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南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独立作业(一)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1.(2020九上·浙江月考)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星”是指( )A.美德率先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B.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军备竞赛C.萨拉热窝事件D.凡尔登战役【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星”是指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20世纪初的巴尔干半岛就象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军事集团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引发了长达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故成为“一粒火星”的是萨拉热窝事件。ABD三项都不是题干里的“火星”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C项萨拉热窝事件是题干里的“火星”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萨拉热窝事件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2.(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图是张武顺所著《我的第一本世界历史知识漫画书》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封面。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一战人员伤亡多、经济损失大 ②德国和法国是一战的参战国③牵涉到30多个国家地区的15亿人口 ④新式武器在一战战场上使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题干图片“法军、德军、坦克”反映了②德国和法国是一战的参战国和④新式武器在一战战场上使用;①一战人员伤亡多、经济损失大和③牵涉到30多个国家地区的15亿人口在题干图片中不能反映。C项②④是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找准图片的切入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2019九上·绍兴月考)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可知,题干体现了辛亥革命建立民国、推翻帝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举措,导致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项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不符合题意;B项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错误,辛亥革命后,专制独裁统治依旧存在,不符合题意;C项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不符合题意;D项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4.(2019九上·桐乡月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史料能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①妃子文绣登报与皇帝溥仪离婚②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家电话局③看电影、拍照片成为生活时尚④对地位高的人不再称老爷、大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20世纪30年代初,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不惧舆论的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力,与溥仪离婚;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在逐步变化、中国女性开始争取婚姻自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文化生活方面,照相技术开始出现,人们可以拍照片、看电影、看报纸等。辛亥革命后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①③④能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结论。B项①③④能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结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5.(2020九上·浙江月考)有史学家认为:“十月革命是列宁与布尔什维克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改变”。这次改变( )A.彻底推翻了沙皇残酷的专制统治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答案】D【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分析】据“十月革命是列宁与布尔什维克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改变’”可知,这次改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6.(2020九上·浙江月考)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下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行改革开放 D.创建斯大林模式【答案】D【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也就是斯大林模式,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重工业得到飞速发展。AB两项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列宁,不符合题意;C项实行改革开放的是邓小平,不符合题意;D项创建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模式的有关内容。注意准确识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7.(2020九上·浙江月考)苏联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农业全盘集体化”,这一变化造成了( )A.城市人口的增长 B.粮食产量迅猛增加C.轻工业的缓慢发展 D.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答案】D【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使农牧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集中的大生产,农业的经营规模扩大了一百倍。另一方面,在全盘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农业开始走上机械化的道路。但“农业全盘集体化” 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苏联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农业全盘集体化” 造成的后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具备学生准确识记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8.(2020九上·浙江月考)1919年埃及人民反英大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A. 埃及沦为英国殖民地 B.英殖民当局逮捕华夫脱领导人C.华夫脱党的领导 D.学生反英示威的推动【答案】B【知识点】埃及的华夫脱运动【解析】【分析】1918年冬,埃及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袖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英军撤离埃及、准许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并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还要求到巴黎和会申诉。1919年春,英国殖民当局断然拒绝这一合理要求,并逮捕了华夫脱党领导人,引发了埃及人民的反英大起义。ACD三项都不是1919年埃及人民反英大起义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英殖民当局逮捕华夫脱领导人是1919年埃及人民反英大起义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埃及华夫脱运动,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9.(2020九上·浙江月考)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③为印度实现民族独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④创立的非暴力理论是宝贵的思想财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印度的觉醒【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多次组织领导,取得了巨大成效。②由于甘地在印度革命斗争过程中的巨大贡献,所以被尊称为圣雄和国父。这不是甘地的功绩,而是对他的评价。③甘地的革命活动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是宝贵的思想财富,是印度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之一。①③正确;②④错误。B项①③是诗人如此评价甘地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甘地的评价,要求学生结合甘地的革命斗争思想和实践来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对甘地的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动准确把握,其次要对材料信息和选项细致分析,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材料的能力。10.“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可知,题干表述的是用白话文写文章,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新文化运动。ABD三项和平易通俗的文风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新文化运动是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1.(2020九上·浙江月考)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A.传统儒家思想 B.维新变法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 D.民主和科学【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新青年》杂志对毛泽东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民主、科学。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民主和科学是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情况、内容以及意义。12.(2019九上·义乌月考)五四运动中,一些爱国人士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些口号。这些口号表明五四运动(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将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C.改变中国外交被动局面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答案】D【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A项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从题干口号中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B项将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错误,材料所述的口号有利于推动爱国运动的发展,但是否能达到“高潮”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C项改变中国外交被动局面错误,五四运动的口号与中国外交被动局面的改变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正确,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体现了反帝性质,“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体现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即反封建性质,故材料所述口号能体现出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13.(2019九上·浦江月考)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主要反映了( )A.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C.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D.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领导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反映了中国领导阶级的变化。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主要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注意理解识记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领导革命,革命的领导权发生了变化,致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14.(2020九上·浙江月考)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历史功绩主要有(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领导辛亥革命 ③领导北伐战争 ④创建中华民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选项③领导北伐战争的是蒋介石;不符合史实。B项①②④是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要求具备识记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5.(2020九上·浙江月考)中共一大通过的决议中,最能够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是( )A.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建立地方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D.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答案】D【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党的奋斗目标最能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ABC三项都不是最能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不符合题意;D项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最能够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的相关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一大的相关史实。16.(2020九上·浙江月考)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召开 B.中共二大召开C.国民党一大召开 D.国民革命军组建【答案】C【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ABD三项都不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不符合题意;C项国民党一大召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17.(2020九上·浙江月考)某校组织井冈山研学旅行,下列最能体现其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A.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 B.五四中心,风云新途C.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D.八一枪响,军旗升起【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与井冈山红色旅游特色相符。ABD三项与井冈山红色旅游特色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最能体现其红色旅游特色,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相关史实。18.(2020九上·浙江月考)某班开展主题音乐会,节目如下:《告别》《突破封锁线》《四渡赤水》《飞跃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该音乐会的主题最可能是( )A.建党伟业 B.长征精神 C.抗日烽火 D.解放岁月【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题目所给歌曲反映的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乌蒙山是红军最后过的一个雪山,越过草地。1935年10月,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ACD三项和题干音乐会节目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长征精神最可能是该音乐会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查长征的经过,要求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9.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 题目给出的时间是民国六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6-1=1917年,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减去这个1,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计算时间的内容。20.(2020九上·浙江月考)美国在1929—1933年出现高失业率,主要原因是( )A.经济大危机 B.胡佛反危机措施C.罗斯福新政 D.一战爆发【答案】A【知识点】30年代的大危机【解析】【分析】据已学知识可知,1929年到1933年,在美国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失业率急剧上升,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A项经济大危机是美国在1929—1933年出现高失业率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美国在1929—1933年出现高失业率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理解并识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的相关史实。二、非选择题(共5大题,每题10分,共50分)21.(2020九上·浙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材料三:1919年,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满怀喜悦地参加了巴黎和会,却被一瓢凉水浇了下来……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让国人震惊,让国人愤慨,一场浩浩荡荡的爱国运动爆发了。(1)图1中的三角形和外圆代表的集团名称分别是什么?图2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怎样的现象?(2)请你从“一战”的性质和目的角度,评析材料二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怎样的国际秩序?材料三中“凉水”是指什么?巴黎和会和这场爱国运动有何联系?【答案】(1)三国同盟(同盟国);三国协约(协约国)。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2)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参战的大多数国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列强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体系;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图1和所学知,图中的三角形连接的国家是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这三个国家组成了三国同盟集团。外圆连接的国家是英国、法国和俄国,这三个国家组成了三国协约集团,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加速了一战的爆发。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陆海军总数明显增加,反映了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2)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他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不正确;因为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是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而战。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3)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通过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年,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了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归还中国,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中国代表团的正当提议遭到拒绝,并把中国的青岛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了重大失败,消息传到北京,长期积压在人民心头的怒火被点燃了,五四运动爆发。故答案为:(1)三国同盟(同盟国);三国协约(协约国)。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2)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参战的大多数国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列强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2.(2020九上·浙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朱德《辛亥革命杂咏》材料二:伟大的五四运动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历史的星空,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一支新生社会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1)请从国民思想状况角度说说材料一中“清朝余孽”为什么仍能“继当权”?为此,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采取什么行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从中折射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什么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联系。(3)综合上述资料,谈谈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答案】(1)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认为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因此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开始了新文化运动。从政治领域到思想文化领域(从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2)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3)解放思想(先进的思想引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觉醒和参与等。【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其背景。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为此,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联系。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3)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解放思想(先进的思想引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觉醒和参与等。故答案为:(1)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认为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因此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开始了新文化运动。从政治领域到思想文化领域(从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2)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3)解放思想(先进的思想引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觉醒和参与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其背景,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联系及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文化运动及其背景,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联系。23.(2020九上·浙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民革命军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材料二:纪录片《中国1927》共有六集,依次对应北京、广州、武汉、上海、南京、南昌六座城市坐标,每个城市承载一个主题,用全新的表达方式解读不为人熟知的“那一年”。材料三: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浓缩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程,第一集的“千年巨变”讲述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它为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2)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上海、南昌两座城市承载的主题分别为《风暴》、《惊雷》的原因。(3)“千年巨变”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如何理解“它为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答案】(1)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2)上海: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影响: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南昌: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影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3)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3)根据材料三中的“‘千年巨变’讲述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联系所学知识,1911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领导了辛亥革命,1912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故答案为:(1)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2)上海: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影响: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南昌: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影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3)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南昌起义、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南昌起义、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24.(2020九上·浙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大总统誓词”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哪一指导思想?至1925年孙中山逝世,誓词中哪些内容已经实现?(2)请列举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例史实,说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图谋民生幸福”所作出的努力。(3)根据两位伟人不同的革命结果,谈谈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答案】(1)三民主义。实现: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3)启示: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知识点】辛亥革命;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具备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知识再现再认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为“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以至1925年孙中山逝世,誓词中“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已经实现。(2)1927-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三民主义。实现: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3)启示: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25.(2020九上·浙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仪仗方队的三位擎旗手高举党旗、国旗、军旗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这也是三面旗帜首次在阅兵式上同时通过天安门。材料二: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1)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为党旗搭配相应解说词。示例:国旗解说词——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欢庆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哪一重要论断揭示了“军旗与国旗”的关系?(3)从“党旗”升起到“国旗”升起期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请运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两例史实加以印证。【答案】(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先后在上海、嘉兴南湖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3)①1927年,八七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②1927年,中共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后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③“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党的最高会议,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结合中国当时国情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临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4年 “左”倾错误导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在1945年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等。故答案为:(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先后在上海、嘉兴南湖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3)①1927年,八七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②1927年,中共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后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③“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 / 1浙江省南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独立作业(一)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1.(2020九上·浙江月考)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星”是指( )A.美德率先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B.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军备竞赛C.萨拉热窝事件D.凡尔登战役2.(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图是张武顺所著《我的第一本世界历史知识漫画书》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封面。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一战人员伤亡多、经济损失大 ②德国和法国是一战的参战国③牵涉到30多个国家地区的15亿人口 ④新式武器在一战战场上使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19九上·绍兴月考)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4.(2019九上·桐乡月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史料能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①妃子文绣登报与皇帝溥仪离婚②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家电话局③看电影、拍照片成为生活时尚④对地位高的人不再称老爷、大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5.(2020九上·浙江月考)有史学家认为:“十月革命是列宁与布尔什维克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改变”。这次改变( )A.彻底推翻了沙皇残酷的专制统治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6.(2020九上·浙江月考)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下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行改革开放 D.创建斯大林模式7.(2020九上·浙江月考)苏联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农业全盘集体化”,这一变化造成了( )A.城市人口的增长 B.粮食产量迅猛增加C.轻工业的缓慢发展 D.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8.(2020九上·浙江月考)1919年埃及人民反英大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A. 埃及沦为英国殖民地 B.英殖民当局逮捕华夫脱领导人C.华夫脱党的领导 D.学生反英示威的推动9.(2020九上·浙江月考)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③为印度实现民族独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④创立的非暴力理论是宝贵的思想财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1.(2020九上·浙江月考)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A.传统儒家思想 B.维新变法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 D.民主和科学12.(2019九上·义乌月考)五四运动中,一些爱国人士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些口号。这些口号表明五四运动(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将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C.改变中国外交被动局面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13.(2019九上·浦江月考)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主要反映了( )A.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C.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D.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14.(2020九上·浙江月考)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历史功绩主要有(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领导辛亥革命 ③领导北伐战争 ④创建中华民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20九上·浙江月考)中共一大通过的决议中,最能够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是( )A.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建立地方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D.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6.(2020九上·浙江月考)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召开 B.中共二大召开C.国民党一大召开 D.国民革命军组建17.(2020九上·浙江月考)某校组织井冈山研学旅行,下列最能体现其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A.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 B.五四中心,风云新途C.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D.八一枪响,军旗升起18.(2020九上·浙江月考)某班开展主题音乐会,节目如下:《告别》《突破封锁线》《四渡赤水》《飞跃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该音乐会的主题最可能是( )A.建党伟业 B.长征精神 C.抗日烽火 D.解放岁月19.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20.(2020九上·浙江月考)美国在1929—1933年出现高失业率,主要原因是( )A.经济大危机 B.胡佛反危机措施C.罗斯福新政 D.一战爆发二、非选择题(共5大题,每题10分,共50分)21.(2020九上·浙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材料三:1919年,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满怀喜悦地参加了巴黎和会,却被一瓢凉水浇了下来……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让国人震惊,让国人愤慨,一场浩浩荡荡的爱国运动爆发了。(1)图1中的三角形和外圆代表的集团名称分别是什么?图2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怎样的现象?(2)请你从“一战”的性质和目的角度,评析材料二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怎样的国际秩序?材料三中“凉水”是指什么?巴黎和会和这场爱国运动有何联系?22.(2020九上·浙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朱德《辛亥革命杂咏》材料二:伟大的五四运动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历史的星空,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一支新生社会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1)请从国民思想状况角度说说材料一中“清朝余孽”为什么仍能“继当权”?为此,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采取什么行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从中折射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什么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联系。(3)综合上述资料,谈谈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3.(2020九上·浙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民革命军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材料二:纪录片《中国1927》共有六集,依次对应北京、广州、武汉、上海、南京、南昌六座城市坐标,每个城市承载一个主题,用全新的表达方式解读不为人熟知的“那一年”。材料三: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浓缩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程,第一集的“千年巨变”讲述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它为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2)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上海、南昌两座城市承载的主题分别为《风暴》、《惊雷》的原因。(3)“千年巨变”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如何理解“它为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24.(2020九上·浙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大总统誓词”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哪一指导思想?至1925年孙中山逝世,誓词中哪些内容已经实现?(2)请列举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例史实,说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图谋民生幸福”所作出的努力。(3)根据两位伟人不同的革命结果,谈谈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25.(2020九上·浙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仪仗方队的三位擎旗手高举党旗、国旗、军旗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这也是三面旗帜首次在阅兵式上同时通过天安门。材料二: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1)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为党旗搭配相应解说词。示例:国旗解说词——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欢庆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哪一重要论断揭示了“军旗与国旗”的关系?(3)从“党旗”升起到“国旗”升起期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请运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两例史实加以印证。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星”是指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20世纪初的巴尔干半岛就象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军事集团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引发了长达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故成为“一粒火星”的是萨拉热窝事件。ABD三项都不是题干里的“火星”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C项萨拉热窝事件是题干里的“火星”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萨拉热窝事件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2.【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题干图片“法军、德军、坦克”反映了②德国和法国是一战的参战国和④新式武器在一战战场上使用;①一战人员伤亡多、经济损失大和③牵涉到30多个国家地区的15亿人口在题干图片中不能反映。C项②④是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找准图片的切入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可知,题干体现了辛亥革命建立民国、推翻帝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举措,导致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项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不符合题意;B项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错误,辛亥革命后,专制独裁统治依旧存在,不符合题意;C项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不符合题意;D项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4.【答案】B【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20世纪30年代初,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不惧舆论的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力,与溥仪离婚;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在逐步变化、中国女性开始争取婚姻自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文化生活方面,照相技术开始出现,人们可以拍照片、看电影、看报纸等。辛亥革命后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①③④能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结论。B项①③④能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结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5.【答案】D【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分析】据“十月革命是列宁与布尔什维克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改变’”可知,这次改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6.【答案】D【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也就是斯大林模式,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重工业得到飞速发展。AB两项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列宁,不符合题意;C项实行改革开放的是邓小平,不符合题意;D项创建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模式的有关内容。注意准确识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7.【答案】D【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使农牧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集中的大生产,农业的经营规模扩大了一百倍。另一方面,在全盘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农业开始走上机械化的道路。但“农业全盘集体化” 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苏联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农业全盘集体化” 造成的后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具备学生准确识记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8.【答案】B【知识点】埃及的华夫脱运动【解析】【分析】1918年冬,埃及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袖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英军撤离埃及、准许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并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还要求到巴黎和会申诉。1919年春,英国殖民当局断然拒绝这一合理要求,并逮捕了华夫脱党领导人,引发了埃及人民的反英大起义。ACD三项都不是1919年埃及人民反英大起义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英殖民当局逮捕华夫脱领导人是1919年埃及人民反英大起义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埃及华夫脱运动,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9.【答案】B【知识点】印度的觉醒【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多次组织领导,取得了巨大成效。②由于甘地在印度革命斗争过程中的巨大贡献,所以被尊称为圣雄和国父。这不是甘地的功绩,而是对他的评价。③甘地的革命活动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是宝贵的思想财富,是印度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之一。①③正确;②④错误。B项①③是诗人如此评价甘地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甘地的评价,要求学生结合甘地的革命斗争思想和实践来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对甘地的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动准确把握,其次要对材料信息和选项细致分析,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材料的能力。10.【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可知,题干表述的是用白话文写文章,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新文化运动。ABD三项和平易通俗的文风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新文化运动是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1.【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新青年》杂志对毛泽东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民主、科学。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民主和科学是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情况、内容以及意义。12.【答案】D【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A项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从题干口号中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B项将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错误,材料所述的口号有利于推动爱国运动的发展,但是否能达到“高潮”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C项改变中国外交被动局面错误,五四运动的口号与中国外交被动局面的改变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正确,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体现了反帝性质,“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体现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即反封建性质,故材料所述口号能体现出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13.【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领导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反映了中国领导阶级的变化。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主要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注意理解识记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领导革命,革命的领导权发生了变化,致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14.【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选项③领导北伐战争的是蒋介石;不符合史实。B项①②④是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要求具备识记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5.【答案】D【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党的奋斗目标最能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ABC三项都不是最能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不符合题意;D项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最能够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的相关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一大的相关史实。16.【答案】C【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ABD三项都不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不符合题意;C项国民党一大召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17.【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与井冈山红色旅游特色相符。ABD三项与井冈山红色旅游特色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最能体现其红色旅游特色,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相关史实。18.【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题目所给歌曲反映的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乌蒙山是红军最后过的一个雪山,越过草地。1935年10月,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ACD三项和题干音乐会节目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长征精神最可能是该音乐会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查长征的经过,要求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9.【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 题目给出的时间是民国六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6-1=1917年,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减去这个1,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计算时间的内容。20.【答案】A【知识点】30年代的大危机【解析】【分析】据已学知识可知,1929年到1933年,在美国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失业率急剧上升,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A项经济大危机是美国在1929—1933年出现高失业率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美国在1929—1933年出现高失业率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理解并识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的相关史实。21.【答案】(1)三国同盟(同盟国);三国协约(协约国)。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2)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参战的大多数国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列强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体系;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图1和所学知,图中的三角形连接的国家是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这三个国家组成了三国同盟集团。外圆连接的国家是英国、法国和俄国,这三个国家组成了三国协约集团,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加速了一战的爆发。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陆海军总数明显增加,反映了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2)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他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不正确;因为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是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而战。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3)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通过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年,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了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归还中国,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中国代表团的正当提议遭到拒绝,并把中国的青岛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了重大失败,消息传到北京,长期积压在人民心头的怒火被点燃了,五四运动爆发。故答案为:(1)三国同盟(同盟国);三国协约(协约国)。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2)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参战的大多数国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列强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2.【答案】(1)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认为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因此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开始了新文化运动。从政治领域到思想文化领域(从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2)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3)解放思想(先进的思想引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觉醒和参与等。【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其背景。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为此,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联系。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3)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解放思想(先进的思想引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觉醒和参与等。故答案为:(1)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认为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因此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开始了新文化运动。从政治领域到思想文化领域(从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2)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3)解放思想(先进的思想引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觉醒和参与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其背景,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联系及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文化运动及其背景,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联系。23.【答案】(1)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2)上海: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影响: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南昌: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影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3)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3)根据材料三中的“‘千年巨变’讲述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联系所学知识,1911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领导了辛亥革命,1912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故答案为:(1)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2)上海: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影响: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南昌: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影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3)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南昌起义、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南昌起义、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24.【答案】(1)三民主义。实现: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3)启示: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知识点】辛亥革命;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具备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知识再现再认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为“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以至1925年孙中山逝世,誓词中“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已经实现。(2)1927-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三民主义。实现: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3)启示: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25.【答案】(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先后在上海、嘉兴南湖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3)①1927年,八七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②1927年,中共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后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③“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党的最高会议,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结合中国当时国情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临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4年 “左”倾错误导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在1945年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等。故答案为:(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先后在上海、嘉兴南湖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3)①1927年,八七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②1927年,中共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后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③“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南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独立作业(一)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南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独立作业(一)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