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模拟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模拟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模拟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桐乡月考)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爆发
②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③1918年,协约国的核心国——德国投降,宣告一战结束
④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德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它不仅谋求在欧洲的霸权地位,还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由此对英国构成严重的威胁和挑战,英德矛盾成为欧洲大国之间的主要矛盾。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国为核心形成了三国同盟集团,以英国为核心形成了三国协约集团。故③说法错误,应排除含③的选项。
C项③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2.(2019九上·萧山月考)漫画是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一种比较生动形象呈现方式。如图所示的漫画名为《争吵与签约》,是巴黎和会期间各国博弈的一个具体反映。下列说法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A.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隐患
B.法国独自主导整个会议的过程与签约
C.美国通过巴黎和会确立了其霸主地位
D.导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答案】A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和会的有关知识。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控制。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的企图参加会议。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巴黎和会通过的一系列条约,宰割了战败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隐患。据题干所示的漫画《争吵与签约》,这是巴黎和会期间各国博弈的一个具体反映,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隐患。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的理解。
3.(2020九上·杭州期中)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共同点有(  )
①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②少数大国操纵会议,充满矛盾
③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④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一战以后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由帝国主义大国所操纵、矛盾重重的国际会议;巴黎和会上将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上让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两个会议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只是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了世界。故①②③④正确。
A项①②③④是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4.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收回一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结果《凡尔赛条约》却将这些权益转交给日本。这表明(  )
①一战后中国仍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②德、日在巴黎和会上处于主导地位
③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
④《凡尔赛条约》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①《凡尔赛和约》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正确;②在巴黎和会上处于主导地位的是英、法、美三国,错误。③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会议,正确;④《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约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正确。
C项①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的认识。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5.(2020九上·杭州期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B.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C.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D.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故答案为A。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指的是五四运动,故B错误。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的事件是洋务运动,故C不选。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戊戌变法,故D不选。
【点评】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6.《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  )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中“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是指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 , 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最终激起青年学生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标志,所以A符合题意。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起点——洋务运动,B不符合题意;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召开,C不符合题意;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
7.(2020九上·柯桥开学考)观察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内容与图片所反映信息相符的是(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C.革命摇篮,领袖故里 D.历史转折,生死攸关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左图是中共一大会址,右图是南湖游船,联系所学知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A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与图片所反映信息相符,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中共一大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学生的识图能力。注意准确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
8.(2020九上·杭州期中)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从广州到华中,……势如破竹,1926年9月攻下武汉,11月拿下南昌,12月占领福州,1927年3月进驻上海和南京。九个月内,占中国半个部分的南方被攻占了。”这一情形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国共对峙 D.九一八事变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情景反映的是北伐战争相关知识。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
A项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国民革命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国共对峙是1927年至1937年,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2016九上·下城期中)民国十六年,宋庆龄发表声明指出:“本党若干执行委员对孙中山的原则和政策所作的解释,在我看来,是违背了孙中山的意思和理想的。”下列事件与此声明相关的是(  )
A.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B.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C.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
D.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民国十六年是公元1927年。1927年共处于孙中山倡导的国共两党合作时期,“违背了孙中山的意思和理想的”指的是破坏国共合作。
A项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发生在1924年,不符合题意。
B项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没有破坏国共合作,不符合题意。
C项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共合作破裂。符合题意。
D项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发生在国共合作破裂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有一定难度。
10.(2019九上·萧山期中)下图是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下列对图中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A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②B时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我党带来重大人员伤亡
③A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特色革命道路
④B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围剿”和长征带来的损耗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A时期明显在1928年后,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所以①选项错误。B时期是1937年前,日本还没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所以②表述错误。
C项③④分析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分析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19九上·浦江月考)1935年,毛泽东在《忆秦娥 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北)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 D.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935年2月”“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红军,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综上所述可知这首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遵义会议后红军开始改变被动局面。
ABC三项都不是与题干诗相关的历史背景,不符合题意;
D项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是与题干诗相关的历史背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遵义会议后,长征的相关知识点,以新情景的方式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的准确认识。注意题干材料中的“1935年2月”“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均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12.(2019九上·富阳期中)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的是(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贺胜桥,第四军独立团被誉为“铁军”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经历了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到达陕北,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乙、丁符合题意,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是北伐战争。
C项乙、丁可入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准确认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和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
13.(2020九上·杭州期中)九年级(7)班班委准备推出一期关于辛亥革命的黑板报,他们积极准备了不少素材。
素材一:
素材二:梁同学找到了这样的一段史料:“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史料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
素材三:1912-1919,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1)同学们对选取辛亥革命的纪念地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主张选武汉,也有不少人主张选南京。你支持哪一方?请依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谈谈你选择的理由。
(2)请你结合素材和所学,分别从政治、经济方面,告诉这位同学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答案】(1)选图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
选图二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2)政治: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关于武昌和南京任选一地来说明。例如,选择在武昌,因为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选择在南京,因为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宣告成立,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个民主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
(2)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故答案为:(1)选图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
选图二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2)政治: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之有理即可。
14.(2020九上·杭州期中)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才能推动中国革命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洪流中的合作】
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危机下的转向】
材料二: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两党有着怎样的共同奋斗目标。为实现目标采取了哪一军事行动
(2)材料二“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 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答案】(1)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 北伐战争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可知和国共第一次合作有关,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奋斗目标是反帝反封建。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2)本题考查南昌起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刚刚成立了六年”可知是1927年,根据“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南昌起义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关于意义,结合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1)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北伐战争。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 / 1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模拟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桐乡月考)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爆发
②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③1918年,协约国的核心国——德国投降,宣告一战结束
④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019九上·萧山月考)漫画是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一种比较生动形象呈现方式。如图所示的漫画名为《争吵与签约》,是巴黎和会期间各国博弈的一个具体反映。下列说法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A.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隐患
B.法国独自主导整个会议的过程与签约
C.美国通过巴黎和会确立了其霸主地位
D.导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3.(2020九上·杭州期中)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共同点有(  )
①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②少数大国操纵会议,充满矛盾
③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④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收回一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结果《凡尔赛条约》却将这些权益转交给日本。这表明(  )
①一战后中国仍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②德、日在巴黎和会上处于主导地位
③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
④《凡尔赛条约》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0九上·杭州期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B.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C.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D.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6.《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  )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7.(2020九上·柯桥开学考)观察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内容与图片所反映信息相符的是(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C.革命摇篮,领袖故里 D.历史转折,生死攸关
8.(2020九上·杭州期中)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从广州到华中,……势如破竹,1926年9月攻下武汉,11月拿下南昌,12月占领福州,1927年3月进驻上海和南京。九个月内,占中国半个部分的南方被攻占了。”这一情形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国共对峙 D.九一八事变
9.(2016九上·下城期中)民国十六年,宋庆龄发表声明指出:“本党若干执行委员对孙中山的原则和政策所作的解释,在我看来,是违背了孙中山的意思和理想的。”下列事件与此声明相关的是(  )
A.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B.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C.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
D.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10.(2019九上·萧山期中)下图是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下列对图中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A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②B时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我党带来重大人员伤亡
③A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特色革命道路
④B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围剿”和长征带来的损耗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2019九上·浦江月考)1935年,毛泽东在《忆秦娥 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北)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 D.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12.(2019九上·富阳期中)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的是(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贺胜桥,第四军独立团被誉为“铁军”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二、非选择题
13.(2020九上·杭州期中)九年级(7)班班委准备推出一期关于辛亥革命的黑板报,他们积极准备了不少素材。
素材一:
素材二:梁同学找到了这样的一段史料:“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史料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
素材三:1912-1919,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1)同学们对选取辛亥革命的纪念地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主张选武汉,也有不少人主张选南京。你支持哪一方?请依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谈谈你选择的理由。
(2)请你结合素材和所学,分别从政治、经济方面,告诉这位同学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4.(2020九上·杭州期中)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才能推动中国革命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洪流中的合作】
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危机下的转向】
材料二: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两党有着怎样的共同奋斗目标。为实现目标采取了哪一军事行动
(2)材料二“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 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德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它不仅谋求在欧洲的霸权地位,还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由此对英国构成严重的威胁和挑战,英德矛盾成为欧洲大国之间的主要矛盾。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国为核心形成了三国同盟集团,以英国为核心形成了三国协约集团。故③说法错误,应排除含③的选项。
C项③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2.【答案】A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和会的有关知识。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控制。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的企图参加会议。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巴黎和会通过的一系列条约,宰割了战败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隐患。据题干所示的漫画《争吵与签约》,这是巴黎和会期间各国博弈的一个具体反映,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隐患。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的理解。
3.【答案】A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一战以后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由帝国主义大国所操纵、矛盾重重的国际会议;巴黎和会上将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上让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两个会议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只是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了世界。故①②③④正确。
A项①②③④是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4.【答案】C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①《凡尔赛和约》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正确;②在巴黎和会上处于主导地位的是英、法、美三国,错误。③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会议,正确;④《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约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正确。
C项①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的认识。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5.【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故答案为A。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指的是五四运动,故B错误。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的事件是洋务运动,故C不选。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戊戌变法,故D不选。
【点评】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6.【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中“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是指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 , 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最终激起青年学生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标志,所以A符合题意。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起点——洋务运动,B不符合题意;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召开,C不符合题意;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
7.【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左图是中共一大会址,右图是南湖游船,联系所学知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A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与图片所反映信息相符,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中共一大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学生的识图能力。注意准确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
8.【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情景反映的是北伐战争相关知识。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
A项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国民革命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国共对峙是1927年至1937年,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民国十六年是公元1927年。1927年共处于孙中山倡导的国共两党合作时期,“违背了孙中山的意思和理想的”指的是破坏国共合作。
A项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发生在1924年,不符合题意。
B项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没有破坏国共合作,不符合题意。
C项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共合作破裂。符合题意。
D项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发生在国共合作破裂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有一定难度。
10.【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A时期明显在1928年后,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所以①选项错误。B时期是1937年前,日本还没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所以②表述错误。
C项③④分析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分析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935年2月”“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红军,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综上所述可知这首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遵义会议后红军开始改变被动局面。
ABC三项都不是与题干诗相关的历史背景,不符合题意;
D项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是与题干诗相关的历史背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遵义会议后,长征的相关知识点,以新情景的方式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的准确认识。注意题干材料中的“1935年2月”“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均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12.【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经历了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到达陕北,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乙、丁符合题意,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是北伐战争。
C项乙、丁可入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准确认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和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
13.【答案】(1)选图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
选图二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2)政治: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关于武昌和南京任选一地来说明。例如,选择在武昌,因为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选择在南京,因为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宣告成立,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个民主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
(2)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故答案为:(1)选图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
选图二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2)政治: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之有理即可。
14.【答案】(1)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 北伐战争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可知和国共第一次合作有关,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奋斗目标是反帝反封建。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2)本题考查南昌起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刚刚成立了六年”可知是1927年,根据“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南昌起义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关于意义,结合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1)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北伐战争。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