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道法阶段性调研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0八上·浙江月考)下列有关人类早期文明和它们的主要文明成就,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和阿拉伯数字B.古代中国文明——分封制和星期制度C.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太阳历D.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2.为祭拜宙斯,前8世纪起,古希腊人每四年举行一次赛会。这种赛会流传至今,被称为( )A.娱神会 B.赛神会 C.奥运会 D.全运会3.(2018八上·余杭期中)小明梦见自己来到了几千年前的商朝,他可能看到的有( )①在作坊看青铜冶炼的过程 ②许多信佛者到寺庙上香③阅读孔子编辑的《诗经》 ④将占卜的结果刻在龟甲和兽骨上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2018八上·绍兴期中)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史论正确的是( )选项 第一步 第二步A 提出庄子是道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观点作证据B 提出孟子是儒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观点作论据C 查阅到孔子“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等相关史料 得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结论D 查阅到孙膑“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等相关史料 得出孙膑是兵家鼻祖的结论A.A B.B C.C D.D5.(2020八上·浙江月考)某同学要编写一份“辉煌的古希腊文明”手抄报。下列素材属于古希腊文明的是 ( )①恺撒与元老院 ②米隆与《掷铁饼者》 ③屋大维与罗马法 ④阿基米德与浮力定律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2018八上·杭州期中)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遵守的制度是( )A.封建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7.(2020八上·浙江月考)浙江绍兴是一座古城,最早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这一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可能处于 ( )A.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 罗马共和国时期B.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C.伯里克利执政时期 罗马共和国时期D.伯里克利执政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8.(2018八上·绍兴期中)《论语》中描述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局面,其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9.(2018八上·余杭期中)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② 12世纪的伦敦作为经济和政治中心是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③ 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④ 西欧城市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0八上·浙江月考)被古罗马著名历史学家李维称为“一切公法和私法源泉”的法律是 ( )A.《陶片放逐法》 B.《十二铜表法》C.《汉谟拉比法典》 D.《秦盗贼令》11.(2020八上·浙江月考)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12.(2018八上·余杭期中)《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这本书专门介绍了爱因斯坦、马克思和弗洛伊德。追根溯源,犹太人的祖先是( )A.以色列人 B.希伯来人 C.雅利安人 D.阿卡得人13.(2018八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马镫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中国传到东北亚地区 B.由突厥人从萨珊波斯人处引入C.由阿拉伯人传给波斯人 D.从西欧、北欧传到东欧14.(2018八上·余杭期中)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产生于东亚地区②古代北非地区产生了象形文字③《汉谟拉比法典》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④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5.(2017八上·常山期中)某中学课题组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争鸣”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16.(2018八上·杭州期中)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与下侧图片所示文物有关的历史信息是( )A.体现古代的世袭制度 B.体现夏朝的青铜文明C.能够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D.反映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17.(2020八上·浙江月考)在中古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C.丕平献土 D.西罗马帝国的灭亡18.(2020八上·浙江月考)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19.(2020八上·浙江月考)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改新运动”,全盘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 )A.阿拉伯帝国 B.雅典 C.罗马帝国 D.日本20.(2018八上·余杭期中)“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商鞅变法相比较,最主要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B.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C.都废除了土地国有制度D.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60分)21.(2018八上·余杭期中)东西方文明多元发展,交相辉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甲 乙 丙材料三:这三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1)请将材料一中字母A、B、C、D、E、F所代表的古代文明进行分类,并写出分类依据。古代先民在这些地区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请写出材料二中三张图片的帝国名称,并归纳这三大帝国在疆域位置上的共同点。(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说说你对古代世界扩张的认识。22.(2020八上·浙江月考)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积淀的精华,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材料一:洛克是个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公元前477年)三十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是个艳阳高照的日子,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虽然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到洛克干农活,但他依然很愿意去参加。洛克的妻子艾伦和仆人也想跟在后面去公民大会瞧瞧热闹,却被洛克臭骂了一顿,妻子只好作罢。材料二:德国法学家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1)洛克为何乐于参加公民大会?而他的妻子为何只好作罢?(2)你如何评价雅典城邦民主政治?(3)材料中所说的“第三次征服世界”的是什么法律?它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23.(2020八上·浙江月考)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青年毛泽东曾评价这次变法:“……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管仲是如何扶助齐桓公实现“霸诸侯”的?(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此次改革中让新农民“喜”、旧贵族“悲”的分别是什么措施?(3)材料三中青年毛泽东评价的这次变法对该国当时及未来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4)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这对当今中国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24.(2020八上·浙江月考)人类文明在传播、交流中得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场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阿拉伯人在哪一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并运用所学史实加以说明。(2)材料二中“最终导致的日本社会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指哪一变革?联系材料二,指出这场变革能够成功推行的因素有哪些?并请列举此次改革在经济方面推行了哪些新举措?(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各地区、各文明之间的关系。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A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和阿拉伯数字搭配不完全正确,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不符合题意;B项古代中国文明——分封制和星期制度搭配不完全正确,星期制度起源于两河流域,不符合题意;C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太阳历搭配不完全正确,太阳历是古埃及人创制的,不符合题意;D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搭配完全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文明成就,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2.【答案】C【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为祭拜宙斯,前8世纪起,古希腊人每四年举行一次赛会。这种赛会流传至今,被称为奥运会。公元前776年起,希腊各城邦在奥林匹亚举行竞技赛会,参加者都是希腊公民。后来这种竞技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就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于1896年,仍然每四年举行一次。C项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祭拜宙斯,前8世纪起,古希腊人每四年举行一次赛会为依托,考查奥运会的相关史实。3.【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商朝青铜制造业发达,①符合题意;商朝时没有佛教,而且到东汉时期才传入中国,②不符合题意;孔子是春秋晚期人,③不符合题意;商朝人迷信鬼神,贵族凡事要占卜,将占卜的结果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甲骨文,④符合题意。D项①④商朝可能看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朝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A项论述不够严谨,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不符合题意;B项不够严谨,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而不是孟子,不符合题意;C项的论述比较严谨,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意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学习的态度要老实,温故而知新。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符合题意;D项论述不够严谨,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处于此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思想。5.【答案】B【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后被罗马元老贵族刺杀。古希腊雕塑是古代造型艺术的典范,突出表现了希腊人对人体美的崇尚,代表作如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从此他独揽国家大权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因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B项②④属于古希腊文明,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文明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基础知识记忆。注意准确识记古希腊文明的典型代表。6.【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 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封它们为诸侯,诸侯往下继续分封,这样就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要定期向周天子缴纳贡品,要带兵随周王打仗。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就是遵守分封制的规定。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识记。7.【答案】A【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从梭伦、克里斯提尼到伯里克利时代不断发展,处于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中国此时正处于东周时期,古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标志着东周建立。A项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 罗马共和国时期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需要掌握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和古罗马所处的时期。解题的关键是对从克里斯提尼到伯里克利时代时中国和古罗马所处的时期的识记。8.【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题干中“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意思是天下失去了道义,那么礼乐讨伐出自诸侯,这说明天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导致诸侯势力强大,这和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相符,春秋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征战不断。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春秋是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对应的历史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能力。9.【答案】B【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①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说法正确;②12世纪的巴黎作为经济和政治中心是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不是伦敦;③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说法正确;④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不是封建城市。B项①③叙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识记与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的兴起、特点以及意义。10.【答案】B【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前449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一部距今2500年前的法律,又被称为是“刻在板子上的法律”。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也是欧洲法学的渊源。ACD三项和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十二铜表法》被古罗马著名历史学家李维称为“一切公法和私法源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史实。11.【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A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排列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排列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时间。12.【答案】B【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犹太人种为欧罗巴人种闪米特-含米特亚种,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民族,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他们的祖先是希伯来人。B项希伯来人是犹太人的祖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犹太人祖先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犹太人人的祖先是希伯来人。13.【答案】A【知识点】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镫传播的有关知识。金属马镫发明后很快传播到东北亚的高句丽地区,突厥人向西传播——6世纪末7世纪初萨珊波斯人从突厥人那里引入马镫——7世纪初萨珊波斯人传给阿拉伯人——7世纪早期,马镫传向东欧和东罗马帝国,并继续向北欧、西欧等地传播。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马镫传播过程的识记。14.【答案】B【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产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①表述错误;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不是从夏朝开始的,④表述错误。B项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文字,可用排除法解答。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15.【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题干中“春秋五霸”,可以得出这个时期争霸战争时有发生;“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学术繁荣局面;“铁器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奴隶主向封建地主的转化。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故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的理解。16.【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礼乐文明的有关知识。礼乐制度,要求贵族在衣、食、住、 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不同等级贵族使用的礼器,其组合各不相同,是中国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中编钟就是这样的一种礼器,它规范着贵族的身份地位,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礼乐文明的识记。17.【答案】A【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十一世纪西欧各国的城市的兴起,形成了市民阶级。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对瓦解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A项西欧城市的兴起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18.【答案】B【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牛耕。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所以牛耕的作用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使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牛耕的使用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我国古代铁器牛耕的使用及推广。19.【答案】D【知识点】大化改新【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孝德天皇仿效唐朝制度进行改革,因为孝德天皇的年号是大化,所以叫做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可见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日本。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日本是题干描述的善于学习的国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理解题干内容是解题的关键。20.【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大化改新【解析】【分析】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是大化改新的目的,在大化改新中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在商鞅变法中确定了土地私有的性质,允许土地买卖。但是两大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以巩固中央的政治权利为目的。A项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是日本大化改新与商鞅变法最主要的共同之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化改新和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21.【答案】(1)海洋文明:A、B;大河文明:C、D、E、F;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道理: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文明类型。(2)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共同点: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3)虽然在扩张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掠夺,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处代表的是发源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B处代表的是地中海世界的霸主了罗马文明,C处代表的是发源于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D处代表的是发源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E处代表的是发源于恒河、印度河的古印度文明,F处代表的是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的中国;A B属于海洋文明,CDEF属于大河文明;这样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这告诉我们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文明类型。(2)本题考查分析相关帝国名称和疆域位置的共同点。根据所学知识,三张图片的帝国名称分别是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它们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3)本题考查对古代世界的扩张和征服的评价。评价:虽然在征服和扩张过程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掠夺,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的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故答案为:(1)海洋文明:A、B;大河文明:C、D、E、F;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道理: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文明类型。(2)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共同点: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3)虽然在扩张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掠夺,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海洋文明、大河文明、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22.【答案】(1)雅典城邦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雅典妇女和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不能参加公民大会。(2)积极性:使公民获得更多的权利,能积极主动地参政议政。消极性: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3)罗马法(或《十二铜表法》)。地位和影响: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雅典城邦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I资和津贴,所以洛克才会乐于参加公民大会。雅典妇女和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不能参加公民大会,所以洛克的妻子不能参加公民大会。(2)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雅典民主制度具有专制统治所没有的优点,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民主权利,积极参政议政。但雅典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正能够享受这种民主权利的人数很少。(3)本题考查罗马法的有关知识。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所以德国法学家才会说罗马第三次是以法律的形式征服世界。故答案为:(1)雅典城邦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雅典妇女和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不能参加公民大会。(2)积极性:使公民获得更多的权利,能积极主动地参政议政。消极性: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3)罗马法(或《十二铜表法》)。地位和影响: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识记及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雅典民主政治、《十二铜表法》和《罗马民法大全》等相关史实。23.【答案】(1)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2)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3)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4)坚持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1)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根据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农耕,奖励军功的措施让新农民“喜”;奖励军功让旧贵族“悲”。(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2)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3)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4)坚持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春秋争霸、商鞅变法的史实。24.【答案】(1)在保存古典文明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或保存古希腊、罗马文献方面)。史实说明:阿拉伯学者将许多古希腊、罗马及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为日后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事件:日本大化改新。留学生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推动变革。经济上措施: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3)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和解读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在保存古典文明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依据材料“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可知,阿拉伯学者将许多古希腊、罗马及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为日后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故答案:在保存古典文明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或保存古希腊、罗马文献方面)。史实说明:阿拉伯学者将许多古希腊、罗马及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为日后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依据材料“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可知,重大变革是指日本大化改新。这场变革能够成功推行的因素有:留唐学生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推动变革。故答案:日本大化改新。留唐学生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推动变革。日本大化改新在经济上,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3)本题考查各地区、各民族文明之间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读的能力。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学者将许多古希腊、罗马及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为日后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日本留唐学生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推动变革。这些说明了各地区、各民族文明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故答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故答案为:(1)在保存古典文明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或保存古希腊、罗马文献方面)。史实说明:阿拉伯学者将许多古希腊、罗马及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为日后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事件:日本大化改新。留学生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推动变革。经济上措施: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3)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日本大化改新,各地区、各文明之间的关系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阿拉伯人的贡献,日本大化改新的史实。1 / 1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道法阶段性调研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0八上·浙江月考)下列有关人类早期文明和它们的主要文明成就,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和阿拉伯数字B.古代中国文明——分封制和星期制度C.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太阳历D.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答案】D【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A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和阿拉伯数字搭配不完全正确,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不符合题意;B项古代中国文明——分封制和星期制度搭配不完全正确,星期制度起源于两河流域,不符合题意;C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太阳历搭配不完全正确,太阳历是古埃及人创制的,不符合题意;D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搭配完全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文明成就,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2.为祭拜宙斯,前8世纪起,古希腊人每四年举行一次赛会。这种赛会流传至今,被称为( )A.娱神会 B.赛神会 C.奥运会 D.全运会【答案】C【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为祭拜宙斯,前8世纪起,古希腊人每四年举行一次赛会。这种赛会流传至今,被称为奥运会。公元前776年起,希腊各城邦在奥林匹亚举行竞技赛会,参加者都是希腊公民。后来这种竞技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就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于1896年,仍然每四年举行一次。C项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祭拜宙斯,前8世纪起,古希腊人每四年举行一次赛会为依托,考查奥运会的相关史实。3.(2018八上·余杭期中)小明梦见自己来到了几千年前的商朝,他可能看到的有( )①在作坊看青铜冶炼的过程 ②许多信佛者到寺庙上香③阅读孔子编辑的《诗经》 ④将占卜的结果刻在龟甲和兽骨上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商朝青铜制造业发达,①符合题意;商朝时没有佛教,而且到东汉时期才传入中国,②不符合题意;孔子是春秋晚期人,③不符合题意;商朝人迷信鬼神,贵族凡事要占卜,将占卜的结果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甲骨文,④符合题意。D项①④商朝可能看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朝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2018八上·绍兴期中)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史论正确的是( )选项 第一步 第二步A 提出庄子是道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观点作证据B 提出孟子是儒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观点作论据C 查阅到孔子“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等相关史料 得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结论D 查阅到孙膑“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等相关史料 得出孙膑是兵家鼻祖的结论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A项论述不够严谨,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不符合题意;B项不够严谨,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而不是孟子,不符合题意;C项的论述比较严谨,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意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学习的态度要老实,温故而知新。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符合题意;D项论述不够严谨,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处于此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思想。5.(2020八上·浙江月考)某同学要编写一份“辉煌的古希腊文明”手抄报。下列素材属于古希腊文明的是 ( )①恺撒与元老院 ②米隆与《掷铁饼者》 ③屋大维与罗马法 ④阿基米德与浮力定律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后被罗马元老贵族刺杀。古希腊雕塑是古代造型艺术的典范,突出表现了希腊人对人体美的崇尚,代表作如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从此他独揽国家大权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因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B项②④属于古希腊文明,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文明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基础知识记忆。注意准确识记古希腊文明的典型代表。6.(2018八上·杭州期中)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遵守的制度是( )A.封建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 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封它们为诸侯,诸侯往下继续分封,这样就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要定期向周天子缴纳贡品,要带兵随周王打仗。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就是遵守分封制的规定。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识记。7.(2020八上·浙江月考)浙江绍兴是一座古城,最早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这一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可能处于 ( )A.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 罗马共和国时期B.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C.伯里克利执政时期 罗马共和国时期D.伯里克利执政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答案】A【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从梭伦、克里斯提尼到伯里克利时代不断发展,处于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中国此时正处于东周时期,古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标志着东周建立。A项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 罗马共和国时期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需要掌握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和古罗马所处的时期。解题的关键是对从克里斯提尼到伯里克利时代时中国和古罗马所处的时期的识记。8.(2018八上·绍兴期中)《论语》中描述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局面,其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题干中“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意思是天下失去了道义,那么礼乐讨伐出自诸侯,这说明天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导致诸侯势力强大,这和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相符,春秋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征战不断。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春秋是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对应的历史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能力。9.(2018八上·余杭期中)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② 12世纪的伦敦作为经济和政治中心是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③ 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④ 西欧城市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①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说法正确;②12世纪的巴黎作为经济和政治中心是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不是伦敦;③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说法正确;④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不是封建城市。B项①③叙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识记与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的兴起、特点以及意义。10.(2020八上·浙江月考)被古罗马著名历史学家李维称为“一切公法和私法源泉”的法律是 ( )A.《陶片放逐法》 B.《十二铜表法》C.《汉谟拉比法典》 D.《秦盗贼令》【答案】B【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前449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一部距今2500年前的法律,又被称为是“刻在板子上的法律”。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也是欧洲法学的渊源。ACD三项和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十二铜表法》被古罗马著名历史学家李维称为“一切公法和私法源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史实。11.(2020八上·浙江月考)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A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排列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排列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时间。12.(2018八上·余杭期中)《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这本书专门介绍了爱因斯坦、马克思和弗洛伊德。追根溯源,犹太人的祖先是( )A.以色列人 B.希伯来人 C.雅利安人 D.阿卡得人【答案】B【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犹太人种为欧罗巴人种闪米特-含米特亚种,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民族,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他们的祖先是希伯来人。B项希伯来人是犹太人的祖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犹太人祖先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犹太人人的祖先是希伯来人。13.(2018八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马镫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中国传到东北亚地区 B.由突厥人从萨珊波斯人处引入C.由阿拉伯人传给波斯人 D.从西欧、北欧传到东欧【答案】A【知识点】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镫传播的有关知识。金属马镫发明后很快传播到东北亚的高句丽地区,突厥人向西传播——6世纪末7世纪初萨珊波斯人从突厥人那里引入马镫——7世纪初萨珊波斯人传给阿拉伯人——7世纪早期,马镫传向东欧和东罗马帝国,并继续向北欧、西欧等地传播。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马镫传播过程的识记。14.(2018八上·余杭期中)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产生于东亚地区②古代北非地区产生了象形文字③《汉谟拉比法典》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④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B【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产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①表述错误;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不是从夏朝开始的,④表述错误。B项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文字,可用排除法解答。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15.(2017八上·常山期中)某中学课题组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争鸣”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题干中“春秋五霸”,可以得出这个时期争霸战争时有发生;“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学术繁荣局面;“铁器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奴隶主向封建地主的转化。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故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的理解。16.(2018八上·杭州期中)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与下侧图片所示文物有关的历史信息是( )A.体现古代的世袭制度 B.体现夏朝的青铜文明C.能够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D.反映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礼乐文明的有关知识。礼乐制度,要求贵族在衣、食、住、 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不同等级贵族使用的礼器,其组合各不相同,是中国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中编钟就是这样的一种礼器,它规范着贵族的身份地位,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礼乐文明的识记。17.(2020八上·浙江月考)在中古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C.丕平献土 D.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答案】A【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十一世纪西欧各国的城市的兴起,形成了市民阶级。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对瓦解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A项西欧城市的兴起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18.(2020八上·浙江月考)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答案】B【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牛耕。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所以牛耕的作用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使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牛耕的使用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我国古代铁器牛耕的使用及推广。19.(2020八上·浙江月考)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改新运动”,全盘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 )A.阿拉伯帝国 B.雅典 C.罗马帝国 D.日本【答案】D【知识点】大化改新【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孝德天皇仿效唐朝制度进行改革,因为孝德天皇的年号是大化,所以叫做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可见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日本。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日本是题干描述的善于学习的国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理解题干内容是解题的关键。20.(2018八上·余杭期中)“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商鞅变法相比较,最主要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B.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C.都废除了土地国有制度D.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大化改新【解析】【分析】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是大化改新的目的,在大化改新中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在商鞅变法中确定了土地私有的性质,允许土地买卖。但是两大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以巩固中央的政治权利为目的。A项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是日本大化改新与商鞅变法最主要的共同之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化改新和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60分)21.(2018八上·余杭期中)东西方文明多元发展,交相辉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甲 乙 丙材料三:这三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1)请将材料一中字母A、B、C、D、E、F所代表的古代文明进行分类,并写出分类依据。古代先民在这些地区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请写出材料二中三张图片的帝国名称,并归纳这三大帝国在疆域位置上的共同点。(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说说你对古代世界扩张的认识。【答案】(1)海洋文明:A、B;大河文明:C、D、E、F;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道理: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文明类型。(2)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共同点: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3)虽然在扩张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掠夺,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处代表的是发源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B处代表的是地中海世界的霸主了罗马文明,C处代表的是发源于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D处代表的是发源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E处代表的是发源于恒河、印度河的古印度文明,F处代表的是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的中国;A B属于海洋文明,CDEF属于大河文明;这样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这告诉我们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文明类型。(2)本题考查分析相关帝国名称和疆域位置的共同点。根据所学知识,三张图片的帝国名称分别是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它们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3)本题考查对古代世界的扩张和征服的评价。评价:虽然在征服和扩张过程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掠夺,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的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故答案为:(1)海洋文明:A、B;大河文明:C、D、E、F;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道理: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文明类型。(2)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共同点: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3)虽然在扩张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掠夺,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海洋文明、大河文明、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22.(2020八上·浙江月考)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积淀的精华,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材料一:洛克是个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公元前477年)三十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是个艳阳高照的日子,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虽然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到洛克干农活,但他依然很愿意去参加。洛克的妻子艾伦和仆人也想跟在后面去公民大会瞧瞧热闹,却被洛克臭骂了一顿,妻子只好作罢。材料二:德国法学家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1)洛克为何乐于参加公民大会?而他的妻子为何只好作罢?(2)你如何评价雅典城邦民主政治?(3)材料中所说的“第三次征服世界”的是什么法律?它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答案】(1)雅典城邦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雅典妇女和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不能参加公民大会。(2)积极性:使公民获得更多的权利,能积极主动地参政议政。消极性: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3)罗马法(或《十二铜表法》)。地位和影响: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雅典城邦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I资和津贴,所以洛克才会乐于参加公民大会。雅典妇女和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不能参加公民大会,所以洛克的妻子不能参加公民大会。(2)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雅典民主制度具有专制统治所没有的优点,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民主权利,积极参政议政。但雅典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正能够享受这种民主权利的人数很少。(3)本题考查罗马法的有关知识。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所以德国法学家才会说罗马第三次是以法律的形式征服世界。故答案为:(1)雅典城邦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雅典妇女和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不能参加公民大会。(2)积极性:使公民获得更多的权利,能积极主动地参政议政。消极性: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3)罗马法(或《十二铜表法》)。地位和影响: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识记及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雅典民主政治、《十二铜表法》和《罗马民法大全》等相关史实。23.(2020八上·浙江月考)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青年毛泽东曾评价这次变法:“……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管仲是如何扶助齐桓公实现“霸诸侯”的?(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此次改革中让新农民“喜”、旧贵族“悲”的分别是什么措施?(3)材料三中青年毛泽东评价的这次变法对该国当时及未来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4)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这对当今中国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答案】(1)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2)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3)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4)坚持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1)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根据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农耕,奖励军功的措施让新农民“喜”;奖励军功让旧贵族“悲”。(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2)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3)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4)坚持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春秋争霸、商鞅变法的史实。24.(2020八上·浙江月考)人类文明在传播、交流中得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场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阿拉伯人在哪一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并运用所学史实加以说明。(2)材料二中“最终导致的日本社会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指哪一变革?联系材料二,指出这场变革能够成功推行的因素有哪些?并请列举此次改革在经济方面推行了哪些新举措?(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各地区、各文明之间的关系。【答案】(1)在保存古典文明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或保存古希腊、罗马文献方面)。史实说明:阿拉伯学者将许多古希腊、罗马及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为日后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事件:日本大化改新。留学生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推动变革。经济上措施: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3)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和解读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在保存古典文明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依据材料“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可知,阿拉伯学者将许多古希腊、罗马及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为日后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故答案:在保存古典文明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或保存古希腊、罗马文献方面)。史实说明:阿拉伯学者将许多古希腊、罗马及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为日后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依据材料“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可知,重大变革是指日本大化改新。这场变革能够成功推行的因素有:留唐学生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推动变革。故答案:日本大化改新。留唐学生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推动变革。日本大化改新在经济上,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3)本题考查各地区、各民族文明之间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读的能力。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学者将许多古希腊、罗马及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为日后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日本留唐学生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推动变革。这些说明了各地区、各民族文明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故答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故答案为:(1)在保存古典文明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或保存古希腊、罗马文献方面)。史实说明:阿拉伯学者将许多古希腊、罗马及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为日后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事件:日本大化改新。留学生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推动变革。经济上措施: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3)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日本大化改新,各地区、各文明之间的关系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阿拉伯人的贡献,日本大化改新的史实。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道法阶段性调研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道法阶段性调研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