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乐清市英华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月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乐清市英华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月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乐清市英华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月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项选择
1.(2020九上·乐清月考)下面的宣言指导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某校为“纪念孙中山逝世90周年”编排一话剧,下列场景中孙中山不可能出现的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3.《申报》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4.(2020九上·乐清月考)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陈独秀”、 “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5.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6.(2020九上·乐清月考)在某校九年级(8)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列李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2020·台州模拟)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  )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 九运动
8.(2020九上·乐清月考)董必武曾作过一首缅怀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提到的“会”是指(  )
A.1921年中共“一大” B.1927年八七会议
C.1935年遵义会议 D.1945年中共“七大”
9.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这种合作的有(  )
A. B.
C. D.
10.某班同学为一些地方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于井冈山的是(  )
A.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二、非选择题
11.(2020九上·乐清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1866年, 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1892年, 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894年6月,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8月, 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
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2年2月, 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以后, 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
1924年1月, 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3月12日,
在北京逝世。
材料二
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1)据材料一,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2)概括材料中有关孙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
(3)结合材料二,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12.(2020九上·乐清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废弃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在大战中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多项正当要求。但是,这些要求都被操纵会议的列强拒绝。
材料二: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中国人的反应会怎么样?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九年级某同学搜集到如下材料:1919年5月4日,3 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队伍中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材料三: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
(1)材料一反映了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说哪个社会群体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3)根据材料,说说五四精神的主要内涵有哪些?你认为青年学生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五四运动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13.(2020九上·乐清月考)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途中,我们要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歌谣: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起义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1)根据材料一说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特征。根据材料一列举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探索新道路的有关史实。
(2)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国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对材料二中说的“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你是如何理解的?
(3)中国红军的这些历程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建立民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些信息都是在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辛亥革命和题干材料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识记与理解辛亥革命的史实。
2.【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贡献。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发生在1926年,孙中山不可能出现。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贡献。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和近代化前驱, 20世纪走在中国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
3.【答案】B
【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据“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军阀割据混战。
B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现题干描述时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申报》时评为依托,考查北洋军阀的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时期的相关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额两大口号。
ABD三项与“陈独秀”、 “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新文化运动与“陈独秀”、 “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5.【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而胡适的诗《希望》正好是白话文诗,符合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故答案是B。
【点评】知道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6.【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公车上书虽然没有成功,但它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不是新文化运动。
ABC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观点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不正确”。
7.【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发展的相关知识。本题要仔细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获取相关信息。民国八年是指1919年(因为民国元年为1912年,民国八年即为1919年),而这是学生运动,即可获知该运动为五四运动,故选C。
【点评】了解五四运动的发起者等概况。
8.【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961年前的“四十年前”即是1921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由于反动派的破坏,大会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项1921年中共“一大”是诗中提到的“会”,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诗的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的召开。要求学生掌握中共一大的内容和意义。
9.【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中共两次合作分别发生在1924-1927年,1937-1945年。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AB首先排除;遵义会议发生在1935年长征途中,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也排除。故答案是C。
【点评】知道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
10.【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A项的辛亥首义,共和号角是指辛亥革命,发生在武昌,与题意不符;B项的五四中心,风云新途是指五四运动,发生在上海,与题意不符;C项的八一枪响,军旗升起是指南昌起义,发生在南昌,与题意不符;D项革命摇篮,红军故乡是指井冈山,1927年,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的起义军在向长沙进攻途中遭受严重挫折,毛泽东正确分析了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正式组建了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相关知识。
11.【答案】(1)变化: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
(2)①组织兴中会;②创立中国同盟会;③提出“三民主义”学说;④建立中华民国(或“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孙中山从救人到救国的思想转变及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依据材料一“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可以看出1892年孙中山还在行医,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所以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的变化是: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
(2)本题考查孙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孙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有: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2月,孙中山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本题考查孙中山的高尚品质。孙中山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彰显博大胸怀,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独秀一枝前无古人,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其实孙中山并非真的“不知”,而是为了救国,已经将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从中读出的孙中山的精神品质有: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
故答案为:(1)变化: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
(2)①组织兴中会;②创立中国同盟会;③提出“三民主义”学说;④建立中华民国(或“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12.【答案】(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先锋:青年学生。性质: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3)内涵:“五四”爱国精神(或:爱国、团结、民主、科学等)。
做法:青年学生应当自觉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宣传和发扬五四精神等。
(4)①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②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191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2)青年学生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据材料二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知,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忧国忧民,乐于奉献,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赤子之心。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青年学生应当自觉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宣传和发扬五四精神等。
(4)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故答案为:(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先锋:青年学生。性质: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3)内涵:“五四”爱国精神(或:爱国、团结、民主、科学等)。
做法:青年学生应当自觉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宣传和发扬五四精神等。
(4)①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②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五四运动的史实。
13.【答案】(1)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史实: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长征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使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长征的胜利使红军和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要坚持对革命、对军队的领导权;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走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等。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据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可知指的是南昌起义。据“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可知,指的是秋收起义。据“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可知,指的是井冈山会师、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结合所学可知,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使共产党走向成熟,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则,转危为安;在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长征精神下,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要坚持对革命、对军队的领导权;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走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等。
故答案为:(1)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史实: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长征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使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长征的胜利使红军和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要坚持对革命、对军队的领导权;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走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1 / 1浙江省乐清市英华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月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项选择
1.(2020九上·乐清月考)下面的宣言指导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建立民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些信息都是在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辛亥革命和题干材料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识记与理解辛亥革命的史实。
2.某校为“纪念孙中山逝世90周年”编排一话剧,下列场景中孙中山不可能出现的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贡献。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发生在1926年,孙中山不可能出现。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贡献。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和近代化前驱, 20世纪走在中国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
3.《申报》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答案】B
【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据“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军阀割据混战。
B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现题干描述时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申报》时评为依托,考查北洋军阀的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时期的相关知识。
4.(2020九上·乐清月考)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陈独秀”、 “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额两大口号。
ABD三项与“陈独秀”、 “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新文化运动与“陈独秀”、 “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5.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而胡适的诗《希望》正好是白话文诗,符合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故答案是B。
【点评】知道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6.(2020九上·乐清月考)在某校九年级(8)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列李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公车上书虽然没有成功,但它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不是新文化运动。
ABC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观点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不正确”。
7.(2020·台州模拟)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  )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 九运动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发展的相关知识。本题要仔细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获取相关信息。民国八年是指1919年(因为民国元年为1912年,民国八年即为1919年),而这是学生运动,即可获知该运动为五四运动,故选C。
【点评】了解五四运动的发起者等概况。
8.(2020九上·乐清月考)董必武曾作过一首缅怀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提到的“会”是指(  )
A.1921年中共“一大” B.1927年八七会议
C.1935年遵义会议 D.1945年中共“七大”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961年前的“四十年前”即是1921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由于反动派的破坏,大会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项1921年中共“一大”是诗中提到的“会”,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诗的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的召开。要求学生掌握中共一大的内容和意义。
9.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这种合作的有(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中共两次合作分别发生在1924-1927年,1937-1945年。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AB首先排除;遵义会议发生在1935年长征途中,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也排除。故答案是C。
【点评】知道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
10.某班同学为一些地方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于井冈山的是(  )
A.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A项的辛亥首义,共和号角是指辛亥革命,发生在武昌,与题意不符;B项的五四中心,风云新途是指五四运动,发生在上海,与题意不符;C项的八一枪响,军旗升起是指南昌起义,发生在南昌,与题意不符;D项革命摇篮,红军故乡是指井冈山,1927年,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的起义军在向长沙进攻途中遭受严重挫折,毛泽东正确分析了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正式组建了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
11.(2020九上·乐清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1866年, 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1892年, 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894年6月,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8月, 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
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2年2月, 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以后, 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
1924年1月, 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3月12日,
在北京逝世。
材料二
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1)据材料一,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2)概括材料中有关孙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
(3)结合材料二,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1)变化: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
(2)①组织兴中会;②创立中国同盟会;③提出“三民主义”学说;④建立中华民国(或“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孙中山从救人到救国的思想转变及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依据材料一“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可以看出1892年孙中山还在行医,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所以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的变化是: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
(2)本题考查孙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孙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有: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2月,孙中山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本题考查孙中山的高尚品质。孙中山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彰显博大胸怀,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独秀一枝前无古人,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其实孙中山并非真的“不知”,而是为了救国,已经将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从中读出的孙中山的精神品质有: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
故答案为:(1)变化: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
(2)①组织兴中会;②创立中国同盟会;③提出“三民主义”学说;④建立中华民国(或“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12.(2020九上·乐清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废弃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在大战中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多项正当要求。但是,这些要求都被操纵会议的列强拒绝。
材料二: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中国人的反应会怎么样?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九年级某同学搜集到如下材料:1919年5月4日,3 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队伍中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材料三: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
(1)材料一反映了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说哪个社会群体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3)根据材料,说说五四精神的主要内涵有哪些?你认为青年学生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五四运动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答案】(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先锋:青年学生。性质: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3)内涵:“五四”爱国精神(或:爱国、团结、民主、科学等)。
做法:青年学生应当自觉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宣传和发扬五四精神等。
(4)①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②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191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2)青年学生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据材料二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知,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忧国忧民,乐于奉献,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赤子之心。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青年学生应当自觉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宣传和发扬五四精神等。
(4)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故答案为:(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先锋:青年学生。性质: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3)内涵:“五四”爱国精神(或:爱国、团结、民主、科学等)。
做法:青年学生应当自觉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宣传和发扬五四精神等。
(4)①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②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五四运动的史实。
13.(2020九上·乐清月考)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途中,我们要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歌谣: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起义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1)根据材料一说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特征。根据材料一列举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探索新道路的有关史实。
(2)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国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对材料二中说的“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你是如何理解的?
(3)中国红军的这些历程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史实: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长征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使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长征的胜利使红军和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要坚持对革命、对军队的领导权;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走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等。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据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可知指的是南昌起义。据“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可知,指的是秋收起义。据“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可知,指的是井冈山会师、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结合所学可知,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使共产党走向成熟,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则,转危为安;在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长征精神下,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要坚持对革命、对军队的领导权;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走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等。
故答案为:(1)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史实: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长征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使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长征的胜利使红军和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要坚持对革命、对军队的领导权;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走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