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嵊州市崇仁片三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联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7七上·台州期中)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准确地在地平面上表示出来的地图是( )A.旅游图 B.交通图 C.地形图 D.政区图2.(2020七上·嵊州期中)下列关于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可以算出两点的实地距离②同样的纸张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③比例尺是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高缩小的程度④比例尺通常可以用线段式、文字式和数字式表示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3.(2020七上·嵊州期中)唐代长安城明确地分为宫城、皇城、市及坊,这里的“坊”是指……( )A.政治社区 B.文化社区 C.经济社区 D.生活小区4.(2020七上·嵊州期中)居委会负责宣传和管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这是社区的( )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 C.文化功能 D.经济功能5.(2020七上·嵊州期中)根据下侧经纬网图可知,B点在A点的( )A.南面 B.北面 C.东北面 D.西南面6.(2020七上·嵊州期中)“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陈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7.(2020七上·嵊州期中)下列有关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元谋人知道使用火 ②北京人能用打制方法制作出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③元谋人生活在黄河流域 ④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上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8.(2020七上·嵊州期中)俗话说“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9.(2020七上·嵊州期中)下列考古成果的图片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产生活情形(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10.(2020七上·嵊州期中)下面是炎帝、黄帝与蚩尤三个部落的发展演变历程,正确的一项是( )A. B.C. D.11.(2020七上·嵊州期中)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商朝 B.秦朝 C.夏朝 D.周朝12.(2020七上·嵊州期中)小红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影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 )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 B.禅让制,世袭制:公,家C.世袭制,禅让制;公,家 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13.(2020七上·嵊州期中)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A.夏 B.周 C.商 D.秦14.(2020七上·嵊州期中)下列哪些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文物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①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 ②成套的青铜酒器③绿松石镶嵌的精美铜牌饰 ④白陶鬻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5.(2020七上·嵊州期中)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16.(2020七上·嵊州期中)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以上事件可以说明( )A.战国时期大国之间频繁兼并混战B.有些强大的卿大夫自立为诸侯C.春秋时期分封制度开始渐趋瓦解D.礼仪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17.(2020七上·嵊州期中)据《史记》载“商鞅治素,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18.(2020七上·嵊州期中)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 B.商鞅 C.李冰 D.李春19.(2020七上·嵊州期中)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学派林立。其中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主张是( )A.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治国B.主张改革,提倡法治C.反对各国互相攻伐兼并、残害百姓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20.(2020七上·嵊州期中)小华同学在一次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2020七上·嵊州期中)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问题(1)地图上A点在B点的 方。(2)C处的地势被称为 ,H处的地势被称为 。(3)某人年老体弱,时间充裕,要从“登山出发点”前往鸡冠山山顶,最佳的选择是( )A.从A点附近登山 B.从B点附近登山(4)B点和D点的海拔( )A.“B"点高于“D”点 B.两点一样高C.“D"点高于“B”点 D.无法判断(5)E、F、G这三条支流汇入清凉河,地图绘测人员在制图时一时疏忽,将一条支流的位地标记错误。错误的河流是 ,请简要说明理由。 22.(2020七上·嵊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家住浙江丽水山区的小明考入上海的大学,他翻起了地图开始规划路线。在求学期间,小明写了许多日记,以下是他的日记。丽水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就是我的家乡,她是个风景优美,特产丰富的好去处。有松阳茶、龙泉灵芝、青田田鱼.庆元香菇.云和黑木耳都是非常畅销的特产,它们大多效都销往大城市,深受城市居民的欢迎。上海是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之都,十分繁华,特别是南京路步行街。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商场,既有综合性的大商场,也有名特商品专卖店。在这里,我可以采购到全国各地的特产。请根据小明的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发现家中A、B两幅地图都是浙江省地图,但地图纸张大小不同。其中,地图A的比例尺为1:100000瓯江在地图A中长度为12厘米,在地图B中长度是6厘米,那么:①该河流的实际长度是多少?②地图B的比例尺是多大?(2)小明的家乡浙江丽水山区和上海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聚落?(3)你认为小明的家乡和上海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吗?请说说理由。(4)如果你是小明,你会为加强这两个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做些什么?23.(2020七上·嵊州期中)阅读下列村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粗,敏民农作。”——《白虎通义》材料二:北京人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他们就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照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一般只有几十个人,有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材料三:(1)神农为什么要“教民农作"?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什么历史现象?(2)根据材料二,比较北京人和山项洞人在生产生活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这两种房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4.(2020七上·嵊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图一显示的是什么?它的历史地位如何?(2)图二是商朝的哪一青铜器?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它有什么特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是什么?(3)图三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利簋,记录了商朝灭亡这一事件。商朝的最后一任国君是谁?周武王在哪次战役中灭掉商朝?谈谈你对商代灭亡的感想。25.(2020七上·嵊州期中)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经济、政治和思想上都呈现出一派新气象。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2)材料二“商鞅之法”开始于哪-年?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4)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一派新气象,这-繁荣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说说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形图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旅游地图是显示旅游地区、旅游线路、旅游点的景观、交通和各种旅游设施的地图;交通地图属于专题性地图,是重点反映各地交通状况的地图;政区图以反映世界或某个地区的政治行政区域、境界和行政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地图;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具体来讲,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图的理解。2.【答案】C【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根据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可知,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粗略。故②说法错误。比例尺是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缩小或扩大的程度,故③说法错误。①和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比例尺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3.【答案】D【知识点】开元盛世【解析】【分析】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代城市布局是坊市制格局,坊是居住区,市是商业区。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熟记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相关内容,难度不大。4.【答案】B【知识点】社区功能【解析】【分析】根据社区的服务功能,联系题干信息,居委会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这是社区管理功能的体现。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社区的服务功能,属于容易题。5.【答案】D【知识点】经纬网【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本题采用了经纬网定向法,图示区域是北半球。根据图示A和B 的位置,可知B位于A 的西南方向。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地图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需要学会判断方位的方法。6.【答案】A【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位于我国的云南省,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生活在北京,河姆渡人生活在浙江。根据题干信息“云南”“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可知,此人类是元谋人。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我国远古人类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7.【答案】B【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元谋人生活在云南,故③说法错误,①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排除法即可。8.【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随着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城市逐渐出现。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城市的出现时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产物,不是标志,故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属于容易题。9.【答案】D【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陕西西安半坡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已经学会种植粟,使用磨制石器,在遗址出土了鱼纹彩陶盆。因此以上图片反映了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容易题。需要注意正确区分不同原始居民的异同。10.【答案】A【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打败炎帝部落,后联合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炎黄部落结成联盟,经长期发展成为华夏族,被成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炎帝和黄帝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11.【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①是夏朝建立,②是商朝建立,③是西周建立,④是东周建立。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12.【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启即位后,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夏朝建立的相关影响,属于容易题,能正确识记并理解即可。13.【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甲骨文是我国比较成熟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商朝的有关文字的历史,属于容易题,能正确识记即可。14.【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相关内容可知, 白陶鬻是大汶口文化的代表,故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夏朝的有关文化,难度略大,教材中未涉及,因此难确定。15.【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图示信息是周天子和诸侯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与西周的分封制密切相关。A是秦朝时的郡县制,B是元朝时代 行省制度,D是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西周的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属于容易题。16.【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周天子与诸侯国郑国之间的战争,周天子实力衰微,诸侯国实力的增强,说明分封制逐渐瓦解。A材料未体现诸侯兼并战争,故排除;B材料未体现,故排除;C符合题意;D未涉及礼仪制度。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瓦解的相关内容,属于容易题。理解题干信息是关键。17.【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反映了商鞅变法在地方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A奖励军功,促进了军事力量的强大,与材料无关;B符合题意;C奖励农耕和奖励军功,损害了世袭贵族的利益,故排除;D与材料无关。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材料的分析能力和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难度适中。18.【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大禹治水,商鞅变法,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李春建造赵州桥。根据题干信息“四川平原”“涓涓清流”可知指的是当地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工程,属于容易题。需要熟记相关工程的人物等信息。19.【答案】A【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故A符合题意。B法家韩非子主张实行法治,C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D道家老子主张顺其自然,主张无为。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主要的代表人物及思想,属于容易题,解题的关键是熟记相关内容。20.【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说明事物的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这体现的是道家老子的辩证思想。因此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相关思想,属于容易题。解题的关键是熟记相关知识。21.【答案】(1)西北(2)鞍部;陡崖(3)B(4)C(5)F;山脊处不可能出现河流【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本图采用了指向标定向法。根据指向标的指向,可知A位于B的西北方向。(2)C位于两座山峰的中间,是鞍部;H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3)根据题干信息,“年老体弱、时间充裕”的人适合沿着缓坡爬山。A处等高线比B处密集,地势陡峭,故适宜沿着B路线。(4)根据图示可知,D点的海拔为300米,B点的海拔为150米。(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F处等高线往海拔高处突出,是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故答案为:(1) 西北(2) 鞍部 陡崖(3)B(4)C(5)F;山脊处不可能出现河流【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读图能力及相关知识。22.【答案】(1)①12KM;②1:200000。(2)浙江丽水山区:乡村聚落;上海:城市聚落。(3)可以优势互补。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地区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4)略【知识点】区域合作【解析】【分析】(1)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计算实地距离和比例尺即可。(2)根据村落的划分依据,丽水山区种植“ 松阳茶、龙泉灵芝 ”等,是典型的乡村聚落,上海“ 经济中心和金融之都 ”,是典型的城市聚落。(3)丽水和上海有不同的优势,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不同地区之间可以在物产、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优势互补。(4)根据设问,可知从个人(公民)角度谈对地区间优势互补的贡献,如加强宣传等。故答案为:(1) ①12KM;②1:200000。(2) 浙江丽水山区:乡村聚落;上海:城市聚落。(3) 可以优势互补。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地区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4)略【点评】本题考查地图和聚落的相关内容,属于容易题,理解如何计算和判断聚落的不同类型即可。23.【答案】(1)“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即食物不充足:原始农业的出现。(2)相同点:都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不同点:北京人过着简单的群居生活,山项洞人已经进入民氏族公社阶段。(3)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干栏式建筑。【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可知,当时人口增加导致食物不充足,因此神农:教人农作。“农作”说明原始社会出现了原始农业。(2)根据材料可知北京人和山顶动人“几十个人”一起劳动,一起生活,说明他们共同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果实。根据材料二可知“北京人”的群居生活与山顶洞人的集体生活不同,北京人是简单的群居生活,山顶洞人“按照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二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建筑。故答案为:(1) “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即食物不充足:原始农业的出现。(2) 相同点:都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不同点:北京人过着简单的群居生活,山项洞人已经进入民氏族公社阶段。(3) 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干栏式建筑。【点评】本题考查熟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容易题。24.【答案】(1)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发展有深远的影响。(2)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特点: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早的青制器;采用“泥范铸造法”。(3)商纣王。牧野之战得民心者得天下。暴政导致亡国。【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商朝的历史回答即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代表。(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武王伐纣,结束了商朝的历史,其灭亡的原因是商王的暴政。故答案为:(1)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发展有深远的影响。(2) 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特点: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早的青制器;采用“泥范铸造法”。(3) 商纣王。牧野之战得民心者得天下。暴政导致亡国。【点评】本题考查熟记商朝的有关知识,属于容易题。25.【答案】(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时间:公元前356年。影响:使秦国的国力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百家争鸣原因:社会动荡。用的制度瓦解,新的社会制度确立。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以图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政治的观点不同,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解析】【分析】(1)根据设问可知,在春秋时期经济领域的变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根据所学商鞅变法的内容,运用书本知识回答其开始时间和影响即可。(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根据材料“要在中央”等说明他主张加强君主权威,加强中央集权。(4)根据设问“春秋时期,学术思想上”的新气象可知,指的是百家争鸣。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根据教材回答即可。故答案为(1)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 时间:公元前356年。影响:使秦国的国力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 百家争鸣原因:社会动荡。用的制度瓦解,新的社会制度确立。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以图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政治的观点不同,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属于容易题。各题紧扣问题的关键即可,如经济上的变革等。1 / 1浙江省嵊州市崇仁片三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联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7七上·台州期中)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准确地在地平面上表示出来的地图是( )A.旅游图 B.交通图 C.地形图 D.政区图【答案】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形图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旅游地图是显示旅游地区、旅游线路、旅游点的景观、交通和各种旅游设施的地图;交通地图属于专题性地图,是重点反映各地交通状况的地图;政区图以反映世界或某个地区的政治行政区域、境界和行政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地图;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具体来讲,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图的理解。2.(2020七上·嵊州期中)下列关于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可以算出两点的实地距离②同样的纸张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③比例尺是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高缩小的程度④比例尺通常可以用线段式、文字式和数字式表示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答案】C【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根据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可知,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粗略。故②说法错误。比例尺是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缩小或扩大的程度,故③说法错误。①和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比例尺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3.(2020七上·嵊州期中)唐代长安城明确地分为宫城、皇城、市及坊,这里的“坊”是指……( )A.政治社区 B.文化社区 C.经济社区 D.生活小区【答案】D【知识点】开元盛世【解析】【分析】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代城市布局是坊市制格局,坊是居住区,市是商业区。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熟记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相关内容,难度不大。4.(2020七上·嵊州期中)居委会负责宣传和管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这是社区的( )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 C.文化功能 D.经济功能【答案】B【知识点】社区功能【解析】【分析】根据社区的服务功能,联系题干信息,居委会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这是社区管理功能的体现。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社区的服务功能,属于容易题。5.(2020七上·嵊州期中)根据下侧经纬网图可知,B点在A点的( )A.南面 B.北面 C.东北面 D.西南面【答案】D【知识点】经纬网【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本题采用了经纬网定向法,图示区域是北半球。根据图示A和B 的位置,可知B位于A 的西南方向。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地图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需要学会判断方位的方法。6.(2020七上·嵊州期中)“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陈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答案】A【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位于我国的云南省,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生活在北京,河姆渡人生活在浙江。根据题干信息“云南”“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可知,此人类是元谋人。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我国远古人类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7.(2020七上·嵊州期中)下列有关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元谋人知道使用火 ②北京人能用打制方法制作出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③元谋人生活在黄河流域 ④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上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B【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元谋人生活在云南,故③说法错误,①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排除法即可。8.(2020七上·嵊州期中)俗话说“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随着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城市逐渐出现。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城市的出现时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产物,不是标志,故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属于容易题。9.(2020七上·嵊州期中)下列考古成果的图片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产生活情形(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答案】D【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陕西西安半坡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已经学会种植粟,使用磨制石器,在遗址出土了鱼纹彩陶盆。因此以上图片反映了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容易题。需要注意正确区分不同原始居民的异同。10.(2020七上·嵊州期中)下面是炎帝、黄帝与蚩尤三个部落的发展演变历程,正确的一项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打败炎帝部落,后联合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炎黄部落结成联盟,经长期发展成为华夏族,被成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炎帝和黄帝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11.(2020七上·嵊州期中)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商朝 B.秦朝 C.夏朝 D.周朝【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①是夏朝建立,②是商朝建立,③是西周建立,④是东周建立。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12.(2020七上·嵊州期中)小红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影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 )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 B.禅让制,世袭制:公,家C.世袭制,禅让制;公,家 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启即位后,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夏朝建立的相关影响,属于容易题,能正确识记并理解即可。13.(2020七上·嵊州期中)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A.夏 B.周 C.商 D.秦【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甲骨文是我国比较成熟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商朝的有关文字的历史,属于容易题,能正确识记即可。14.(2020七上·嵊州期中)下列哪些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文物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①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 ②成套的青铜酒器③绿松石镶嵌的精美铜牌饰 ④白陶鬻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相关内容可知, 白陶鬻是大汶口文化的代表,故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夏朝的有关文化,难度略大,教材中未涉及,因此难确定。15.(2020七上·嵊州期中)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图示信息是周天子和诸侯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与西周的分封制密切相关。A是秦朝时的郡县制,B是元朝时代 行省制度,D是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西周的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属于容易题。16.(2020七上·嵊州期中)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以上事件可以说明( )A.战国时期大国之间频繁兼并混战B.有些强大的卿大夫自立为诸侯C.春秋时期分封制度开始渐趋瓦解D.礼仪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周天子与诸侯国郑国之间的战争,周天子实力衰微,诸侯国实力的增强,说明分封制逐渐瓦解。A材料未体现诸侯兼并战争,故排除;B材料未体现,故排除;C符合题意;D未涉及礼仪制度。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瓦解的相关内容,属于容易题。理解题干信息是关键。17.(2020七上·嵊州期中)据《史记》载“商鞅治素,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反映了商鞅变法在地方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A奖励军功,促进了军事力量的强大,与材料无关;B符合题意;C奖励农耕和奖励军功,损害了世袭贵族的利益,故排除;D与材料无关。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材料的分析能力和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难度适中。18.(2020七上·嵊州期中)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 B.商鞅 C.李冰 D.李春【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大禹治水,商鞅变法,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李春建造赵州桥。根据题干信息“四川平原”“涓涓清流”可知指的是当地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工程,属于容易题。需要熟记相关工程的人物等信息。19.(2020七上·嵊州期中)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学派林立。其中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主张是( )A.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治国B.主张改革,提倡法治C.反对各国互相攻伐兼并、残害百姓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答案】A【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故A符合题意。B法家韩非子主张实行法治,C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D道家老子主张顺其自然,主张无为。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主要的代表人物及思想,属于容易题,解题的关键是熟记相关内容。20.(2020七上·嵊州期中)小华同学在一次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说明事物的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这体现的是道家老子的辩证思想。因此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相关思想,属于容易题。解题的关键是熟记相关知识。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2020七上·嵊州期中)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问题(1)地图上A点在B点的 方。(2)C处的地势被称为 ,H处的地势被称为 。(3)某人年老体弱,时间充裕,要从“登山出发点”前往鸡冠山山顶,最佳的选择是( )A.从A点附近登山 B.从B点附近登山(4)B点和D点的海拔( )A.“B"点高于“D”点 B.两点一样高C.“D"点高于“B”点 D.无法判断(5)E、F、G这三条支流汇入清凉河,地图绘测人员在制图时一时疏忽,将一条支流的位地标记错误。错误的河流是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西北(2)鞍部;陡崖(3)B(4)C(5)F;山脊处不可能出现河流【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本图采用了指向标定向法。根据指向标的指向,可知A位于B的西北方向。(2)C位于两座山峰的中间,是鞍部;H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3)根据题干信息,“年老体弱、时间充裕”的人适合沿着缓坡爬山。A处等高线比B处密集,地势陡峭,故适宜沿着B路线。(4)根据图示可知,D点的海拔为300米,B点的海拔为150米。(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F处等高线往海拔高处突出,是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故答案为:(1) 西北(2) 鞍部 陡崖(3)B(4)C(5)F;山脊处不可能出现河流【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读图能力及相关知识。22.(2020七上·嵊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家住浙江丽水山区的小明考入上海的大学,他翻起了地图开始规划路线。在求学期间,小明写了许多日记,以下是他的日记。丽水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就是我的家乡,她是个风景优美,特产丰富的好去处。有松阳茶、龙泉灵芝、青田田鱼.庆元香菇.云和黑木耳都是非常畅销的特产,它们大多效都销往大城市,深受城市居民的欢迎。上海是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之都,十分繁华,特别是南京路步行街。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商场,既有综合性的大商场,也有名特商品专卖店。在这里,我可以采购到全国各地的特产。请根据小明的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发现家中A、B两幅地图都是浙江省地图,但地图纸张大小不同。其中,地图A的比例尺为1:100000瓯江在地图A中长度为12厘米,在地图B中长度是6厘米,那么:①该河流的实际长度是多少?②地图B的比例尺是多大?(2)小明的家乡浙江丽水山区和上海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聚落?(3)你认为小明的家乡和上海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吗?请说说理由。(4)如果你是小明,你会为加强这两个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做些什么?【答案】(1)①12KM;②1:200000。(2)浙江丽水山区:乡村聚落;上海:城市聚落。(3)可以优势互补。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地区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4)略【知识点】区域合作【解析】【分析】(1)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计算实地距离和比例尺即可。(2)根据村落的划分依据,丽水山区种植“ 松阳茶、龙泉灵芝 ”等,是典型的乡村聚落,上海“ 经济中心和金融之都 ”,是典型的城市聚落。(3)丽水和上海有不同的优势,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不同地区之间可以在物产、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优势互补。(4)根据设问,可知从个人(公民)角度谈对地区间优势互补的贡献,如加强宣传等。故答案为:(1) ①12KM;②1:200000。(2) 浙江丽水山区:乡村聚落;上海:城市聚落。(3) 可以优势互补。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地区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4)略【点评】本题考查地图和聚落的相关内容,属于容易题,理解如何计算和判断聚落的不同类型即可。23.(2020七上·嵊州期中)阅读下列村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粗,敏民农作。”——《白虎通义》材料二:北京人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他们就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照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一般只有几十个人,有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材料三:(1)神农为什么要“教民农作"?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什么历史现象?(2)根据材料二,比较北京人和山项洞人在生产生活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这两种房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答案】(1)“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即食物不充足:原始农业的出现。(2)相同点:都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不同点:北京人过着简单的群居生活,山项洞人已经进入民氏族公社阶段。(3)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干栏式建筑。【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可知,当时人口增加导致食物不充足,因此神农:教人农作。“农作”说明原始社会出现了原始农业。(2)根据材料可知北京人和山顶动人“几十个人”一起劳动,一起生活,说明他们共同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果实。根据材料二可知“北京人”的群居生活与山顶洞人的集体生活不同,北京人是简单的群居生活,山顶洞人“按照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二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建筑。故答案为:(1) “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即食物不充足:原始农业的出现。(2) 相同点:都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不同点:北京人过着简单的群居生活,山项洞人已经进入民氏族公社阶段。(3) 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干栏式建筑。【点评】本题考查熟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容易题。24.(2020七上·嵊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图一显示的是什么?它的历史地位如何?(2)图二是商朝的哪一青铜器?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它有什么特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是什么?(3)图三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利簋,记录了商朝灭亡这一事件。商朝的最后一任国君是谁?周武王在哪次战役中灭掉商朝?谈谈你对商代灭亡的感想。【答案】(1)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发展有深远的影响。(2)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特点: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早的青制器;采用“泥范铸造法”。(3)商纣王。牧野之战得民心者得天下。暴政导致亡国。【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商朝的历史回答即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代表。(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武王伐纣,结束了商朝的历史,其灭亡的原因是商王的暴政。故答案为:(1)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发展有深远的影响。(2) 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特点: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早的青制器;采用“泥范铸造法”。(3) 商纣王。牧野之战得民心者得天下。暴政导致亡国。【点评】本题考查熟记商朝的有关知识,属于容易题。25.(2020七上·嵊州期中)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经济、政治和思想上都呈现出一派新气象。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2)材料二“商鞅之法”开始于哪-年?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4)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一派新气象,这-繁荣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说说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答案】(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时间:公元前356年。影响:使秦国的国力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百家争鸣原因:社会动荡。用的制度瓦解,新的社会制度确立。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以图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政治的观点不同,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解析】【分析】(1)根据设问可知,在春秋时期经济领域的变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根据所学商鞅变法的内容,运用书本知识回答其开始时间和影响即可。(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根据材料“要在中央”等说明他主张加强君主权威,加强中央集权。(4)根据设问“春秋时期,学术思想上”的新气象可知,指的是百家争鸣。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根据教材回答即可。故答案为(1)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 时间:公元前356年。影响:使秦国的国力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 百家争鸣原因:社会动荡。用的制度瓦解,新的社会制度确立。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以图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政治的观点不同,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属于容易题。各题紧扣问题的关键即可,如经济上的变革等。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嵊州市崇仁片三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联考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嵊州市崇仁片三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联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