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八上·杭州期中)下面两张图片反映的是( )①古埃及奴隶制度 ②西周分封制度 ③古印度种姓制度 ④古罗马奴隶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2.(2018九上·天台月考)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3.(2020八上·杭州期中)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③西方的“哲学”一词来自古罗马语 ④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0八上·杭州期中)假如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所使用的最新的生产工具应该是下图的( )A. B.C. D.5.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平民如果想成为贵族,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造反起义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6.(2020八上·杭州期中)下表中正确的是( )选项 人物 国籍 历史贡献A 孔子 中国 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亲自编写《论语》B 屋大维 古罗马 建立罗马共和国C 阿基米德 古希腊 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D 亚里士多德 古罗马 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体系A.A B.B C.C D.D7.(2020八上·杭州期中)从2世纪到8世纪中叶,曾经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有( )①罗马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亚历山大帝国 ④查理曼帝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2020八上·杭州期中)一位著名的宗教界人士说:“美国有办法抓住和绞死伊拉克的前总统萨达姆,但无法拿掉萨达姆在被法庭宣布死刑的那一刻还高举着的《古兰经》,无法封住萨达姆在脖子套着绞索的那一刻还高喊‘让穆罕默德作证’的那张嘴。”请问萨达姆信仰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9.(2020八上·杭州期中)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 B.C. D.10.(2018八上·杭州月考)《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11.(2020八上·杭州期中)对下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国力强盛B.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冒顿单于C.东汉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D.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12.(2020八上·杭州期中)通过下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二、非选择题13.(2020八上·杭州期中)东西方文明多元发展,交相辉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古罗马曾三次影响(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救,第三次以法律。材料三: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1)分别写出上述图1、图2的帝国名称,并归纳这两个帝国在疆域位置上的共同点。(2)材料二中的宗教指的是哪个宗教?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古罗马如何“以法律影响世界”。(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说说你对古代世界扩张的认识?14.(2020八上·杭州期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阿拉伯帝国统治区域曾经是世界文明的摇篮,首都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人创造的辉煌文化成就令世人瞩目,他们在不同的文明区域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材料二:……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来同样的例子的。——美·赖肖尔《当今日本人》(1)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两个事例证明“阿拉伯人创造的辉煌文化成就令世人瞩目”这一观点。再举两例证明阿拉伯人“在不同文明区域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一观点。(2)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日本的这场“拜师学艺”活动,史称什么?日本在完成本次改革后,国家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赖肖尔的话反映了日本民族的什么特点?15.(2020八上·杭州期中)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材料二: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三:在汉代的城市街头就能看到古罗马的魔术表演,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马球游戏就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除了丝绸,中国的陶瓷、铁器、漆器等商品出现在西方,而西方商人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传入中国。(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与材料二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联系?(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公元前后,在丝绸之路这条要道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 )A.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 B.西周王朝和罗马共和国C.大汉帝国和古代希腊 D.东周王朝和雅典(3)材料-之后的时期,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将丝绸之路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结合材料三,说说丝绸之路被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左边图片所展示的是西周的等级示意图,西周的分封制将社会等级化,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是诸侯、卿大夫和士,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右边图片所展示的是古印度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社会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D项②③是题干两张图片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分封制、古印度的种姓制度,要求具备识图能力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西周分封制的理解 。题干中李斯提到“诸侯”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且“相攻击”、“相诛伐”可看出所提为此种制度带来的不利后果,故而答案为D。【点评】理解西周分封制带来的不利影响。3.【答案】B【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成就。现在西方人所使用的‘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可见③西方的“哲学”一词来自古罗马语说法错误,首先排除③。古希腊是欧洲戏剧之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故①②正确;古罗马在公元5世纪中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因此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万国家法律的基础,④正确,故答案选B。【点评】知道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成就,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4.【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农业已经出现了铁耕牛犁,铁器是当时最新的生产工具。AD两项出现在原始居民阶段,不符合题意;B项青铜器出现在夏商周时期,不符合题意;C项铁器应该是在战国时期,所使用的最新的生产工具,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早期农业生产工具,要求具备识别图片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以知道,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规定: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军功。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教材进行分析和理解。6.【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A项A错误,《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不是孔子亲自编写的,不符合题意;B项B错误,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创建者,不符合题意;C项C正确,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还曾经运用水力制作一座天象仪,球面上有日、月、星辰、五大行星,符合题意;D项D错误,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思想家,国籍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世界文明成就,要求识记基础史实。7.【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2世纪,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8世纪中期,阿拉伯建立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故①②符合题意。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大军开始东征,历经10年征战,建立起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时间是前336年~前323年;查理曼帝国在欧洲大陆,故③④错误。A项①②从2世纪到8世纪中叶,曾经地跨欧亚非三洲,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亚非三洲的帝国,要求具备知识识记和分析能力。8.【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古兰经》”“穆罕默德”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A项伊斯兰教是萨达姆信仰的宗教,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伊斯兰教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9.【答案】A【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令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A项应该是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符合题意;B项历史图片是韩国货币,不符合题意;C项历史图片是燕国货币,不符合题意;D项历史图片是楚国货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统一货币,要求具备准确识别历史图片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0.【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了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并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国家统一的观念,影响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及现在。D项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是“秦,虽死犹存”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相关知识的掌握。11.【答案】D【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西汉元帝时,边境上的匈奴族人摆脱了几十年兄弟争权的混乱局面,呼韩邪单于统一了各部落,并归顺西汉,呼韩邪单于多次向汉朝求亲,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到呼和浩特,史称“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加强了汉匈两大民族的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ABC三项解读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解读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昭君出塞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昭君出塞的意义。12.【答案】B【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史记》是西汉汉武时期的司马迁所著的史学著作,该书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是秦朝的史实,能够在《史记》中查到;②文景之治是西汉初年出现的治世景象,能够在《史记》中查到;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能够在《史记》中查到;③蔡伦改进造纸术和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出现在东汉时期,不能在《史记》中查到。故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①②④通过《史记》可以查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汉汉武帝时期司马迁的《史记》的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3.【答案】(1)图1为亚历山大帝国,图2为罗马帝国;都是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2)基督教;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3)虽然在扩张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掠夺,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得知,图一指的是亚历山大帝国,图二是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2)1世纪时,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 渴望“救世主”的到来。“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基督教由此产生。“第三次以法律”指的是罗马法的深远影响,据此结合所学说明作答: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发展起来的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3)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图1为亚历山大帝国,图2为罗马帝国;都是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2)基督教;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3)虽然在扩张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掠夺,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读图识图与知识识记、理解的能力。14.【答案】(1)阿拉伯数字;现代代数学来自阿拉伯文;伊斯兰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医学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等。(任意写出2点,每点1分)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入欧洲;把印度的糖、稻米和棉花等传入欧洲;把马镫传入欧洲。(2)大化改新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特点:善于学习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学习的同时将其改造为自己的东西。【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阿拉伯人吸取和传播阿拉伯数字;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2)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进行了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它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3)根据材料二可知日本民族的特点是善于学习、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学习的同时将其改造为自己的东西。故答案为:(1)阿拉伯数字;现代代数学来自阿拉伯文;伊斯兰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医学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等。(任意写出2点,每点1分)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入欧洲;把印度的糖、稻米和棉花等传入欧洲;把马镫传入欧洲。(2)大化改新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特点:善于学习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学习的同时将其改造为自己的东西。【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文化、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阿拉伯文化、日本大化改新的史实。15.【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2)A(3)C(4)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1)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反映的是张骞通西域。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二是因果关系,张骞出使西域,为材料二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创造条件)。(2)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以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的大秦(古罗马)。(3)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良种马等开始传入中原,汉朝的铸铁等技术也传到了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小麦不是从西域传入的。①③④属于从西域传入的。(4)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产生巨大影响。故答案为:(1)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2)A。(3)C。(4)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八上·杭州期中)下面两张图片反映的是( )①古埃及奴隶制度 ②西周分封制度 ③古印度种姓制度 ④古罗马奴隶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答案】D【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左边图片所展示的是西周的等级示意图,西周的分封制将社会等级化,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是诸侯、卿大夫和士,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右边图片所展示的是古印度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社会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D项②③是题干两张图片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分封制、古印度的种姓制度,要求具备识图能力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018九上·天台月考)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西周分封制的理解 。题干中李斯提到“诸侯”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且“相攻击”、“相诛伐”可看出所提为此种制度带来的不利后果,故而答案为D。【点评】理解西周分封制带来的不利影响。3.(2020八上·杭州期中)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③西方的“哲学”一词来自古罗马语 ④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成就。现在西方人所使用的‘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可见③西方的“哲学”一词来自古罗马语说法错误,首先排除③。古希腊是欧洲戏剧之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故①②正确;古罗马在公元5世纪中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因此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万国家法律的基础,④正确,故答案选B。【点评】知道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成就,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4.(2020八上·杭州期中)假如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所使用的最新的生产工具应该是下图的( )A. B.C. D.【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农业已经出现了铁耕牛犁,铁器是当时最新的生产工具。AD两项出现在原始居民阶段,不符合题意;B项青铜器出现在夏商周时期,不符合题意;C项铁器应该是在战国时期,所使用的最新的生产工具,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早期农业生产工具,要求具备识别图片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平民如果想成为贵族,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造反起义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以知道,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规定: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军功。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教材进行分析和理解。6.(2020八上·杭州期中)下表中正确的是( )选项 人物 国籍 历史贡献A 孔子 中国 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亲自编写《论语》B 屋大维 古罗马 建立罗马共和国C 阿基米德 古希腊 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D 亚里士多德 古罗马 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体系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A项A错误,《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不是孔子亲自编写的,不符合题意;B项B错误,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创建者,不符合题意;C项C正确,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还曾经运用水力制作一座天象仪,球面上有日、月、星辰、五大行星,符合题意;D项D错误,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思想家,国籍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世界文明成就,要求识记基础史实。7.(2020八上·杭州期中)从2世纪到8世纪中叶,曾经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有( )①罗马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亚历山大帝国 ④查理曼帝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2世纪,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8世纪中期,阿拉伯建立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故①②符合题意。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大军开始东征,历经10年征战,建立起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时间是前336年~前323年;查理曼帝国在欧洲大陆,故③④错误。A项①②从2世纪到8世纪中叶,曾经地跨欧亚非三洲,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亚非三洲的帝国,要求具备知识识记和分析能力。8.(2020八上·杭州期中)一位著名的宗教界人士说:“美国有办法抓住和绞死伊拉克的前总统萨达姆,但无法拿掉萨达姆在被法庭宣布死刑的那一刻还高举着的《古兰经》,无法封住萨达姆在脖子套着绞索的那一刻还高喊‘让穆罕默德作证’的那张嘴。”请问萨达姆信仰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古兰经》”“穆罕默德”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A项伊斯兰教是萨达姆信仰的宗教,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伊斯兰教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9.(2020八上·杭州期中)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令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A项应该是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符合题意;B项历史图片是韩国货币,不符合题意;C项历史图片是燕国货币,不符合题意;D项历史图片是楚国货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统一货币,要求具备准确识别历史图片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0.(2018八上·杭州月考)《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了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并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国家统一的观念,影响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及现在。D项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是“秦,虽死犹存”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相关知识的掌握。11.(2020八上·杭州期中)对下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国力强盛B.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冒顿单于C.东汉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D.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答案】D【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西汉元帝时,边境上的匈奴族人摆脱了几十年兄弟争权的混乱局面,呼韩邪单于统一了各部落,并归顺西汉,呼韩邪单于多次向汉朝求亲,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到呼和浩特,史称“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加强了汉匈两大民族的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ABC三项解读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解读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昭君出塞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昭君出塞的意义。12.(2020八上·杭州期中)通过下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答案】B【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史记》是西汉汉武时期的司马迁所著的史学著作,该书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是秦朝的史实,能够在《史记》中查到;②文景之治是西汉初年出现的治世景象,能够在《史记》中查到;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能够在《史记》中查到;③蔡伦改进造纸术和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出现在东汉时期,不能在《史记》中查到。故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①②④通过《史记》可以查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汉汉武帝时期司马迁的《史记》的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二、非选择题13.(2020八上·杭州期中)东西方文明多元发展,交相辉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古罗马曾三次影响(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救,第三次以法律。材料三: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1)分别写出上述图1、图2的帝国名称,并归纳这两个帝国在疆域位置上的共同点。(2)材料二中的宗教指的是哪个宗教?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古罗马如何“以法律影响世界”。(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说说你对古代世界扩张的认识?【答案】(1)图1为亚历山大帝国,图2为罗马帝国;都是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2)基督教;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3)虽然在扩张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掠夺,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得知,图一指的是亚历山大帝国,图二是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2)1世纪时,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 渴望“救世主”的到来。“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基督教由此产生。“第三次以法律”指的是罗马法的深远影响,据此结合所学说明作答: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发展起来的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3)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图1为亚历山大帝国,图2为罗马帝国;都是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2)基督教;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3)虽然在扩张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掠夺,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读图识图与知识识记、理解的能力。14.(2020八上·杭州期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阿拉伯帝国统治区域曾经是世界文明的摇篮,首都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人创造的辉煌文化成就令世人瞩目,他们在不同的文明区域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材料二:……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来同样的例子的。——美·赖肖尔《当今日本人》(1)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两个事例证明“阿拉伯人创造的辉煌文化成就令世人瞩目”这一观点。再举两例证明阿拉伯人“在不同文明区域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一观点。(2)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日本的这场“拜师学艺”活动,史称什么?日本在完成本次改革后,国家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赖肖尔的话反映了日本民族的什么特点?【答案】(1)阿拉伯数字;现代代数学来自阿拉伯文;伊斯兰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医学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等。(任意写出2点,每点1分)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入欧洲;把印度的糖、稻米和棉花等传入欧洲;把马镫传入欧洲。(2)大化改新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特点:善于学习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学习的同时将其改造为自己的东西。【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阿拉伯人吸取和传播阿拉伯数字;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2)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进行了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它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3)根据材料二可知日本民族的特点是善于学习、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学习的同时将其改造为自己的东西。故答案为:(1)阿拉伯数字;现代代数学来自阿拉伯文;伊斯兰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医学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等。(任意写出2点,每点1分)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入欧洲;把印度的糖、稻米和棉花等传入欧洲;把马镫传入欧洲。(2)大化改新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特点:善于学习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学习的同时将其改造为自己的东西。【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文化、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阿拉伯文化、日本大化改新的史实。15.(2020八上·杭州期中)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材料二: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三:在汉代的城市街头就能看到古罗马的魔术表演,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马球游戏就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除了丝绸,中国的陶瓷、铁器、漆器等商品出现在西方,而西方商人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传入中国。(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与材料二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联系?(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公元前后,在丝绸之路这条要道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 )A.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 B.西周王朝和罗马共和国C.大汉帝国和古代希腊 D.东周王朝和雅典(3)材料-之后的时期,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将丝绸之路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结合材料三,说说丝绸之路被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2)A(3)C(4)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1)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反映的是张骞通西域。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二是因果关系,张骞出使西域,为材料二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创造条件)。(2)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以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的大秦(古罗马)。(3)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良种马等开始传入中原,汉朝的铸铁等技术也传到了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小麦不是从西域传入的。①③④属于从西域传入的。(4)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产生巨大影响。故答案为:(1)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2)A。(3)C。(4)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