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沧州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河北省沧州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20世纪末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在此情况下,应该认识到(  )
①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③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但我们仍然要认识到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①②当选;
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③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发社会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2.(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  )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
C.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这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B正确。A、C与题目“经济文化落后”的描述不符,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经济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特殊表现。
3.(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  )
①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②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③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④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是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①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4.(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是(  )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C.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
D.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
【答案】D
【知识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基本条件。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社会经济条件,D正确。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自然科学取得的许多新成果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诞生的思想条件,A、B、C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5.(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相对于奴隶制和封建制剥削,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  )
A.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工人的劳动力
B.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C.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D.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是在“公平交易”的掩盖下,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正确;
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意味着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A不符合题意;
C、D两项均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剩余价值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于奴隶制和封建制剥削,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这表明,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但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
6.(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值,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是(  )
A.发展生产力 B.雇佣劳动 C.发展重工业 D.发展轻工业
【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必备条件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的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第二,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无产者出卖劳动力就成为雇佣工人。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具备的条件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做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是一个充满侵略和奴役的过程。
7.(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土地是封建社会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材料主要表明(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资料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关系
D.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答案】C
【知识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关系。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体现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这直接决定了由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关系,C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A不选。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B表述错误。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主要是针对农业且本题材料的重点并不在于土地的重要性,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配制度。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即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它两个方面。
8.(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荷马史诗》描述的时代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此时期又被称为“英雄时代”,正处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下列能说明其处在文明时代“门槛”的有(  )
①出现私有制、文字乃至国家
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③氏族制度尚不成熟,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④金属工具出现、商业繁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出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及主要矛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奴隶社会的状况。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①②符合题意;
氏族制度尚不成熟,这不是处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③排除;
商业繁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出现不是这个时期文明的表现,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奴隶制取代原始社会的历史进步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
9.(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号召工人购买股票,在她“让工人变成老板”的口号下,工人开始购买并持有小部分企业的股票。这表明(  )
A.资产阶级的统治方式有所变化
B.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D.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社会。材料中“让工人变成老板”表明资产阶级的统治方式有所变化,A正确;
工人开始购买并持有小部分企业的股票没有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所有制关系、国家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B、C、D均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10.(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有关剩余价值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剩余价值是在资本家“贱买贵卖”中产生的
B.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C.剩余价值是在分配过程中产生的
D.剩余价值是在交换过程中产生的
【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A说法错误,“贱买贵卖”并不能给资本家带来利润,排除;
B符合题意,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C、D说法错误,分配、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剩余价值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这表明,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但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
11.(2020高一下·平谷月考)以下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和劳动者
②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③劳动者成为雇佣工人,使劳动力成为买卖的商品
④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大量货币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必备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但不占有劳动者,①说法错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成为雇佣工人,使劳动力成为买卖的商品。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是雇佣关系,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③正确。
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的人和大量货币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④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2.(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下列对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决定了地主可以占有农民 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农民没有人身自由和劳动工具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实行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 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①正确。
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②错误。
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③正确。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1)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2)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的奴役。(3)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农民除交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13.(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下列选项传导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答案】B
【知识点】阶级与阶级统治的工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土地开始私有,紧接着私有制确立,伴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逐渐解体,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阶级产生后就会产生国家,B传导正确;A、C、D均传导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私有制、阶级、国家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是国家产生的标志。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14.(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理论设计和实践设计,马克思主义诞生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设计,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设计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去完成。从俄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到二战以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中国更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一定适合各个国家 ②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③应该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本国实践结合起来 ④各国应该抛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分析】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人类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统一性,①表述错误;
从俄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二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包括当今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探索出了适合不同国家的特色路径,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本国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②③符合题意;
各国都要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和普遍原理,“抛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只会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④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15.(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进而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下面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化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③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④此次经济危机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着本质区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征、表现、原因)
【解析】【分析】漫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市场萎缩等现象,这表明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激化,①符合题意;
“暴风雪又来了”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是无法克服的痼疾,②符合题意;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并非基本矛盾,③错误;
2008年次贷危机的本质是美国庞大的过剩资本进行长时间大规模金融投机的一次大暴露和大失败,它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没有本质区别,④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但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商品显得过剩。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经济危机难以治愈。
16.(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主义,进行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表明(  )
A.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B.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
C.科学社会主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动力
D.社会主义社会在力量上已超越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造,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并且具有远大美好的前景,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在人类发展长河中并没有失败,正在生机勃勃地发展,并且具有远大发展前途,A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B不符合题意;
推动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C表述错误;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并不意味着其在力量上已经超越资本主义社会,排除D。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17.(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远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父系社会后期,中国社会已产生贫富分化的现象,到夏朝阶级产生了,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认识正确的是(  )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平等变为不平等,是历史的倒退
B.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得到极大提升
C.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D.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普遍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
【答案】C
【知识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解析】【分析】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C正确且符合题意;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了,因此是历史的进步,A错误;
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相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仍然较低,B错误;
奴隶在奴隶制下强制劳动,经常起来反抗奴隶主,破坏生产活动,根本不可能有积极性,D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奴隶社会的历史进步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
18.(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某学习小组拟依据下列图片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主题符合要求的是(  )
A.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B.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C.巴黎公社及其影响
D.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分析】圣西门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早期的思想。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攻占冬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标志事件,最终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四幅图的共性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因此主题应是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D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没有全面概括四幅图片资料的主题。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9.(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曾经革命性地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创造了超出以往任何时代的辉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  )
①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②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解放,推动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
③实现了社会产品的合理分配,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④破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大发展,资产阶级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剥削,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处于被剥削地位,社会产品分配不公平,③④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也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围绕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某班同学搜集了以下资料,你认为表述准确的是(  )
①创立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空想社会主义
②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④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解析】【分析】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①错误;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②正确;
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正确;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发展,④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之一(经济基础);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是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应运而生。
21.(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认为,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愤怒,不能靠阶级斗争,而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没有贡献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掩饰资本主义的弊端 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空想社会主义
【解析】【分析】材料中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观点否认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的意义,认为靠宣传、示范、舆论支持的和平方式就能建立新社会,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②④符合题意;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具有重要贡献,①错误;
欧文认为资本主义是“人间地狱”,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③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所以,他们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主体(人民群众)和正确途径(阶级斗争)。
22.(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以前乌托邦似的社会主义有了全新的实践。这说明十月革命(  )
①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首次尝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①②符合题意;
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③不符合题意;
巴黎公社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首次尝试,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十月革命的意义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3.(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解析】【分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①②符合题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提出了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③不符合题意;
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的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这两个伟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4.(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诗经》中描述了奴隶们的穿着情况:“冬月北风叫得尖,腊月寒气添,粗布衣裳无一件,怎样挨过年!”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自己住的却是狭窄、潮湿的地穴。奴隶主们过着“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奢侈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
①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②奴隶劳动时使用的工具比较落后
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④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及主要矛盾;阶级与阶级统治的工具
【解析】【分析】奴隶主和奴隶生活水平、社会地位的差别,来自奴隶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来自奴隶主运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机器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①③正确;②④都不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选。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国家的本质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是国家产生的标志。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5.(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依据材料信息,下列对五帝时期社会现象的猜想合理的是(  )
①人们按血缘关系结成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五帝没有任何特权,与普通人一起共同劳动
③金属工具得到广泛应用,社会分工基本完成 ④出现了军队、监狱等暴力机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氏族与氏族制度
【解析】【分析】材料指明五帝时期,同姓间有家族血缘关系,五帝之间同姓,可能存在血缘关系,对此可以猜想这一时期是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按血缘关系结成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五帝作为氏族长没有任何特权,与部落成员一起劳动,①②符合题意。
金属工具得到广泛应用,社会分工基本完成,以及暴力机关的产生,均出现在奴隶社会,③④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氏族和氏族制度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26. 某首歌曲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  )
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改革开放
【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教材知识可知, 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及理解的能力,较为简单。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好文科的基础。学生要注意夯实基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以避免失分。
27.(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
①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
②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就参与主体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人民作为参与主体,这是与以往的革命最大的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①正确;
二是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②正确;
三是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③错误;
所有革命人民群众都是主体参加者,④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28.(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1939年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毛泽东撰文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不包括(  )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领导作用
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结合题目和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A、C、D说法均正确,排除。
清政府在1911年就已经被推翻,“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这一表述不属于五四运动的内容,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29.(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D.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A、B、C正确。
我国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才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0.(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条件 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中国革命的进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并未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①排除;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②④正确;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不是“前提条件”,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中国革命的两个阶段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部,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二、材料分析题
31.(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英国人莫尔发表的《乌托邦》一书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包括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在内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论证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测。但是,他们都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
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1)根据材料,阐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2)根据材料,说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为什么能够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答案】(1)历史贡献: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局限性: 仅从理性和正义的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设计未来美好社会的蓝图
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知识点】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根据材料,阐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解答此题应围绕“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论证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测”“他们都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等信息,然后从进步性和局限性角度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评价。
(2)此题要求根据材料,说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为什么能够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分析可知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的知识,围绕材料中“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等信息加以说明。
【点评】此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另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所以,他们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主体(人民群众)和正确途径(阶级斗争)。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这两个伟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32.(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 ,不同社会的劳动者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奴隶社会的奴隶、封建社会的农民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点:奴隶社会的奴隶、封建社会的农民、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都是被剥削者都受到剥削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不同点:①奴隶社会的奴隶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完全依附于 奴隶主阶级,在奴隶主皮鞭和棍棒的驱使下,戴着镣铐做苦工,劳动成果完全被奴隶主占有。
②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他们终年辛勤劳动把自己大部分的劳动成果,以地租形式缴纳给地主。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是自由劳动者,有选择雇主的自由,以契约的形式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受资本家的剥削。可见,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较之奴隶社会的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农民在人身依附的情况上。有了改善。
【知识点】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及主要矛盾;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从相同点和不同点角度分析。就相同点来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阶级社会,因此劳动者都是被剥削者,都受到剥削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就不同点来说,可以从生产关系上分析,即分析这三种社会下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
【点评】此题考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熟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然后从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说明其不同,同时要指出 奴隶社会的奴隶、封建社会的农民、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都是被剥削者都受到剥削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即他们的相同点。
33.(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 “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 “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 “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 “上升”的起始时期。
请概述“沉沦”和“上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分析中国“上升”成功的原因?
【答案】沉沦,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上升,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最终赢得反帝反封建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治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原因:科学理论的指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正确的道路 三大法宝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与两大历史任务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概述“沉沦”和“上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分析中国“上升”成功的原因。解答此题应完整把握材料内容,围绕“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等信息,联系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加以说明即可。对于“上升”成功的原因,可从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的道路以及 三大法宝等角度加以说明。
【点评】此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完整把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等知识,围绕材料内容加以分析说明即可。
1 / 1河北省沧州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20世纪末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在此情况下,应该认识到(  )
①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③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  )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
C.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3.(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  )
①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②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③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④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是(  )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C.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
D.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
5.(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相对于奴隶制和封建制剥削,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  )
A.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工人的劳动力
B.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C.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D.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6.(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值,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是(  )
A.发展生产力 B.雇佣劳动 C.发展重工业 D.发展轻工业
7.(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土地是封建社会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材料主要表明(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资料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关系
D.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8.(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荷马史诗》描述的时代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此时期又被称为“英雄时代”,正处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下列能说明其处在文明时代“门槛”的有(  )
①出现私有制、文字乃至国家
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③氏族制度尚不成熟,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④金属工具出现、商业繁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出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号召工人购买股票,在她“让工人变成老板”的口号下,工人开始购买并持有小部分企业的股票。这表明(  )
A.资产阶级的统治方式有所变化
B.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D.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0.(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有关剩余价值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剩余价值是在资本家“贱买贵卖”中产生的
B.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C.剩余价值是在分配过程中产生的
D.剩余价值是在交换过程中产生的
11.(2020高一下·平谷月考)以下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和劳动者
②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③劳动者成为雇佣工人,使劳动力成为买卖的商品
④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大量货币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必备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2.(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下列对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决定了地主可以占有农民 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农民没有人身自由和劳动工具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实行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下列选项传导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14.(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理论设计和实践设计,马克思主义诞生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设计,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设计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去完成。从俄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到二战以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中国更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一定适合各个国家 ②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③应该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本国实践结合起来 ④各国应该抛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进而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下面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化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③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④此次经济危机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着本质区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主义,进行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表明(  )
A.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B.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
C.科学社会主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动力
D.社会主义社会在力量上已超越资本主义社会
17.(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远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父系社会后期,中国社会已产生贫富分化的现象,到夏朝阶级产生了,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认识正确的是(  )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平等变为不平等,是历史的倒退
B.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得到极大提升
C.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D.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普遍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
18.(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某学习小组拟依据下列图片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主题符合要求的是(  )
A.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B.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C.巴黎公社及其影响
D.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19.(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曾经革命性地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创造了超出以往任何时代的辉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  )
①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②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解放,推动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
③实现了社会产品的合理分配,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④破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围绕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某班同学搜集了以下资料,你认为表述准确的是(  )
①创立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空想社会主义
②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④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认为,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愤怒,不能靠阶级斗争,而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没有贡献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掩饰资本主义的弊端 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以前乌托邦似的社会主义有了全新的实践。这说明十月革命(  )
①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首次尝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诗经》中描述了奴隶们的穿着情况:“冬月北风叫得尖,腊月寒气添,粗布衣裳无一件,怎样挨过年!”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自己住的却是狭窄、潮湿的地穴。奴隶主们过着“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奢侈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
①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②奴隶劳动时使用的工具比较落后
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④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依据材料信息,下列对五帝时期社会现象的猜想合理的是(  )
①人们按血缘关系结成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五帝没有任何特权,与普通人一起共同劳动
③金属工具得到广泛应用,社会分工基本完成 ④出现了军队、监狱等暴力机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 某首歌曲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  )
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改革开放
27.(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
①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
②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就参与主体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人民作为参与主体,这是与以往的革命最大的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8.(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1939年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毛泽东撰文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不包括(  )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领导作用
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9.(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D.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0.(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条件 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31.(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英国人莫尔发表的《乌托邦》一书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包括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在内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论证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测。但是,他们都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
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1)根据材料,阐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2)根据材料,说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为什么能够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32.(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 ,不同社会的劳动者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奴隶社会的奴隶、封建社会的农民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有何异同。
33.(2020高一上·沧州期中)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 “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 “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 “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 “上升”的起始时期。
请概述“沉沦”和“上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分析中国“上升”成功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但我们仍然要认识到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①②当选;
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③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发社会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2.【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这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B正确。A、C与题目“经济文化落后”的描述不符,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经济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特殊表现。
3.【答案】C
【知识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是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①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4.【答案】D
【知识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基本条件。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社会经济条件,D正确。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自然科学取得的许多新成果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诞生的思想条件,A、B、C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5.【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是在“公平交易”的掩盖下,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正确;
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意味着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A不符合题意;
C、D两项均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剩余价值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于奴隶制和封建制剥削,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这表明,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但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
6.【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必备条件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的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第二,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无产者出卖劳动力就成为雇佣工人。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具备的条件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做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是一个充满侵略和奴役的过程。
7.【答案】C
【知识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关系。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体现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这直接决定了由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关系,C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A不选。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B表述错误。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主要是针对农业且本题材料的重点并不在于土地的重要性,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配制度。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即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它两个方面。
8.【答案】A
【知识点】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及主要矛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奴隶社会的状况。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①②符合题意;
氏族制度尚不成熟,这不是处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③排除;
商业繁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出现不是这个时期文明的表现,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奴隶制取代原始社会的历史进步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
9.【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社会。材料中“让工人变成老板”表明资产阶级的统治方式有所变化,A正确;
工人开始购买并持有小部分企业的股票没有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所有制关系、国家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B、C、D均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10.【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A说法错误,“贱买贵卖”并不能给资本家带来利润,排除;
B符合题意,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C、D说法错误,分配、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剩余价值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这表明,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但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
11.【答案】D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但不占有劳动者,①说法错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成为雇佣工人,使劳动力成为买卖的商品。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是雇佣关系,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③正确。
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的人和大量货币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④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2.【答案】C
【知识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 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①正确。
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②错误。
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③正确。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1)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2)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的奴役。(3)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农民除交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13.【答案】B
【知识点】阶级与阶级统治的工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土地开始私有,紧接着私有制确立,伴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逐渐解体,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阶级产生后就会产生国家,B传导正确;A、C、D均传导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私有制、阶级、国家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是国家产生的标志。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14.【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分析】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人类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统一性,①表述错误;
从俄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二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包括当今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探索出了适合不同国家的特色路径,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本国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②③符合题意;
各国都要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和普遍原理,“抛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只会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④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15.【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征、表现、原因)
【解析】【分析】漫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市场萎缩等现象,这表明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激化,①符合题意;
“暴风雪又来了”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是无法克服的痼疾,②符合题意;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并非基本矛盾,③错误;
2008年次贷危机的本质是美国庞大的过剩资本进行长时间大规模金融投机的一次大暴露和大失败,它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没有本质区别,④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但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商品显得过剩。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经济危机难以治愈。
16.【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造,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并且具有远大美好的前景,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在人类发展长河中并没有失败,正在生机勃勃地发展,并且具有远大发展前途,A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B不符合题意;
推动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C表述错误;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并不意味着其在力量上已经超越资本主义社会,排除D。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17.【答案】C
【知识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解析】【分析】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C正确且符合题意;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了,因此是历史的进步,A错误;
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相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仍然较低,B错误;
奴隶在奴隶制下强制劳动,经常起来反抗奴隶主,破坏生产活动,根本不可能有积极性,D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奴隶社会的历史进步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
18.【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分析】圣西门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早期的思想。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攻占冬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标志事件,最终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四幅图的共性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因此主题应是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D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没有全面概括四幅图片资料的主题。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9.【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大发展,资产阶级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剥削,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处于被剥削地位,社会产品分配不公平,③④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也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答案】B
【知识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解析】【分析】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①错误;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②正确;
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正确;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发展,④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之一(经济基础);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是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应运而生。
21.【答案】C
【知识点】空想社会主义
【解析】【分析】材料中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观点否认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的意义,认为靠宣传、示范、舆论支持的和平方式就能建立新社会,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②④符合题意;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具有重要贡献,①错误;
欧文认为资本主义是“人间地狱”,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③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所以,他们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主体(人民群众)和正确途径(阶级斗争)。
22.【答案】A
【知识点】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①②符合题意;
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③不符合题意;
巴黎公社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首次尝试,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十月革命的意义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3.【答案】A
【知识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解析】【分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①②符合题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提出了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③不符合题意;
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的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这两个伟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4.【答案】A
【知识点】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及主要矛盾;阶级与阶级统治的工具
【解析】【分析】奴隶主和奴隶生活水平、社会地位的差别,来自奴隶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来自奴隶主运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机器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①③正确;②④都不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选。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国家的本质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是国家产生的标志。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5.【答案】A
【知识点】氏族与氏族制度
【解析】【分析】材料指明五帝时期,同姓间有家族血缘关系,五帝之间同姓,可能存在血缘关系,对此可以猜想这一时期是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按血缘关系结成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五帝作为氏族长没有任何特权,与部落成员一起劳动,①②符合题意。
金属工具得到广泛应用,社会分工基本完成,以及暴力机关的产生,均出现在奴隶社会,③④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氏族和氏族制度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26.【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教材知识可知, 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及理解的能力,较为简单。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好文科的基础。学生要注意夯实基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以避免失分。
27.【答案】A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①正确;
二是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②正确;
三是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③错误;
所有革命人民群众都是主体参加者,④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28.【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结合题目和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A、C、D说法均正确,排除。
清政府在1911年就已经被推翻,“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这一表述不属于五四运动的内容,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29.【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A、B、C正确。
我国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才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0.【答案】B
【知识点】中国革命的进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并未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①排除;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②④正确;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不是“前提条件”,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中国革命的两个阶段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部,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31.【答案】(1)历史贡献: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局限性: 仅从理性和正义的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设计未来美好社会的蓝图
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知识点】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根据材料,阐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解答此题应围绕“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论证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测”“他们都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等信息,然后从进步性和局限性角度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评价。
(2)此题要求根据材料,说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为什么能够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分析可知此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的知识,围绕材料中“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等信息加以说明。
【点评】此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另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所以,他们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主体(人民群众)和正确途径(阶级斗争)。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这两个伟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32.【答案】相同点:奴隶社会的奴隶、封建社会的农民、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都是被剥削者都受到剥削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不同点:①奴隶社会的奴隶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完全依附于 奴隶主阶级,在奴隶主皮鞭和棍棒的驱使下,戴着镣铐做苦工,劳动成果完全被奴隶主占有。
②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他们终年辛勤劳动把自己大部分的劳动成果,以地租形式缴纳给地主。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是自由劳动者,有选择雇主的自由,以契约的形式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受资本家的剥削。可见,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较之奴隶社会的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农民在人身依附的情况上。有了改善。
【知识点】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及主要矛盾;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从相同点和不同点角度分析。就相同点来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阶级社会,因此劳动者都是被剥削者,都受到剥削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就不同点来说,可以从生产关系上分析,即分析这三种社会下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
【点评】此题考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熟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然后从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说明其不同,同时要指出 奴隶社会的奴隶、封建社会的农民、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都是被剥削者都受到剥削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即他们的相同点。
33.【答案】沉沦,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上升,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最终赢得反帝反封建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治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原因:科学理论的指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正确的道路 三大法宝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与两大历史任务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概述“沉沦”和“上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分析中国“上升”成功的原因。解答此题应完整把握材料内容,围绕“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等信息,联系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加以说明即可。对于“上升”成功的原因,可从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的道路以及 三大法宝等角度加以说明。
【点评】此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完整把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等知识,围绕材料内容加以分析说明即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