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文理科(社会·道法)调研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文理科(社会·道法)调研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文理科(社会·道法)调研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018八上·桐乡竞赛)“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西周的()
A.礼乐制度 B.分封制度 C.宗法制度 D.等级制度
2.(2018八上·桐乡竞赛)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取得成功的最主要的相同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B.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C.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符合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2018八上·桐乡竞赛)在三省六部制中,负责政令的执行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内史省
4.(2018八上·桐乡竞赛)下面是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的李某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
A.他在一次战斗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他辛勤耕种土地,几年后,因粮食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C.他用卖粮食的钱,又添置了几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后来他卖掉了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5.(2018八上·桐乡竞赛)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二、非选择题
6.(2018八上·桐乡竞赛)历朝历代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推行   制度。
(2)图一所示王朝并没有“传之万世”,仅仅十几年就被图二中的新王朝取代,新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
(3)图三反映的是哪一种行政制度?该制度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创立的?
(4)由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分封制度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制度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分封制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影响。
2.【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和改革的时代潮流,因而取得成功;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封建化的潮流而取得成功,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A项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取得成功的最主要的相同原因,符合题意;
BD两项虽然是成功的原因,但是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只符合商鞅变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需要掌握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3.【答案】A
【知识点】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A项尚书省负责政令的执行,符合题意;
B项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不符合题意;
C项门下省负责审核,不符合题意;
D项内史省是中枢制令机构,前身是中书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唐三省六部制,知道负责执行政令的是尚书省。
4.【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商鞅变法规定,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故不可能的是他卖掉了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ABC三项都可能,不符合题意;
D项后来他卖掉了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不可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商鞅变法规定,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
5.【答案】D
【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题目给出所有政权最早的建立的政权是辽,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①出现最早,之后的是有辽和北宋的④;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然后是有金和北宋的③;最后才是有金和南宋的②;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后,北宋皇族赵构在南京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历史上称为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故演变顺序为①③④②。
D项①③④②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片信息。
6.【答案】(1)秦朝;郡县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十三州部),各派刺史一人(或建立刺史制度)。
(3)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
(4)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从图一都城咸阳和题干“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我们可以判断是这个王朝是秦朝。秦朝建立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2)图二中的新王朝,指的是秦朝灭亡之后,取而代之建立的西汉王朝,汉朝时期,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颁布施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同时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十三州部),各派刺史一人。
(3)通过图三中“岭北行省”、“察合台行省”等关键词,我们可判断出该王朝实行的是行省制度,联系所学知识,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巩固统治,忽必烈在位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4)通过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实行郡县制;汉朝实行推恩令;元朝设立行省制度;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伊犁将军,我们可看出在古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不断加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央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等。
故答案为:(1)秦朝;郡县。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十三州部),各派刺史一人(或建立刺史制度)。
(3)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
(4)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汉时期、元朝中央集权与清代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 / 1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文理科(社会·道法)调研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018八上·桐乡竞赛)“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西周的()
A.礼乐制度 B.分封制度 C.宗法制度 D.等级制度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分封制度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制度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分封制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影响。
2.(2018八上·桐乡竞赛)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取得成功的最主要的相同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B.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C.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符合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和改革的时代潮流,因而取得成功;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封建化的潮流而取得成功,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A项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取得成功的最主要的相同原因,符合题意;
BD两项虽然是成功的原因,但是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只符合商鞅变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需要掌握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3.(2018八上·桐乡竞赛)在三省六部制中,负责政令的执行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内史省
【答案】A
【知识点】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A项尚书省负责政令的执行,符合题意;
B项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不符合题意;
C项门下省负责审核,不符合题意;
D项内史省是中枢制令机构,前身是中书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唐三省六部制,知道负责执行政令的是尚书省。
4.(2018八上·桐乡竞赛)下面是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的李某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
A.他在一次战斗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他辛勤耕种土地,几年后,因粮食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C.他用卖粮食的钱,又添置了几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后来他卖掉了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商鞅变法规定,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故不可能的是他卖掉了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ABC三项都可能,不符合题意;
D项后来他卖掉了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不可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商鞅变法规定,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
5.(2018八上·桐乡竞赛)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答案】D
【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题目给出所有政权最早的建立的政权是辽,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①出现最早,之后的是有辽和北宋的④;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然后是有金和北宋的③;最后才是有金和南宋的②;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后,北宋皇族赵构在南京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历史上称为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故演变顺序为①③④②。
D项①③④②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片信息。
二、非选择题
6.(2018八上·桐乡竞赛)历朝历代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推行   制度。
(2)图一所示王朝并没有“传之万世”,仅仅十几年就被图二中的新王朝取代,新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
(3)图三反映的是哪一种行政制度?该制度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创立的?
(4)由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1)秦朝;郡县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十三州部),各派刺史一人(或建立刺史制度)。
(3)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
(4)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从图一都城咸阳和题干“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我们可以判断是这个王朝是秦朝。秦朝建立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2)图二中的新王朝,指的是秦朝灭亡之后,取而代之建立的西汉王朝,汉朝时期,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颁布施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同时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十三州部),各派刺史一人。
(3)通过图三中“岭北行省”、“察合台行省”等关键词,我们可判断出该王朝实行的是行省制度,联系所学知识,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巩固统治,忽必烈在位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4)通过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实行郡县制;汉朝实行推恩令;元朝设立行省制度;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伊犁将军,我们可看出在古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不断加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央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等。
故答案为:(1)秦朝;郡县。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十三州部),各派刺史一人(或建立刺史制度)。
(3)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
(4)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汉时期、元朝中央集权与清代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