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余姚期末)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完成 B.三大战役胜利
C.南京解放 D.西藏和平解放
2.(2019九上·余姚期末)“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允许称‘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同志’等。”这场“革命”(  )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3.(2019九上·余姚期末)2019年10月,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武汉有关的是(  )
A. B.
C. D.
4.(2019九上·余姚期末)1942年,英美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虽然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但为了共同目标,他们互相配合支援。此次“联合”的共同目标是(  )
A.推行绥靖政策 B.摧毁法西斯
C.规划战后格局 D.建立联合国
5.(2019九上·余姚期末)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活动组合正确的是(  )
①李大钊——创办了《青年杂志》
②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
③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④邓小平一一参加了重庆谈判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6.(2019九上·余姚期末)2019年是二战爆发80周年。下列著名战役,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 ②柏林战役
③不列颠之战 ④莫斯科保卫战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
7.(2019九上·余姚期末)历史场景再现历史事件。以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历史场景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直接相关的有(  )
①美国珍珠港海军突然遭到日军飞机的疯狂轰炸
②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达成共识并合影留念
③盟军部队横渡英吉利海峡发起大规模登陆战役
④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游说斯大林对日作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8.(2019九上·余姚期末)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进展图。
材料二:“中国青年运动有良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是永远奋斗。”—毛泽东
(1)由材料一可知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什么?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材料一中所说的“条约”是指什么?试分析中国为什么拒约签字?
(3)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的作用。请再例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则史实印证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观点。
(4)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谈谈新时代的青少年如何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绽放美丽青春?
9.(2019九上·余姚期末)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委员长和我(毛泽东)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
——电影《建国大业》
材料二: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一再强调,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三:“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7月17口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
材料四:“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
(1)材料一中的“中山先生”在南京成立了什么政权?
(2)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史实,简析推动蒋介石态度变化的原因。
(3)联系材料四,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的表现并列举“共赴国难”的史实。
(4)上述信息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知识的识记。
2.【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等可知这里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掌握辛亥革命的意义。
3.【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A项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武汉有关,符合题意;
BCD三项反映的历史事件都与武汉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为切入点,考查武昌起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摧毁法西斯,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虽然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但为了共同目标,它们互相配合支援,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ACD三项都不是此次“联合”的共同目标,不符合题意;
B项摧毁法西斯是此次“联合”的共同目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5.【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①④组合不正确。
B项②③组合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人物功绩的掌握。掌握李大钊、周恩来、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历史功绩及影响。
6.【答案】D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大战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于1942年7月;②柏林战役发生在1945年4月;③不列颠之战发生在1940年5月;④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6月;综上,③④①②排序正确。
D项③④①②排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要求具备准确识记历史史实的能力。
7.【答案】B
【知识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为尽快打败德日法西斯,早日结束战争,美英苏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首次会晤,史称“德黑兰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1944年6月,经过长期周密准备,美英盟军从英国出发,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盟国武装力量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突破了希特勒所吹嘘的“大西洋铁壁”,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了苏联和英、美盟军东西夹击的铁钳中,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②③符合题意。
B项②③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德黑兰会议、诺曼底登陆的相关史实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德黑兰会议、诺曼底登陆的相关史实。
8.【答案】(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
(2)《凡尔赛条约》。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全国人民的斗争;《凡尔赛条约》是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等人强烈的爱国心等。
(3)1935年的一二 九运动,北平青年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
(4)新时代青少年应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等。
【知识点】五四运动;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和约规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后,1919年5月四日,群雄愤怒的北京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191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和约规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五四运动中工人和商人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以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再加上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等人强烈的爱国心等,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国青年运动“这一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就是著名 的“一二 九运动”;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新时代青少年应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等。
故答案为:(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
(2)《凡尔赛条约》。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全国人民的斗争;《凡尔赛条约》是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等人强烈的爱国心等。
(3)1935年的一二 九运动,北平青年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
(4)新时代青少年应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一二 九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五四运动、一二 九运动的史实。
9.【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变化:从主张剿共到联共准备抗战。原因: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企图侵占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日本全面侵华。
(3)表现: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史实:国民党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前线,参加会战,取得平型关战役的胜利。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知识点】辛亥革命;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中华民国的正式成立。
(2)材料二中的“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表明蒋介石主张剿共;材料三中的“......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切之决心。”表明蒋介石联合共产党准备抗战。1931年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东北三省,1935年日本把侵略鹰爪伸向了华北地区,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促使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3)1937年9月,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开始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1937年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体现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
(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变化:从主张剿共到联共准备抗战。原因: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企图侵占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日本全面侵华。
(3)表现: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史实:国民党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前线,参加会战,取得平型关战役的胜利。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的史实。
1 / 1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余姚期末)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完成 B.三大战役胜利
C.南京解放 D.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D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知识的识记。
2.(2019九上·余姚期末)“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允许称‘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同志’等。”这场“革命”(  )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等可知这里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掌握辛亥革命的意义。
3.(2019九上·余姚期末)2019年10月,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武汉有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A项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武汉有关,符合题意;
BCD三项反映的历史事件都与武汉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为切入点,考查武昌起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4.(2019九上·余姚期末)1942年,英美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虽然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但为了共同目标,他们互相配合支援。此次“联合”的共同目标是(  )
A.推行绥靖政策 B.摧毁法西斯
C.规划战后格局 D.建立联合国
【答案】B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摧毁法西斯,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虽然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但为了共同目标,它们互相配合支援,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ACD三项都不是此次“联合”的共同目标,不符合题意;
B项摧毁法西斯是此次“联合”的共同目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5.(2019九上·余姚期末)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活动组合正确的是(  )
①李大钊——创办了《青年杂志》
②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
③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④邓小平一一参加了重庆谈判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①④组合不正确。
B项②③组合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人物功绩的掌握。掌握李大钊、周恩来、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历史功绩及影响。
6.(2019九上·余姚期末)2019年是二战爆发80周年。下列著名战役,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 ②柏林战役
③不列颠之战 ④莫斯科保卫战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
【答案】D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大战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于1942年7月;②柏林战役发生在1945年4月;③不列颠之战发生在1940年5月;④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6月;综上,③④①②排序正确。
D项③④①②排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要求具备准确识记历史史实的能力。
7.(2019九上·余姚期末)历史场景再现历史事件。以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历史场景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直接相关的有(  )
①美国珍珠港海军突然遭到日军飞机的疯狂轰炸
②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达成共识并合影留念
③盟军部队横渡英吉利海峡发起大规模登陆战役
④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游说斯大林对日作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为尽快打败德日法西斯,早日结束战争,美英苏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首次会晤,史称“德黑兰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1944年6月,经过长期周密准备,美英盟军从英国出发,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盟国武装力量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突破了希特勒所吹嘘的“大西洋铁壁”,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了苏联和英、美盟军东西夹击的铁钳中,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②③符合题意。
B项②③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德黑兰会议、诺曼底登陆的相关史实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德黑兰会议、诺曼底登陆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
8.(2019九上·余姚期末)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进展图。
材料二:“中国青年运动有良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是永远奋斗。”—毛泽东
(1)由材料一可知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什么?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材料一中所说的“条约”是指什么?试分析中国为什么拒约签字?
(3)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的作用。请再例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则史实印证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观点。
(4)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谈谈新时代的青少年如何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绽放美丽青春?
【答案】(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
(2)《凡尔赛条约》。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全国人民的斗争;《凡尔赛条约》是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等人强烈的爱国心等。
(3)1935年的一二 九运动,北平青年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
(4)新时代青少年应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等。
【知识点】五四运动;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和约规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后,1919年5月四日,群雄愤怒的北京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191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和约规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五四运动中工人和商人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以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再加上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等人强烈的爱国心等,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国青年运动“这一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就是著名 的“一二 九运动”;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新时代青少年应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等。
故答案为:(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
(2)《凡尔赛条约》。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全国人民的斗争;《凡尔赛条约》是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等人强烈的爱国心等。
(3)1935年的一二 九运动,北平青年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
(4)新时代青少年应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一二 九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五四运动、一二 九运动的史实。
9.(2019九上·余姚期末)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委员长和我(毛泽东)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
——电影《建国大业》
材料二: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一再强调,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三:“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7月17口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
材料四:“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
(1)材料一中的“中山先生”在南京成立了什么政权?
(2)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史实,简析推动蒋介石态度变化的原因。
(3)联系材料四,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的表现并列举“共赴国难”的史实。
(4)上述信息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变化:从主张剿共到联共准备抗战。原因: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企图侵占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日本全面侵华。
(3)表现: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史实:国民党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前线,参加会战,取得平型关战役的胜利。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知识点】辛亥革命;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中华民国的正式成立。
(2)材料二中的“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表明蒋介石主张剿共;材料三中的“......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切之决心。”表明蒋介石联合共产党准备抗战。1931年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东北三省,1935年日本把侵略鹰爪伸向了华北地区,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促使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3)1937年9月,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开始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1937年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体现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
(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变化:从主张剿共到联共准备抗战。原因: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企图侵占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日本全面侵华。
(3)表现: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史实:国民党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前线,参加会战,取得平型关战役的胜利。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的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