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三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三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三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0九上·温州期中)“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马恩河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2.(2018九上·泰顺期中)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由此可见,一战的性质是(  )
A.反对殖民主义的战争 B.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
C.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D.列强侵略和掠夺的非正义战争
3.(2020九上·温州期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断升级,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广。下列事件中,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的是(  )
A.日军进犯卢沟桥 B.德军入侵波兰
C.德军入侵苏联 D.日军偷袭珍珠港
4.(2020九上·温州期中)学习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刚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②《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③开罗会议规划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2020九上·温州月考)“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里的“第二次”革命指的是(  )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新中国成立
6.(2020九上·温州期中)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即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
A.民主和科学 B.新道德和新文学
C.尊孔和复古 D.马克思主义
7.(2020九上·温州月考)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了(  )
A.平等观念 B.科学观念 C.自由观念 D.等级观念
8.(2020九上·温州期中)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北伐战争 B.武昌起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9.(2020九上·温州期中)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
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革命武装,八一建军
C.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D.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10.(2020九上·温州期中)下图反映的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开始”这一历史事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 D.红军会宁会师
11.(2020九上·温州期中)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论断是在(  )
A.中共“二大” B.南昌起义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12.(2020九上·温州期中)革命家朱德曾这么描述遵义会议:“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其中,这次会议确立的“首”指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13.(2020九上·温州期中)下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个版面,据图判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东北抗日义勇军顽强抵抗 B.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日
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
14.(2020九上·温州期中)毛泽东曾提笔写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战期间,在“彭大将军”指挥下,中国出动105个团对日军发起猛烈进攻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战役 D.淞沪会战
15.(2018九上·泰顺期中)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下列历史照片能证明这一点的有(  )
①白求恩大夫救助中国伤员 ②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③冀中回民支队英勇抗战 ④美国飞行员组队支援中国开辟驼峰航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2020九上·温州期中)2015年5月,中国数百万网友掀起了一场“为老兵擦亮勋章”的活动,下图是一位老兵获得的勋章。据此可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  )
A. 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B.北伐战争和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D.抗日战争和辛亥革命
17.(2020九上·温州期中)口号能彰显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与所处时代搭配合理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时期
②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国民革命时期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日战争时期
④打倒孔家店——土地革命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0九上·温州期中)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总结了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党的建设……等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其中,“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指的是(  )
A.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2020九上·温州期中)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南京古城依稀“读到”的历史有:(  )
① 鸦片战争的屈辱 ② 中国共产党在此蹒跚起步
③ 日本侵略者的暴虐 ④ 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020九上·温州期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经历了光辉的历程。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③抗日战争 ④长征结束
A.②④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5小题,共60分)
21.(2020九上·温州期中) 201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纪念日,某校历史人物研究社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孙中山遗嘱
【材料二】1938年3月,毛泽东先生撰拟以下挽联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材料三】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
(1)请用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四十年的具体史实佐证他是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追求自由平等的
(2)结合材料二,总结孙先生的国民革命的“经验”是什么?挽联中的“和平阵线”是指什么战线?
(3)材料中“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是指什么任务?
(4)同时有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在某种意义上是成功的。请论证此观点。
22.(2020九上·温州期中)【材料一】他们都深深根植于中国古典文化,也深谙西方文明。杰出代表陈独秀、胡适等于1915年先后归国,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青年学生受到感召,公开探讨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这种酝酿,在1919年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下面所示照片摄于1919年的北京(横幅: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不平等条约 废除二十一条)
(1)该材料一中的“思想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把这场思想革命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写出一点即可。
(2)该材料二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图判断该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3)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
23.(2020九上·温州期中)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小明对此非常关心,他针对日本侵华的主要事变,绘制了年代尺,并为此收集了部分时事资料和历史材料,请你参与分析探究。
(1)该年代尺中哪一事件不符合主题?请举出事件②中的爱国将领一位。
(2)该年代尺中事件①和③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际社会是如何看待中国抗战的。
24.(2020九上·温州期中)【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目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70年工业产量世界排名 1 3 4 2
1913年工业产量世界排名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世界排名 1 4 2 5
【材料二】
二战前夕,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
【材料三】1942年,美国提供1800 架飞机、1700 辆坦克准备用于中、缅、印战区;英国在北非战场与德、意作战;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顽强地阻击着德军的进攻;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对日作战……这是战时“命运共同体”的一致行动。
【材料四】
大战名称 参战国 交战双方 伤亡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个 同盟国与协约国 3000万 1805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个 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 1.9亿 40000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 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根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归纳说明二战最终取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表格,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异同,请任选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25.(2020九上·温州期中) 95年前,南方一艘游船上诞生一个小小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她风雨兼程,披荆斩棘,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康庄大道。
【御敌】1932年6月,蒋介石在召开“五省剿匪(共)会议”说:“大家都要明白,我们这次剿匪戡乱,就是抗日御侮的初步。如果剿匪(共)不能成功,抗日就没有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资料汇编》
占领东北后,日本又将侵略魔抓伸向了华北......中国共产党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抉择】
1945年8月,中共代表赴重庆谈判 “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
(1)【新生】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会议 时间 内容(部分) 意义
中共“一大” ①    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②   
中共“二大” 1922年 第一次提出了③   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从材料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在20世纪30年代初主张抗日的方式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资料(包括表格及图文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小小的政党成长为执政党的原因。(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916年在西线爆发的凡尔登战役,双方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军进攻被遏止,法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A项凡尔登战役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2.【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一战,因而一战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没有什么正义可言,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D项列强侵略和掠夺的非正义战争是一战的性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答案】D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并结合所学,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两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蒙受重大损失,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
ABC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日军偷袭珍珠港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影响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影响,题干关键信息“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
4.【答案】B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对战败后的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及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以内对日作战等内容,雅尔塔会议上实际划分了二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使战后出现了两极格局。③开罗会议规划了战后的世界格局说法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
B项①②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1911年可知,第二次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A项辛亥革命是题干里的“第二次”革命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题干里的“第二次”革命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辛亥革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辛亥革命的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A项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7.【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中华民国颁布法令,革除“老爷”“大人”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国民之间改称职务或“先生”“君”等,这些规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反映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A项平等观念是题干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的观念,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准确识记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8.【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把守;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猛攻武昌,经过激烈战斗,北伐军登上武昌城头。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之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A项北伐战争是题干影片再现的场景,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的一组镜头为切入点,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经过和结果。
9.【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沪浙红色旅游区”是上海和浙江一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召开。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A项辛亥首义,推翻帝制在武昌,不符合题意;
B项革命武装,八一建军在南昌,不符合题意;
C项开天辟地,党的创立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符合题意;
D项人民胜利,国旗飘扬在北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地点的识记。
10.【答案】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A项南昌起义和题干图片有关,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图片及“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开始”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11.【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论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八七会议的知识。理解并识记八七会议的相关史实,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
12.【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毛泽东是遵义会议确立的“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遵义会议的内容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BC三项都不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
D项西安事变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路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的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在“彭大将军”指挥下,中国出动105个团对日军发起猛烈进攻的战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团大战的史实。重点掌握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重要战役。
15.【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①白求恩大夫救助中国伤员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人,符合题意;②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不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是中国的政党,不符合题意;③冀中回民支队英勇抗战不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冀中回民支队是中国的,不符合题意;④美国飞行员组队支援中国开辟驼峰航线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符合题意;
C项①④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认识能力。
16.【答案】C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图中的两枚勋章分别是“第八路军抗战伤员”荣誉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结合所学可知这两枚纪念章分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获得的。由此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题干这位老兵经历过的战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掌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过程,了解两争战中的重要战役。
17.【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是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爆发的五二〇事件,属于中共领导的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②④搭配错误。
B项①③搭配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重要的口号。注意准确识记近代重大事件的时间。
18.【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境的井冈山地区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影响,知道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9.【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共产党成立;日军罪行;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②和南京无关,排除含②的选项。
B项①③④和南京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和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要求具备识记的能力。
20.【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的胜利;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①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1949年;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是在1927年;③抗日战争是在1931年——1945年;④长征结束是在1936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③①。
C项②④③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要求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重大历史事件。
21.【答案】(1)理论上:提出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主义;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实践上: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创建黄埔军校;领导二次革命;领导护法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等
(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之国家;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道路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孙中山理论上提出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实践上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创建黄埔军校;领导二次革命;领导护法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等。
(2)根据材料中的“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可知孙先生的国民革命的“经验”是实行国共合作。根据“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可知挽联中的“和平阵线”是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开始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一代一代中国不断为挽救中华民族而奋斗,可见“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4)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结束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故答案为:(1)理论上:提出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主义;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实践上: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创建黄埔军校;领导二次革命;领导护法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等。
(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之国家;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辛亥革命。
22.【答案】(1)新文化运动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写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或影响中的思想解放即可)
(2)五四运动;反帝爱国运动。
(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中的“......他们中的杰出代表陈独秀、胡适等于1915年先后归国,燃起了一场思想革......”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胡适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改造国民性,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因为它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是--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他们打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关系。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解放了青年们的思想,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了条件,同时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领导人基础,而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实践。
故答案为:(1)新文化运动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写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或影响中的思想解放即可)。
(2)五四运动;反帝爱国运动。
(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与识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23.【答案】(1)西安事变;杨虎城或张学良
(2)事件①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事件③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3)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或答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付出巨大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1936年,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伟大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促使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不属于“日本侵华主要事变”。
(2)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故答案为:(1)西安事变;杨虎城或张学良。
(2)事件①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事件③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3)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或答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付出巨大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的史实。
24.【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击法西斯
(3)后果相同: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巨大的灾难;
性质不同: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非正义战争;二战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规模、范围不同:与一战相比,二战规模更大,波及范围更广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的根源是主要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2)根据材料三可知,世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共同作战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四表格,从后果、性质、规模、范围等方面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即可。
故答案为:(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击法西斯。
(3)后果相同: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巨大的灾难;
性质不同: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非正义战争;二战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规模、范围不同:与一战相比,二战规模更大,波及范围更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
25.【答案】(1)1921年;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反帝反封建
(2)国民党主张先剿共再抗日;共产党主张国共两党应停止内战,合作抗日
(3)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政党。首先,从自身来看,中共是与时俱进的政党。如: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中共“二大”就提出了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说明中共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制定出具体目标。其次,中国共产党将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如:当日本入侵中国,中共放下与国民党的恩怨,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再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得到人民的支持。如:抗战胜利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代表赴重庆谈判,显示了中共渴望和平的诚意,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深得民心。综上所述,中共始终代表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利益,且在革命实践中自身不断成长,所以她能从当初一个小小的政党成长为强大的执政党。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材料中的“......我们这次剿匪戡乱,就是抗日御侮的初步。如果剿匪(共)不能成功,抗日就没有基础”说明国民党主张先剿共再抗日;材料中的“......中国共产党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说明共产党主张国共两党应停止内战,合作抗日。
(3)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史论结合,论证严密即可。
故答案为:(1)①1921年;②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③反帝反封建。
(2)国民党主张先剿共再抗日;共产党主张国共两党应停止内战,合作抗日。
(3)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政党。首先,从自身来看,中共是与时俱进的政党。如: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中共“二大”就提出了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说明中共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制定出具体目标。其次,中国共产党将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如:当日本入侵中国,中共放下与国民党的恩怨,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再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得到人民的支持。如:抗战胜利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代表赴重庆谈判,显示了中共渴望和平的诚意,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深得民心。综上所述,中共始终代表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利益,且在革命实践中自身不断成长,所以她能从当初一个小小的政党成长为强大的执政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 / 1浙江省温州市三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0九上·温州期中)“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马恩河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916年在西线爆发的凡尔登战役,双方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军进攻被遏止,法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A项凡尔登战役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2.(2018九上·泰顺期中)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由此可见,一战的性质是(  )
A.反对殖民主义的战争 B.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
C.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D.列强侵略和掠夺的非正义战争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一战,因而一战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没有什么正义可言,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D项列强侵略和掠夺的非正义战争是一战的性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2020九上·温州期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断升级,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广。下列事件中,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的是(  )
A.日军进犯卢沟桥 B.德军入侵波兰
C.德军入侵苏联 D.日军偷袭珍珠港
【答案】D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并结合所学,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两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蒙受重大损失,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
ABC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日军偷袭珍珠港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影响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影响,题干关键信息“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
4.(2020九上·温州期中)学习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刚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②《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③开罗会议规划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对战败后的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及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以内对日作战等内容,雅尔塔会议上实际划分了二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使战后出现了两极格局。③开罗会议规划了战后的世界格局说法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
B项①②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5.(2020九上·温州月考)“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里的“第二次”革命指的是(  )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新中国成立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1911年可知,第二次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A项辛亥革命是题干里的“第二次”革命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题干里的“第二次”革命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辛亥革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辛亥革命的史实。
6.(2020九上·温州期中)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即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
A.民主和科学 B.新道德和新文学
C.尊孔和复古 D.马克思主义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A项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7.(2020九上·温州月考)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了(  )
A.平等观念 B.科学观念 C.自由观念 D.等级观念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中华民国颁布法令,革除“老爷”“大人”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国民之间改称职务或“先生”“君”等,这些规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反映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A项平等观念是题干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的观念,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准确识记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8.(2020九上·温州期中)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北伐战争 B.武昌起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把守;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猛攻武昌,经过激烈战斗,北伐军登上武昌城头。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之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A项北伐战争是题干影片再现的场景,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的一组镜头为切入点,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经过和结果。
9.(2020九上·温州期中)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
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革命武装,八一建军
C.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D.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沪浙红色旅游区”是上海和浙江一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召开。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A项辛亥首义,推翻帝制在武昌,不符合题意;
B项革命武装,八一建军在南昌,不符合题意;
C项开天辟地,党的创立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符合题意;
D项人民胜利,国旗飘扬在北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地点的识记。
10.(2020九上·温州期中)下图反映的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开始”这一历史事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 D.红军会宁会师
【答案】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A项南昌起义和题干图片有关,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图片及“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开始”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11.(2020九上·温州期中)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论断是在(  )
A.中共“二大” B.南昌起义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论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八七会议的知识。理解并识记八七会议的相关史实,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
12.(2020九上·温州期中)革命家朱德曾这么描述遵义会议:“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其中,这次会议确立的“首”指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毛泽东是遵义会议确立的“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遵义会议的内容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13.(2020九上·温州期中)下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个版面,据图判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东北抗日义勇军顽强抵抗 B.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日
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
【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BC三项都不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
D项西安事变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
14.(2020九上·温州期中)毛泽东曾提笔写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战期间,在“彭大将军”指挥下,中国出动105个团对日军发起猛烈进攻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战役 D.淞沪会战
【答案】B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路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的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在“彭大将军”指挥下,中国出动105个团对日军发起猛烈进攻的战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团大战的史实。重点掌握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重要战役。
15.(2018九上·泰顺期中)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下列历史照片能证明这一点的有(  )
①白求恩大夫救助中国伤员 ②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③冀中回民支队英勇抗战 ④美国飞行员组队支援中国开辟驼峰航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①白求恩大夫救助中国伤员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人,符合题意;②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不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是中国的政党,不符合题意;③冀中回民支队英勇抗战不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冀中回民支队是中国的,不符合题意;④美国飞行员组队支援中国开辟驼峰航线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符合题意;
C项①④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认识能力。
16.(2020九上·温州期中)2015年5月,中国数百万网友掀起了一场“为老兵擦亮勋章”的活动,下图是一位老兵获得的勋章。据此可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  )
A. 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B.北伐战争和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D.抗日战争和辛亥革命
【答案】C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图中的两枚勋章分别是“第八路军抗战伤员”荣誉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结合所学可知这两枚纪念章分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获得的。由此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题干这位老兵经历过的战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掌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过程,了解两争战中的重要战役。
17.(2020九上·温州期中)口号能彰显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与所处时代搭配合理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时期
②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国民革命时期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日战争时期
④打倒孔家店——土地革命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是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爆发的五二〇事件,属于中共领导的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②④搭配错误。
B项①③搭配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重要的口号。注意准确识记近代重大事件的时间。
18.(2020九上·温州期中)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总结了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党的建设……等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其中,“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指的是(  )
A.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境的井冈山地区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影响,知道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9.(2020九上·温州期中)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南京古城依稀“读到”的历史有:(  )
① 鸦片战争的屈辱 ② 中国共产党在此蹒跚起步
③ 日本侵略者的暴虐 ④ 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共产党成立;日军罪行;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②和南京无关,排除含②的选项。
B项①③④和南京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和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要求具备识记的能力。
20.(2020九上·温州期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经历了光辉的历程。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③抗日战争 ④长征结束
A.②④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的胜利;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①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1949年;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是在1927年;③抗日战争是在1931年——1945年;④长征结束是在1936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③①。
C项②④③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要求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重大历史事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5小题,共60分)
21.(2020九上·温州期中) 201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纪念日,某校历史人物研究社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孙中山遗嘱
【材料二】1938年3月,毛泽东先生撰拟以下挽联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材料三】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
(1)请用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四十年的具体史实佐证他是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追求自由平等的
(2)结合材料二,总结孙先生的国民革命的“经验”是什么?挽联中的“和平阵线”是指什么战线?
(3)材料中“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是指什么任务?
(4)同时有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在某种意义上是成功的。请论证此观点。
【答案】(1)理论上:提出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主义;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实践上: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创建黄埔军校;领导二次革命;领导护法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等
(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之国家;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道路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孙中山理论上提出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实践上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创建黄埔军校;领导二次革命;领导护法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等。
(2)根据材料中的“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可知孙先生的国民革命的“经验”是实行国共合作。根据“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可知挽联中的“和平阵线”是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开始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一代一代中国不断为挽救中华民族而奋斗,可见“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4)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结束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故答案为:(1)理论上:提出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主义;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实践上: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创建黄埔军校;领导二次革命;领导护法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等。
(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之国家;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辛亥革命。
22.(2020九上·温州期中)【材料一】他们都深深根植于中国古典文化,也深谙西方文明。杰出代表陈独秀、胡适等于1915年先后归国,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青年学生受到感召,公开探讨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这种酝酿,在1919年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下面所示照片摄于1919年的北京(横幅: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不平等条约 废除二十一条)
(1)该材料一中的“思想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把这场思想革命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写出一点即可。
(2)该材料二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图判断该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3)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1)新文化运动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写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或影响中的思想解放即可)
(2)五四运动;反帝爱国运动。
(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中的“......他们中的杰出代表陈独秀、胡适等于1915年先后归国,燃起了一场思想革......”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胡适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改造国民性,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因为它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是--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他们打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关系。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解放了青年们的思想,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了条件,同时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领导人基础,而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实践。
故答案为:(1)新文化运动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写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或影响中的思想解放即可)。
(2)五四运动;反帝爱国运动。
(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与识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23.(2020九上·温州期中)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小明对此非常关心,他针对日本侵华的主要事变,绘制了年代尺,并为此收集了部分时事资料和历史材料,请你参与分析探究。
(1)该年代尺中哪一事件不符合主题?请举出事件②中的爱国将领一位。
(2)该年代尺中事件①和③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际社会是如何看待中国抗战的。
【答案】(1)西安事变;杨虎城或张学良
(2)事件①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事件③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3)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或答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付出巨大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1936年,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伟大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促使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不属于“日本侵华主要事变”。
(2)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故答案为:(1)西安事变;杨虎城或张学良。
(2)事件①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事件③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3)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或答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付出巨大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的史实。
24.(2020九上·温州期中)【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目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70年工业产量世界排名 1 3 4 2
1913年工业产量世界排名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世界排名 1 4 2 5
【材料二】
二战前夕,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
【材料三】1942年,美国提供1800 架飞机、1700 辆坦克准备用于中、缅、印战区;英国在北非战场与德、意作战;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顽强地阻击着德军的进攻;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对日作战……这是战时“命运共同体”的一致行动。
【材料四】
大战名称 参战国 交战双方 伤亡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个 同盟国与协约国 3000万 1805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个 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 1.9亿 40000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 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根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归纳说明二战最终取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表格,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异同,请任选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击法西斯
(3)后果相同: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巨大的灾难;
性质不同: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非正义战争;二战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规模、范围不同:与一战相比,二战规模更大,波及范围更广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的根源是主要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2)根据材料三可知,世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共同作战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四表格,从后果、性质、规模、范围等方面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即可。
故答案为:(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击法西斯。
(3)后果相同: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巨大的灾难;
性质不同: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非正义战争;二战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规模、范围不同:与一战相比,二战规模更大,波及范围更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
25.(2020九上·温州期中) 95年前,南方一艘游船上诞生一个小小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她风雨兼程,披荆斩棘,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康庄大道。
【御敌】1932年6月,蒋介石在召开“五省剿匪(共)会议”说:“大家都要明白,我们这次剿匪戡乱,就是抗日御侮的初步。如果剿匪(共)不能成功,抗日就没有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资料汇编》
占领东北后,日本又将侵略魔抓伸向了华北......中国共产党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抉择】
1945年8月,中共代表赴重庆谈判 “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
(1)【新生】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会议 时间 内容(部分) 意义
中共“一大” ①    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②   
中共“二大” 1922年 第一次提出了③   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从材料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在20世纪30年代初主张抗日的方式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资料(包括表格及图文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小小的政党成长为执政党的原因。(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答案】(1)1921年;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反帝反封建
(2)国民党主张先剿共再抗日;共产党主张国共两党应停止内战,合作抗日
(3)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政党。首先,从自身来看,中共是与时俱进的政党。如: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中共“二大”就提出了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说明中共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制定出具体目标。其次,中国共产党将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如:当日本入侵中国,中共放下与国民党的恩怨,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再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得到人民的支持。如:抗战胜利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代表赴重庆谈判,显示了中共渴望和平的诚意,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深得民心。综上所述,中共始终代表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利益,且在革命实践中自身不断成长,所以她能从当初一个小小的政党成长为强大的执政党。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材料中的“......我们这次剿匪戡乱,就是抗日御侮的初步。如果剿匪(共)不能成功,抗日就没有基础”说明国民党主张先剿共再抗日;材料中的“......中国共产党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说明共产党主张国共两党应停止内战,合作抗日。
(3)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史论结合,论证严密即可。
故答案为:(1)①1921年;②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③反帝反封建。
(2)国民党主张先剿共再抗日;共产党主张国共两党应停止内战,合作抗日。
(3)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政党。首先,从自身来看,中共是与时俱进的政党。如: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中共“二大”就提出了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说明中共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制定出具体目标。其次,中国共产党将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如:当日本入侵中国,中共放下与国民党的恩怨,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再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得到人民的支持。如:抗战胜利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代表赴重庆谈判,显示了中共渴望和平的诚意,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深得民心。综上所述,中共始终代表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利益,且在革命实践中自身不断成长,所以她能从当初一个小小的政党成长为强大的执政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