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以下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火星的是( )
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5.下列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3.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 )
①大气圈 ②水圈 ③生物圈 ④岩石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列关于太阳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大气稀薄,人们肉眼观测不到 B.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
C.太阳大气从外向里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D.太阳大气的变化通常称为太阳活动
5.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太阳放出的能量中到达地球的很多,成为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
C.太阳能量巨大,很容易被人类直接利用
D.太阳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直接能源
6、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B.大小兴安岭 C.青藏高原 D.东南沿海
7.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震波是声波。
B.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8、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5点,则该地的经度为(  )
A、115°E B、75°E C、130°W D、165°E
9、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 C、昼夜长短变化 D、四季变化
10、关于地球自转一周的正确叙述是( )
① 转了360° ②需要24小时 ③转了360°59′ ④需要23小时56分4秒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东经1610比东经1600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 地方时晚 D.一定先看到日出
12. 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
A、5月1日 B、 7月1日 C、8月1日 D、10月1日。
13.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不同 B.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034/
C.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 D.太阳既是地球自转的中心又是地球公转的中心
14.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地方是
A.南极和北极 B.南北极圈 C.南、北回归线 D.赤道上
15.下列日照图中,表示6月22日昼夜状况的是
16、下列四个城市,6月22日当地正午人影朝南并且略长的是
A.上海 B.福州 C.海口 D.南昌
17、北京(北纬40度)某中学,要在楼高为H的楼房背面盖一座新教学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应考虑 (  )
A、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B、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C、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D、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18、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03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北极圈的范围增大,南极圈的范围缩小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七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增加
D.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19、下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 ( )
A、北半球 B、赤道上 C、南半球 D、回归线上
20、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
B、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l恒星年
C、直射点位于①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D、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我国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21~22题
21.在图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22.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六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A.8日14时 B. 9日2时 C. 9日20 时 D. 8日8时
如右图,中心点为北极,判断23~25题。   
23. 若阴影部分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京的白昼为12小时 B.太阳直射赤道且向北移动
C.华北平原可能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D.南极点附近可能开始出现极夜现象
24.若阴影部分为黑夜,则甲地时间为
A.9时 B. 8时 C.15时 D.16时
25.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则甲地时间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班级 姓名 分数
注意 :第二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二、读图填空(共50分)
26、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是 ,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 ,
除 外 ,各地角速度相等。
(2)自转线速度与纬度的关系是 。
原因是 。
(3)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等于0的地点是 。
(4)当A地时间为6点时,F地 时间为 点,
C地时间为 点,可见同一经线上 相同。
27、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当地求处于A、B、C、D位置时所代表的节气分别是A 、B 、C 、D 。
(2)当地球分别运动到A、B、C、D四地时,地球
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最慢的是 。
(3)当上海处于梅雨季节时,地球公转到
位置附近;地球公转到 位置附近,到南极考察最想。
(4)太阳直射赤道时,地球位于 点和 点,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地球分别位于
点和 点。
28.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当日,我国广东汕头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同海南省海口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哪个大? ,海口市当日正午日影朝向 。(2分)
(2)当图中所示“北京时间”为正午12点时,A处为 时,C处为 时。(2分)
(3)图中A处昼长 小时,B处夜长为 小时。(2分)
(4)图中,A、B两处的时间为 月 日 时;两地的日出时间分别是 时和 时。(5分)
(5)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2分)
(6)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的地区是 。(2分)
29.下图为某同学作的巴西利亚(160S,490W)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光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图中有一光线画错了,请给予纠正(叉掉错误光线,画出正确光线)。并在图上括号内标注南、北方向。(4分 )
(2)当②出现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正午过后,该地物体影子的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4分)
(3)为了采光,该地房屋大门朝向 (南、北)。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集热板与正午太阳光线保持垂直),该地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在一年中的调整幅度为 度。(4分)
高2014级10月地理段考答案
29.(12分)
(1) 如图③错误。(指出错误1分,正确作出1分)左北右南。如图所示。(各1分,本题共4分)
(2) 740 (2分) 由短变长(1分);
(3)北(2分) 39026′(2分)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对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D.生命系统中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必须要具备的
2.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 B.一个牧场里的家禽
C.一条河里的鱼 D.一个蜂巢里的蜂
3.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属于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A.心肌细胞 B.草履虫 C.蜗牛 D.精子
4.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别是:
A.乳酸杆菌和蓝藻 B.酵母菌与烟草花叶病毒
C.肺炎双球菌与噬菌体 D.沙眼衣原体与衣藻
5.细菌、支原体、动物肝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等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核糖体 C.细胞核 D.线粒体
6.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A.细胞学说 B.分离定律 C.进化学说 D.中心法则
7.下列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大多数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的体积小
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不同
C.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无任何细胞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各种细胞器
D.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核区内,没有核膜包围,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有核膜包围
8. 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切片的距离。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组合是:
A.1、3、5 B.2、4、6 C.2、3、5 D.2、4、5
9.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
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
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
10.C、H、O 3种化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占73%左右,而这3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  
A.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C.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本质相同; D.生物界具有独特的元素.
11. 下列关于三大有机物的鉴定实验,正确的是
A.通过高倍显微镜可以看到花生切片中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A液与B液要先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C.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以用作鉴定还原糖的材料
D.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12.生物大分子以什么结构为基本骨架               
A.碳链 B.磷脂分子 C.核苷酸链 D.肽链
13.生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两种物质所共有的元素是          
A.C、H、O B.C、H、O、N C.H、O D.N、P
14.关于氨基酸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由氨基和羧基组成
B.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一个氨基酸分子的任意一个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任意一个羧基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D.氨基酸分子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15.若含有4条多肽链的某蛋白质分子由n个氨基酸组成,那么它具有的肽键个数和氨基的最少个数分别是                        
A.n和n B.n—4和4 C.n和n—4 D. n—4和n—4
16.已知20种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a,现有某蛋白质分子由n条多肽链组成且相对分子质量为b,此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为          
A.     B.   C.     D.
17.有一分子式为C63H103O45N17S2的多肽,已知形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中有一个含2个氨基,另一个含3个氨基,则该多肽水解时最多消耗多少个水分子   
A.15 B.17 C.13  D.16
18.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含有这两种物质的混合染色剂对真核细胞进行染色,显微观察可以发现             
A.红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绿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B.只有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C.只有细胞核被染成红色 D.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红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19. 细胞之间依靠细胞膜进行信息交流,下列具体事例与之不符的是
A.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 B.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
C.激素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D.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20.关于DNA的分布,正确的是                     
A.RNA病毒中没有DNA B.酵母菌细胞中的DNA都分布在细胞核
C.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不存在DNA D.原核细胞如果含RNA就不含DNA
21.根据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的碱基有5种 B.B表示的是核糖
C.D表示核糖核苷酸 D.D表示脱氧核糖核苷酸
22.人体细胞中由A、T、U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   
A.8种 B.6种 C.5种 D.4种
23. 以下关于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①甲流病毒由于无细胞核,所以不含核酸
②乳酸菌内核酸、核苷酸、碱基的种类分别为2,8,5
③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核苷酸、含氮碱基、五碳糖、磷酸
④核酸有遗传、变异、催化、调节、供能等作用
A. 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24.下列糖类中与斐林试剂作用后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       
A.蔗糖 B.果糖 C.淀粉 D.纤维素
25.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与①——③中的叙述依次对应
①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
②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也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糖类
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
A.核糖、葡萄糖、糖原 B.核糖、麦芽糖、乳糖
C.脱氧核糖、核糖、乳糖 D.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
26.把一小块生物组织捣碎后,经化学分析,含有水、蛋白质、DNA和糖原,由此可判断该组织是:
A.小麦的 B.家兔的 C.病毒的 D.细菌的
27.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和储能最多的物质分别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糖类和脂肪 B.糖类和蛋白质?C.脂肪和糖类 D.脂肪和蛋白质?
28.下列物质不属于脂质的是                 
A.维生素D   B.胆固醇  C.胰脂肪酶   D.雄性激素
29.下列关于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核糖、葡萄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体内共有的单糖
B. 葡萄糖、果糖、蔗糖均为还原性糖
C.只有多糖、蛋白质、脂肪三类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D. 固醇包括了脂肪、性激素、维生素D
30.体液中Ca2+含量太低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升高而出现抽搐。这一事实说明Ca2+的作用之一是                         
A.构成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 B.维护细胞的正常形态;
C.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D.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
31. 水和无机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它们的生理功能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人体以排汗的形式蒸发水分,可以散发较多的热量,有利于维持体温
B.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大多能溶于水,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C.许多物质可在水中溶解或以离子形式存在,促进了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D.无机盐都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能维持细胞内外的酸碱平衡
32.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           
A.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此无关 B.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升高
C.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 D.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不变
33.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分别为           
A.糖类、脂类、核酸        B.蛋白质、磷脂、核酸
C.蛋白质、糖类、核酸        D.蛋白质、核酸、磷脂
3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和麦芽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B.细胞中的有机物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磷脂是所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35.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大肠杆菌
A、①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③④⑦ D、①⑥⑦
36.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的高度一致性表现在
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一致 ②各种生物体的核酸都相同 ③构成核酸的碱基相同 ④各种生物的蛋白质都相同 ⑤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相同
A.①③④ B.①③② C.②④⑤ D.①③⑤
37.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生物学问题,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脂类物质都会使人发胖,最好不要摄入
B.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应该及时补充
C.无糖八宝粥不添加蔗糖,添加木糖醇,所以不含糖类
D.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多的是糖类,所以主食应该是粮食制品
38.与DNA相比,RNA所特有的成分是:                
A.脱氧核糖和鸟嘌呤 B.核糖和尿嘧啶
C.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D.核糖和胸腺嘧啶
39.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肽链(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了8个
B.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至少有4个氨基
C.如果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侧链基团)上
D.4条肽链若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水分子
40.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
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C.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
二、非 选 择 题 (共50分)
41. (13分)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填标号)。
(4)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细胞,原因是

(5)B、E两类生物主要区别:B类生物一般含________,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代谢类型是________型。
42.(11分)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是生物大分子, X、Y、Z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Ⅰ在玉米种子中主要是指 ,其基本单位X是 。
⑵组成Y的基本元素除了C、H、O以外还有 ,将HIV病毒体内的Ⅱ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
⑶图中相邻两个Z之间通过 连接。
⑷若Ⅲ由两条链组成,且在合成过程中产生了200个水分子,则有 个Z参与此合成过程。
⑸Ⅱ和Ⅲ都具有多样性,两者多样性间的关系是:Ⅲ具有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者多样性 后者多样性。
⑹仅有Ⅱ和Ⅲ两种物质构成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15分)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 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 min或75 ℃下加热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 _,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 __。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种单体组成,有________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_____分子水。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它们的位置______ __________。
(5)肉毒类毒素可用________试剂鉴定,该试剂使用方法是____ ______,反应颜色为________。
44.(11分)某商场所卖的“蛋奶乳精”被怀疑为假冒伪劣婴儿奶粉,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想把调查该产品的合格情况作为研究性课题。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你尝试完成鉴定实验。
(1)举报人称“该蛋奶乳精不含奶,就是淀粉加香精混合而成”,鉴定是否含淀粉,具体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 _ ____

(2)鉴定该待测婴儿奶粉蛋白质的含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实验原理:蛋白质与 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材料用具:相同浓度的标准婴儿奶粉溶液和待测婴儿奶粉溶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和0.01g/mL的CuSO4、试管和滴管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的标准婴儿奶粉溶液(编号甲)和2mL的待测婴儿奶粉溶液(编号乙)。标准婴儿奶粉溶液在本实验中起 作用。
②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1mL的 溶液,振荡,摇匀。
③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3~4滴 溶液,振荡,摇匀,比较颜色的变化。
结果预期
米易中学高2014级生物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参考答案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39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下列各运动物体中,可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的自转 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
C.研究汽车通过某一路标 D.研究汽车从天津开往广州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不选定参考系,就无法研究某一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B.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C.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应该相同
D.任何情况下,只有地球才是最理想的参考系
3、以下计时数据表示时刻的是
A.刘翔用12.91s完成110m跨栏,成为新一届奥运会冠军
B.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在19时开播
C.某场足球赛上半场补时2min
D.课间休息10min
4、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其物理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A.在任意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都是2m/s B.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变化率都是2m/s2
C.在任意1s内速度都增加2m/s D.在任意1s内末速度比初速度都大2m/s
5、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5s内速度从v0=12m∕s,增加到v=18m∕s,通过的位移是x=70m,这个物体5s内的平均速度是
A.14m∕s    B.15m∕s    C.6m∕s    D.无法确定
6、某人在医院做了一次心电图,结果如图所示.如果心电图仪卷动纸带的速度为1.5 m/min,图中方格纸每小格长1 mm ,则此人的心率为
二、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t图象分别如图中的a和b所示.则在t时刻
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
8、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加,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位移达最小值
9、下列所给的位移-时间图象与速度-时间中能反映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秒末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10、在同一地点,甲物体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10倍,甲从高l0h处自由落下,同时乙从高h处自由落下,h足够大,不计空气阻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过程中,经过相同的时间甲乙两物体下落的距离相等
C.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D.甲物体比乙物体先落地
11、小球沿着斜面滚下,在第1s内通过1m,在第2s内通过2m,在第3s内通过3m,在第4s内通过4m,下列有关小球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小球在4s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
B 小球在第3s末的瞬时速度是3m/s
C 小球在第3、4s内的平均速度是3.5m/s
D 小球在第4s内的平均速度是4.0m/s
12、跳伞运动员以5 m/s的速度竖直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10 m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受到的空气阻力可忽略,g取10)
A.1 s B.2 s C.(2—/2)s D.(2-)s
13、从电视塔塔顶附近的平台释放一个小球,经过1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一个小球,再落地之前,
A.两个小球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B.两个小球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
C.两个小球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D.两个小球的速度之差不断增大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14题8分,15题6分,共14分)
14、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够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连续打点的仪器,它使用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为__________。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__________s打一个点。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电压为________V。
15、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印点未画出。
①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这个速度值填入下表(保留3位有效数字)。
速度 vB vC vD vE
数值(m/s) 0.479 0.560 0.640
②由以上数据可求得小车加速度为____________m/s2。(保留2位小数)
四、计算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47分。)
16、(10分)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秒速度变为6m/s,求:
(1)刹车后前进9米所用的时间。
(2)刹车后6秒内前进的距离。
17、(12分) 一根长度为L的细杆悬挂着,在杆的正下方距杆下端L处有一长度也为L的空心直圆筒,剪断悬挂细杆的绳子,使杆自由落下,从圆筒中穿过。
求:细杆穿过圆筒所需要的时间。
18、(12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直升飞机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悬停,运动员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经过6s后,立即打开降落伞,展开伞后运动员以14 m/s的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的速度为4m/s,(g=10 m/s)求:
运动员刚离开飞机时离地面的高度应为多少?
19、(13分) 一辆值勤警车停在公路旁,当警员发现他身旁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去追赶,经过2.5s警车才发动,以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求:
(1)警车从起动后要经过多少时间才能追上违章货车?
(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最大距离为多少?
(3)在同一坐标系下做出两车的v-t 图象。
米易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期段考答案 2011.10
高 一 物 理
18. 解:运动员自由下落t=6s,此时
19. 解:(1)设警车启动后经时间追上货车,则有:
v/m.s-1
8
t/s
2.5第1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某考生答案要点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B.周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D.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迷信活动盛行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3、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以鼎”。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部平衡
4、在下列历史记载中,不属于西周时期宗法制表现的是
A.“(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B.“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C.“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D.“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5、歌曲《我的中国心》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身后感情的纽带主要是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政治制度
6、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7、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8、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至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之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 ②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 ③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④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囯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11、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12、“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实行郡县制 B.建立宗法制 C.推行行省制 D.设立刺史
13、图1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4、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15、宋朝以前,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A.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日渐疏远 B.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16、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写道: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中国的专制主义”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锁链”是在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7、理藩院起初只是管理哪个地方的事务
A.蒙古 B.新疆 C.西藏 D.台湾
18、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其中“改土归流”是指
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 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
19、花鼓戏原是在农村流动演出的民间戏曲,某一时期,在城市风行,引起政府的查禁。不过禁者自禁,演者仍演,尤其是在租界区,还开了不少新戏馆。据此推断“某一时期”是指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18世纪末 C.20世纪中晚期 D.19世纪初
20、《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并赔款二亿两白银给日本。但结果只割让了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却多支付三千万两白银给日本,原因是
A.三国干涉还辽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爱国官兵在甲午战争中的抵抗 D.清政府的抗争
21、列强在中国获取下列特权的顺序是 ①领事裁判权 ②公使驻京权 ③协定关税权 ④设厂权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22、一百多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主要思潮的原因是
A.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剧 B.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发展
C.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D.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校教育发展
23、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打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是地主阶级在污蔑诽谤义和团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
24、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
A.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
C.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 D.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精神
25、冯玉祥在《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中记录了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时的一段话:“(中国)枪不如人,教育不训练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下列哪个选项不能准确形容蒋介石
A.誓死反击日本的侵略 B.认为中日力量相差悬殊
C.对日妥协退让 D.认为中国抵抗只会亡国
26、抗日战争期间某次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军的谈话:“我军……对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27、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美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A.中国战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C.中国军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 D.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
28、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有一位女委员提交“应该将抗日战争由八年更改为十五年(注:实为十四年)”的提案。在她看来,中国的抗日战争最早发生在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华南地区
29、《东史郎日记》(日):“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上述材料属于
A.文献证据 B.实物证据 C.口传证据 D.以上都不是
30、下列属于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战役有 ①淞沪会战 ②太原会战 ③台儿庄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2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
材料二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赵翼《薝曝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始皇是谁?他叫什么名字?(2分)
(2)始皇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制定了怎样的律令?(4分)
依据材料二,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 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8分 )
(4)唐朝拟修建长安城,中央政府“三省”实施该工程的运转机制是( )。( 2分)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5)材料三中机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4分)
32、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10分)
图一: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签订《马关条约》 图三:签订《辛丑条约》
请回答:
(1) 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 (3分)
(2) 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3分)
(3) 图3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 为什么? (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二战时期中美英三国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
中 国 美 国 英 国
伤亡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假设的结局,这一结局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6分)
2014届高一历史段考一参考答案:
31、(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不足。(2分)
皇 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吏、 户、 礼、兵、 刑、 工(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百舸(gě) 尚飨(xiǎng) 忤(wǔ)视 樊於(wū)期 汜(fàn)南
B.漫溯(sù) 阙(quē)秦 淬(cuì)火 夏无且(jū) 鲰(zōu)生
C.颓圮(pǐ) 彘(zhì)肩 目眩(xuàn) 变徵(zǐ)之音 戮(lù)力
D.寥廓(kuò) 创(chuāng)伤 啖(dàn)食 佚(yì)之狐 瞋(chēng)目
2.下列字词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激亢 凋蔽 通谍 装潢 轻歌慢舞 B.洋溢 凄惋 编辑 边陲 草管人命
C.捍卫 气概 退役 云霄 殒身不恤 D.纽扣 怯懦 斑斓 拜谒 挺而走险
3、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C、某市玩六合彩被骗者仅记录在案的就已成百上千,被“码主”卷走资金几百万元。如今,地下“六合彩”东山再起,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D、阿富汗重建资金匮乏,困难重重,捉襟见肘,临时政府呼吁国际社会,解冻前塔利班政权的海外资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的作者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著名诗人徐志摩写的。
B、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一般青年对于文学的趣味还是很低的。
C.《烛之武退秦师》这个题目揭示了文章中烛之武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劝说秦穆公听取、采纳他的意见,改进政策。
D.虽然烛之武不是纵横家,但毕竟是以说客的身份出现的,加之《左传》作者的纵横意识,使得他的劝说不同于一般的进谏。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B.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是她的美貌与才华,而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C.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D.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6、对第⑤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B、林徽因和张爱玲均是著名的才女,林徽因的人生角色都是完美的,而张爱玲却并非如此。C、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但张爱玲的爱情生活并不美满。D、张爱玲的文学才能深得人们的喜爱,但林徽因家的文学沙龙里也曾高朋满座,群星璀璨。7、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地( )A、本文从她的光辉成就、巨大凝聚力、跌岩起伏的人生经历三个方面表现她是一位传奇女性。B、作者认为是20世纪最有魅力的女性,是因为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C、纵观林徵因的一生,可谓多姿多彩、一帆风顺的诗意人生。D、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将黯淡无光。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以:通“已”,已经
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比:齐等,同样
C.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借助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蒙受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B.①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C.①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①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0.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
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
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顺利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
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题见答卷。
五、(22分)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身 后 的 眼 睛 曾 平
那是一头野猪。
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齿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孩子已经能嗅到扑面而来的野猪的臊气。
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去。尽管只有一小步,但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嗷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它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抓住了汉子的猎枪。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
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眼睛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亲母亲紧张的脸上,他们的担心暴露无遗。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有些时候了。
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野猪和孩子对视着。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满獠牙的嘴。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头顶。他们都在积蓄力量。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儿地,跑了。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儿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孩子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孩子依然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孩子似懂非懂。他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自己的啊?
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14.“身后的眼睛”指什么?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试结合文章说说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文章分析“我”的性格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孩子的父母亲本可以一枪打死野猪,可他们没有,为什么?请结合本文立意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题见答卷)
七.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1)董永,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2)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3)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4)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读了以上村料,你有何感想?请你联系现实,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米易中学2014届高一上学期考试答案
1.B(A 汜(fán)南 C 变徵(zhǐ)之音 D 瞋(chēn)目)
13.略
14.“身后的眼睛”是孩子父母的眼睛,更是指父母教育孩子成长的方式。它是全文的文眼所在,与孩子的眼睛、与野猪的眼睛相对应,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19、答案:治学当如蜂酿蜜,读书诚似燕衔泥。“燕衔泥”必须在下联,其它可以变化。上下联顺序颠倒只给2分。
20.答案略。主题明确(1分),突出人物特点(1分),语言简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总体表达2分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商品的是( )
A.泥石流灾害救助中灾民领到的救灾物资 B.教师节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
C.巴拿恰出售的中秋月饼 D.国庆节在商场购物凭小票抽中的奖品
2.上题中的商品应该具备下列特点( )
A.有使用价值,能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
B.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C.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它不能给商家带来利润
D.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消费者无需付出货币就能获得
3.一台笔记本电脑标价7000元一台,在这里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4.在我国市场上,我们可以用人民币购买各种商品来满足我们自己的消费需求,这是因为( )
①人民币是由我国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人民币本身具有价值
③人民币可以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④每种面值的人民币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规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5.如果我国去年的待售商品总额为6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6万亿元,今年我国待售商品总额增长15%,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我国流通中所需要的人民币量为( )
A.6万亿元 B.6.9万亿元 C.7万亿元 D.6.6万亿元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常被用来形容过去一些昂贵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最先的手机“大哥大”市价2万多元,是当时一个普通工薪者20年的收入;而如今一个普通工薪者一周的收入就能买一部手机。回答6-9题。
6.从手机 “飞入寻常百姓家”可以得知( )
A.经济发展是影响居民消费的直接因素 B.物价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根本因素
C.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一定提高 D.居民消费水平随国家经济发展而提高
7.昂贵商品价格之所以不断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A.厂家数量增多使产品供应量增大
B.昂贵商品生产行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C.昂贵商品的市场竞争激烈,商家采用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
D.昂贵商品的供求关系发生改变,物以稀为贵,物多必贱
8.右图是中国移动3G标识。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3G)时代的来临,网络设备及运营成本大大降低,手机上网资费也越来越便宜,加上视频通话等新型通讯方式投入运用,3G手机用户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这表明( )
①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③商品价格影响其需求 ④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2010年10月份,国内3G手机单月销量首次突破500万台。从销售来看,千元3G手机将会成为3G手机销售的主力军。千元3G手机符合最广大销售人群的购买需求,而现今千元3G手机同样能给消费者带来很好的3G享受。这说明消费者购买3G手机主要是出于( )
A.从众心理 B.攀比心理 C.求异心理 D.求实心理
10.2010年12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海南省委五届九次全会,会议强调,要坚持执政为民,把强民理念,贯彻到国际旅游岛建设实践中,让老百姓共享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成果。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前景广阔。旅游消费属于( )
①有形商品消费 ②生存资料消费 ③享受资料消费 ④劳务消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 ②③
11.会议指出,要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增加休闲度假产品,完善产品体系,培育旅游
消费热点,促进旅游消费升级。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
A.生产决定消费 B.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C.家庭收入决定家庭消费水平 D.生产与消费相互决定
阅读右图,回答12—13题:
12.从一般情况来说,( )
A.价格变化会引起需求 量的变化
B.价格变化不会引起需求量变化
C.价格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成正比
D.价格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没关系
13.从图中可以看出,( )
①粮食和轿车是互补商品
②需求是有弹性的
③不同商品的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
④价格变动对粮食需求的影响比较小,对轿车需求的影响比较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15.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电子政务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在购物和旅游时越来越喜欢使用信用卡,其原因是( )
①信用卡是一般等价物,可以作为财富的代表 ②能够方便购物消费
③可以增强消费安全 ④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发给资信良好的客户的一种信用凭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小明的爸爸听说小明还学习了外汇的知识,就问他说:“我想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听说人民币要升值,假如是真的,我是现在进货划算还是以后进货划算?”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
A.现在合算,因为人民币越升值,外国货物价格越高
B. 现在合算,因为人民币升值前,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购买更多的国外货物
C.升值后合算,因为升值后外国货物价格降低
D.升值后合算,因为升值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国货币
17.美国经济学家研究发现,每当经济不景气、消费萎缩之际,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一一这一有趣的现象被称为为“口红效应”。要做“口红效应”里的“口红”,必须满足几大条件:首先,价格够低,其次,具备心理安慰作用;最后,相比同价位的消费品,它的安慰作用更强,竞争力也就更强。下列行业有可能成为那去逆市上扬的“口红”的是(  )
A.纺织业 B.房地产业 
C.汽车业 D.电影业
18.与漫画《负翁》所示意义相近的一组词语是( )
A. 量入为出 看菜吃饭 量体裁衣
B. 计划经济 信贷经济 据理力争
C. 节衣缩食 借风使船 精明强干
D.入不敷出 外强中干 超前消费
19.常言道:“油价发烧,经济咳嗽”。油价上涨以后,对于本来就不景气的航空业无疑是“雪上加霜”,燃油加价要 ( 负翁)
由每个乘客来分担,出于经济的考虑,人们出行由乘飞机改乘火车,这是因为( )
①两种商品的结合共同满足人的一种需要
②火车与飞机互为替代品
③两种工具的功能相近,可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④火车与飞机是互补商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右边漫画反映的经济现象一般出现在( )时期。
A.供过于求 B.供求平衡
C.通货紧缩    D.通货膨胀
据中国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统计,我国每天对塑料袋的使用量高达30亿个,其中仅用于买菜的塑料袋就达10亿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超市节能报告显示,全国超市行业每年消耗的包装袋价值高达50亿元人民币,其中以塑料购物袋为主。据有关部门测算,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塑料袋废弃后,如果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如果掩埋地下,大约200年才能腐烂,会对土壤的酸碱度产生不良影响。据此回答21—22题。
21.结合经济生活的知识,我们可以得出( )
①正是人们对塑料袋的需求,导致了塑料袋的大量生产和使用
②应该大力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观念
③塑料袋的大量使用违背了科学发展观
④塑料袋的大量使用与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为了解决塑料袋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我们应该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③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
④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2010年某市各类经济成分在本地GDP增长中的贡献率如下:
类 别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 集体经济 个体和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贡献率 30% 24% 28% 18%
由此可见 ( )
A.非公有制经济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主体地位
B.该市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该市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D.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
24.目前,我国国有经济在军工、电网电力、石油化工等七大行业保持“绝对控制力”,在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保持“较强控制力”。这主要说明国有经济( )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C.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D.是同较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5.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其中包括铁路干线、铁路支线、铁路轮渡。进一步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 )
①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有利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市场上平等竞争
③表明非公有制经济性质已发生了变化
④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II卷(主观题)
二、主观题(4个大题,共50分)
26.近年来,国内汽车产量增长大于市场需求增长,单位生产成本降低,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平均每年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6分)
(2)我国汽车价格不断下降对生产经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
27.近年来,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革命老区之一的广西近两年已经有50万海内外游客踏访了这一红土地。对此广西制定了红色旅游的发展目标:以百色等地为重点,以“邓小平足迹之游”和“长征之旅”为两大主题,初步构建“一个红色旅游中心、两大红色旅游主题、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三大红色旅游品牌、五大红色旅游区、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到2008年,每年参加广西红色旅游的人数增长速度超过16%,2009—2010将超过18%,到2010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将达8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5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30万人。
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消费的知识,分析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9分)
28.(22分)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表一:我国2002——2010年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
年度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城市居民 38.2 37.7 37.1 37.7 36.7 35.8 36.3 37.9 37.0
农村居民 47.7 46.2 45.6 47.2 45.5 43.0 43.1 43.7 43.0
注:联合国粮农组织恩格尔系数的划分标准: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表二:我国2002——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年度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城市居民 6860 7703 8472 9422 10493 11759 13786 15781 17175
农村居民 2366 2476 2622 2963 3255 3587 4140 4761 5153
材料一:据2010年12月19日《广州日报》报道:该市瓶装液化气零售价上调9元/瓶,升至108元/瓶;生猪出场价格继续小幅上涨,均价升至15.9元/公斤左右,较前一周上涨0.5元/公斤,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
⑴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表之间有何内在联系?(6分)
(2)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请说出这样做的依据。(9分)
29.材料一:浙江民营企业多年来一直担当着突破中国行业准入“壁垒”的探路者角色。近年来,浙江的民间资本如潮水般涌向电力、路桥、公交、航空等昔日“禁区”,一次次展示了浙江民间资本的实力和潜力。
材料二:浙江省工业产值中比重只有11.5%的国有企业却牢牢控制了能源、交通、通讯和重要材料等工业领域,使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控制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个奇特现象被称为“浙江现象”。
材料三:《中国统计信息报》报导,权威部门预测,到2010年,我国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将发展到3000万户,就业人数将达到5000多万,拥有资产达2000亿元,它们的工业产值可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商品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30%左右。
(1)三则材料体现了我国在经济上形成了一种什么结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结构?(8分)


根据材料一回答:利用民间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6分)
米易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政治试题答案
29、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页.第Ⅱ卷2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清楚.
2.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试题卷考生自行保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集合,则集合等于(  )
A. B. C. D.
2、下列四个集合中,表示空集的是( )
A. B.
C. D.
3、若函数是指数函数,则的值为( ).
A. 1 B. 2 C. 1或2 D. 任意值
4、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
A.         B.
C. D.
5、下列各组函数是同一函数的是( )
①与,②与,
③与,④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6、是定义在[-6,6]上的偶函数,且任意的,都有,则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7、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则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B. C. D.
8、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A. B. C. D.
9、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但定义域不同,则称这些函数为“孪生函数”,
那么函数解析式为,值域为{1,7}的“孪生函数”共有 ( )
A.4个 B.8个 C.9个 D.10个
10、下列函数中,值域为是( )
A、= B、 C、=++1 D、=
11、函数y=f(x)与y=g(x)的图象如所示:
则函数y=f(x)·g(x)的图象可能为( )
12、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
则等于( )
A.9 B.6 C.3 D.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13、若函数,则=
14、已知集合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则=
15、设,若,则=
16、如果函数满足:对任意实数都有,且,则:
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设A={x∈Z| ,,求:
(1); (2)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若,求实数的取值集合。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当时,请函数的值域;
(2)用单调函数的定义证明函数在上单调递减。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在上是减函数,解不等式:.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当时,求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
(2)若是上的奇函数,当且时,求的解析式。
(3)若,记函数的最小值为,求出的表达式
22、(本小题满分14分)某民营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根据市场调查和预测,A产品的利润与投资成正比,其关系如图1,B产品的利润与投资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其关系如图2(注:利润与投资单位是万元)
(1)分别将A,B两种产品的利润表示为投资的函数,并写出它们的函数关系式。
(2)该企业已筹集到10万元资金,并全部投入A,B两种产品的生产,问:怎样分配这10万元投资,才能是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其最大利润约为多少万元。(精确到1万元)。
数学参考答案
综上可知,实数的取值集合为。
综上可知:, 。第一部份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对话,选择正确选项。
1. What time is it now
A. 8:00. B.8:15. C. 8:30.
2.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hiking plan. B. Their friend, Mary. C. The weather.
3. What will the woman do this evening
A. Stay at home with her mum. B. Go to a concert with her mum.
C. Go to the cinema with her mum.
4.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A. In a restaurant. B. On a farm. C. In the office.
5.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A. Do his home work. B. Catch a train home. C. Go to the park.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第6段材料,回答6至7题。
6. Where is the woman going
A. To a supermarket. B. To a hotel. C. To the post office.
7. How will the woman get there
A. She will walk there. B. She will go there by bus.
C. She will go there by taxi.
听第7段材料,回答8至9题。
8. Who does the woman buy the goods for
A. Only for her friend. B. Only for her herself. C. For herself and her friend
9. How much does the woman pay for what she buys
A. $179. B. $358. C. $350.
听第8段材料,回答10至12题。
10. What did the man do last night
A. He waited for the woman. B. He waited to listen to the concert.
C. He waited to get tickets for the concert.
11.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rock concert
A. It’s noisy and boring. B. It has good singing. C. It’s hard to understand.
12. What will they do after the conversation
A. Go to the concert. B. Have dinner. C. Go to an opera.
听第9段材料,回答13至16题。
13. Why is the woman calling
A. To apply for a job. B. To apply for a course. C. To go to another school.
14. What problem is involved in attending the class
A. It’s too advanced. B. It’s only for medical students.
C. Too many students take it.
15. What does the man ask the woman to do
A. Get professor Chambers’ approval. B. Change her major to Maths.
C. Take other courses.
16. When will the woman come to Professor Wang’s office
A. Next Tuesday. B. Next Wednesday. C. Next Sunday.
听第10段材料,回答17至20题。
17. How often does the class meet
A. Twice a week. B. Twice a month. C. Once a week.
18. What time does the class meet
A. From 3:05 pm to 4:15 pm. B. From 3:15 pm to 4:50 pm.
C. From 3:50 pm to 4:50 pm.
19. Where will the students have classes a month later
A. In the office on the third floor. B. Right in this room.
C. In Room 301.
20. How many aspects will determine the students’ final grade
A. Two. B. Three. C. Four.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Susan, ______ university student from Europe, teaches me ______ art in her spare time.
A. an; 不填 B. a; the C. a; 不填 D. an; the
22 The teacher said that the sun ________ in the east and ________ in the west.
A. rose; set B. rises; sets C. raises; sets D. raised; set
23. The house rent is expensive. I’ve got about half the space I had at home and I’m paying _________ here.
A. as three times much B. as much three times
C. much as three times D. three times as much
24. —It’s a beautiful day, isn’t it?
—Yes. It’s ________that I’d like to take a walk.
A. so nice weather B. such nice weather C. so nice a weather D. such a nice weather
25. — I’ve just been to my first language class.
— Oh really ________ . Which language are you studying
A. So do I B. So have I C. So I do D. So I have
26. They were very ________when they heard the ________news that he would come back in two days.
A. surprising; surprised B. surprising; surprising
C. surprised; surprising D. surprised; surprised
27. These farms prefer ________ the vegetables at half price rather than________ them to go bad.
A. to sell; allowing B. selling; allow C. selling; allowing D. to sell; allow
28. ________it is to throw snowballs at each other on the playground after snow!
A. How fun B. What fun C. What a fun D. How funny
29. — I’ll be away on a business trip. Would you mind looking after my cat
— Not at all. _____.
A. I’ve no time B. I’d rather not C. I’d like it D. I’d be happy to
30. We should keep _____ English every day.
A. to practice speaking B. practice speaking
C. practicing speaking D. practicing to speak
31. The foreigner knows little about _____ is called “Hope Project” in China.
A. what B. that C. which D. it
32. He runs every day. ______, he has lost weight and become healthier.
A. However B. In fact C. As a result D. In other words
33. ______ our National Day coming near, many celebrations are in preparation.
A. As B. Before C. With D. After
34. Unless ____ to speak, you should remain silent at the conference.
A invited B inviting C being invited D having invited
35. The speech, ______ by a famous university professor, moved us very deeply.
A. given B. give C. been given D. gave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A woman went to a local computer store to buy a computer. Her family wanted her to get one so that she could 36 them. The sales person told her that they would deliver the computer and give her some 37 on how to use it. If she had any problems, all she had to do was to 38 their “Technical Support” and they would talk with her over the 39 or come out to her house to find the 40 . The sales person asked her if she wanted to buy their “Two Year In-house Warranty”. The woman 41 .
A few months went 42 . She was getting good at sending and 43 e-mails and checking other web sites. She hadn’t needed to call tech support yet, 44 one day, when she called it.
SUPPORT: “Hello, technical support. 45 can I help you ”
LADY: “Last night my computer started making a lot of 46 at me so I shut it down. This morning when I turned it 47 the computer started making noise again, then started 48 and putting out a bad smell, then nothing.”
SUPPORT: “I will have a 49 come over this morning. Just 50 the computer just like it is 51 they can find the problem and fix it or 52 it for another computer. Give me your 53 and phone number. The technician will be there just as soon as they can.”
When the technician got there, the lady 54 the technician where the computer was and said what happened to it. 55 what was wrong with the computer!
A little mouse was hidden in it!!!
36. A. e-mail B. phone C. satisfy D. comfort
37. A. message B. information C. proposal D. advice
38. A. find B. buy C. call D. invite
39. A. phone B. computer C. television D. radio
40. A. problem B. mistake C. question D. support
41. A. promised B. agreed C. refused D. denied
42. A. on B. out C. by D. away
43. A. checking B. writing C. loading D. receiving
44. A. before B. after C. since D. until
45. A. How B. What C. Why D. When
46. A. light B. fire C. noise D. smell
47. A. off B. on C. down D. up
48. A. moving B. lighting C. burning D. smoking
49. A. salesperson B. shop owner C. relative D. technician
50. A. make B. put C. leave D. place
51. A. in case B. even if C. so that D. if only
52. A. exchange B. mistake C. replace D. change
53. A. name B. key C. computer D. address
54. A. explained B. showed C. asked D. required
55. A. Find B. Imagine C. Think D. Suppose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The following is the story of a SARS patient named Wang and his fight with the disease. I woke up around 6 : 30 this morning, on my ninth day in hospital since I caught SARS. Glancing over at my roommate, Xiao Huang, a 27-year-old employee of a Beijing software company, I saw he was also awake.
After a light breakfast, a nurse came in and took my temperature. It was 36.6 centigrade. We’re at Changxindian Hospital in southwestern Beijing, a newly named SARS patient hospital.
It seems I am now recovering as my fever has gone down in recent days. When I first got the disease , I spent four days with a temperature above 39.5 centigrade—at one point it reached 40. 1 centigrade.
At 8 : 30 am, a nurse took a blood sample and X-ray of my chest. Then my daily treatment began with the help of the experts from Guangdong and WHO.
Before the first bottle finished, my wife rang me. I talked with her on my mobile phone. It has become a major connection with the outside world. Several friends also called me in the morning.
I am feeling great these days—no fever, no headache and no pain in the chest, which are all symptoms(症状)of SARS. My slight cough is gone since I began taking a new round of medicines yesterday. The doctor told me that I may be set free from hospital in two weeks and a half.
56. Where is the hospital the writer stays at
A. In the south of Beijing. B. To the east of Beijing.
C. In the southwest of Changxindian. D. In the southwest of Beijing.
57. How long does the writer have to stay altogether in the hospital before he is sent home
A. Seventeen days. B. Nine days.
C. More than thirty days. D. More than twenty-five days.
58.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When he first got the disease , his temperature once reacher1 41.5 centigrade.
B. His medical treatment came after he had breakfast.
C. He lived in a room of the hospital alone.
D. He talked with his wife by fax.
59.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he symptoms of SARS
A. Having a high fever. B. Having a headache. C. Feeling pain in the chest. D. Feeling cold all day.
B
Mr. White was the owner of a private school in a town. Last year, he married one of his classmates. The beautiful woman spent much time in learning nothing during middle school. But she wasn’t worried about anything in the future, because her parents were very rich and could provide her with everything. So she could make poor Mr. White listen to her. Mr. White was busy in dealing with school affairs and his wife had to stay at home alone. But she hated the lonely and boring life. Her father introduced her to some businessmen who wanted to employ her. But she wanted to stay with children. So her husband was asked to allow her to work in his school. At first her husband didn’t agree with her. She didn’t supply money to him any more, so the poor man had to give in. Otherwise, his school would shut down for lack of her money. The woman could not teach students, because she knew neither maths nor physics. She thought she often played in the zoo, so she decided to teach biology. But she didn’t know how to teach the subject at all. She thought hard, and finally she decided to bring the students to the zoo.
Pointing to a crocodile, she shouted,”Look at it carefully! It’s a whale!”
“Excuse me, madam,” said a student. “It’s a crocodile!”
“Shut up!” Mr. White said angrily. “It’s a whale!”
60. Why did Mr. White have to employ Mrs. White as a teacher
A. Because his school would shut down without her money.
B. Because Mrs. White learned many things during school time.
C. Because no businessman wanted to employ Mrs. White.
D. Because Mrs. White knew something about biology.
6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bout Mrs. White
A. She was the daughter of a rich man. B. She often went to the zoo to study animals.
C. She knew nothing about the subject of biology. D. She was one of Mrs. White’s classmates.
62. What happened when Mrs. White brought her students to the zoo
A. The students didn’t know whales and crocodiles.
B. Mrs. White taught the right animals to her students.
C. A whale came up to the bank to have a breath.
D. Mrs. White mistook a crocodile for a whale.
63. Why didn’t Mr. White agree to accept his wife as a teacher
A. Because he wanted to change his fate of listening to his wife.
B. Because he knew his wife could not be a good teacher.
C. Because his wife liked being at home.
D. Because his wife only knew something about maths and physics.
C
People seem to have a natural need for friends and with good reason. Friends increase your enjoyment of life and relieve feelings of loneliness. They even can help reduce stress and improve your health. Having good friends is especially helpful when you are going through any kind of hard time such as when you are experiencing anxiety, panic attacks, or depression.
When you are with good friends you feel good about yourself, and you are glad to be with them.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
●you like, respect, and trust, and who likes, respects and trusts you
●doesn’t always understand you, but accepts and likes you as you are, even as you grow and change
●allows you the space to change, grow, make decisions, and even make mistakes
●listens to you and shares with you both the good times and the bad times
●respects your need for secrets, so you can tell them anything
●lets you freely express your feelings and emotions without judging, teasing, or criticizing you
●accepts the limitations you have put on yourself and helps you to remove them
A person once said, “Friendship is a continuing source of bonding(连接), releasing, and creating in yourself and with the other person. There is an emotional bond between the two people.”
A good friend or supporter may or may not be the same age or the same sex as you, and may not have the same educational, cultural, or religious background, or share interests that are similar to yours. Friendships also have different depths. Some are closer to the heart and some more superficial, but they’re all useful and good.
6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function of a friend
A. He brings you some happiness. B. He helps you feel less lonely.
C. He helps you get over the difficulties. D. He helps you cheat on the exam.
65.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
A. friends are people who respect each other but keep a distance between each other
B. friends are people who only share the happy times with you
C. friends are people who help you get rid of your shortcomings
D. friends are people who always allow you to make mistakes
66. The underlined word “superficial” means _______.
A. deep B. hard C. shallow D. close
67.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What Kind of Person A Friend Should Be B.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C. To Be A Good Friend D. How to Get on with Your Friend
D
In the movie Cast Away, Tom Hanks plays a man named Chuck Noland. Chuck is a businessman who is always so busy that he has little time for his friends. He is a successful manager in a company that sends mail all over the world. One day Chuck is on a flight across the Pacific Ocean when suddenly his plane crashes. Chuck survives the crash and lands on a deserted island.
On the island, Chuck has to learn to survive all alone. He has to learn how to collect water, hunt for food, and make fire. Perhaps the most difficult challenge is how to survive without friends. In order to survive, Chuck develops a friendship with an unusual friend, a volleyball he calls Wilson.
Chuck learns a lot about himself when he is alone on the island. He realises that he hasn't been a very good friend because he has always been thinking about himself. During his five years on the island, Chuck learns how to be a good friend to Wilson. Even though Wilson is just a volleyball, he becomes fond of him. He talks to him and treats him as a friend. Chuck learns that we need friends to share happiness and sorrow, and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someone to care about. He also learns that he should have cared more about his friends. When he makes friends with Wilson, he understands that friendship is about feeling and that we must give as much as we take.
A volleyball is certainly an unusual friend. Most of our friends are human beings, but we also make friends with animals and even things. For example, many of us have pets, and we all have favourite objects such as a lucky pen or a diary. The lesson we can learn from Chuck and all the others who have unusual friends is that friends are teachers. Friendship helps us understand who we are, why we need each other and what we can do for each other.
68.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survives" mean in the text
A. continues to live B. loses one's life C. lives longer than D. disappears
69. When Chuck asks a question, Wilson ________.
A. listens carefully B. gives an answer C. never answers D. gets angry
70. If Chuck is saved and returns to his normal life, he will ________.
A. work even harder than he used to B. shut himself up at home
C. play volleyball every day D. spend more time with his friends
71. What does the writer mean by the underlined words "friends are teachers"
A. We can learn from friends and become better. B. We need friends to share happiness and sorrow.
C. We cannot survive without friends. D.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someone to care about.
E
“You can have the same neighbors for years,” the old man said. “You love them or you think you love them. And you hope that they love you. But do you really understand them ”
“Charlie Kemp and his family lived next door to me for fifteen years. We were good friends for all that time. I enjoy friendship— I’m sure it’s the best thing in the world. And friendship with the Kemps was easy because they seemed to welcome it. ”
“They were interesting and intelligent people; their home caught fire twice, and twice the whole family slept in my home. They were always losing things…money , keys, or watches. Pictures fell off the walls; the children fell out of beds…”
“I was their neighbor and their friend. Life was always interesting, never dull. Best of all I liked the whole family. ”
“One day, I lit a fire in the garden and was burning some rubbish. After a while Charlie Kemp came out of his house and walked up the road. ”
“’Morning Charlie,’ I said’ Lovely day, isn’t it’ He smiled at me and nodded. I went on with my work. ”
“Twenty minutes later a policeman arrived. He walked into my garden and said,’ You’ll have to put out the fire. Your neighbor has complained to us. He doesn’t like the smell. ’”
“My neighbor… ” I said
“Yes,” the policeman said .He took out his notebook and read, “Charlie Kemp. He lives next door , doesn’t he ”
72. ________were neighbors in this story.
A. The old man and his family B.Charlie Kemp and his family
C. The old man and the Kemps D. Both A and B
73. The old man found that it was very strange that_________.
A. Charlie told the police about the fire B. they often lost the things
C. the fire burst the whole of the Kemps’ house D. Kemp smiled to him
74. How did the old man help the kemps
A. he found the things they lost B. he thought they were interesting and intelligent
C. he lent them money D. he let them sleep in his house after the fires
75. The Kemps were not _______although the old man helped them a great deal.
A. sorry B. thankful C. worried D. helpful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三节 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对标有题号的每一行作出判断:如无错误,在该行右边横线上画一个沟(√);如有错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则按下列情况改正;
此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
此行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此行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原行没有错的不要改
My father speaks English very good, but he knows 76. _______
little Japanese. He went to Tokyo in November 11 77. _______
for a meeting. The meeting was over a week lately. 78. _______
The next morning he go to a park and then did 79. _______
some shopping. At noon, he was very much hungry 80. _______
He went to a nearest restaurant and sat down at 81. _______
a table. A man came up to him and asked that he 82. _______
needed. He said he would like noodles, chicken 83. _______
and some fish. He spoke to the man with English 84. _______
and the man couldn't understand him. My father had 85. _______
to write the Japanese words to get the food.
第二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请根据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86. The teachers are very e and friendly and the classrooms are amazing.
87. Our teacher is s ; we have to do what she says.
88. The students have great r for their English teacher.
89. He must be an e on DNA, for he knows so much about this field.
90. We saw a farms which were built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
91. He jumped over the fence, ran across the field, and (消失)into the woods.
92. She was probably afraid that her father would say something else that would be (令人难堪)to her
93. Nothing could be seen at a (距离) of 20 kilometers.
94. The more the young students worked, the more (精力充沛的) they became.
95. On the way up I was busy taking pictures since the (风景)was so beautiful.
第三节 根据下面的提示,写一篇题为Travel的短文。(100-120词左右,15分)
1.当工作累了时,你可以旅游。这样既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交友。
2.旅游也会有烦恼,天气多变,有时可能被雨淋湿。因此你应该多了解天气情况,充分做好准备。
3. 旅游最好有一个伙伴,即可以相互照应,又可以增添旅途的乐趣。
英语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P:31 K:39 S:32 Cl:35.5 Zn:65
第I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处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 )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2. 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
3.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 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 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4.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A.水银、干冰、硫酸、烧碱、食盐
B.碘酒、冰、盐酸、烧碱、食盐
C.氢气、二氧化硫、硝酸、纯碱、胆矾
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氯化铜
5.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
A.用25mL量筒量取12.36mL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8.75g食盐
C.需要450mL溶液时,要用500mL容量瓶配制500mL溶液
D.实验室常用的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
6.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一个表示微观粒子数目的物理量
B.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C.是表示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
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CO2 的质量为44g/mol
B. 1molCO2的质量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同
C. CO2的摩尔质量等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D. CO2的摩尔质量为44g
8.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05NA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
B. 标准状况下,22.4L H2O的分子数为1NA
C.常温常压下,48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3NA
D.1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 /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1 NA
9.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H4和NH3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分子数之比为1:1 B.原子数之比比为5:4
C.氢原子个数之比为4:3 D.氢元素质量比为1:1
10.用食盐晶体配制0.1 mol/L的NaCl溶液250 mL,不需要的仪器是( )
①烧杯 ②250 mL 容量瓶 ③漏斗 ④玻璃棒 ⑤胶头滴管 ⑥托盘天平
A.③ B.②⑥ C.①③ D.①④
11. 将40克NaOH溶于水中,配制成1L溶液,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1mol/L B、 0.5mol/L C、 4mol/L D、 1mol/L
12.0.5L 1mol/L FeCl3溶液与0.2L 1mol/L KCl溶液中的Cl-的浓度之比( )
A.5 : 2 B.3 : 1 C.15 : 2 D.1 : 3
13. 从1 L 1 mol/L 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下列关于这100 mL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含NaOH 0.1 mol B.浓度为 1 mol/L
C.含NaOH 4g D.浓度为0.1 mol/L
14.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
A.Cu丝 B.熔融的MgCl2 C.NaCl溶液 D.蔗糖
15.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16.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H2SO4==2H++SO42- B.Al2(SO4)3= 2Al3++3SO42-
C.NaHCO3==Na++H++CO32- D.Ca(OH)2==Ca 2++2OH-
1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与氢氧化钡的离子反应写为:Ba2++SO42-=BaSO4↓
B.稀硫酸与锌反应:Zn+2H+=Zn2+ +H2↑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D.氧化铜与硫酸的反应:CuO+2H+ +SO42-==CuSO4↓+H2O
18. 标准状况下,112 mL某气体的质量是0.17 g,该气体可能是( )
A. O2 B. N2 C. H2S D. CO2
19. 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也无气体逸出,则这种溶液中
( )
A.一定含有SO42- B.一定含有Ag+
C.可能含有SO42- 或Ag+或 CO32— D.可能含有SO42- 或Ag+
20.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
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 )
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④②⑤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④②⑤①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
21.(10分)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下述方法的哪一种(填序号)
A. 分液 B. 过滤 C. 萃取 D. 蒸馏 E. 蒸发结晶 F. 加热分解
(1) 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 ;
(2) 从碘水中提取碘 ;
(3) 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
(4) 分离植物油和水 ;
(5) 除去NaCl中所含的少量KNO3 ;
22.(14分)填写下列表格:
物质 分子数 质量(g) 物质的量(mol) 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L)
H2O 0.5
HNO3 3.01×1022
N2 14
23.(12分)(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能实现下列变化的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H+ + OH- = H2O ________________
Cu2+ + 2OH- = Cu(OH)2↓ 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4.(13分) 配制500mL 0.5mol/L的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为 。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称量前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天平静止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偏右位置,此时左边的托盘将 (填“高于”或“低于”)右边的托盘,欲使天平平衡,所进行的操作应为 。
(3)配制方法:设计了如下五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加入200mL蒸馏水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②继续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cm~2cm。
③将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
④在烧杯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小心洗涤2~3次后移入容量瓶。
⑤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加盖摇匀。
(4)某学生实际配制NaOH溶液的浓度为0.48mol/L,原因可能是( )
A.使用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
C.溶解用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 D.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仰视刻度
四.计算题
25. (1).(5分)在标准状况下,将11.2 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该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6分)标况下CO与CO2的混合气体共22.4 L,其质量为36 g,求混合气体中CO与CO2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试题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