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拔茅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拔茅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拔茅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列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非洲文明成就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B.金字塔
C.司母戊鼎 D.罗马广场
【答案】B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是埃及文明的象征,埃及属于非洲国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埃及金字塔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较小。
2.(2020八上·新昌月考)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
A.巴比伦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答案】A
【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古巴比伦文明。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两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
3.(2020八上·新昌月考)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
A.法老在役使大批奴隶建造金字塔
B.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森严
C.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答案】B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B项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印度建立的史实。
4.(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图中最能代表商朝文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司母戊鼎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商朝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青铜铸造业,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
5.(2020八上·新昌月考)《史记》记载:“武王……封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这反映了这一制度实施的依据是(  )
A.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
B.实际控制的疆域的大小
C.进献贡物的多少和为周王服役的情况
D.能力的大小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材料描述的西周是分封诸侯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根据血缘关系、功劳的大小,将宗亲、功臣授于诸侯,由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并可以进行再分封,从而形成等级制度。因此:
A符合题意,BCD材料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难度较大,本题重在对材料的理解,通过“封尚父于营丘”“封弟周公旦于曲阜”等信息能够知道是西周分封制结合所学方可作答。
6.(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C.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角逐中原,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D.战争连绵不断,分裂趋势加剧,阻碍历史发展
【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诸侯国,为后来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故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走向统一,也正是这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发展趋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ABC三项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战争连绵不断,分裂趋势加剧,阻碍历史发展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
7.(2020八上·新昌月考)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
层面 日常规范
个人 用礼仪规范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
家庭 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
政府 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的召唤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礼仪规则”“遵守礼仪规则”,联系所学可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重视“礼”和道德教化的作用。
B项儒家和题干表格内容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认识。
8.(2020八上·新昌月考)德国历史学家雅斯贝斯曾说:“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希腊文明成就中对西方自由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
A.民主制度 B.文学成就 C.科学成就 D.体育艺术
【答案】A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希腊城邦”“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盛行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古希腊雅典城邦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古希腊文明成就中的民主制度对西方自由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A项民主制度是希腊文明成就中对西方自由观念产生的重大影响,符合题意;
BCD三项所述均不符和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要求具备准确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9.(2020八上·新昌月考)如果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古代希腊,你可能遇到的是(  )
①和苏格拉底在橄榄树下辩论 ②欣赏奥林匹克运动会
③欣赏戏剧演出 ④使用螺旋提水器提水
⑤用《十二铜表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⑥用浮力定律测金属的密度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①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在古希腊时期和苏格拉底在橄榄树下辩论是可能的;②奥林匹亚赛会是希腊各城邦举行的竞技赛会,所以在古希腊是可能遇到“欣赏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情况;③古希腊的戏剧十分繁荣,有悲剧和喜剧,所以在古希腊欣赏戏剧演出是可能的;④螺旋提水器运用了阿基米德提出的杠杆原理;⑥古希腊时期的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所以在古希腊可以看到用浮力定律测金属的密度。《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的法律,不是古希腊的法律,所以在古希腊是不可能看到用《十二铜表法》维护自己权利的情况,故⑤项错误。
C项①②③④⑥古代希腊可能遇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历史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准确识记和迁移能力。
10.(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列事件发生在2世纪的是(  )
A.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B.春秋争霸
C.罗马共和国成立
D.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建立以来就一直不断对外扩张,公元前3世纪打败迦太基、取得西地中海地区的霸权,公元前2世纪取得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权。罗马帝国建立后又不断扩张,到公元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A项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发生在2世纪,符合题意;
B项春秋争霸是在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不符合题意;
C项罗马共和国成立是在公元前6世纪,不符合题意;
D项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在公元前18世纪,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发生在2世纪的事件。要求具备对所学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11.(2020八上·新昌月考)中世纪时期的农奴虽然是社会的主要生产者,但他们仍然处于社会最底层,受剥削、压迫也最严重。以下诸多观点中能体现出这一点的是(  )
①不仅要交租,还要承担各种杂役 ②结婚也要获得主人的许可
③农奴很少有能够活到40岁的 ④能逃离庄园去城市当学徒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制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而④能逃离庄园去城市当学徒,是不可能出现的,被封建领主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封地里,不符合题意。
C项①②③能体现出题干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西欧庄园,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12.(2020八上·新昌月考)如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东罗马帝国
【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被日耳曼所灭;1453年,东罗马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城邦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基础知识才是解题的关键。
13.(2020八上·新昌月考)从11世纪起,欧洲的城市不断涌现。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
B.巴黎和伦敦是新兴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C.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D.西欧城市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而D描述的经济上自己自足的特征属于封建经济的特征,故符合西欧城市的特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相关史实是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
14.(2020八上·新昌月考)小明的爸爸送他一本世界名著,书中主要的内容有:阿拉伯国王、勇敢的苏丹王子及巴格达富丽堂皇的宫殿等。这本书的历史文化背景应该是(  )
A.希腊文化发展的时代 B.阿拉伯文化发展的时代
C.罗马文化发展的时代 D.印度种姓制度发展的时代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阿拉伯国王、勇敢的苏丹王子及巴格达富丽堂皇的宫殿等 ”可以判断出是对伊斯兰文化的描述,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伊斯兰文化,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5.(2019八上·台州开学考)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
A.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 B.民主政治
C.奴隶制共和国 D.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的理解。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渐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CD明显错误,B民主政治是古代雅典的政治特色,所以选A,中央集权的国家即是封建国家。
【点评】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
16.(2020八上·新昌月考)《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实行郡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答案】D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虽死犹存是指秦朝虽然灭亡了,但秦朝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却保存下来;因为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政治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知识,有一定难度。秦朝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此后的历朝都沿用了这个制度。
17.(2020八上·新昌月考)中国银行行徽(图一)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二),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周
【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秦朝全国统一使用。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统一货币,旨在考查图片信息的提取和知识的识记能力。 需要准确识记秦始皇统一货币,并灵活运用其相关图片。
18.(2020八上·新昌月考)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对这次起义认识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B.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
C.起义前准备充分,建立政权
D.带领起义军消灭秦军的主力
【答案】A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陈胜、吴广起义前准备不充分。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相关史实。
19.(2020八上·新昌月考)某同学在学习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时笔记上有“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的记录。这一记录最可能是分析休养生息政策的(  )
A.背景 B.内容
C.启示 D.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向食,死者过半”可知汉初经历秦朝暴政和楚汉争霸之后百姓流离失所,大汉在废墟上建立,这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为背景。
A项背景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20八上·新昌月考)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
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可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同时,逐渐丧失了自身独立的批评与自由。成为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学说,这限制了儒家学说的发展。因此:
A材料中未体现;
B材料中为表述;
C符合题意;
D材料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读材料的能力。难度较大,理解题意,知道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这有利于儒学的传播,但同时也限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年,诞生了四大文明古国,欧洲地中海沿岸也开始显露文明的曙光。东西方文明多元发展,交相辉映。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的演说 (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C、D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国家。 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 【答案】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2)任选两个国家,试各举一例代表其文明的成就。 【答案】古代埃及:金字塔、太阳历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阿拉伯数字、佛教等。古代中国:甲骨文、青铜器等。 (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宗教?产生于上图中的哪个国家?其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答案】佛教。C古印度。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4)写出图中E所处国家的名称。材料二体现的是该国的什么制度? 【答案】古希腊。民主制度。 【解析】【分析】 【点评】 【题型】材料分析题 【分值】11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级别】八年级
21.(2020八上·新昌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年,诞生了四大文明古国,欧洲地中海沿岸也开始显露文明的曙光。东西方文明多元发展,交相辉映。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的演说
(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C、D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国家。
A:   B:   
C:   D:   
(2)任选两个国家,试各举一例代表其文明的成就。
(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宗教?产生于上图中的哪个国家?其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4)写出图中E所处国家的名称。材料二体现的是该国的什么制度?
【答案】(1)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2)古代埃及:金字塔、太阳历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阿拉伯数字、佛教等。古代中国:甲骨文、青铜器等。
(3)佛教。C古印度。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4)古希腊。民主制度。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四大文明古国,要求具备读图识图与知识运用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古埃及,B为古巴比伦,C为古印度,D为古中国。
(2)本题考查古代世界文明成就,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如: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太阳历等;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有阿拉伯数字等;古中国的文明成就有甲骨文、青铜器等。
(3)本题考查佛教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对我国影响最大。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4)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中E所处的国家是古希腊。联系所学可知,在古希腊城邦中,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繁荣局面,民主政治臻于极盛。
故答案为:(1)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2)古代埃及:金字塔、太阳历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阿拉伯数字、佛教等。古代中国:甲骨文、青铜器等。
(3)佛教。C;古印度。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4)古希腊。民主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2020八上·新昌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颜渊》
材料二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对立双方互相转化,还主张“无为”。
材料三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还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材料四 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严酷刑罚镇压人民反抗,以维护国家统治。
(1)材料一中的“子”是指谁?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分别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代表人物及学派。
(3)当时各派思想家都四处游说,但大多未受到重用。写出材料四的代表人物及学派。这一流派的主张为什么受到当时一些统治者的青睐?
【答案】(1)孔子。仁。
(2)材料二:老子,道家。材料三:孟子,儒家。
(3)韩非子,法家。原因:当时统治者变法图强,想要强化国君权力;战争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而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需要。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孔子及思想,要求具备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子”是指孔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2)本题考查道家和儒家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主张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而且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
(3)本题考查韩非子及法家思想,要求具备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四“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严酷刑罚镇压人民反抗,以维护国家统治。”可知是韩非子的主张,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主张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故答案为:(1)孔子。仁。
(2)材料二:老子,道家。材料三:孟子,儒家。
(3)韩非子,法家。原因:当时统治者变法图强,想要强化国君权力;战争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而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需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3.(2020八上·新昌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南征北战,在公元前3世纪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国土。他还将宗教发扬光大,让其邻国民众也脱离苦海……
材料二:他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他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他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材料四:他当政期间古希腊进入黄金时代,他让国家拥有了这世界上最完美的民主政治制度。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发扬了哪一宗教?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罗马法对后世有什么重大影响?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依据材料三,指出阿拉伯人能创造文化成就的原因之一。
(4)材料四中的“他”是谁?它拥有的民主制度真的很完美吗?为什么?
【答案】(1)阿育王。佛教。
(2)屋大维。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3)穆罕默德。阿拉伯民族善于学习、重视文化。
(4)伯里克利。不完美;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是少数人的民主。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印度历史,要求具备准确的识记能力。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羯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早年好战杀戮,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区,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称为无忧王。
(2)本题考查古罗马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元首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0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古罗马人以崇尚法制而闻名于世,古罗马法律是人类文化遗产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对今日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有重要影响。
(3)本题考查故阿拉伯的历史,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穆罕默德是政治家、宗教领袖,穆斯林认可的伊斯兰先知,广大穆斯林认为他是安拉派遣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伊斯兰教教徒之间俗称“穆圣”。阿拉伯人能创造辉煌文化成就的原因之一是阿拉伯民族善于学习、重视文化。
(4)本题考查古希腊历史,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伯里克利是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杰出的代表者,古代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拥有的民主制度是不完美的,因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是少数人的民主。
故答案为:(1)阿育王。佛教。
(2)屋大维。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3)穆罕默德。阿拉伯民族善于学习、重视文化。
(4)伯里克利。不完美;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是少数人的民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印度、古罗马、阿拉伯国家、古希腊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的识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4.(2020八上·新昌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的演说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创县制,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材料三: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改革,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我们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当时该制度有何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商君是如何“急耕战之赏”的。
(3)材料三中“重要改革”指的是什么?改革后,日本形成了什么国家体制?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改革的作用。
【答案】(1)雅典民主制度。达到全盛,全体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
(2)商鞅变法。措施: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3)大化改新。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4)改革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使国家强大;改革推动生产力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等。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西方文明的摇篮;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雅典民主制度,要求具备材料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伯里克利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伯里克利的改革,使得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里。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为鼓励耕战,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
(3)本题考查大化改新,要求具备材料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依据题干“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可知,这指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建立了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4)本题考查改革的作用,要求具备综合法分析归纳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改革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使国家强大;改革推动生产力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等等。
故答案为:(1)雅典民主制度。达到全盛,全体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
(2)商鞅变法。措施: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3)大化改新。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4)改革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使国家强大;改革推动生产力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雅典民主制度、商鞅变法、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材料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25.(2020八上·新昌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汉代讲学图(汉代画像砖)
(1)材料一中“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学派?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实行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汉武帝创办的什么机构?该现象和材料二有什么联系?
(4)结合以上问题的回答,试比较材料一、二所采取措施的作用的不同之处。
【答案】(1)秦始皇“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2)儒家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中央集权。
(3)太学。联系:兴办太学是独尊儒术的一种表现或措施。
(4)秦始皇对儒家学说实行了极其野蛮粗暴的破坏,结果没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将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结果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是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可知材料一中“致命的打击”指的是焚书坑儒。秦朝时期,为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了焚书坑儒。
(2)由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可知材料二反映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儒家学说。汉武帝时期,为加强思想控制,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材料三是《汉代讲学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其举办太学的措施.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兴办太学是独尊儒术的一种表现或措施。
(4)材料一反映的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对儒家学说实行了极其野蛮粗暴的破坏,其结果不但没有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材料二反映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结果是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故答案为:(1)秦始皇“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2)儒家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中央集权。
(3)太学。联系:兴办太学是独尊儒术的一种表现或措施。
(4)秦始皇对儒家学说实行了极其野蛮粗暴的破坏,结果没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将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结果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则文字材料和一幅图片切入考查焚书坑儒、汉武帝大一统措施、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的史实及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和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1 / 1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拔茅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列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非洲文明成就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B.金字塔
C.司母戊鼎 D.罗马广场
2.(2020八上·新昌月考)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
A.巴比伦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3.(2020八上·新昌月考)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
A.法老在役使大批奴隶建造金字塔
B.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森严
C.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4.(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图中最能代表商朝文化的是(  )
A. B.
C. D.
5.(2020八上·新昌月考)《史记》记载:“武王……封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这反映了这一制度实施的依据是(  )
A.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
B.实际控制的疆域的大小
C.进献贡物的多少和为周王服役的情况
D.能力的大小
6.(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C.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角逐中原,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D.战争连绵不断,分裂趋势加剧,阻碍历史发展
7.(2020八上·新昌月考)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
层面 日常规范
个人 用礼仪规范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
家庭 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
政府 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的召唤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8.(2020八上·新昌月考)德国历史学家雅斯贝斯曾说:“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希腊文明成就中对西方自由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
A.民主制度 B.文学成就 C.科学成就 D.体育艺术
9.(2020八上·新昌月考)如果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古代希腊,你可能遇到的是(  )
①和苏格拉底在橄榄树下辩论 ②欣赏奥林匹克运动会
③欣赏戏剧演出 ④使用螺旋提水器提水
⑤用《十二铜表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⑥用浮力定律测金属的密度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
10.(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列事件发生在2世纪的是(  )
A.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B.春秋争霸
C.罗马共和国成立
D.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11.(2020八上·新昌月考)中世纪时期的农奴虽然是社会的主要生产者,但他们仍然处于社会最底层,受剥削、压迫也最严重。以下诸多观点中能体现出这一点的是(  )
①不仅要交租,还要承担各种杂役 ②结婚也要获得主人的许可
③农奴很少有能够活到40岁的 ④能逃离庄园去城市当学徒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2020八上·新昌月考)如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东罗马帝国
13.(2020八上·新昌月考)从11世纪起,欧洲的城市不断涌现。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
B.巴黎和伦敦是新兴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C.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D.西欧城市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
14.(2020八上·新昌月考)小明的爸爸送他一本世界名著,书中主要的内容有:阿拉伯国王、勇敢的苏丹王子及巴格达富丽堂皇的宫殿等。这本书的历史文化背景应该是(  )
A.希腊文化发展的时代 B.阿拉伯文化发展的时代
C.罗马文化发展的时代 D.印度种姓制度发展的时代
15.(2019八上·台州开学考)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
A.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 B.民主政治
C.奴隶制共和国 D.资本主义制度
16.(2020八上·新昌月考)《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实行郡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17.(2020八上·新昌月考)中国银行行徽(图一)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二),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周
18.(2020八上·新昌月考)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对这次起义认识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B.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
C.起义前准备充分,建立政权
D.带领起义军消灭秦军的主力
19.(2020八上·新昌月考)某同学在学习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时笔记上有“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的记录。这一记录最可能是分析休养生息政策的(  )
A.背景 B.内容
C.启示 D.影响
20.(2020八上·新昌月考)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
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年,诞生了四大文明古国,欧洲地中海沿岸也开始显露文明的曙光。东西方文明多元发展,交相辉映。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的演说 (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C、D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国家。 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 【答案】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2)任选两个国家,试各举一例代表其文明的成就。 【答案】古代埃及:金字塔、太阳历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阿拉伯数字、佛教等。古代中国:甲骨文、青铜器等。 (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宗教?产生于上图中的哪个国家?其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答案】佛教。C古印度。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4)写出图中E所处国家的名称。材料二体现的是该国的什么制度? 【答案】古希腊。民主制度。 【解析】【分析】 【点评】 【题型】材料分析题 【分值】11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级别】八年级
21.(2020八上·新昌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年,诞生了四大文明古国,欧洲地中海沿岸也开始显露文明的曙光。东西方文明多元发展,交相辉映。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的演说
(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C、D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国家。
A:   B:   
C:   D:   
(2)任选两个国家,试各举一例代表其文明的成就。
(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宗教?产生于上图中的哪个国家?其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4)写出图中E所处国家的名称。材料二体现的是该国的什么制度?
22.(2020八上·新昌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颜渊》
材料二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对立双方互相转化,还主张“无为”。
材料三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还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材料四 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严酷刑罚镇压人民反抗,以维护国家统治。
(1)材料一中的“子”是指谁?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分别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代表人物及学派。
(3)当时各派思想家都四处游说,但大多未受到重用。写出材料四的代表人物及学派。这一流派的主张为什么受到当时一些统治者的青睐?
23.(2020八上·新昌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南征北战,在公元前3世纪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国土。他还将宗教发扬光大,让其邻国民众也脱离苦海……
材料二:他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他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他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材料四:他当政期间古希腊进入黄金时代,他让国家拥有了这世界上最完美的民主政治制度。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发扬了哪一宗教?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罗马法对后世有什么重大影响?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依据材料三,指出阿拉伯人能创造文化成就的原因之一。
(4)材料四中的“他”是谁?它拥有的民主制度真的很完美吗?为什么?
24.(2020八上·新昌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的演说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创县制,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材料三: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改革,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我们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当时该制度有何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商君是如何“急耕战之赏”的。
(3)材料三中“重要改革”指的是什么?改革后,日本形成了什么国家体制?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改革的作用。
25.(2020八上·新昌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汉代讲学图(汉代画像砖)
(1)材料一中“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学派?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实行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汉武帝创办的什么机构?该现象和材料二有什么联系?
(4)结合以上问题的回答,试比较材料一、二所采取措施的作用的不同之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是埃及文明的象征,埃及属于非洲国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埃及金字塔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较小。
2.【答案】A
【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古巴比伦文明。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两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
3.【答案】B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B项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印度建立的史实。
4.【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司母戊鼎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商朝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青铜铸造业,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
5.【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材料描述的西周是分封诸侯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根据血缘关系、功劳的大小,将宗亲、功臣授于诸侯,由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并可以进行再分封,从而形成等级制度。因此:
A符合题意,BCD材料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难度较大,本题重在对材料的理解,通过“封尚父于营丘”“封弟周公旦于曲阜”等信息能够知道是西周分封制结合所学方可作答。
6.【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诸侯国,为后来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故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走向统一,也正是这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发展趋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ABC三项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战争连绵不断,分裂趋势加剧,阻碍历史发展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
7.【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礼仪规则”“遵守礼仪规则”,联系所学可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重视“礼”和道德教化的作用。
B项儒家和题干表格内容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认识。
8.【答案】A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希腊城邦”“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盛行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古希腊雅典城邦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古希腊文明成就中的民主制度对西方自由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A项民主制度是希腊文明成就中对西方自由观念产生的重大影响,符合题意;
BCD三项所述均不符和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要求具备准确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①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在古希腊时期和苏格拉底在橄榄树下辩论是可能的;②奥林匹亚赛会是希腊各城邦举行的竞技赛会,所以在古希腊是可能遇到“欣赏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情况;③古希腊的戏剧十分繁荣,有悲剧和喜剧,所以在古希腊欣赏戏剧演出是可能的;④螺旋提水器运用了阿基米德提出的杠杆原理;⑥古希腊时期的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所以在古希腊可以看到用浮力定律测金属的密度。《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的法律,不是古希腊的法律,所以在古希腊是不可能看到用《十二铜表法》维护自己权利的情况,故⑤项错误。
C项①②③④⑥古代希腊可能遇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历史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准确识记和迁移能力。
10.【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建立以来就一直不断对外扩张,公元前3世纪打败迦太基、取得西地中海地区的霸权,公元前2世纪取得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权。罗马帝国建立后又不断扩张,到公元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A项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发生在2世纪,符合题意;
B项春秋争霸是在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不符合题意;
C项罗马共和国成立是在公元前6世纪,不符合题意;
D项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在公元前18世纪,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发生在2世纪的事件。要求具备对所学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11.【答案】C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制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而④能逃离庄园去城市当学徒,是不可能出现的,被封建领主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封地里,不符合题意。
C项①②③能体现出题干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西欧庄园,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12.【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被日耳曼所灭;1453年,东罗马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城邦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基础知识才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D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而D描述的经济上自己自足的特征属于封建经济的特征,故符合西欧城市的特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相关史实是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
14.【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阿拉伯国王、勇敢的苏丹王子及巴格达富丽堂皇的宫殿等 ”可以判断出是对伊斯兰文化的描述,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伊斯兰文化,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5.【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的理解。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渐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CD明显错误,B民主政治是古代雅典的政治特色,所以选A,中央集权的国家即是封建国家。
【点评】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
16.【答案】D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虽死犹存是指秦朝虽然灭亡了,但秦朝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却保存下来;因为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政治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知识,有一定难度。秦朝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此后的历朝都沿用了这个制度。
17.【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秦朝全国统一使用。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统一货币,旨在考查图片信息的提取和知识的识记能力。 需要准确识记秦始皇统一货币,并灵活运用其相关图片。
18.【答案】A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陈胜、吴广起义前准备不充分。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相关史实。
19.【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向食,死者过半”可知汉初经历秦朝暴政和楚汉争霸之后百姓流离失所,大汉在废墟上建立,这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为背景。
A项背景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可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同时,逐渐丧失了自身独立的批评与自由。成为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学说,这限制了儒家学说的发展。因此:
A材料中未体现;
B材料中为表述;
C符合题意;
D材料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读材料的能力。难度较大,理解题意,知道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这有利于儒学的传播,但同时也限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1.【答案】(1)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2)古代埃及:金字塔、太阳历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阿拉伯数字、佛教等。古代中国:甲骨文、青铜器等。
(3)佛教。C古印度。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4)古希腊。民主制度。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四大文明古国,要求具备读图识图与知识运用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古埃及,B为古巴比伦,C为古印度,D为古中国。
(2)本题考查古代世界文明成就,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如: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太阳历等;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有阿拉伯数字等;古中国的文明成就有甲骨文、青铜器等。
(3)本题考查佛教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对我国影响最大。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4)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中E所处的国家是古希腊。联系所学可知,在古希腊城邦中,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繁荣局面,民主政治臻于极盛。
故答案为:(1)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2)古代埃及:金字塔、太阳历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阿拉伯数字、佛教等。古代中国:甲骨文、青铜器等。
(3)佛教。C;古印度。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4)古希腊。民主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答案】(1)孔子。仁。
(2)材料二:老子,道家。材料三:孟子,儒家。
(3)韩非子,法家。原因:当时统治者变法图强,想要强化国君权力;战争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而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需要。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孔子及思想,要求具备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子”是指孔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2)本题考查道家和儒家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主张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而且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
(3)本题考查韩非子及法家思想,要求具备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四“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严酷刑罚镇压人民反抗,以维护国家统治。”可知是韩非子的主张,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主张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故答案为:(1)孔子。仁。
(2)材料二:老子,道家。材料三:孟子,儒家。
(3)韩非子,法家。原因:当时统治者变法图强,想要强化国君权力;战争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而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需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3.【答案】(1)阿育王。佛教。
(2)屋大维。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3)穆罕默德。阿拉伯民族善于学习、重视文化。
(4)伯里克利。不完美;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是少数人的民主。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印度历史,要求具备准确的识记能力。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羯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早年好战杀戮,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区,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称为无忧王。
(2)本题考查古罗马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元首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0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古罗马人以崇尚法制而闻名于世,古罗马法律是人类文化遗产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对今日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有重要影响。
(3)本题考查故阿拉伯的历史,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穆罕默德是政治家、宗教领袖,穆斯林认可的伊斯兰先知,广大穆斯林认为他是安拉派遣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伊斯兰教教徒之间俗称“穆圣”。阿拉伯人能创造辉煌文化成就的原因之一是阿拉伯民族善于学习、重视文化。
(4)本题考查古希腊历史,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伯里克利是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杰出的代表者,古代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拥有的民主制度是不完美的,因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是少数人的民主。
故答案为:(1)阿育王。佛教。
(2)屋大维。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3)穆罕默德。阿拉伯民族善于学习、重视文化。
(4)伯里克利。不完美;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是少数人的民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印度、古罗马、阿拉伯国家、古希腊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的识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4.【答案】(1)雅典民主制度。达到全盛,全体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
(2)商鞅变法。措施: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3)大化改新。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4)改革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使国家强大;改革推动生产力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等。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西方文明的摇篮;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雅典民主制度,要求具备材料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伯里克利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伯里克利的改革,使得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里。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为鼓励耕战,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
(3)本题考查大化改新,要求具备材料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依据题干“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可知,这指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建立了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4)本题考查改革的作用,要求具备综合法分析归纳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改革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使国家强大;改革推动生产力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等等。
故答案为:(1)雅典民主制度。达到全盛,全体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
(2)商鞅变法。措施: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3)大化改新。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4)改革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使国家强大;改革推动生产力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雅典民主制度、商鞅变法、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材料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25.【答案】(1)秦始皇“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2)儒家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中央集权。
(3)太学。联系:兴办太学是独尊儒术的一种表现或措施。
(4)秦始皇对儒家学说实行了极其野蛮粗暴的破坏,结果没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将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结果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是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可知材料一中“致命的打击”指的是焚书坑儒。秦朝时期,为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了焚书坑儒。
(2)由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可知材料二反映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儒家学说。汉武帝时期,为加强思想控制,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材料三是《汉代讲学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其举办太学的措施.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兴办太学是独尊儒术的一种表现或措施。
(4)材料一反映的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对儒家学说实行了极其野蛮粗暴的破坏,其结果不但没有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材料二反映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结果是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故答案为:(1)秦始皇“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2)儒家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中央集权。
(3)太学。联系:兴办太学是独尊儒术的一种表现或措施。
(4)秦始皇对儒家学说实行了极其野蛮粗暴的破坏,结果没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将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结果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则文字材料和一幅图片切入考查焚书坑儒、汉武帝大一统措施、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的史实及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和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