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份独立作业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九上·柯桥月考)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强学会【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ACD三项好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同盟会是1905年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政党,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中国同盟会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与历史地位。2.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的准确识记。3.(2020九上·柯桥月考)图片是历史的痕迹,请为下面四幅图片排序(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答案】C【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是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上,宣读的大总统誓词。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邹容的代表作《革命军》1903年5月正式出版。《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来《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C项②③①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4.“五四运动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A.改变了国家性质 B.社会领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答案】B【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五四运动时期,国家政权仍然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仍是封建性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说明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和北伐革命军成为社会的主要领导力量,即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5.(2020九上·柯桥月考)“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题干与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大力提倡分不开。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文化运动是题干出现平易通俗的文风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6.(2020九上·柯桥月考)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的绍兴乡贤是( )A.蔡元培 B.鲁迅 C.周恩来 D.秋瑾【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在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从而使北大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大本营的是蔡元培。A项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下,延聘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派学人为北大教员,使新文化运动的力量汇聚到北大,为壮大新文化运动阵容做出了贡献。7.(2020九上·柯桥月考)2020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纪念日。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作为板报内容不恰当的是( )A.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B.十月革命的影响C.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D.国民党一大召开【答案】D【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进步理论;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ABC三项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不符合题意;D项国民党一大召开作为板报内容不恰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相关史实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相关史实。8.(2020九上·柯桥月考)“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该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 )①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 ②取得了一定的胜利③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④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反映了在学生、工人的斗争下,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开端。C项②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9.(2020九上·柯桥月考)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写道:“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的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政府改头换面了,但它的精神实质与过去一样。”这意在说明A.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B.戊戌变法的进步性C.辛亥革命的意义 D.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题干信息表明: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但是袁世凯倒行逆施,妄图恢复帝制,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从而掀起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要求具备对题干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0.(2020九上·柯桥月考)芮恩斯在《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中写道:“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取得的初步胜利是( )①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②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③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④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即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①③④符合题意。②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表述错误,五四运动没有实现这一目标。B项①③④是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取得的初步胜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芮恩斯在《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中写道:“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为切入点,考查了五四运动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1.(2020九上·柯桥月考)某校为“纪念孙中山逝世95周年”编排一话剧,下列场景中孙中山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的东京建立了中国同盟会,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25年孙中山逝世,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发生在1926年,孙中山不可能出现。ABC三项场景中孙中山都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D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场景中孙中山不可能出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2.(2020九上·柯桥月考)1919年6月《新国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等三人为要求条件。”上述新闻中透露该风潮的信息有( )①运动已扩展到上海 ②学生是运动的先锋③工人已经举行浩大罢工 ④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材料讲述的是受罢课学生爱国行为的影响,上海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正在酝酿,五四运动的目的也由开始的争取青岛主权转变为要求政府释放北京被捕的学生和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这说明五四运动扩展到了上海,学生是运动的先锋,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但工人的罢工尚未举行。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C项①②④是题干新闻中透露该风潮的信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弄清材料表达的意思。13.(2020九上·柯桥月考)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不包括( )A.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D.革命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答案】B【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而B选项不能体现出“新”,因为此前的辛亥革命等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ACD三项都能体现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不符合题意;B项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不是题干里的“新”包括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14.(2020九上·柯桥月考)下列对新文化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学术思想自由的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②运动中胡适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写作③鲁迅在此期间发表的《狂人日记》大力鞭笞封建礼数④这场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学术思想自由的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写作。鲁迅在此期间发表的《狂人日记》,大力鞭笞封建礼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这场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④对新文化运动的描述不正确。A项①②③描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5.(2020九上·柯桥月考)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董老诗中写的是( )A.八七会议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一大 D.遵义会议【答案】C【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题干中 “四十年前”指1921年,结合“南湖”等信息和所学可知,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为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中共一大是董老诗中写的事件,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的召开。本题要求学生掌握中共一大的史实。16.(2020九上·柯桥月考)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A.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B.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C.打倒列强 除军阀 D.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宣传标语“打倒列强,除军阀”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ABD三项和北伐战争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打倒列强 除军阀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二、综合题17.(2020九上·柯桥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昌起义后的两个月,孙中山才从美国归来。记者问他带回多少钱支持革命时,孙中山回答:“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精神耳!”12月底,名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的选举,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材料三: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中指出:“在(民国初年)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说)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材料四: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既没有亲自参加武昌起义,又没钱支持革命的孙中山却依然被选为临时大总统?(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表明辛亥革命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3)“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有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革命中有崇高的威望;1894年创办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后任总理;并把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并组织发动了一系列起义。(2)材料二表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材料三表明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3)民主和科学。赞成,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看,辛亥革命以后,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局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进行政治革命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看,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个性解放、新文学和新道德,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创立了中国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又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民报》上,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纲领。此后,他领导了多次反对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回国领导了辛亥革命。(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从政治和思想方面体现了辛亥革命的进步意义。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具体加以说明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分别指民主和科学。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未进行深刻的社会思想变革,最终辛亥革命以失败而告终,这刺激了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的反思,他们认为只有破除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才能建立真正民主,自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新文化运动带有为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故答案为:(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革命中有崇高的威望;1894年创办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后任总理;并把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并组织发动了一系列起义。(2)材料二表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材料三表明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3)民主和科学。赞成,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看,辛亥革命以后,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局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进行政治革命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看,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个性解放、新文学和新道德,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具体的关键是掌握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史实。18.(2020九上·柯桥月考)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会的都是北京中等以上学校的青年学生,其中有许多北京大学的学生……有人站在高处力喊‘开会’,即时高低不一的行行学生纵队一变而成了团团圆阵。我站得靠后点儿,那几位激昂愤发……每句话似乎都带着爆发力,往往不等那段话说完,从最近的圆周起,齐拍的掌声层层向外扩展。”——游行学生王统照材料二:对于五四运动的爆发——在巴黎的中国政治领袖、中国学生各组织、华侨代表等,每日必往中国代表团总部,不断要求代表团明确保证,不允保留即予拒签。他们还威胁道,如果代表团签字,他们将不择手段,加以制止。”——《顾维钧回忆录》材料三:雄伟的工人和学生的队伍走上了街头,全国范围内激扬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浪潮。……特别是一向被人轻视的工人群众也发出了怒吼,这是一支真正能制一切反动派于死命的伟大生力军。……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一种激烈的变化。——吴玉章《回忆五四前后的思想转变》(1)“五四”运动中,为什么首先行动起来的是青年学生,特别是北京大学的学生?(2)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蕴含着中国内政和外交深刻互动,请分别用史实说明五四运动前后这一深刻互动。(3)结合材料三,分析五四运动的影响。【答案】(1)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而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云集之地,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因此青年学生思想更为解放。(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对中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在五四运动的巨大压力下,中国代表团作出了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的决定。(3)“全国激扬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浪潮”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工人群众也发出了怒吼”说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一种激烈的变化”说明五四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向封建正统儒家学说猛烈开火,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云集之地 ,后来《新青年》杂志由上海迁往北京,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因此青年学生思想更为解放。(2)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由此引发了五四运动。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3)材料三中的“全国激扬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浪潮”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工人群众也发出了怒吼”说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一种激烈的变化”说明五四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故答案为:(1)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而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云集之地,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因此青年学生思想更为解放。(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对中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在五四运动的巨大压力下,中国代表团作出了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的决定。(3)“全国激扬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浪潮”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工人群众也发出了怒吼”说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一种激烈的变化”说明五四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史实。19.(2020九上·柯桥月考)2020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据此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以下地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在各城市的奋斗足迹。材料三:(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图1、图2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图1与图2反映的内容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根据地图,请选择两个地点,例举史实,说说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举例:我选择:成就——北京19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3)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联系材料,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感悟?【答案】(1)图1反映了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有了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以后主要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图2反映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2)孕育——北京: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要求严惩亲日卖国贼曹汝霖等人,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诞生——上海: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起步——广州: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建了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取得北伐的重大胜利。创立——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成熟——遵义: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落定——延安: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许多工农群众、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满怀革命热情,从四面八方来到延安,又从这里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3)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救中国,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图1反映了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有了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并逐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图2反映了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2)可选择北京、上海、广州、井冈山、延安等地,分别运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遵义会议、抗日战争的史实加以说明,言之有理即可。(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图1反映了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有了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以后主要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图2反映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2)孕育——北京: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要求严惩亲日卖国贼曹汝霖等人,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诞生——上海: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起步——广州: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建了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取得北伐的重大胜利。创立——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成熟——遵义: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落定——延安: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许多工农群众、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满怀革命热情,从四面八方来到延安,又从这里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3)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救中国,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2020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0.(2020九上·柯桥月考)一段文摘,一首歌曲都隐含着历史的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段文摘】材料一: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政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一首歌曲】材料二: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已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1)材料一中“专制政治”具体指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的原因。(2)材料二这首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历史,这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是一部“国人渐已醒”的历史。请运用所学知识,选用两个史实说明这一时期“国人渐已醒”。【答案】(1)北洋军阀(或袁世凯)统治。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辛亥革命以后,多数国民受封建旧文化的毒害很深,缺乏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和独立人格。(2)①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②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③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④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要求具备材料分析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制政治”具体指北洋军阀的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出现“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本题考查20世纪上半期中国人民觉醒的重大历史事件,要求具备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一“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要致力于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渐已醒”,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及其影响作答。故答案为:(1)北洋军阀(或袁世凯)统治。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辛亥革命以后,多数国民受封建旧文化的毒害很深,缺乏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和独立人格。(2)①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②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③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④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具备材料分析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1 /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份独立作业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九上·柯桥月考)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强学会2.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3.(2020九上·柯桥月考)图片是历史的痕迹,请为下面四幅图片排序(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4.“五四运动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A.改变了国家性质 B.社会领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5.(2020九上·柯桥月考)“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6.(2020九上·柯桥月考)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的绍兴乡贤是( )A.蔡元培 B.鲁迅 C.周恩来 D.秋瑾7.(2020九上·柯桥月考)2020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纪念日。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作为板报内容不恰当的是( )A.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B.十月革命的影响C.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D.国民党一大召开8.(2020九上·柯桥月考)“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该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 )①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 ②取得了一定的胜利③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④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2020九上·柯桥月考)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写道:“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的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政府改头换面了,但它的精神实质与过去一样。”这意在说明A.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B.戊戌变法的进步性C.辛亥革命的意义 D.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0.(2020九上·柯桥月考)芮恩斯在《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中写道:“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取得的初步胜利是( )①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②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③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④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1.(2020九上·柯桥月考)某校为“纪念孙中山逝世95周年”编排一话剧,下列场景中孙中山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12.(2020九上·柯桥月考)1919年6月《新国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等三人为要求条件。”上述新闻中透露该风潮的信息有( )①运动已扩展到上海 ②学生是运动的先锋③工人已经举行浩大罢工 ④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2020九上·柯桥月考)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不包括( )A.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D.革命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14.(2020九上·柯桥月考)下列对新文化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学术思想自由的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②运动中胡适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写作③鲁迅在此期间发表的《狂人日记》大力鞭笞封建礼数④这场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20九上·柯桥月考)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董老诗中写的是( )A.八七会议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一大 D.遵义会议16.(2020九上·柯桥月考)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A.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B.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C.打倒列强 除军阀 D.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二、综合题17.(2020九上·柯桥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昌起义后的两个月,孙中山才从美国归来。记者问他带回多少钱支持革命时,孙中山回答:“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精神耳!”12月底,名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的选举,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材料三: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中指出:“在(民国初年)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说)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材料四: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既没有亲自参加武昌起义,又没钱支持革命的孙中山却依然被选为临时大总统?(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表明辛亥革命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3)“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有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18.(2020九上·柯桥月考)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会的都是北京中等以上学校的青年学生,其中有许多北京大学的学生……有人站在高处力喊‘开会’,即时高低不一的行行学生纵队一变而成了团团圆阵。我站得靠后点儿,那几位激昂愤发……每句话似乎都带着爆发力,往往不等那段话说完,从最近的圆周起,齐拍的掌声层层向外扩展。”——游行学生王统照材料二:对于五四运动的爆发——在巴黎的中国政治领袖、中国学生各组织、华侨代表等,每日必往中国代表团总部,不断要求代表团明确保证,不允保留即予拒签。他们还威胁道,如果代表团签字,他们将不择手段,加以制止。”——《顾维钧回忆录》材料三:雄伟的工人和学生的队伍走上了街头,全国范围内激扬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浪潮。……特别是一向被人轻视的工人群众也发出了怒吼,这是一支真正能制一切反动派于死命的伟大生力军。……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一种激烈的变化。——吴玉章《回忆五四前后的思想转变》(1)“五四”运动中,为什么首先行动起来的是青年学生,特别是北京大学的学生?(2)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蕴含着中国内政和外交深刻互动,请分别用史实说明五四运动前后这一深刻互动。(3)结合材料三,分析五四运动的影响。19.(2020九上·柯桥月考)2020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据此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以下地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在各城市的奋斗足迹。材料三:(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图1、图2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图1与图2反映的内容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根据地图,请选择两个地点,例举史实,说说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举例:我选择:成就——北京19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3)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联系材料,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感悟?20.(2020九上·柯桥月考)一段文摘,一首歌曲都隐含着历史的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段文摘】材料一: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政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一首歌曲】材料二: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已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1)材料一中“专制政治”具体指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的原因。(2)材料二这首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历史,这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是一部“国人渐已醒”的历史。请运用所学知识,选用两个史实说明这一时期“国人渐已醒”。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ACD三项好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同盟会是1905年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政党,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中国同盟会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与历史地位。2.【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的准确识记。3.【答案】C【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是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上,宣读的大总统誓词。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邹容的代表作《革命军》1903年5月正式出版。《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来《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C项②③①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4.【答案】B【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五四运动时期,国家政权仍然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仍是封建性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说明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和北伐革命军成为社会的主要领导力量,即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5.【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题干与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大力提倡分不开。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文化运动是题干出现平易通俗的文风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6.【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在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从而使北大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大本营的是蔡元培。A项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下,延聘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派学人为北大教员,使新文化运动的力量汇聚到北大,为壮大新文化运动阵容做出了贡献。7.【答案】D【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进步理论;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ABC三项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不符合题意;D项国民党一大召开作为板报内容不恰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相关史实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相关史实。8.【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反映了在学生、工人的斗争下,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开端。C项②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9.【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题干信息表明: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但是袁世凯倒行逆施,妄图恢复帝制,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从而掀起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要求具备对题干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0.【答案】B【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即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①③④符合题意。②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表述错误,五四运动没有实现这一目标。B项①③④是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取得的初步胜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芮恩斯在《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中写道:“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为切入点,考查了五四运动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1.【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的东京建立了中国同盟会,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25年孙中山逝世,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发生在1926年,孙中山不可能出现。ABC三项场景中孙中山都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D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场景中孙中山不可能出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2.【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材料讲述的是受罢课学生爱国行为的影响,上海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正在酝酿,五四运动的目的也由开始的争取青岛主权转变为要求政府释放北京被捕的学生和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这说明五四运动扩展到了上海,学生是运动的先锋,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但工人的罢工尚未举行。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C项①②④是题干新闻中透露该风潮的信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弄清材料表达的意思。13.【答案】B【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而B选项不能体现出“新”,因为此前的辛亥革命等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ACD三项都能体现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不符合题意;B项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不是题干里的“新”包括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14.【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学术思想自由的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写作。鲁迅在此期间发表的《狂人日记》,大力鞭笞封建礼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这场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④对新文化运动的描述不正确。A项①②③描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5.【答案】C【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题干中 “四十年前”指1921年,结合“南湖”等信息和所学可知,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为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中共一大是董老诗中写的事件,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的召开。本题要求学生掌握中共一大的史实。16.【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宣传标语“打倒列强,除军阀”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ABD三项和北伐战争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打倒列强 除军阀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17.【答案】(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革命中有崇高的威望;1894年创办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后任总理;并把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并组织发动了一系列起义。(2)材料二表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材料三表明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3)民主和科学。赞成,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看,辛亥革命以后,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局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进行政治革命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看,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个性解放、新文学和新道德,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创立了中国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又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民报》上,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纲领。此后,他领导了多次反对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回国领导了辛亥革命。(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从政治和思想方面体现了辛亥革命的进步意义。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具体加以说明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分别指民主和科学。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未进行深刻的社会思想变革,最终辛亥革命以失败而告终,这刺激了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的反思,他们认为只有破除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才能建立真正民主,自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新文化运动带有为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故答案为:(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革命中有崇高的威望;1894年创办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后任总理;并把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并组织发动了一系列起义。(2)材料二表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材料三表明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3)民主和科学。赞成,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看,辛亥革命以后,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局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进行政治革命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看,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个性解放、新文学和新道德,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具体的关键是掌握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史实。18.【答案】(1)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而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云集之地,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因此青年学生思想更为解放。(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对中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在五四运动的巨大压力下,中国代表团作出了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的决定。(3)“全国激扬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浪潮”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工人群众也发出了怒吼”说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一种激烈的变化”说明五四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向封建正统儒家学说猛烈开火,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云集之地 ,后来《新青年》杂志由上海迁往北京,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因此青年学生思想更为解放。(2)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由此引发了五四运动。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3)材料三中的“全国激扬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浪潮”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工人群众也发出了怒吼”说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一种激烈的变化”说明五四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故答案为:(1)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而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云集之地,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因此青年学生思想更为解放。(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对中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在五四运动的巨大压力下,中国代表团作出了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的决定。(3)“全国激扬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浪潮”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工人群众也发出了怒吼”说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一种激烈的变化”说明五四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史实。19.【答案】(1)图1反映了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有了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以后主要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图2反映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2)孕育——北京: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要求严惩亲日卖国贼曹汝霖等人,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诞生——上海: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起步——广州: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建了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取得北伐的重大胜利。创立——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成熟——遵义: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落定——延安: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许多工农群众、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满怀革命热情,从四面八方来到延安,又从这里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3)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救中国,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图1反映了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有了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并逐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图2反映了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2)可选择北京、上海、广州、井冈山、延安等地,分别运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遵义会议、抗日战争的史实加以说明,言之有理即可。(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图1反映了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有了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以后主要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图2反映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2)孕育——北京: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要求严惩亲日卖国贼曹汝霖等人,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诞生——上海: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起步——广州: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建了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取得北伐的重大胜利。创立——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成熟——遵义: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落定——延安: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许多工农群众、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满怀革命热情,从四面八方来到延安,又从这里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3)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救中国,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2020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0.【答案】(1)北洋军阀(或袁世凯)统治。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辛亥革命以后,多数国民受封建旧文化的毒害很深,缺乏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和独立人格。(2)①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②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③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④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要求具备材料分析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制政治”具体指北洋军阀的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出现“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本题考查20世纪上半期中国人民觉醒的重大历史事件,要求具备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一“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要致力于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渐已醒”,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及其影响作答。故答案为:(1)北洋军阀(或袁世凯)统治。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辛亥革命以后,多数国民受封建旧文化的毒害很深,缺乏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和独立人格。(2)①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②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③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④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具备材料分析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份独立作业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份独立作业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