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九上·杭州期中)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直致力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与实践。为此,他进行了以下活动( )①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军阀混战局面③率领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 ④决定与共产党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2.(2020九上·杭州期中)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2020九上·杭州期中)学习历史要具有开阔的眼界,从世界的角度来观察理解中国历史。以下历史信息搭配合理的是( )①工业革命——新文化运动 ②巴黎和会——五四运动③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日本侵华——西安事变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4.(2020九上·杭州期中)84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因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扭转时局的两件大事。你认为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大事的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③更喜岷山千里雪,全军事后尽开颜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5.(2020九上·杭州期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以下四幅示意图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6.(2020九上·杭州期中)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 )A.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B.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D.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7.(2020九上·杭州期中)历史漫画是历史信息直观形象的表达,下图所示是发表于民国28年的漫画《这一槌的滋味如何》。下列对它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各种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B.日本侵略者已经侵入中国内地C.正面战场的正规军是日本进攻的唯一目标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8.(2020九上·杭州期中)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一万多人,取得重大胜利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③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④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2020九上·杭州期中)史学家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以下中国参与的行动能体现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有(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雅尔塔会议 ③波茨坦公告 ④赴缅远征军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10.(2020九上·杭州期中)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探索11.(2020九上·杭州期中)学习历史要注重因果关系,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下列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选项 原因 结果① 八七会议 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② 三大战役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③ 百团大战 取得中国抗战以来最大胜利④ 西藏和平解放 中国大陆获得统一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2020九上·杭州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取得了鸦片战争以来第-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C.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D.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二、非选择题13.(2020九上·杭州期中)[除旧革新拨云现日]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为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橫,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历,……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材料一中“2132年”指的是什么时期?分析材料一中“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句号”的含义。(2)结合材料,运用史实说明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当时国共两党有着怎样的共同奋斗目标?当时两党共同合作的最大成果是什么?14.(2020九上·杭州期中)[艰辛探索谱写凯歌] 2021年将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材料二:《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材料三:雄伟壮美的“井冈红旗”大型雕塑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亟立在四西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井冈红旗雕塑简介》(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日出东方"“进京赶考”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2)读材料二图,结合所学知识,填空: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 (填字母)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 会议。导致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3)为什么说中国革命是“从井冈山走向胜利”的?中国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15.(2020九上·杭州期中)[铭记历史珍爱和平]20世纪上半期短短50年内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2020年也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痛定思痛,我们必须牢记战争教训。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两次世界大战”的知识梳理两次世界大战知识卡片历史背景: 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晨不平衡②慕尼黑阴谋 导火线和序幕:③萨拉热窝事件④德军突袭波兰 主要会议及战役:⑤开罗会议⑥马恩河战役 结果及战后格局:⑦凡尔赛体系⑧英法被削弱对号入座 与一战相关的(写数字):与二战相关的(写数字):(2)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战况统计两次大战 持续时间 卷入战争国家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一战 4年多 30多个国家 3000多万人 3000多亿美元二战 6年多 61个国家 5000多万人 50000多亿美元材料二中的表格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这和材料二的图片有什么关联?(3)材料三:以下是小明同学针对日本侵华的主要事变绘制的年代尺,请你参与分析探究。年代尺中哪一事件不符合主题?事件④给中国历史带来什么影响?(4)材料四:历史材料卡 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并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小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 时事资料卡 今天,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结合材料四《历史材料卡》内容,评价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5)材料四《时事资料卡》中的“今天”指什么日子?说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人民争取民主权利和国家独立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孙中山先生1925年病逝,北伐战争是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时并未结束中国军阀混战局面,所以②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军阀混战局面和③率领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与孙中山无关。C项①④和孙中山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要求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2.【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爆发准备了条件是正确的,符合历史事实。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不准确,材料只是说五四运动的发生有众多的社会力量参与。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符合历史事实。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性质。A项①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特征和新文化运动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搞清楚五四运动的背景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3.【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西安事变【解析】【分析】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三省,而且日本侵略者又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了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D项②③④搭配合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史与中国史的联系。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4.【答案】B【知识点】西安事变;红军长征【解析】【分析】依据材料“84年前”可知,时间是1936年,①是指1936年长征胜利结束,保存了革命力量,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符合题意。②是1928年的黄洋界保卫战,不符合题意。③是1949年的渡江战役,不符合题意。④是指1936年张学良等人发动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符合题意。B项③④暗含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扭转时局的两件大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的影响的把握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84年前”判断出时间,然后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5.【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地图,图①反映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图②反映的是1948-1949年的三大战役,图③反映的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图④反映的是1947年6月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④②。C项①③④②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及学生的识图能力。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6.【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AD两项不一致,三个事件的领导阶级并不一致,因为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而解放战争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不符合题意;B项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三个事件的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也一致,都是反帝反封建,符合题意;C项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不一致,因为前两个事件的结果最终没有完全成功,所以与其指导思想就不一致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和解放战争的有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7.【答案】A【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依题干漫画和结合所学可知它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各种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公布了由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此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这一槌的滋味如何》解读正确的是各种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侵略者。A项各种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解读最准确,符合题意;B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D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题干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要求具备识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答案】A【知识点】大战的转折【解析】【分析】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观点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①③属于史实,②④很显然带有作者的感彩,属于观点。A项②④属于“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和观点的区别及学生的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史实和观点的相关史实。9.【答案】B【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中国参与的行动能体现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有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③开罗会议、④赴缅远征军。②雅尔塔会议参加者是美英苏,中国没有参加。B项①③④是中国能体现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参与的行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史学家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为依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10.【答案】C【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中共一大”“井冈山会师”“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开国大典”反映的是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AB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是题干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11.【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西藏和平解放;三大战役【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C项①③对应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2.【答案】D【知识点】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我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掌握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13.【答案】(1)君主专制统治时期;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2)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写出具体内容如胡适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道德、旧礼教进行批判等,可酌情给分)(3)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中国)。进行了北伐战争(或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从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创立君主专制制度,到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总共延续了2132年,因此“2132年"指的是君主专制统治时期。“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句号”的含义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2)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据“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可知和国共第一次合作有关,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奋斗目标是反帝反封建(或: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大成果是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故答案为:(1)君主专制统治时期;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2)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写出具体内容如胡适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道德、旧礼教进行批判等,可酌情给分)(3)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中国)。进行了北伐战争(或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14.【答案】(1)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或中共一大召开);进京赶考——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或西柏坡会议)(2)B;遵义;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3)因为中共建立了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走向胜利。 中国革命胜利的标志:新中国成立。【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日出东方是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49年3月23日,是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的日子。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道:“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指的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在长征途中,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由于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3)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之后,认识到敌强我弱的形势,便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实现了民族独立,标志着中国革命利的胜。故答案为:(1)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或中共一大召开);进京赶考——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或西柏坡会议)。(2)B;遵义;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3)因为中共建立了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走向胜利。 中国革命胜利的标志:新中国成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5.【答案】(1)一战:①③⑥⑦;二战:①②④⑤⑧(2)信息: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些新式武器陆续在战场上使用,杀伤性大,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和破坏程度。(3)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影响:中国全面抗战开始(或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5)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知识点】西安事变;第一次世界大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两次世界大战发生。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题干巴黎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这一体系暂时协调了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地区的矛盾。①③⑥⑦和一战有关。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他是大国推行强国政治的表现;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的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的正式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日法西斯溃灭,英法实力衰落,帝国主义力量被削弱。所以①②④⑤⑧与二战有关。(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4年多,参战国有30多个,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伤亡人员达三千多万;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6年多,参战国有60多个,61个国家卷入战争,伤亡人员达5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0多亿美元,由此可以得出,两次世界大战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新式武器的使用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3)西安事变不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卢沟桥,发动了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牵住了日本大量的兵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5)根据《时事资料卡》中的“今天,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可知“今天”指9月3日,每年的9月3日既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故答案为:(1)一战:①③⑥⑦;二战:①②④⑤⑧。(2)信息: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些新式武器陆续在战场上使用,杀伤性大,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和破坏程度。(3)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影响:中国全面抗战开始(或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5)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并理解基础史实。1 / 1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九上·杭州期中)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直致力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与实践。为此,他进行了以下活动( )①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军阀混战局面③率领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 ④决定与共产党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人民争取民主权利和国家独立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孙中山先生1925年病逝,北伐战争是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时并未结束中国军阀混战局面,所以②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军阀混战局面和③率领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与孙中山无关。C项①④和孙中山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要求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2.(2020九上·杭州期中)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爆发准备了条件是正确的,符合历史事实。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不准确,材料只是说五四运动的发生有众多的社会力量参与。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符合历史事实。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性质。A项①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特征和新文化运动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搞清楚五四运动的背景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3.(2020九上·杭州期中)学习历史要具有开阔的眼界,从世界的角度来观察理解中国历史。以下历史信息搭配合理的是( )①工业革命——新文化运动 ②巴黎和会——五四运动③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日本侵华——西安事变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西安事变【解析】【分析】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三省,而且日本侵略者又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了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D项②③④搭配合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史与中国史的联系。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4.(2020九上·杭州期中)84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因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扭转时局的两件大事。你认为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大事的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③更喜岷山千里雪,全军事后尽开颜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B【知识点】西安事变;红军长征【解析】【分析】依据材料“84年前”可知,时间是1936年,①是指1936年长征胜利结束,保存了革命力量,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符合题意。②是1928年的黄洋界保卫战,不符合题意。③是1949年的渡江战役,不符合题意。④是指1936年张学良等人发动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符合题意。B项③④暗含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扭转时局的两件大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的影响的把握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84年前”判断出时间,然后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5.(2020九上·杭州期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以下四幅示意图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地图,图①反映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图②反映的是1948-1949年的三大战役,图③反映的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图④反映的是1947年6月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④②。C项①③④②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及学生的识图能力。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6.(2020九上·杭州期中)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 )A.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B.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D.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AD两项不一致,三个事件的领导阶级并不一致,因为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而解放战争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不符合题意;B项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三个事件的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也一致,都是反帝反封建,符合题意;C项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不一致,因为前两个事件的结果最终没有完全成功,所以与其指导思想就不一致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和解放战争的有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7.(2020九上·杭州期中)历史漫画是历史信息直观形象的表达,下图所示是发表于民国28年的漫画《这一槌的滋味如何》。下列对它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各种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B.日本侵略者已经侵入中国内地C.正面战场的正规军是日本进攻的唯一目标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答案】A【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依题干漫画和结合所学可知它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各种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公布了由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此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这一槌的滋味如何》解读正确的是各种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侵略者。A项各种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解读最准确,符合题意;B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D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题干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要求具备识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2020九上·杭州期中)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一万多人,取得重大胜利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③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④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大战的转折【解析】【分析】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观点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①③属于史实,②④很显然带有作者的感彩,属于观点。A项②④属于“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和观点的区别及学生的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史实和观点的相关史实。9.(2020九上·杭州期中)史学家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以下中国参与的行动能体现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有(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雅尔塔会议 ③波茨坦公告 ④赴缅远征军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中国参与的行动能体现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有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③开罗会议、④赴缅远征军。②雅尔塔会议参加者是美英苏,中国没有参加。B项①③④是中国能体现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参与的行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史学家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为依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10.(2020九上·杭州期中)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探索【答案】C【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中共一大”“井冈山会师”“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开国大典”反映的是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AB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是题干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11.(2020九上·杭州期中)学习历史要注重因果关系,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下列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选项 原因 结果① 八七会议 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② 三大战役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③ 百团大战 取得中国抗战以来最大胜利④ 西藏和平解放 中国大陆获得统一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西藏和平解放;三大战役【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C项①③对应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2.(2020九上·杭州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取得了鸦片战争以来第-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C.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D.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答案】D【知识点】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我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掌握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二、非选择题13.(2020九上·杭州期中)[除旧革新拨云现日]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为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橫,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历,……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材料一中“2132年”指的是什么时期?分析材料一中“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句号”的含义。(2)结合材料,运用史实说明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当时国共两党有着怎样的共同奋斗目标?当时两党共同合作的最大成果是什么?【答案】(1)君主专制统治时期;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2)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写出具体内容如胡适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道德、旧礼教进行批判等,可酌情给分)(3)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中国)。进行了北伐战争(或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从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创立君主专制制度,到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总共延续了2132年,因此“2132年"指的是君主专制统治时期。“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句号”的含义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2)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据“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可知和国共第一次合作有关,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奋斗目标是反帝反封建(或: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大成果是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故答案为:(1)君主专制统治时期;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2)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写出具体内容如胡适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道德、旧礼教进行批判等,可酌情给分)(3)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中国)。进行了北伐战争(或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14.(2020九上·杭州期中)[艰辛探索谱写凯歌] 2021年将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材料二:《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材料三:雄伟壮美的“井冈红旗”大型雕塑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亟立在四西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井冈红旗雕塑简介》(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日出东方"“进京赶考”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2)读材料二图,结合所学知识,填空: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 (填字母)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 会议。导致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3)为什么说中国革命是“从井冈山走向胜利”的?中国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答案】(1)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或中共一大召开);进京赶考——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或西柏坡会议)(2)B;遵义;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3)因为中共建立了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走向胜利。 中国革命胜利的标志:新中国成立。【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日出东方是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49年3月23日,是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的日子。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道:“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指的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在长征途中,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由于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3)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之后,认识到敌强我弱的形势,便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实现了民族独立,标志着中国革命利的胜。故答案为:(1)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或中共一大召开);进京赶考——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或西柏坡会议)。(2)B;遵义;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3)因为中共建立了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走向胜利。 中国革命胜利的标志:新中国成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5.(2020九上·杭州期中)[铭记历史珍爱和平]20世纪上半期短短50年内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2020年也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痛定思痛,我们必须牢记战争教训。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两次世界大战”的知识梳理两次世界大战知识卡片历史背景: 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晨不平衡②慕尼黑阴谋 导火线和序幕:③萨拉热窝事件④德军突袭波兰 主要会议及战役:⑤开罗会议⑥马恩河战役 结果及战后格局:⑦凡尔赛体系⑧英法被削弱对号入座 与一战相关的(写数字):与二战相关的(写数字):(2)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战况统计两次大战 持续时间 卷入战争国家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一战 4年多 30多个国家 3000多万人 3000多亿美元二战 6年多 61个国家 5000多万人 50000多亿美元材料二中的表格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这和材料二的图片有什么关联?(3)材料三:以下是小明同学针对日本侵华的主要事变绘制的年代尺,请你参与分析探究。年代尺中哪一事件不符合主题?事件④给中国历史带来什么影响?(4)材料四:历史材料卡 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并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小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 时事资料卡 今天,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结合材料四《历史材料卡》内容,评价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5)材料四《时事资料卡》中的“今天”指什么日子?说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答案】(1)一战:①③⑥⑦;二战:①②④⑤⑧(2)信息: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些新式武器陆续在战场上使用,杀伤性大,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和破坏程度。(3)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影响:中国全面抗战开始(或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5)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知识点】西安事变;第一次世界大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两次世界大战发生。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题干巴黎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这一体系暂时协调了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地区的矛盾。①③⑥⑦和一战有关。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他是大国推行强国政治的表现;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的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的正式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日法西斯溃灭,英法实力衰落,帝国主义力量被削弱。所以①②④⑤⑧与二战有关。(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4年多,参战国有30多个,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伤亡人员达三千多万;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6年多,参战国有60多个,61个国家卷入战争,伤亡人员达5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0多亿美元,由此可以得出,两次世界大战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新式武器的使用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3)西安事变不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卢沟桥,发动了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牵住了日本大量的兵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5)根据《时事资料卡》中的“今天,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可知“今天”指9月3日,每年的9月3日既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故答案为:(1)一战:①③⑥⑦;二战:①②④⑤⑧。(2)信息: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些新式武器陆续在战场上使用,杀伤性大,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和破坏程度。(3)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影响:中国全面抗战开始(或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5)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并理解基础史实。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