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乐清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乐清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符合题意的1项答案,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0七上·乐清期中)假如身份证不小心丢失了,要及时去挂失的机构(单位)是(  )
A.银行 B.车站 C.公安机关 D.邮局
【答案】C
【知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个人身份证的办理,与国家机关有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国家机关的职能,属于容易题。
2.(2020七上·乐清期中)在我国随处可见依河而建、枕水而居的小桥流水人家——“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它是(  )
A.四川泸州 B.广西桂林 C.浙江乌镇 D.云南丽江
【答案】C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小桥流水人家”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故浙江乌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典型区域的人文环境,属于容易题,抓住“小桥流水人家”信息即可。
3.(2020七上·乐清期中)在家遇到雷电交加的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A.打电话告诉亲友注意安全 B.停用电视和其他家用电器
C.快速打开门窗,保持通风 D.在大树底下做躲雨游戏
【答案】B
【知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雷电交加”可知,减少电器的使用保护人身安全,因此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特殊天气如何加强防范,保护人身安全,属于容易题。
4.(2020七上·乐清期中)知名视频博主李子柒发布视频,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引起了巨大反响,受到赞誉,下面是截取的视频图片,请你判断她所展示的发明成果是(  )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作为造纸原材料。题意中“树皮”的利用正是用于造纸。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抓住题干中“树皮”信息即可。
5.(2020七上·乐清期中)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我国的首都是(  )
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重庆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我国政治中心的相关内容,属于容易题。
6.(2020七上·乐清期中)从2020年9月开始,乐清市各村社依据省委、温州市委的总体部署安排,有条不紊地进行村社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这体现社区的服务功能是(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答案】A
【知识点】社区功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村社组织换届选举”可知,这是社区的政治功能的体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社区的功能,属于容易题,抓住题干中“选举”即可。
7.(2020七上·乐清期中)从下图民居中可以推断,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
A.炎热多雨地区 B.寒冷多雨地区
C.温暖干燥地区 D.寒冷多雪地区
【答案】A
【知识点】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这种民居为吊脚楼,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倾泻;底部悬空建筑,利于通风防潮,这种建筑出现在热带雨水较丰沛的地区。
故A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识记并理解这种建筑的特点及其原因即可。
8.(2020七上·乐清期中)下列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属于经济交流的是(  )
A.浙江李兰娟院士在网上给美国专家上防疫课
B.温州派多名干部前往西部支援西部大开发
C.温州市的大虎牌打火机大批量销往海外
D.温州教师前往新疆拜城进行教育援助工作
【答案】C
【知识点】区域合作
【解析】【分析】A为信息交流;B是人才交流;C是经济交流;D是人才交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区域联系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要求识记并能正确区分区域联系的内容和形式。
9.(2020七上·乐清期中)关于下图古文字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它是商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它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C.它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D.它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图示信息是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资料,但不是唯一的资料。根据题意选择“不恰当”的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甲骨文的影响,属于容易题,需要注意题意是选择“不恰当”的选项。
10.(2020七上·乐清期中)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商鞅的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________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重刑”“罪刑相应”等信息,可知主张以法治国,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诸子百家思想的内容,属于容易题,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即可。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30分)
11.(2020七上·乐清期中)连线题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下列的节日与风俗连连线。
A.春节 吃粽子、赛龙舟
B.元宵节 吃月饼、赏圆月
C.端午节 赏花灯、猜字谜
D.中秋节 买年货、贴春联
E.重阳节 登高祈福、秋游赏菊
【答案】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根据生活经历连线即可。
故答案为:春节——买年货、贴春联;元宵节——赏花灯、猜字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圆月;重阳节——登高祈福,秋菊赏菊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属于容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即可解答。
12.(2020七上·乐清期中)[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上图采用了什么定向方法,甲处位于乙处的什么方向?
(2)A、B处分别表示什么地形部位,王庄与李庄的相对高度约是多少米?
(3)上图的比例尺表现的形式为数字式,请把它转换成文字式:图中的“李庄”字样,我们称之什么(写地图三要素)?
【答案】(1)指向标定向法 ,东南方
(2)山峰,山谷,100米
(3)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注记
【知识点】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中指向标可知,该图材料了指向标定向法,根据这一定向法,判断甲位于乙的东南方向。
(2)根据图示信息,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A出位于山峰,B处形成河流,为山谷。王庄的海拔约为150米,赵庄的海拔约为50米,相对高度约为100米。
(3)图示中的比例尺为1:20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200米。根据地图三要素可知,“李庄”属于注记。
故答案为(1) 指向标定向法 ,东南方
(2)山峰、山谷、100米
(3)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注记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地图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需要正确识记并理解、运用。
13.(2020七上·乐清期中)[追寻祖先的足迹]
“考古中国”项目是“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提出的重大研究工程,通过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成果,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现场。
[从未知中挖掘已知]
[从纷乱中把握规律]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前,经过了几十万年的发展,我们的祖先有了很大的进步。
(1)请从上面两组文物中任选一组文物来介绍远古祖先的生产生活情况。
(2)结合北京人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说明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变化?
(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文化遗产?
【答案】(1)我选择第1组,该祖先的生产生活情况是:从生产工具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从灰烬堆的情况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从烧骨和朴树籽可以看出北京人主要的生产活动为采集和狩猎;从剑齿虎头骨、上犬齿化石可以看出北京人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我选择第2组,该祖先的生产生活情况是:从钻孔石斧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经使用磨制石器并懂得了钻孔技术,已学会了人工取火;从粟、菜籽和鱼钩可以看出半坡居民主要的生产活动为种植农作物和渔猎;从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学会制作陶器;从纺轮的出土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学会纺织。
(2)生产工具由打制石器发展为磨制石器说明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活动由采集和狩猎发展为原始农业说明人类社会物质的获得更有保障。
[从追寻中明确态度]这两处遗址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1)根据1组北京人遗址的相关文物和所学内容可知,从生产工具、“灰烬堆”反映了北京人的用火情况、“犬齿化石”说明北京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根据2组“钻孔石斧”反映了半坡居民的生产工具、粟等说明他们的生产已出现原始农业;“鱼”说明他们过着捕鱼生活;“钩”说明已经出现了磨制石器;“陶”说明出现了原始手工业。
(2)从生产工具可知,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从北京人的采集狩猎的生产活动到半坡人的原始农业,说明人类社会的生产工具改进,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物质获得更有保障。
(3)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保护。
故答案为:(1)我选择第1组,该祖先的生产生活情况是:从生产工具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从灰烬堆的情况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从烧骨和朴树籽可以看出北京人主要的生产活动为采集和狩猎;从剑齿虎头骨、上犬齿化石可以看出北京人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我选择第2组,该祖先的生产生活情况是:从钻孔石斧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经使用磨制石器并懂得了钻孔技术,已学会了人工取火;从粟、菜籽和鱼钩可以看出半坡居民主要的生产活动为种植农作物和渔猎;从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学会制作陶器;从纺轮的出土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学会纺织。
(2)生产工具由打制石器发展为磨制石器说明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活动由采集和狩猎发展为原始农业说明人类社会物质的获得更有保障。
(3) 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人类的生活生活情况,难度适中,通过文物分析当时的生产生活情况。
14.(2020七上·乐清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未葬,王室派人向鲁国“求赙(以财助丧)”。在此背景下,各诸侯国之间发生了许多战争,楚国攻打宋国时,都城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剧。在争霸过程中,诸侯国从100多个逐步归并成战国初期的10多个。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它们的运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 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依据材料一,归纳在春秋时期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什么制度的瓦解?
(2)请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一、材料一与材料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1)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
(2)从材料二中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它们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诸侯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分封制开始瓦解,造成了材料一中的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的局面,使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士人阶层纷纷对这一混乱的社会提出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治国方案,出现了材料三中百家争鸣的现象。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王室派人向鲁国‘求赙’说明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发生了许多战争”“争霸过程中诸侯国从100多个逐步归并成战国初期的10多个”说明诸侯争霸的现象。周天子实力衰微,诸侯实力增强,分封制逐渐瓦解。
(2)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争霸的现象,这和材料二反映的因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土地的开垦,井田制逐渐瓦解,诸侯实力增强,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社会大动荡,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社会条件。
故答案为:(1)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
(2) 从材料二中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它们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诸侯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分封制开始瓦解,造成了材料一中的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的局面,使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士人阶层纷纷对这一混乱的社会提出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治国方案,出现了材料三中百家争鸣的现象。
【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查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难度略大。
1 / 1浙江省乐清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符合题意的1项答案,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0七上·乐清期中)假如身份证不小心丢失了,要及时去挂失的机构(单位)是(  )
A.银行 B.车站 C.公安机关 D.邮局
2.(2020七上·乐清期中)在我国随处可见依河而建、枕水而居的小桥流水人家——“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它是(  )
A.四川泸州 B.广西桂林 C.浙江乌镇 D.云南丽江
3.(2020七上·乐清期中)在家遇到雷电交加的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A.打电话告诉亲友注意安全 B.停用电视和其他家用电器
C.快速打开门窗,保持通风 D.在大树底下做躲雨游戏
4.(2020七上·乐清期中)知名视频博主李子柒发布视频,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引起了巨大反响,受到赞誉,下面是截取的视频图片,请你判断她所展示的发明成果是(  )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5.(2020七上·乐清期中)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我国的首都是(  )
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重庆
6.(2020七上·乐清期中)从2020年9月开始,乐清市各村社依据省委、温州市委的总体部署安排,有条不紊地进行村社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这体现社区的服务功能是(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7.(2020七上·乐清期中)从下图民居中可以推断,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
A.炎热多雨地区 B.寒冷多雨地区
C.温暖干燥地区 D.寒冷多雪地区
8.(2020七上·乐清期中)下列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属于经济交流的是(  )
A.浙江李兰娟院士在网上给美国专家上防疫课
B.温州派多名干部前往西部支援西部大开发
C.温州市的大虎牌打火机大批量销往海外
D.温州教师前往新疆拜城进行教育援助工作
9.(2020七上·乐清期中)关于下图古文字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它是商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它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C.它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D.它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
10.(2020七上·乐清期中)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商鞅的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________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30分)
11.(2020七上·乐清期中)连线题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下列的节日与风俗连连线。
A.春节 吃粽子、赛龙舟
B.元宵节 吃月饼、赏圆月
C.端午节 赏花灯、猜字谜
D.中秋节 买年货、贴春联
E.重阳节 登高祈福、秋游赏菊
12.(2020七上·乐清期中)[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上图采用了什么定向方法,甲处位于乙处的什么方向?
(2)A、B处分别表示什么地形部位,王庄与李庄的相对高度约是多少米?
(3)上图的比例尺表现的形式为数字式,请把它转换成文字式:图中的“李庄”字样,我们称之什么(写地图三要素)?
13.(2020七上·乐清期中)[追寻祖先的足迹]
“考古中国”项目是“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提出的重大研究工程,通过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成果,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现场。
[从未知中挖掘已知]
[从纷乱中把握规律]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前,经过了几十万年的发展,我们的祖先有了很大的进步。
(1)请从上面两组文物中任选一组文物来介绍远古祖先的生产生活情况。
(2)结合北京人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说明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变化?
(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文化遗产?
14.(2020七上·乐清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未葬,王室派人向鲁国“求赙(以财助丧)”。在此背景下,各诸侯国之间发生了许多战争,楚国攻打宋国时,都城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剧。在争霸过程中,诸侯国从100多个逐步归并成战国初期的10多个。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它们的运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 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依据材料一,归纳在春秋时期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什么制度的瓦解?
(2)请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一、材料一与材料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个人身份证的办理,与国家机关有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国家机关的职能,属于容易题。
2.【答案】C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小桥流水人家”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故浙江乌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典型区域的人文环境,属于容易题,抓住“小桥流水人家”信息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雷电交加”可知,减少电器的使用保护人身安全,因此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特殊天气如何加强防范,保护人身安全,属于容易题。
4.【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作为造纸原材料。题意中“树皮”的利用正是用于造纸。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抓住题干中“树皮”信息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我国政治中心的相关内容,属于容易题。
6.【答案】A
【知识点】社区功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村社组织换届选举”可知,这是社区的政治功能的体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社区的功能,属于容易题,抓住题干中“选举”即可。
7.【答案】A
【知识点】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这种民居为吊脚楼,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倾泻;底部悬空建筑,利于通风防潮,这种建筑出现在热带雨水较丰沛的地区。
故A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识记并理解这种建筑的特点及其原因即可。
8.【答案】C
【知识点】区域合作
【解析】【分析】A为信息交流;B是人才交流;C是经济交流;D是人才交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区域联系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要求识记并能正确区分区域联系的内容和形式。
9.【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图示信息是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资料,但不是唯一的资料。根据题意选择“不恰当”的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甲骨文的影响,属于容易题,需要注意题意是选择“不恰当”的选项。
10.【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重刑”“罪刑相应”等信息,可知主张以法治国,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诸子百家思想的内容,属于容易题,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即可。
11.【答案】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根据生活经历连线即可。
故答案为:春节——买年货、贴春联;元宵节——赏花灯、猜字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圆月;重阳节——登高祈福,秋菊赏菊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属于容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即可解答。
12.【答案】(1)指向标定向法 ,东南方
(2)山峰,山谷,100米
(3)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注记
【知识点】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中指向标可知,该图材料了指向标定向法,根据这一定向法,判断甲位于乙的东南方向。
(2)根据图示信息,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A出位于山峰,B处形成河流,为山谷。王庄的海拔约为150米,赵庄的海拔约为50米,相对高度约为100米。
(3)图示中的比例尺为1:20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200米。根据地图三要素可知,“李庄”属于注记。
故答案为(1) 指向标定向法 ,东南方
(2)山峰、山谷、100米
(3)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注记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地图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需要正确识记并理解、运用。
13.【答案】(1)我选择第1组,该祖先的生产生活情况是:从生产工具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从灰烬堆的情况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从烧骨和朴树籽可以看出北京人主要的生产活动为采集和狩猎;从剑齿虎头骨、上犬齿化石可以看出北京人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我选择第2组,该祖先的生产生活情况是:从钻孔石斧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经使用磨制石器并懂得了钻孔技术,已学会了人工取火;从粟、菜籽和鱼钩可以看出半坡居民主要的生产活动为种植农作物和渔猎;从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学会制作陶器;从纺轮的出土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学会纺织。
(2)生产工具由打制石器发展为磨制石器说明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活动由采集和狩猎发展为原始农业说明人类社会物质的获得更有保障。
[从追寻中明确态度]这两处遗址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1)根据1组北京人遗址的相关文物和所学内容可知,从生产工具、“灰烬堆”反映了北京人的用火情况、“犬齿化石”说明北京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根据2组“钻孔石斧”反映了半坡居民的生产工具、粟等说明他们的生产已出现原始农业;“鱼”说明他们过着捕鱼生活;“钩”说明已经出现了磨制石器;“陶”说明出现了原始手工业。
(2)从生产工具可知,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从北京人的采集狩猎的生产活动到半坡人的原始农业,说明人类社会的生产工具改进,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物质获得更有保障。
(3)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保护。
故答案为:(1)我选择第1组,该祖先的生产生活情况是:从生产工具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从灰烬堆的情况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从烧骨和朴树籽可以看出北京人主要的生产活动为采集和狩猎;从剑齿虎头骨、上犬齿化石可以看出北京人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我选择第2组,该祖先的生产生活情况是:从钻孔石斧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经使用磨制石器并懂得了钻孔技术,已学会了人工取火;从粟、菜籽和鱼钩可以看出半坡居民主要的生产活动为种植农作物和渔猎;从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学会制作陶器;从纺轮的出土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学会纺织。
(2)生产工具由打制石器发展为磨制石器说明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活动由采集和狩猎发展为原始农业说明人类社会物质的获得更有保障。
(3) 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人类的生活生活情况,难度适中,通过文物分析当时的生产生活情况。
14.【答案】(1)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
(2)从材料二中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它们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诸侯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分封制开始瓦解,造成了材料一中的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的局面,使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士人阶层纷纷对这一混乱的社会提出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治国方案,出现了材料三中百家争鸣的现象。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王室派人向鲁国‘求赙’说明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发生了许多战争”“争霸过程中诸侯国从100多个逐步归并成战国初期的10多个”说明诸侯争霸的现象。周天子实力衰微,诸侯实力增强,分封制逐渐瓦解。
(2)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争霸的现象,这和材料二反映的因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土地的开垦,井田制逐渐瓦解,诸侯实力增强,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社会大动荡,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社会条件。
故答案为:(1)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
(2) 从材料二中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它们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诸侯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分封制开始瓦解,造成了材料一中的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的局面,使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士人阶层纷纷对这一混乱的社会提出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治国方案,出现了材料三中百家争鸣的现象。
【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查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难度略大。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