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宁波月考)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有描写行酒令的场景。有时,人们当筵赋诗,不成的人就要罚酒三杯。古人罚酒时,用(  )这种酒杯比较合适。
A.樽 B.觥 C.瓢 D.白
二、字词书写
2.(2019九上·宁波月考)为下列加点字选一个正确的读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读诗使人灵秀:当你读到“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你会感到春天生命的律动;当你读到“须晴日/看红装素guǒ/分外妖娆”,你会产生意气风发的豪情。
(1)娉(  )
A.pīng B.pīn
(2)guǒ   
3.(2019九上·宁波月考)请选出下列语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对每个人而言,拥有良好的教养并非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只要你牢记“一个人不应该彷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感觉”这条“道德箴言”,那么,教养和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①   改为   
②   改为   
三、句子默写
4.(2019九上·宁波月考)古诗文填空。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岳阳楼记》)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琅琊也。(《醉翁亭记》)
(3)一封朝奏九重天,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5)在《月夜忆舍弟》中,诗人从听觉角度写边地秋夜的诗是:   ,   。
(6)在《长沙过贾谊宅》中,诗人面对斜阳衰草,即景生情,道出“   ,   ”这样的诗句。
(7)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典故的两项是(填序号):(  )(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E.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F.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四、课内阅读
5.(2019九上·宁波月考)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南极潇湘
③佳木秀而繁阴
④焉得更有此人
五、名著阅读
6.(2019九上·宁波月考)必做题 《水浒传》中有不少含“智”字的回目,请你从下面回目中任选两个,结合其情节,谈谈你对吴用或宋江智慧的具体认识。
(回目列举)
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六十一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六十五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渡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一百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一百一十五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一百一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人物:   
认识:   
7.(2019九上·宁波月考)选做题,请从(A)(B)选项中选一个题号来完成。
(1)(A)《泰戈尔诗选》出自_______(国籍)文学巨匠泰戈尔之手,他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2)译者郑振铎先生曾这样评价他的《新月集》:“(《新月集》)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我们只要一翻开它来,便立刻如得到两支有魔术的翅膀,可以使自己飞翔到美静天真的儿童国里去……”而他的《飞鸟集》,则是一部富于哲理的格言诗集,有着格言警句一般的简洁明快,发人深省。根据以上提示,请选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泰戈尔诗作的一项:(  )
A.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B.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C.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D.我不想当人,我想当花,我要开放。我渴望作为花朵之一,与这春天的故乡,吻合。
(3)(B)(1)《唐诗三百首》是由清代________(人名)选编的,共选入77位唐代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
(4)《唐诗三百首》中所收诗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边塞行旅、宫闱妇怨、隐逸山林、宦海升沉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在书中,你既能读到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士人情怀,也能感受到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隐逸之风;既有慷慨激昂的壮志,又有落寞黯淡的愁肠,还有婉转低回的心曲。按照你的阅读经验,请判断下列选项中的作品,不属于《唐诗三百首》中的一项是(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B.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歌行》(节选)
C.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
D.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和子由渑池怀旧》
六、现代文阅读
8.(2019九上·宁波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玩笑
法国
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
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阵耳光,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倒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了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节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1)“我”一直担心朋友们会开“我”的玩笑,请你列举出文章铺垫的“我”的怀疑依据(列出三条即可)
(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并思考:小说主要运用哪种描写手法来刻画“我”的形象的?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小说以“玩笑”为题,提到了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玩笑事件:“我”开人家的,朋友开“我”的,“我”假想中的。
B.为了避免被朋友们捉弄,整个晚上“我”都高度紧张,做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才睡着了。
C.“我”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在早上安排了一个仆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D.“我”并没有逃开被人“笑够了”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笑后的严肃思考。
(5)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9.(2019九上·宁波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开始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③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 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④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⑥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⑦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⑧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⑨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1)做读书笔记有哪些好处 摘录文中语句回答。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学者、作家等治学之人读书时必须做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节约时间,读书和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C.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最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
D.时代在进步,做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3)有同学认为文章②③两段分别举了顾颉刚和钱锺书的事例,已经很有说服力了,第④段蔡元培的事例可以删去。你赞同吗 请简要分析。
七、对比阅读
10.(2019九上·宁波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①,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节选自苏轼《<范文正公集>叙》)
【注】①欧阳公:欧阳修;韩、富:韩琦、富弼;三人与范仲淹皆北宋名臣。②忧:指父母之丧。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至 用 为 将 擢 为 执 政 考 其 平 生 所 为 无 出 此 书 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②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3)选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一文多用四字句,音韵协调,整齐流畅,读起来富有韵律美。
B.《岳阳楼记》末句“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内心无限的孤独怅惘之情。
C.苏轼科举及第后,才认识欧阳修等宋代三大名臣。
D.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和文章是不需要靠外力来宣扬的,自己答应为其文章作序,是因为他自小敬仰范公。
(4)在甲文中,“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请你加以具体分析。
八、诗歌鉴赏
11.(2019九上·宁波月考)古诗词阅读
春日郊外
〔宋〕唐庚
城中未省①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踏莎行 初春
〔清〕徐灿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②飞上樱桃树。
故国③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注】①省(xing):这里是“省察、领悟”之意。②金衣:指黄莺。③故国:指明王朝。
(1)诗词有音韵之美。吟咏诗词,琢磨韵脚,可以发现《春日郊外》的韵脚为   ,情绪基调   ;《踏莎行 初春》的韵脚为   ,情绪基调   。
A.开口音 B.闭口音 C.低沉 D.明朗
(2)《春日郊外》《踏莎行 初春》中都出现了“茫茫”,但蕴含的情感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九、作文
12.(2019九上·宁波月考)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青少年该如何对待时下的各种电子游戏?大家认识不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短文表明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150左右。
13.(2019九上·宁波月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以下是小华同学写给学校“心理咨询室”信中所倾诉的烦恼:我是一个怕羞的学生,从小到大都不爱跟老师交流,不爱向老师问问题。小学时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老师比较看重我,会主动问我有没有问题;到了初中,我发现我什么都不是,曾经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似乎成了学渣。爸妈要我多向老师问问,但我不敢问;现在我即使想问也不知如何去问了。这该如何是好?
请你以“知心朋友”的身份,给小华同学回一封信,劝导他重新振作起来。
要求:(1)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不少于500字。(3)不得出现真实信息。
14.(2019九上·宁波月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以下是小华同学写给学校“心理咨询室”信中所倾诉的烦恼:我是一个怕羞的学生,从小到大都不爱跟老师交流,不爱向老师问问题。小学时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老师比较看重我,会主动问我有没有问题;到了初中,我发现我什么都不是,曾经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似乎成了学渣。爸妈要我多向老师问问,但我不敢问;现在我即使想问也不知如何去问了。这该如何是好?
小华同学的烦恼具有代表性,为此,班主任准备组织一次演讲比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类心理问题,鼓励同学们勤问好学。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1)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不少于500字。(3)不得出现真实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礼俗
【解析】【分析】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语出: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缴者,浮以为大白。”大意是说:不将杯中的酒喝完的人,反而要罚一大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文化常识的积累,注意对选项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辨析。
2.【答案】①A②裹
(1)A
(2)裹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娉婷:用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亦借指美人。素裹:白色的妆束。
故答案为: ①A②裹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和汉字拼音的掌握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3.【答案】及;即;彷;妨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可望而不可即:指可以望到但无法接近。形容看似可以到达而实际上很难达到或不能接近。妨碍:指干扰、阻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故答案为: 1、及2、即3、彷4、妨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4.【答案】(1)横无际涯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夕贬潮州路八千
(4)鸡声茅店月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6)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7)B;D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7)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宗悫(què)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练武,直到练成了才对他哥哥说:“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宗悫真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典出晋人 向秀《思旧赋 》。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因而写了《思旧赋》。烂柯人,典出《述异记》。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回到家里才知已经过了百年。故选BD。
故答案为:(1) 1、横无际涯 (2)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 1、夕贬潮州路八千 (4) 1、鸡声茅店月 (5) 1、戍鼓断人行2、边秋一雁声 (6) 1、秋草独寻人去后2、寒林空见日斜时 (7)BD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5.【答案】详尽|至、到达|茂盛|还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①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细了。“备”是一词多义:详尽;具备;准备; 防备。②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极”是一词多义:到达极点;最高的,最终的;准则;疲乏。③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是一词多义:茂盛;美好,秀丽;人的美好品德。④焉得更有此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更”是一词多义:还;改变;更加;时间。
故答案为: 详尽|至、到达|茂盛|还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6.【答案】示例一:人物:吴用;认识:吴用足智多谋,平生饱读诗书,他的智慧比较突出地体现在他识得人心,更懂得用计。例如在“吴用智取生辰纲”中,他就了解到杨志为人谨慎,担心酒里有蒙汗药,所以吴用等人先买了一桶酒喝,再从另一桶里舀了一瓢并借机下药。同样在“吴用智赚玉麒麟”中,他知晓卢俊义信命且看重名声的个性,所以借算命巧逼卢俊义上梁山。示例二:人物:宋江 认识:宋江的智慧体现在懂得用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在“宋江智取无为军”中,宋江提议攻打无为军,派侯健、薛永、白胜去城内做内应。石勇、杜迁扮为乞丐在城门左右埋伏,用火烧了黄文炳的家,拿走银钱。宋江的智慧也体现在他懂得安抚下属,在“宋江智取润州城”时虽赢得了胜利,但折了三将,他亲自祭祀奠酒,赢得手下的尊重。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选择两个回目,即章节,结合章节内容,具体展现宋江或者吴用的智慧;指出智慧的具体内容。示例一:①人物:吴用。②认识:吴用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他的智慧体现在能够看穿人心,利用人心,使用计谋。在智取大名府的过程中,吴用派遣梁山兄弟们装扮成各种身份的人混进大名府。时迁火烧大名府最热闹的地方翠云楼,引发骚乱。梁山好汉里应外合,攻下了大名府,救出了卢俊义和石秀,由此收服卢俊义,壮大梁山。在智赚文安县时,辽国使者欧阳侍郎又一次来梁山招安,吴用献计诈降。宋江假装同意他的要求接受辽国招安,然后进行里应外合,打开霸州,取得胜利。示例二:①人物:宋江。①②认识。宋江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武不是第一,文不是魁首,但是却能够让众位好汉信服,是因为他具有管理的智慧。有很强的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才能。在智取宁海军时,当时梁山损兵折将,受到了重大损失,将士们不免情绪有所低落,而宋江能够安定军心,凝聚复仇怒火,和吴用定下计谋,派人冒充粮食的百姓混入城中,打开了城门,梁山军一拥而入,攻克了杭州城。同样在智取清溪洞时,也是先遭受了一些挫折,派时迁探得小路,绕到关后放火,前后夹击拿下昱岭关,攻破歙州。宋江,卢俊义分两路进攻清溪。吴用定诈降之计,里应外合打破清溪城郭。
故答案为: 1、示例一:人物:吴用2、认识:吴用足智多谋,平生饱读诗书,他的智慧比较突出地体现在他识得人心,更懂得用计。例如在“吴用智取生辰纲”中,他就了解到杨志为人谨慎,担心酒里有蒙汗药,所以吴用等人先买了一桶酒喝,再从另一桶里舀了一瓢并借机下药。同样在“吴用智赚玉麒麟”中,他知晓卢俊义信命且看重名声的个性,所以借算命巧逼卢俊义上梁山。示例二:人物:宋江 认识:宋江的智慧体现在懂得用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在“宋江智取无为军”中,宋江提议攻打无为军,派侯健、薛永、白胜去城内做内应。石勇、杜迁扮为乞丐在城门左右埋伏,用火烧了黄文炳的家,拿走银钱。宋江的智慧也体现在他懂得安抚下属,在“宋江智取润州城”时虽赢得了胜利,但折了三将,他亲自祭祀奠酒,赢得手下的尊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能力。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
7.【答案】(1)印度
(2)D
(3)孙洙(蘅塘退士)
(4)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A】(1)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诗人、哲学家——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一1941)少年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涉足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且均获得杰出成就。其中,最能体现他的风格特征的,是他的诗。在印度以及许多国家,泰戈尔同样被尊称为“诗圣”。(2)A.泰戈尔《飞鸟集》。B.泰戈尔《金色花》。C.泰戈尔《纸船》D.朱自清《春天》。故选D。【B】(1)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1711)生于江苏无锡,祖籍安徽休宁,在任期间,鉴于当时通行的《千家诗》“工拙莫辨”,他决定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在继室徐兰英的协助下,于乾隆二十九年以“蘅塘退士”署名的《唐诗三百首》终告完成。该书选入75位唐代诗人及2位无名氏的诗作共310首。刻印时又补入了杜甫的《咏怀古迹》3首。由于所选作品体裁完备,风格各异,富有代表性,又通俗易懂,刊行后广为流传,“几至家置一编”。(2)D.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和子由渑池怀旧》。“子由”是苏辙,这首词的作者是苏轼,因此不属于《唐诗三百首》,故选D。
故答案为:【A】(1)印度(2)D。
【B】(1)孙洙(蘅塘退士)
(2)D
【点评】【A】(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的形式是填空题,考点是名著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名著要认真仔细,要尽量阅读原著,注意对名著基本常识的积累。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特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诗歌特点的把握,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体会选项诗句的特点。
8.【答案】(1)①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②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③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④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⑤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⑥(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
(2)“我”是个在现实生活中敏感多疑、胆小谨慎的人。小说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来刻画“我”的形象的(写动作描写也算对)。
(3)运用通感的手法,把本是视觉听觉的玩笑当作一种气味,用嗅觉来写,表现了“我”的多疑。在没有发生玩笑前就觉得有问题。或: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一只捕捉猎物的猎豹,写出自己的敏感。
(4)C
(5)①从小说前文铺垫的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②“我”之所以闹笑话有深层的社会性原因,就是当时的人们普遍存在空虚无聊、相互愚弄、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弊病。“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引起了我的怀疑”、“一切都值得怀疑”等语句就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病的缩影。③小说结尾这样写,恰恰进一步表现了“我”在这样的社会病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使小说的主题表达得更深刻。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1)①第二段“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看出他们似乎要从“我”身上获得玩笑的快乐。②第三段“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结合“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可知这也是铺垫。③第四段“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结合“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可知这是一处铺垫。④第五段“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 结合“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可知,这是两处铺垫。(2)①人物形象:从“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等句子中看出,“我”一直在小心翼翼的防备着朋友们,“我”是一个比较敏感多疑的人,从“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看出“我”是一个胆小谨慎的人。②描写手法。从“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 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等句子中看出这里运用较多的是心理描写。(3)①角度。从“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这个句子看,作者把嗅觉和视觉、听觉相通,是通感的手法。从“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把自己比成豹子,是比喻修辞。②效果。把本来用视觉和听觉感知到的玩笑,用嗅觉来展现,表达了“我”的多疑和敏感,觉得有人要和“我”开玩笑。同时又把自己对玩笑的敏感比成豹子嗅到猎物,豹子嗅到猎物是生存之战,本身就非常敏感,因此进一步突出了“我”对开玩笑的多疑、敏感。(4)C. 结合“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倒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了我的脸上。”可知,仆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并非是有意安排的,是“我”之前的防备措施导致的,故C错误,选C。(5)①从情节看,结合“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倒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了我的脸上”可知,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②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怀疑”,主人公怀疑身边的任何人,这正是因为主人公所处的那样一个时代,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人与人之间都是捉弄和玩笑,已经失去了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地关系。而且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是想着如何去捉弄别人,这是一个多么无聊虚浮的社会啊,作者通过这种极端的写法也是想表现那样一个可怜的年代。③小说结尾几句话,表面上点明了自己闹笑话的原因,实际上却是展现了“我”在这样社会中内心的扭曲,写出了以“我”为代表的一大部分人的扭曲的内心,更加突出了主题,讽刺了当时的社会。
故答案为:(1) ①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②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③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④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⑤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⑥(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 (2) “我”是个在现实生活中敏感多疑、胆小谨慎的人。小说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来刻画“我”的形象的(写动作描写也算对)。 (3) 运用通感的手法,把本是视觉听觉的玩笑当作一种气味,用嗅觉来写,表现了“我”的多疑。在没有发生玩笑前就觉得有问题。或: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一只捕捉猎物的猎豹,写出自己的敏感。 (4)C(5) ①从小说前文铺垫的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②“我”之所以闹笑话有深层的社会性原因,就是当时的人们普遍存在空虚无聊、相互愚弄、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弊病。“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引起了我的怀疑”、“一切都值得怀疑”等语句就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病的缩影。③小说结尾这样写,恰恰进一步表现了“我”在这样的社会病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使小说的主题表达得更深刻。
【点评】(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及其描写手法的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的事件,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进行比照,判断正误。
(5)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结合语句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阐述。
9.【答案】(1)①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②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2)D
(3)示例:我不赞同。第④段的示例是蔡元培自认为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就是不勤于做笔记,这个事例论证了不勤于做笔记导致的后果(从反面论证了做笔记的重要性),是对②③两段正面论证的补充,不删去更有说服力。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1)①段“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可知是: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⑤段“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可知: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2)A.结合⑤段“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可知,A错误。B.结合⑦段“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可知,B错误。C.结合⑥段“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可知,C错误。D.结合⑧段“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可知,D正确。故选D。(3)结合“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可知顾颉刚和钱钟书的事例是从正面论证要做笔记,做笔记有利于做学问。而从“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可知,蔡元培的事例是从反面来证明不做笔记对于学问的害处,正反两面论证,使论证更加严密,因此不能删掉。
故答案为:(1) ①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②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2)D(3) 示例:我不赞同。第④段的示例是蔡元培自认为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就是不勤于做笔记,这个事例论证了不勤于做笔记导致的后果(从反面论证了做笔记的重要性),是对②③两段正面论证的补充,不删去更有说服力。
【点评】(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意,对选项的内容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进行比照,判断正误。
(3)本题考查考生对论据运用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注意熟读文本,把握论题,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阐述。
10.【答案】(1)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2)①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②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唯独没有结识范文正公,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
(3)B
(4)“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在野,忧民忧君的心不变,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胸怀。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至用为将(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擢为执政(被提拔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无出此书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2)注意:①予,我。尝,曾经。求,探求。或,或许。异,不同。为,心理活动。何哉,为什么呢。②彼,他们。皆,都。游,交游。而,但是。独,只。以为,认为。恨,遗憾。(3)B.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一方面是对滕子京的勉励,希望他向古仁人学习;另一方面委婉的表明自己也有古仁人的胸怀和志向,并非孤独惆怅。故B错误,选B。(4)①迁客骚人:结合“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和“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可知,迁客骚人因为环境的阴晴而悲喜,是以物喜,以己悲。②古仁人:结合“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知,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而且能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忧民忧君,先忧后乐。
故答案为:(1)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2) ①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②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唯独没有结识范文正公,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 (3)B(4) “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在野,忧民忧君的心不变,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胸怀。
【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注意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准答题的范围和重点语句进行理解。
【参考译文】
【甲】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乙】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11.【答案】(1)A;D;B;C
(2)《春日郊外》的“茫茫”抒发了诗人对郊外春日美景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因春光满眼,欲寻佳句,却觉难觅其踪的茫然惆怅之情。《踏莎行 初春》的“茫茫”表达了词人因改朝换代而生的惆怅与哀伤,也抒发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元音共有5个:a、e、i、o、u,分为开口音与闭口音两种。a、e、o为开口元音,发音时口腔张开的程度较大;i、u为闭口元音,也称半元音,发音时口腔张开的程度相对小一些。《春日郊外》中从“黄”“杨”“香”“茫”可知,它们的韵母都为“ang”,因此是开口音,选A。情绪基调。通过诗意来解读:住在城里,还丝毫没能感受到春光;今天漫步郊外,惊喜地发现,原来榆树槐树早已抽芽,半绿半黄。远处的青山婀娜多姿,我更喜爱它那峰顶还留存着皑皑白雪;池塘的水渐渐上涨,倒映出岸边的垂杨。暖和的日光照着,黄莺儿啼啭,似人在对谈;一阵风从草地吹来,夹杂着芬芳的药香。我怀疑这景中藏有美妙的诗句,刚想为你们拈出,忽然又感到迷濛茫然。从诗意上看,作者描绘了美丽的早春风光,作者的情绪基调比较明朗,故选D。《踏莎行 初春》中从“絮”“树”“去”“处”可知,它们韵母是“u”,因此是闭口音,选B。情绪基调。诗意:芳草才吐新芽,梨花刚刚开放,春天的精灵却已化作柳絮飘向了天涯。黄莺已经飞上樱桃树,晶莹剔透的水晶垂帘还为谁垂挂?如今故国已不知消失在何处,犹如漂泊的小舟,夕阳的残照,不知自己将飘向何处。白云悠悠,笼罩的仍然是过去的河山,却早经改换了朝代。明月啊,请不要再照耀那河山的深处了吧!故国沦亡,身世浮沉,因此感情基调是低沉的,故选C。(2)《春日郊外》。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我怀疑这景中藏有美妙的诗句,刚想为你们拈出,忽然又感到迷濛茫然。这个“茫茫”是茫然的意思,春光满眼,稍纵即逝;欲寻佳句,顿觉茫茫,一股惆怅孤独之情。《踏莎行 初春》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如今故国已不知消失在何处,犹如漂泊的小舟,夕阳的残照,不知自己将飘向何处。这个“茫茫”指渺茫,看不见,因为故国消失,而内心感到一股惆怅与哀伤,也抒发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1) 1、A2、D3、B4、C (2) 《春日郊外》的“茫茫”抒发了诗人对郊外春日美景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因春光满眼,欲寻佳句,却觉难觅其踪的茫然惆怅之情。《踏莎行 初春》的“茫茫”表达了词人因改朝换代而生的惆怅与哀伤,也抒发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结合诗句,理解诗歌,按照要求作答。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注意对诗歌意象、意境的分析。
12.【答案】【参考例文】
现在中学生对电子游戏可谓病入膏肓啦,有的人甚至还认为玩电子游戏有益身心!如果到现在还不认清电子游戏对中学生的危害,那就为时已晚啦!
电子游戏无非就是玩游戏升级,得到好的武器,战胜其他玩家,满足一个人的好奇心、虚荣心。偶尔玩一玩,放松一下情绪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当代中学生把身心钱财都消耗于电子游戏,却忽略了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学习,是万万不能的。学习与玩总是一对矛盾体,不能同时存在,所以为了未来祖国的花朵不被电子游戏摧毁,我们必须摒弃电子游戏。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中学生的生活更是充满激情的,如果因为电子游戏而葬送自己的前途幸福,这是多么的不值啊!除了电子游戏,生活中还存在许许多多游戏身心健康的活动,郊游、跑步、听音乐……电子游戏只是这个多彩世界的一粒尘埃,千万不要被这颗尘埃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洗涤尘埃,放飞属于你们的心灵吧!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遵循宣扬正能量的原则,注意紧扣材料话题,观点要正确,理由要充分。示例:
现在中学生对电子游戏可谓病入膏肓啦,有的人甚至还认为玩电子游戏有益身心!如果到现在还不认清电子游戏对中学生的危害,那就为时已晚啦!
电子游戏无非就是玩游戏升级,得到好的武器,战胜其他玩家,满足一个人的好奇心、虚荣心。偶尔玩一玩,放松一下情绪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当代中学生把身心钱财都消耗于电子游戏,却忽略了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学习,是万万不能的。学习与玩总是一对矛盾体,不能同时存在,所以为了未来祖国的花朵不被电子游戏摧毁,我们必须摒弃电子游戏。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中学生的生活更是充满激情的,如果因为电子游戏而葬送自己的前途幸福,这是多么的不值啊!除了电子游戏,生活中还存在许许多多游戏身心健康的活动,郊游、跑步、听音乐……电子游戏只是这个多彩世界的一粒尘埃,千万不要被这颗尘埃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洗涤尘埃,放飞属于你们的心灵吧!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紧扣话题,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阐述。注意观点要正确,理由要充分,条理要清楚。
13.【答案】【参考例文】
亲爱的小华:
你好,得知你的近况,我非常担心,有一些话想向你说一下。
心态的端正,生活会充满快乐。心态的端正,生活会充满阳光。良好的心态,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你我带来温暖。良好的心态,像一座桥,架通了你与成功之间的道路。良好的心态,就像萦绕耳畔的交响乐,那是成功的节奏。
明代夏完淳曰:“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乐此不疲,良好的心态,会给我们助力,会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人的喜怒哀乐,大多是由人的心态决定的,我们没有办法选取自我的出生、身体、父母,人从出生就是不平等的,但我们能够用自我的大脑配上良好的心态改变世界。
在生活中,身边总会有人怨天尤人,感叹愁事多、生活难。但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用良好的心态去用心应对突如其来的愁事、麻烦,他们乐观用心向上。人不是因为愁事多而感到不开心,而是因为不开心而感到愁事多。心态在日常生活中及其重要,它就像罗盘,给你指引人生的航向。它就像一盏灯,在无边黑夜中照亮你前行的道路。
美国有一个走钢丝表演者,名叫瓦伦达。有一次他在进行一次万众瞩目的高空走钢丝表演之前,他心里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必须不能出错,必须不能出错!”可就在表演刚开始不久,瓦伦达意外失足,从几百米的高空追下,不幸身亡。事故发生后,瓦伦达的妻子对记者说:“我就明白他这一次必须要出事。这天出场之前他总是念念叨叨,而以前出场时候,他只顾表演的本身,不想功与名。他太想成功了。如果他一心一意放在走钢丝这件事本身的话,那他就应就不会失败了。”于是,心理学家把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好你自己,用良好的心态处世待人,你会从内心听到成功的前奏!
你的知心朋友
xx年xx月xx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首先审题。审读材料,明确几点信息:性格比较内向,不爱和老师交流;小学成绩好,受到老师重视;初中被老师忽视了;父母催促小华要多问,但是小华不敢问。审读题干,明确要求:知心朋友;回一封信;多种表达方式;500字以上。其次,思路。作为知心朋友,要去开解一位有困难的内向的朋友,要走到他心里去,语言上要柔和富有鼓励性。同时还要帮助他鼓起勇气,这点上可以从具体实际出发,从他小学的经历出发,还可以引用一些典型事例来激发他,鼓励他,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让他获得自信,这样才能真正打开他的心结。再次,手法。题干建议使用多种表达方式,这是告诉小作者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情与理交织在一起的来劝导,效果必将更进一步。最后,内容。在内容上要扣住“自信”“心态”等词,陈述自信的重要作用,明确自信的来源——追求,理想,而非一时的成功与失败,理想的追求过程中本身就是充满挫折和失败的,只有追逐着理想,才不会为眼前的成功和失败所影响。在格式上也要符合书信的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14.【答案】【参考例文】
亲爱的小华:
你好,得知你的近况,我非常担心,有一些话想向你说一下。
心态的端正,生活会充满快乐。心态的端正,生活会充满阳光。良好的心态,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你我带来温暖。良好的心态,像一座桥,架通了你与成功之间的道路。良好的心态,就像萦绕耳畔的交响乐,那是成功的节奏。
明代夏完淳曰:“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乐此不疲,良好的心态,会给我们助力,会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人的喜怒哀乐,大多是由人的心态决定的,我们没有办法选取自我的出生、身体、父母,人从出生就是不平等的,但我们能够用自我的大脑配上良好的心态改变世界。
在生活中,身边总会有人怨天尤人,感叹愁事多、生活难。但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用良好的心态去用心应对突如其来的愁事、麻烦,他们乐观用心向上。人不是因为愁事多而感到不开心,而是因为不开心而感到愁事多。心态在日常生活中及其重要,它就像罗盘,给你指引人生的航向。它就像一盏灯,在无边黑夜中照亮你前行的道路。
美国有一个走钢丝表演者,名叫瓦伦达。有一次他在进行一次万众瞩目的高空走钢丝表演之前,他心里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必须不能出错,必须不能出错!”可就在表演刚开始不久,瓦伦达意外失足,从几百米的高空追下,不幸身亡。事故发生后,瓦伦达的妻子对记者说:“我就明白他这一次必须要出事。这天出场之前他总是念念叨叨,而已前出场时候,他只顾表演的本身,不想功与名。他太想成功了。如果他一心一意放在走钢丝这件事本身的话,那他就应就不会失败了。”于是,心理学家把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好你自己,用良好的心态处世待人,你会从内心听到成功的前奏!
你的知心朋友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首先审题。审读材料,明确几点信息:性格比较内向,不爱和老师交流;小学成绩好,受到老师重视;初中被老师忽视了;父母催促小华要多问,但是小华不敢问。审读题干,明确要求:知心朋友;回一封信;多种表达方式;500字以上。其次,思路。作为之心朋友,要去开解一位有困难的内向的朋友,要走到他心里去,语言上要柔和富有鼓励性。同时还要帮助他鼓起勇气,这点上可以从具体实际出发,从他小学的经历出发,还可以引用一些典型事例来激发他,鼓励他,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让他获得自信,这样才能真正打开他的心结。再次,手法。题干建议使用多种表达方式,这是告诉小作者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情与理交织在一起的来劝导,效果必将更进一步。最后,内容。在内容上要扣住“自信”“心态”等词,陈述自信的重要作用,明确自信的来源——追求,理想,而非一时的成功与失败,理想的追求过程中本身就是充满挫折和失败的,只有追逐着理想,才不会为眼前的成功和失败所影响。在格式上也要符合书信的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拟好标题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1 /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宁波月考)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有描写行酒令的场景。有时,人们当筵赋诗,不成的人就要罚酒三杯。古人罚酒时,用(  )这种酒杯比较合适。
A.樽 B.觥 C.瓢 D.白
【答案】D
【知识点】礼俗
【解析】【分析】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语出: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缴者,浮以为大白。”大意是说:不将杯中的酒喝完的人,反而要罚一大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文化常识的积累,注意对选项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辨析。
二、字词书写
2.(2019九上·宁波月考)为下列加点字选一个正确的读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读诗使人灵秀:当你读到“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你会感到春天生命的律动;当你读到“须晴日/看红装素guǒ/分外妖娆”,你会产生意气风发的豪情。
(1)娉(  )
A.pīng B.pīn
(2)guǒ   
【答案】①A②裹
(1)A
(2)裹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娉婷:用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亦借指美人。素裹:白色的妆束。
故答案为: ①A②裹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和汉字拼音的掌握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3.(2019九上·宁波月考)请选出下列语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对每个人而言,拥有良好的教养并非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只要你牢记“一个人不应该彷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感觉”这条“道德箴言”,那么,教养和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①   改为   
②   改为   
【答案】及;即;彷;妨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可望而不可即:指可以望到但无法接近。形容看似可以到达而实际上很难达到或不能接近。妨碍:指干扰、阻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故答案为: 1、及2、即3、彷4、妨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三、句子默写
4.(2019九上·宁波月考)古诗文填空。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岳阳楼记》)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琅琊也。(《醉翁亭记》)
(3)一封朝奏九重天,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5)在《月夜忆舍弟》中,诗人从听觉角度写边地秋夜的诗是:   ,   。
(6)在《长沙过贾谊宅》中,诗人面对斜阳衰草,即景生情,道出“   ,   ”这样的诗句。
(7)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典故的两项是(填序号):(  )(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E.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F.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答案】(1)横无际涯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夕贬潮州路八千
(4)鸡声茅店月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6)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7)B;D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7)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宗悫(què)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练武,直到练成了才对他哥哥说:“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宗悫真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典出晋人 向秀《思旧赋 》。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因而写了《思旧赋》。烂柯人,典出《述异记》。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回到家里才知已经过了百年。故选BD。
故答案为:(1) 1、横无际涯 (2)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 1、夕贬潮州路八千 (4) 1、鸡声茅店月 (5) 1、戍鼓断人行2、边秋一雁声 (6) 1、秋草独寻人去后2、寒林空见日斜时 (7)BD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四、课内阅读
5.(2019九上·宁波月考)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南极潇湘
③佳木秀而繁阴
④焉得更有此人
【答案】详尽|至、到达|茂盛|还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①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细了。“备”是一词多义:详尽;具备;准备; 防备。②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极”是一词多义:到达极点;最高的,最终的;准则;疲乏。③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是一词多义:茂盛;美好,秀丽;人的美好品德。④焉得更有此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更”是一词多义:还;改变;更加;时间。
故答案为: 详尽|至、到达|茂盛|还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五、名著阅读
6.(2019九上·宁波月考)必做题 《水浒传》中有不少含“智”字的回目,请你从下面回目中任选两个,结合其情节,谈谈你对吴用或宋江智慧的具体认识。
(回目列举)
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六十一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六十五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渡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一百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一百一十五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一百一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人物:   
认识:   
【答案】示例一:人物:吴用;认识:吴用足智多谋,平生饱读诗书,他的智慧比较突出地体现在他识得人心,更懂得用计。例如在“吴用智取生辰纲”中,他就了解到杨志为人谨慎,担心酒里有蒙汗药,所以吴用等人先买了一桶酒喝,再从另一桶里舀了一瓢并借机下药。同样在“吴用智赚玉麒麟”中,他知晓卢俊义信命且看重名声的个性,所以借算命巧逼卢俊义上梁山。示例二:人物:宋江 认识:宋江的智慧体现在懂得用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在“宋江智取无为军”中,宋江提议攻打无为军,派侯健、薛永、白胜去城内做内应。石勇、杜迁扮为乞丐在城门左右埋伏,用火烧了黄文炳的家,拿走银钱。宋江的智慧也体现在他懂得安抚下属,在“宋江智取润州城”时虽赢得了胜利,但折了三将,他亲自祭祀奠酒,赢得手下的尊重。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选择两个回目,即章节,结合章节内容,具体展现宋江或者吴用的智慧;指出智慧的具体内容。示例一:①人物:吴用。②认识:吴用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他的智慧体现在能够看穿人心,利用人心,使用计谋。在智取大名府的过程中,吴用派遣梁山兄弟们装扮成各种身份的人混进大名府。时迁火烧大名府最热闹的地方翠云楼,引发骚乱。梁山好汉里应外合,攻下了大名府,救出了卢俊义和石秀,由此收服卢俊义,壮大梁山。在智赚文安县时,辽国使者欧阳侍郎又一次来梁山招安,吴用献计诈降。宋江假装同意他的要求接受辽国招安,然后进行里应外合,打开霸州,取得胜利。示例二:①人物:宋江。①②认识。宋江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武不是第一,文不是魁首,但是却能够让众位好汉信服,是因为他具有管理的智慧。有很强的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才能。在智取宁海军时,当时梁山损兵折将,受到了重大损失,将士们不免情绪有所低落,而宋江能够安定军心,凝聚复仇怒火,和吴用定下计谋,派人冒充粮食的百姓混入城中,打开了城门,梁山军一拥而入,攻克了杭州城。同样在智取清溪洞时,也是先遭受了一些挫折,派时迁探得小路,绕到关后放火,前后夹击拿下昱岭关,攻破歙州。宋江,卢俊义分两路进攻清溪。吴用定诈降之计,里应外合打破清溪城郭。
故答案为: 1、示例一:人物:吴用2、认识:吴用足智多谋,平生饱读诗书,他的智慧比较突出地体现在他识得人心,更懂得用计。例如在“吴用智取生辰纲”中,他就了解到杨志为人谨慎,担心酒里有蒙汗药,所以吴用等人先买了一桶酒喝,再从另一桶里舀了一瓢并借机下药。同样在“吴用智赚玉麒麟”中,他知晓卢俊义信命且看重名声的个性,所以借算命巧逼卢俊义上梁山。示例二:人物:宋江 认识:宋江的智慧体现在懂得用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在“宋江智取无为军”中,宋江提议攻打无为军,派侯健、薛永、白胜去城内做内应。石勇、杜迁扮为乞丐在城门左右埋伏,用火烧了黄文炳的家,拿走银钱。宋江的智慧也体现在他懂得安抚下属,在“宋江智取润州城”时虽赢得了胜利,但折了三将,他亲自祭祀奠酒,赢得手下的尊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能力。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
7.(2019九上·宁波月考)选做题,请从(A)(B)选项中选一个题号来完成。
(1)(A)《泰戈尔诗选》出自_______(国籍)文学巨匠泰戈尔之手,他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2)译者郑振铎先生曾这样评价他的《新月集》:“(《新月集》)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我们只要一翻开它来,便立刻如得到两支有魔术的翅膀,可以使自己飞翔到美静天真的儿童国里去……”而他的《飞鸟集》,则是一部富于哲理的格言诗集,有着格言警句一般的简洁明快,发人深省。根据以上提示,请选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泰戈尔诗作的一项:(  )
A.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B.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C.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D.我不想当人,我想当花,我要开放。我渴望作为花朵之一,与这春天的故乡,吻合。
(3)(B)(1)《唐诗三百首》是由清代________(人名)选编的,共选入77位唐代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
(4)《唐诗三百首》中所收诗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边塞行旅、宫闱妇怨、隐逸山林、宦海升沉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在书中,你既能读到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士人情怀,也能感受到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隐逸之风;既有慷慨激昂的壮志,又有落寞黯淡的愁肠,还有婉转低回的心曲。按照你的阅读经验,请判断下列选项中的作品,不属于《唐诗三百首》中的一项是(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B.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歌行》(节选)
C.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
D.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和子由渑池怀旧》
【答案】(1)印度
(2)D
(3)孙洙(蘅塘退士)
(4)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A】(1)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诗人、哲学家——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一1941)少年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涉足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且均获得杰出成就。其中,最能体现他的风格特征的,是他的诗。在印度以及许多国家,泰戈尔同样被尊称为“诗圣”。(2)A.泰戈尔《飞鸟集》。B.泰戈尔《金色花》。C.泰戈尔《纸船》D.朱自清《春天》。故选D。【B】(1)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1711)生于江苏无锡,祖籍安徽休宁,在任期间,鉴于当时通行的《千家诗》“工拙莫辨”,他决定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在继室徐兰英的协助下,于乾隆二十九年以“蘅塘退士”署名的《唐诗三百首》终告完成。该书选入75位唐代诗人及2位无名氏的诗作共310首。刻印时又补入了杜甫的《咏怀古迹》3首。由于所选作品体裁完备,风格各异,富有代表性,又通俗易懂,刊行后广为流传,“几至家置一编”。(2)D.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和子由渑池怀旧》。“子由”是苏辙,这首词的作者是苏轼,因此不属于《唐诗三百首》,故选D。
故答案为:【A】(1)印度(2)D。
【B】(1)孙洙(蘅塘退士)
(2)D
【点评】【A】(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的形式是填空题,考点是名著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名著要认真仔细,要尽量阅读原著,注意对名著基本常识的积累。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特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诗歌特点的把握,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体会选项诗句的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
8.(2019九上·宁波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玩笑
法国
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
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阵耳光,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倒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了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节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1)“我”一直担心朋友们会开“我”的玩笑,请你列举出文章铺垫的“我”的怀疑依据(列出三条即可)
(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并思考:小说主要运用哪种描写手法来刻画“我”的形象的?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小说以“玩笑”为题,提到了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玩笑事件:“我”开人家的,朋友开“我”的,“我”假想中的。
B.为了避免被朋友们捉弄,整个晚上“我”都高度紧张,做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才睡着了。
C.“我”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在早上安排了一个仆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D.“我”并没有逃开被人“笑够了”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笑后的严肃思考。
(5)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①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②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③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④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⑤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⑥(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
(2)“我”是个在现实生活中敏感多疑、胆小谨慎的人。小说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来刻画“我”的形象的(写动作描写也算对)。
(3)运用通感的手法,把本是视觉听觉的玩笑当作一种气味,用嗅觉来写,表现了“我”的多疑。在没有发生玩笑前就觉得有问题。或: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一只捕捉猎物的猎豹,写出自己的敏感。
(4)C
(5)①从小说前文铺垫的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②“我”之所以闹笑话有深层的社会性原因,就是当时的人们普遍存在空虚无聊、相互愚弄、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弊病。“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引起了我的怀疑”、“一切都值得怀疑”等语句就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病的缩影。③小说结尾这样写,恰恰进一步表现了“我”在这样的社会病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使小说的主题表达得更深刻。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1)①第二段“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看出他们似乎要从“我”身上获得玩笑的快乐。②第三段“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结合“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可知这也是铺垫。③第四段“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结合“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可知这是一处铺垫。④第五段“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 结合“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可知,这是两处铺垫。(2)①人物形象:从“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等句子中看出,“我”一直在小心翼翼的防备着朋友们,“我”是一个比较敏感多疑的人,从“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看出“我”是一个胆小谨慎的人。②描写手法。从“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 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等句子中看出这里运用较多的是心理描写。(3)①角度。从“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这个句子看,作者把嗅觉和视觉、听觉相通,是通感的手法。从“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把自己比成豹子,是比喻修辞。②效果。把本来用视觉和听觉感知到的玩笑,用嗅觉来展现,表达了“我”的多疑和敏感,觉得有人要和“我”开玩笑。同时又把自己对玩笑的敏感比成豹子嗅到猎物,豹子嗅到猎物是生存之战,本身就非常敏感,因此进一步突出了“我”对开玩笑的多疑、敏感。(4)C. 结合“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倒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了我的脸上。”可知,仆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并非是有意安排的,是“我”之前的防备措施导致的,故C错误,选C。(5)①从情节看,结合“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倒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了我的脸上”可知,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②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怀疑”,主人公怀疑身边的任何人,这正是因为主人公所处的那样一个时代,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人与人之间都是捉弄和玩笑,已经失去了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地关系。而且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是想着如何去捉弄别人,这是一个多么无聊虚浮的社会啊,作者通过这种极端的写法也是想表现那样一个可怜的年代。③小说结尾几句话,表面上点明了自己闹笑话的原因,实际上却是展现了“我”在这样社会中内心的扭曲,写出了以“我”为代表的一大部分人的扭曲的内心,更加突出了主题,讽刺了当时的社会。
故答案为:(1) ①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②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③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④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⑤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⑥(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 (2) “我”是个在现实生活中敏感多疑、胆小谨慎的人。小说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来刻画“我”的形象的(写动作描写也算对)。 (3) 运用通感的手法,把本是视觉听觉的玩笑当作一种气味,用嗅觉来写,表现了“我”的多疑。在没有发生玩笑前就觉得有问题。或: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一只捕捉猎物的猎豹,写出自己的敏感。 (4)C(5) ①从小说前文铺垫的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②“我”之所以闹笑话有深层的社会性原因,就是当时的人们普遍存在空虚无聊、相互愚弄、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弊病。“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引起了我的怀疑”、“一切都值得怀疑”等语句就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病的缩影。③小说结尾这样写,恰恰进一步表现了“我”在这样的社会病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使小说的主题表达得更深刻。
【点评】(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及其描写手法的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的事件,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进行比照,判断正误。
(5)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结合语句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阐述。
9.(2019九上·宁波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开始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③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 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④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⑥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⑦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⑧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⑨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1)做读书笔记有哪些好处 摘录文中语句回答。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学者、作家等治学之人读书时必须做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节约时间,读书和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C.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最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
D.时代在进步,做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3)有同学认为文章②③两段分别举了顾颉刚和钱锺书的事例,已经很有说服力了,第④段蔡元培的事例可以删去。你赞同吗 请简要分析。
【答案】(1)①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②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2)D
(3)示例:我不赞同。第④段的示例是蔡元培自认为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就是不勤于做笔记,这个事例论证了不勤于做笔记导致的后果(从反面论证了做笔记的重要性),是对②③两段正面论证的补充,不删去更有说服力。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1)①段“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可知是: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⑤段“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可知: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2)A.结合⑤段“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可知,A错误。B.结合⑦段“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可知,B错误。C.结合⑥段“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可知,C错误。D.结合⑧段“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可知,D正确。故选D。(3)结合“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可知顾颉刚和钱钟书的事例是从正面论证要做笔记,做笔记有利于做学问。而从“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可知,蔡元培的事例是从反面来证明不做笔记对于学问的害处,正反两面论证,使论证更加严密,因此不能删掉。
故答案为:(1) ①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②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2)D(3) 示例:我不赞同。第④段的示例是蔡元培自认为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就是不勤于做笔记,这个事例论证了不勤于做笔记导致的后果(从反面论证了做笔记的重要性),是对②③两段正面论证的补充,不删去更有说服力。
【点评】(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意,对选项的内容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进行比照,判断正误。
(3)本题考查考生对论据运用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注意熟读文本,把握论题,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阐述。
七、对比阅读
10.(2019九上·宁波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①,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节选自苏轼《<范文正公集>叙》)
【注】①欧阳公:欧阳修;韩、富:韩琦、富弼;三人与范仲淹皆北宋名臣。②忧:指父母之丧。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至 用 为 将 擢 为 执 政 考 其 平 生 所 为 无 出 此 书 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②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3)选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一文多用四字句,音韵协调,整齐流畅,读起来富有韵律美。
B.《岳阳楼记》末句“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内心无限的孤独怅惘之情。
C.苏轼科举及第后,才认识欧阳修等宋代三大名臣。
D.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和文章是不需要靠外力来宣扬的,自己答应为其文章作序,是因为他自小敬仰范公。
(4)在甲文中,“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请你加以具体分析。
【答案】(1)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2)①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②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唯独没有结识范文正公,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
(3)B
(4)“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在野,忧民忧君的心不变,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胸怀。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至用为将(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擢为执政(被提拔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无出此书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2)注意:①予,我。尝,曾经。求,探求。或,或许。异,不同。为,心理活动。何哉,为什么呢。②彼,他们。皆,都。游,交游。而,但是。独,只。以为,认为。恨,遗憾。(3)B.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一方面是对滕子京的勉励,希望他向古仁人学习;另一方面委婉的表明自己也有古仁人的胸怀和志向,并非孤独惆怅。故B错误,选B。(4)①迁客骚人:结合“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和“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可知,迁客骚人因为环境的阴晴而悲喜,是以物喜,以己悲。②古仁人:结合“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知,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而且能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忧民忧君,先忧后乐。
故答案为:(1)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2) ①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②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唯独没有结识范文正公,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 (3)B(4) “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在野,忧民忧君的心不变,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胸怀。
【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注意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准答题的范围和重点语句进行理解。
【参考译文】
【甲】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乙】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八、诗歌鉴赏
11.(2019九上·宁波月考)古诗词阅读
春日郊外
〔宋〕唐庚
城中未省①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踏莎行 初春
〔清〕徐灿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②飞上樱桃树。
故国③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注】①省(xing):这里是“省察、领悟”之意。②金衣:指黄莺。③故国:指明王朝。
(1)诗词有音韵之美。吟咏诗词,琢磨韵脚,可以发现《春日郊外》的韵脚为   ,情绪基调   ;《踏莎行 初春》的韵脚为   ,情绪基调   。
A.开口音 B.闭口音 C.低沉 D.明朗
(2)《春日郊外》《踏莎行 初春》中都出现了“茫茫”,但蕴含的情感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案】(1)A;D;B;C
(2)《春日郊外》的“茫茫”抒发了诗人对郊外春日美景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因春光满眼,欲寻佳句,却觉难觅其踪的茫然惆怅之情。《踏莎行 初春》的“茫茫”表达了词人因改朝换代而生的惆怅与哀伤,也抒发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元音共有5个:a、e、i、o、u,分为开口音与闭口音两种。a、e、o为开口元音,发音时口腔张开的程度较大;i、u为闭口元音,也称半元音,发音时口腔张开的程度相对小一些。《春日郊外》中从“黄”“杨”“香”“茫”可知,它们的韵母都为“ang”,因此是开口音,选A。情绪基调。通过诗意来解读:住在城里,还丝毫没能感受到春光;今天漫步郊外,惊喜地发现,原来榆树槐树早已抽芽,半绿半黄。远处的青山婀娜多姿,我更喜爱它那峰顶还留存着皑皑白雪;池塘的水渐渐上涨,倒映出岸边的垂杨。暖和的日光照着,黄莺儿啼啭,似人在对谈;一阵风从草地吹来,夹杂着芬芳的药香。我怀疑这景中藏有美妙的诗句,刚想为你们拈出,忽然又感到迷濛茫然。从诗意上看,作者描绘了美丽的早春风光,作者的情绪基调比较明朗,故选D。《踏莎行 初春》中从“絮”“树”“去”“处”可知,它们韵母是“u”,因此是闭口音,选B。情绪基调。诗意:芳草才吐新芽,梨花刚刚开放,春天的精灵却已化作柳絮飘向了天涯。黄莺已经飞上樱桃树,晶莹剔透的水晶垂帘还为谁垂挂?如今故国已不知消失在何处,犹如漂泊的小舟,夕阳的残照,不知自己将飘向何处。白云悠悠,笼罩的仍然是过去的河山,却早经改换了朝代。明月啊,请不要再照耀那河山的深处了吧!故国沦亡,身世浮沉,因此感情基调是低沉的,故选C。(2)《春日郊外》。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我怀疑这景中藏有美妙的诗句,刚想为你们拈出,忽然又感到迷濛茫然。这个“茫茫”是茫然的意思,春光满眼,稍纵即逝;欲寻佳句,顿觉茫茫,一股惆怅孤独之情。《踏莎行 初春》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如今故国已不知消失在何处,犹如漂泊的小舟,夕阳的残照,不知自己将飘向何处。这个“茫茫”指渺茫,看不见,因为故国消失,而内心感到一股惆怅与哀伤,也抒发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1) 1、A2、D3、B4、C (2) 《春日郊外》的“茫茫”抒发了诗人对郊外春日美景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因春光满眼,欲寻佳句,却觉难觅其踪的茫然惆怅之情。《踏莎行 初春》的“茫茫”表达了词人因改朝换代而生的惆怅与哀伤,也抒发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结合诗句,理解诗歌,按照要求作答。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注意对诗歌意象、意境的分析。
九、作文
12.(2019九上·宁波月考)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青少年该如何对待时下的各种电子游戏?大家认识不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短文表明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150左右。
【答案】【参考例文】
现在中学生对电子游戏可谓病入膏肓啦,有的人甚至还认为玩电子游戏有益身心!如果到现在还不认清电子游戏对中学生的危害,那就为时已晚啦!
电子游戏无非就是玩游戏升级,得到好的武器,战胜其他玩家,满足一个人的好奇心、虚荣心。偶尔玩一玩,放松一下情绪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当代中学生把身心钱财都消耗于电子游戏,却忽略了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学习,是万万不能的。学习与玩总是一对矛盾体,不能同时存在,所以为了未来祖国的花朵不被电子游戏摧毁,我们必须摒弃电子游戏。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中学生的生活更是充满激情的,如果因为电子游戏而葬送自己的前途幸福,这是多么的不值啊!除了电子游戏,生活中还存在许许多多游戏身心健康的活动,郊游、跑步、听音乐……电子游戏只是这个多彩世界的一粒尘埃,千万不要被这颗尘埃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洗涤尘埃,放飞属于你们的心灵吧!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遵循宣扬正能量的原则,注意紧扣材料话题,观点要正确,理由要充分。示例:
现在中学生对电子游戏可谓病入膏肓啦,有的人甚至还认为玩电子游戏有益身心!如果到现在还不认清电子游戏对中学生的危害,那就为时已晚啦!
电子游戏无非就是玩游戏升级,得到好的武器,战胜其他玩家,满足一个人的好奇心、虚荣心。偶尔玩一玩,放松一下情绪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当代中学生把身心钱财都消耗于电子游戏,却忽略了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学习,是万万不能的。学习与玩总是一对矛盾体,不能同时存在,所以为了未来祖国的花朵不被电子游戏摧毁,我们必须摒弃电子游戏。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中学生的生活更是充满激情的,如果因为电子游戏而葬送自己的前途幸福,这是多么的不值啊!除了电子游戏,生活中还存在许许多多游戏身心健康的活动,郊游、跑步、听音乐……电子游戏只是这个多彩世界的一粒尘埃,千万不要被这颗尘埃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洗涤尘埃,放飞属于你们的心灵吧!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紧扣话题,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阐述。注意观点要正确,理由要充分,条理要清楚。
13.(2019九上·宁波月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以下是小华同学写给学校“心理咨询室”信中所倾诉的烦恼:我是一个怕羞的学生,从小到大都不爱跟老师交流,不爱向老师问问题。小学时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老师比较看重我,会主动问我有没有问题;到了初中,我发现我什么都不是,曾经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似乎成了学渣。爸妈要我多向老师问问,但我不敢问;现在我即使想问也不知如何去问了。这该如何是好?
请你以“知心朋友”的身份,给小华同学回一封信,劝导他重新振作起来。
要求:(1)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不少于500字。(3)不得出现真实信息。
【答案】【参考例文】
亲爱的小华:
你好,得知你的近况,我非常担心,有一些话想向你说一下。
心态的端正,生活会充满快乐。心态的端正,生活会充满阳光。良好的心态,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你我带来温暖。良好的心态,像一座桥,架通了你与成功之间的道路。良好的心态,就像萦绕耳畔的交响乐,那是成功的节奏。
明代夏完淳曰:“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乐此不疲,良好的心态,会给我们助力,会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人的喜怒哀乐,大多是由人的心态决定的,我们没有办法选取自我的出生、身体、父母,人从出生就是不平等的,但我们能够用自我的大脑配上良好的心态改变世界。
在生活中,身边总会有人怨天尤人,感叹愁事多、生活难。但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用良好的心态去用心应对突如其来的愁事、麻烦,他们乐观用心向上。人不是因为愁事多而感到不开心,而是因为不开心而感到愁事多。心态在日常生活中及其重要,它就像罗盘,给你指引人生的航向。它就像一盏灯,在无边黑夜中照亮你前行的道路。
美国有一个走钢丝表演者,名叫瓦伦达。有一次他在进行一次万众瞩目的高空走钢丝表演之前,他心里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必须不能出错,必须不能出错!”可就在表演刚开始不久,瓦伦达意外失足,从几百米的高空追下,不幸身亡。事故发生后,瓦伦达的妻子对记者说:“我就明白他这一次必须要出事。这天出场之前他总是念念叨叨,而以前出场时候,他只顾表演的本身,不想功与名。他太想成功了。如果他一心一意放在走钢丝这件事本身的话,那他就应就不会失败了。”于是,心理学家把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好你自己,用良好的心态处世待人,你会从内心听到成功的前奏!
你的知心朋友
xx年xx月xx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首先审题。审读材料,明确几点信息:性格比较内向,不爱和老师交流;小学成绩好,受到老师重视;初中被老师忽视了;父母催促小华要多问,但是小华不敢问。审读题干,明确要求:知心朋友;回一封信;多种表达方式;500字以上。其次,思路。作为知心朋友,要去开解一位有困难的内向的朋友,要走到他心里去,语言上要柔和富有鼓励性。同时还要帮助他鼓起勇气,这点上可以从具体实际出发,从他小学的经历出发,还可以引用一些典型事例来激发他,鼓励他,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让他获得自信,这样才能真正打开他的心结。再次,手法。题干建议使用多种表达方式,这是告诉小作者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情与理交织在一起的来劝导,效果必将更进一步。最后,内容。在内容上要扣住“自信”“心态”等词,陈述自信的重要作用,明确自信的来源——追求,理想,而非一时的成功与失败,理想的追求过程中本身就是充满挫折和失败的,只有追逐着理想,才不会为眼前的成功和失败所影响。在格式上也要符合书信的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14.(2019九上·宁波月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以下是小华同学写给学校“心理咨询室”信中所倾诉的烦恼:我是一个怕羞的学生,从小到大都不爱跟老师交流,不爱向老师问问题。小学时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老师比较看重我,会主动问我有没有问题;到了初中,我发现我什么都不是,曾经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似乎成了学渣。爸妈要我多向老师问问,但我不敢问;现在我即使想问也不知如何去问了。这该如何是好?
小华同学的烦恼具有代表性,为此,班主任准备组织一次演讲比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类心理问题,鼓励同学们勤问好学。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1)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不少于500字。(3)不得出现真实信息。
【答案】【参考例文】
亲爱的小华:
你好,得知你的近况,我非常担心,有一些话想向你说一下。
心态的端正,生活会充满快乐。心态的端正,生活会充满阳光。良好的心态,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你我带来温暖。良好的心态,像一座桥,架通了你与成功之间的道路。良好的心态,就像萦绕耳畔的交响乐,那是成功的节奏。
明代夏完淳曰:“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乐此不疲,良好的心态,会给我们助力,会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人的喜怒哀乐,大多是由人的心态决定的,我们没有办法选取自我的出生、身体、父母,人从出生就是不平等的,但我们能够用自我的大脑配上良好的心态改变世界。
在生活中,身边总会有人怨天尤人,感叹愁事多、生活难。但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用良好的心态去用心应对突如其来的愁事、麻烦,他们乐观用心向上。人不是因为愁事多而感到不开心,而是因为不开心而感到愁事多。心态在日常生活中及其重要,它就像罗盘,给你指引人生的航向。它就像一盏灯,在无边黑夜中照亮你前行的道路。
美国有一个走钢丝表演者,名叫瓦伦达。有一次他在进行一次万众瞩目的高空走钢丝表演之前,他心里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必须不能出错,必须不能出错!”可就在表演刚开始不久,瓦伦达意外失足,从几百米的高空追下,不幸身亡。事故发生后,瓦伦达的妻子对记者说:“我就明白他这一次必须要出事。这天出场之前他总是念念叨叨,而已前出场时候,他只顾表演的本身,不想功与名。他太想成功了。如果他一心一意放在走钢丝这件事本身的话,那他就应就不会失败了。”于是,心理学家把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好你自己,用良好的心态处世待人,你会从内心听到成功的前奏!
你的知心朋友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首先审题。审读材料,明确几点信息:性格比较内向,不爱和老师交流;小学成绩好,受到老师重视;初中被老师忽视了;父母催促小华要多问,但是小华不敢问。审读题干,明确要求:知心朋友;回一封信;多种表达方式;500字以上。其次,思路。作为之心朋友,要去开解一位有困难的内向的朋友,要走到他心里去,语言上要柔和富有鼓励性。同时还要帮助他鼓起勇气,这点上可以从具体实际出发,从他小学的经历出发,还可以引用一些典型事例来激发他,鼓励他,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让他获得自信,这样才能真正打开他的心结。再次,手法。题干建议使用多种表达方式,这是告诉小作者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情与理交织在一起的来劝导,效果必将更进一步。最后,内容。在内容上要扣住“自信”“心态”等词,陈述自信的重要作用,明确自信的来源——追求,理想,而非一时的成功与失败,理想的追求过程中本身就是充满挫折和失败的,只有追逐着理想,才不会为眼前的成功和失败所影响。在格式上也要符合书信的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拟好标题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