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选对1题得2分,共20分)1.(2020八下·丽水期末)下表是一 同学整理的关于某王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下 列可以填入④的措施是( )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① 废丞相,权分六部② 设厂卫特务机构③ 实行八股取士④ A.建立行省制度 B.实行内阁制度C.实行金瓶掣签制 D.设立军机处2.(2020八下·丽水期末)日本学者薮内清认为:这是部足可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 主编的《百科全书》相匹敌的巨著。该学者赞赏的是( )A.《几何原本》 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3.(2020八下·丽水期末)“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以下能代表这一时期成就的有( )①达●芬奇——《蒙娜丽莎》②莎士比亚——《哈姆雷特》③卢梭——《社会契约论》④哥白尼——《天体运行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0八下·丽水期末)美国最具权威的《时代》周刊杂志评选出20位20世纪最具影响的大企业家,其中,亨利.福特位列榜首。这可能与其哪一成就有关( )A.工厂制度的创立 B.内燃机的发明C.流水线生产方法 D.发明有线电话5.(2020八下·丽水期末)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欧文建立新和谐公社 B.英国爆发宪章运动C.《共产党宣言》发表 D.法国巴黎公社建立6.(2020八下·丽水期末)关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C.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7.(2020八下·丽水期末)《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合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对拿破仑战争解读正确的有( )①它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它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③它损害了欧洲资产阶级利益④它撼动了欧洲原有统治秩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0八下·丽水期末)南美解放者杯是一项由南美洲各支顶级球会之间竞争最高荣誉的国际足球赛事,该足球联赛的冠名是为了纪念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他们是( )①圣马丁②圣西门③林肯④玻利瓦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0八下·丽水期末)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以下史实能支持这一说法的是( )A.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B.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C.英法联军洗劫北京城 D.引发了天平天国运动10.(2020八下·丽水期末)同文馆开创时期的课程,只限于外国语言文字。开始只设英语馆,后来逐渐增加了俄、日、法、德等语言。四年后,京师同文馆开办科学馆。此外,同文馆有个商定,只准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是万万不准传教的。这反映同文馆创办的直接目的是( )A.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B.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C.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D.实现高等教育近代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1.(2020八下·丽水期末)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然而在盛世繁华中却隐藏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乾隆在位(1735-1795)中外大事记中国 世界《四库全书》编纂完成 1748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连年出现文字狱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高产作物甘薯在全国普遍推广种植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回归 1793年路易十六被处死只许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材料二: 1797 年,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完成两届任期后,自愿放弃权力,隐居在自己的农庄;而乾隆皇帝却在禅位给嘉庆皇帝后,依然大言不惭地说:“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1)依据材料一概括乾隆时期“盛世”的表现。(2)与乾隆朝大兴文字狱相比,同一时期的欧洲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政治主张?(3)有学者认为,大清的衰败在乾隆时期就理下了祸根。请结合两则材料,从政治、经济和对外交往层面论证上述观点。12.(2020八下·丽水期末)15世纪开始,中西方相继探索海洋,留下各自不同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19年,他率领265名船员开始远航。1522年,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这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壮举,它的意义甚至可以和人类离开地球登上月球相比。——摘编自《大国崛起》材料二: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三:正是因为迹....创造出一种“中外通和,万国来朝,四海一家,共享太平”的崭新外交局面,并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强大、开明国家的真实面貌。——卢新宇《郑和,一种文化的象征》材料四: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刘大夏(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这次航行印证了哪一地理常识?(2)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对这历史事件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3)材料二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梁启超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结合材料三、四,分析郑和下西洋终止的原因。13.(2020八下·丽水期末)历史人物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晚清重臣李鸿章,仿佛历史的切片,饱含一个时代的悲情和悲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学者高阳评李鸿章材料二:李鸿章的实业清单: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1880年,中国第一个船坞——天津大沽船坞 1881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开平矿局 1892年,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 1885年,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1888年,中国第一支近代化舰队——北洋舰队(1)结合材料一,用史实说明李鸿章“至死屈身背骂名”的原因。(2)“少时有志匡华夏”。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的实业成就,并指出他的这些举措对当时的中国带来哪些积极影响?(3)造成李鸿章“两面人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这启示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采取怎样的方法或态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初期,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还实行八股取士。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忙;为此,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A项建立行省制度的是元朝,不符合题意;B项实行内阁制度可以填入④,符合题意;C项实行金瓶掣签制是清朝对西藏的管辖,不符合题意;D项设立军机处的是清雍正帝,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2.【答案】D【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称《天工开物》是“十七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日本学者薮内清也认为《天工开物》足可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匹敌。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天工开物》是题干学者赞赏的对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3.【答案】A【知识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期开始,西欧掀起了一种新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反对教会“神权至上”,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能代表这一时期的成就的是①达●芬奇——《蒙娜丽莎》和②莎士比亚——《哈姆雷特》。A项①②能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成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要求具备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4.【答案】C【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1913年福特创立了全世界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这种流水作业法后来被称为“福特制”,并在全世界广泛推广,福特本人也被称为“汽车大王”,其家族成为美国几个主要财阀之一。ABD三项和亨利.福特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流水线生产方法是亨利 福特的突出贡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亨利 福特的贡献。需要准确识记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的是亨利 福特。5.【答案】C【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共产党宣言》发表。ABD三项都不是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C项《共产党宣言》发表是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为依托,考查《共产党宣言》及学生识记能力。识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意义。6.【答案】A【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都是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时国家都很落后;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都促进了本国发展。A项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表述正确,符合题意;B项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表述错误,俄国的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加强了沙皇的统治,并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变了社会性质,不符合题意;C项都废除了农奴制度表述错误,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不符合题意;D项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表述错误,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 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沙皇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的共同点。掌握沙皇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的内容并做出比较。7.【答案】B【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一方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把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带到欧洲各国,撼动了欧洲原有统治秩序,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B项①④解读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拿破仑帝国对外扩张的相关史实。8.【答案】B【知识点】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过程中,玻利瓦尔率领军队,打败了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B项①④是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领导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要熟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有关内容。9.【答案】C【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分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的贵重文物和图书典籍,十二生肖兽首丢失,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ABD三项都不能支持题干说法,不符合题意;C项英法联军洗劫北京城能支持题干说法,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10.【答案】A【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由恭亲王奕?于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奏请开办,并于1862年8月24号正式开办,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A项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是题干反映的同文馆创办的直接目的,符合题意;BC两项说法错误,京师同文馆设立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没触及西方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D项实现高等教育近代化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京师同文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熟记京师同文馆创办的有关内容。11.【答案】(1)对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整理;随着外来新作物的推广,农业有了新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一步的巩固与发展。(2)(伏尔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权利; (孟德斯鸠、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学说; (卢梭) 人民主权理论。(3)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但政治上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而同期的美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民主政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障碍;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而同期的英国进行工业革命,走上工业化道路,成为世界工厂:对外交往方面,乾隆帝继续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而同期的英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海外贸易。表面上大清朝仍呈现勃勃盛世景象,但与相继走上资本主义和工业化道路的英美法国家相比,已渐趋落伍,埋下因落后而挨打的祸根【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可见乾隆时期“盛世”的表现之一是对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整理;根据材料一中的“高产作物甘薯在全国普遍推广种植”可见乾隆时期“盛世”的表现之二是随着外来新作物的推广,农业有了新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中的“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回归”可见乾隆时期“盛世”的表现之三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2)乾隆朝大兴文字狱之时,同一时期的欧洲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主要政治主张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宣传理性主义的思想理念,主张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3)题干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清朝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走向衰落,政治腐败,阻碍社会发展;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自给自足;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这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导致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这些与同一时期的欧美国家相比,都隐藏着危机。故答案为:(1)对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整理;随着外来新作物的推广,农业有了新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2)(伏尔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权利; (孟德斯鸠、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学说; (卢梭) 人民主权理论。(3)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但政治上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而同期的美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民主政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障碍;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而同期的英国进行工业革命,走上工业化道路,成为世界工厂:对外交往方面,乾隆帝继续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而同期的英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海外贸易。表面上大清朝仍呈现勃勃盛世景象,但与相继走上资本主义和工业化道路的英美法国家相比,已渐趋落伍,埋下因落后而挨打的祸根。【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乾隆盛世”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乾隆盛世的史实。12.【答案】(1)麦哲伦,地圆说(2)[一]同意理由: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不同意理由:伴随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等国在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和资源,野蛮屠杀、奴役当地居民,贩卖奴隶犯下了滔天罪行,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原因:实现了宣扬国威的目的,不再继续;耗资巨大,劳民伤财,无法继续。【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1)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证实地圆学说的正确性。(2)新航路的开辟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于欧洲人而言,新航路的开辟具有积极影响。因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将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有利于加强了各大陆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互通有无既促进了国际贸易也促进了新物种的传播与交流等。这些充分说明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但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亚非拉等地区进行殖民活动,掠夺财富和资源,屠杀和贩卖奴隶,破坏当地的文明,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深重灾难。(3)材料二中的“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反映出郑和下西洋;材料二中的“”反映出郑和下西洋时间长、次数多;材料二中的“......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反映出郑和下西洋规模大;材料二中的“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反映出郑和下西洋范围广。材料三说明郑和下西洋终止的原因是实现了宣扬国威的目的,不再继续;材料四说明郑和下西洋终止的原因是耗资巨大,劳民伤财,无法继续。故答案为:(1)麦哲伦,地圆说。(2)同意理由: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同意理由:伴随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等国在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和资源,野蛮屠杀、奴役当地居民,贩卖奴隶犯下了滔天罪行,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原因:实现了宣扬国威的目的,不再继续;耗资巨大,劳民伤财,无法继续。【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史实。13.【答案】(1)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民用工业。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3)历史根源: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方法或态度: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或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等【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可知李鸿章“至死屈身背骂名”的原因是因为1895年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901年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结合《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危害加以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二“天津大沽船坞”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办了军事工业;根据材料二“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开平矿局”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办了民用企业;根据“ 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北洋舰队”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1877-1890年共派三批海军学员赴英国学习”“在天津创立北洋水师学堂”“北洋舰队正式成立”可知李鸿章建立近代海军;根据材料二“天津武备学堂”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近代人才。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大量西方科技和机器的引进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3)李鸿章签订不平等协议是当时清政府也无力和帝国主义抗衡造成的。要辩证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到历史人物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其局限性。故答案为:(1)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民用工业。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3)历史根源: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方法或态度: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或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鸿章的主要事迹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洋务运动的史实。1 / 1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选对1题得2分,共20分)1.(2020八下·丽水期末)下表是一 同学整理的关于某王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下 列可以填入④的措施是( )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① 废丞相,权分六部② 设厂卫特务机构③ 实行八股取士④ A.建立行省制度 B.实行内阁制度C.实行金瓶掣签制 D.设立军机处【答案】B【知识点】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初期,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还实行八股取士。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忙;为此,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A项建立行省制度的是元朝,不符合题意;B项实行内阁制度可以填入④,符合题意;C项实行金瓶掣签制是清朝对西藏的管辖,不符合题意;D项设立军机处的是清雍正帝,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2.(2020八下·丽水期末)日本学者薮内清认为:这是部足可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 主编的《百科全书》相匹敌的巨著。该学者赞赏的是( )A.《几何原本》 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答案】D【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称《天工开物》是“十七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日本学者薮内清也认为《天工开物》足可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匹敌。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天工开物》是题干学者赞赏的对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3.(2020八下·丽水期末)“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以下能代表这一时期成就的有( )①达●芬奇——《蒙娜丽莎》②莎士比亚——《哈姆雷特》③卢梭——《社会契约论》④哥白尼——《天体运行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识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期开始,西欧掀起了一种新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反对教会“神权至上”,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能代表这一时期的成就的是①达●芬奇——《蒙娜丽莎》和②莎士比亚——《哈姆雷特》。A项①②能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成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要求具备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4.(2020八下·丽水期末)美国最具权威的《时代》周刊杂志评选出20位20世纪最具影响的大企业家,其中,亨利.福特位列榜首。这可能与其哪一成就有关( )A.工厂制度的创立 B.内燃机的发明C.流水线生产方法 D.发明有线电话【答案】C【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1913年福特创立了全世界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这种流水作业法后来被称为“福特制”,并在全世界广泛推广,福特本人也被称为“汽车大王”,其家族成为美国几个主要财阀之一。ABD三项和亨利.福特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流水线生产方法是亨利 福特的突出贡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亨利 福特的贡献。需要准确识记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的是亨利 福特。5.(2020八下·丽水期末)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欧文建立新和谐公社 B.英国爆发宪章运动C.《共产党宣言》发表 D.法国巴黎公社建立【答案】C【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共产党宣言》发表。ABD三项都不是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C项《共产党宣言》发表是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为依托,考查《共产党宣言》及学生识记能力。识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意义。6.(2020八下·丽水期末)关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C.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都是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时国家都很落后;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都促进了本国发展。A项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表述正确,符合题意;B项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表述错误,俄国的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加强了沙皇的统治,并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变了社会性质,不符合题意;C项都废除了农奴制度表述错误,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不符合题意;D项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表述错误,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 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沙皇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的共同点。掌握沙皇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的内容并做出比较。7.(2020八下·丽水期末)《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合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对拿破仑战争解读正确的有( )①它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它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③它损害了欧洲资产阶级利益④它撼动了欧洲原有统治秩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一方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把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带到欧洲各国,撼动了欧洲原有统治秩序,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B项①④解读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拿破仑帝国对外扩张的相关史实。8.(2020八下·丽水期末)南美解放者杯是一项由南美洲各支顶级球会之间竞争最高荣誉的国际足球赛事,该足球联赛的冠名是为了纪念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他们是( )①圣马丁②圣西门③林肯④玻利瓦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知识点】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过程中,玻利瓦尔率领军队,打败了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B项①④是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领导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要熟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有关内容。9.(2020八下·丽水期末)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以下史实能支持这一说法的是( )A.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B.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C.英法联军洗劫北京城 D.引发了天平天国运动【答案】C【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分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的贵重文物和图书典籍,十二生肖兽首丢失,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ABD三项都不能支持题干说法,不符合题意;C项英法联军洗劫北京城能支持题干说法,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10.(2020八下·丽水期末)同文馆开创时期的课程,只限于外国语言文字。开始只设英语馆,后来逐渐增加了俄、日、法、德等语言。四年后,京师同文馆开办科学馆。此外,同文馆有个商定,只准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是万万不准传教的。这反映同文馆创办的直接目的是( )A.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B.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C.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D.实现高等教育近代化【答案】A【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由恭亲王奕?于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奏请开办,并于1862年8月24号正式开办,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A项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是题干反映的同文馆创办的直接目的,符合题意;BC两项说法错误,京师同文馆设立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没触及西方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D项实现高等教育近代化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京师同文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熟记京师同文馆创办的有关内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1.(2020八下·丽水期末)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然而在盛世繁华中却隐藏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乾隆在位(1735-1795)中外大事记中国 世界《四库全书》编纂完成 1748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连年出现文字狱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高产作物甘薯在全国普遍推广种植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回归 1793年路易十六被处死只许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材料二: 1797 年,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完成两届任期后,自愿放弃权力,隐居在自己的农庄;而乾隆皇帝却在禅位给嘉庆皇帝后,依然大言不惭地说:“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1)依据材料一概括乾隆时期“盛世”的表现。(2)与乾隆朝大兴文字狱相比,同一时期的欧洲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政治主张?(3)有学者认为,大清的衰败在乾隆时期就理下了祸根。请结合两则材料,从政治、经济和对外交往层面论证上述观点。【答案】(1)对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整理;随着外来新作物的推广,农业有了新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一步的巩固与发展。(2)(伏尔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权利; (孟德斯鸠、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学说; (卢梭) 人民主权理论。(3)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但政治上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而同期的美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民主政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障碍;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而同期的英国进行工业革命,走上工业化道路,成为世界工厂:对外交往方面,乾隆帝继续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而同期的英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海外贸易。表面上大清朝仍呈现勃勃盛世景象,但与相继走上资本主义和工业化道路的英美法国家相比,已渐趋落伍,埋下因落后而挨打的祸根【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可见乾隆时期“盛世”的表现之一是对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整理;根据材料一中的“高产作物甘薯在全国普遍推广种植”可见乾隆时期“盛世”的表现之二是随着外来新作物的推广,农业有了新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中的“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回归”可见乾隆时期“盛世”的表现之三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2)乾隆朝大兴文字狱之时,同一时期的欧洲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主要政治主张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宣传理性主义的思想理念,主张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3)题干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清朝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走向衰落,政治腐败,阻碍社会发展;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自给自足;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这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导致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这些与同一时期的欧美国家相比,都隐藏着危机。故答案为:(1)对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整理;随着外来新作物的推广,农业有了新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2)(伏尔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权利; (孟德斯鸠、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学说; (卢梭) 人民主权理论。(3)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但政治上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而同期的美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民主政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障碍;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而同期的英国进行工业革命,走上工业化道路,成为世界工厂:对外交往方面,乾隆帝继续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而同期的英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海外贸易。表面上大清朝仍呈现勃勃盛世景象,但与相继走上资本主义和工业化道路的英美法国家相比,已渐趋落伍,埋下因落后而挨打的祸根。【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乾隆盛世”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乾隆盛世的史实。12.(2020八下·丽水期末)15世纪开始,中西方相继探索海洋,留下各自不同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19年,他率领265名船员开始远航。1522年,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这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壮举,它的意义甚至可以和人类离开地球登上月球相比。——摘编自《大国崛起》材料二: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三:正是因为迹....创造出一种“中外通和,万国来朝,四海一家,共享太平”的崭新外交局面,并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强大、开明国家的真实面貌。——卢新宇《郑和,一种文化的象征》材料四: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刘大夏(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这次航行印证了哪一地理常识?(2)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对这历史事件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3)材料二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梁启超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结合材料三、四,分析郑和下西洋终止的原因。【答案】(1)麦哲伦,地圆说(2)[一]同意理由: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不同意理由:伴随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等国在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和资源,野蛮屠杀、奴役当地居民,贩卖奴隶犯下了滔天罪行,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原因:实现了宣扬国威的目的,不再继续;耗资巨大,劳民伤财,无法继续。【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1)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证实地圆学说的正确性。(2)新航路的开辟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于欧洲人而言,新航路的开辟具有积极影响。因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将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有利于加强了各大陆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互通有无既促进了国际贸易也促进了新物种的传播与交流等。这些充分说明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但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亚非拉等地区进行殖民活动,掠夺财富和资源,屠杀和贩卖奴隶,破坏当地的文明,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深重灾难。(3)材料二中的“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反映出郑和下西洋;材料二中的“”反映出郑和下西洋时间长、次数多;材料二中的“......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反映出郑和下西洋规模大;材料二中的“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反映出郑和下西洋范围广。材料三说明郑和下西洋终止的原因是实现了宣扬国威的目的,不再继续;材料四说明郑和下西洋终止的原因是耗资巨大,劳民伤财,无法继续。故答案为:(1)麦哲伦,地圆说。(2)同意理由: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同意理由:伴随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等国在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和资源,野蛮屠杀、奴役当地居民,贩卖奴隶犯下了滔天罪行,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原因:实现了宣扬国威的目的,不再继续;耗资巨大,劳民伤财,无法继续。【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史实。13.(2020八下·丽水期末)历史人物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晚清重臣李鸿章,仿佛历史的切片,饱含一个时代的悲情和悲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学者高阳评李鸿章材料二:李鸿章的实业清单: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1880年,中国第一个船坞——天津大沽船坞 1881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开平矿局 1892年,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 1885年,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1888年,中国第一支近代化舰队——北洋舰队(1)结合材料一,用史实说明李鸿章“至死屈身背骂名”的原因。(2)“少时有志匡华夏”。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的实业成就,并指出他的这些举措对当时的中国带来哪些积极影响?(3)造成李鸿章“两面人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这启示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采取怎样的方法或态度?【答案】(1)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民用工业。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3)历史根源: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方法或态度: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或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等【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可知李鸿章“至死屈身背骂名”的原因是因为1895年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901年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结合《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危害加以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二“天津大沽船坞”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办了军事工业;根据材料二“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开平矿局”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办了民用企业;根据“ 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北洋舰队”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1877-1890年共派三批海军学员赴英国学习”“在天津创立北洋水师学堂”“北洋舰队正式成立”可知李鸿章建立近代海军;根据材料二“天津武备学堂”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近代人才。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大量西方科技和机器的引进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3)李鸿章签订不平等协议是当时清政府也无力和帝国主义抗衡造成的。要辩证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到历史人物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其局限性。故答案为:(1)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民用工业。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3)历史根源: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方法或态度: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或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鸿章的主要事迹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洋务运动的史实。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