the afternoon.
11.How much money did the robber take away
A. About $5,000. B. About $1,500. C. About $3,500.
12. What did the man look like
A. Tall and fat. B. Thin and short. C. Thin and tall.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at is the woman asking about
A. How to earn money. B. How to deliver milk. C. How to get to the supermarket.
14. What does the woman need the money for
A. For her coming new term. B. For her new shirt. C. For her shopping.
15. What will the woman do right now
A. Do some shopping. B. Work as a cashier. C. Go for the interview.
16.Why do you most people here go shopping at night
A. Because they don’t have time in the daytime.
B. Because they want to make money here.
C. Because they have to wait a long time to check out in the daytime.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How is the race going if it rains that day
A. The race will go on. B. The race will be cancelled. C. The race will be put off.
18.When will the race start
A. At 2:00 pm on July 1st. B. At 2:30 pm on May 1 st. C. At 2:00 pm on March 1 st.
19.What should you do first if you want to take part in the race
A. Come to the playground at 2:00 sharp.
B. Enter my name before Tuesday afternoon.
C. Get ready on the playground at 1:30pm.
20. How many times should all the runners circle the playground
A. Once. B. Twice. C. Three times.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What are you doing, Martha
—I’m writing to teenagers all over ______ world. I have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ir memories of their first year at ______ school.
A. the; the B. 不填; the C. the; 不填 D. 不填; 不填
22. —Could I use your dictionary for a moment, please
—______! I’m not using it myself.
A. Go ahead B. You’ve got it C. Not at all D. That couldn’t be better
23. Listen to the two boys by the window. What computer game ______
A. did they talk about B. were they talking about
C. are they talking about D. have they been talking about
24. One of the problems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is facing now is ______ of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earthquake.
A. one B. those C. that D.it
25. The food and vegetabl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xpensive and they cost ______ last year.
A. as much twice as B. twice as much as C. much as twice as D. as twice much as
26. New technology is used in teaching. ______, not only is teachers’ energy saved, but also students become more interested in the lessons.
A. Otherwise B. After all C. Any way D. As a result
27. To avoid ______ alone, I would rather ______a room with Tom.
A. leaving; have B. being left; having C. leaving ;to have D. being left; have
28. —______ we have hotpot (火锅) for dinner tonight It’s such a cold day!
—I completely disagree. The newspapers and TV reports say that the hotpot is very dirty.
A. Can B. Would C. Shall D. Might
29. —Can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 before the evening class is over
—Sure, ______ it in time, I will work one more hour today.
A. having completed B. to complete C. completing D. complete
30. The price of houses in China ______ up at a very high speed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A. has gone B. had gone C. is going D. was going
31. Because he is afraid that the food in the restaurants is not safe, he only eats food ______ by himself in his own kitchen
A. cooked B. being cooked C. to be cooked D. to cook
32. Li Yuchun used to be an ordinary girl. Her singing career (演唱事业) ______ after she won the first place in a TV singing competition.
A. puts on B. takes turns C. takes off D. puts off
33. ______ is hard to imagine living in a place where there are no telephones or cars.
A. It B.As C. What D. That
34. —I will give you a ride (便车) as you live so far away, OK
—Thank you. ______.
A. It couldn’t be better B. Of course you can
C. If you like D. It’s up to you
35. —Are you allowed to play computer games
—My parents will not allow me to play them ______ I have finished all my homework.
A. because B. since C. when D. until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Mrs. White was a rich lady. She lived 36 in a large comfortable house. He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often came to visit her. However, she was 37 . She spent a lot of time thinking about her 38 and about her dead husband. Her children 39 about her and asked Dr. Green to see her.
Dr. Green was a (an) 40 doctor. She knew old people became set in their ways and don’t like to be 41 what to do. She decided to 42 Mrs. White before she said anything. During the visit, Dr. Green asked Mrs. White to give her a 43 of the house. Mrs. White was 44 her house and agreed happily. As they walked from room to room, Dr. Green 45 that there were a lot of 46 in every window. She asked, “Why do you have so many of them ” Mrs. White replied, “I love them and they 47 so fast that I have more and more.” When the tour of the house was over, Dr Green said, “I have one 48 to make. Whenever you 49 a friend or a neighbor 50 in bed or get married, give one of them to him or her.”
Mrs. White said 51 about the doctor’s advice and for a few months 52 the visit, she didn’t give away any of her violets (紫罗兰). Then one day she was 53 to the wedding of her neighbor’s daughter. She took one of her potted (盆栽的) plants to the party. Later one of her friends was sick so she took a violet plant to him in the hospital. 54 she began to give more and more of her potted violets to her neighbors. Over the years she gave away so many that she became 55 as the violet lady.
36. A. well B. alone C. quietly D. happily
37. A. unhappy B. unusual C. unhealthy D. disappointed
38. A. money B. children C. large house D. old age
39. A. talked B. thought C. worried D. hated
40. A. new B. experienced C. disappointing D. energetic
41. A. told B. bothered C. wished D. observed
42. A. go to treat B. come to see C. get to know D. refuse to examine
43. A. scenery B. picture C. sight D. tour
44. A. familiar with B. interested in C. anxious about D. proud of
45. A. watched B. noticed C. showed D. looked
46. A. roses B. paintings C. violets D. spiders
47. A. produce B. become C. make D. grow
48. A. decision B. suggestion C. preparation D. announcement
49. A. hear B. see C. observe D. watch
50. A. fall asleep B. lie down C. become sick D. take exercise
51. A. nothing B. anything C. everything D. something
52. A. during B. after C. before D. until
53. A. invited B. banned C. pleased D. refused
54. A. Usually B. Quickly C. Slowly D. Completely
55. A. attractive B. rich C. poor D. known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五篇短文,从每小题后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A
Without proper planning, tourism can cause problems. For example, too many tourists can crowd public places that are also enjoyed by the inhabitants of a country. If tourists create too much traffic, the inhabitants become annoyed and unhappy. They begin to dislike tourists and to treat them impolitely. They forget how much tourism can help the country's economy. It is important to think about the people of a destination country and how tourism affects them. Tourism should help a country, keep the customs and beauty that attract tourists. Tourism should also advance the wealth and happiness of local inhabitants.
  Too much tourism can be a problem. If tourism grows too quickly, people must leave other jobs to work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This means that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s economy can suffer.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re is not enough tourism, people can lose jobs.
  Businesses can also lose money. It costs a great deal of money to build large hotels, airports, air terminals, first-class roads, and other support facilities(配套设施)needed by tourist attractions .For example, a major international class tourism hotel can cost as much as 50 thousand dollars per room to build.If this room is not used most of the time, the owners of the hotel lose money.
  Building a hotel is just a beginning. There must be many support facilities as well, including roads to get to the hotel, electricity, sewers to handle waste, and water. All of these support facilities cost money. If they are not used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tourists, jobs and money are lost.
56.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 you think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part before this selection
  A.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develop tourism. B. Building roads and hotels is essential.
  C. Support facilities are highly necessary. D.Planni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ourism.
57. The underlined word "inhabitants" (in Paragraph 1) probably means_______ .
  A. tourists       B. passengers  C. citizens D. population         
58.Too much tourism can cause all these problems EXCEPT ________ .
  A. a bad effect on other industries  B. a change of tourists' customs
C. over-crowdedness of places of interest D. pressure on traffic
59.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that ________ .
  A.the author doesn't like tourism developing so fast
  B.local people will benefit from tourist attraction
  C.other parts of a country's economy won't benefit from tourism much
  D.we can't build too many support facilities
B
TYPING
This course is for those who want to learn to type, and those who want to improve their typing. You are tested in the first class and begin practicing at one of eight different skill levels(技能水平). This allows you to learn at your own speed. Each program lasts 20 hours. Bring your own paper.
Course cost: $ 125 Materials: $ 25
Two hours each evening for two weeks. New classes being every two weeks.
This course is taught by a number of business education teachers of high quality who have successfully taught typing courses before.
UNDERSTANDING COMPUTERS
This twelve–hour course is for people who do not know very much about computers, but who need to learn about them. You will learn what computers are, what they can and can’t do and how to use them.
Course cost: $ 75 Jan 4, 7, 11, 14, 18, Wed. & Sat. 9 – 11:30 a. m.
Equipment cost: $10
Joseph Saunders is a teacher of Computer Science at New Urban University. He has over twenty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computer field.
STOP SMOKING
Do you want to sop smoking Have you already tried to stop but failed Now it is the time to stop smoking using new methods! You can stop smoking, and this twelve–hour course will help you do it.
Course cost: $ 30 Jan. 2, 9, 16, 23, Mon. 2 – 5 p. m.
Dr. John Good has helped hundreds of people stop smoking.
60. If you choose the UNDERSTANDING COMPUTERS course, you will have classes ________.
A. from Monday to Sunday B. from Monday to Friday
C. on Wednesday and Saturday D. on Saturday and Sunday
61. The Typing course is given by teachers ________.
A. with much experience B. with good business
C. who work part time D. who know eight skills
62. If you want to learn computer and at the same time you want to improve your typing, you will pay about ________.
A $ 200 B $ 210 C $ 225 D $235
63. The difference of “Typing” from the other two is ________.
A. you will pay less money
B. you will take a test after the course
C. you will pay money before practicing
D. people with different skill levels may learn at different speed
C
How many people have I met who have told me about the book they have been planning to write but have never yet found the time Far too many.
This is Life, but we do treat it like a rehearsal (排演) and, unhappily, we do miss so many of its best moments.
We take jobs to make a living and provide homes for our families. We always believe that life is only a temporary (暂时的) state of affairs on the way to what we really want to do. Then, at 60 or 65, we suddenly find that we have a life clock and several grandchildren. When we look back, we realize that all those years waiting for Real Life to come were in fact real life.
In America we often hear people say “Have a nice day”. They speak slowly and seriously in their shops and hotels. I think it is a wonderful phrase, reminding us to enjoy the moment: to value (珍惜) this very day.
How often do we say to ourselves, “I’ll play horse-riding (or golf, or sailing) as soon as I get a higher position”. But in the end we do none of those things when we really get the higher position.
When I first became a reporter I knew a man who gave up a very well-paid respectable (受人尊敬的) job at the Daily Telegraph to go and edit (编辑) a small weekly newspaper. At the time I was astonished by what appeared to me to be his completely abnormal mental state (反常的精神状态). How could anyone turn his back on Fleet Street in central London for a small local area?I wanted to know.
Now I am a little older and possibly cleverer, I see the meaning in it. In Fleet Street the man was under great pressure. He lived in an unattractive London suburb and he spent much of his life sitting on Southern Region trains.
64. The first paragraph of the passage tells us that ________.
A. we always try to find some time to write a book
B. we always make plans but rarely complete them
C. we always enjoy many of life’s best moments
D. we always do what we really want to do
65. The underlined phrase “turn his back on” probably means ________.
A. give up B. return to C. leave for D. depend on
66. The man left his first job because he was ________.
A. under too much pressure B. in an abnormal mental state
C. not well paid D. not respected
67. What is the best title (标题) for the passage
A. Provide Homes For Our Family. B. Take Up Horse-riding.
C. Value This Very Day. D. Make a Living.
D
I couldn’t believe it. Of all the times for this to happen … a flat tire (车胎爆了).
I sat for a few minutes complaining. It was getting dark. Suddenly a car stopped behind me. In the blinding light, I saw a male approaching me.
I was frightened. This young guy wore black clothes with strange hair style and tattoos (纹身) covering much of his body.
“How about I give you a hand ” he said.
“Well, I don’t know… I think I can…”
I happened to look back at his car and noticed someone sitting in the passenger seat. Thoughts of robberies (抢劫) came into my mind.
Suddenly it began to pour. It made it impossible to change the tire.
“Come on. Get in my car. We’ll wait with you!” Wet and tired, I sat onto the back seat. Then a kind voice came. “Are you all right, girl ” An old woman asked.
“Yes, I am,” I replied, greatly relieved(安心)at seeing the old woman there. “My name is Beatrice, and this is my neighbor, Joy,” she said, “He stopped our car as soon as he saw you had a flat tire.”
“I am thankful for his help.” I answered.
“Me, too.” Beatrice laughed. “Joy takes me to visit my husband. We had to place him in a nursing home (疗养院). So, every Monday, Wednesday and Friday, Joy and I have a date.”
“Joy, it’s impossible to believe what you do for her. I would never have guessed. Well, you know I…” I stumbled(结结巴巴地说话)with the words.
“I know people who look like me don’t do nice things.” he said.
I thought about what Joy said for a few moments. He was right. What he wore on the outside was a reflection (看法) of the world as he saw it. What he wore on the inside was the spirit of giving, caring and loving the world from his point of view.
68. When the male offered his help, the writer ________.
A. was glad and accepted it immediately B. was thankful but she refused the help
C. accepted the help excitedly D. accepted the offer unwillingly
69. What did the male suggest when it suddenly rained
A. To change the tire at once. B. To avoid the rain in his car.
C. To draw the car to the garage. D. To ride in his car with them.
70. The writer felt relieved at seeing the old woman because ________.
A. the old woman was friendly to her B. she knew the old woman for a long time
C. there was no possibility of robbery D. the voice of the old woman was sweet
71.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推断) that ________.
A. what a person wears may not influence his love to others
B. what the male wore shows how people see the world
C. usually a person’s dress is the reflection of his mind
D. the first impression on others is very important
E
“My dear Mr. Bennet,” 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 “have you heard that Netherfield Park is let (出租) at last ”
Mr. Bennet replied that he had not.
“But it is,” said she, “for Mrs. Long has just been here, and she told me all about it.”
Mr. Bennet made no answer.
“Do not you want to know who has taken it ” said his wife impatiently.
“You want to tell me, and I have no objection (反对) to hearing it.”
This was invitation enough.
“Why, my dear, you must know, Mrs. Long says that Netherfield Park is taken by a young man with a lot of money from the north of England; that he came down on Monday to see the place, and was so much delighted with it, that he agreed with Mr. Morris immediately; that he is going to take it before Michaelmas, and some of his servants (佣人) are going to enter the house by the end of next week.”
“What is his name ”
“Bingley.”
“Is he married or single ”
“Oh! Single, my dear, to be sure! A wealthy single man; four or five thousand a year. 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
“How so How can it affect them ”
“My dear Mr. Bennet,” replied his wife, “how can you be so foolish! You must know that I am thinking of his marrying one of them.”
“Is that his design in living here ”
“Design! Nonsense (胡说), how can you talk so! But it is very likely that he may fall in love with one of them, and therefore you must visit him as soon as he comes.”
“I see no need for that. You and girls may go, or you may send them by themselves, which perhaps will be still better, for as you are as beautiful as any of them, Mr. Bingley might like you the best of the party.”
72. Mrs. Bennet most wants to ________.
A. visit her neighbors B. see her daughters marry well
C. tell her husband what to do D. exchange information
73. What does the passage tell us about Bingley
A. He is a rich, young man from the southern part of England.
B. He comes to stay at Netherfield to find himself a wife.
C. He has already become the center of attention in the neighbourhood.
D. He is so pleased with Netherfield that he bought it immediately.
74.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Mrs. Bennet is ________.
A. a housewife who likes talking very much B. a neighbor with warm heart
C. a bad friend D. a respected mother
75. From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husband and wife, 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_.
A. Mr. Bennet doesn’t think Bingley good enough for his daughters
B. Mr. Bennet considers his wife to be very attractive
C. Mr. Bennet pays little attention to her daughters’ future
D. Mr. Bennet enjoys making fun of his wife
高2014级2011-2012学年度上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英 语
第II卷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句子及所给中文提示或首字母,在题后答题栏上写出各单词正确的完全形式, 写在题上不给分(每空限写一词)。
76. When she asks you to do something, you do it i________! That is to say, you can not do it later.
77. The price of homes goes up and people cannot a________ to buy a house there.
78. Two-thirds of the earth’s s________ is water, but we cannot use it because it is seawater.
79. I hadn’t enough money for drugs. So I b________ into a house and stole a television and a video recorder.
80.Li Yang said that Miyi was the most a ________county he had ever been to.
81. Club ________ (活动) after class hour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school life.
82. The eagle suddenly ________ (飞) in the air and frightened me. I started to cry!
83. Our teacher can’t help everyone in the class. If we work ________ (独立), we can learn much more.
84. I think I’m a very ________ (健康) person because we have fish about four times a week.
85. As the result of the war, a temple in my hometown was ________ (破坏).
76. ____________ 77. ____________ 78. ____________ 79. ____________ 80. ____________
81. ____________ 82. ____________ 83. ____________ 84. ____________ 85. ____________
第二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对标有题号的每一行作出判断:如无错误,在该行右边的横线上画一个(√); 如有错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则按下列情况改正:
该行多一个词: 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在右边的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
该行缺一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该行错一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的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Last week we hold a class meeting to have a discussion 86.____________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urfing the Internet. Some
students think that by surf the Internet, we can 87.____________
broaden their knowledge and know more about the world. 88.____________
And we can make friend with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89.____________
through the Internet. On other hand, other students 90.____________
thinks that surfing the Internet will waste time and 91.____________
money. If we are online for a long time, it will do 92.____________
great harm to our health and our study. To my opinion, 93.____________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We should to make use of the 94.____________
Internet and avoid the badly side of it at the same time. 95.____________
第三节 句子翻译(共5小题;每个句子3分,满分15分)
请根据每个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英语提示,把下列句子翻译成英语。
96. 对于中学生来说,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很重要的。(for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7. 然而,坏的饮食习惯在学生中很普遍。例如,我们有些人经常不吃早餐就去上学。(comm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8. 所有这些坏习惯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害。(har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9. 我们应该吃各种各样的健康食品,例如鱼、肉、蔬菜和水果。(such a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 我认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来学习。(energ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2014级2011-2012学年度上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英语参考答案
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76. immediately 77. afford 78. surface 79. broke 80. attractive
81. activities 82. flew 83. independently 84. healthy /fit 85. destroyed
第三节 句子翻译(共5小题;每个句子3分,满分15分)
1. 对于中学生来说,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很重要的。(form)
It’s very important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form healthy eating habits.
2. 然而,坏的饮食习惯在学生中很普遍。例如,我们有些人经常不吃早餐就去上学。(common)
However, bad eating habits are very common among us students. For example, some of us often go to school without breakfast.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11年“十一”期间,小杨和父母选择了标价为每人4000元的九寨沟旅游。小杨用300元买了几件富有藏族特色的小饰品,父母则在商场用刷卡透支的方式购买了3000多元的藏医药保健品。材料中涉及的货币的职能依次是(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2010年,某商品价值为9元。2011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
A、6元 B、4.5元 C、13.5元 D、9元
3、读下面的人民币外汇牌价表,回答问题:下面表格现象表明 2010年到2011 年 ( )
时间 美元 人民币
2010年3月5日 100 685.75
2011年3月5日 100 642.65
A、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币值下降 B、外汇汇率降低,人民币币值上升
C、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币值上升 D、外汇汇率降低,人民币币值下降
4、假定某国待售商品2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为150元,货币平均每年流通3次,则当年该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 亿元,若当年发行20000亿元人民币,此时的1元相当于原来 元的购买力,有可能引发 。
A、10000 2 通货膨胀 B、5000 2 通货紧缩
C、10000 0.5 通货膨胀 D、20000 1 通货紧缩
5、价格变动对以下商品的需求量影响弹性较小的是( ) 
① 大米 ②金项链   ③盐    ④汽车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②④
6、价格变动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而且对生产经营也能产生影响。对生产的影响表现在:(  )
①可以调节生产规模 ②能促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④会使企业之间进行不正当竞争
A、 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全国人大高票通过的相关法案中关于“明星代言食品出事要追究连带责任”的规定,颇为公众关注。众多商家不惜花巨资请明星代言其产品,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 )
A、攀比心理 B、求异心理 C、从众心理 D、求实心理
8、下列选项中,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  )
①家庭可支配收入 ②物价水平 ③居住环境 ④商品的售后服务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9、假定其它因素不变,食品价格不断上升,会导致(  )
(注: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消费总支出)
A、恩格尔系数增大,生活水平提高    B、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降低
C、恩格尔系数增大,生活水平降低    D、恩格尔系数不变,生活水平不变
10、 2011年9月,天宫一号整装待发将与神八在太空“深情一吻”,专家称天宫一号和神八将引领太空经济,再次激活航天经济,太空蔬菜、太空内衣、天宫模型等成为新一轮消费热点。这一消费热点对我国航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这说明( )
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决定消费多少、消费多少
B、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C、消费调节着生产
D、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11、下列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在全国各个行业,公有资产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的比重一定增加
③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④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有利于 ( )
①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据报道,成都有一家民营企业,开发出科技含量很高的环保型“果冻蜡~水晶蜡~魔术蜡”等“科技蜡烛”,畅销欧美市场,每枝蜡烛获利近两美元,三枝蜡烛抵得上一台大彩电的利润,仅蜡烛出口创汇两年就达2 500多万美元。这一事例说明,企业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
A、要靠扩大自身规模 B、要靠企业科技进步
C、要靠翻新产品花样 D、要靠产品适销对路
14、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是因为( )
A、在社会主义国家就业靠政府安排
B、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着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稳定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消灭失业,维护社会稳定
15、一位父亲对大学即将毕业的儿子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树立( )
A、自主择业观 B、竞争就业观 C、职业平等观 D、自主创业观
16、我国早已出台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但现实生活中仍有侵犯劳动者权利的现象存在。如节假日经常加班,而且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有的煤矿老板不严格按照安全标准进行生产,时常有矿难发生,危及矿工的生命和健康;还有一些建筑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等。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侵犯了劳动者的( )
①休息休假的权利 ②取得劳动报酬权
③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障的权利 ④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风险性是居民投资理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张有一笔10万元的闲置资金准备投资,初步筛选了以下四种投资理财产品。按照风险性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发行的债券 ②攀枝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
③财政部发行的凭证式国债 ④上市的长虹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A、①③②④ 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 D、③①④②
2011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自2011年9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回答18--19题
18、对于这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必将减少国家财政收入 ②表明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③会刺激中低收入居民消费 ④表明税收具有固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小王每月扣除“三险一金”后的收入为8500元,按照我国个人所得税法新的规定(见下表),他每月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一 不超过1500元的 3
二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三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A、1700元 B、1145元 C、1000元 D、445元
20、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我们应该 ( )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逐步减少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分配中的比重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十七届五中全会为“十二五”的格局谋篇定调,其中,如何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实现社会公平,是中国各界对富民愿景的最大期待。下列对社会公平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它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②它往往导致平均主义
③它有利于全体人民同步富裕 ④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中国一位农民去买种子,种子是假的,一气之下去买了一瓶农药喝了下去,结果农药是假的,全家感到庆幸去买了一瓶酒来庆祝,结果酒是假的,导致全家死亡。近年来,我国市场连连出现“假药事件”,“有毒食品事件”,国家有关部门将采取有效措施打击制假造假行为。材料中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是由于市场调节具有( )的弊端。
A、盲目性 B、自发性 C 、滞后性 D、开放性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
A、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 B、更好地发挥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的长处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4、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 )
A、互惠原则 B、市场准入原则 C、公平原则 D、非歧视原则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18分)阅读下面两位同学的对话,按对话框中的要求说明经济学道理。
甲:考考你,你能找出漫画中蒜价蹿升的原因吗?不许说“猪流感(甲流)”,要用经济学术语哟。
乙:使用价值吧。
甲:据说,大蒜的用处挺多的。
乙:我们家一般用蒜炒菜炝锅儿,买葱姜也可以。
甲:推荐一个预防感冒的配方,叫“三辣饮”:大蒜、葱白、生姜各适量,煎汤,趁热饮。买葱姜蒜的时候,比例可得合适了。
乙:好像最近种蒜的越来越多了。 甲:当然,价值规律要发挥作用嘛。
乙:听说蒜价上涨还有投机商疯狂炒作,哄抬价格的原因。
甲:是啊,国家该加强宏观调控了。
26、海尔”是由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称雄国内外市场的企业集团的。1984年海尔从德国利渤海尔公司引进了电冰箱的先进技术,20年来,海尔不但全部消化吸收了所有引进的技术,还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各项产品,大踏步地迈出了国门。海尔的发展战略是重视质量,创名牌;多元化经营;国际化战略;不断创新,经营宗旨是:服务无止境,忠诚于消费者。
运用所学知识,总结海尔走向成功的经验。(9分)
27: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1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发挥财政政策保增长中的巨大作用。坚持把支持“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大力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
结合材料说明国家财政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9分)
28、(16分)
表一:下面是某校学生对某个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结果。
社区劳动力 现有劳动力 2032人
2年内预计新增劳动力 95人
下岗失业或曾下岗失业405人 初中文化水平以下者 163人,约占40.2%
初级工及无技术等级的人员 306人,约占75.6%
实现再就业281人 就业企业 个体和私营经济196人,集体企业65人,其他20人
就业领域 第二产业63人,第三产业218人
材料: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进一步强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1)上述表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生活的道理?(3分)
(2)请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结合上述图表和材料为政府和劳动者提供几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合理化的建议。(13分)
 
四川省米易中学校高2014级12月段考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8分)
二、非选择题(52分)
25.(18分)
(1)不对。(2分)蒜价上涨的原因是供不应求。(2分)
(2)替代品。(2分)
(3)互补品。(2分)
(4)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2分)
②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3分)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的职能。(2分)
手段:宏观调控有经济、法律、行政手段。(3分)
27、(9分)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大力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建设,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的作用。把支持“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增加对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支持力度,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体现了这一点(3分)
28、(16分)
(1)(3分)
①反映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1分)
②待业、就业人员亟待提高自身素质;(1分)
③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为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较大贡献。(1分)
(2)政府和劳动者应做好以下工作:(13分)
¥10.00
(1)判断:乙说得对吗?如果认为不对,请指出漫画中蒜价上涨的原因。(4分)
(2)在这里,蒜与葱姜这些商品是什么关系?(2分)
(3)“三辣饮”中,葱姜蒜三种商品又是什么关系?(2分)
(4)国家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有哪些手段?(10分)第1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室) 三哥(20岁)、四哥(17岁)
妾一(侧室) 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二哥(22岁)
A.三哥     B.四哥      C.大哥       D.二哥
2、“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种观点
A.力主实行分封制 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推崇世袭制
3、图1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6、宋太祖和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
A.设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B.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及权力
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D.改变选择官吏的方法
7、《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8、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间接统治
B.政治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9、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10、某同学在网上看到以下一组图片,你觉得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A.抵抗外来侵略 B.寻求实业救国之路 C.从事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11、义和团揭贴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这反映了义和团①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②运动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③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④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C.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13、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壮大 B、社会各界强烈要求民主建国
C、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D、中国取得了近代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
1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B.农民阶级封建迷信思想严重
C.太平天国运动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D.洪秀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
15、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C.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D.它们都是巩固太平天国政权的纲领或方案
16、“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国运动
17、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18、国民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①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②共产党掌握了自己的武装③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④中共开始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A.②④ B. ①③ C.①②④ D. ①③④
19、印章是政治权力的象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观察右图,这枚印章见证的历史是
A.北伐战争 B.工农武装割据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0、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C.两万五千里长征 D.开辟敌后战场
21、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历史事件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22、右图是1949年4月总统府的国民党青天白日旗被降下,其透露的史实是
A.国民党在大陆的军队被彻底歼灭
B.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C.国民党举行正常的降旗仪式
D.三大战役结束
23、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曾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农运动
②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24、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12年的是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骞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
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③走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④开展武装斗争,组织统一战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战役胜利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28、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主要依据是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任务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D.结束了半殖半封的历史
30、下列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内容是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将《共同纲领》定为施政纲领 D.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
31、“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社会制度不变
32、2008年3月15日,胡锦涛出席“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开幕式时表示,发展长期稳定、睦邻友好的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要实现这美好的愿望,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坚持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 D.改革开放政策
33、建国初期有利于开拓外交局面的方针或原则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中美建交公报》 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④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①②③④ B.④ C.①③ D.①③④
34、1984年5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句话说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哪一原则
A.独立自主 B.平等互利 C.互不干涉内政 D.互不侵犯
35、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第2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
材料三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在此前的奴隶制时代我国主要采用的选官制度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时期?(2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什么时期?(2分)
(4)如果你是皇帝,你会采用哪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37、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8分)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分)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1分)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分)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承认,那圣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府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1958年12月4日杜勒斯在加利福尼亚洲商会的演说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1970年2月18日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二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他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材料三 1997年东南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感同身受,同舟共济”的态度,为缓解东南亚经济危机做出重大贡献。中国政府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 ,从维护本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中国政府采取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保持了国内经济健康和稳定增长,对缓解亚洲经济紧张形势、带动亚洲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政策是什么?用事实说明这种政策没有得逞。(3分)
(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美国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以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外交战线的重大突破。(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3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在地区性国际事务中的政策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米易中学校高2014届高一上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70分)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以下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结构层次是 (  )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2. 下列各项中,阐述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B.地球上全部生物的总和
C.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3. 下列四种生物中,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生物的是 (  )
A. 衣藻 B.颤藻 C.蓝藻 D. 念珠藻
4. 下列关于三大有机物的鉴定实验,正确的是(  )
A.通过高倍显微镜可以看到花生切片中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A液与B液要先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
C. 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以用作鉴定还原糖的材料
D.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5. 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和叶绿素中含有的特征元素依次是(  )
A.I、Mg、Fe B.Cu、Mg、I
C.I、Fe 、Mg D.Fe 、Mg、I
6. 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同一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越生物膜层数是:(  )
A.4 B.5 C.6 D.8
7. 一个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物象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8. 小麦根尖细胞DNA分布在 (  )
A.细胞核、核糖体 B.细胞核、线粒体 C.细胞核、高尔基体 D.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9. 人体内有a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猪体内有b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人吃猪肉后,人体内的一个细胞中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氨基酸种类最可能是(  )
A.a+b,40 B.小于a,20 C. 大于a,20 D.b,20
10.下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图中物质甲表示蛋白质,物质乙表示磷脂 B.丙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图中①的场所是叶绿体,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完成③、⑤、⑥功能的结构均具有双层膜
11.甜菜块根细胞中有花青素,使块根呈红色。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则能使水变红,这是因为(  )
A.细胞壁被盐酸破坏 B.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
C.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12.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C.当溶液浓度甲>乙时,成熟植物会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渗透平衡状态,但仍有水分子由甲→乙
13.下面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  )
①食用的糖醋蒜细胞 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 ③植物的根毛细胞 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⑤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 ⑥根尖分生区细胞
A.①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
14.下列各项表示三个相邻细胞的水分渗透关系,若它们的细胞液浓度大小是a>b>c,那么,能正确表示这种关系的是:( )
15.关于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健那绿是一种活体染色剂 B.健那绿具有专一性
C.健那绿可以把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D.健那绿无法通过生物膜
17.已知K+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有与其相同的运输方式(  )
A.乙醇 B.胆固醇
C.脂肪酸 D.氨基酸
18.一植物其根部由内到外相邻的三个细胞A、B、C,在正常生活状态时,各细胞液的浓度及在缺水萎蔫状态时各细胞液的浓度关系分别是( )
A.A>B<C和A>B<C B.A<B<C和A<B<C
C.A>B>C和A<B<C D.A<B<C和A>B>C
19.如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情况,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在a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B.在b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不可能增大
C.在c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D.该图不能反映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
20.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一定与细胞核、某些细胞器、细胞膜有关
B.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C.活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都会发生质壁分离
D.液泡内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它对植物细胞内的环境起调节作用
21.如图不能够表达的生理过程是 (  )
A.肾小管细胞分泌K+ B.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C.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 D.肠腺细胞分泌肠液
22.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对a和b的准确叙述是 (  )
A.a是核糖,b则为脱氧核苷酸 B.a是脱氧核糖,b则为脱氧核糖核酸
C.a是核糖,b则为核糖核酸 D.a是脱氧核糖,b则为脱氧核苷酸
23.让实验动物小白鼠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小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 )
A.CO2 B.C2H5OH C.H2O D.C3H6O3
24.分别用0℃和100℃的温度处理某种酶后,酶都没有活性但( )
A.经过0℃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B.经过100℃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C.经过0℃处理的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D.经过100℃处理的酶的空间结构未遭到破坏
25.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很可能是( )
A.肽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淀粉酶
26.ATP转化为ADP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 ( )
A.H2O B.Pi
C.P D.[H]
27.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CO2的放出,则该过程一定不是( )。
A.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 C.酒精发酵 D.乳酸发酵
28.下列关于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酶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将溶液pH值由2升到8的过程中,胰蛋白酶的活性将不断上升
C.酶的数量会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D.任何活细胞内都有酶的存在
29.如果酶的数量一定,下列哪个图示最确切地反映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数量之间的关系( )
30.测得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 ( )
A.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无氧呼吸占优势 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31.科学家用35S标记的氨基酸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量细胞合成并分泌乳腺蛋白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结果如图。下列选项表示a、b、c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以及放射性标记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A.a核糖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
B.a内质网→b高尔基体→c细胞膜
C.a高尔基体→c内质网→b细胞膜
D.a内质网→c高尔基体→b细胞膜
32.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
单位:mmol 处理前 用鱼滕酮处理后 用乌本苷处理后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K+ 145 5 11 5 13 5
Mg2+ 35 1.4 1.8 1.4 35 1.4
A.鱼滕酮对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B.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
C.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33.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某些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34.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如果它在这两种呼吸过程中产生了等量的CO2,那么它分别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
A.1:2 B.1:3 C.3:1 D.2:1
35.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CO2
36.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装置乙在Ⅲ处可检测到有酒精生成
C.装置乙中应让Ⅱ先放置一会再与Ⅲ连接
D.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Ⅰ处的CO2
37.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C.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38.现有三支试管A、B、C,先向试管内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下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试管和B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A试管和C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实验结果是A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D.实验结果是B试管和C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39.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的水混合装入一容器中,调整pH值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
A.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C.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40.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 0.5mol/L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1 2 3 4 5
加入物质 适量唾液 锈铁钉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 生土豆块+稀盐酸
实验结果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几乎无气泡
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实验 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
C.实验中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D.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高 一 生 物
2011—2012学年度(上)期第二次阶段考 2011.12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41. (10分)上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上图三种细胞属原核细胞的是 ,你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2)甲与乙比较,甲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 (2分) 。
(3)丙中①表示 (填名称)细胞器,则乙中表示该细胞器的标号是 。
(4)若甲图表示根毛细胞,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 ] 。
(5)若将甲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会发生甲中 与 (横线上都填标号)分离的现象。
42. (8分)在生物体活细胞内,不断进行着下面的化学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动物细胞中,形成ATP需要能量,该能量主要由______ 来提供,植物细胞中该能量由_______ _ 、 提供。
(2)在植物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
(3)合成ATP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______ __作用,而分解ATP释放的能量用于____ ____。
43.(10分)有人做了下面的实验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盛有等量胃蛋白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酶溶液的pH 1 2 3 4 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3 9 11 45 60
(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下侧的坐标图中画出pH与酶活性的关系曲线。
(2)提供两种使实验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的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确认上述实验中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而不是其它因素的作用,还应补充怎样的对照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除了本实验外,请另外设计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案来测定pH对酶活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14分).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在外界氧浓度为10%以下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 。
(2)无氧呼吸强度与氧浓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_。
(3)(多选)上线与下线相交于C点,对于B、C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 _。
A.C点时,植物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B.C点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
C.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
D.B点时,植物呼吸强度最弱
(4)AB段表示CO2释放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 _ __。
(5)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_______ _。
(6)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
(7)由以上分析,保存水果、蔬菜应________。
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0%
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
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
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
45.(8分)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课题。
实验用具和材料:磨浆机、烧杯、试管、量筒、刀片、玻璃棒、漏斗、纱布等。苹果、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蒸馏水等。
实验一: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及步骤:
(1)将苹果洗净去皮,用磨浆机制成苹果泥,加入适量蒸馏水备用。
(2)取两个100 ml洁净的烧杯,编号为l、2号,按下表程序进行操作,请把表中未填写的内容填上。(下表格中缺斜线)
操作顺序 项目 烧杯
1 2
① 在烧杯中加入苹果泥 20ml 20ml
② 2ml
③ 注入蒸馏水
④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并用玻璃棒不时搅拌 10分钟 10分钟
(3)取出两个烧杯,同时进行过滤。观察或比较 ,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
如果是 ,则说明果胶酶对果胶的水解具有催化作用。
(4)实验中有玻璃棒搅拌的操作,其目的是使 ,以减少实验误差。
实验二:探索果胶酶对果胶水解适宜的pH值
在上述实验步骤中,完成“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苹果泥、试管中分别加人等量果胶酶溶液、编号、分组”之后,有下列两种操作:
方法一: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分别调至4、5、6、……10。
方法二: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5、6、……10,再把pH相同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两种方法中科学的方法是: ,理由:

高 一 生 物
2011—2012学年度(上)期第二次阶段考答案 2011.12
41、(10分),(2)、(5)小题每题2分,其余每空
1分) (1)丙 丙没有成形(核膜包围)的细胞核(甲乙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丙没有)
(2)[⑨]叶绿体 [(11)]液泡(或⑨、(11),或叶绿体、液泡)
(3)核糖体 ② (4)[⑨]叶绿体  (5)① ⒁
44(14分)2分每空
答案 (1)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同时存在
(2)无氧呼吸强度随氧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
(3)BD
(4)氧浓度逐渐升高到5%时,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而有氧呼吸十分微弱
(5)不同氧浓度下的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总量
(6)1.5 (7)B(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考生注意:
1.试题总分100分,其中Ⅰ卷40分,Ⅱ卷60分。
2.请考生用2B铅笔将Ⅰ卷各题答案涂在机读卡上,直接书写在试卷上无效
3.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Ⅱ卷各题答案直接书写在试卷上,Ⅱ卷各题用铅笔答题不给分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Zn-65 Cu-64 .
Ⅰ卷(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被广泛接受,为了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包装袋中常加入抗氧化物质,下列不属于抗氧化物质的是
A.生石灰 B.还原铁粉 C.亚硫酸钠 D.维生素C
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水和CCl4 B.碘和CCl4 C.酒精和水 D.汽油和植物油
3.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CO2 B.盐酸溶液 C.Fe D.CuSO4
4. 下列有关阿佛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0.012kg碳原子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个
B.NA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1
C.1 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个
D.NA个氯气分子的体积为22.4L
5.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O + H2O = Ca(OH)2 B.H2+CuO=(高温)=Cu+H2O
C.BaCl2+H2SO4 = BaSO4↓+ 2HCl D.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6.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
B.用平行光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加以区分
C.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蒸馏水中,以制取Fe(OH)3胶体
D.右图图片显示的是树林中的晨曦,该现象与丁达尔现象有关
7.在常温常压下,2mol SO2和2mol CO2相比较,不同的是
A.分子数 B.原子数 C.体积 D.质量
8.常温,将1mol HCl气体溶于水配为500 ml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6.5g
B.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
C.溶液中HCl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D.该HC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9.在某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离子组是
A.K+、Na+、Cu2+、SO42- B.Na+、Al3+、Cl-、NO3-
C.Na+、K+、CO32-、Cl- D.K+、SO42-、Cl-、Ba2+
10.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Na2CO3,应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A.加入过量的HCl溶液 B.加入过量的Ca(HCO3)2溶液
C.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D.将溶液进行加热
11. 硫酸镁和硫酸铝溶液等体积混合后,Al3+浓度为0.1mol·L-1,SO42-离子的浓度为0.3mol·L-1,则混合液中Mg2+的浓度为
A.0.15mol·L-1 B.0.3mol·L-1  C.0.45mol·L-1 D.0.2mol·L-1
12、把一小块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下列物质中不是该反应的生成物的是
 A、Cu    B、Cu(OH)2   C、H2      D、Na2SO4
13.以下转化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Al(OH)3→Al2O3 B.Cu→CuCl2 C.FeCl2→Fe D.Na→NaOH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 = Fe2++Cu
B.稀 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 = 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2SO4 反应:Ba2++SO42- = 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5. 现有几种物质①Al ②Al2O3 ③Al(OH)3 ④NaHCO3 ⑤NH4HCO3,其中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反应,而且均有气体放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⑤ D.④⑤
16.只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就能将FeCl3、FeCl2、AlCl3和NaCl四种溶液区别开的是
A. KSCN溶液 B. BaCl2溶液 C. NaOH溶液 D. AgNO3溶液
17.把表面有氧化物的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铁片一起放入盐酸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是
A.Fe3+和Cu2+ B.Fe2+和Cu2+ C.Fe2+和Fe3+ D.只有Fe2+
18. 在反应 8NH3+3Cl2===N2+6NH4Cl中,若有2 NH3 被氧化,则
A.3 Cl2被氧化 B.有4 NH3参加反应
C. 3 氯原子被还原 D.生成1 N2
19.在某无色溶液中缓慢地滴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由此确定,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A.Mg2+、Al3+、Fe2+
B.H+、Mg2+、Al3+
C.H+、Ba2+、Al3+
D.只有Mg2+、Al3+
20. 把含有氧化铁的铁片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直到铁片完溶解,经分析该溶液中无Fe3+,且生成的Fe2+与反应生成的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原混合物中Fe2O3与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5 C.1︰2 D.3︰1
Ⅱ卷(共60分)
二、(本题包括21、22、23题,共20分)
21.(8分)
(1)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HCO3,应加入的试剂为: 离子方程式为:
(2)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应加入 离子方程式为:
(3)除去Na2O2粉末中的Na2O,应采用什么操作: 化学方程式为:
(4)鉴别KCl溶液和K2CO3的试剂是       ,离子方程 为   。
22.(6分)实验室里迅速制备少量氯气可利用以下反应:
2 KMnO4+16 HCl === 2 KCl + 2 MnCl2 + 5 Cl2↑ + 8 H2O
此反应不需要加热,常温下就可以迅速进行,而且对盐酸的浓度要求不高。
(1)用“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情况:
2 KMnO4+16 HCl === 2 KCl + 2 MnCl2 + 5 Cl2↑ + 8 H2O
(2)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还原剂是 _________。
(3) 当电子转移的数目为6.02×1023个时生成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mol
23.(6分(1).标准状况下,67.2L NH3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质量为    g,与   ______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2)用20gNaOH配成250mL溶液,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取出5mL该溶液,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再加水稀释至100mL,该100mL溶液可以跟H+浓度为0.1mol/L的硫酸溶液 mL完全中和生成正盐。
三、(本题包括24题,共12分)
24.下列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合金由两种金属组成,取C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则火焰呈黄色。在反应中产生的水均未在图中标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M: H: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G→H电子转移情况:
G→H: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B+C:
K→D:
四、(本题包括25、26题,共17分)
25.(6分)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Al2(SO4)3、CuCl2、KNO3、Na2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白色粉末投入蒸馏水中,粉末完全溶解,得到蓝色透明溶液A。
②取A溶液少量,向其中逐滴滴加烧碱溶液直到过量,观察到先有沉淀出现,而后沉
淀逐渐增多,然后沉淀又逐渐减少,但最终仍有部分蓝色沉淀。
③再取A溶液两份,一份滴加BaCl2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后也出现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粉末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 ,
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
(2)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的物质,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26. (11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的氧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发生的反应为:
(2)乙中Na2O2可能发生的反应有(写化学方程式) ,
.
(3)丙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丁中浓H2SO4的作用是
(4)若把原装置连接顺序改为 :甲 丙 丁 乙 戊,则在装置戊中能否收集到氧气?
(填“能”或“不能”), 原因是

五、(本题包括27、28题,共11分)
27. (5分)取100mL 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得到14.51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量减少到4.66g,并有气体放出。试计算:
(1)原混和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8.(6分)将一定质量的 Na、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mL混合气体,将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反应,求原混合物中Na、Na2O2的物质的量。
高一年第二次段考化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2.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KMnO4 HCl 0.5
23.(1) 3NA 51g 192g
(2) 2mol/L 2mol/L 0.1mol/L 100ml
24.答案:(1)A:Na M:Al2O3 H:Fe(OH)3
(2)白色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L-K: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3)A-B+C:2Na+2H2O=2Na++2OH-+H2↑
K-D:
沉淀质量
NaOH溶液体积
0
得到 2×5 e-
失去 5×2×1 e-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39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谓参考系就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
B.在研究贝克汉姆“香蕉球”的旋转效应时,可以把球看作质点
C. 在研究火车过一座短桥的时间时,不能把火车看作质点
D.一个运动过程可能出现路程等于零,而位移不等于零
2、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到的重力,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D、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保持平衡。
3. 一根轻弹簧原长10cm,当挂上重2N的砝码时,伸长1cm ;当这根弹簧挂上重8N的砝码时,弹簧的长度应为(弹簧的形变仍是弹性形变) :
A.4cm B.14cm C.15cm D.44cm
4.在机场和海港,常用传送带运送旅客的行李和货物,如图所示,为水平传送带,b为倾斜传送带,当行李箱m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几种判断中正确的是 :
、A.、b两种情形中的行李箱都受到两个力作用
B.、b两种情形中的行李箱都受到三个力作用
C.情形a中的行李箱受到两个力作用,情形b中的行李箱受到三个力作用
D.情形a中的行李箱受到两个力作用,情形b中的行李箱受到四个力作用
5.运动员双手紧握竹竿匀速攀升和匀速下滑时,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则:
A.f1向下,f2向上,且f1=f2 B.f1向下,f2向上,且f1>f2
C.f1向上,f2向上,且f1=f2 D.f1向上,f2向下,且f1>f2
6.如图所示,物体用轻绳通过轻小且不计摩擦力的滑轮悬挂起来,物体静止。现将B点稍向右移一点,物体仍静止,则此时与原来相比较:
A.绳子拉力变大 B.绳子拉力变小
C.两侧绳子对滑轮的合力变大 D.两侧绳子对滑轮的合力变小
二、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下面是位移一时间、速度一时间图像,其中反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特性,惯性大小不仅与质量有关,还与物体的材料、形状有关
 C.由于惯性,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车尾倾倒
 D.物体不受外力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下列几组力中,合力有可能为零的是:
A. 5N ,10N,4N B . 10N,20N,40 N C. 12N,5N,17N D. 2N,6N,7N
10.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力F作用于物体上的O点,现要使合力沿着OO′方向,如图所示,则必须同时再加一个力F′,如F和F′均在同一水平面上,则这个力的最小值为:
A.Fcosθ B.Fsinθ
C.Ftanθ D.Fcotθ
11. 如图所示,用轻质细线悬挂个均质小球靠在光滑墙上,如将绳子加长,则绳的拉力T和墙所受到的压力N的变化情况是:
A.T、N均不变 B. T变小、N变大
C.T、N均增大 D.T、N均减小
12.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是: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13.如图所示,A与B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
A.A、B间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B.A、B间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mA+mB)gsinθ
D.斜面对B的支持力为mBgcosθ
米易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期12月段考 2011.12
高 一 物 理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1分)
题号 三 四 总分
16 17 18 19 20
得分
三、实验题和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14题6分,15题8分,共14分)
14. (6分)某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1) 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
(2) 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3) 图(b)所示是甲和乙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答:      (填“甲”或“乙”)
15.(8分)画出下图中静止物体A所受的力的示意图(球面是光滑的,其他粗糙)
四、计算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47分。要求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和文字说明,只写结果不给分。)
16.(9分)从离地面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求小球:
⑴ 落到地面经过多长时间;
⑵ 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s内的位移;
⑶ 自开始下落计时,最后1s内的位移。
17、(8分)发射枪弹时,枪弹在枪筒中的运动可以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枪筒长为L=0.64m,枪在枪筒中的运动时间为t=1.6×10-3s,求:
(1) 枪在枪筒中运动的加速度 (2)枪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18.(10分)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重为100 N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若在木块上施加一水平拉力F=26N时,刚好能够拉动木块,则
(1)木块与桌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2)若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时,施加F=15 N的水平向右拉力之后,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3)若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时,施加F=35 N的水平向右拉力之后,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19.(10分)如图所示,重物A的质量为5kg,此时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0N,连接A的轻绳水平,不计定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 拉力F=30N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求物体B的质量M的取值范围?(g=10 m/s2)
20.(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恰能沿倾角为α(α<45°)的斜面匀速下滑,求:
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因数。
若对物体加一水平向左的作用力F,使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则F大小为多少?
米易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期12月段考答案 2011.12
高 一 物理
三、实验题和作图题
14 (1)如图所示. (2分)
(2) A、C. (2分,多选、错选不给分,少选给1分)
(3)甲 (2分)
15、略(每图2分、少力多力均不给分。)
四、计算题
17、解: L=at2/2
a=2L/t2
=5×105m/s2 ..........4分
L=vt/2
v=2L/t
=8×102m/s .......... 4分
20.(10分)解:(1)当物体匀速下滑时,受力如图。由平衡条件和摩擦力公式得:
( 1分)
(1分)
(1分)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 (2分)
(2)当加水平向左的推力F,使物体匀速向上运动时,物体受力如图。由平衡条件和摩擦力公式得:
(1分)
(1分)
(1分)
A
B
)θ
O/
F
O0
θ
A
B
O
m
θ
A
B
v
A
A
A
A
F
A
B
α
FN1
Ff1
mg
FN2
Ff2
mg
F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则( )
A B C D
2.设集合A=B=,从A到B的映射在映射下,B中的元素为(4,2)对应的A中元素为 ( )
A.(4,2) B.(1,3) C. (3,1) D.(6,2)
3.sin2cos3tan4的值(  )
A.小于0   B.大于0
C.等于0 D.不存在
4.已知函数,则的值为( ).
A.1 B.2 C.4 D.5
5、则θ在 ( )
A.第一、二象限 B.第一、三象限 C.第一、四象限 D.第二、四象限
6、下面各组函数中为相同函数的是( )
A. B.
C. D.
7. 化简的结果是( )
A. B. C. D.
8.函数(a>0,且a≠1)的图像过一个定点,则这个定点坐标是( )
A.(1,4) B.(4,2) C.(2,4) D.(2,5)
9、要得到函数y=sin(2x+)的图象,只要将函数y=sin2x的图象 ( )
A.向左平移 B.向右平移 C.向左平移 D.向右平移
10.设则( )
A. B. C. D.
11、函数y=sin(2x+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的方程是 ( )
A. x= B.x= C.x= D.x=
12.如果一个函数满足: (1)定义域为R; (2)任意,若,则; (3)任意,若,.
则可以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已知幂函数的图象经过点(9,3),则
14.化简: =        .其中
15.函数与互为反函数,且,若在[-1,1]上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2,则的值为 。
16、函数的图象为C,如下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 _____ (写出所有
正确结论的编号).
图象C关于直线对称;
图象C关于点对称;
③ 函数)内是增函数;
④ 由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图象C.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⑴ ;⑵ .
(3)sin+cos+tan(-)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角终边上一点,
求的值
19、(本题满分12分)某家庭进行理财投资,根据长期收益率市场预测,投资债券等稳健型产品的收益与投资额成正比,投资股票等风险型产品的收益与投资额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已知投资1万元时,两类产品的收益分别为0.125万元和0.5万元
(1)分别写出两种产品的收益与投资的函数关系。
(2)该家庭现有2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理财投资,问:怎么分配资金能使投资获得最大收益,其最大收益是多少万元?
20、(本小题满分12分)函数f(x)=2sin(ωx+φ)的图象如图所示.试依图推出:
(1)求f(x)解析式; (2)求f(x)的单调递增区间;
(3)求f(x)的对称中心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
(I)求的值和实数的值;
(II)若且,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4分)设函数定义在上,对于任意实数,恒有
,且当时,,
(1)求证: 且当时,,
(2)求证: 在上是减函数,
(3)设集合,,
且,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颤栗(zhàn) 字帖(tiě) 长歌当哭(dàng) 开门揖盗(yī)
B.抹布(mā) 绯红(fēi) 殒身不恤(xù) 张牙舞爪(zhǎo)
C.租赁(lìn) 创伤(chuāng) 莘莘学子(xīn) 否极泰来(pǐ)
D.解剖(pō) 污渍(zì) 屏气凝神(bǐng) 博闻强识(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籍贯 伎俩 绿草如荫 黯然失色
B.和睦 光牒 阴谋诡计 殚精竭虑
C.文采 通缉 敝帚自珍 震耳欲聋
D.桀骜 枭雄 难以起齿 瞠目结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高考前一个月,他天天开夜车,结果得了大病,连高考都不能参加,真是自食其果。
B.这款挂衣钩的设计,异想天开,它外形像钢琴一样,还可以自动伸缩,非常时尚漂亮。
C.听着抗震救灾英雄的报告,在座的人无不热泪盈眶,心中涌动着波澜壮阔的激情。
D.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的人反而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日,某中学将“向学生回敬鞠躬问好”写进了修订后的《教师守则》,学校认为,师生见面时互相鞠躬问好会使校园气氛更为和谐。
B.《青城》是我市继《金沙》之后打造的又一部舞台剧精品,它在第十一届西博会上的演出,让更多人领略到了成都文化的独特影响。
C.世博会的收入构成中,门票收入占50%,因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大量的参观者。
D.“凤姐”、“犀利哥”、“杯具”等网络词汇一夜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二、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各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礼教不是孔子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义。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的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
“尚中道”的辨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中道思想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唐尧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集中于一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治”,主张以强用中。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社会中之三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态,而中庸为最佳。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对立统一状态,他表示事物之质的规定性,因此持中的要义,就是要执持事物之质,这也就是“和为贵”之义。
总之,孔子一生做出总结古学、兴办私学和创立儒学三件伟业,他的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这种认识无疑是很有道理的。
5.下列对孔子儒学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继承也有否定,忽视了“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
B.孔子在其儒学创立中创建了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深化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C.孔子创立的儒学,自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儒学是一种盛世之学。
D.孔子创立的儒学,汲取了老庄等哲学思想的智慧,同时又更加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受到人们的尊崇。
6.下列对孔子儒学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所推崇的“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不知礼,无以立也”。
B.“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所以孔子倡导“仁者,爱人”,他的“仁政”主张,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
C.“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早在春秋时代,唐尧就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
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遗留的。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断充实和发展,孔子认为中道是和,提出“和为贵”的思想。
7.下列对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礼教体现了孔子论礼与其政教的合一。历史证明这是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秩序的唯一保证。在汉唐以来的社会演变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B.中道思想体现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认为在社会“左中右”三种人中,“中庸”之人为最佳,“过与不及”这两种人不能体现“和为贵”的哲学内涵。
C.有人认为,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向人们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
D.孔子的儒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与其他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天仍会有它可借鉴的现实价值。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8.下列加黑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数目项王:多次,屡次 B. 披帷西向立:向西
C.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好像 D.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 不然,籍何以至此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常以身翼蔽沛公
C. 立而饮之 D. 客何为者? 项王按剑而跽曰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0.下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项羽本可以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却因自矜功伐错失良机,由此可看到项羽的自高自大和骄横。
B. 刘邦手下的张良、樊哙对他忠心耿耿,这和项羽手下项伯的敌我不分形成鲜明对比。
C. 项羽有一谋士范增而不善用,刘邦有张良、樊哙的倾力相助,人才的使用是影响刘、项之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D. 文章给我们刻画了一个英勇的武士形象:樊哙。他闯帐后的种种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勇敢、忠诚,也看到了壮士粗鲁和鲁莽的一面。
四.(23分)题见答题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3.默写(5分)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故乡的孩子 淡 墨
久违了,故乡的孩子们。
乍一见到他们,竟然会让我感觉到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看看他们那不太富裕的衣着和生活,我不禁有些心疼。他们住的地方山高坡陡,红土筑成的房子,在大山的压抑下显得低矮得很,简陋得关不住高原上流浪的风。他们一出门,不是引着一窝鸡,就是领着一群羊……
太阳落山了,才见他们从崎岖的山路上放学归来,跟随他们那些蹒跚的步履,只有那奢侈的金色夕阳在他们的书包上不断摇晃。
山里的孩子懂事早,他们已经知道为父母分忧了。下学回家,不是砍猪草就是往牛厩里添料,有的孩子还要熬汤药侍奉因风湿卧床不起的父亲……早春的寒意像彻入肌骨的贫苦,有种说干出来的冷。
那天,我独自一个人在山旮旯里蹲了很久很久,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个跟在牛屁股后头的孩子。读故乡的孩子,就像读一本思想深奥的书,我细细地品味这人生。
故乡的孩子,憨憨的,像他身后的大山。故乡的孩子,实实在在的,像他们脚下的大地。他们是还没有被现代文明的矫情打扮过的花朵,你看,那红扑扑的脸蛋上,仍然留着山里孩子特有的、那未能洗去的垢尘。
他们的生,他们的长,随意得很,粗放得很。用不着他们的妈妈每月花2500元的高薪去雇“月嫂”,也不吃牛初乳和多美滋、雅士利婴幼儿配方奶粉。说真的,或许他们的妈妈正在地里劳作的时候,那羊水就来了;他们的生长倒有点像一粒随风落地的松子,毅然决然地从大地上长出一颗小苗苗来了。他们一旦站立起来,就会像高山松树一样,去经历磨难,去品尝艰辛。山里的人生,大山一样陡峭,生命只有在石缝里挤压中顽强地生长,一年又一年在石缝里长出盘紧生存的根。
故乡的攀枝花啊,年年都要烧红他们的希望。
城里的孩子,那是在糖水里泡大的。故乡的孩子却节俭得很,那枚一元钱的硬币(那是妈妈用鸡蛋换来的),在他们的手中都捏得发烫了,还舍不得用它去换取点糖果吃。渴了,就顺手在自家地里拔个萝卜,用手抹抹泥,嘎嘣就是一口,那劲头,真比吃进口的“红富士”还要脆!那些包谷苦荞啊,在生命里默默地富集着钙质,顽强地塑造他们不会弯曲的脊梁!
节假日,那是城里的孩子玩电子游戏、上网、逛公园游乐场的时候,而故乡的孩子啊,他们却被一根绳子将他们和一头老黄牛拴在一起。乡下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相比,他们的肩膀上似乎多了一份责任。挎在他们手腕上的竹篮里,装着故乡比苦马莱还要苦涩和朴素的春天。
深夜,孩子们睡了。只有他们的梦像月光下一闪一闪的被红土磨亮了的铧尖。
他们的书包里装着课本和妈妈煮熟了的洋芋,到学校去,得走十好几里路哩。听一个故乡的孩子说,他们就读的希望小学也有电脑,也上英语课了。是啊,无论生活环境有多么困难,太阳天天都要从大山上升起,刷新明天。不管生活环境有多么艰难,孩子们的脸上总有一抹不会消失的、甚至于有点执拗的、憨憨的微笑。
像沿袭这土地古老的血脉,故乡的孩子是这土地上新的梦境!
回到昆明有好些日子了,故乡的孩子们那黑锃锃的、长得像小牛犊一样的身影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想起他们那活泼聪明而又带有点憨厚的性格,想起他们那艰苦而又坎坷的人生环境,我有些兴奋,也有些忧伤。
在故乡那颗苦楝树下,似乎总站着一个忧郁的少年。
(选自《散文》2008年第8期)
14.作者说“读故乡的孩子,就像读一本思想深奥的书”,作者“读”出了孩子的什么?(6分)
15.文中“那些包谷苦芹啊,在生命里默默地富集着钙质,顽强地塑造他们不会弯曲的脊梁!”这句话用了什么表视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
16.说说“故乡的攀枝花啊,年年都要烧红他们的希望”一句在行文中的作用。(6分)
17.文中最后的划线句子中的“兴奋”和“忧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6分)
六、语言的实际运用(15分)
题见答题卷
七、作文:(60分)“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身边不缺少爱,而是我们没有一颗善感的心。”请将生活中曾打动过你的人(物)和事真实细腻地表达出来,让老师和你一起感动。(工整的书写会为你加分,加油)
温馨提示:(1)写记叙文(2)有真情实感(3)题目自拟(4)字数800字以上
米易中学高2014级上期12月段考答题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与现代汉语。(10分)
①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5分)
②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4分)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两题均做的改第一题)(5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2)又前而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 士皆瞋目
寻梦?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14.(6分)
15.(4分)
16.(6分)
17.(6分)
六、(语言运用15分)
1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温馨提示:请将此题的正确选项涂到机读卡11题
玉树藏族自治州 , , , , , ,玉树既是“三江源头”,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
①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连②是长江落差最大的标志点 ③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相通 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6621米 ⑤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⑥气候高寒
A、④⑥⑤①③② B、②④⑥⑤①③
C、⑤③①④②⑥ D、③①②⑤⑥④
19.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40字内)(6分)
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答:
20.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6分)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转辗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植物体内。

200
400
600
800
第二次段考参考答案
8.C
9.C
10 .D
四、诗歌鉴赏:(答案参考黑体字)诗的首句“宦情羁思共凄凄”,是我心蕴结之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这是因为柳宗元的身世与屈原有相似之处。他自二十六岁进入仕途,到四十七岁逝世,其间仅二十一年,但却过了十四年的贬谪生活。他三十三岁时被贬到永州,十年才被召回,可是,回到长安只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比永州更遥远、更荒僻的柳州。这首诗就是他到柳州后,也就是他的政治希望和还乡希望一度闪现而又终于破灭之后写的。联系他在去柳州途中写的“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岭南江行》)以及在柳州写的“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等诗句,就可以知道这一句中所说的“宦情羁思”是什么况味、什么分量。而正因为这种情思积累在心中已非一朝一夕,这里用不着以浓墨重彩渲染,只用“凄凄”两字轻描一笔,就足以表明一切了。人们在欣赏诗歌时常会发现,以平淡的笔墨来显示深厚的感情,往往更见其深厚,就正是所谓“厚积薄发”的妙用。至于这句中的一个“共”字,则说明这一“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羁思的凄凄,因而其分量是加倍沉重的。当时的柳州还是所谡“瘴疠之地” 足以触发贬谪之思,勾起怀乡之念,何况又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那种落叶满庭的景象,自然更令人心意凄迷了
诗的三、四两句“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是物象构成之境。当时的柳州还是所谡“瘴疠之地”,风土人情不同于中原地区,在逐客旅人的眼中,别是一种殊方色彩、异域情调,都足以触发贬谪之思,勾起怀乡之念,何况又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那种落叶满庭的景象,自然更令人心意凄迷了。这里,莺啼而曰“乱啼”,则是诗人情往感物,辞因情发。其实,莺啼无所谓“乱”,只因听莺之人心烦意乱,所以别有感受。
五、(共22分)
六、(15分)
18. C
19.示例: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0. 吸碳、“略施魔法” 光合作用
高2013级 班 姓名 考号 线……………………………………………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下列与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2.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日冕 B.极光 C.太阳光 D.黑子和耀斑
3. 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通常,水圈的范围为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
生物圈的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4. 读图A-01 “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5. 图A-02中的四种热力环流示意中,错误的是
2006年第一号强台风“珍珠”给福建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回答6题。
6.图A-03中各天气系统能表示“珍珠”成因的是
7. 图A-04为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其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9.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是
A. 冷空气在锋面之下 B. 锋面均向暖空气一侧移动
C. 过境后天气转阴雨 D. 降水都出现在锋线之前
10.关于气旋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上升气流 B.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 气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 D. 气旋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
11.下列有关气旋和反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旋在南半球是逆时针旋转的空气大旋涡
B. 反气旋在北半球是逆时针旋转的空气大旋涡
C. 气旋过境常伴随有锋面,导致复杂的天气现象
D. 气旋中心过境导致气流下沉,多出现晴朗天气
右图为某地朝南窗户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入射图。据图完成12-13题。
12.当阳光如③所示射入窗户时
A.我国恰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
B.北京正值昼长夜短
C.北极圈出现极昼 D.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13.当阳光如②所示射人窗户时,若此时北京时间为10点,则该地的经度是
A.150 E B.135 E C.105 E D.90 E
14、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攀枝花六运会开幕式当天(12月25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区域并向哪个方向移动?
] A.直射点位于①-②之间,并向北移动
B.直射点位于②-③之间,并向南移动
C.直射点位于③-④之间,并向南移动
D.直射点位于④-⑤之间,并向北移动
15.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太阳辐射
16.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 B.冷热不均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惯性离心力
17. 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
A.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C.与等压线平行   D.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8. 读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压线数值③<①<② B.a是地转偏向力
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 D.该风形成于高空
19. 下图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①>②
当北半球某纬度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右图中状态时,回答20—21题。
20.此时是
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C.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 D.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
21.上海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 B.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多雨
C.吹东北风、湿热多雨 D.吹东南风、湿热多雨
22.读不同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示意图,表示冷锋过境的曲线是
A. a 
B. b 
C. c 
D. d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23~25题。我国某中学地理课题研究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经纬度,设计了简易方案,并进行了实际测量。其方案及测量记录如下:
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教学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
安装方式:如图A-09测量日期:2011年12月22日测量地点:校园内P点
测量结果:在手表显示12∶08时∠β最小,且∠β=47°53′
23.该学校所在地的经纬度坐标为
A.43°07′N,118°E B.24°27′N,118°E C.43°07′N,122°E D.24°27′N,122°E
24.此日后的三个月内
A.该学校所在地白昼逐渐变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B.该学校所在地白昼逐渐变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C.该学校所在地白昼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D.该学校所在地白昼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25.此季节南亚地区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南季风
二、综合题(50分)
26. 读水循环过程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
(2)图中参与海陆间大循环的环节是____ ___ __(填字母)。
(3)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填字母)。
(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_______ (填字母)。
(5)对人类最有意义的循环是 。
(6)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 。
27.读右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分)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 (晨昏)线上,乙地日出时刻是 点钟,日落时刻是 点钟。
(3)若甲地为今日,属于昨天的经度范围是 (2分)。此时,西半球赤道上黑夜的经度范围是 (2分)。
(4)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我国南极中山南极圈内考察站的黑夜长 小时。
28.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京时间),我国四川汶川县(31.0°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破坏性巨大。
材料二 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
主要是通过对 的研究而得到的。
(2)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3)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感受是 (2分)。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4)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 界面,B为 界面,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4分)。
(5)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 ,D+E ,F+G 。
29. 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面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 形式。
(2)在近地面上,A地气温比B、C两地 ,而气压比B、C两地 。上空D、E、F中,属于高压区的是 。
(3)用“→”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以正确表示热力环流。(4分)
(4)图中M、N两地实际风向分别为 和 。
(5)从以上可看出,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原因是 (3分)。
米易中学高2014级地理第二次段考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二、综合题
26. 读水循环过程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一分,共10分)
(1)A湖面水蒸发;(1分)B陆地降水;(1分)C水汽输送;(1分)G地下径流;(1分)
(2)BCDFG(1分) (3)C(1分) (4)F(1分)
(5)海陆间水循环(1分) 
(6)太阳辐射能(1分)、重力能
图A-01
图A-02
图A-03
图A-04
图A-09
学校 班级 姓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