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汶上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全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汶上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全科9份)

资源简介

汶上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5小题,共50分)
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决定于( )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生育率
2. 下列关于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3.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与欧洲 B.非洲与欧洲
C.欧洲与拉丁美洲 D.亚洲与大洋洲
4.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5.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是( )
A.印度尼西亚 B.印度 C.美国 D.尼日利亚
6.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区域,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7.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统农业占绝对优势,工业化尚未起步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小D.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8.关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
B.加工工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C.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快
D.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不平衡的增长态势
9.关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B.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增长的重要力量
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形成
D.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扩大
读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完成10~12题。
10.该省可能是(  )
A.辽宁省 B.江苏省 C.台湾省 D.云南省
11.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  )
A.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C.农业产值一路下滑 D.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12.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  )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13. 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主要是因为它有哪些功能(  )
①提供水源 ②调节气候 ③涵养水源 ④调蓄洪水
⑤美化环境 ⑥净化水质 ⑦保护生物多样性
A. ① ② ③ ④ ⑥ ⑦ B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C . ① ② ③ ④ ⑤ ⑦ D. ① ③ ④ ⑤ ⑥ ⑦
14.西电东送的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正确的选项是(  )
A.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B.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
C.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   D.辽中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15.西气东输工程可以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表现在(  )
①改变东部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②天然气可作为化工原料,促进东部化学工业的发展
③能够推动机械、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 “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16~17题。
16.美、加、澳三国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 B.人口密度 C.人口数量 D.经济发展水平
17.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右图表示 “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
读图回答25—27题。
18.④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 )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
19.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0.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1.甲城的张小姐喜好国际名牌服装,每年春季都会乘坐3小时的客车到乙城购买新上市的品牌服装,今年她还顺便看望了专程到乙城住院的邻居。下列关于甲城、乙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的城市等级比乙城高 B.乙城的城市等级比甲城高
C.乙城的门槛人数少 D.甲城的城市规模大于乙城
22.以下城市中,专门以政治作为城市区位因素的是 ( )
A.巴西利亚、华盛顿、麦加 B.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
C.罗马、华盛顿、雅典 D.华盛顿、堪培拉、纽约
读“台湾岛轮廓图”,回答23-25题:
23.造成台湾岛东西部城市密度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军事
24.图中城市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
A.平原地形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铁路沿线 D.濒临大海
25.图中众多河流的河口不能发育成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少,径流量小 B.河口地形陡峭、险峻
C.河流短促湍急,不利航运 D.沿海台风频率高,不利于城市发展
综合题(50分)
26.读“1985年7月至2011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原因分类 占迁移人口的比重(%) 性别比
经济 工作调动 11.5 268.4
分配录用 5.9 243.5
务工经商 24.3 223.8
学习培训 12.9 149.7
退休离职 1.6 603.9
家庭原因 投亲靠友 9.9 75.9
随迁家属 10.4 67.4
婚姻迁入 14.2 9.7
其他原因 9.3 215.0
合计 100 123.1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
(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________。其中又以____________人员比例最高,该时期的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__ _ 。(4分)
(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2分)
(3)在所有经济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中,就性别而言,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性人口数。(4分)
27.如图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问题:(13分)
甲国 乙国
(1)图甲为______________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
是人口的______________数量大,人口增长速度 。(4分)
(2)图乙为__________ ____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 ____,
判断的依据是人口的绝对数量______________,增长速度______________,
甚至出现 增长。(5分)
2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图中A、B、C为农业区,分别布局小麦区、花圃、奶牛场, 布局均合理。小麦区应布局在 ,花圃应布局在 ,奶牛场应布局在 。(每空1分)
(2)图中D、E、F为工业企业,将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钢铁厂 ,自来水厂 ,服装厂 。(每空1分)
(3)该城市拟建一座化工厂,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在H、G两地中较合理的是 (填字母,1分)理由是 。(2分)
(4)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1分)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5)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土地利用方式③交通通达度④企业的支付能力,其中主要的是( )(1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甲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 ,乙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 (3分)
(3)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_________经营的,种植作物中均有______________ 。(2分)
(4)甲图所示的国家有庞大的______________,免费向所有农场提供最新科技成果。(1分)
(5)读乙图农业地域类型描述其分布规律。(2分)
(6)乙图所示的国家,为了缓解水资源不足问题,政府不遗余力地______________,以促进农牧业的发展。(1分)
30.(8分) 2003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振兴战略问题,人们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回答:
(1)影响东北传统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从地理角度分析当前该传统工业区面临困境的原因① 、
② 、
③ 。(至少说出三种原因)
(2)鞍山钢铁企业拥有职工50万人,20世70年代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兴建的宝山钢铁企业,规模与鞍山钢铁企业差不多,但职工不足2万人。这反映了( )
A.原料对工业的投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B.区位差异是职工人数差异的主要原因
C.科技发展,使工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和体力的需求越来越少
D.利用进口原料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
(3)请借鉴德国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说说你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革建议:
① 、
参考答案:
1-5 CABCC 6-10CCBDC 11-15 ABBAD 16-20 B C D A C 21-25 B B B C B
28.( 1)C A B (每空1分)(2)F D E(每空1分)
(3)H(1分) H地处河流下游和主导风向的垂直郊外,污染程度最小(1分)
(4)C(1分) (5)B(1分)
29. (1)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2分)
(2)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3分)
(3)家庭  小麦(2分)?
(4)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1分)
(5)分布于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1分)
(6)修建水利工程(1分)
30.⑴ 资源(原料燃料;煤铁);
①产业(产品)结构单一;
②资源枯竭;
③生产组织方式落后;
④环境污染严重;土地,水资源短缺;
⑤生产工艺落后,设备老化;
⑵C
⑶、①调整产业结构,引进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
②调整产业布局;
③发展科技,培养高素质人才,革新工艺,更新设备;
④完善交通汶上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2.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3.《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受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如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D
A.周王室衰微是导致井田制走向崩溃的根源
B.均田制的实行成功的解决了土地兼并现象
C.租佃经营成为宋以来的主要土地经营方式
D.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人身依附方关系逐渐松弛
5.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实行统一生产。这说明煮盐业是一种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
6.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最早建于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7.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布局最大的不同应是
A.手工业发达 B.商业繁荣
C.打破了坊市界限 D.出现了“夜市”
8.《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这表明当时当地
A.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10.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11.麦哲伦环球航行经过的海洋依次是
A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2.下面漫画能够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
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
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14.《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
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
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依据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 B.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5.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
的形成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③第二次工业的新殖民主义
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1949年10月1日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全中国人民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三座大山”不包括
A.帝国主义 B.买办资本主义
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17.不属于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近代民族工业表现的是
A.滥发纸币 B.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C.发动侵华战争 D.限制中国机器进口
18.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过渡时期”是指
A.从解放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
B.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到新中国成立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19.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A.发展生产力 B.变革生产关系
C.消灭剥削制度 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20.右边“摘棉花”的漫画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
A.“大跃进”时期 B.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1.我国明清时期的四大长篇小说引人注目,其中创造了诸葛亮、曹操、刘备等鲜活人物形象的长篇历史小说是罗贯中创作的(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22.19世纪末,“天演”、“物竞”、“天择”、“淘汰”等术语在中国流传并渐成爱国志士的口头禅。与这些术语的出现密切相关的近代思想家是
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陈独秀
23. 19世纪中期,一位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一本由中国翻译到日本去的书后,拍案感慨,在该书“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引导下,他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的重大变化。这本书是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孔子改制考》
24.有学者说:这场运动“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这场运动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5.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呼吁人们推翻人吃人的制度。鲁迅的这篇小说发表于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维新变法运动期间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抗日救亡运动期间
26.革命党人朱执信于1906年在《民报》上发表了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和学说的文章,该文章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共产党宣言》
27.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认识到,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巾围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社会主义 D.民生主义
28.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对三民主义重新解释,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②反对民族压迫
③平均地权 ④节制资本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29.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创造性地提出
A.无产阶级必须坚持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D.民主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30.“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述出自
A.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B.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列宁《四月提纲》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0分)
31.(10分)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一1919 600 13000 75 1625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1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1分)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
(2)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1分)
(3)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的主要原因。(4分)
(4)读材料三,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
意义。(2分)
32.(20分)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危机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
——1929年纽约流行的一首儿歌
材料二: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暑,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
——德 怀特《现代美国(1896—1946)》
1933—1939年PWA帮助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
材料三:在对大萧条的优郁与绝望中,一些声音做出了明天将会更好的承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垂死的社会,他们相信以无产阶级的统治为基础的一个新的、更美好的社会正在俄国斯帝国的废墟中诞生。俄国新的统治者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及其后的斯大林将前沙皇帝改造成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
——[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材料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1)指出胡佛政府面对 “敲起钟”的状况所采取的对策及其结果。(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及其作用 (8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欧美国家经济政策的各自变化。(4分)
(4)据材料二和材料四,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4分)
33. (10分)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
在中国人民面前。据此回答:
(1)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的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2分)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1分)该会议对我国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3)到90年代初,中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发格局,请简述其形成步骤(4分)
(4)1992年,中国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1-5 BDDDB 6-10DCAAA 11-15 ADDCC 16-20BACBA 21-25ACACC 26-30 BDCBC
31. (1)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1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1分)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1分)
(2)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分)
(3)1895—1900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2分)
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2分)(答出“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也可分别给1分)
(4)主要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分)标志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1分)
32.(1)对策: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趋于严重。(4分)
(2)成立失业救济署;以工代赈;(4分)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4分)
(3)变化:美国:从“自由放任”政策到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2分)苏联:从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2分)
(4)特点: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宏观调控);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分)
33.(1)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分)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了序幕。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2分)
()①1980年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为经济特区。1988年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最大)
②1984年决定开放大连、连云港、南通等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汶上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的值是( )
A. B. C. D.
2.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3.若为△ABC的内角,则下列函数中一定取正值的是( )
A. B.
C. D.
4.设,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
A. B. C. D.
5.与,两数的等比中项是( )
A. B. C. D.
6.设集合( )
A. B.
C. D.
7.在△中,若,则等于( )
A. B.
C. D.
8.点(1,1)在下面各不等式表示的哪个区域中 ( )
A . B.
C. D.
9.已知可行域是的内部及其边界,的顶点坐标分别为,若目标函数取得最小值时的最优解有无穷多个,则实数的值为( )
A. B. C. D.
10.在中,分别是角的对边,如果成等差数列,, 的面积为,那么= ( )
A. B. C. D.
11.平面凸多边形各内角成等差,最小角内为,公差为,则此多边形为 ( )
A.四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四边形或六边形
12.设满足,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
A.和 B.和 C.和 D. 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3. 在中,,BC=4,若点G是的重心,则__________.
14. 已知,则 的值为 .
15. 已知,则
16.关于函数有下列命题:
①y=f(x)的最大值为;
②y=f(x)是以π为最小正周期的周期函数;
③y=f(x)在区间上单调递减;
④将函数y=cos2x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将与已知函数的图象重合.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注: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有文字说明、过程或步骤)
17.(本题满分10分)设关于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
(1)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求,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8.(本题满分12分)如图,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EF//AC,AB=,
CE=EF=1
⑴求证:AF//平面BDE
⑵求证:CF⊥平面BDE
19.(本题满分12分)
已知
化简;
若是第三象限角,且,求的值;
若,求的值。
20.(本题满分12分)
已知二次函数满足条件:
①;②的最小值为。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设数列的前项积为,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在(2)的条件下,若是与的等差中项,试问数列中第几项的值最小?求出这个最小值。
21.(本题满分12分)若函数f(x)=sin2ax-sinaxcosax(a>0)的图象与直线y=m相切,相邻切点之间的距离为.
(1)求m和a的值;
(2)若点A(x0,y0)是y=f(x)图象的对称中心,且x0∈,求点A的坐标.
22.(本题满分12分)已知为坐标原点,,(,是常数),若.
(1)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
(2)若的最大值为,求的值;
(3)利用(2)的结论,用“五点法”作出函数在长度为一个周期的闭区间上的简图,并指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参考答案:
1-5 DCACC 6-10 BDACB 11-12 AB
13. 14. 4 15. 16.①②③
17.(1)①时得恒成立,满足题意;
②时有,解得;
综合①②得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结合题意和(1)有解得
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8.(1)证明:连AC、BD交于O点,连EO
则EF=OA,四边形AFEO为平行四边形
AF//平面BDE
(2)证明:BD⊥平面ACEFCF⊥BD
在平面四边形EFOC中四边形EFOC为菱形
,,BD、OE平面BDE
平面BDE
19.解:
.
因为,又,即.
而,
所以.
(3) 时,
20.解: (Ⅰ)题知: , 解得 ,
故.
(Ⅱ) ,
,
,
又满足上式. 所以.
(3) 若是与的等差中项, 则,
从而, 得. ……9分
因为是的减函数, 所以
当, 即时, 随的增大而减小, 此时最小值为;
当, 即时, 随的增大而增大, 此时最小值为.
又, 所以,
即数列中最小, 且
21.(1)f(x)=sin2ax-sinaxcosax
=-sin2ax=-sin+,
由题意知,m为f(x)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所以m=-或m=;
由题设知,函数f(x)的周期为,∴a=2,
所以m=-或m=,a=2.
(2)∵f(x)=-sin+,
∴令sin=0,得4x+=kπ(k∈Z),
∴x=-(k∈Z),
由0≤-≤ (k∈Z),得k=1或k=2,
因此点A的坐标为或.
22.(1)∵,

(2)由(1)得
当时,
又∵


(3)由(2)得,
增区间是:,减区间是:
X
Y汶上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设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o,物体在距离地面高度为3R(R是地球半径)处,由于地球的作用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g/go为 ( )
A.1/3 B.1/4 C.1/9 D.1/16
2.某人用同一水平力F先后两次拉同一物体,第一次使此物体从静止开始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s距离,第二次使此物体从静止开始在粗糙水平面上前进s距离。若先后两次拉力做的功为W1和W2,拉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1 和P2,则 ( )
A.W1=W2,P1 =P2    B.W1=W2,P1 >P2
C.W1>W2,P1 >P2 D.W1>W2,P1 =P2
3. 如图所示,一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软木塞R(软木塞的直径略小于玻璃管的直径,轻重大小适宜,使它在水中能匀速上浮)。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图甲),现将玻璃管倒置(图乙),在软木塞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加速移动,观察木塞的运动,将会看到它斜向右上方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玻璃管移至图丙中虚线所示位置,软木塞恰好运动到玻璃管的顶端,在下面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软木塞运动轨迹的是 ( )
4.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后以额定功率行驶(设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速率没达到最大以前,加速度是不断增大的
B.在速率没达到最大以前,牵引力是不断减小的
C.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速率越来越大,是因为牵引力越来越大
5.关于向心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向心力不改变做圆周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是不变的
C.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等于向心力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是所受的合外力充当向心力
6. 甲、乙两个质点相距r,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若保持它们各自的质量不变,将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到2r,则甲、乙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将变为 ( )
A. B. C. 2F D. 4F
7. 如图所示为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锥摆。关于摆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受重力、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B. 受拉力和重力的作用
C. 受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D. 受重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8.在宽度为d的河中,水流速度为v2 ,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1(且v2>v1),如果船速方向可以选择,现让该船开始渡河,则该船 ( )
A.可能的最短渡河时间为d/ v2 B.只有当船头垂直河岸渡河时,渡河时间最短
C.可能的最短渡河位移为d D.船到对岸的时间是任意的
9.如图甲所示,a是地球赤道上的一点,某时刻在a的正上方有b、c、d三颗运行轨道位于赤道平面的卫星,各卫星的运行方向均与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转动)相同,其中d是地球同步卫星。从此时刻起,经过时间t(已知时间t均小于三颗卫星的运行周期),在乙图中各卫星相对a的位置最接近实际的是( )
10.如图所示,斜面上O、P、Q、R、S五个点,距离关系为,从O点以υ0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小球落在斜面上的P点.若小球从O点以2υ0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则小球将落在斜面上的 ( )
A.Q点      B. S点
C.Q、R两点之间     D. R、S两点之间
11. 滑块以速率v1靠惯性沿固定斜面由底端向上运动,当它回到出发点时速率为v2,且v2< v1,若滑块向上运动的位移中点为A,取斜面底端重力势能为零,则滑块 ( )
A.上升时机械能减小,下降时机械增大
B.上升时机械能减小,下降时机械能也减小
C.上升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点上方
D.上升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点下方
12.如图所示是某工厂所采用的小型生产流水线示意图,机器生产出的物体源源不断地从出口处以水平速度v0滑向一粗糙的水平传送带,最后从传送带上落下装箱打包。假设传送带静止不动时,物体滑到传送带右端的速度为v,最后物体落在P处的箱包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传送带随皮带轮顺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且传送带速度小于v,物体仍落在P点
B.若传送带随皮带轮顺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且传送带速度大于v0,物体仍落在P点
C.若传送带随皮带轮顺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且传送带速度大于v,物体仍落在P点
D.若由于操作不慎,传送带随皮带轮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物体仍落在P点
二、填空题(每空3分计15分)
13.一物体在水平面内沿半径r = 20cm的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v = 0.2m/s,那么它的向心加速度为___________m/s2,它的角速度为____________rad/s.
14.研究平抛运动,下面哪些做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____________
A.使用密度大、体积小的钢球
B.实验时,让小球每次都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
C.尽量减小钢球与斜槽间的摩擦
D.使斜槽末端的切线保持水平
15.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1.25cm,如果取g=10m/s2,那么:
⑴照相机的闪光频率是___________Hz;
⑵小球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m/s;
三、计算题(共 37 分,写出解题过程并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只给出答案不得分)
16.(13分)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宇航员可以乘航天器登陆一些未知星球。一名宇航员在登陆某星球后为了测量此星球的质量进行了如下实验:他把一小钢球托举到距星球表面高度为h处由静止释放,计时仪器测得小钢球从释放到落回星球表面的时间为t。此前通过天文观测测得此星球的半径为R,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不计小钢球下落过程中的气体阻力,可认为此星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物体与星球之间的万有引力。求:
(1)此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此星球的质量M;
(3)若距此星球表面高H的圆形轨道有一颗卫星绕它做匀速圆周运动,求卫星的运行周期T。
17. (10分)如图所示,轻杆长为3L, 在杆的A、B两端分别固定质量均为m的球A和球B,杆上距球A为L处的点O装在光滑水平转动轴上,杆和球在竖直面内转动,已知球A运动到最高点时,球A对杆恰好无作用力。求:
(1)球A在最高点时的角速度大小;
(2)球A在最高点时,杆对水平轴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18. (14分) 2008年9月25日,我国继“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后又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如果把“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绕地球运行看作是同一轨道上的匀速圆周运动,宇航员测得自己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距地面的高度为H,且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恒量为G。你能计算出下面哪些物理量?能计算的量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不能计算的量说明理由。
(1)地球的质量 ;
(2)飞船线速度的大小;
(3)飞船所需的向心力。
参考答案:
1.D 2.B 3.C 4. B 5.AD 6.A 7.B 8.BD 9.D 10.B 11.BC 12.AD
13. 0.2 1
14. ABD
15.(1) 20
(2) 0.75
16.(12分)
解:(1)小钢球从释放到落回星球表面做自由落体运动

(2)钢球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得此星球的质量为
(3)距此星球表面高H的圆形轨道有一颗卫星绕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17.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球队杆向下的作用力为3mg,所以杆对水平轴的作用力大小3mg;方向竖直向下。
18. (1)能求出地球的质量M
方法一: = mg ,(2分) M = (2分)
方法二: = ,(2分) M = (2分)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2)(4分)能求出飞船线速度的大小V
V = ( 或R )
(3)(4分)不能算出飞船所需的向心力
因飞船质量未知汶上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萦回yínɡ 秭归zǐ 抛锚máo 夙愿sù
B.婆娑suō 荟萃cuì 傫然lěi 窥视kuī
C.估量liànɡ 骈文pián 肇始zhào 户牖yǒu
D.威慑shè 无稽jī 脑髓suǐ 卮酒zh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寒暄 残羹冷炙 走头无路 鹬蚌相争,鱼翁得利
B.烟霭 针砭时弊 急流勇退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崔嵬 礼上往来 百无聊赖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D.歆享 迫不急待 破釜沉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育孩子决不能简单粗暴,那种动辄拳脚相加,耳提面命的做法,只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B.对您这篇文章中所谈的问题,我深有同感,忍不住在后面加了几句话,就算狗尾续貂吧。
C.刘建超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有关船只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是无可厚非的。
D.20世纪80年代,《霍元甲》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时,家家户户都围在电视前观看,那万人空巷的情景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短短九个月时间里,该书便重印了九次。
B.一部现代小说的优劣高下,不在于它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而在于是否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C.昨天下午,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在科学城举行了《关于建立知识产权高层次战略合作关系议定书》签署仪式。
D.水银柱在常温下,是闪耀着银光的液体。可是,你如果把水银温度计伸进液态空气,水银柱一下子就冻得像一根大头针似的。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②③①④⑤⑥ B.②③⑥④①⑤ C.③①⑤②④⑥ D.③④②①⑥⑤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 ,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B.我们认识到,西方文化在感性与理性的两极最为发达:在感性一极,表现为体育活动,在理性一极,表现为科学活动。
C.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是为 “拿来主义。”
D.有许多思想领域不能使用它(艺术、宗教、道德),也许永远不能适用于这些领域。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
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B.《师说》的作者韩愈世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文起八代之
衰”,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琵琶行(并序)》是他的长篇叙事诗之一。
D.鲁迅,原名周树人,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孔乙己》《故乡》《祝福》是《呐
喊》中的三篇。
8.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做《师说》以贻之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神明自得,而圣心备焉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弃甲曳兵而走
D.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文言文阅读。(共24分)
穆宁,怀州河内人。父元休,有名开元间,献书天子,擢偃师丞,世以儒闻。宁刚正,气节自任。以明经调盐山尉。安禄山反,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史思明略境,郡守召宁摄东光令御之。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始,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及是,闻真卿拒禄山,即遗真卿,真卿喜,署宁河北采访支使。宁以息属其母弟曰:“苟不乏嗣,足矣!”即驰谒真卿曰:“先人有嗣矣,我可从公死。”既而贼攻平原,宁劝固守,真卿不从,夜亡过河,见肃宗行在。帝问状,真卿对:“不用穆宁言,故至此。”帝异之,驰驿召宁,将以谏议大夫任之。会真卿以直忤旨,宁亦罢。
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光弼怒召宁欲杀之。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光弼。光弼曰:“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答曰:“命宁主粮者,敕也,公可以檄取乎?今公求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时重其能守官。累迁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当是时,河漕不通,自汉、沔径商山以入京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法,设戍逻以征商贾,又纵兵剽行人,道路几绝。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大历初,起为监察御史,三迁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治有状。后刺史疾之,以天宝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贬泉州司户参军事。子质诉其枉,三年始得通。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召入拜太子右谕德。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虽直其诬,犹置散位。宁默不乐,唶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何以进乎!”遂移疾,满百日注屡矣,亲友强之,辄复一朝。德宗在奉天,奔诣行在,擢秘书少监,改太子右庶子。帝还京师,乃曰:“可以行吾志矣!”即罢归东都。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作》)
【注】满百日,古代指官吏休假一百天。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署宁河北采访支使 部署
B.欲溃吾兵耶 溃败
C.后刺史疾之 疾病
D.妄劾宁多逋亡 逃亡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将以谏议大夫任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食乏则人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为天子讨贼 公为我呼入
D.帝还京师,乃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表现穆宁以气节自任的一组是:( )(3分)
①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 ②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 ③檄取资粮,宁不与 ④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⑤以天宝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 ⑥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
A.①②④ B.①③⑤ C. ②③⑥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叛贼攻打平原时,穆宁曾经向颜真卿提出过坚守平原的建议,颜真卿没有听从。肃宗知道原委后认为穆宁不一般。
B.李光弼对穆宁不给资粮的行为很生气,穆宁认为自己奉公办事,不能擅自发资粮。最后,李光弼就此事向穆宁道歉,时人也推重穆宁能恪守职责。
C.大历初年,穆宁被起用任监察御史,多次升迁任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但因在任时有大量逃户,因而被贬为泉州司户参军事。
D.穆宁刚正、有气节却并不得志,被人诬陷,冤情得到申雪后也未得到重用,被安置在闲散官位上。穆宁因此闷闷不乐,以有病为借口,长时间不参加朝会。
15.断句和翻译。(12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上 元 初 为 殿 中 侍 御 史 佐 盐 铁 转 运 住 埇 桥 李 光 弼 屯 徐 州 饷 不 至 檄 取 资 粮 宁 不 与 光 弼 怒 召 宁 欲 杀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①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4分)
译文:
②宁以息属其母弟曰:“苟不乏嗣,足矣!”(4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③茶。
【注释】① 箨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③瓯:一种茶具。
(1)诗人如何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2)从全诗看诗人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17.名句默写(8分)
(1). ,不指南方不肯休。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
(4).剑阁峥嵘而崔嵬, 。
(5). ,不尽长江滚滚来。
(6).嘈嘈切切错杂弹, 。
(7). ,相逢何必曾相识。
(8). ,只是当时已惘然。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美丽的谎言
杨建国
东礁岛上,只有一名老兵和一名新兵。
岛上只有一座航标灯,老兵和新兵日复日、夜复夜地与航标灯为伴,除了守灯,白天只有听单调的海涛声,夜晚只能数满天的星斗。
老兵说,竖耳听涛,睁眼看星,多有诗意。
新兵听涛看星,觉得枯燥无味,百无聊赖。
老兵闲暇之时提笔写涛声、写星斗、写彩云、写海鸥、写轮船、写战舰,新兵觉得挺好玩的,也跟着拿起了笔。
三个月后,老兵的一首小诗《望夜空》在当地的《东礁文艺》上发表了。老兵欣喜若狂,新兵羡慕不已。
老兵的小诗后面署有“责任编辑兰兰”。新兵好奇地问兰兰是男还是女。
老兵说,当然是女的。
新兵脸一红,嗫嚅着问,漂亮吗?
老兵说,一定漂亮。
一个星期后,老兵亲自去了趟《东礁文艺》编辑部。回来时,老兵兴奋地对新兵说,见到了兰兰,兰兰也收到了你的诗稿,兰兰还称赞你的诗写得有激情。
新兵的脸红着问,兰兰一定很漂亮,是吗?
老兵爽快答道:当然。
从此新兵感到,彩云绚丽多彩,涛声悦耳动听。新兵盼望满两年兵龄,可以一个月上一次岸,那时就到编辑部去看看兰兰——那一定是个扎着两条羊角辫子,长着白白净净的瓜子脸的俏姑娘。
一天夜里,黑黝黝的天空中霹雳轰鸣,狂风如游龙般乱窜,倾盆大雨直泻东礁岛,整个世界如同染了墨般的漆黑。隐约闪烁的只有那座不知耸立了多少年的航标灯。
新兵被炸雷惊起了床,连唤了几声老兵,不见老兵回应。新兵抓起了手电筒,连雨衣也来不及披就投入了雨幕中,奔向航标灯。
借着时隐时现的闪电,新兵发现了航标灯下斜倚着一个人,跑近了才发现是老兵。
老兵没穿雨衣,全身是泥浆,双眼紧闭,脸色苍白,额头上的血水混着雨水直往脸颊下淌。老兵的脚底下是一大摊稀稀的血水,血水向四周漫开,向泥泞渗透,注入了黑色的土地里。
老兵双手紧紧地抓住了一条从机房延伸到航标灯座的电线的另一端。航标灯没有熄,老兵却没有醒过来,新兵如雕塑般呆立在雨中……
东礁岛上多了一座新坟,新坟倚着航标灯。
几个月后,东礁岛上又来了一名新兵。原来的新兵变成了老兵。老兵可以上岸了,他迫不及待地走进了《东礁文艺》编辑部,指名道姓要找名叫兰兰的姑娘。一个年近花甲、老态龙钟的老头操着沙哑的嗓门说,我就是兰兰。
老兵使劲地摇着头,死也不相信他就是兰兰。直到编辑部主任拍着胸口,以人格担保说眼前这个老头就是兰兰时,老兵恍如梦醒般点点头,似自言自语地说,是兰兰,是兰兰。
东礁岛上依旧住着一老一新两个兵。
老兵继续写诗,写涛声、写海鸥、写战舰,还写以前的老兵。
新兵觉得挺好玩的,也跟着写。
有一天,老兵的诗在《东礁文艺》上发表了。小诗的下面依旧署着“责任编辑兰兰”。
新兵好奇地问老兵,兰兰是男的还是女的?
老兵说,当然是女的。
新兵脸一红,嗫嚅着问,漂亮吗?
老兵双眼深沉地注视着大海,注视着航标灯,注视着航标旁的新坟,说,是的,很漂亮……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塑造了老兵和新兵两个典型形象,歌颂老兵舍己为人、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对于新兵一则批评他缺少生活的情趣,二则赞赏他的快速成长。
B.小说开始,面对单调的生活环境,老兵和新兵的生活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老兵任劳任怨,热爱生活,乐于奉献;新兵则害怕困难,缺少边防战士的责任感。
C.这篇小说非常注重人物的神态描写。精到的神态描写往往意味深长,给人以深思,并将读者带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结尾对老兵的“注视”的神态描写就很有意蕴。
D.这篇小说用“老兵”、“新兵”这种代表一类人的名称来称呼人物,使小说具有更深层的含义——在祖国的边防有无数这样默默无闻的哨兵,他们一辈辈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E.编辑兰兰竟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头,名字和真人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正是“美丽的谎言”的中心内容,作者这样构思为小说增添了一份喜剧气息。
(2)简析作者塑造的第一个老兵的形象是怎样的?结合具体事迹简要分析。(4分)
(3)阅读全文,分条简述小说以“美丽的谎言”为题的好处。(6分)
(4)小说第二部分几乎是第一部分的翻版,这样构思是否有重复单调之嫌?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五、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成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2. B
3.B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A.感彩错误,“耳提面命”是褒义词。C.应为“无可非议” D.“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此处使用不当。】
4.A.“深受……所”句式杂糅B.动宾搭配不当,“塑造”和“典型环境”搭配不当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应遵循“同后异前”原则。
5.注意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和①⑤应该形成转折意,⑥在③后,⑤紧跟①,依据后文的“也”表明①⑤应该在④的后面,③⑥在④之前,②最适宜谓语句首,故选B。
6. A 7. D 8.A 9. A 10. D
11.D A.委任 B.使……溃败(溃散)C.疾:憎恨
12.C【A.用,介词/用来,连词;B.就,表顺承,连词/反而,表转折,连词;C.替,为介词;D.于是,表顺承,副词/竟然,表转折,副词】
13.C【④表现穆宁有威严;⑤指继任和州刺史的人诬陷他】
14.C【“在任时有大量逃户”是被别人诬陷】
15.⑴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光弼怒/召宁欲杀之【每错、漏断2处扣1分】
(2)①郡守害怕激怒叛贼而使自己丢了性命,所以当即解除他的兵权,并撤掉他所代理的官职。【3分。 “令致死”、“夺”、“摄”各1分】
②穆宁将儿子嘱托给母弟说:“如果祖先不断香火,我也就心满意足了!”【3分。“息”、“ 属”、“苟”各1分】
16.(1)答:①以景写“幽”,通过“湖山胜处”“槐柳阴阴”“野径幽幽”等景象写出了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通过描写白鹭不时自蓝天飞到湖边悠然觅食,安详不惊的场景,突出环境清幽 ③以声衬“幽”,绿草丛中,鸣蛙处处,体现环境之幽。
(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的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生寂寞惆怅之情。(各2分,共4分。)
17.(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8.(20分)
(1)(4分)CD。小说表现边防战士的成长,A、B中否定性评价不当,E“喜剧色彩”不当。
(2)(4分)他是一位在祖国边防礁岛上的守卫者形象。(1分)他热爱生活,表现在与世隔绝的荒岛上,利用闲暇之际写诗;(1分)他善良淳朴,表现在制造美丽的谎言;(1分)他有责任感、勇于献身,表现在暴风雨中修灯。(1分)
(3)(6分,每点2分)制造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说情节由两个谎言组成,“谎言”是小说的中心内容;小说中老兵和新兵所说的谎言都是善意的,以此为题可以强化小说主题。
(4)(6分)不是简单重复。(1分)从人物塑造上看,新兵正是在老兵的言传身教下成长为合格的战士,在第二部分他继承了老兵的优秀品质,作者将他写成了老兵的化身。(2分)从表现主题看,没有第二部分,小说只是赞扬老兵。(1分)有了第二部分,小说就显得意味深长,第一个新兵在老兵影响下成长起来了,第二个新兵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第三个、第四个……这正是一代代边防战士成长的历程。老兵虽去,精神永存,影响永在,这样主题就扩大了,也升华了。(2分)汶上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对发现元素周期律贡献最大的化学家是( )
A.牛顿 B.道尔顿 C.阿佛加德罗 D.门捷列夫
2.下列气体中,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 )
A.天然气 B.水煤气 C.坑气 D.沼气
3.下列物质中,有共价键的单质是( )
A.N2 B.CH4 C.NaCl D.MgCl2
4.某种建筑材料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核素氡(Rn),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
A.50 B.86 C.136 D.222
5.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中和反应
C.冰的融化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充分反应
6.如右图所示装置,若要使装置中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则向容器中加入的物质是( )
A.植物油  B.酒精 C.蔗糖溶液  D.稀硫酸
7.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 )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8.短周期元素A、B、C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同主族,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A<B<C
B.A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
C.A的氧化物熔点比B的氧化物高
D.A与C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9.已知A、B、C、D的原子序数都不超过18,它们的离子aA(n+1)+ 、bBn+ 、cC(n+1)- 、dDn- 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序数:a>b>c>d
B.离子半径:A(n+1)+>Bn+>C(n+1)->Dn-
C.离子还原性:A(n+1)+>Bn+,离子氧化性:C(n+1)->Dn-
D.单质还原性:B>A,单质氧化性:D>C
10.假设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为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5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0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15个,而各电子层电子的最大容量仍为2n2个。如果按此规律排布周期表,那么该周期表第3、4、5周期含有的元素分别有 ( )
A.5种,10种,15种 B.8种,18种,18种
C.8种,10种,15种 D.9种,12种,15种
11.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Na>Mg>O  
B.13C和14C属于同位素
C.0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D.N和P属于第ⅤA族元素,HNO3酸性比H3PO4的强
1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
B.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本质
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速率都为0
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
13. 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元素原子次外层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关于A、B元素的判断正确的( )
A.A和B元素一定都是第2周期元素   B.A和B元素一定是同一主族元素
C.B元素可以是第2周期VIA族元素 D.可以相互化合形成化合物
14.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N2+3H22 NH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N2、H2 、NH3浓度相等
B.N2,H2,NH3分子数之比为1:3:2
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同时生成2nmolNH3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同时生成3nmolH2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氢溶于水能电离出H+ 和 CI-,所以氯化氢是离子化合物
B.碘晶体受热转变成碘蒸气,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碘原子间的作用力
C.氧气和臭氧是同分异构体
D.有机物CH3-CH2-NO2和H2N-CH2-COOH是同分异构体
16.过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加入适量的水 C.加入少量CuSO4溶液 D.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
17.可逆反应 2A (气) + 3B (气) 2C (气) + D(气),在四种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VA = 0.5mol/(L·min) B.VB = 0.6mol/(L·min)
C.VC = 0.35mol/(L·min) D.VD = 0.4mol/(L·min)
18.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它是以铂作电极,KOH溶液作电解液,总反应为:2H2 + O2 = 2H2O,正极反应为:O2 + 2H2O + 4e- = 4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H2通入负极区 B.O2通入正极
C.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负极反应为2H2 + 4OH- - 4e- = 4H2O
19.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  )
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
C.R一定是ⅣA族元素 D.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
20.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21.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为正极。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22.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原子半径 X>Y>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
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 D.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X>Y>Z
23.对于以下反应:A(s)+3B(g)??2C(g)+D(g),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一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就可确定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容器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
B.B的生成速率和D的反应速率之比为3∶1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D.B、C、D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2∶1
24.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2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25.在反应5NH4NO3=2HNO3+4N2↑+9H2O中,发生氧化反应和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原子个数比是(  )
A、5:8 B、3:5 C、5:4 D、5:3
二、填空题(44分)
26.(5分)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如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
(1)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______,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______(用a、b表示)。
(2)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7.(7分) 如右图所示
(1)负极材料是 ,
(2)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电池工作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电子的流向
(5)阳离子的移动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4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短周期部分,表中字母分别表示一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g
(1) f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 周期第 族。
(2) e 与f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所含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 化合物ca3的电子式为 ,c和d两种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更强的是 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
29.(10分)甲硅烷(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
(1)甲硅烷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 ,其在固态时属于______晶体。
(2)已知室温下1 g甲硅烷自燃生成SiO2和水放出热量44.6 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30.(8分)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 g投入盛有500 mL 0.5 mol·L-1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可用如图曲线来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由O →a段不产生氢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a→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由c以后,产生氢气的速率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若使用催化剂,可使H2产量增多吗?______(填“会”或“不会”)。
三、计算题(8分)
31.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
3X(气) + Y(气) = nZ(气) + 2W(气) 5min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01mol/(L·min)求:
(1)反应中Z气体的计量数n;
(2)反应在5分钟末时,Y的转化率。
参考答案:
1-5 DBACC 6-10DDBDC 11-15 CCDDD 16-20BDCDA 21-25BACDD
26. (1)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分) 由a到b (1分)
(2)2H2+4OH--4e- ====4H2O或 H2+2OH--2e- ====2H2O (3分)
27.(7分) (1) Cu (1分)
(2) Ag+ + e-=Ag (2分)、
(3)Cu+2Ag+=2Ag+Cu2+ (2分)
(4)铜到银(或负极到正极)(1分)
(5)向正极(1分)
28. ((每空2分,共14分)
(1) 3 IIIA (4分) (2)NaOH+Al(OH)3=NaAlO2+2H2O (2分)
(3) 离子键、共价键 (4分) (4) NH3电子式略(2分) H2O(2分)
29.每空2分(1)共价键 分子
(2)SiH4(g)+2O2(g)====SiO2(s)+2H2O(l) ΔH=-1 427.2 kJ/mol
30.(8分)(1)硫酸首先和氧化铝反应,不产生H2
Al2O3+3H2SO4===Al2(SO4)3+3H2O
(2)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使反应速率增大
(3)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该因素变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开始下降
(4)不会
Zn
Cu
G汶上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
A.实现共同富裕 B.各民族平等繁荣 C.人民当家作主 D.社会公平正义
2.透过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在省级领导干部代表缩减的同时,一线工人和基层农民代表大幅增加。其中,一线工人代表比上届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层农民代表比增加了70%以上。这意味着( )
A.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B.优化代表结构,有利于更好地聚集民意
C.基层群众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D.人民具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3.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在审理号称“中国博客第一案”的南京某大学教师诉中国博客网侵犯其名誉权案时指出,用户可自由地在博客网站发表文章,但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这表明( )
A.自由就是为了让人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B.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C.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D.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4.我国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出国旅游相当普遍。不少国家为了方便中国旅客,制作了带有中文的标牌。有一类中文提示使我们中国人感到耻辱,在旅游景点或商场等公共场所,赫然贴着中文警示:“请勿大声喧哗”、“请不要随地吐痰”等。这告诫我们( )
①公民要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 ②公民要有国家主人翁意识,尊重人格国格
③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④公民要维护国家的安全
A. 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
5.从2004年到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五年都是关于“三农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这几年,我国农村生活大为改善,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7元,比2002年增加了1111元;并且我国已全面减免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对寄宿生给予了一定的生活补贴。这体现了(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我国人民的民主是真实的
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④我国正在增加农民的民主权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从2008年5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项条例的公布( )
①增强了国家机关办事的透明度 ②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④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7.台湾一科技有限公司在东南大学一场招聘会上,宣传台湾为“本国”,遭到学生抗议,一位同学指出其错误后,该企业负责人依然不改,在场300余名大学生集体愤然退场。大学生的做法( )
A.自觉履行了公民的义务
B.说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C.不利于团结台湾人民,维护国家统一
D.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权利
8.征地拆迁是当前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热点,也是引发社会矛盾的难点。安徽日报自2010年11月22日起推出“和谐拆迁”系列报道,大力倡导依法拆迁、“和谐拆迁”的理念和做法,引起广泛关注。“和谐拆迁”有利于 ( )
①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②国家机关依法行政 ③实现开发商利益的最大化 ④提升文明执法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近年来我国政府着力打造“五只手”:握紧人民的手、干净官员的手、市场无形的手、政府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其中“握紧人民的手”和“政府服务的手”分别是指( )
A.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和政府职能的增加
B.吸收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政府职能的弱化
C.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D.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政府性质的改变
10.2011年9月8日,我国出版发行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第一本蓝皮书《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NO.1(2011)》。蓝皮书对我国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蓝皮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在理论、立法和实践上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下列各项有关人权的观点正确的是 ( )
一般来说,人权高于主权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③在民主、自由、人权三者关系中,核心是人权
④西方发达国家人权理论强调的主要是个人的政治权利,而不大讲经济和社会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生后某市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公安机关将会同相关部门立案侦查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的违法行为,依法从严处理。这反映了我国:( )
A.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 B.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C.政府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D.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12.著名音乐人高晓松,2011年5月9日醉驾英菲尼迪,造成四车追尾的事故。根据刑法第八修正案,“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高晓松危险驾驶罪罪名成立,法庭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成为酒驾入刑来被判刑的第一人,对高晓松法庭判决体现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是( )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3.某些干部在公开场合高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起腐败行为深恶痛绝,一脸严肃。而实际上却是另一副面孔。他们不但没有做到为人民服务,有些甚至做出侵害人民利益的事情。这些“两面干部”的行为主要违背了( )
A.对人民负责原则 B.效率优先原则
C.依法治国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14.漫画《整个楼的意见箱都包给你了!》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公民的监督权必须依法得到切实保障
B.政府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增强权力意识
C.公民要更加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D.政府要进一步拓宽民意决策反映渠道
15.近年来,我国政府把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作为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从监督体系上看,对我国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有( )
①人民代表大会 ②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③人民政协 ④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6.某村委员会一名成员提出将本村所有的自留山承包给外商种植桉树的方案,但有些委员会成员认为种植桉树会破坏本地水资源, 该方案应该( )
A.由村民委员会主任决定 B.由村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C.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D.报请有关行政部门批准
17.某市统计局透露,“幸福感”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正式列入市统计局每年进行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调查。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该市政府应该 ( )
A.以人为本,认真履行立法机关的职能 B.转变理念,淡化监管职能
C.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D.执政为民,强化政府的权力
18.2011年我国经济在摆脱经济危机影响稳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物价上涨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严峻局势。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到“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战略性转变。这是政府在履行( )的职能。
A.市场监管 B.经济调节 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
19.“政府不能代替学校办学,不能代替工厂生产,不能代替科研单位开展研究。”这说明( )
①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②有些事情政府办不了,也不该办
③政府应正确履行职能,把该管的管好 ④政府机构太少,无法履行职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为防止腐败现象的频繁出现,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下列对权力制约和监督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②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党的领导,二靠人民当家作主,二者缺一不可 ③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④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下列关于人大代表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①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②人大代表是全国人大的组成人员
③人大代表都是直接选举产生的 ④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质询权、审议权、表决权
A.②③   B.②③④  C.①   D.①④
22.百姓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 )
A.人大代表要对人民负责   B.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C.人大代表享有协助宪法和法律实施的义务  D.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要求
23.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闭幕式,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据此材料回答下题。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A.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B.全国人大有最高立法权和最高决定权
C.全国人大有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 D.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法律监督机关
24.2010年全国人大做了以下工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批准《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转移农村劳动力,保障农民工权益工作情况的报告;任命李立国为民政部部长。这是全国人大分别在履行 ( )
①立法权 ②决定权 ③任免权 ④监督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25.在某市2009年召开的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就该市当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财政局长几次到会就预算中的一些问题回答代表提问。在这里,人大代表行使的职权是 ( )
A、审议权和质询权 B、立法权和决定权
C、任免权和监督权 D、提案权和表决权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26.(10分)2012年3月5日~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1)说说你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理解。(5分)
(2)《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要由全国人大审议和通过?(4分)
(3)材料说明全国人大行使了什么职权? (4分)
27.(18分)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1)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民生问题?(9分)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这充分体现了中央的决心,也给各级政府、社会、高校、学生个人提出了更高要求。解决大学生就业,不仅对于改善国家人力资源结构、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2)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政府该做些什么(从政府职能角度思考)?(9分)
28.(12分)在校园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同学洗完手后任凭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就餐后,将大量剩余饭菜倒入餐厅门口的两个泔水桶里,不少同学还在将大半碗面条、大半个馒头往里丢,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提出已经有6年多时间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要学习节约,注意节约了。
请你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浪费行为的错误
参考答案:
1-5CBCDA 6-10CABCD11-20 DAAAA CCBDD 21-25DACBA 26-30ACCDD
26.(1)(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民主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关中居于最高地位。(4分)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因此,这些重大事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4分)
(3)材料表明全国人大行使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2分)。
27.(1) ①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工作中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树立政府的权威。④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依法行政的要求。(①②要点全答到给8分,答到3个要点均给9分)
(2)①政府要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应采取措施,扩大内需,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3分)
②政府要履行组织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政府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就业人员的素质,促进就业。(3分)
③政府要履行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分)
28.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的政治权利,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3)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应积极履行义务;材料中浪费公共资源的行为只强调了公民个人占用公共资源的权利,忽视了节约公共资源的义务。
(4)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而公民应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材料中的浪费行为不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有损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自觉节约资源。材料中浪费公共资源的行为是只为个人利益,而忽视国家利益,所以是错误的行为。汶上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下列材料中可用于观察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是( )
A.口腔上皮细胞 B.成熟的红细胞
C.发育着的受精卵 D.成熟的卵子
2.有许多抗癌药物的作用原理都是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复制,药物发生作用后细胞将停留在( )
A.有丝分裂间期 B.有丝分裂前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当时正所处的时期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发现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的间期,只有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的不同时期,原因是( )
A.细胞分裂有严格的时间性,该实验材料的取材时间不好
B.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时间明显长于分裂期
C.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细胞没有明显的界限
D.分裂期细胞不稳定,容易破裂死亡
4.如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据图分析,表示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
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细胞分化是生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未离体的体细胞不会表现出全能性
D.幼年动物体内有分化,老年动物体内没有分化
6. 用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像,清晰可见的细胞结构是( )
A.染色体、纺锤体、细胞壁 B.染色体、赤道板、细胞壁
C.纺锤体、核仁、细胞壁 D.纺锤体、细胞壁、细胞膜
7. 低等植物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时,出现在核附近并决定分裂方向的是(  )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中心体 D.核糖体
8.下列几类细胞分裂时,观察不到纺锤体的是(  )
①乳酸菌细胞 ②骨髓细胞 ③蛙红细胞 ④人肝细胞 ⑤蓝藻细胞 ⑥芽生长点细胞
A.①②③ B.④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9. 春天,植物产生幼叶时要进行旺盛的细胞分裂,其细胞分裂方式和DNA复制的情况是( )A.无丝分裂,DNA不复制 B.减数分裂,DNA在细胞核中复制
C.有丝分裂,DNA在细胞核中复制 D.有丝分裂,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都复制
10. 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首先用10%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染色 B.溶解细胞壁 C.使细胞分离开 D.使细胞固定
11.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 ( )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胞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12.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下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
A.中心粒移向两极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膜向内凹陷
D.DNA分子进行复制
13. 对于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②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分子数目也减半
③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分子数目也加倍 ④DNA分子复制时,染色体也复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 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时期
C.经过细胞分化会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D.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
15. 从细胞全能性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B.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具有较低的全能性
C.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D.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具有较低的全能性
16.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A.细胞的增殖 B.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数量越来越多
C.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细胞分化后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21.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
A. 1/8 B .1/16 C. 3/16 D. 3/8
22.下列各组杂交组合中,只能产生一种表现型子代的是( )
A. BBSs X BBSs B. BbSs X bbSs C. BbSs X bbss D. BBss X bbSS
2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发生于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24.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时都出现的现象 ( )
A.同源染色体分离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D.染色体复制
25.正常情况下,人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时,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可能组成是( )
A. 22+X B .22+Y C. 44+XY D. 44+YY
26.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那么F2中出现重新组合类型并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
A.1/4 B.1/8 C.1/16 D.3/16
27.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有(  )
① 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②重视基因对蛋白质的控制作用
③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
④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⑤ 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程序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8.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这对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的孩子的几率是(  )
A.1/2 B.2/3 C.1/4 D.1/6
29.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F2表现型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
④F1表现型的比例 ⑤F2基因型的比例
A.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②⑤
30.牵牛花的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显性,阔叶基因(B)对窄叶基因(b)显性,它们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将红花窄叶纯系植株与白花阔叶纯系植株杂交,F1植株再与“某植株”杂交,它们的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植株数分别为354、112、341、108,“某植株”的基因型应为(  )
A.RrBb B. RRbb C.Rrbb D. rrBb
二、非 选 择 题 (共40分)
31.(8分)右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
(1)此细胞处于________分裂时期,此时有四分体_______个。
(2) 此细胞全部染色体中有DNA分子_________个。
(3) 在此细胞分裂后的一个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______对。
32.(13分)狗体细胞内含有39对染色体,狗的毛色深浅与黑色素合成有关。B基因控制真黑色素合成,e基因控制浅黑色素合成,BB、Bb的狗分别表现为黑色、棕色,bb的狗表现为黄色。同时,狗的体色还受E、e基因的影响。当E存在时,真黑色素能够正常合成,e基因导致真黑色素不能合成,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第12号和第19号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 定律。
(2)若有一只黑色狗与一只棕色狗杂交,子代中黑、棕、黄三种颜色的狗都有。则两只亲本的基因型为 ,子代中黄色狗的基因型为 。
(3)若第(2)小题中的两只狗再杂交一代,生出一只黑色狗的概率是 。
(4)狗的长毛(D)对短毛(d)为完全显性,现有健康成年纯种的黑色短毛雌狗、纯种黄色长毛雄狗各若干只,请通过杂交实验确定D、d和B、b两对基因是否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请补充下面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①亲本:黑色短毛雌狗×黄色长毛雄狗→F1,表现型为 。
②F1发育至成年后,从F1中选取多对健康的雌雄狗杂交得F2。
③统计F2中狗的毛色和毛长。
实验结果分析: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
(4分),
说明D、d基因不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否则,说明D、d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
33.(5分) 下图中,A、B、C三图是不同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图表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_______。理由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图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期是___________。
(3)D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測得的细胞中 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推測该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共14分)下图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示中DNA的模板链是
(2)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图中的 (填代号),后者所携带的分子是 _______________。
(3)图示中细胞核内发生的过程叫做 ,核糖体上发生的过程叫
(4)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 ,也有一部分分布在 。
参考答案:
1-5 CABBD 6-10 ACCDC 11-15 CABBC 16-20 CCBDA 21-25 CDACD 26-30BBDBD
31.(8分)右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
(1) __减数___分裂时期, ___2____个。
(2) ___8____个。
(3) ___0___对。2
48.(1)基因的自由组合 (2)BBEe×BbEe BBee Bbee
(3)3/8 (4)①棕色长毛 ③黑色长毛:黑色短毛:棕色长毛:棕色短毛:
黄色长毛:黄色短毛=3:1:6:2:3:1 (3分)
53. (1)动物细胞 有中心体 无细胞壁
(2)前期.
(3)抑制细胞分裂
54. (1)E
(2)C 氨基酸
(3))转录 翻译
(4)细胞核 细胞质 (线粒体、叶绿体)
4N
2N
N
4N
2N
N
4N
2N
N
4N
2N
N
① ② ③ ④汶上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机读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library. B. In a restaurant C. On a bus.
2.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bout her work
A. She is disappointed with it.
B. She is excited about it.
C. She is satisfied with it.
3. What kind of music does the woman like
A. Jazz. B. Classical. C. Folk.
4. Why will the man go to Edinburgh
A. To drive the woman there .
B. To have a meeting in Glasgow.
C. To meet some important people.
5. What will the girl do tonight
A. Prepare for an exam. B. Watch TV. C. Go to a movie.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doing
A. Going for a walk. B. Having a cup of tea. C. Mailing a letter.
7.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Writing a letter. B. Cooking dinner. C. Exercising.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is the date today
A. October 22nd. B. October 23rd. D. October 24th.
9. How old is the United Nations in 2010
A. 70 years. B. 65 years. C. 60 year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o is Thomas
A. Linder’s husband. B. The man’s cousin. C. A chef.
11. How many years have the speakers got married
A. 40. B. 50. C. 60.
12. What do we know about Linda
A. She won’t be invited to the party.
B. She doesn’t eat chicken.
C. She is a good cook.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Friends. B. Pictures. C. Stories.
14. Why does the woman think it is stressful to go to the dentist
A. It is out of your control. B. It is too expensive. C. It hurts.
15.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is the most stressful
A. Being late. B. Having an exam. C. Moving to a new place.
16.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interviews
A. They are challenging. B. They are stressful. C. They are terrible.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ere is the finish line
A. Outside London. B. Near Buckingham Palace. C. At Greenwich.
18. What was last year’s record time
A. 2 hours 17 minutes 16 seconds.
B. 2 hours 22 minutes 16 seconds.
C. 2 hours 48 minutes.
19. Who was the youngest person to finish the race so far
A. Betty Omary. B. Shelly Mortimer. C. Ian Britton
20. When will the full report about the event be
A. At 7:15. B. At 7:30. C. At 7:55.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Will you go camping this weekend
--Good idea! As we know, going camping in spring ______us less tired.
A. make B. made C. makes D. has made
22. ---Tom’s been sent to the USA for further study. What about his twin sister
--- _____.How lucky they are!
A. So has she B. She is too C. So is she D. So she has
23. I doubt______ he will come to attend our school’s 107th anniversary ceremony.
A. that B. whether C. what D. how
24. I was lying in bed last night when I felt the house______. Then everything became silent.
A. shaking B. shakes C. shook D. to shake
25. There is clear evidence _____ smoking does harm to our health.
A. where B. what C. which D. that
26. A Hope School will be built in_____ used to be a temple.
A. where B. what C. which D. that
27. At the foot of Yuelu Mountain ____,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middle schools in China. A. does our school lie B. does lie our school
C. our school lies D. lies our school
28.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_____ study, we can gain both knowledge and skills.
A. with B. through C. by D. at
29. The population, one third of which______ farmer workers, ______increasing very fast.
A. is; are B. is; is C. are; is D. are; are
30. ______ the students found the soldier’s idea interesting, the system was too difficult to be of practical use.
A. While B. Unless C. As soon as D. Even if
31. Lack of teamwork can result in _____by rivals when we have a basketball game.
A. defeated B. being defeated C. defeating D. to be defeated
32. ---Where did you get to know the famous writer
---It was on the farm______ we used to work together.
A. where B. which C. that D. /
33. The man took out his iPad and saw the latest film while his car _____.
A. had been repaired B. had repaired
C. was being repaired D. was repairing
34. --- I hear that you have made a new market plan.
---Yes, but what puzzles me now is how to ______the plan.
A. carry out B. pull out C. put out D. work out
35. With the sun _______, we felt comfortable walking outside.
A. shine B. shining C. to shine D. shone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t was an afternoon in the winter. Some friends and I were talking at a restaurant. We talked and talked and soon swimming became the ___36____. Suddenly I hit upon an idea. “Wouldn’t it be ___37___ if we went swimming Others went swimming in winter, and __38___ couldn’t we Besides, we could be ___39__ if we did. ” I told them about this and they all said it was a good idea indeed.
Early in the morning, three days __40____, we four were standing at the bus stop, with bags in our hands, ___41___ for a bus to take us to the __42___. The sky was clear, the sun was shining, but all the same, it was very cold, __43___ our heavy overcoats were not enough to keep us ___44__. We all felt that we should go back, but no one wanted to __45___.
We soon reached the sands. There was nobody there, but we were not to be discouraged. __46___ we were proud that we were the __47___ ones that dared to challenge the weather. Besides, the sun could keep us warm. So we __48__ ourselves quickly.
But things were not going to be so nice as we thought. The sea wind was blowing, we felt __49___ cold and we shook from head to feet. At last we decided to ____50__ the sea water. We put our feet in first, only to take them back___51___. The water was unbelievably cold. ___52___ I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all jump in at the same time. We all went back ten steps. I gave the order and we all rushed forward. We jumped. That feeling I had when I was in the water I shall never ___53___. I was up and rushed again to the seaside. So __54___ my friends. We put on our clothes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went home.
We four did not go to school the next three days, for we all __55__ a bad cold. We missed the lessons, but we had this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36. A. object B. topic C. opinion D. center
37. A. interesting B. lucky C. happy D. surprising
38. A. what B. how C. that D. why
39. A. worse B. ill C. stronger D. better
40. A. later B. past C. since D. before
41. A. asking B. meeting C. waiting D. looking
42. A. swimming pool B. sands C. lake D. river
43. A. only B. though C. even D. since
44. A. cold B. warm C. hot D. cool
45. A. speak out B. talk about C. shout at D. think over
46. A. For B. Instead C. Sometimes D. Unless
47. A. only B. lucky C. younger D. happy
48. A. helped B. enjoyed C. dressed D. changed
49. A. such B. a little C. very D. a bit
50. A. go down B. go into C. jump into D. take off
51. A. carefully B. quickly C. bravely D. finally
52. A. Last B. Next C. When D. Then
53. A. remember B. forget C. believe D. tell
54. A. did B. do C. were D. had
55. A. became B. felt C. turned D. caught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A
The Ice Hotel
Are you going into skiing Is winter your favorite time of year If you like snow and ice, maybe you should stay at Ice Hotel in Quebec, Canada. But, you can only check in at this hotel during the winter. Why Because this hotel is built every December. It has 32 rooms and 80 people can stay there each night. The hotel even has a movie theatre, art gallery, and church. Of course, all of these parts of the hotel are made of ice. In fact, all the furniture, art, lights, and even plates and drinking glasses are made out of ice.
Because this hotel is so unusual, it is becoming very popular.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ome to the Ice Hotel to look at the fantastic ice art, drink and eat from designed ice dishes and experience the unique atmosphere (独特的气氛). Some couples have even got married in the hotel's ice church. But all these guests keep their winter coats on! Because of all the ice, the temperature inside the hotel is always between - 2 C and - 5 C. Surprisingly, sleeping is not a problem in the freezing cold hotel rooms. Every guest gets a special cold-weather sleeping bag and some fur blankets. These keep the room cozy and warm until morning.
56.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reading
A. How the Ice Hotel is built B. What makes the Ice Hotel special
C. Why the Ice Hotel is made of ice D. The services of the Ice Hotel
57. Why is sleeping NOT a problem in the hotel
A. the rooms are warm B. the temperature is -2 C
C. the sleeping bags are warm D. the furniture is warm
58. In which part of the hotel would you probably find "plates"
A. the church B. the restaurant C. the rooms D. the art gallery
B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a young person faces is deciding what to do. Some people, however, from the time they are six years old “know” that they want to be doctors or teachers or firefighters, but most of us do not get around to making a decision about a job until someone or something forces us to face the problem.
Choosing a job takes time, and 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you have to think about as you try to decide what you would like to do. You may find that you will have to take special courses for a particular kind of work, or you may find out that you will need to get enough knowledge for a particular job.
Fortunately,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you can turn to for advice and help in making your decision. At most schools, there are teachers to give you information about jobs. And you can talk over your ideas with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who are always ready to listen and to offer suggestions.
59.In the third paragraph “turn to” means ______.
A. turn your face around B. change into C. go to someone for help D. give advice
60.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is ______.
A. Getting a Job
B. Kind People to Help You
C. Choosing a job
D. Difficulties Facing Young People
61. The passage tells you that ______ for a particular job.
A. you should have ideas when you are a child
B. it’s impossible for you to get enough knowledge
C. you have to face the problem
D. you may enter a class to study
62. Making a decision about choosing your job ______.
A. needs friends B. needs time C. cost money D. cost your ability
C
I sat at my seat waiting for the school paper to be passed around. I waited anxiously, knowing that once I received it I would know how good a writer I really am.
When the paper arrived at my classroom, I nearly knocked down five of my classmates to get to the first paper. With a school paper in my hands, I returned to my seat. About a month earlier, I had handed in one of, what I believed to be, my best stories. I named it Symbol of Success. The head of the English Department at my school, Professor Cullen had said that she would include some reviews of students’ stories in the latest school paper. Professor Cullen was known for her rough criticism. Impressing her was very hard but I wanted to be the first to do so.
I sat at the edge of my seat as I read through the other story reviews. There wasn’t one story that got more than three stars .I became calm and wasn’t anxious to know my review. It was long after that I heard someone shout out “Five stars ! Seriously !” from behind me. I turned around and saw the shocked expression of Gene’s face, “Peter, your story got five stars!” I couldn’t believe what I was hearing. I turned my attention back to my story and saw the five stars at the end of the review that I had not read yet. I looked through the review written by Professor Cullen. She wrote that I had a gift for story writing.
I was proud that I achieved what I thought was impossible .For so long I believed I wasn’t as good as I thought I was and that my talent was not enough to cover up my lack of wring skills .But this review proved that I was truly a good writer and that there was a future ahead of me in the field of fiction writing. The review and the five stars meant the world of me. Those five stars became the symbol of my success.
63. How did the writer get the school paper
A. His teacher gave it to him first
B. The publisher sent it to him first
C. His friend helped him get the first one.
D. He rushed ahead to get the first one by himself.
64.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Professor Cullen
A. She was very gentle to everyone
B. She seldom praised her students.
C. She was very cold to her students.
D. She was respected by her students.
65. We can learn from this text that Peter_______.
A. had thought his story was better than those of others
B. was always anxious to know the review about him
C. didn’t know he got five stars until others told him
D. looked through a few stories that had got four stars
66. What did Professor Cullen think of Peter’s story
A. She thought highly of it
B. She thought it was just so-so
C. She thought it was extremely bad
D. She doubted if it was written by him.
67. Why did the review and the five stars mean the world to Peter
A. Because they helped him learn writing skills
B. Because they made him happy for some time
C. Because they helped him enter a key university
D. Because they made him see his writing talents.
D
What’s your idea of a good time What about dancing in a rainy field with one hundred and fifty thousand other people while a famous rock band plays on a stage so far away that the performers look like ants
It may sound strange but that is what many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young people in the UK do every summer.Why Because summer is the time for outdoor music festivals.
Held on a farm, the Glastonbury Festival is the most well-known and popular festival in the UK.It began in 1970 and the first festival was attended by one thousand five hundred people each paying an admission price of £1 — the ticket included free milk from the farm.
Since then the Glastonbury Festival has gone 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 — in 2004 one hundred and fifty thousand fans attended, paying £112 each for a ticket to the three-day event.Tickets for the event sold out within three hours.Performers included superstars, such as Paul McCartney and James Brown, as well as new talent, like Franz Ferdinand and Joss Stone.
Although many summer festivals are run on a profit-making basis, Glastonbury is a charity event, donating millions of pounds to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Glastonbury is not unique(独特的) in using live music to raise mone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In July of this year, the Live 8 concerts were held simultaneously (同时) in London, Paris, Rome and Berlin.Superstars such as Madonna, Sir Elton John and Stevie Wonder performed in order to highlight international poverty and debt.
68.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saying “the Glastonbury Festival has gone 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
A.The festival has achieved growing success.
B.Grea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hold the festival.
C.The festival has brought in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D.There have been thousands of fans attending the festival.
6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The Glastonbury Festival is run on a profit-making basis.
B.Tickets for the 2004 Glastonbury Festival were in great demand despite the high price.
C.Both James Brown and Joss Stone were born in poor families.
D.In the 1970 Glastonbury Festival, one could have lunch on the farm for free.
70 We can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_____.
A.the Glastonbury Festival is not so popular as the Live 8 concerts
B.the Live 8 concerts are held every year in London
C.London, Paris, Rome and Berlin are famous for outdoor music festivals
D.some superstars are concerned about global poverty
71.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How to have a good time B.Charity events around the world
C.The Glastonbury Festival D.Superstars’ performances in charity events
E
Some years ago on a hot summer day in south Florida a little boy decided to go for a swim in the old swimming hole behind his house.In a hurry to dive into the cool water, he ran out of the back door, leaving behind shoes, socks, and shirt as he went.
He flew into the water, not realizing that as he swam toward the middle of the lake, a crocodile was swimming toward him.His mother in the house was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and saw the two.In great fear, she ran toward the water, shouting to her son as loudly as she could.Hearing her voice, the little boy became alarmed and made a U-turn to swim to his mother.It was too late.Just as he reached her, the crocodile reached him.From the shore, the mother grabbed her little boy by the arms just as the crocodile snatched his legs.That began an incredible tug-of-war between the two.The crocodile was much stronger than the mother, but the mother was much too passionate to let go.A farmer happened to drive by, heard their screams, raced from his truck, took aim and shot the crocodile.
Remarkably, after weeks and weeks in the hospital, the little boy survived.His legs were extremely scarred by the attack of the animal.And, on his arms, were deep scratches where his mother’s fingernails dug into his flesh in her effort to hang on to the son she loved.
The newspaper reporter, who interviewed the boy, asked if he would show him his scars.The boy lifted his legs.And then, with obvious pride, he said to the reporter, “But look at my arms.I have great scars on my arms, too.I have them because my Mom wouldn’t let go.”
Never judge another person’s scars, because you don’t know how they were made.
72. By saying “But look at my arms.I have great scars on my arms, too” in paragraph 4,the boy really wants to show__________.
A. how deep the scars made by the crocodile were
B. what a brave and courageous boy he was
C. how many scars and scratches he had
D. how great and beloved his mother was
73. Hearing Mother’s shouts, the boy______.
A. remained in the middle at a loss B. didn’t stop swimming forwards
C. swam back towards the shore D. was ready to fight the crocodile
7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A crocodile attacked him when the boy and his mother were swimming.
B. The crocodile bit the arms of the boy when it reached him.
C. There is always an interesting story behind every scar.
D. It was the farmer who shot the crocodile.
7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ill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Scars of Love B. Women Hold up Half the Sky
C. A Terrible Experience D. Don’t Judge by Appearances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小节,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When Jack bowed to someone, he always did it much too quickly. They needn't to waitany longer after he finished nodding his head. So he was blamed for no manner. Then awarm-hearted man teaches him, "When you bow to somebody next time, you can count theJanuary, February, March, until December. Then you can lift your body. Thus, the ceremonywill almost perfect.The next day, he met his uncle, but he did as the man told him to. The bowwas too long that it made his uncle escape soon with a surprising look. When Jack lookeddown, he found his uncle gone. So he asked a passer-by, "In which month did she go away "
第二节 书面表达 (25分)
假设请你接待一个加拿大中学生代表团。该团在西安逗留两天。团长请你用英语突出重点介绍一下西安的情况,请按以下提示写一篇短文,并与外宾聊聊对文物利用和保护的看法,可根据要点适当发挥。(120字左右)
内容要点 是中国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唐朝(Tang Dynasty)时,西安闻名国内外,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和文化遗产宝库(treasure house)。一些失落的文明遗址提供了大量证据。西安的兵马俑(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是世界奇迹之一。
看 法 …… ( 至少三句 )
参考答案:
1-5 BAACB 6-10 AABBC 11-15 BBBAB 16-20 ABABA
21-25CABAD 26-30 BDBCA 31-35 BACAB
36-40 CDABD 41-45BCBCD 46-50CDABC 51-55 CACDA
56-58 BCB 59-62CCCB 63—67 DBCAD 68-71ABDC 72-75DCDA
改错:1. needn't to 去掉 to 2. no manner —no manners 3. teaches— taught
4. count the 去掉 the 5.ceremony will 后加 be 6. but— and
7. was too— was so 8. surprising—surprised 9. looked down— looked up
10. did she—> did he
作文示例:
Xi'a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of the Northwes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was well-know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early in Tang Dynas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vel industry, Xi'an is now a world-famous tourist city, a treasure house of cultural relics. The remains of lost civilizations furnish evidence of every major epoch in China's half a million history. Xi'an’s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from the tomb of China's First Emperor, is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 It was also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famous Silk Road. Moving around this old city is like going through thousands of years back in time.
I think the cultural relics should be open to the public and let more people feel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Still lots of historic remains should be protected. Only when the government and citizens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relics can they be preserved well.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