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文澜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0九上·杭州月考)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B.意大利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C.正义的一方获得战争的胜利D.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2.(2020九上·杭州月考)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这说明( )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②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③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④苏联继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2020九上·杭州月考)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B.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C.无产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D.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4.(2020九上·杭州月考)历史是一面镜子,萨拉热窝事件这面镜子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A.只要出于爱国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B.只有暴力恐怖手段才能解决国家争端C.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D.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5.(2017九上·鄞州月考)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关于这两次运动说法最为正确的是( )A.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C.都是反帝爱国运动 D.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6.(2017九上·鄞州月考)1936年一场震惊世界的“兵谏”在中国爆发,导致“兵谏”的主要外因是( )A.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中日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C.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情感D.蒋介石主张停止内战、联共抗日7.(2020九上·杭州月考)罗斯福说:“我们正在努力奋斗,挽救一个伟大的宝贵的政府。”据此分析,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A.改善人民的生活 B.消除经济危机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8.(2020九上·杭州月考)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红军长征 ② 南昌起义 ③五四运动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⑤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②①⑤C.③④②⑤① D.③④⑤①②9.(2020九上·杭州月考)如果开展一个以模拟“重走长征路”为主题活动,下列场景不应出现的是( )A.井冈山会师 B.四渡赤水河 C.强渡大渡河 D.遵义会议10.(2020九上·杭州月考)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表中原因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直接原因是德国突袭波兰②红军长征 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③西安事变 根本原因是蒋介石加紧“剿共”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根本原因是中外反法西斯势力的打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1.(2020九上·杭州月考)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以下红色旅游胜地的解说词中,正确的是( )A.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为中心诞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B.延安——有“革命圣地”之称,在这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C.井冈山——有“革命摇篮”之称,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D.会宁——红军主力三方会师,长征胜利利结束12.(2020九上·杭州月考)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条政治的分界线,此后,帝王、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和时代意识。”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彻底消除了人们心中的封建意识B.铲除了封建帝制存在的社会基础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使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得以贯彻13.20世纪20年代末,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萧条,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首先爆发于欧洲国家 B.由各国政治危机引发C.使苏联受到沉重打击 D.促使罗斯福实行新政14.(2020九上·杭州月考)下列有关《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具有宪法性质 ②规定了国家的一些基本原则③与《中国民国约法》是一致的 ④规定了人民的各项权利与义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17九上·瑞安期末)朱德曾称赞某段历史“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与此诗相符合的史实是( )A.武昌起义——吹响中国革命的号角B.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广泛传播革命思想C.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中国特色革命道路16.80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那么你认为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事情的应该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7.(2020九上·杭州月考)以下是战役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进攻了积极抵抗的有( )①百团大战 ②淞沪会战 ③太原会战 ④徐州会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8.(2020九上·杭州月考)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面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9.下图这一历史史实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哪一思想的实现?(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20.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A.歌曲《义勇军进行曲》B.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C.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D.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二、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2020九上·杭州月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材料二: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了来自俄国的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材料三:“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片三中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这个创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观念?其出现的社会原因有哪些?(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而闻名?该运动对中国社会有何深远影响?(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22.(2020九上·杭州月考)每个时代都有青年勇立潮头,走在前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绩点赞、喝彩,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1)根据资料卡片1指出青年学生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并结合资料卡片2分析运动主力的变化标志着什么 (2)依据资料卡片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此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是怎样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付诸行动的 (3)联系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将如何努力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23.(2020九上·杭州月考)(1)综合两则史料,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社会上迅速流传的原因。(2)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各阶层是如何“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的?24.(2020九上·杭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年2月,南京《时事月报》刊出《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闻,透露了不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称:“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材料二: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材料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1)据材料一,《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奏折曝光后日本对“满蒙”“支那”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征服”行动?(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材料中的青年们是如何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奉献青春和热血。联系材料内容,谈谈和平年代的我们应怎样肩负起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 25.(2020九上·杭州月考)2019年,我们的共和国70华诞。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请你根据内容要求写出ABC分别代表的地名。《共和国从这里走来1921年-1949年》: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A 、军旗升起的地方 B 、转折之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 C ……到北京,奏响开天辟地的凯歌,一路走来,留下了一串串辉煌的足迹。A : B: C: (2)中华儿女在1921年-1949年共28年的革命生涯中,追寻探索,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图片①、图片②、图片③任选两幅,概述这一革命事业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3)《共和国从这里走来1921年-1949年》,这样的提法有怎样的喻意。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一战期间,一些新式武器飞机、坦克等在战场上使用,飞机、坦克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A项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说法错误,一战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是萨拉热窝事件,不符合题意;B项意大利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说法错误,一战中,中国加入的是协约国,不是同盟国,不符合题意;C项正义的一方获得战争的胜利说法错误,一战的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不符合题意;D项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掌握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导火线、参战方、性质、新式武器的应用等史实。2.【答案】A【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分析】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建立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A项①②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要求具备分析和理解的能力。3.【答案】D【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指的是斗争中心转移到上海,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无产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斗争对象没有发生变化。ABC三项理解都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五四运动的史实。4.【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该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爱国要有正当的手段,暴力恐怖手段不能解决国家争端,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是萨拉热窝事件这面镜子给我们的正确启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萨拉热窝事件的有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重点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5.【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华北事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前期是学生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的作用,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但五四运动爆发时,共产党还没有成立,因此不是共产党领导的,所以ABD说法不准确,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都是反帝爱国运动。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6.【答案】B【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背景。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就沦陷了。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发动了“西安事变”。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背景。7.【答案】D【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A项改善人民的生活是罗斯福新政的表面现象,不符合题意;B项消除经济危机是罗斯福新政的直接目的,不符合题意;C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手段,不符合题意;D项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才是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8.【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①红军长征是1934年-1936年;② 南昌起义是1927年;③五四运动是1919年;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1921年;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1928年。故排序为③④②⑤①。C项③④②⑤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重大事件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9.【答案】A【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发生在长征之前。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A项井冈山会师不应出现,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大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10.【答案】B【知识点】西安事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①不符合史实;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②符合史实;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是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③不符合史实;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④不符合史实。B项①③④原因与史实不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事件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1.【答案】D【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A项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为中心诞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错误,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B项延安——有“革命圣地”之称,在这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遵义会议,不符合题意;C项井冈山——有“革命摇篮”之称,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错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D项会宁——红军主力三方会师,长征胜利利结束正确,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色旅游胜地的相关史实,要求具备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12.【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A项彻底消除了人们心中的封建意识错误,“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B项铲除了封建帝制存在的社会基础理解正确,符合题意;C项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错误,题干体现的是辛亥革命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影响,并未涉及经济发展的问题,不符合题意;D项使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得以贯彻错误,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此后民国处于军阀专制之下,并未使三权分立的原则得到贯彻,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3.【答案】D【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20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大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最早在美国爆发,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沉重打击.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知识点.本题你注意考查的是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14.【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国民国临时约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中国民国约法》是由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公布的一个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临时宪法,规定国家实行总统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与《中国民国临时约法》是不一致的。③错误。B项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识记《中国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国民国约法》。15.【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A项武昌起义——吹响中国革命的号角与题干中的诗不相符,不符合题意。B项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广泛传播革命思想与题干中的诗不相符,不符合题意。C项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符合题干中的诗的史实,符合题意。D项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与题干中的诗不相符,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使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16.【答案】D【知识点】西安事变;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936年10月红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胜利结束,保存了红军的主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这两件事都是发生在中国大西北的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①④与这两件事件有关,②是指红军反围剿,③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故选D。【点评】关于长征,学生还要知道,红军开始的时间是1934年10月,遵义会议是在长征期间召开的。除了遵义会议外,学生还要掌握的长征的史实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翻雪山、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等。关于西安事变,学生还要知道,共产党对于西安事变的态度,提出了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叶剑英和秦邦宪在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17.【答案】B【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进行了比较努力的抗战,先后在正面战场发起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①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的八路军组织的战役,排除含①的选项。B项②③④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进攻了积极抵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8.【答案】A【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抗日战争初期抗日的主战场是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表述不正确,排除含③的选项。A项①②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的史实。19.【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该图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届内阁合影,这反映了中华民国实行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这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思想的实现,即“创立民国”,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题干中的图片,即可掌握题干中的题目的论述。20.【答案】C【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这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描述的是卢沟桥事变。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的识记。21.【答案】(1)①新文化运动。影响: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2)五四运动。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或“马克思主义”【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使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提出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它”是五四运动。依据该材料可知,“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答案为:(1)①新文化运动。影响: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2)五四运动。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或“马克思主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22.【答案】(1)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2)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组织百团大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振奋了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服务社会,承担责任,实现人生价值等。【知识点】五四运动;西安事变【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具备材料分析与识记能力。资料卡片1可以得出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由此分析青年学生在这场运动中是先锋作用;资料卡片2运动主力是工人阶级,这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2)本题考查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行动,要求具备材料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资料卡片3“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映的是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据此联系中共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系列史实分析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担当,要求具备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爱国、坚持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和承担责任等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1)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2)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组织百团大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振奋了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服务社会,承担责任,实现人生价值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3.【答案】(1)本小题分层评价的方式。第一层次:能从一个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第二层次:能从二个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第三层次:能从三个以上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但表达缺乏逻辑性。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全国掀起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第四层次:能从多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且表达有逻辑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但是,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大片国土沦丧,而人民掀起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新高潮,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唱出了当时人民的心声,因此,歌曲迅速流传开来。(2)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智慧,广泛开展地道战等游击战。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祖国的抗战。【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但是,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大片国土沦丧,而人民掀起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新高潮,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唱出了当时人民的心声,因此,歌曲迅速流传开来。(2)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国民党担负着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著名的战役有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担负着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著名的战役有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国共两党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故答案为:(1)本小题分层评价的方式。第一层次:能从一个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第二层次:能从二个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第三层次:能从三个以上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但表达缺乏逻辑性。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全国掀起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第四层次:能从多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且表达有逻辑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但是,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大片国土沦丧,而人民掀起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新高潮,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唱出了当时人民的心声,因此,歌曲迅速流传开来。(2)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智慧,广泛开展地道战等游击战。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祖国的抗战。【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的史实。24.【答案】(1)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2)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言之有理即可)。(3)我们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为国分忧,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团结合作,共同奋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日军罪行【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欲征服支那(中国) ,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和所学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回答。(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3)我们青少年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为国分忧,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团结合作,共同奋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故答案为:(1)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2)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言之有理即可)。(3)我们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为国分忧,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团结合作,共同奋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5.【答案】(1)上海或嘉兴;南昌;会宁或甘肃(2)1924-1927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势力。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及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红军、革命,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7-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因此南昌被称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人民军队的摇篮。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2)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进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经过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1937年-1945年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统一战线的领导下,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相互合作与配合,最终于1945 年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3)《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故答案为:(1)上海或嘉兴;南昌;会宁或甘肃。(2)1924-1927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势力。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及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红军、革命,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7-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并能灵活运用。1 / 1浙江省杭州市文澜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0九上·杭州月考)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B.意大利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C.正义的一方获得战争的胜利D.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一战期间,一些新式武器飞机、坦克等在战场上使用,飞机、坦克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A项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说法错误,一战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是萨拉热窝事件,不符合题意;B项意大利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说法错误,一战中,中国加入的是协约国,不是同盟国,不符合题意;C项正义的一方获得战争的胜利说法错误,一战的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不符合题意;D项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掌握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导火线、参战方、性质、新式武器的应用等史实。2.(2020九上·杭州月考)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这说明( )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②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③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④苏联继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分析】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建立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A项①②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要求具备分析和理解的能力。3.(2020九上·杭州月考)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B.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C.无产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D.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答案】D【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指的是斗争中心转移到上海,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无产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斗争对象没有发生变化。ABC三项理解都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五四运动的史实。4.(2020九上·杭州月考)历史是一面镜子,萨拉热窝事件这面镜子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A.只要出于爱国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B.只有暴力恐怖手段才能解决国家争端C.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D.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该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爱国要有正当的手段,暴力恐怖手段不能解决国家争端,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是萨拉热窝事件这面镜子给我们的正确启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萨拉热窝事件的有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重点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5.(2017九上·鄞州月考)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关于这两次运动说法最为正确的是( )A.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C.都是反帝爱国运动 D.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华北事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前期是学生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的作用,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但五四运动爆发时,共产党还没有成立,因此不是共产党领导的,所以ABD说法不准确,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都是反帝爱国运动。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6.(2017九上·鄞州月考)1936年一场震惊世界的“兵谏”在中国爆发,导致“兵谏”的主要外因是( )A.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中日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C.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情感D.蒋介石主张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答案】B【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背景。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就沦陷了。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发动了“西安事变”。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背景。7.(2020九上·杭州月考)罗斯福说:“我们正在努力奋斗,挽救一个伟大的宝贵的政府。”据此分析,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A.改善人民的生活 B.消除经济危机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答案】D【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A项改善人民的生活是罗斯福新政的表面现象,不符合题意;B项消除经济危机是罗斯福新政的直接目的,不符合题意;C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手段,不符合题意;D项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才是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8.(2020九上·杭州月考)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红军长征 ② 南昌起义 ③五四运动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⑤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②①⑤C.③④②⑤① D.③④⑤①②【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①红军长征是1934年-1936年;② 南昌起义是1927年;③五四运动是1919年;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1921年;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1928年。故排序为③④②⑤①。C项③④②⑤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重大事件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9.(2020九上·杭州月考)如果开展一个以模拟“重走长征路”为主题活动,下列场景不应出现的是( )A.井冈山会师 B.四渡赤水河 C.强渡大渡河 D.遵义会议【答案】A【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发生在长征之前。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A项井冈山会师不应出现,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大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10.(2020九上·杭州月考)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表中原因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直接原因是德国突袭波兰②红军长征 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③西安事变 根本原因是蒋介石加紧“剿共”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根本原因是中外反法西斯势力的打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西安事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①不符合史实;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②符合史实;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是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③不符合史实;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④不符合史实。B项①③④原因与史实不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事件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1.(2020九上·杭州月考)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以下红色旅游胜地的解说词中,正确的是( )A.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为中心诞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B.延安——有“革命圣地”之称,在这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C.井冈山——有“革命摇篮”之称,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D.会宁——红军主力三方会师,长征胜利利结束【答案】D【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A项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为中心诞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错误,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B项延安——有“革命圣地”之称,在这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遵义会议,不符合题意;C项井冈山——有“革命摇篮”之称,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错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D项会宁——红军主力三方会师,长征胜利利结束正确,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色旅游胜地的相关史实,要求具备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12.(2020九上·杭州月考)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条政治的分界线,此后,帝王、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和时代意识。”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彻底消除了人们心中的封建意识B.铲除了封建帝制存在的社会基础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使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得以贯彻【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A项彻底消除了人们心中的封建意识错误,“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B项铲除了封建帝制存在的社会基础理解正确,符合题意;C项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错误,题干体现的是辛亥革命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影响,并未涉及经济发展的问题,不符合题意;D项使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得以贯彻错误,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此后民国处于军阀专制之下,并未使三权分立的原则得到贯彻,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3.20世纪20年代末,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萧条,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首先爆发于欧洲国家 B.由各国政治危机引发C.使苏联受到沉重打击 D.促使罗斯福实行新政【答案】D【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20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大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最早在美国爆发,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沉重打击.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知识点.本题你注意考查的是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14.(2020九上·杭州月考)下列有关《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具有宪法性质 ②规定了国家的一些基本原则③与《中国民国约法》是一致的 ④规定了人民的各项权利与义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国民国临时约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中国民国约法》是由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公布的一个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临时宪法,规定国家实行总统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与《中国民国临时约法》是不一致的。③错误。B项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识记《中国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国民国约法》。15.(2017九上·瑞安期末)朱德曾称赞某段历史“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与此诗相符合的史实是( )A.武昌起义——吹响中国革命的号角B.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广泛传播革命思想C.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A项武昌起义——吹响中国革命的号角与题干中的诗不相符,不符合题意。B项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广泛传播革命思想与题干中的诗不相符,不符合题意。C项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符合题干中的诗的史实,符合题意。D项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与题干中的诗不相符,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使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16.80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那么你认为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事情的应该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D【知识点】西安事变;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936年10月红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胜利结束,保存了红军的主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这两件事都是发生在中国大西北的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①④与这两件事件有关,②是指红军反围剿,③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故选D。【点评】关于长征,学生还要知道,红军开始的时间是1934年10月,遵义会议是在长征期间召开的。除了遵义会议外,学生还要掌握的长征的史实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翻雪山、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等。关于西安事变,学生还要知道,共产党对于西安事变的态度,提出了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叶剑英和秦邦宪在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17.(2020九上·杭州月考)以下是战役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进攻了积极抵抗的有( )①百团大战 ②淞沪会战 ③太原会战 ④徐州会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进行了比较努力的抗战,先后在正面战场发起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①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的八路军组织的战役,排除含①的选项。B项②③④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进攻了积极抵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8.(2020九上·杭州月考)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面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抗日战争初期抗日的主战场是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表述不正确,排除含③的选项。A项①②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的史实。19.下图这一历史史实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哪一思想的实现?(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该图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届内阁合影,这反映了中华民国实行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这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思想的实现,即“创立民国”,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题干中的图片,即可掌握题干中的题目的论述。20.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A.歌曲《义勇军进行曲》B.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C.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D.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答案】C【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这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描述的是卢沟桥事变。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的识记。二、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2020九上·杭州月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材料二: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了来自俄国的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材料三:“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片三中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这个创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观念?其出现的社会原因有哪些?(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而闻名?该运动对中国社会有何深远影响?(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答案】(1)①新文化运动。影响: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2)五四运动。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或“马克思主义”【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使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提出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它”是五四运动。依据该材料可知,“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答案为:(1)①新文化运动。影响: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2)五四运动。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或“马克思主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22.(2020九上·杭州月考)每个时代都有青年勇立潮头,走在前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绩点赞、喝彩,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1)根据资料卡片1指出青年学生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并结合资料卡片2分析运动主力的变化标志着什么 (2)依据资料卡片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此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是怎样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付诸行动的 (3)联系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将如何努力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答案】(1)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2)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组织百团大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振奋了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服务社会,承担责任,实现人生价值等。【知识点】五四运动;西安事变【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具备材料分析与识记能力。资料卡片1可以得出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由此分析青年学生在这场运动中是先锋作用;资料卡片2运动主力是工人阶级,这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2)本题考查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行动,要求具备材料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资料卡片3“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映的是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据此联系中共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系列史实分析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担当,要求具备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爱国、坚持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和承担责任等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1)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2)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组织百团大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振奋了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服务社会,承担责任,实现人生价值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3.(2020九上·杭州月考)(1)综合两则史料,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社会上迅速流传的原因。(2)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各阶层是如何“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的?【答案】(1)本小题分层评价的方式。第一层次:能从一个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第二层次:能从二个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第三层次:能从三个以上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但表达缺乏逻辑性。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全国掀起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第四层次:能从多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且表达有逻辑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但是,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大片国土沦丧,而人民掀起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新高潮,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唱出了当时人民的心声,因此,歌曲迅速流传开来。(2)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智慧,广泛开展地道战等游击战。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祖国的抗战。【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但是,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大片国土沦丧,而人民掀起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新高潮,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唱出了当时人民的心声,因此,歌曲迅速流传开来。(2)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国民党担负着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著名的战役有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担负着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著名的战役有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国共两党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故答案为:(1)本小题分层评价的方式。第一层次:能从一个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第二层次:能从二个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第三层次:能从三个以上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但表达缺乏逻辑性。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全国掀起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第四层次:能从多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且表达有逻辑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但是,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大片国土沦丧,而人民掀起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新高潮,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唱出了当时人民的心声,因此,歌曲迅速流传开来。(2)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智慧,广泛开展地道战等游击战。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祖国的抗战。【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的史实。24.(2020九上·杭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年2月,南京《时事月报》刊出《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闻,透露了不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称:“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材料二: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材料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1)据材料一,《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奏折曝光后日本对“满蒙”“支那”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征服”行动?(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材料中的青年们是如何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奉献青春和热血。联系材料内容,谈谈和平年代的我们应怎样肩负起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 【答案】(1)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2)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言之有理即可)。(3)我们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为国分忧,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团结合作,共同奋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日军罪行【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欲征服支那(中国) ,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和所学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回答。(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3)我们青少年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为国分忧,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团结合作,共同奋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故答案为:(1)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2)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言之有理即可)。(3)我们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为国分忧,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团结合作,共同奋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5.(2020九上·杭州月考)2019年,我们的共和国70华诞。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请你根据内容要求写出ABC分别代表的地名。《共和国从这里走来1921年-1949年》: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A 、军旗升起的地方 B 、转折之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 C ……到北京,奏响开天辟地的凯歌,一路走来,留下了一串串辉煌的足迹。A : B: C: (2)中华儿女在1921年-1949年共28年的革命生涯中,追寻探索,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图片①、图片②、图片③任选两幅,概述这一革命事业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3)《共和国从这里走来1921年-1949年》,这样的提法有怎样的喻意。【答案】(1)上海或嘉兴;南昌;会宁或甘肃(2)1924-1927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势力。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及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红军、革命,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7-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因此南昌被称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人民军队的摇篮。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2)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进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经过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1937年-1945年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统一战线的领导下,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相互合作与配合,最终于1945 年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3)《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故答案为:(1)上海或嘉兴;南昌;会宁或甘肃。(2)1924-1927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势力。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及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红军、革命,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7-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并能灵活运用。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文澜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文澜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