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鄞州期末)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说明辛亥革命(  )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2019九上·鄞州期末)右图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该杂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它的出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②陈独秀最早在该杂志发表白话文
③该杂志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④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9九上·鄞州期末)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之处有(  )
①都提出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2019九上·鄞州期末)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把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转战陕北 ②千里跃进大别山
③渡江战役 ④淮海战役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
5.(2019九上·鄞州期末)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事件和结论,下列搭配合理的是(  )
序号 事件 结论
① 莫斯科保卫战 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② 珍珠港事件 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
③ 诺曼底登陆 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灭亡
④ 德黑兰会议 影响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6.(2019九上·鄞州期末)建国初期,我国进行的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是(  )
①党领导进行的伟大的社会变革
②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③为了从根本上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行转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7.(2019九上·鄞州期末)当代青年。应补足精神之钙,让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料三则
资料卡片1 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资料卡片2 战云密布下。生活在北平的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被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四主义”等口号。 ——摘编自九上《历史与社会》 资料卡片3 2019年6月以来,由修改逃犯条例引发的香港街头骚乱,尚未平息,“港独”思潮、乱港言论在青年学生中大有市场,其原因之一就是香港学校某种教育的缺失,香港未来何在?民生福祉何在?关键还要靠爱国爱港力量这一中流砥柱。
材料二: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文中指出: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分裂祖国的言行开展坚决斗争。
(1)卡片1和2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两事件的共同背景是什么?说明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历史任务?
(2)请结合材料说说当代青年为什么应补足精神之钙,让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该题采用分层赋分,要求条理清晰,论据充分)
8.(2019九上·鄞州期末)阅读“我国1919年以来主要历史事件年代尺”,回答问题。
(1)请写出A、B两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开天辟地”与“重获新生”之间的联系。
(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曾多次在自我修正中不断完善自己。根据年代尺,选择A、B时期各一个史实加以印证。
9.(2019九上·鄞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二:(近代以来)一次次的斗争,都不幸地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复兴中国的梦始终未能实现……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复兴中国的梦想开始成为现实。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2)材料一的“新的大事变”是指什么?这场事变标志着什么?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的理解。
(4)材料三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以什么启迪?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说明了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A项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不符合题意;
B项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D两项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与理解问题的能力。
2.【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率先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促进了青年学生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①③④理解正确。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②理解错误。
C项①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政治协商会议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安事变的解决与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的利益,不计前嫌,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所以①③是其相同点。重庆谈判提出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①排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重庆谈判时抗战已经取得了胜利,④排除。
B项②③是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相同之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共同点。解答本题需要注意对比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两个事件的共性,可先找出不符合的排除。
4.【答案】A
【知识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①转战陕北发生在1947年3月;②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生在在1947年6年;③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④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
A项①②④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转战陕北、千里跃进大别山、渡江战役、淮海战役。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5.【答案】D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①错误。1941年12月7日,日本机群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②正确。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夹击的境地,加速了法西斯灭亡。③正确。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基本奠定了二战后的两极格局。④错误。
D项②③搭配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④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行转变不符合土地改革,排除含④的选项。
A项①②③是我国进行的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同点。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7.【答案】(1)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都面临外来侵略(日本)的民族危机(或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侵犯等);反帝或实现民族独立。
(2)面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挫折,青年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发起了五四运动,在全国爱国群众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绝合约签字,取得运动初步胜利。
日本妄图策划华北独立,面对危局,爱国青年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发起了一二 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香港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是港独思潮存在的重要因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香港应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爱港教育,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港独。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让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知识点】五四运动;华北事变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可知,这场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据材料二“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涌上街...可知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一二九运动爆发的背景是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之后学生进行游行示威,发起一二九运动,所以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爆发的共同背景是都面临外来侵略的民族危机。说明当时的中国反对帝国主义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
(2)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面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挫折,青年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发起了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在全国爱国群众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绝合约签字,取得运动初步胜利。日本安图策划华北独立,面对危局,爱国青年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发起了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香港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是港独思潮存在的重要因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香港应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爱港教育,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港独。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
故答案为:(1)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都面临外来侵略(日本)的民族危机(或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侵犯等);反帝或实现民族独立。
(2)面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挫折,青年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发起了五四运动,在全国爱国群众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绝合约签字,取得运动初步胜利。
日本妄图策划华北独立,面对危局,爱国青年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发起了一二 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香港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是港独思潮存在的重要因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香港应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爱港教育,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港独。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让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的史实。
8.【答案】(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国家、民族、人民“重获新生”。
(3)A时期: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左”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根据年代尺中的信息“1921年”“1949年”可知“开天辟地”与“重获新生”分别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联系所学知识,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国家、民族、人民“重获新生”。
(3)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依据国情、实事求是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即可。
故答案为:(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国家、民族、人民“重获新生”。
(3)A时期: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左”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以“我国1919年以来主要历史事件年代尺”为依托,考查我国1919年以来主要历史事件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1)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使得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复兴中国的梦想由此开始成为现实。
(4)告诉我们要不忘历史,不忘国耻;要敬畏生命,珍视和平等。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
(2)根据材料一的出处“中国共产党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可知材料一的“新的大事变”是指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开始。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告诉我们要不忘历史,不忘国耻;要敬畏生命,珍视和平等。
故答案为:(1)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使得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复兴中国的梦想由此开始成为现实。
(4)告诉我们要不忘历史,不忘国耻;要敬畏生命,珍视和平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 /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鄞州期末)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说明辛亥革命(  )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说明了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A项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不符合题意;
B项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D两项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与理解问题的能力。
2.(2019九上·鄞州期末)右图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该杂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它的出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②陈独秀最早在该杂志发表白话文
③该杂志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④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率先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促进了青年学生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①③④理解正确。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②理解错误。
C项①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3.(2019九上·鄞州期末)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之处有(  )
①都提出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政治协商会议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安事变的解决与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的利益,不计前嫌,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所以①③是其相同点。重庆谈判提出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①排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重庆谈判时抗战已经取得了胜利,④排除。
B项②③是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相同之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共同点。解答本题需要注意对比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两个事件的共性,可先找出不符合的排除。
4.(2019九上·鄞州期末)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把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转战陕北 ②千里跃进大别山
③渡江战役 ④淮海战役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①转战陕北发生在1947年3月;②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生在在1947年6年;③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④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
A项①②④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转战陕北、千里跃进大别山、渡江战役、淮海战役。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5.(2019九上·鄞州期末)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事件和结论,下列搭配合理的是(  )
序号 事件 结论
① 莫斯科保卫战 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② 珍珠港事件 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
③ 诺曼底登陆 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灭亡
④ 德黑兰会议 影响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①错误。1941年12月7日,日本机群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②正确。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夹击的境地,加速了法西斯灭亡。③正确。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基本奠定了二战后的两极格局。④错误。
D项②③搭配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6.(2019九上·鄞州期末)建国初期,我国进行的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是(  )
①党领导进行的伟大的社会变革
②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③为了从根本上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行转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④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行转变不符合土地改革,排除含④的选项。
A项①②③是我国进行的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同点。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二、非选择题
7.(2019九上·鄞州期末)当代青年。应补足精神之钙,让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料三则
资料卡片1 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资料卡片2 战云密布下。生活在北平的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被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四主义”等口号。 ——摘编自九上《历史与社会》 资料卡片3 2019年6月以来,由修改逃犯条例引发的香港街头骚乱,尚未平息,“港独”思潮、乱港言论在青年学生中大有市场,其原因之一就是香港学校某种教育的缺失,香港未来何在?民生福祉何在?关键还要靠爱国爱港力量这一中流砥柱。
材料二: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文中指出: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分裂祖国的言行开展坚决斗争。
(1)卡片1和2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两事件的共同背景是什么?说明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历史任务?
(2)请结合材料说说当代青年为什么应补足精神之钙,让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该题采用分层赋分,要求条理清晰,论据充分)
【答案】(1)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都面临外来侵略(日本)的民族危机(或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侵犯等);反帝或实现民族独立。
(2)面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挫折,青年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发起了五四运动,在全国爱国群众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绝合约签字,取得运动初步胜利。
日本妄图策划华北独立,面对危局,爱国青年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发起了一二 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香港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是港独思潮存在的重要因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香港应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爱港教育,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港独。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让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知识点】五四运动;华北事变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可知,这场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据材料二“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涌上街...可知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一二九运动爆发的背景是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之后学生进行游行示威,发起一二九运动,所以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爆发的共同背景是都面临外来侵略的民族危机。说明当时的中国反对帝国主义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
(2)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面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挫折,青年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发起了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在全国爱国群众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绝合约签字,取得运动初步胜利。日本安图策划华北独立,面对危局,爱国青年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发起了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香港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是港独思潮存在的重要因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香港应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爱港教育,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港独。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
故答案为:(1)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都面临外来侵略(日本)的民族危机(或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侵犯等);反帝或实现民族独立。
(2)面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挫折,青年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发起了五四运动,在全国爱国群众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绝合约签字,取得运动初步胜利。
日本妄图策划华北独立,面对危局,爱国青年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发起了一二 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香港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是港独思潮存在的重要因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香港应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爱港教育,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港独。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让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的史实。
8.(2019九上·鄞州期末)阅读“我国1919年以来主要历史事件年代尺”,回答问题。
(1)请写出A、B两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开天辟地”与“重获新生”之间的联系。
(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曾多次在自我修正中不断完善自己。根据年代尺,选择A、B时期各一个史实加以印证。
【答案】(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国家、民族、人民“重获新生”。
(3)A时期: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左”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根据年代尺中的信息“1921年”“1949年”可知“开天辟地”与“重获新生”分别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联系所学知识,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国家、民族、人民“重获新生”。
(3)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依据国情、实事求是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即可。
故答案为:(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国家、民族、人民“重获新生”。
(3)A时期: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左”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以“我国1919年以来主要历史事件年代尺”为依托,考查我国1919年以来主要历史事件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19九上·鄞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二:(近代以来)一次次的斗争,都不幸地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复兴中国的梦始终未能实现……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复兴中国的梦想开始成为现实。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2)材料一的“新的大事变”是指什么?这场事变标志着什么?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的理解。
(4)材料三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以什么启迪?
【答案】(1)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使得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复兴中国的梦想由此开始成为现实。
(4)告诉我们要不忘历史,不忘国耻;要敬畏生命,珍视和平等。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
(2)根据材料一的出处“中国共产党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可知材料一的“新的大事变”是指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开始。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告诉我们要不忘历史,不忘国耻;要敬畏生命,珍视和平等。
故答案为:(1)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使得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复兴中国的梦想由此开始成为现实。
(4)告诉我们要不忘历史,不忘国耻;要敬畏生命,珍视和平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