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科阶段性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科阶段性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科阶段性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九上·秀洲月考)20世纪初战争阴霾笼罩欧洲,“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引爆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  )
A.德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B.三国同盟形成
C.三国协约形成 D.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1)B
(2)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根据干中的“20世纪初”“ 欧洲”等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空前灾难。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题干材料描述的战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夫妇乘坐敞篷汽车进入市区,当斐迪南夫妇的汽车行驶到一个拐角处时,一个秘密组织成员,普林西普立刻冲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结果斐迪南夫妇双双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偶发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ABC三项都不是引爆这场战争的导火线,不符合题意;
D项萨拉热窝事件是引爆这场战争的导火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2020九上·秀洲月考)下列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
①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 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
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 ④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是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的会议,主要讨论对德的合约及战后的安排。在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条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有英法日等国瓜分,其中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从而体现出巴黎和会实质上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D项①④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和会的内容及性质,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2020九上·秀洲月考)“新”相较于“旧”而存在,历史总是在新旧交替中前行。距今100多前,一批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伐旧倡新的运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胡适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这种死的语言并不能产生有活力的文学。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  )
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白话文
(2)与此前泱泱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相比,这场以反传统为旗帜的文化运动主要“新”在(  )
A.追求民族独立 B.宣传民主共和
C.提倡民主科学 D.主张暴力革命
【答案】(1)D
(2)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提倡白话文是胡适的主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指导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提倡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主要“新”的表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与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4.(2020九上·秀洲月考)“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体国民要求严惩国贼拒签合约电》)这一电文可以佐证(  )
①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③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④武昌起义促使清朝的统治迅速崩溃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反映了巴黎和会被英、法、美等大国操纵,中国的要求不仅被无理拒绝,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①理解正确。根据题干中的“.....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表明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③理解正确。②④说法正确,但在题干电文中不能体现。
A项①③可以用题干电文佐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5.(2020九上·秀洲月考)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变化,说明革命党人(  )
①摈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 ②排斥其他少数民族
③追求各民族之间的平等 ④视中华民族为一个整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驱除鞑虏”是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内容,“五族共和”是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口号。这一变化说明了同盟会摈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追求各民族之间的平等, 视中华民族为一个整体。但并不能说明革命党人排斥其他少数民族,所以①③④正确。
B项①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识记并理解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6.(2020九上·秀洲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兴起了反抗西方列强、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下列历史事件与材料相符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北伐战争
③埃及华夫脱运动 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印度的觉醒;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解析】【分析】一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亚非拉国家获得新发展。历史事件与材料相符的是③埃及华夫脱运动、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是一场以争取民族独立为目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甘地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项③④与材料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拉国家奋起的事件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亚非拉国家奋起以及影响。
7.(2020九上·秀洲月考)如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对这两次事件看法正确的是(  )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图一事件将图二事件推向了高潮
C.图二事件加速了图一事件的步伐
D.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可知,图1事件是新文化运动,图2事件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将新文化运动推向高潮。
A项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看法不正确,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不符合题意;
B项图一事件将图二事件推向了高潮看法正确,符合题意;
C项图二事件加速了图一事件的步伐逻辑关系有误,不符合题意;
D项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看法不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联系,要求具备分析历史图片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8.(2020九上·秀洲月考)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张学良“改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上海民众普遍接受社会主义制度,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因为1919年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无视中国政府提出的合法要求,导致民众反对资本主义制度;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些都让民众对社会主义产生好感。张学良“改旗易帜”发生于1928年,不属于20世纪初,涉及不到两种社会制度。
A项①②③是产生题干现象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20世纪20年代初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9.(2020九上·秀洲月考)重大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历史事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新文化运动——使青年学生思想极大解放,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③五四运动——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使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提出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B项①②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有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10.(2020九上·秀洲月考)毛泽东曾说,由于他们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秋收起义的失败 D.国民党反动派的背叛
【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依据“由于他们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可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大量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国民革命失败给中共的主要教训是,要想革命胜利,必须做到必须独立自主的掌握革命领导权。故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右派的背叛。
ABC三项都不是中国共产党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国民党反动派的背叛是中国共产党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蒋介石、汪精卫反革命政变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20九上·秀洲月考)毛泽东诗词(或论断)不仅能重温历史的峥嵘岁月,更能领略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①③② D.②④③①
【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反映的是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粉碎了蒋介石在川、黔、滇三角地带歼灭红军的计划;“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是毛泽东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指的是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是指1927年9月的秋收起义,所以时间顺序为②④③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历史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
12.(2020九上·秀洲月考)红色城市见证革命历程。小丽同学拟设计一项红色研学活动,她选定的以下城市与研学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
A.武昌——人民军队的创建
B.延安——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会宁——红军长征出发地
D.遵义——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A项武昌——人民军队的创建搭配不正确,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不符合题意;
B项延安——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搭配不正确,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C项会宁——红军长征出发地搭配不正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中华苏维埃革命政权的诞生地——江西瑞金,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长征长征胜利结束,不符合题意;
D项遵义——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搭配正确,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13.(2020九上·秀洲月考)嘉兴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1921年,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在嘉兴南湖红船上(  )
A.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B.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D.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上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A项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的是八七会议,不符合题意;
B项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的是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和《井冈山的的斗争》,不符合题意;
C项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是遵义会议,不符合题意;
D项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的是中共一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掌握中共一大的内容和意义。
14.(2020九上·秀洲月考)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下列能反映在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的是(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中国近代进行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是三个层次:一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即器物阶段,由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第二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政治民主化,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以期变法实现国家富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则主张以暴力推翻腐败的清政府,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民主共和,其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第三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武器,发动了新文化运动。题干能反映在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的是②③。
C项②③能反映在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
15.(2020九上·秀洲月考)九年级某班同学开展活动回顾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的历程,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任务一 填表忆史】
(1)根据下表中的提示语,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在表格内:
提示语 历史事件(含时间)
焕然一新 ①
星星之火 ②
生死攸关 ③
(2)【任务二 读文析史】
在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从南湖红船到军旗升起的地方,从北伐风云到合作破裂,从星星之火到长征壮歌……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军旗升起的地方”给革命历程带来怎样的希望?
(3)中国共产党找到的这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创的?
(4)【任务三 畅谈悟史】
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探索才找到这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感悟和体会?
【答案】(1)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如果写中共一大召开,不得分);②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1935年,遵义会议。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的革命道路。(或答: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毛泽东。
(4)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要敢于创新,大胆实践;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具有艰巨性;要依靠工农的力量等。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星星之火”。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军旗升起的地方”指的是南昌起义,结合南昌起义的意义加以说明,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3)1927年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进攻长沙失利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进军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要敢于创新,大胆实践;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具有艰巨性;要依靠工农的力量等。
故答案为:(1)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如果写中共一大召开,不得分);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5年,遵义会议。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的革命道路。(或答: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毛泽东。
(4)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要敢于创新,大胆实践;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具有艰巨性;要依靠工农的力量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遵义会议,南昌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6.(2020九上·秀洲月考)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改写为“囻”。
——宋军《申报的兴衰》
材料三:1840年之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的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规,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折射出当时中国发生了哪一巨变?这一历史大事对近代中国文明进步作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3)列举20世纪初中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相关史实一例,说明材料三中“近代中国社会改道变形,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的观点。
【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中华民国的创建(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发展趋势。
(3)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发起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根据材料二中的“民国”,联系所学知识,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中国开始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发展趋势。
(3)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倡民主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故答案为:(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中华民国的创建(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发展趋势。
(3)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发起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1 / 1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科阶段性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九上·秀洲月考)20世纪初战争阴霾笼罩欧洲,“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引爆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  )
A.德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B.三国同盟形成
C.三国协约形成 D.萨拉热窝事件
2.(2020九上·秀洲月考)下列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
①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 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
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 ④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020九上·秀洲月考)“新”相较于“旧”而存在,历史总是在新旧交替中前行。距今100多前,一批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伐旧倡新的运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胡适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这种死的语言并不能产生有活力的文学。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  )
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白话文
(2)与此前泱泱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相比,这场以反传统为旗帜的文化运动主要“新”在(  )
A.追求民族独立 B.宣传民主共和
C.提倡民主科学 D.主张暴力革命
4.(2020九上·秀洲月考)“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体国民要求严惩国贼拒签合约电》)这一电文可以佐证(  )
①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③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④武昌起义促使清朝的统治迅速崩溃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2020九上·秀洲月考)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变化,说明革命党人(  )
①摈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 ②排斥其他少数民族
③追求各民族之间的平等 ④视中华民族为一个整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2020九上·秀洲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兴起了反抗西方列强、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下列历史事件与材料相符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北伐战争
③埃及华夫脱运动 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7.(2020九上·秀洲月考)如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对这两次事件看法正确的是(  )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图一事件将图二事件推向了高潮
C.图二事件加速了图一事件的步伐
D.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8.(2020九上·秀洲月考)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张学良“改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2020九上·秀洲月考)重大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历史事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新文化运动——使青年学生思想极大解放,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③五四运动——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2020九上·秀洲月考)毛泽东曾说,由于他们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秋收起义的失败 D.国民党反动派的背叛
11.(2020九上·秀洲月考)毛泽东诗词(或论断)不仅能重温历史的峥嵘岁月,更能领略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①③② D.②④③①
12.(2020九上·秀洲月考)红色城市见证革命历程。小丽同学拟设计一项红色研学活动,她选定的以下城市与研学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
A.武昌——人民军队的创建
B.延安——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会宁——红军长征出发地
D.遵义——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13.(2020九上·秀洲月考)嘉兴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1921年,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在嘉兴南湖红船上(  )
A.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B.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D.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14.(2020九上·秀洲月考)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下列能反映在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的是(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5.(2020九上·秀洲月考)九年级某班同学开展活动回顾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的历程,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任务一 填表忆史】
(1)根据下表中的提示语,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在表格内:
提示语 历史事件(含时间)
焕然一新 ①
星星之火 ②
生死攸关 ③
(2)【任务二 读文析史】
在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从南湖红船到军旗升起的地方,从北伐风云到合作破裂,从星星之火到长征壮歌……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军旗升起的地方”给革命历程带来怎样的希望?
(3)中国共产党找到的这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创的?
(4)【任务三 畅谈悟史】
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探索才找到这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感悟和体会?
16.(2020九上·秀洲月考)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改写为“囻”。
——宋军《申报的兴衰》
材料三:1840年之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的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规,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折射出当时中国发生了哪一巨变?这一历史大事对近代中国文明进步作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3)列举20世纪初中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相关史实一例,说明材料三中“近代中国社会改道变形,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的观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根据干中的“20世纪初”“ 欧洲”等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空前灾难。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题干材料描述的战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夫妇乘坐敞篷汽车进入市区,当斐迪南夫妇的汽车行驶到一个拐角处时,一个秘密组织成员,普林西普立刻冲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结果斐迪南夫妇双双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偶发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ABC三项都不是引爆这场战争的导火线,不符合题意;
D项萨拉热窝事件是引爆这场战争的导火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答案】D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是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的会议,主要讨论对德的合约及战后的安排。在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条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有英法日等国瓜分,其中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从而体现出巴黎和会实质上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D项①④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和会的内容及性质,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答案】(1)D
(2)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提倡白话文是胡适的主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指导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提倡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主要“新”的表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与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反映了巴黎和会被英、法、美等大国操纵,中国的要求不仅被无理拒绝,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①理解正确。根据题干中的“.....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表明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③理解正确。②④说法正确,但在题干电文中不能体现。
A项①③可以用题干电文佐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5.【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驱除鞑虏”是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内容,“五族共和”是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口号。这一变化说明了同盟会摈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追求各民族之间的平等, 视中华民族为一个整体。但并不能说明革命党人排斥其他少数民族,所以①③④正确。
B项①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识记并理解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6.【答案】C
【知识点】印度的觉醒;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解析】【分析】一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亚非拉国家获得新发展。历史事件与材料相符的是③埃及华夫脱运动、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是一场以争取民族独立为目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甘地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项③④与材料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拉国家奋起的事件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亚非拉国家奋起以及影响。
7.【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可知,图1事件是新文化运动,图2事件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将新文化运动推向高潮。
A项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看法不正确,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不符合题意;
B项图一事件将图二事件推向了高潮看法正确,符合题意;
C项图二事件加速了图一事件的步伐逻辑关系有误,不符合题意;
D项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看法不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联系,要求具备分析历史图片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8.【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上海民众普遍接受社会主义制度,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因为1919年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无视中国政府提出的合法要求,导致民众反对资本主义制度;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些都让民众对社会主义产生好感。张学良“改旗易帜”发生于1928年,不属于20世纪初,涉及不到两种社会制度。
A项①②③是产生题干现象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20世纪20年代初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9.【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使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提出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B项①②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有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依据“由于他们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可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大量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国民革命失败给中共的主要教训是,要想革命胜利,必须做到必须独立自主的掌握革命领导权。故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右派的背叛。
ABC三项都不是中国共产党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国民党反动派的背叛是中国共产党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蒋介石、汪精卫反革命政变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反映的是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粉碎了蒋介石在川、黔、滇三角地带歼灭红军的计划;“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是毛泽东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指的是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是指1927年9月的秋收起义,所以时间顺序为②④③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历史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
12.【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A项武昌——人民军队的创建搭配不正确,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不符合题意;
B项延安——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搭配不正确,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C项会宁——红军长征出发地搭配不正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中华苏维埃革命政权的诞生地——江西瑞金,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长征长征胜利结束,不符合题意;
D项遵义——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搭配正确,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13.【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上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A项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的是八七会议,不符合题意;
B项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的是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和《井冈山的的斗争》,不符合题意;
C项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是遵义会议,不符合题意;
D项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的是中共一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掌握中共一大的内容和意义。
14.【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中国近代进行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是三个层次:一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即器物阶段,由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第二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政治民主化,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以期变法实现国家富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则主张以暴力推翻腐败的清政府,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民主共和,其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第三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武器,发动了新文化运动。题干能反映在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的是②③。
C项②③能反映在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15.【答案】(1)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如果写中共一大召开,不得分);②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1935年,遵义会议。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的革命道路。(或答: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毛泽东。
(4)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要敢于创新,大胆实践;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具有艰巨性;要依靠工农的力量等。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星星之火”。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军旗升起的地方”指的是南昌起义,结合南昌起义的意义加以说明,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3)1927年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进攻长沙失利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进军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要敢于创新,大胆实践;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具有艰巨性;要依靠工农的力量等。
故答案为:(1)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如果写中共一大召开,不得分);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5年,遵义会议。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的革命道路。(或答: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毛泽东。
(4)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要敢于创新,大胆实践;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具有艰巨性;要依靠工农的力量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遵义会议,南昌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6.【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中华民国的创建(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发展趋势。
(3)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发起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根据材料二中的“民国”,联系所学知识,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中国开始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发展趋势。
(3)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倡民主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故答案为:(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中华民国的创建(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发展趋势。
(3)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发起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