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8科8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8科8份)

资源简介

吉林市普通高中2011-2012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 一 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56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化走远不能靠“神奇”
中国政法大学 常绍舜
  中华文化怎样才能走向世界?这里面存在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从这些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最先吸引住其他国家国民注意的多是中华文化中神奇、惊险之类的文化要素,诸如盖世武功、祖传秘方、民间绝活、人造奇迹以及神秘观念等等。
  在近代,这些放着异彩的神奇文化确实曾使西方人十分惊愕,也曾吸引一些西方人前来探究和学习,这是中华文化最初走向世界的情况。但这些文化要素在特定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科学原理不明,加之文化偏见,所以在向世界推广方面遇到重重阻力,甚至中医至今也未得到发达国家的普遍承认。
  更何况,“神奇”、“神秘”等词汇并不是正面评价,掺杂着西方对中华文化的偏见,因为神秘、神奇往往意味着不好理解,不容易被西方认同,无形中就把中华文化降格了,认为中华文化有其不文明、不科学、不人文的一面。这些形容词并非完全善意,中国如果输出大量类似的缺乏科技、人文因素的传统文化要素,只会加深别人对我们“神奇”的误解。
  因此,中华文化走出去必须另辟新路和广路,把带有科学性和普适性的文化要素推向世界。所谓科学性,是指可以为现代科学所解释,例如针灸止痛的道理目前已能为现代科学所解释,被各国所接受,不妨在这一方面加大推广力度。所谓普适性,是指能为全人类所需要和践行,例如自由、平等这些为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西方观念,中国未能及早提出,但我国毕竟历史悠久,具有普适性的文化要素并不少,诸如天人合一、兼收并蓄、宽容待人、重视家庭和伦理等都是这样的文化要素。如果我们能通过电视剧、电影、出版传媒和其他文化形式强调我们同样也拥有普适的文化因素,肯定有助于消除各种偏见。
目前,我国在实施文化走出去方面还缺少实力和经验。为加速文化走出去,我们一方面应继续组织外国人广泛接触中华文化中精华内容;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文艺团体的对外交流工作,组织反映中国人兼收并蓄、重视家庭和伦理等理念的优秀剧目在国外展映。总之,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首先选择好具有科学性和普适性的内容,立足于政府和民间两个渠道,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双向交流的方式来推动,把真正代表中华文明的文化要素推广出去,减少外部对我们的偏见。
(2012年3月《环球时报》)
1.下列关于中华文化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带有神奇、惊险之类文化要素的中华文化,是最先吸引其他国家国民注意的。
B.那些放着异彩的中华文化曾吸引了一些西方人前来探究和学习,这也算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开始。
C.中华文化被西方认为不文明、不科学、不人文,所以中华文化向外推广的过程愈发的困难。
D.中华文化是包含有科学性和普适性的文化要素的,如针灸止痛、宽容待人等。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祖传秘方这类文化要素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但其中的科学原理未必明晰,再加上中西文化差异,所以西方文化对此往往会有偏见。
B.中医在向世界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了阻力,至今未得到发达国家的承认。
C.“神奇、神秘”在西方人的眼中是不好理解的,所以这些词汇无形中把中华文化降格了。
D.尽管中国未能及早提出那些被西方各国普遍接受的“自由”、“平等”等观念,但悠久的中华文化也已经有了类似的普适性的文化要素。
3.根据原文判断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对外宣传之时不能只靠神奇的元素来抓住西方人的注意力,必须要另辟新路和广路推出带有普适性和科学性的文化元素。
B.中国内部的电视剧、电影和出版传媒一样可以宣传我们所拥有的普适性文化元素,通过这些宣传我们就能够消除各种偏见。
C.我们应该注意要摒弃像“盖世武功、祖传秘方、民间绝活、人造奇迹”这样的传统文化要素,向外国人广泛展示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也要做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这样才有可能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速度。
D.中华文化要想走向世界,目前还缺少实力和经验,所以我们一定要依靠政府,选好具有科学普适性的内容,依靠“走出去和请进来” 的双向交流方式来推动这项工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4-6题,每题3分;7题8分)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悫年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江夏王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师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文帝甚嘉之。
后为随郡太守,雍州蛮屡为寇,建威将军沈庆之率悫及柳元景等诸将,分道攻之,群蛮大溃。又南新郡蛮帅田彦生率部曲反叛,焚烧郡城,屯据白杨山。元景攻之未能下,悫率其所领先登,众军随之,群蛮由是畏服。
三十年,孝武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
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
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泰始二年,诏以悫配食孝武庙。
(节选自《宋书·宗悫传》)
注:废帝,被废黜的皇帝。 最早见于南朝宋,有前废帝刘子业、后废帝刘昱。
4.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制其形,与象相御 御:抵挡
B.不以前事为嫌 嫌:嫌隙,仇怨
C.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盻,上壮之 壮:认为壮实
D.官买不肯卖,坐免官 坐:古人双膝着地的姿态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宗悫“有勇”的一项是
①悫年十四,挺身拒贼
②伐林邑,悫自奋请行
③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
④悫曰:“吾闻师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
⑤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
⑥悫率其所领先登,众军随之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悫年少时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义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
B.宗悫年少时就胸怀大志,等长大后为官了廉洁朴素,待人宽厚友善,堪称世人榜样。
C.因宗悫屡立战功,孝武登基后授予其南中郎谘议参军、左卫将军、洮阳侯、豫州刺史等要职。
D.宗悫的同乡庚业家甚是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招待宗悫时却只用菜菹粟饭,而当宗悫身居要职时,庚业却任宗悫手下的长史,但宗悫待他很亲厚,并没有因以前的事情难为他。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4分)
译文:
(2)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隋诗,完成8-9题。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帏①拜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
①搴帏:揭开室内的帷幕,这是诗人出门的动作。②河梁:是指河上的桥,它在古诗中常用来指代送别之地,源于李陵的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
8.“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最为传神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5分)
答:
9.诗歌以“此时有子不如无”作结,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选答6道小题)
(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 。
(《蜀道难》)
(4)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 。
(《劝学》)
(6)丛菊两开他日泪,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其一)
(7)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 。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阆 中
王剑冰
(1)雨说下就下来了,最初是一滴一滴的,首先打在枇杷叶上,而后打在一片片瓦上,叶子和瓦发出的声音不尽相同。有一滴打在额头上,顺手一抹,一脸的滋润。再抬眼的时候,整个古城都是这般润润的了。
(2)一个个的门响动起来,明清时的门不知打开了多少岁月。由于雨的洒落,满街的石板路湿了,像刷了一层桐油。一条狗从一个门缝钻出来,向空荡的街巷扫了一眼,又极快地消失在街的尽头。由于迅疾,像突然发生又未发生。一个女孩的出现要比它显得从容,打伞的女孩,像飘逸于多少年前的哪个角落。一个个幌子,招扬着早晨的新鲜与迷离。两千三百年就在这新鲜迷离中过去了。
(3)街巷里穿行,闻到一种香,奇异的带有点酸甜的香。看了幌子,才觉出是一种醋的味道。阆中产醋已逾千年。不只是醋香,或许还有张飞牛肉,张飞守阆中多年,这里就有了一种既强体又出味的牛肉做法。早饭时还有一种清气盎然的荷包,那是桑叶包着的带有田野味道的黏黄米糕。边鱼也是吃到的极美味的一种鱼,这种鱼是嘉陵江的特产。
(4)站在滕王阁四下望去,阆中是一片瓦的世界,六十多条街巷的瓦,就好像一片灰色的翅膀叠压着翻扑着。以前阆中每个街巷中心都有一座搂,一个叫吴宓的清人登上我站立的地方,看到的还是“江山十二楼”,现在剩下两座楼阁的街市规模,仍让我欣欣然荡荡然。
(5)这时看见了嘉陵江,像女子名字的江无论从上游还是下游都在崇山峻岭中奔涌,到这里却以极美的身段展现出她的丰姿。三面环城的江上起了水气,晕晕的,似一层纱,带有惺忪的妩媚。哪里的一个女子在喊叫,喊的什么听不懂,抑扬顿挫的尾声极快就沉进了江里。而后哪个巷口又有人叫喊,声音的开始像从水中弹起来。灰色的云团裂过一道闪电,龙一样滚过古城上空。这些都让我陷入了一种神秘主义状态中。
(6)陪我的小陈说,小时在江边还看到过爷爷拉纤的身影,一群人和一群号子艰难地拉着一条大船前行。一条条船拉过了滩头,船上的人就上岸喝茶买酒,吃张飞牛肉,或住上个三五日。也有人喜欢上城中的女子,干脆置房买舍,住下不走。我听到过川江号子,裂心夺魄的号子会催化出一种油然而生的陌生又熟悉的感情。
(7)阆中的女子看不得呢。这里自古出美女,或山养人水养人醋也养人。皇宫选美多涉此地。若在正月,便可见一番景象。那是女子露面的“女人场”,那么多女孩子要在这一天亮花鞋,实际上,在跳荡和欢笑中亮出的是古城女子精巧的身段和精巧的美。
(8)再往远眺,是一片桑林的海,翠青的叶片即时会变成阆中人身上的锦绣。就近的低成本利用,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明显地不同于他处。连通着丝绸之路的古道,将阆中丝绸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还有一些是顺着嘉陵江去往南洋。我努力想象当年的马队相携于途的身影,看不到了,他们消失在了千百年的时空中。
(9)山水与名士总有着某种相通的缘由。这个曾是巴郡首府的地方,如何就走出五百多进士和举人的队列。有走出去的,还有走进来的。一个孔子的后人遥遥千里祭寻沙场的父兄,途中被这“处处轩窗临锦屏”的阆苑所迷,竟决意居留在了此间。孔安国的留驻,不止是选取了终生依老的所在,还在于与阆中的一种默契。住在南充的陈寿定是来过的,还有蓬安的司马相如,他们不能不在这里寻到灵感翻腾的气象。至于慕名而来的就更多,杜甫一来就喜欢上了,来了还要来,还有陆游,两人不管心绪如何,到这里都是猛然换了精神。李白在这里住上一住,就不致空寂中寻月而逝。李白一直没有找到灵魂所依的故乡,我觉得,他是把阆中错过了。故乡是一个美妙的理想世界,自古至今阆中之所以能成为那么多人的居留之所,说明阆中是一个既适于古人审美趋向、又合乎现代精神气质的所在。
(10)穿行于张家小院、李家大院,穿行于衙署贡院、张飞庙及那些作坊。我觉得阆中的“阆”就在于那个门里的“良”,那自然的生活,那清阔的江水,那千古遗留的民风,还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中走出的女子,如此多的“良”,当然是该叫“阆中”了。
(11)晚间,雨不知何时停了,雨后空气更显晴朗温润,月光从云层里斜照下来。光线的柔静是如此的少见,似纤细明亮的绒毛,一缕缕地飘浮着,漂到哪片瓦上,瓦上就会亮闪一片。
(12)沿街往江边走,何处轻微的一声响动,似什么东西弹落了,随之又恢复了平静。小陈说,那是掉落的枇杷果。为什么叫“枇杷”呢,因为它掉落的声音吗?又是一声响动,感觉是一片瓦,自什么地方滑落了。天上有星星在闪烁,哪颗是落下闳呢?这个最早创出《太初历》的阆中人,也等于将阆中闪向了太空。
(13)解一只小舟入水,不知是江在行或是岸在行。岸上的景物一映水中,包括房子、房子里的灯、灯透出的人影。一条鱼跳起来,将这一切打散了。月亮在水中晃了晃又聚合起来,如一枚古镜。“呦儿呦儿呦——呦吼呦吼嗨——”哪里飘来嘉陵江号子,随之又远了。
(14)没有了打更声,整个阆中陷入在一片沉寂中。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开头以圆润的雨声切入,为古城阆中营造了一种润湿的意境,并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一个个幌子,招扬着早晨的新鲜与迷离”,“新鲜”既是说幌子本身的颜色与样式,也表现了早上的清新与美好,“迷离”既是说在烟雨迷蒙中看不太清晰,也表现了难以透视的神秘感。
C.古城之所以得名“阆中”,就在于阆中的“阆”包括多重的“良”。
D.街巷里穿行,闻到一种香,奇异的带点酸甜的香。看了幌子,才觉出是一种醋的味道。这里紧承上文的听觉、视觉描写,转而从嗅觉的角度,为读者展示阆中的独特魅力。
E.“一条鱼跳起来,将这一切打散了。”象征着古城阆中曾多次发生战乱。
(2)文章第六段,“我听过川江号子,那是一种裂心夺魄的号子,会催化出一种油然而生的陌生又熟悉的感情。”这里的“陌生又熟悉”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
(3)第九自然段中,作者提到了大量的古人古事,试分析其用意。(5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6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及字形全对的一组是(2分)
A.俨然(yǎn) 箭在弦上(xuán) 蹙缩 一曝十寒
B.商贾(gǔ) 少不更事(gēng) 敕造 揭杆而起
C.巉岩(chán) 锲而不舍(qì) 孝悌 五彩斑斓
D.炮烙(luò) 纨袴子弟(kù) 笑靥 怪诞不经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在最近几周已经开始低调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对苹果的运营方式进行了调整,这预示着苹果的发展将会痛改前非,与乔布斯时代的独特风格有所不同。
B.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一个经济体爆发危机,就会冲击到其他经济体,因此,任何开放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C.《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而且在艺术上也让人叹为观止,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
D.巴尔扎克那深邃的眼光看到当时封建贵族社会已经日薄西山,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资产者统治的社会。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温家宝强调,国务院已经责成有关部门抓紧完善校车标准,做好校车设计、改造、配备、生产等工作,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B.在我明白了幸福以后,最重要的一个改变,我觉得人生可以把握了。
C.20世纪上半叶,职业女性崭露头角,却仍备受歧视。协和医院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了女性医护工作者,但也为她们设置了一道不尽人情的门坎—— 一辈子不许结婚。
D.2011年“国考”——国家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考试的录用比例为53:1,这表明近年来“国考”报考人数持续高涨的苗头有所回落。
1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虽然写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诗篇。
B.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C.《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D.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祝福》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16.请为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各填入一句话,并使语意连贯,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美国干涉主义的内涵从地区干涉到全球干涉, ,已发生重大变化, ,这不由使人提高警惕。去年以来,随着“阿拉伯之春”的泛起,美国深为西亚北非一些国家的政局动荡所困扰。受到冲击的所谓集权国家, 。如何应对,颇使美国为难。由此,“新干涉主义”甚嚣尘上。 。 。对于沙特,美国极为关注,确保突尼斯的“茉莉花香”不会飘入利雅得。对于埃及这一美国长期盟友,美国积极两面下注,无论穆巴拉克是否执政,美国都希冀埃及政府对美国和以色列的政策不会改变。
①其中一些是美国的长期友邦,而另一些则是美国的眼中钉
②具体而言,美国针对不同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国别政策
③从保障地缘利益到声称保护人道
④武力干涉几乎成为家常便饭
⑤所谓“新干涉主义”是指时代变化赋予“干涉主义”新的形式和内涵
A.③④①⑤② B.④①②③⑤ C.⑤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⑤
17.根据上下文内容,在横线处补写句子,要求结构相似,内容协调。(4分)
天空是我们认识宇宙的窗口,大地是我们认识万物的窗口。窗口,是一块天,白云悠悠;窗口,是一块地, 。晴天,我们可以打开窗口迎接晨曦;雨天,我们可以关上窗口聆听冷雨;雪天,我们可以 。
五、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进”与“退”这对反义词,自古就被垂青。中国汉语里含“进”“退”二字的成语,大概上百。从古至今,国人都是很知进退、重进退的。进退可度,同“进退有度”,指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进与退,是相对概念,无退则无所谓进,反之亦然。有时,“进”是一种勇气,“退”是一种智慧。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阅历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议论文。自主确定立意,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要有理有据;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要书写清楚,出现错别字扣分。
命题、校对:刘丹 洪枫 刘利辉 田立辉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1-2012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是其中的神秘、神奇部分,不是全部文化)
2.B(未得到的是:发达国家的“普遍”承认)
3.A(B推测变肯定;C“摒弃”的说法欠妥D“依靠政府”只是渠道之一)
4.坐(坐:因……而获罪,定罪)
5.B(①②⑥均表现宗悫有勇气,③④则是他的智的表现,⑤则是他不贪财、生活节俭的表现)
6.C(“南中郎谘议参军”是孝武帝即位前授予的,“左卫将军、洮阳侯、豫州刺史”才是孝武帝称帝后所授)
7.(1)(当时)宗悫年仅14岁,挺身抵抗强盗,十几个强盗都被他打散(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不能进入室内。(“贼十余人”“披散”各1分,句意2分)
(2)对客人说:“宗悫是军队中人,习惯吃粗食。”宗悫吃饱后离去(“宗军人”“啖”各1分,句意2分)
8.“枯”字。(1分)这个字生动地写出了老母亲那哭干了泪水的眼睛正忧虑地注视着自己。(2分)依恋母亲之情,愧为人子之心,都从“枯”字流露出来。(2分)
9.“此时有子不如无”,是一句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的真情告白。(2分)这短短的七个字,既揭示了老母亲心中难以名状的哀怨和悲怆,(2分)也十分真切地抒写出了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和伤痛(2分)。
10.(6分。选答6道小题,若有错字、多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2)以五十步笑百步(3)不与秦塞通人烟
(4)同是天涯沦落人(5)善假于物也 (6)孤舟一系故园心 (7)分明怨恨曲中论
11.(1)(4分)C、E(C的说法仅仅是作者的猜测;E那句话文中看不出它的象征意义)
(2)(4分)我认为并不矛盾。(1分)川江号子裂心夺魄破空而来,乍一听,很容易让人产生闻所未闻的感觉,故言陌生(1分);但仔细琢磨,川江号子就能唤起人人心中皆有的那种为美好生活奋勇打拼并迎难而上的豪迈情怀(2分)。
(3)(5分)意在说明阆中是一个适于古人审美趋向的所在(2分),突出阆中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气息(2分),也给文章内容增添了厚度和内涵。(1分)
12.D [A箭在弦上(xián)B揭竿而起C锲而不舍(qiè)]
13.A(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不合语境)
14.C(A语序不当。应当为“设计、生产、改造、配备”;B“改变”后缺少谓语动词“是”;D搭配不当,“苗头”与“回落”,改为“势头”)
15.D (《朝花夕拾》,散文集)
16. A
17.(4分。每句2分,第一句没用叠词,扣1分;第二句不更换动词,扣1分)
参考示例: 芳草萋萋 透过窗口欣赏腊梅
18.作文(50分)一般在35 — 42分之间
【思路点拨】(1)用哲学的观点,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地看待。“退一步海阔天空”。“退”就是忍耐,忍耐是一帖平复痛苦创伤的良药。忍耐和坚持本身就是痛苦的,但它能逐渐给你带来疗效。忍耐可以避免纠纷,可以弥合矛盾,可以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所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也是一种以退为进吧!
(2)退则是进,退了再进,进了再退,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许多事情,都须如此。战争时期敌强我弱而强行大举进攻、占领城市,这种进是冒进,必然付出血的代价!游击战中,不怕打破坛坛罐罐,暂时退避三舍,却扩大了根据地,为胜利创造了条件。经济建设搞大跃进、高速度、多快好省,结果欲速不达,不进反退。
一等文:45分左右浮动。观点鲜明健康并且深刻,论证有理有据。二等文:40分左右浮动。观点明确健康,有论证过程,材料稍陈旧。三等文:35分左右。有观点,但论据单一空洞,或是堆砌材料,不能很好论证观点。四等文:30分以下。其中言辞偏激者,0分;只写标题者,3分;只写一二百字者,只有开头,或因潦草难以辨认的文章,15—20分;字数接近要求,可文章语句有不够通顺等情况,或抄袭文,可给25—30分。跑题文章有优点者,30分左右。
参考译文:宗悫,字元干,是南阳人。宗悫年少的时候,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宗悫说:“希望能在万里长河中乘风破浪前进。”宗悫的哥哥宗泌娶妻时,新娘刚进门,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年仅14岁,挺身抵抗强盗,十几个强盗都被他打散(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不能进入室内。
当时天下太平,士人们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而宗悫独自纵任意气、爱好武艺,所以不被乡里人称许。元嘉二十二年,征讨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随行。江夏王义恭也因其胆识和勇气而荐举他,于是被任命为振武将军。宗悫就把部队分成几路,偃旗息鼓,暗中前进,击败了贼兵,夺得了区粟城,又进兵象浦。林邑王范阳迈调动全国兵力来抵抗,用全副铠甲披在大象身上,象群进入阵地后没有边际,士卒们不能阻挡大象的进犯。宗悫说:“我听说狮子能够威慑制服百兽。”于是制作了狮子模型,跟大象抗拒,大象果然吓得乱跑,敌军因此溃败,于是宗悫攻克了林邑。俘获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宗悫(部队)却未取一丝一毫,文帝很是欣赏他。
后来担任随郡太守,雍州少数民族屡次侵犯,建委将军沈庆之率领宗悫及柳元景等将领,分兵攻打,那些寇贼大败。又有南新郡蛮帅田彦生率领部下造反,焚烧郡县,占据白杨山。柳元景攻打却没能攻下,宗悫率领自己的部队先攻上山去,大队人马跟着上去,那些南方少数民族从此畏惧臣服。
三十年时,孝武帝任命宗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孝武帝即位后,任命他为左卫将军,封为洮阳侯。孝建年中,又升迁为豫州刺史,监管五个州的军队事务。此前,同乡人庾业,家中很是富有,用一丈见方的地方准备膳食,来招待宾客;而宗悫来到了,用腌菜粗饭招待,对客人说:“宗悫是军队中人,习惯吃粗食。”宗悫吃饱后离去。到现在庾业成了宗悫的长史,掌管梁郡,宗悫对他很是宽厚(厚待庾业),不把以前的事情当成仇怨(不因以前的事情心生怨恨)。
大明三年,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谋反,宗悫上表请求带兵征讨,骑着传送公文的马急速到都城,当面接受皇帝指示,皇上停下车驾对他慰问勉励了一番,宗悫耸身跳跃数十下,跳跃时左顾右盼(气度豪放威严),皇上赞扬他的健壮。起初,刘诞哄骗部下说:“宗悫是帮助我的。”及至宗悫来到,骑在马上绕城急驰高呼说:“我就是宗悫。”事情平定后,入朝任左卫将军。
大明五年,随从皇上打猎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脚被折伤不能上朝值班,皇上任他为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宗悫有好牛,符合进贡皇上的条件,官府去买,他却不卖,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第二年,恢复原职。前废帝刘子业即位,任命宗悫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衔。宗悫死后,朝廷追赠为征西将军,加谥号为肃侯。泰始二年,朝廷下诏把宗悫合祭孝武庙。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一 物 理
注意: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第I卷试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对应的空格处,第II卷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
第I卷(共6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
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
不答的得0分)
1.一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的弧长
B.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
C.任意相等的时间内,转过相等的角度
D.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关于平抛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平抛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
B.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只与水平速度有关
C.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只取决于初始位置的高度
D.平抛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3.人造地球卫星进入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 ( )
A.卫星上物体不再受到重力作用
B.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应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不可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D.我国发射的同步卫星可能在某个时刻通过北京的上空
4.如图所示,汽车以恒定速率通过半圆形拱桥,下列关于汽车在顶点处受力情况(空气阻
力不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汽车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B.汽车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C.汽车所受的向心力就是重力
D.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
5.火车轨道在转弯处外轨高于内轨,其高度差由转弯半径与火车速度确定。若在某转弯处
规定行驶的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 当以v的速度通过此弯路时,火车所受重力与轨道面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② 当以v的速度通过此弯路时,火车所受重力、轨道面支持力和外轨对轮缘弹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③ 当速度大于v时,轮缘挤压外轨
④ 当速度小于v时,轮缘挤压外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6.假如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做圆周运动,则
( )
A.根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
B.根据公式F=GMm/r2可知卫星所需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
C.根据公式F=mv2/r可知卫星所需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
D.根据上述选项B和C给出的公式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
7.轻杆一端固定在光滑水平轴O上,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如图所示.给小球一
初速度,使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且刚好能通过最高点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最高点时对杆的作用力为零
B.小球在最高点时对杆的作用力为mg
C.若增大小球的初速度,则在最高点时球对杆的力一定增大
D.若增大小球的初速度,则在最高点时球对杆的力可能增大
8.一个宇航员在半径为R的星球上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物体,经ts后物体落回宇航员手中,为了使沿星球表面抛出的物体不再落回星球表面,抛出时的速度至少为( )
A. B. C. D.
9.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使“嫦娥奔月”这一古老的神话变成了现实。嫦娥一号发射后先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经多次变轨,最终进入距月面h=200公里的圆形工作轨道,开始进行科学探测活动.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嫦娥一号绕月球运行的周期为
B.由题目条件可知月球的平均密度为
C.嫦娥一号在工作轨道上的绕行速度为
D.在嫦娥一号的工作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10.质量不计的轻质弹性杆P插在桌面上,杆端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今使小球沿水平方向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如图所示,则杆的上端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为 ( )
A.
B.
C.
D.不能确定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1.如图所示装置中,三个轮的半径分别为r、2r、4r,
b点到圆心的距离为r,求图中a、b、c、d各点的
线速度之比 ,角速度之比 。
12.已知一颗卫星在某行星表面上空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卫星的行程为
s,卫星与行星的中心连线扫过的角度是1rad, 则卫星的环绕周T=___________,
该行星的质量___________(设引力常量为G)。
13.某同学通过实验对平抛运动进行研究,他在竖直墙上记录
了抛物线轨迹的一部分,如图所示.O点不是抛出点,x
轴沿水平方向,由图中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
度是 m/s,抛出点的坐标x= m, y= m (g
取10m/s2)
14.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支持
面几乎没有压力,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已无法用天平称量物体的
质量.假设某同学在这种环境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图中O为
光滑的小孔)来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给待测物体一个初速度,
使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设航天器中具有基本测量工具.
(1)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原因是 ;
(2)实验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3)待测物体质量的表达式为m= 。
吉林市普通高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物理 答题卡
注:请将第I卷试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对应的空格处,第II卷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 20分)
11. 、
12. 、
13. 、 、
14.(1)
(2)
(3)
第II卷(共40分)
得分 评卷人
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其中15--17小题各8分,18小题16分,共40分)
15.在如图所示的圆锥摆中,已知绳子长度为L,绳子转动过程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
试求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16.水平抛出的一个石子,经过0.4s落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方向跟水平方向的夹角
是53° ,(g取10m/s2 )。试求:(1)石子的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2)石子抛出的
水平初速度。()
17.一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静=3 m/s,它要横渡一条30 m宽的河,水流速度为v水=4 m/s,
求:(1)过河的最短时间
(2)过河的最短位移
18.土星周围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颗粒,其绕土星的运动可视为圆周运动,其中有两个
岩石颗粒A和B与土星中心的距离分别为rA=8.0×104 km和rB=1.2×105 km,忽略
所有岩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1)求岩石颗粒A和B的线速度之比.
(2)求岩石颗粒A和B的周期之比.
(3)土星探测器上有一物体,在地球上重为10 N,推算出它在距土星中心3.2×105 km
处受到土星的引力为0.38 N.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3 km,请估算土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多少倍.
命题、校对: 朱传肆 于春雨
吉林市普通高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物理考试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D C C D A D BD B BD 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1. 2:1:2:4 、 2:1:1:1
12. 2лt 、 s3/Gt2
13. 4m/s(或4.0m/s) 、 -0.80m 、 -0.20m
14.(1)物体与接触面间几乎没有压力,摩擦力几乎为零
(2)弹簧秤示数F、圆周运动的半径R、圆周运动的周期T
(3)
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其中15--17小题各8分,18小题16分,共40分)
15.解:  …… (3′)
   r=L·sinθ代① …… (3′)
……(2′)
16、解:(1)竖直方向物体自由落体运动
=0.8m …… (3′)
(2)落地时物体竖直方向的速度为:
…… (2′)
…… (3′)
17.解:(1)t=x/v静=10m/s …… (2′)
(2)sinα=3/4
(画图或说明α角的含义 …… (3′)
XAE=LAB/ sinα=40m …… (3′)
18.解:(1)设土星质量为M,颗粒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可得
=m· 解得v= (2分)
对A、B两颗粒vA=,vB= (2分)
故==. (2分)
(2)由T=, (2分)
对A、B两颗粒有TA= TB= (2分)
得==. (2分)
(3)设地球质量为M地,地球半径为R,探测器上物体质量为m0,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知
m0g=G· (2分)
m0g′=G·,解得=95. (2分)
注:主观题只要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均可酌情给分。
版权所有:(www.)
m
P
O
V水
V静
θ
V
α
A
B
E吉林市普通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 一 生 物
说明:本试卷分Ⅰ卷、Ⅱ卷两部分。将第Ⅰ、Ⅱ卷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中。考试结束时上交答题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0题,每题2分,共40分)
1.豌豆非常适合做遗传材料,因为豌豆
A.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 B.生长整齐,便于人工控制
C.性状不多,品种也很少 D.性状具有显隐之分
2.遗传学上,将杂种后代中显现出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
A. 显性和隐性 B. 相对性状
C. 性状分离 D. 分离定律
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4.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用于细菌等单细胞生物,其主要原因是:细菌等单细胞生物
A. 遗传物质不是DNA B. 遗传物质不在染色体上
C. 一般进行无性生殖 D. 无细胞核
5. 牵牛花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B)对窄叶(b)为显性。纯合的红花窄叶和纯合的白花阔叶杂交后的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比依次是3:1:3:1,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植株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 Aabb
6. 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后代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7.小麦抗锈病对易染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小麦,其中一种为纯种,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下列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甲×乙 B.甲×乙得F1再自交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甲、乙×乙
8.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4和9 B.6和27 C.8和27 D.32和81
9.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AB配子的几率是
A.0 B.1/2 C.1/3 D.1/4
10.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
A. 有丝分裂后期 B. 四分体时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期
11.羊的一个精子细胞核中DNA含量为a,则其初级精母细胞核和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含量分别为
A.a与a B. 2a与2a C. 4a与2a D. 4a与4a
12.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染色体减半发生在
A. 减数分裂的联会阶段 B. 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C.减数分裂第一次结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
13.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如图所示,图中①、②和③过程分别表示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
C.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D.受精作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14.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
15.最先通过研究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科学家是
A.萨顿 B.摩尔根 C.孟德尔 D.达尔文
1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中的NDA大多在染色体上 D.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作用
17. 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18. 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 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
C.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 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
19.下面是4位同学拼制的DNA分子部分平面结构模型,正确的是
A B C D
20. 下列有关生物遗传过程中细胞核内的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 B.三者都能复制和传递
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平行关系
21. 关于下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B. ②处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C. 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
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
D. 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22.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A.4000个和9000个 B.4000个和1800个
C.8000个和1800个 D.8000个和3600个
23. 下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某一阶段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24. 兔毛色的遗传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C、c和G、g表示。现将纯种灰兔与纯种白兔杂交,F1全为灰兔,F1自交产生的F2中,灰兔∶黑兔∶白兔=9∶3∶4。已知当基因C和G同时存在时个体表现为灰兔,基因c纯合时个体表现为白兔。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C、c与G、g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亲本的基因型是CCGG和ccgg
C. F2白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
D. 若F1灰兔测交,则后代有4种表现型
25. 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细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
A. 证明R型细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
B. 与以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的实验相对照
C. 可以直接证明S型细菌DNA不是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因素
D. 补充R型细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6.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六个步骤: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设法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
③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⑤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 ⑥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A. ⑥①②④③⑤ B.②⑥①③④⑤
C. ②⑥①④③⑤ D.②⑥①④⑤③
27. 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含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40个,在不含15N的培养液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复制过程共需游离的胞嘧啶为m个,则n、m分别是
A. 3 900 B. 4 900 C. 4 420 D. 3 420
28. 果蝇的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在下列哪组杂交后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性别
A.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B.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D.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29. 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 ②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
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 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A. 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B. 测交、自交、自交、杂交
C. 杂交、测交、自交、杂交 D.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30. 经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诸多案例显示XYY综合症患者有反社会行为和暴力倾向,有人称多出的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下列关于XYY综合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为男性,可能是由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B.患者为男性,可能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C.患者为女性,可能是由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D.患者为女性,可能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生物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
第Ⅱ卷(满分60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60分)
31.(16分)根据下面细胞分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图所示细胞处于 分裂_____期。细胞内DNA与染色单体的比例是______。
(2)B图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DNA分子数是______。
(3)C图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和_______;每个子细胞中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2. (12分)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代都是显性性状。现选用具有上述性状的多个品种分别与F1进行异花传粉,依次得到以下结果:
品种①×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品种②×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
品种③×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0∶0
品种④×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0∶1∶0
品种⑤×F1→全为黄圆
品种⑥×F 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0∶1∶0
请分析上述结果,写出这六个品种的基因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3. (7分,每空1分)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二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二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请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填人下表:
注射的物质 实验现象预测(有无禽流感病毒产生) 相关判断(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
第一组 核酸提取物+DNA酶 如果有禽流感病毒产生,如果 , 则 是遗传物质;则 是遗传物质。
第二组 核酸提取物+RNA酶 如果 ,如果 , 则 是遗传物质;则 是遗传物质。
34. (12分)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某医生向学员分析讲解了下列有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色盲致病的基因b,请回答:
(1) 写出 Ⅱ4的基因型 ;Ⅲ8可能的基因型 。
(2)Ⅲ10可能的基因型: ,其中杂合子的比例是 。
(3)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只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
35.(13分)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蝇 3/4 0 1/4 0
雄蝇 3/8 3/8 1/8 1/8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 。
(3)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5 ACCCA 6-10 ADCDC 11-15 CCCCA
16-20 BBCCC 21-25 ACDDB 26-30 CBCBB
二、简答题
31.(16分)
(1)减数分裂Ⅰ 后 1:1 (2)6 6
(3) 卵细胞 极体 0
32(12分)
①YyRr ②yyrr ③YYrr ④yyRR ⑤YYRR ⑥YyRR
33(7分,每空1分)
注射的物质 实验现象预测(有无禽流感病毒产生) 相关判断(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
第一组 核酸提取物+DNA酶 如果有禽流感病毒产生,如果无禽流感病毒产生 , 则 RNA 是遗传物质;则 DNA 是遗传物质。
第二组 核酸提取物+RNA酶 如果有禽流感病毒产生,如果无禽流感病毒产生 , 则 DNA 是遗传物质;则 RNA 是遗传物质。
34 (12分 )
(1)AaXBXb aaXBXB或aaXBXb
(2) AAXbY或AaXbY 2/3
(3)5/12 1/12
35(13分)
(1)常; X。 遵循(各1分)
(2)♀BbXFXf ♂BbXFY。
(3)BBXfY 、BbXfY。
(4)1:5。吉林市普通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英语
本试卷分第一卷(听力部分)和第二卷(笔试部分)两部分,共12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 听力部分 (共两小节, 满分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五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的时间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读二遍。
1.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 does feel comfortable. B. He’ll repeat what he said. C. He’ll say his feelings.
2. What day is it today
A. Friday. B. Thursday. C. Wednesday.
3.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Lucy do
A. Spend more time studying. B. Work for herself. C. Talk to the teacher.
4. How much does the man have now
A. $3. B. $4. C. $7.
5.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woman helped hand in the man’s paper.
B. The man didn’t hand in his paper on time.
C. The teacher liked his paper very much.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五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做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en will the party be held ?
A. At 6:00 pm this Sunday. B. At 7:00 pm next Sunday. C. At 7:30 pm next Saturday.
7.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 He will go to the party alone.
B. He will go to the party with his wife.
C. He doesn’t have time to go to the party.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kind of job is the man interested in?
A. A job related to(与…相关)designing.
B. A job related to computers.
C. A job related to advertising.
9.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A. Practice her interview skills.
B. Write an application (申请) letter.
C. Try some advertising companies.
请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at will the woman do this afternoon?
A. Go to a department store.
B. Visit an important client (客户).
C. Attend a sales meeting.
11. When will the two speakers meet each other
A. At 2:00 p.m. tomorrow.
B. At 10:00 a.m. tomorrow.
C. At 3:00 p.m. today.
12. What can we learn for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man is the woman’s friend.
B. The two speakers are on the phone.
C. The woman wants to change their appointment.
请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at does the woman usually do on Monday afternoons?
A. Watch English films.
B. Play sports and games.
C. Go to the reading room or the library.
14. When will there be an English party
A. On Friday afternoons. B. On Wednesday afternoons. C. On Monday mornings.
15. Why doesn’t the man want to see the film City Lights
A. Because he has seen it more than once.
B. Because he doesn’t like this kind of film.
C. Because people say it isn’t interesting at all.
16.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football match
A. It will be on Tuesday afternoon.
B. The man won’t go to watch it.
C. It is between Grade One and Grade Two.
请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Reading a book about Helen Keller.
B. Writing a passage about Helen Keller.
C. Watching a program about Helen Keller.
18. When did Helen Keller become deaf and blind
A. Around one year old.
B. Around two years old.
C. Around three years old.
19. How many signs did Helen Keller have to “talk” to others
A. 40. B. 50 C. 60
20. What do we know about Helen Keller
A. She had a bad memory.
B. She had developed amazing skills.
C. She couldn’t recognize people by feeling their clothes.
第二卷 笔试部分 (共七小节,满分100分)
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每空一词。
21. Air is a (mix) of gases.
22. He (seek) shelter from the rain yesterday.
23. She is very (religion) and goes to church three times a week.
24. No one may enter or leave without (permit).
25. Smoking can be (harm) to your health.
26. This project is of great (benefit) to everyone.
27. I don’t know of anything to prevent you (do) so.
28. The boy sat there, (stare) at the teacher on the stage.
29. It exploded (violent) with fire so no one dared to go close.
30. Theory must be (combine) with practice.
第二节 单项填空 (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0分 )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31. — Shall I give you a ride as you live so far away
— Thank you. .
A. It couldn’t be better B. Of course you can
C. If you like D. It’s up to you
32. Mary three of her classmates invited to the party.
A. as well; has been B. and; have
C. as well as;was D. as good as; were
33. he is well again, he can go on with his English study.
A. Now that B. In case C. So long as D. As far as
34. Success in life doesn’t happen . It’s the result of devoting your time and energy to what you’ve set out to do.
A. by force B. by design C. by accident D. by choice
35. It is true he said surprised us all.
A. what B. that C. what that D. that what
36. The idea reading too many books ruins your eyes is wrong.
A. which B. when C. that D. how
37. You that late last night. It was harmful to your health.
A. mustn’t have worked B. shouldn’t have worked
C. can’t have worked D. mightn’t have worked
38. —Do you know where the manager lives
— Yeah, but I have to the telephone book for his address.
A. search B. consult C. request D. examine
39. I felt disappointed and was about to leave something came to my attention.
A. before B. when C. as D. while
40. - Why did the teacher ask for me
- He wanted you to _________ your absence last night.
A. call for B. care for C. account for D. pay for
第三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 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I live in Albuquerque, New Mexico, and some homeless people wander around. I often gave money to them, feeling 41 for their bad luck. But later I became a single mom with no home, a huge debt. As a result, I 42 giving and became very 43 .
Things started to 44 for me. Again I had a home, and plenty of food, and I started to 45 myself out of debt. One day we saw a homeless person with the 46 , “Will work for food.” I 47 . My daughter said, “Mommy, you 48 to give to those people in 49 .’’ I replied, “Honey, they just use that money for alcohol (酒) or other 50 things.” She didn’t respond. But when I said that, it didn’t feel right.
Three days later, I was driving to 51 my daughter from school. A man was standing on the corner, and something deep 52 me said, “Just help him.” 53 I rolled down my window, and he ran over happily, saying “God bless you, I only need 77 cents.” I 54 into my pocket and strangely enough, there sat three quarters and two pennies.
I scooped(抓起)it up and gave it to him. He 55 tears in his 56 , “Wow, you just made it 57 for me to see my mom for Christmas! Thank you; the bus that had this great sale is 58 in 20 minutes!” It was a moment I’ll never forget. I think that man won’t forget it either, 59 I was the one who got the best 60 in life - GIVING.
41. A. pleased B. sorry C. nervous D. amazed
42. A. stopped B. refused C. considered D. continued
43. A. upset B. disappointed C. satisfied D. happy
44. A. reform B. reward C. end D. change
45. A. pull B. push C. persuade D. concern
46. A. mark B. symbol C. sign D. sentence
47. A. passed by B. gave in C. stood up D. held on
48. A. expected B. tried C. promised D. used
49. A. shock B. happiness C. comfort D. need
50. A. curious B. bad C. exciting D. anxious
51. A. meet B. look C. find D. notice
52. A. beside B. inside C. behind D. above
53. A. Thus B. Or C. However D. besides
54. A. climbed B. jumped C. saw D. reached
55. A. turned around B. broke down C. burst into D. spoke up
56. A. eyes B. face C. nose D. mouth
57. A. necessary B. possible C. important D. nice
58. A. taking B. operating C. leaving D. driving
59. A. so B. or C. and D. nor
60. A. award B. message C. gift D. lesson
第四节 阅读理解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满分30分 )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A lot of teachers hate doodlers(乱写乱画的人)during classes. “Pay attention!” Teachers will often warn doodling students, sure that they must be daydreaming.
However, according to a recent study, doodling while listening to a boring lecture helps concentrate(集中)the attention:
Andrade, a psychology professor in England asked participants to listen to a boring lecture. Half the participants were told to color in squares and circles freely on a piece of paper while listening to the lecture. The other half weren’t given a task. After it was over, the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retell the lecture.
Those given the doodling task (color in squares and circles) remembered 29 percent more information than the non-doodlers.Andrade said.
“If someone is doing a boring task, like listening to a dull conversation, they may start daydream,” said Professor Andrade.
“Daydreaming distracts(使分心)them from the task, resulting in poorer performance. A simple task, like doodling, can stop them from daydreaming without affecting their performance at the task,” he said.
So the next time you’re doodling during a class, and you hear “pay attention”, you can tell the teacher with confidence that you’ve been paying attention to every word.
61.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
A. doodling will be banned(禁止) in classes
B. teachers are against doodling
C. doodling may help concentrate
D. doodling can lead to daydream
62. Teachers hate doodlers because they thought .
A. doodlers are not good at study B. doodlers are doing no task
C. doodlers pay no attention in class D. doodlers are not polite to them
63. According to the text, it is helpful to doodle when .
A. a boring lecture is given B. an interesting story is told
C. watching a long TV program D. having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teacher
64. Professor Andrade thinks .
A. those given the doodling task can remember less information
B. if you have daydream during classes you’ll have a good memory
C. daydreaming is better than doodling
D. doodling can stop us from daydreaming
65. We can learn from the text that .
A. doodling is the best way to draw attention
B. daydreaming is different from doodling
C. doodling will be helpful in any occasion
D. every student should doodle in class
B
It is difficult for parents of nearly every family to teach their children to be responsible(有责任的)for housework, but with one of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you really can get your children to help at home.
If you give your children the impression that they can never do anything quite right, then they will regard themselves as unfit or unable persons. Unless children believe they can succeed, they will never become totally independent.
My daughter Mary’s fifth-grade teacher made every child in her class feel special. When students received less than a perfect test score, she would point out what they had mastered (掌握) and declared firmly they could learn what they had missed.
You can use the same way when you evaluate(评价)your child’s work at home. Don’t always scold and you should give lots of praise instead. Talk about what he has done right, not about what he hasn’t done. If your child completes a difficult task, promise him a Sunday trip or a ball game with Dad.
Learning is a process(过程)of trying and failing and trying and succeeding. If you teach your children not to fear a mistake of failure, they will learn faster and achieve success at last.
66. The whole passage deals with ________.
A. social education B. school education
C. family education D. pre-school education
67. The author thinks that ________.
A. there is no way to get children to help at home
B. the more encouragement and praise you give, the more responsible and helpful children will become
C.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make children responsible for housework
D. children can be forced to help with housework
68. The passage gives us a good suggestion about how to evaluate your child’s work at home. That is to ________.
A. praise his success B. promise him a trip
C. give him a punishment D. promise him a ball game
69. The author advises readers to ________.
A. learn from himself, for he has a good way of teaching
B. take pride in Mary’s fifth-grade teacher
C. do as what Mary’s teacher did in educating children
D. follow Mary’s example because she never fails in the test
70. Having read the last paragraph, we can conclude that .
A. pride goes before a fall B. practice makes perfect
C. no pains, no gains D.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C
Recently I paid a visit to Harvard University, where there are top class scientists and professors and the best academic(学术的)system in the world.
I was pretty shocked when I first stepped onto the campus(校园). Well, it’s not even really a campus. It’s more like a district in a small town.
Harvard’s main buildings are from the 18th century. They look very old and simple. You might even say they’re a little old. They don’t fit the modern idea of university at all. The buildings are surrounded by grass and trees, so I felt as if I had walked into a medieval castle(中世纪的城堡). But when I looked across the street, busy shops and in-fashion students made me feel like I was in the 21st century again. It creates a strong contrast(对比)and brings a special atmosphere to the school.
Our tour guide Gary took us around and told us: “You see this grass field in the center of the school Here is where they host their graduation ceremony(毕业典礼). They just set up tents and benches and have a very simple ceremony.” Unbelievable! Who would think the most talented students just graduate on the lawn
I saw some students put a blanket on the grass and lie down to read a book. When I listened to the soft sound of pages turning, along with singing of the birds, I felt very calm. There was no competitive feeling at all.
Harvard has the world’s first computer in its science center and there are hundreds of high-end computers too. Its religion and the literature departments are also among the best. It is the perfect mix of tradition and new technology. It makes Harvard a very attractive place to study in.
I hope one day I’ll attend my dream school - Harvard.
71. The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
A. the author’s campus life in Harvard
B. the author’s impression of Harvard
C. Harvard’s old buildings
D. the academic system at Harvard
72. The author was most impressed by ,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A. Harvard’s mix of tradition and new technology
B. the classes held on beautiful lawns at Harvard
C. Harvard students not taking their graduation ceremony seriously
D. the feeling of not living in modern society on the campus
73. What can we conclude from the article
A. Harvard campus is actually a district of a big city.
B. There are no competitions at Harvard University.
C. Graduation ceremonies are not complex(复杂的)at Harvard.
D. All Harvard buildings date back to the 18th century.
74.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in which fields is Harvard top in the world
A. Literature, arts, and law.
B. Religion, law and arts.
C. Literature, arts and computer science.
D. Religion, computer science and literature.
75. Which word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Harvard campus
A. modern B. competitive C. peaceful D. old
第五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根据课文原文,填入所缺内容。
The most energetic and important festivals are the ones that _________________the end of winter and to the coming of spring.
Something terrible __________________if Li Chang was not coming to eat in his restaurant as he always did.
The next morning I’d just about given myself up for lost when I ___________by a ship.
This produced a chain reaction, which _______________for life to develop.
That afternoon aboard the train, the cousins _____________in their seats.
第六节 单句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请将错误在原文中标出,并将正确答案写在横线上(请考生在答题卡上答)
81. I’m looking forward to see her again in the near future.
82. In some libraries you are limited in a certain number of books.
83. When you are walking in the wild forest, you have to watch out snakes.
84. The report of an earthquake in Yushu has now been confirm.
85. There are a lot of strangers stood in front of our school..
86. The book contains 50 poems, most of them were written in the 1930s.
87. He is not poor; in the contrary, he is a millionaire.
88. He was lucky enough to escape the fire surprised us all.
89. I think I’d email you and let you know what things are going.
90. However I do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
第七节 书面表达:(共15分)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写一篇通知
假如你是李明,校学生会主席,5月4日将要邀请市科技馆的张老师来学校做关于天文学的讲座,要点如下:
讲座举行的地点在校第一教学楼 205室。
请各个班级积极参与,并要同学们准备天文学方面的问题,张老师将会回答 。
这样的活动会有助于同学们对于宇宙有更好的理解。
词数:100 左右,
生词:科技馆Science Museum 学生会 Student Union 主席 chairman
开头、结尾已给出
I’m Li M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hope everybody will join in it on time.
命题、校对:谭 蔚 宋 冰 郭 轶 周任欣
座位号
吉林市普通高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英语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听力答案:
1-5 ACAAB 6-10 BABCB 11-15 ACCAA 16-20 CABCB
词形转换
21. mixture 22. sought 23. religious 24. permission 25. harmful
26. benefit 27. (from) doing 28. staring 29. violently; bined
单项填空
31-35 ACACD 36-40 CBBBC
完形填空41-45 BAADA 46-50 CADDB 51-55 ABADC 56-60 ABCCC
答案与解析
41.B. 根据前面的money,可知,“我”好对于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是感到同情的,故选B项sorry。
42.A. 根据上文,“我”没有了家,并负了大笔的债可推测出A项stopped正确。而且,下文也有提示。
43.A. 根据上文,既没有了家,又负了债,这样的生活是凄苦的。故 A选项upset最合适。其他三选项与此时“我”的心情不相符。
44.D. 从下文的提示again可推知,“我”又一次有了家,故生活发生了改变(change)。
45.A. 从上文可知,“我”原来负债,现在还清了。只有pull最合适。
46. C. 从下文的 “Will work for food.”可知,那人手里拿着的是一个招牌,故选C项sign。
47.A. 从下文“我”说的话可知,“我”不想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认为他们不过是买酒喝,因此“我”没就没有停车,而是passed by。
48.D. 从第一段可知,“我”过去常常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故选D项used,构成词组used to,过去常常。
49.D. in need指需要帮助的人,与上文homeless people对应,故选D项。
50.B. 从上文的alcohol可知,“我”认为他们会用给的钱买酒喝,这些是bad things,故选B项bad.
51.A. 从下文from school 可知是到学校接女儿。 meet接 ;look 看;see 看见,强调结果;notice注意 。
52.B. 从上文I said that, it didn’t feel right和something deep可知,作者心地善良,上次没有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感到愧疚,所以这次一看到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内心深处在呼喊,一定要帮助他们。所以B项正确。
53. A.从上下文可知,“我”按照自己的想法拉下窗子,和上文是顺接关系,故选A项Thus。
54.D. 从上文可知,作者是伸出手拿钱,只有reach符合此意。
55.C. 从上下文,此人只想要77cents,却意外的得到three quarters and two pennies,所以高兴和感激地泪都出来了。Turn around转身;break down(身体)垮下来、(机器等)出毛病;burst into突然……;speak up大声点说。只有burst into符合文意。
56.A. 由前文tears一词可知为eyes。
57. B. 由上下文可推测,这些钱使他回家看望母亲、过圣诞成为可能。故选B项possible。
58.C. 前文提到他要回家,四个选项中只有leaving和bus搭配能表达此意,注意take和drive的主语是人,bus只能作其宾语。
59.C. 此处是递进关系。
60.C. 由上文可知,作者自己给了别人帮助,自己也收到了最好的馈赠(gift)。其它三选项均不符合文意。
阅读理解61-65 CCADB 66-70 CBACD 71-75 BACDC
阅读理解解析
61. C. 考查主旨大意。本文的中心段是第二段,根据段意可知,本文主要是说明乱涂乱写有助于提高人们在听乏味演讲时的注意力,故选C。
62. C. 考查细节理解。根据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可知老师认为学生不认真听讲,故选C。
63. A. 考查细节理解。根据文章第二段中“doodling while listening to a boring lecture helps concentrate the attention”可知在听乏味的讲座时起作用。
64. D. 考查细节理解。根据文章倒数第二段的内容可知选D。
65. B. 考查细节理解。A、C、D三项的说法都过于绝对,故可排除。
66. C. 主旨大意题。第一段是全文的主旨段:“…to teach their children to be responsible for housework”,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跟家庭教育有关。故选C。
67. B. 推理判断题。文章第一段说明作者意图:…get your children to help at home,… to teach children to be responsible; 第二段从反面说明:如果你给孩子留下了他们什么也做不好的印象,他们就会认为自己不适合做家务,由此可以推出,你越鼓励他们,他们就会变得越有责任心,越有所帮助。
68. A. 细节理解题。根据倒数第二段的第三句话可知选A。
69. C. 推理判断题。倒数第三段讲述了Clara五年级的老师评价学生的独特方法,下一段建议读者在家里评价学生时“use the same technique”,故选C。
70. D. 推理判断题。最后一段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trying and failing and trying and succeeding”的过程,接着又讲到了要教会孩子不惧怕失败(failure), 他们将会成功(success), 故选D,失败是成功之母。
(C)【文章大意】作者通过在哈佛大学参观的所见所闻,介绍了哈佛大学校园的建筑、文化氛围、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顶尖的学科。哈佛是个传统与尖端技术的完美结合、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的地方。
71. B. 主旨大意题。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参观哈佛大学时的见闻和感受,选项A、C和D都不全面。
72. A. 推理判断题。根据最后一段“It is the perfect mix of tradition and new technology.” 可推知A项表述正确。选项B、C和D都与原文意思不符。
73. C. 推理判断题。根据第四段“Unbelievable! Who would think the most talented students just graduate on the lawn ”可推知C项正确。根据第二段“Well, it's not even really a campus. It's more like a district in a small town.”可排除选项A。根据第三段第一句可排除D。
74. D. 细节理解题。最后一段提到了哈佛的三个顶尖学科—宗教、计算机科学和文学。
75. C. 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三段对哈佛建筑的描述,第四段毕业典礼简朴的场面,以及第五段对校园草坪景象的描述可看出哈佛的校园是宁静的。
76. look forward to 77. must have happened 78. was spotted
79. made it possible 80. settled down
单句改错
81. see改成seeing 82. in改成to 83. 在out后加for
84. confirm改成confirmed 85. stood 改成 standing 86. them 改成 which
87. in 改成on 88. 句首前加That 89. what改成how
90. However改成 Whatever或在do后加上一个宾语
书面表达One possible version:
I’m Li Ming,chairman of the Student Union. There will be a lecture given by Teacher Zhang on May 4th, (or Teacher Zhang will be invited to give a lecture on May 4th.) who works in the Science Museum in our city. What he will talk about is the topic on astronomy we are all interested in. It will take place in Room 205 in the first teaching building. It is expected that every class will take an active part in it. What’s more, it’s better for the students to prepare some questions. Teacher Zhang will answer them, which will be of great benefit for the students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共计115个字)
I hope everybody will join in it on time.
书面表达评分标准:
评分可分为四档, 一档作文13-15分,二档作文9-12分,三档作文6-8分,四档作文1-5分
要点全面。
要求考生正确使用语法和词汇,使用一定的句型。
能够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书写美观大方,卷面干净工整。
听力原文:
Text 1
W: Doesn’t this cool wind feel great
M: I’ll say.
Text 2
M: When are you going to Shanghai
W: On Thursday. That’s tomorrow.
Text 3
W: Lucy is getting a part-time job next week.
M: Shouldn’t she concentrate on doing her school-work instead
Text 4
W: Can you lend me $ 4.00
M: I had $ 10.00, but I just spent $7.00.
W: I’m afraid that’s not enough.
M: Why not ask Tom
Text 5
W: What did your teacher tell you just now
M: He said that I should have handed in my paper earlier.
W: Haven’t you handed in your paper.
M: Well, I just came back from holiday.
Text 6
M: Hello, Kay. It’s Dan. I just received the invitation to your party.
W: Can you make it
M: Well, let’s see. It’s next Sunday night,7:00pm, at 201 Liberty Lane, right
W: That’s right. I hope you can come.
M: It would be my pleasure. Can I bring anything
W: Just yourself.
M: OK, I’ll be there with bells on. I’m looking forward to it. Thanks.
W: Bye.
M: See you then.
Text 7
W: Hi, Jack. What kind of work do you want to do when you finish university
M: I’ve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anything related to computers.
W: Oh, that’s a job that pays well. Have you sent out any application letters yet
M: Yes, I have. A few companies have invited me for an interview.
W: Well done!
M: How about you
W: I haven’t decided yet.
M: Which field would you like to work in
W: I’ve always been fond of designing.
M: So you might contact some advertising companies.
W: Good idea.
Text 8
W: Excuse me, Mr. Black.
M: Yes. Is there anything wrong
W: Could you change your appointment with me this afternoon
M: What’s the problem
W: I have to visit an important client. He is only here this afternoon
M: Then perhaps we can meet tomorrow.
W: What time exactly
M: How about tomorrow afternoon at 2 o’clock.
W: OK. See you then.
Text 9
M: Hello, Zhang Lin!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class
W: Well, on Monday afternoon I usually go to the reading room or the library, where I borrow interesting books and magazines.
M: What other activities do you take part in
W: Every Friday afternoon we have an English party. Sometimes we watch English films. Do you like films, Wang Gang
M: Sure, I like films. Will there be one this week
W: Yes, of course. I think City Lights is on.
M: I like the film but I have already seen it twice. What about sports and games
W: Oh, there are ball games and matches nearly every week .You can also join different groups organized by the Student Union.
M: That’s interesting . I really should join one. Anything else
W: Oh, yes. There is going to be a football match between Grade One and Grade Two on Wednesday afternoon. Are you interested
M: Interested I certainly am. I’d like to go and watch the match. School life is quite rich and full.
W: Right. If you organized your time , you can improve yourself in many ways. Good luck!
Text 10
M: Hey, Lucy. What are you reading
W: A book about Helen Keller, the famous American lady. Have you ever heard about her
M: Yes. She is well 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She had a high fever which caused her to become deaf and blind when she was around 2 years old.
W: Yes, she struggled to communicate for a long time. Then she learned to feel people’s hands to try to find out what they were doing. She learned many things in this way.
M: Unbelievable. She really was a wonder!
W: Day by day she learned to recognize people by feeling their faces or their clothes.
M: So how did she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W: She signed with her hands so she could “talk” to her family. She had 60 different signs. If she wanted bread, she pretended to be cutting a loaf. If she wanted ice cream, she would hug her shoulders and shiver.
M: So clever and creative!
W: Helen had an amazing memory, and she also had skills very few people have ever been able to develop. She could put her fingers on a person’s lips and understand the words which were being spoken.
M: That’s amazing! I’m really interested in Helen now.
W: You should read this book. It’s very interesting.
M: Good idea. I will.吉林市普通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 一 历 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50分)和第Ⅱ卷(材料解析题,50分)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第5页的答题卡内。)
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
A.新的生产关系的推动 B.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 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2. 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与水利的工具发展密切相关,水利工具是农业进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D.能够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3. 白居易诗《朱陈村》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
A.远古时代的采集方式 B.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
C.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 D.古代耕作技术落后
4. 《国语·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则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5. 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不同行业的生产工具,其中属于冶金技术的是
A B C D
6. 明朝中后期,在苏州地区出现了不少专门进行丝织业生产的手工业部门,工场主被称为“机户”,工人被称为“机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表明
A.手工业已超过农业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苏州是明朝主要税源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7.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已经突破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8. 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
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①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
②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
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
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9. 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系列节目。曾有评论说:“明嘉靖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徽商)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徽商的本质是儒商。”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的实质是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传统商业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钱权结合
10. 清初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其反映的实质是
A.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B.清政府鼓励发展小机户
C.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11. 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2. 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1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
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
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4. 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明显因果关系的是( )
A.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B.殖民霸权的确立
C.垄断组织的出现 D.工业革命的发展
15. 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加强 B.外来移民的涌入
C.自由主义的推行 D.工业革命的进行
16.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17. 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18. 右图为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时拍摄的相片。该厂建成应在
A.建国初期恢复发展经济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革”十年间
19.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棉布(见右图)。1983年12
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长期使用的布票成为
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变化表明
①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②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 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 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特点是
①从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
②逐步推进、不断深化
③由农村到城市
④由试点到推广
1978年安徽小岗生产队的承包合同书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双包”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22. 下列两幅图片展示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 
③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都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 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 D.上海浦东新区
24. 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转福建省政府《关于厦门经济特区选址的报告》,同意在厦门岛西北部的湖里地区划出2.5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置厦门经济特区。1984年,全国首家地方性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成立。同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录像带生产企业——厦门磁带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则材料说明经济特区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处于
A.龙头地位 B.主体地位 C.中心地位 D.领导地位
25.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 题 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⑴生产工具变化导致生产方式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上面材料一分
析,小农经济的产生有哪些条件?(4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5分)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3)据材料三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1分)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
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分)
材料四 下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4)从材料四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
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2分)
(5)在传统的农村社区,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看重生活快乐、平安是福几乎
是大家的共识。然而,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从材料四图二中可以看出,安徽农民价值观念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哪里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4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为1.7万吨, 1860年增至380万吨,产量超过了法、德、美三国总和的一倍。
(1)1740—1860年英国生铁产量为何增长如此迅猛?(2分)
材料二 1860—1913年,美国生铁产量由84万吨增至3140万吨,钢产量由1.2万吨增至3180万吨,成为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
(2)1860—1913年美国钢铁产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美国钢铁产量的急剧增加
反映出什么问题?(4分)
材料三 1949年,我国钢产量仅为15.8万吨,1957年增至535万吨,1958年达到1108万吨,但其中合格的仅有800万吨。
(3)1949—1957年,我国钢产量迅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957—1958年,我国钢产量为
什么差不多翻了一番?1949年以来我国钢产量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4)1949—1958年我国钢产量的急剧增加反映出当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模
式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模式?(4分)
28. (1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二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以上两则材料均出自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⑴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三个即可)分别是什么?(4分)
前提:
条件:
⑵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各举两例)(4分)
⑶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变革有哪些重大发明(各举两例)?(4分)
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交通运输工具不断改进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5分)
命题、审校:梁勇 赵丽杰 史淑艳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第5页的答题卡内。)
1.B
2. C图1、图2工具分别是春秋时期的灌溉工具秸槔、唐朝发明的灌溉工具筒车。其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利用人力,后者利用水力,把人力解放出来。正确答案选C项。
3. 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分析能力。从诗中可知,朱陈村的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按性别进行简单的分工,其生产主要用于自家消费。
4.A
5. D本题是对基本史实的考查。
6. B本题主要考查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理解。资本主义萌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机房”是早期手工工场,具备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
7. D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唐朝时,坊为住宅区,市为贸易区。崇仁坊作为住宅区,其商业繁华超过长安城中东西二市,但材料中并不能体现出是政府设立的商业区。
8. D本题是一道图片材料题,旨在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图片上车水马龙的情景反映了东京商业发展已突破唐朝时的坊市界限,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9. D
10. C
11. C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1492年”“发现新大陆”“返回西班牙”等信息,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哥伦布开始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
12. A 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B项是片面理解了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划分的不仅是大西洋,而是整个地球上两国势力范围的划分,所以B项不符合;这一划分没有强调排他性,只是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划分,可以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贵金属,传播基督教只是精神动力,排除D项。
13. 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工业革命是从珍妮机的发明应用开始的,其余正确。
14. D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注意图中时间:1760~1825年,这段时间是工业革命开展时期。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工业革命的深入又推动了技术进步,故选D项。
15. D 从图中可以看出,1801年开始,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在增加,而农业就业人数大量减少,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主要是因为这两个行业的发展和壮大,这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有密切的关系。
16. B 17. C 18. B 19. B 20. D 21. C
22. C两幅图片反映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排除含④的A、B、D三项。
23. A题干材料描绘的是深圳发展成为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过程中的背景画面,蛇口工业区是深圳的开始之地。上海浦东新区不能满足“临近香港”的要求,珠海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不能满足“第一声”的要求。
24. 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经济特区是新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带动开放的区域逐渐向内地扩展,起了“龙头”的作用。
25. C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判断能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1992年十四大开始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A、D两项是1978年以来一直实行的政策,B项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政策,因而C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 (18分)
⑴条件:铁犁牛耕的推广(或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2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分)
(2)特点: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3分)
原因:工业文明冲击。(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3)农业不断发展;(1分)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分)
(4)理由: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提高了生活水平。(2分)
(5)变化:农民认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金钱。(2分)
原因: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意识增强。(2分)
27.(16分)
(1)机器的普及、火车和汽船的发明。(2分)
(2)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美国工业实力超过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重工业比例加大。(4分)
(3)民族独立、社会安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2分)
大跃进运动,全民大炼钢铁。(2分)
为我国工业化建立了初步基础;1958年的全民大炼钢铁浪费了不少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分)
(4)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党和政府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不足;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保障国防安全的必要措施。(2分)
28. (16分)
(1)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1分)
条件: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1分)
圈地运动进行(1分)
手工工场的发展(1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制造;棉纺织业(2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工业;石油工业(2分)
(3)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汽船(2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飞机;汽车(2分)
(4)作用:
使长途运输更加便捷,地区之间联系日益密切。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3分)
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冲击,有利于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2分)吉林市普通高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
说明:本试卷分Ⅰ卷、Ⅱ卷两部分。将第Ⅰ卷的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栏中。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只交第Ⅱ卷。
相对原子质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 Na - 23 Si - 28 P - 31
S - 32 Cl - 35.5 Cu - 64 Ba - 137 Ag - 108 Fe -56
第Ⅰ卷 (共4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最多的长周期含有元素的数目是
A.8 B.18 C.32 D.50
2.下列元素中,属于第二周期且原子半径较大的是
A.N B. F C.Na D.Al
3. 56Fe和56Fe2+相比较,相同的是
A.微粒半径 B.化学性质 C.最外层电子数 D.中子数
4.下列变化过程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A.2H2+O2=2H2O B.CaO+H2O=Ca(OH)2
C.H2 →H+H D.Cl+Cl→Cl2
5.下列变化过程和对应的能量转化关系,错误的是
A.植物光合作用:光能→生物质能 B.电灯发光:电能→化学能
C.石灰石高温分解:热能→化学能 D.燃料燃烧:化学能→光能、热能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
6.已知形成1molHCl比形成1molHI放出的能量多,则HCl和HI受热分解的温度
A.一样高 B.HI高 C.HCl高 D.无法比较
7.下列变化过程中,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
A.HCl溶于水 B.干冰升华
C. 固体NaCl熔融 D.煤矿中瓦斯(主要成分CH4)遇火爆炸
8.在锌粒与盐酸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不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升高反应温度 B.将小锌粒换成大锌粒
C.增大盐酸的浓度 D.在盐酸中滴入几滴CuSO4溶液
9.下列微粒中,与NH4+的电子总数和质子总数都相同的是
A. Na+ B. F C. OH— D. CH4
10.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插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极附近的SO4 2- 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 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 溶液的pH逐渐变小 D.铜片上H2有逸出
11.有关化学键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所有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 B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C.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D.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H和2H互为同素异形体 B.铅蓄电池是一种新型环保电池
C.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在正极上失去电子 D.锌锰干电池中锌发生氧化反应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B.一定条件下从正反应开始的某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降到最小
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叫中和热
D. 催化剂不但能改变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反应进行的限度
14.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Na+>Mg2+>Cl— B.原子半径:Na>S>O
C.碱性强弱:KOH>Ca(OH)2>Mg(OH)2 D.还原性强弱:F—<Cl—<I—
15. X、Y、Z是三种主族元素,其简单离子分别为X2+、Y2-和Z2-,且X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2-半径大于Y2-半径,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X>Y>Z B. Z>X>Y C.Z>Y>X D.X>Z>Y
16.短周期元素X和Y的原子序数之差为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与Y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B.X与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
C.X与Y不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 D.X与Y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XY
17.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A(g)+3B(g) 3C(g)+D(g) 。可以充分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生成A的速率和生成D的速率相等 D.生成1molA的同时有3molC被消耗
18.已知25 ℃、101 kPa下,下列反应
C(石墨) + O2(g) === CO2(g) ,燃烧1 mol C(石墨)放热393.51 kJ。
C(金刚石) + O2(g) === CO2(g),燃烧1 mol C(金刚石)放热395.41 kJ。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 1 mol石墨所具有的能量比1 mol金刚石低
C.金刚石转变成石墨是物理变化 D. 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同位素
题号 选择题 19 20 21 22 23 24 总分
得分
第Ⅰ卷 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第Ⅱ卷 (共51分)
19.(7分)下列反应:①氢氧化钠与硫酸 ②一氧化碳与氧气 ③氢氧化钡与氯化铵
④金属铜与硝酸银。其中(用序号填空):
(1)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2)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3)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是 ;
(4)能设计成燃料电池的反应是 。
20.(10分)有下列四种原子: 。用它们的序号填空:
(1)最高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 ;
(2)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质子数小于中子数的是 ;
(4)能形成X2Y2型化合物的是 ,
(5)能形成X3Y2型化合物的是 。
21.(7分)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3.0g投入盛有 100 mL5.0 mol/LNaOH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可用下图的坐标曲线来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0→a段不产生氢气的原因 。
(用相关的离子方程式表示)
(2)曲线a→b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的原因:

(3)曲线b以后,产生氢气的速率减慢的主要原因:

22.(7分)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质的容器盛装,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若将该反应设计
成原电池,则正极反应为 。当电路中转移
0.25mole—时,消耗负极材料的质量为 。
23.(12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框架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1)请在上图中画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线条必须明显)。
(2)依据上述元素周期表的框架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2、3用化学式表示):
1)⑤和⑥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顺序是 ;
2)写出由①、③、⑧三种元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电子式 ;
3)某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通常可作为化学反应保护气的是 ;
4)全部是金属元素的主族是 ,全部是非金属元素的主族是 。
A. ⅠA族 b. ⅡA族 c. ⅣA族 d. ⅦA族
(3)某元素是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且其原子半径是同周期的金属中最小的,则该元素的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4.(8分)分别为0.6mol和0.5mol的A、B两种气体,充入0.4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 mC(g)+2D(g),经5min达到平衡,此时C为0.2mol。又知在此反应时间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回答下列问题:
(1)m值为 ;
(2)B的转化率为 ;
(3)平衡时容器内物质的总物质的量为 ;
(4)在四种不同的条件下测定得到以下反应速率,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①v(A)=0.5 mol·L-1·min-1 ② v(B)=0.2 mol·L-1·min-1
③ v(C)=0.3 mol·L-1·min-1 ④ v(D)=0.1 mol·L-1·min-1
命题:宋国恩
吉林市普通高中2011--20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 二、选择题(1~5题每题2分;6~18题每题3分。共49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C B C B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D B A B D C B
19.(7分) (1)①②④ (2)③ (3)②④ (4)②
(每个答案1分,多填一个倒扣1分,不出现负分)
20.(10分)(1)④ (2)②③④① (3)② (4)①② (5)③④
(每个空2分,只要有错误该空为0分。)
21.(6分)(1)Al2O3 +2OH— = 2AlO2— + H2O(2分。反应式正确给1分。)
(2)反应放热,温度升高,速率加快。(3分。三个要点缺一个扣1分。)
(3)NaOH浓度减小(2分。只要有这个要点即给2分。)
22.(6分)Fe + Cu2+ = Cu + Fe2+ ;(2分) Cu2+ + 2e— = Cu ;(2分)
7g (3分。没单位扣1分。)
23.(12分)(1)线条明显且正确 2分。(2) 1)NaOH>Mg(OH)2 (2分)
2) (2分) 3)N2 (2分) 4)b , d (各1分。多填0分)
(3)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2分。反应式正确给1分。)
24.(8分)(1)2 (2分)(2) 20% (2分) 
(3)1.1mol(2分。没单位扣1分)  (4)② (2分。多填不给分)吉林市普通高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 一 政 治
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选择题答案须填写在答题卡内,答题卡在第6页。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
题2分,共60分)
1.2011年4月25日,全国人大网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全文,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一个多月征求意见数已超23万条,创人大单项立法征求意见数之最。我国立法“尊重民意”的根本原因是
A. 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B.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真实的政治权利
C. 我国立法机关是由人民选出来的
D.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主国家
2.在我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公民行使
A.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B.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C. 生存权与发展权
D.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3.2012年3月,全国“两会”在京举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各个民族、各条战线,既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代表,也有朝气蓬勃、初展头角的年轻代表。他们职业不同、经历各异。这充分说明我国
A.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法律保障
C.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物资保障 D.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4.杭州图书馆多年来坚持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由于不拒绝乞丐、拾荒者入内读书,引起了一些读者的投诉。对此,该图书馆的馆长回答说:“我们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离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公民有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 ②公民可以放弃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③公民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④公民有维护公共秩序的义务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5.2011年5月1日开始实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受人关注:13项经济犯罪取消死刑、醉驾飙车和恶意欠薪首次入罪、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食品安全犯罪加重处罚最高可判死刑。这些修改
①推进了公平正义,昭显着人文关怀,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人权
②规范国家机关的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的利益
③扩大了公民的权利,体现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④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人民利益,体现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6.在今天,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公民参与政治拓宽了渠道,“网络监督”也成为日渐风行的监督方式。公民利用互联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是有较高政治素养的重要表现。在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
①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③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
①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③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④农村村委会的选举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近年来,“晒黑族”异军突起,他们将社会上的不平事在网上进行披露,以警醒其他网民或政府部门,推动问题的解决。“晒黑族”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对“晒黑族”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拓宽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渠道
②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维护社会正义
③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④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做到有序参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是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信访举报制度 D.社会公示制度
10.国家号召大学生去农村当“村官”。有人认为:村官是官,是国家机关最基层的干部。下列对此观点判断正确的是
A.观点正确,因为村委会是我国基层政权机关,所以村官是官
B.观点正确,因为村委会是我国基层政府,所以村官是官
C.观点错误,因为村委会是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所以村官不是政府的官
D.观点错误,因为村委会是我国基层政党机关,,所以村官都是党的干部
11.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实行村民自治,并且保护村民直选的合法权利。”国家保护村民直选的合法权利,也要求村民必须
①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②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实惠的当家人
③处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④多了解候选人,审慎投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2010年7月11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指出,县处级副职以上干部,每年1月31日前集中报告家庭财产、本人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外等事项,并明确规定瞒报谎报将受纪律处分。我国公民如果发现瞒报谎报的行为,可以
①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监督权
②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③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进行民主监督
④利用网络媒体随意发贴行使监督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A.依法行政 B.对人民负责 C.依法治国 D.依法执政
14.下列能对政府进行监督且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机关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 ②国家监察部和预防腐败局
③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的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会大大地降低腐败发生的几率。”这是因为,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才能
①便于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②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
③维护群众的所有利益 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中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将在2012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行,届时将覆盖中国82%以上的公众。这一信息发布系统的建立是国家履行
A.协调人民内部关系的职能 B.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C.社会文化建设的职能 D.加强市场监管的职能
17.上海司机孙某驾驶公司车辆被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涉嫌黑车营运为由暂扣,为证清白,血气方刚的他断指鸣冤。对此,你认为
①这种方式可取,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②这种方式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③公民既要增强维权意识,又要了解维权途径
④公民可以选择行政复议,或者其他法律手段维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当前,“草根网络监督”已成为广大网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并显示出巨大的威力。浙江温州的公款旅游事件正是在“草根网络监督”的强大舆论压力下得到快速、果断处理的。“草根网络监督”的意义在于
A.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更好地维护了公民的利益
B.拓宽了公民表达意愿的渠道,激发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C.有利于使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推进了基层民主自治,促进了国家机关改进工作
19.2011年5月9日,著名音乐人高晓松醉驾造成追尾的交通事故。根据我国刑法,“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高晓松危险驾驶罪罪名成立,法庭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因此,他成为酒驾入刑来被判刑的第一人,对高晓松的判决体现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是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0.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其区别就在于
①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
②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③是否正确处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
④是否经过政府授权,是否坚持党的领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治腐败分子。据此回答21-22题。
21.上述材料表明,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主要依靠
A.民主和法制 B.监察和审计
C.提高公务员办事效率 D.简化政府办事手续
22.区别有权威政府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是
A.政府官员是否由民主选举产生 B.人民是否听从政府的管理
C.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D.政府是否接受人民的监督
23.某市开展优化发展民主评议活动,在接受民主评议的123个部门和单位中,劳动保障、公安、教育、卫生等65个部门和单位将被重点评议。这有利于
①防止权力滥用,杜绝以权谋私等腐败
②加强对国家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③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减少工作失误
④政府更好地合民意,作出正确的决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4月21日下发《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假如就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写一篇新闻稿,合适的关键词是
A.依法行政 加强监管 保障民生 B.转变职能 微观管理 服务民生
C.诚信经营 规范秩序 改善民生 D.依法执政 规范秩序 强化管理
25.法顺人心,法随时变,是法律发展的一种规律。社会发展无止境,法律发展和完善也没有止境。如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分为形成和完善两个历史时期,那么,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永无止境的宏远工程,从政府依法行政的角度看,法制的完善意味着
①限制了政府权力的行使 ②权力运行过程受到监督
③减轻了政府的行政责任 ④提供了决策的法律依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6.2012年2月13日起,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 展开了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
A.日本 B.俄罗斯 C.德国 D.美国
27.2012年3月5日,俄联邦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根据初步统计结果,宣布“统一俄罗斯”党总统候选人 当选新一任总统。
A.丘罗夫 B.梅德韦杰夫 C.普京 D.叶利钦
28.2012年3月5日 上午9时 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A.全国政协会议 B.全国人大会议
C.党代表大会 D.经济工作会议
29.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 同志学习”。
A.雷锋 B.王杰 C.赖宁 D.郭明义
30.2012年2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 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A.谢家麟 吴良镛 B.钱学森 钱三强
C.谢家麟 钱学森 D.钱三强 杨利伟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31 32 33 34
得 分
答 题 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得分 评卷人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6分)
32.2008年,山东东营市蜜蜂研究所所长宋心仿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随即公开了自己的电话和通讯地址,三年间,收集了数百蜂农关于“运蜂途中需处处缴费”的意见后,跨8省调研、走访政府部委,形成建议并在两会上提交,2010年末,国家发改委、交通部下文将蜜蜂列入绿色通道目录。
(1)数百蜂农提出“运蜂途中需处处缴费”的意见,体现了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什么方式?(2分)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0分)
33.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到:城
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
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力提出了就业、消费价格涨幅、进出口总额、城乡居民收
入增长等方面的预期目标,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其原因。(8分)
34.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粗暴执法、渎职失职和执法腐败等行为。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1)请简要说明政府依法行政重大意义。(8分)
(2)如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6分)
座位号
命题、校对:秦钊
吉林市普通高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政治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1.D题中问的是根本原因,所以选D
2.A 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BCD都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3.D ABC是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题干中“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各个民族、各条战线”旨在说明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4.A ②④说法错误。
5.B ②无关项,③错误项
6.D ①②③④都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7.C ②说法错误,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是间接选举方式。
8.B ①③没有正确认识“晒黑族”的行为
9.C 本题为逆向思维题,信访举报制度属于民主监督的途径。
10.C 村委会不是基层政权机关,不是基层政府,不是基层政党机关,而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官也不是政府的官。
11.D ②说法错误
12.C ①④说法错误
13.B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原则。
14.A ②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15.C ③维护群众的“所有”利益说法错误,
16.B ACD无关项
17.C ①说法错误。
18.B A说法错误,不能体现公民权利扩大, C项公民不能直接参与国家事物管理。D无关项。
19.A ③④针对的对象是政府。
20.A ①②③④均是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21.A 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D说法错误
22.C 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有权威政府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
23.D ①说法错误。
24.A B中的微观管理 C中的诚信经营 D中的依法执政、强化管理说法均错误。
25.C ①③说法错误。
26—30 DCBAA
31.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6分)
32.(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分)
(2)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民主性;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体现决策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10分)
3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要保护公民的权益。(2分)
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政府工作报告》具有法律效力来保障公民权益。(2分)
我国政府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上述材料是政府履行职能和体现。(4分)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2分)
34.(1)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8分)
(2)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法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水平。(6分)
座位号
座位号
座位号
座位号
座位号
座位号吉林市普通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 一 地 理
考试范围: 必修2第一章、第二章
说明:本试卷分I卷、II卷两部分。将第I卷的选择题答案填在题后第I卷
的答题栏中。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第I卷 第II卷 总分
26—30 31 32 33 34
第I卷 选择题(50分)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
1.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
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自2010年11月1日0时我国开始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下图为我国历年来四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对l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描述是
A.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数量最多
B.0~l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大于65岁年龄段的人口增长数量最多
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4.进入2000年后,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呈现低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人口问题
B.德国、日本等国家面临人口的老龄化问题
C.德国、日本等国家劳动力充足,经济发达
D.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
6.正常男女出生率之比为106:100,而我国部分地区却达到120:100以 上 。造 成这 种 状 况 的 首 要 原 因 是
A.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B.生物学规律所决定的
C.严厉的人口政策所致 D.男女出生率之比具有地域性
7.关于“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极限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则是理想人口数
B.环境人口容量更多地体现在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而人口合理容量则较好地体现在人口在“发展”层面上的意义
C.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D.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特点,人口合理容量则具有相对不确定的特点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8—11题。
8.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⑥
9.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
严重,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
A.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B.可以减轻人口压力
C.造成人才流失
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10.2011年,利比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⑤
11.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⑥
12.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的是
A.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C.定居移民增多,短期流动工人减少 D.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13.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A.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差 B.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C.该地段地价太高 D.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宜作为商业区
14.下列城市的服务范围,按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A.磐石、长春、吉林、烟筒山 B.吉林、长春、磐石、烟筒山
C.长春、磐石、吉林、烟筒山 D.长春、吉林、磐石、烟筒山
15.下列不属于促进上海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的是
A.地处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 B.拥有发达的铁路网
C.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 D.能源矿产丰富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示意图,回答16—18题。
16.图例 适宜布局在图中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图例 适宜布局在图中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读图可见,影响城市土地租金的因素,不仅受
距市中心远近的影响,还受影响的因素是
A.城市历史 B.城市人口数量
C.城市占地面积 D.交通运输的通达度
19.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建设规划图”,其中正确的是
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
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关
于国家与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英国——a阶段 B.朝鲜——c阶段
C.中国——b阶段  D.印度——c阶段
21.下列属于图中b阶段反映的城市化现象的是
A.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环境恶化等问题
B.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
房价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2010年4月,国务院发布房产新政多项措施。下图为中国南方某城市等房价线图。读后回答22—23题。
22.对图中M、N、P、Q四处房价及原因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M处房价偏高,环境优美
B.N处房价偏低,距市中心远
C.P处房价高,靠近河流
D.Q处房价低,靠近铁路
23.关于城市住宅区叙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所占城市面积仅次于工业区
B.收入差异为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C.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D.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墨西哥城人口近2000万,预计到2050年人口达3000万,为世界第一大城市,该城环境污染严重,城内有13万家工厂和150万辆汽车,每天墨西哥笼罩在黄色烟雾之中。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市区人口超过1300万,近20年来,上海改善了交通状况,人均居住面积和绿地面积均有大幅度提高,目前城市环境问题正日益好转。完成24—25题。
24.墨西哥大气主要污染源是
①汽车尾气 ②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
③氮氧化物 ④固体废弃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墨西哥城的城市问题的治理,可以借鉴上海的经验是 
①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 ②扩大城市规模
③边污染边治理 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I卷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II卷(50分)
二、填空题(10分)
26.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除了受人口的自然增减影响,还与 有关。
27.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增产模式将逐渐由 型向 型进而向 型逐步过渡。
28.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分为 和 。
29.在城市中,用地最广泛的功能区是 ,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 。
30.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它体现了
发展水平。
三、综合题(40分)
31.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普查的主
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于2011年4月28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
材料二:目前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为1.7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年化加速发展期,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人口将呈现老年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1)人口普查不能弄清 ( ) (2 分)
A.人口数量 B.人口构成 C.人口合理容量 D.城市化水平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4分)
(3)读材料二,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
(4)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龄化问题,广东省提出应放宽生育控制、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对此,你是否赞成?理由是什么?(2分)
32.北京学生李明在做课题《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时,发现家族先后迁移了几个
地点: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工作并定居;爸爸为了寻找好的工作,移居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定居美国。
分析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爷爷的迁移属于(多选) ( ) (2分)
A.自发迁移 B.政治因素迁移
C.经济因素迁移 D.有组织的国内人口迁移
(2)影响爸爸迁移的因素是 ,类似于李明爸爸的迁移,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人口迁移流向主要是
。(4分)
(3)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发达国家,这种迁移给迁入国带来哪
些有利影响?(4分)
33.下图是“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该图反映了 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城市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的差别。(共2分)
(2) 图中A为 区,对应地租水平 (字母)线,原因是 。(3分)
(3) 图中B为 区,对应地租水平 (字母)线,图中C为 区,其分布趋势是不断向 移动,并且沿 分布。(共5分)
34.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国的城市化
水平已经超过50%。虽然城市化进程能为国家的发展带来许多好处,但是可以看到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已经引起了许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 ,城市人口数量呈 趋势。(2分)
(2)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 污染、 污染、
污染和 污染。(4分)
(3)该城市建立了 城和 区,有利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2分)
(4)城市化对城市小气候的显著影响是使城市出现 ,减轻该效应的有效措施是扩大城市 面积。(2分)
命题、校对:海萍 张鑫 夏勇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C B A D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B D D A B D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B A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人口迁移
27.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28.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29.住宅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或城市地域结构)
30.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社会经济
三、综合题(共40分)
31.(本题共10分)
(1)C (2 分)
(2)人口基数大,数量增长快;
人口老龄化 (4分,每点2分)
(3)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
青壮年社会负担过重;
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等 (2分,答出2点即得满分2分,每点1分)
(4)赞成。可以减轻青壮年的社会负担;
不赞成。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仍很快,将进一步加大人口
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压力。 (2分,其中观点1分,理由1分)
32.(本题共10分)
(1)BD(答对一个给1分,多答不给分)
(2)经济因素迁移 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4分,每空2分)
(3)为其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缓解了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
发展。(4分)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3.(本题共10分,每空1分)
(1)经济(地租) 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或付租能力)
(2)商业 D 在A区域商业支付地租最高
(3)住宅 E 工业 市区外缘 交通干线
34.(本题共10分,每空1分。)
(1)扩大 增多 (2)大气 水 垃圾 噪声
(3)卫星 新 (4)热岛效应 绿地
版权所有:(www.)
时间




0
人口自然增长率(%)




土地利用
F
E
D
地租水平
C
B
A
与市中心距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