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预防犯罪 课件 (共24张PPT+2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预防犯罪 课件 (共24张PPT+2视频)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2.5.2
预防犯罪
精品课件·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课堂导入
五名犯罪嫌疑人多次打砸车窗盗窃财物,作案上百起,作案金额已经达到上百万元。
民警表示“他们几个已经达到疯狂作案的地步,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作案。”
查阅刑法,分析视频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盗窃罪】
了解罪与罚
1
抢劫罪
了解罪与罚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0年某日,徐某某因与他人发生争执,先后将厨房用具两次抛掷楼下,溧阳市法院审理认为,此行为构成高空抛物罪,依照《刑法》判决被告人徐某某犯高空抛物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高空抛物罪】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了解罪与罚
抢劫罪
【非法拘禁罪】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了解罪与罚
抢劫罪
据以上三则案例,思考刑法的内容及作用?
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了解罪与罚
抢劫罪
民警表示“他们几个已经达到疯狂作案的地步,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作案。”
五名犯罪嫌疑人多次打砸车窗盗窃财物,作案上百起,作案金额已经达到上百万元。
五名犯罪嫌疑人多次盗窃他人财物被刑拘。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了解罪与罚
犯罪的
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刑事违法性
最本质特征
犯罪的法律标志
必然法律后果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构成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了解罪与罚
抢劫罪
刑罚
主刑
拘役
附加刑
管制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单独使用
单独、附加使用
驱逐出境
了解罪与罚
(1)违法就是犯罪。(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理由: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只有触犯了刑法才是犯罪。
(2)只有犯罪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理由: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
了解罪与罚
(3)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理由: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4)违法行为必然会受到刑罚处罚。(

理由:不一定,只有严重违法行为(犯罪)才会受到刑罚处罚。
×
×
了解罪与罚
加强自我防范
2
抢劫罪
加强自我防范
小杰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观看视频思考
抢劫罪
家庭:家庭保护不到位,家长教育观念和方法不当,家庭关系不和谐
学校:学校保护不到位,德育管理欠缺
社会:普法力度不够,影响未成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依然存在
自身:自制力差,辨别是非能力弱,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
初一辍学,父母忙于工作且溺爱孩子,不明逃课后的去向
结交社会上的一帮朋友,一起“拉车门”赚钱
经常逃学打游戏,不顾学校和家长劝阻,索性辍学
尝到甜头后就开始砸车玻璃盗窃,达到疯狂作案的程度
加强自我防范
抢劫罪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
读物等
8、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等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等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食、注射毒品等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加强自我防范
抢劫罪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加强自我防范
课堂小结
3
课堂小结
预防犯罪
犯罪的基本特征
刑法的种类
加强自我防范
(最本质的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法律后果)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主刑:管制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拘役
附加刑: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罚金
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抢劫罪
一句话记住考点:
1.犯罪是具有
严重社会危害性
、触犯了
刑法
、应当受到
刑罚处罚
的行为。
2.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性
是犯
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4.我们应
增强法治观念
,依法
自律
,做一个
自觉守法
的人。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4
1
对下列漫画说法正确的是(

①贩卖假劣口罩扰乱了市场秩序
②有关部门的严查是在依法行政
③触犯法律必然受到刑罚处罚
④严格执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体现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A
课堂练习
①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
②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危害
③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④会触犯刑法,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
【2020
安徽】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规定未成年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沾染上这些行为(

A
课堂练习
3
①珍惜美好生活,远离违法犯罪
②自觉遵纪守法,抵御不良诱惑
③杜绝不良诱惑,认清犯罪危害
④坚决远离社会,以免受到伤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
武威)2020年4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依法严惩利用未成年人实施黑恶势力犯罪”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涉黑组织2954个,恶势力犯罪集团9814个,其中,有未成年人参与的占到近20%,未成年人涉案人数占总数7%。这警示我们(

A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