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一)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0九上·浙江月考)“……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答案】D【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ABC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五四运动是题干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2.(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帝退位诏书》影印本A.资本主义 B.封建制度 C.封建帝制 D.帝国主义【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清帝退位诏书》的“宣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 溥仪颁布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A项资本主义错误,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不符合题意;B项封建制度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符合题意;C项封建帝制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项帝国主义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辛亥革命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3.(2020九上·浙江月考)贝贝同学在一宣传栏里看到下列四位历史人物的画像,她想拟一主题来表达对他们的怀念,这一主题可以是( )A.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 B.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者C.新文化运动的干将 D.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的知识分子,从1915年起,通过对辛亥革命的思考,认定要建立共和国,必须从根本是改造国民。他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ABD三项和题干四位历史人物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是题干表达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史实。4.(2020九上·浙江月考)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起义的重要历史意义是(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B.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中的“武昌”等信息,可知图中所示的起义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项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不符合题意;B项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是图中所示起义的重要历史意义,符合题意;C项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的是北伐战争,不符合题意;D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学生的识图能力。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武昌起义的主要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5.(2020九上·浙江月考)“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1926年……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可知此应为国民大革命后期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北伐战争,基本结束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ACD三项都不是题干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不符合题意;B项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是题干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大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大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北伐的时代特征,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其他革命时代的特点。6.(2020九上·浙江月考)“……如养老之制、育儿之制,周恤废疾者之制、普及教育之制,有相辅而行之性质者,皆当努力以求其实现。”这主要体现了新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材料“如养老之制、育儿之制,周恤废疾者之制、普及教育之制”体现了这些都是与人民的生活和民生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民生主义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民主义思想,要求学生结合三民主义思想的内容特征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三民主义思想的内容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7.(2020九上·浙江月考)说国民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表现在( )A.革命任务上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C.革命的结局上 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国民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军阀”,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从任务来看,两者都反封建,有内在的继承性。A项革命任务上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两项是表面现象,不符合题意;D项革命的指导思想上,虽然国民革命和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新旧三民主义,但是新三民主义的根据斗争形式的变化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2020九上·浙江月考)“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②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③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④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据题干“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可知是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是孙中山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故④错误。A项①②③能佐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迁移能力。9.(2020九上·浙江月考)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答案】A【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A项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项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的是遵义会议,不符合题意;C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D项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遵义会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解答本题要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10.(2020九上·浙江月考)1924年6月16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1924年应该是民国哪一年( )A. 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公元纪年法年份-1911=民国纪年法年份,1924-1911=13年,即1924年应该是民国十三年。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民国十三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国纪年,要求学生结合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来分析。民国纪年法转换公元纪年法的方法:民国纪年法年份+1911=公元纪年法年份。公元纪年法转换民国纪年法的方法:公元纪年法年份-1911=民国纪年法年份。11.(2020九上·浙江月考)脍炙人口的口号、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②“打倒军阀、打倒列强”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还我青岛、誓死力争”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①路存与存、路亡与亡是1911年保路运动中提出的;②“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是1926年北伐战争的口号;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现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时;④“还我青岛、誓死力争” 出现于1919年五四运动时。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学生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来分析。解答本题,只要搞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过程就可以正确选择。C项①④②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口号、民谣、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口号、民谣、诗词的相关史实。明确与口号相关的史实及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2020九上·浙江月考)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缩影,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下图反映了1929—1937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情况,促使B点到C点变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 B.创立养老金制度C.颁布《紧急银行法令》 D.颁布《农业调整法》(2)因为金融风暴,日本大多数工厂都关门了,将近400万人失去了工作,没了生活来源。针对失业严重的状况,日本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是( )A.实行明治维新 B.发动甲午战争C.建立法西斯专政 D.寻求美国援助【答案】(1)A(2)C【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仔细观察图片可知,1929-1937年美国失业人数不断减少,促使B点到C点变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推行“以工代赈”.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使大量失业者和穷人有工作可做,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吸引大量失业者,增加了就业机会,这些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如田纳西水利工程,公共工程兴建,在客观上刺激了消费需求,扩大了内需,刺激了工人就业。A项推行“以工代赈”是促使B点到C点变化的直接有效措施,不符合题意;BCD三项所述均不符和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建立法西斯专政是日本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A。(2)C。【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以及影响。(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理解并识记各国应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的方式。13.(2020九上·浙江月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过程中,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有( )①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②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③在巴黎和会上“分赃”不公 ④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冲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背景,主要因素都是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使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同时德国人们对凡尔赛和约的痛恨,使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为法西斯势力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在一战中德国是战败国,所以排除③。C项①②④是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理解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14.(2020九上·浙江月考)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调停。针对蒋介石的拒不让步,周对蒋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由此可知,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是( )A.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B.国民党内部一致同意联共抗日的主张C.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的努力D.蒋介石做出了主动让步【答案】C【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据材料“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可知,随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在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也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AB两项所述与题干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的努力是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D项蒋介石做出了主动让步与材料反映的相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及学生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注意识记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15.(2020九上·浙江月考)某校九年级(16)班的几位学生在一次晚餐用餐过程中,七嘴八舌再现百团大战相关知识。甲说指挥者是彭德怀。”乙说:“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丙说:“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丁说:“时间发生在1940年8月。”以上四位同学中肯定有一位记错了,他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人的率领下,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参战部队有105个团,共计20多万人,被称为“百团大战”。八路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破袭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丙的观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指的是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不符。AB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丙记错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16.(2020九上·浙江月考)为反驳日本右翼教科书对侵华史实的歪曲,九年级(15)班设计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A.难忘九一八 B.激战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战台儿庄【答案】C【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据统计遇害者达三十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最能反映日本法西斯的野蛮。ABD三项都不是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不符合题意;C项南京大屠杀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南京大屠杀的时间、人数及其认识。17.(2020九上·浙江月考)“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是指( )A.平津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材料分析分析可知,1931年,日军蓄意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沦陷。 何香凝的这首诗表达了对蒋介石身为“好男儿”,却“不战送江山”的强烈愤慨。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东北地区是诗中的“江山”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18.(2020九上·浙江月考)据1938年欧洲某国报载:“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我”是下列哪国人( )A.德国 B.英国C.波兰 D.捷克斯洛伐克【答案】D【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938年”“慕尼黑作出的决定”,联系所学可知,1938年,慕尼黑会议上,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这种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安抚侵略者的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故“某国”指的是捷克斯洛伐克。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捷克斯洛伐克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慕尼黑会议和绥靖政策的认识。注意扎掌握绥靖政策的主要史实。19.(2020九上·浙江月考)一位老八路军说:“当我们听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我们立时呆呆地立在那儿,没有眼泪,它早干了……想笑,因为我们胜利,想哭,那是为我多难的祖国母亲,我们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胜利了’……今天是我们子孙应该时刻铭记的日子。”“今天”是( )A.1945年8月5日 B.1945年8月15日C.1945年9月2日 D.1945年9月9日【答案】B【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材料中老八路的话主要反映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据所学知,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题中的“今天”是1945年8月15日。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二、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0.(2020九上·浙江月考)国歌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巩金瓯(指国土),承天帱(庇佑),……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1911年10月4日颁布的清朝国歌《巩金瓯》材料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追随)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结合20世纪初的形势,分析清政府“巩金瓯”的必要性。(2)指出材料二歌词中“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所表达的革命者的政治愿望,并分析这一愿望的实现情况。(3)诞生于1935年的《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素材来源于东北义勇军。请结合14年抗战时期的两个主要史实,说明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是如何逐步“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答案】(1)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经济上,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和发展,一方面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另一方面频频发动武装起义(2)政治愿望: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愿望实现,理由:辛亥革命的意义。◆政治愿望没有实现,理由: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国家四分五裂,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政治愿望没有完全实现,理由:辛亥革命的意义+ 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国家四分五裂,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3)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经过多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知识点】辛亥革命;西安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与此同时,列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扩张,加紧对中国的掠夺,民族危机深重;国内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致力于推翻清朝统治。(2)“揖美追欧,旧邦新造”说明是学习西方,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愿望是部分实现。示例1:政治愿望实现。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示例2:政治愿望没有实现。理由: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示例3:政治愿望并没有完全实现。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共产党通电全国,蒋介石也表示准备抗战。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说明了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逐步“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故答案为:(1)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经济上,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和发展,一方面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另一方面频频发动武装起义。(2)政治愿望: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愿望实现,理由:辛亥革命的意义。政治愿望没有实现,理由: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国家四分五裂,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政治愿望没有完全实现,理由:辛亥革命的意义+ 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国家四分五裂,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3)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经过多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歌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中华民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相关史实。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材料二: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了来自俄国的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正通过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而闻名?该运动对中国社会有何深远影响?(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3)请列举20世纪二十年代的史实两个,印证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答案】(1)新文化运动。影响: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②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2)五四运动。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陈独秀、胡适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故答案为:新文化运动。影响: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及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联系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根据“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健康发展……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加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可判断“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指马克思主义。故答案为:五四运动。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并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工农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故答案为: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相关知识。22.(2020九上·浙江月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李大钊 陈独秀我们青年应该到农村去,……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 世界上是些什么人最有用最贵重呢?……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国之不在,民于何有,民之泯灭,党将焉传。……谓宜立下决心,接受张杨二氏主张,停止正在发动之内战,……举内战之全军,立即开赴晋绥,抗御日寇,化黑暗为光明,变不祥为大庆。——红军将领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 1936年(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有了怎样的新认识?这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影响?(2)请你结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国内局势,分析中国共产党推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答案】(1)新认识:五四运动促使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继续奋斗,他们意识到中国工人和农民的重要性,只有到他们中间去,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和关心的问题,才是真正地用科学的方法寻找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办法。影响:马克思主义开始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2)国际: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占领了东北三省。占领东北后,日本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日军在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预使“华北独立”,以图直接控制华北,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面对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利于推动建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西安事变【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我们青年应该到农村去,……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和“世界上是些什么人最有用最贵重呢?……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可以看出李大钊、陈独秀等已经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们意识到中国工人和农民的重要性,只有到他们中间去,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和关心的问题,才是真正地用科学的方法寻找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办法。(2)根据所学知识, 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侵占了中国大片土地,1935年,策动华北自治,企图把中国的华北分割出去,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涌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利于推动建立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答案为:(1)新认识:五四运动促使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继续奋斗,他们意识到中国工人和农民的重要性,只有到他们中间去,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和关心的问题,才是真正地用科学的方法寻找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办法。影响:马克思主义开始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2)国际: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占领了东北三省。占领东北后,日本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日军在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预使“华北独立”,以图直接控制华北,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面对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利于推动建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推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熟记所学知识的能力。23.(2020九上·浙江月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十分注重自身建设,不断完善自己,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胜利。(1)中国共产党是勇于自我纠错的政党。请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列举两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勇于纠错,不断推动中国革命进程。(2)中国共产党是敢于开拓创新的政党。请问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创新成果是什么?(3)中国共产党是善于团结合作的政党,合作中产生了巨大力量。请问哪些史实能说明以上观点。【答案】(1)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参加这次会议的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2)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打击了列强和军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1927年八七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使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1935年遵义会议,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20世纪30年代,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井冈山开创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3)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等。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故答案为:(1)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参加这次会议的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2)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打击了列强和军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4.(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列材料分别摘自中国共产党两次重要会议的文件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央委员会紧急会议现在致书于全体同志的时候,正是很困难危险的时期……党应当明了,他的力量与他的将来,建筑在工农群众的身上……坚决取消富豪的田租,分配土地,没收地主官僚寺院等一切土地……我们要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 ——摘自1927年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材料二:“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要求红军迅速完成从阵地战到运动战的转变,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为创建新的根据地而斗争”。 —— 摘自1935年的《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会议的精神?会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落实会议精神,在工农群众的身上建筑起自己的力量的?(2)材料二中的《决议》来源于哪一次会议?该《决议》内容对扭转当时局势有何积极作用。(3)这两次会议前后的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上述信息,说说这对我们现代化建设事业有何启示?【答案】八七会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⑵材料二中的《决议》来源于哪一次会议?该《决议》内容对扭转当时局势有何积极作用。 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⑶这两次会议前后的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上述信息,说说这对我们现代化建设事业 有何启示 从中国国情发展;或坚持党的正确领导(1)八七会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2)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3)从中国国情发展;或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 “……坚决取消富豪的田租,分配土地,没收地主官僚寺院等一切土地……我们要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1927年”等信息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八七会议的精神。1927年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利后到达井冈山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2)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从中国国情发展;或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故答案为:(1)八七会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2)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3)从中国国情发展;或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农武装割据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 / 1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一)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0九上·浙江月考)“……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2.(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帝退位诏书》影印本A.资本主义 B.封建制度 C.封建帝制 D.帝国主义3.(2020九上·浙江月考)贝贝同学在一宣传栏里看到下列四位历史人物的画像,她想拟一主题来表达对他们的怀念,这一主题可以是( )A.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 B.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者C.新文化运动的干将 D.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4.(2020九上·浙江月考)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起义的重要历史意义是(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B.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5.(2020九上·浙江月考)“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6.(2020九上·浙江月考)“……如养老之制、育儿之制,周恤废疾者之制、普及教育之制,有相辅而行之性质者,皆当努力以求其实现。”这主要体现了新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7.(2020九上·浙江月考)说国民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表现在( )A.革命任务上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C.革命的结局上 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8.(2020九上·浙江月考)“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②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③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④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0九上·浙江月考)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0.(2020九上·浙江月考)1924年6月16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1924年应该是民国哪一年( )A. 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11.(2020九上·浙江月考)脍炙人口的口号、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②“打倒军阀、打倒列强”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还我青岛、誓死力争”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12.(2020九上·浙江月考)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缩影,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下图反映了1929—1937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情况,促使B点到C点变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 B.创立养老金制度C.颁布《紧急银行法令》 D.颁布《农业调整法》(2)因为金融风暴,日本大多数工厂都关门了,将近400万人失去了工作,没了生活来源。针对失业严重的状况,日本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是( )A.实行明治维新 B.发动甲午战争C.建立法西斯专政 D.寻求美国援助13.(2020九上·浙江月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过程中,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有( )①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②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③在巴黎和会上“分赃”不公 ④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冲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4.(2020九上·浙江月考)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调停。针对蒋介石的拒不让步,周对蒋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由此可知,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是( )A.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B.国民党内部一致同意联共抗日的主张C.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的努力D.蒋介石做出了主动让步15.(2020九上·浙江月考)某校九年级(16)班的几位学生在一次晚餐用餐过程中,七嘴八舌再现百团大战相关知识。甲说指挥者是彭德怀。”乙说:“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丙说:“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丁说:“时间发生在1940年8月。”以上四位同学中肯定有一位记错了,他是( )A.甲 B.乙 C.丙 D.丁16.(2020九上·浙江月考)为反驳日本右翼教科书对侵华史实的歪曲,九年级(15)班设计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A.难忘九一八 B.激战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战台儿庄17.(2020九上·浙江月考)“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是指( )A.平津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18.(2020九上·浙江月考)据1938年欧洲某国报载:“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我”是下列哪国人( )A.德国 B.英国C.波兰 D.捷克斯洛伐克19.(2020九上·浙江月考)一位老八路军说:“当我们听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我们立时呆呆地立在那儿,没有眼泪,它早干了……想笑,因为我们胜利,想哭,那是为我多难的祖国母亲,我们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胜利了’……今天是我们子孙应该时刻铭记的日子。”“今天”是( )A.1945年8月5日 B.1945年8月15日C.1945年9月2日 D.1945年9月9日二、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0.(2020九上·浙江月考)国歌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巩金瓯(指国土),承天帱(庇佑),……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1911年10月4日颁布的清朝国歌《巩金瓯》材料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追随)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结合20世纪初的形势,分析清政府“巩金瓯”的必要性。(2)指出材料二歌词中“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所表达的革命者的政治愿望,并分析这一愿望的实现情况。(3)诞生于1935年的《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素材来源于东北义勇军。请结合14年抗战时期的两个主要史实,说明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是如何逐步“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材料二: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了来自俄国的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正通过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而闻名?该运动对中国社会有何深远影响?(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3)请列举20世纪二十年代的史实两个,印证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2.(2020九上·浙江月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李大钊 陈独秀我们青年应该到农村去,……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 世界上是些什么人最有用最贵重呢?……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国之不在,民于何有,民之泯灭,党将焉传。……谓宜立下决心,接受张杨二氏主张,停止正在发动之内战,……举内战之全军,立即开赴晋绥,抗御日寇,化黑暗为光明,变不祥为大庆。——红军将领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 1936年(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有了怎样的新认识?这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影响?(2)请你结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国内局势,分析中国共产党推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23.(2020九上·浙江月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十分注重自身建设,不断完善自己,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胜利。(1)中国共产党是勇于自我纠错的政党。请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列举两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勇于纠错,不断推动中国革命进程。(2)中国共产党是敢于开拓创新的政党。请问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创新成果是什么?(3)中国共产党是善于团结合作的政党,合作中产生了巨大力量。请问哪些史实能说明以上观点。24.(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列材料分别摘自中国共产党两次重要会议的文件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央委员会紧急会议现在致书于全体同志的时候,正是很困难危险的时期……党应当明了,他的力量与他的将来,建筑在工农群众的身上……坚决取消富豪的田租,分配土地,没收地主官僚寺院等一切土地……我们要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 ——摘自1927年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材料二:“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要求红军迅速完成从阵地战到运动战的转变,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为创建新的根据地而斗争”。 —— 摘自1935年的《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会议的精神?会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落实会议精神,在工农群众的身上建筑起自己的力量的?(2)材料二中的《决议》来源于哪一次会议?该《决议》内容对扭转当时局势有何积极作用。(3)这两次会议前后的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上述信息,说说这对我们现代化建设事业有何启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ABC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五四运动是题干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2.【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清帝退位诏书》的“宣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 溥仪颁布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A项资本主义错误,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不符合题意;B项封建制度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符合题意;C项封建帝制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项帝国主义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辛亥革命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3.【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的知识分子,从1915年起,通过对辛亥革命的思考,认定要建立共和国,必须从根本是改造国民。他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ABD三项和题干四位历史人物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是题干表达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史实。4.【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中的“武昌”等信息,可知图中所示的起义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项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不符合题意;B项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是图中所示起义的重要历史意义,符合题意;C项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的是北伐战争,不符合题意;D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学生的识图能力。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武昌起义的主要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5.【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1926年……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可知此应为国民大革命后期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北伐战争,基本结束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ACD三项都不是题干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不符合题意;B项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是题干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大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大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北伐的时代特征,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其他革命时代的特点。6.【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材料“如养老之制、育儿之制,周恤废疾者之制、普及教育之制”体现了这些都是与人民的生活和民生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民生主义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民主义思想,要求学生结合三民主义思想的内容特征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三民主义思想的内容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7.【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国民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军阀”,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从任务来看,两者都反封建,有内在的继承性。A项革命任务上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两项是表面现象,不符合题意;D项革命的指导思想上,虽然国民革命和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新旧三民主义,但是新三民主义的根据斗争形式的变化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据题干“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可知是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是孙中山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故④错误。A项①②③能佐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迁移能力。9.【答案】A【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A项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项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的是遵义会议,不符合题意;C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D项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遵义会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解答本题要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10.【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公元纪年法年份-1911=民国纪年法年份,1924-1911=13年,即1924年应该是民国十三年。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民国十三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国纪年,要求学生结合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来分析。民国纪年法转换公元纪年法的方法:民国纪年法年份+1911=公元纪年法年份。公元纪年法转换民国纪年法的方法:公元纪年法年份-1911=民国纪年法年份。11.【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①路存与存、路亡与亡是1911年保路运动中提出的;②“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是1926年北伐战争的口号;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现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时;④“还我青岛、誓死力争” 出现于1919年五四运动时。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学生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来分析。解答本题,只要搞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过程就可以正确选择。C项①④②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口号、民谣、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口号、民谣、诗词的相关史实。明确与口号相关的史实及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答案】(1)A(2)C【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仔细观察图片可知,1929-1937年美国失业人数不断减少,促使B点到C点变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推行“以工代赈”.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使大量失业者和穷人有工作可做,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吸引大量失业者,增加了就业机会,这些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如田纳西水利工程,公共工程兴建,在客观上刺激了消费需求,扩大了内需,刺激了工人就业。A项推行“以工代赈”是促使B点到C点变化的直接有效措施,不符合题意;BCD三项所述均不符和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建立法西斯专政是日本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A。(2)C。【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以及影响。(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理解并识记各国应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的方式。13.【答案】C【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背景,主要因素都是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使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同时德国人们对凡尔赛和约的痛恨,使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为法西斯势力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在一战中德国是战败国,所以排除③。C项①②④是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理解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14.【答案】C【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据材料“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可知,随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在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也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AB两项所述与题干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的努力是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D项蒋介石做出了主动让步与材料反映的相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及学生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注意识记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15.【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人的率领下,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参战部队有105个团,共计20多万人,被称为“百团大战”。八路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破袭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丙的观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指的是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不符。AB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丙记错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16.【答案】C【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据统计遇害者达三十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最能反映日本法西斯的野蛮。ABD三项都不是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不符合题意;C项南京大屠杀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南京大屠杀的时间、人数及其认识。17.【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材料分析分析可知,1931年,日军蓄意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沦陷。 何香凝的这首诗表达了对蒋介石身为“好男儿”,却“不战送江山”的强烈愤慨。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东北地区是诗中的“江山”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18.【答案】D【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938年”“慕尼黑作出的决定”,联系所学可知,1938年,慕尼黑会议上,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这种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安抚侵略者的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故“某国”指的是捷克斯洛伐克。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捷克斯洛伐克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慕尼黑会议和绥靖政策的认识。注意扎掌握绥靖政策的主要史实。19.【答案】B【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材料中老八路的话主要反映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据所学知,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题中的“今天”是1945年8月15日。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20.【答案】(1)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经济上,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和发展,一方面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另一方面频频发动武装起义(2)政治愿望: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愿望实现,理由:辛亥革命的意义。◆政治愿望没有实现,理由: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国家四分五裂,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政治愿望没有完全实现,理由:辛亥革命的意义+ 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国家四分五裂,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3)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经过多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知识点】辛亥革命;西安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与此同时,列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扩张,加紧对中国的掠夺,民族危机深重;国内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致力于推翻清朝统治。(2)“揖美追欧,旧邦新造”说明是学习西方,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愿望是部分实现。示例1:政治愿望实现。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示例2:政治愿望没有实现。理由: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示例3:政治愿望并没有完全实现。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共产党通电全国,蒋介石也表示准备抗战。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说明了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逐步“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故答案为:(1)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经济上,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和发展,一方面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另一方面频频发动武装起义。(2)政治愿望: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愿望实现,理由:辛亥革命的意义。政治愿望没有实现,理由: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国家四分五裂,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政治愿望没有完全实现,理由:辛亥革命的意义+ 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国家四分五裂,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3)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经过多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歌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中华民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相关史实。21.【答案】(1)新文化运动。影响: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②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2)五四运动。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陈独秀、胡适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故答案为:新文化运动。影响: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及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联系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根据“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健康发展……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加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可判断“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指马克思主义。故答案为:五四运动。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并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工农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故答案为: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相关知识。22.【答案】(1)新认识:五四运动促使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继续奋斗,他们意识到中国工人和农民的重要性,只有到他们中间去,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和关心的问题,才是真正地用科学的方法寻找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办法。影响:马克思主义开始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2)国际: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占领了东北三省。占领东北后,日本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日军在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预使“华北独立”,以图直接控制华北,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面对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利于推动建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西安事变【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我们青年应该到农村去,……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和“世界上是些什么人最有用最贵重呢?……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可以看出李大钊、陈独秀等已经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们意识到中国工人和农民的重要性,只有到他们中间去,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和关心的问题,才是真正地用科学的方法寻找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办法。(2)根据所学知识, 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侵占了中国大片土地,1935年,策动华北自治,企图把中国的华北分割出去,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涌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利于推动建立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答案为:(1)新认识:五四运动促使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继续奋斗,他们意识到中国工人和农民的重要性,只有到他们中间去,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和关心的问题,才是真正地用科学的方法寻找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办法。影响:马克思主义开始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2)国际: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占领了东北三省。占领东北后,日本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日军在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预使“华北独立”,以图直接控制华北,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面对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利于推动建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推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熟记所学知识的能力。23.【答案】(1)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参加这次会议的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2)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打击了列强和军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1927年八七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使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1935年遵义会议,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20世纪30年代,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井冈山开创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3)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等。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故答案为:(1)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参加这次会议的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2)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打击了列强和军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4.【答案】八七会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⑵材料二中的《决议》来源于哪一次会议?该《决议》内容对扭转当时局势有何积极作用。 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⑶这两次会议前后的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上述信息,说说这对我们现代化建设事业 有何启示 从中国国情发展;或坚持党的正确领导(1)八七会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2)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3)从中国国情发展;或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 “……坚决取消富豪的田租,分配土地,没收地主官僚寺院等一切土地……我们要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1927年”等信息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八七会议的精神。1927年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利后到达井冈山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2)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从中国国情发展;或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故答案为:(1)八七会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2)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3)从中国国情发展;或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农武装割据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学生版).docx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一)(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