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九上·嘉兴期末)1953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
①青藏铁路 ②武汉长江大桥 ③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④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A. 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20九上·嘉兴期末)1919年6月16日,“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宣告成立并致电北京政府,要求誓死拒约,还电告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如或违背民意……当与曹、章、陆同论!”由此可推断 (  )
A.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运动由北京扩散至全国多个城市
C.巴黎和会损害中国人民正当权益
D.广大人民支持学生的反帝爱国斗
3.(2020九上·嘉兴期末)林伯渠写道:“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成了正义,取得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制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被过于低估计的。”他认为辛亥革命 (  )
①给清朝政府致命一击 ②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③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④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2020九上·嘉兴期末)“20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政府大规模组织沿海、沿江地区厂矿内迁。”阅读下面表格,回答下题。
表1:1938年至1940年中国沿海、沿江内迁厂矿分年累计表
1938年底 1938年底 1939年底 1940年底
内迁厂矿(家) 304 386 418 448
内迁技工(人) 1973 8015 11413 12164
复工厂矿(家) 87 229 274 308
复工后产品价值(元) 5512541 16079810 34268223 145859005
——摘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
(1)下列关于沿海、沿江厂矿内迁的首要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方资本入侵 B.日本侵华战争
C.国共内战爆发 D.西部资源丰富
(2)沿海、沿江厂矿内迁带来的影响有(  )
①严重阻碍了沿海、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②为中国保存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物质力量
③把沿海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西部 ④是国民党对抗中共红军的保存实力策略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5.(2020九上·嘉兴期末)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具有鲜明的革命印记。据此回答下题。
(1)诗词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土地革命
(2)诗词二中“三军过后尽开颜”是指 (  )
①红军长征取得了胜利
②根据地百姓踊跃参军
③党的工作重心完成转移
④红军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诗词三中的“天翻地覆”的影响是 (  )
A.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三大战役取得彻底胜利
C.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黑暗统治 D.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
6.(2020九上·嘉兴期末)阅读抗战家书,完成下题。
(1)“昨日(1937年8月10日)报载,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上海汇山码头为我军占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2)“二月间我们(根据地)全处在反扫荡中……敌人的残酷仍然如故……女县长刘湘屏中毒非常厉害,全身发烂。”据此,可以得知(  )
①日军对根据地展开大扫荡 ②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军围攻
③日军实施了残酷的毒气战 ④根据地军民进行了英勇抗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0九上·嘉兴期末)罗斯福说:“我们正在努力奋斗,挽救一个伟大的宝贵的政府。”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  )
A.改善人民生活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消除经济危机 D.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8.(2020九上·嘉兴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 (  )
A.宰割中国 B.削弱英国 C.限制日本 D.瓜分德国
二、非选择题
9.(2020九上·嘉兴期末) 新文化运动时期,观点层出,思想汇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她”字存废的论战】
“她”诞生于五四时期,最先孕育于《新青年》内部。
壮甫:现在一般提倡新文化的人……想将男女的阶级拆掉他……一统走到“人”的地位上去。标出这样一个新式的“她”,把男女界限,分得这样清楚,未免太不觉悟了。
邵力子:第三声单数代词,女性和男性不同,不过为文字上容易辨别,和男女不分界限的主张没有妨碍。
——杨念群《新史学(第一卷 感觉·图像·叙事)》
材料二 【是否“打到孔家店”的论战】
1921年6月胡适第一次提出“打孔家店”,后被演绎为“打到孔家店”。
钱玄同说:“它(孔家店)若不被打倒,则中国人的思想永无清明之一日……赛先生 (Science)无法来给我们兴学理财,台生(Democracy)无法来给我们经国惠民。”
柳诒徵认为:“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
——马克锋《“打孔家店”与“打倒孔家店”辨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壮甫与邵力子的观点。
(2)指出材料二中“赛先生”、“台先生”的含义,并用史实支撑材料二划线部分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两次论战的影响。
10.(2020九上·嘉兴期末)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大浩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德国大事纪
时间 主要事件
1935年 《日耳曼血统与荣誉保护法》规定:禁止雅利安人与犹太人之间通婚。
1937年 德国开始推动更大规模的犹太人财产雅利安化运动。
1938年 德国创办“犹太人移民处境中央办公室”,管理与被迫迁出的20万奥地利犹太人相关的行政和经济行为。
1942-1944年 德国人共开设了六个灭绝营——奥斯维辛、贝尔泽克、切尔姆诺、马伊达内克、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其夺走了300万犹太人的生命。
——摘编自[美]戴维·M·克罗《大屠杀——根源、历史与余波》
材料二 1938年7月6日至15日在法国召开犹太难民问题会议——“埃维昂会议”。美国当时接受德奥难民的年限是27370人(仅适用于犹太人)。英国及它的巴勒斯坦委任当局相继严格了移民审批手续。芬兰内阁在8月13日的秘密会议上作出决定,今后犹太人的签证手续不仅要经过芬兰外交部的批准,而且要经过德国外交部的批准。这就等于上了双保险,使奥地利犹太人无法取得鉴证,而且拒绝的道理很冠冕堂皇……
——摘编自[德]克劳斯·费舍尔《德国反犹史》等
材料三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1951年通过法令设立了“大屠杀纪念日”。并对世界各国冒生命危险拯救犹太人的正义人士进行表彰。战后经过长期艰难谈判,以犹太人受纳粹迫害为由从联邦德国(西德)那里获得34亿多马克的赔偿。犹太人还展开了对纳粹战犯的追捕行动,一旦发现任何对犹太人犯有罪行的纳粹,以色列就会派特工人员甚至军队将其捕获,带到以色列进行审判。
——摘编自徐新《犹太人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行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社会应对犹太难民的态度,简析国际社会的态度对德国纳粹政府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说犹太人的战后措施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三条入藏等公路。②③④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①青藏铁路2006年通车,不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
A项②③④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掌握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不是铁路。
2.【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巴黎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
ABD三项和通过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巴黎和会损害中国人民正当权益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成了正义,取得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制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被过于低估计的。”是对辛亥革命功绩的表述,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项①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还要特别掌握辛亥革命产生的历史意义。
4.【答案】(1)B
(2)A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根据沿海、沿江厂矿内迁的时间“1938年底——1940年底”,联系所学,大批工业内迁的原因是因为日本的侵略,出于保护本国工业的需要。
B项日本侵华战争是沿海、沿江厂矿内迁的首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沿海、沿江厂矿的内迁为中国保存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物质力量,把沿海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西部。
A项②③是沿海、沿江厂矿内迁带来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沿海、沿江地区厂矿内迁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1)C
(2)B
(3)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据题干“毛泽东”“军叫工农革命”“秋收时节暮云愁”可知是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在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后,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ABD三项和诗词一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秋收起义是诗词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也标志着红军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B项①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天翻地覆慨而慷。”是指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政权。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BD三项都不是诗词三中的“天翻地覆”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项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黑暗统治是诗词三中的“天翻地覆”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秋收起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长征的意义,要求具备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和分析诗词的能力。
6.【答案】(1)A
(2)C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昨日(1937年8月10日)报载,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上海汇山码头为我军占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淞沪会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于8月3日,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为保卫上海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A项淞沪会战是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通过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依据“二月间我们(根据地)全处在反扫荡中”可知20世纪40年代,日军对根据地展开大扫荡;依据“新的花样就是放毒”可知日军实施了残酷的毒气战;依据“女县长刘湘萍中毒非常厉害,全身发烂”可知根据地居民进行了英勇抗战。故①③④符合题意。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军围攻的结果在题干未体现,故排除②。
C项①③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淞沪会战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要求具备分析题干信息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为挽救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因此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ABC三项都不是新政的根本目的,不符合题意;
D项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新政的根本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8.【答案】A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凡尔赛条约》把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九国公约》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因此《凡尔赛条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宰割中国。
A项宰割中国是《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符合题意;
B项削弱英国不是《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两个条约并没有削弱英国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项限制日本不是《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九国公约》有限制日本在中国的扩张的内容,《凡尔赛和约》没有,不符合题意;
D项瓜分德国不是《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凡尔赛和约》有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的内容,《九国公约》没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1)壮甫认为用“她”字不利于男女平等,反对用“她”字。邵力子的文学主张:提倡用“她”字,为了在文学上更好区分男女。
(2)赛先生:科学;台先生:民主。孔子晚年专心从事古籍整理和教育工作。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统治中国两千年的正统思想。
(3)解放人们的思想;让人们更为客观理性的看待儒家思想(或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标出这样一个新式的“她”,把男女界限,分得这样清楚,未免太不觉悟了。“可见壮甫:认为用“她”字不利于男女平等,反对用“她”字。根据“......女性和男性不同,不过为文字上容易辨别,和男女不分界限的主张没有妨碍”可见邵力子提倡用“她”字,为了在文学上更好区分男女。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先生”指的是民主,“赛先生”指的是科学,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孔子晚年专心从事古籍整理和教育工作。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3)两次论战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让人们更为客观、理性的看待儒家思想。
故答案为:(1)壮甫认为用“她”字不利于男女平等,反对用“她”字。邵力子的文学主张:提倡用“她”字,为了在文学上更好区分男女。
(2)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孔子晚年专心从事古籍整理和教育工作。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统治中国两千年的正统思想。
(3)解放人们的思想;让人们更为客观理性的看待儒家思想(或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1)行为: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侵夺犹太人的财产;强迫犹太人移民;大量屠杀犹太人等。
(2)态度:一、美、英等国对犹太难民表示同情,对其进行有限额的接收与帮助;二、芬兰态度冷漠,拒绝接收与帮助犹太难民。影响:助长了德国的嚣张气焰,加剧了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
(3)启示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树立民族危机意识;严厉惩治战争罪犯,弘扬人类正义精神;战犯国要勇担战争责任等。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禁止雅利安人与犹太人之间通婚”说明德国纳粹政府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材料一中的“德国开始推动更大规模的犹太人财产雅利安化运动”说明德国纳粹政府侵夺犹太人的财产;材料一中的“德国创办“犹太人移民处境中央办公室”,管理与被迫迁出的20万奥地利犹太人相关的行政和经济行为”说明德国纳粹政府强迫犹太人移民;材料一中的“德国人共开设了六个灭绝营——奥斯维辛、贝尔泽克、切尔姆诺、马伊达内克、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其夺走了300万犹太人的生命”说明德国纳粹政府大量屠杀犹太人。
(2)根据材料二中的“1938年7月6日至15日在法国召开犹太难民问题会议——“埃维昂会议”。美国当时接受德奥难民的年限是27370人(仅适用于犹太人)。英国及它的巴勒斯坦委任当局相继严格了移民审批手续。”可见美、英等国对犹太难民表示同情,对其进行有限额的接收与帮助;根据材料二中的“芬兰内阁在8月13日的秘密会议上作出决定,今后犹太人的签证手续不仅要经过芬兰外交部的批准,而且要经过德国外交部的批准。这就等于上了双保险,使奥地利犹太人无法取得鉴证,而且拒绝的道理很冠冕堂皇……“可见芬兰态度冷漠,拒绝接收与帮助犹太难民。国际社会的态度助长了德国的嚣张气焰,加剧了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启示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树立民族危机意识;严厉惩治战争罪犯,弘扬人类正义精神;战犯国要勇担战争责任等。
故答案为:(1)行为: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侵夺犹太人的财产;强迫犹太人移民;大量屠杀犹太人等。
(2)态度:一、美、英等国对犹太难民表示同情,对其进行有限额的接收与帮助;二、芬兰态度冷漠,拒绝接收与帮助犹太难民。影响:助长了德国的嚣张气焰,加剧了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
(3)启示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树立民族危机意识;严厉惩治战争罪犯,弘扬人类正义精神;战犯国要勇担战争责任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的暴行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九上·嘉兴期末)1953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
①青藏铁路 ②武汉长江大桥 ③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④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A. 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三条入藏等公路。②③④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①青藏铁路2006年通车,不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
A项②③④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掌握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不是铁路。
2.(2020九上·嘉兴期末)1919年6月16日,“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宣告成立并致电北京政府,要求誓死拒约,还电告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如或违背民意……当与曹、章、陆同论!”由此可推断 (  )
A.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运动由北京扩散至全国多个城市
C.巴黎和会损害中国人民正当权益
D.广大人民支持学生的反帝爱国斗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巴黎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
ABD三项和通过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巴黎和会损害中国人民正当权益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2020九上·嘉兴期末)林伯渠写道:“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成了正义,取得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制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被过于低估计的。”他认为辛亥革命 (  )
①给清朝政府致命一击 ②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③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④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成了正义,取得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制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被过于低估计的。”是对辛亥革命功绩的表述,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项①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还要特别掌握辛亥革命产生的历史意义。
4.(2020九上·嘉兴期末)“20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政府大规模组织沿海、沿江地区厂矿内迁。”阅读下面表格,回答下题。
表1:1938年至1940年中国沿海、沿江内迁厂矿分年累计表
1938年底 1938年底 1939年底 1940年底
内迁厂矿(家) 304 386 418 448
内迁技工(人) 1973 8015 11413 12164
复工厂矿(家) 87 229 274 308
复工后产品价值(元) 5512541 16079810 34268223 145859005
——摘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
(1)下列关于沿海、沿江厂矿内迁的首要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方资本入侵 B.日本侵华战争
C.国共内战爆发 D.西部资源丰富
(2)沿海、沿江厂矿内迁带来的影响有(  )
①严重阻碍了沿海、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②为中国保存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物质力量
③把沿海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西部 ④是国民党对抗中共红军的保存实力策略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答案】(1)B
(2)A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根据沿海、沿江厂矿内迁的时间“1938年底——1940年底”,联系所学,大批工业内迁的原因是因为日本的侵略,出于保护本国工业的需要。
B项日本侵华战争是沿海、沿江厂矿内迁的首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沿海、沿江厂矿的内迁为中国保存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物质力量,把沿海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西部。
A项②③是沿海、沿江厂矿内迁带来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沿海、沿江地区厂矿内迁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020九上·嘉兴期末)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具有鲜明的革命印记。据此回答下题。
(1)诗词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土地革命
(2)诗词二中“三军过后尽开颜”是指 (  )
①红军长征取得了胜利
②根据地百姓踊跃参军
③党的工作重心完成转移
④红军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诗词三中的“天翻地覆”的影响是 (  )
A.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三大战役取得彻底胜利
C.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黑暗统治 D.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
【答案】(1)C
(2)B
(3)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据题干“毛泽东”“军叫工农革命”“秋收时节暮云愁”可知是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在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后,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ABD三项和诗词一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秋收起义是诗词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也标志着红军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B项①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天翻地覆慨而慷。”是指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政权。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BD三项都不是诗词三中的“天翻地覆”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项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黑暗统治是诗词三中的“天翻地覆”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秋收起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长征的意义,要求具备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和分析诗词的能力。
6.(2020九上·嘉兴期末)阅读抗战家书,完成下题。
(1)“昨日(1937年8月10日)报载,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上海汇山码头为我军占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2)“二月间我们(根据地)全处在反扫荡中……敌人的残酷仍然如故……女县长刘湘屏中毒非常厉害,全身发烂。”据此,可以得知(  )
①日军对根据地展开大扫荡 ②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军围攻
③日军实施了残酷的毒气战 ④根据地军民进行了英勇抗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A
(2)C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昨日(1937年8月10日)报载,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上海汇山码头为我军占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淞沪会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于8月3日,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为保卫上海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A项淞沪会战是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通过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依据“二月间我们(根据地)全处在反扫荡中”可知20世纪40年代,日军对根据地展开大扫荡;依据“新的花样就是放毒”可知日军实施了残酷的毒气战;依据“女县长刘湘萍中毒非常厉害,全身发烂”可知根据地居民进行了英勇抗战。故①③④符合题意。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军围攻的结果在题干未体现,故排除②。
C项①③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淞沪会战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要求具备分析题干信息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7.(2020九上·嘉兴期末)罗斯福说:“我们正在努力奋斗,挽救一个伟大的宝贵的政府。”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  )
A.改善人民生活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消除经济危机 D.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为挽救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因此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ABC三项都不是新政的根本目的,不符合题意;
D项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新政的根本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8.(2020九上·嘉兴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 (  )
A.宰割中国 B.削弱英国 C.限制日本 D.瓜分德国
【答案】A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凡尔赛条约》把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九国公约》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因此《凡尔赛条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宰割中国。
A项宰割中国是《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符合题意;
B项削弱英国不是《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两个条约并没有削弱英国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项限制日本不是《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九国公约》有限制日本在中国的扩张的内容,《凡尔赛和约》没有,不符合题意;
D项瓜分德国不是《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凡尔赛和约》有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的内容,《九国公约》没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9.(2020九上·嘉兴期末) 新文化运动时期,观点层出,思想汇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她”字存废的论战】
“她”诞生于五四时期,最先孕育于《新青年》内部。
壮甫:现在一般提倡新文化的人……想将男女的阶级拆掉他……一统走到“人”的地位上去。标出这样一个新式的“她”,把男女界限,分得这样清楚,未免太不觉悟了。
邵力子:第三声单数代词,女性和男性不同,不过为文字上容易辨别,和男女不分界限的主张没有妨碍。
——杨念群《新史学(第一卷 感觉·图像·叙事)》
材料二 【是否“打到孔家店”的论战】
1921年6月胡适第一次提出“打孔家店”,后被演绎为“打到孔家店”。
钱玄同说:“它(孔家店)若不被打倒,则中国人的思想永无清明之一日……赛先生 (Science)无法来给我们兴学理财,台生(Democracy)无法来给我们经国惠民。”
柳诒徵认为:“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
——马克锋《“打孔家店”与“打倒孔家店”辨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壮甫与邵力子的观点。
(2)指出材料二中“赛先生”、“台先生”的含义,并用史实支撑材料二划线部分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两次论战的影响。
【答案】(1)壮甫认为用“她”字不利于男女平等,反对用“她”字。邵力子的文学主张:提倡用“她”字,为了在文学上更好区分男女。
(2)赛先生:科学;台先生:民主。孔子晚年专心从事古籍整理和教育工作。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统治中国两千年的正统思想。
(3)解放人们的思想;让人们更为客观理性的看待儒家思想(或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标出这样一个新式的“她”,把男女界限,分得这样清楚,未免太不觉悟了。“可见壮甫:认为用“她”字不利于男女平等,反对用“她”字。根据“......女性和男性不同,不过为文字上容易辨别,和男女不分界限的主张没有妨碍”可见邵力子提倡用“她”字,为了在文学上更好区分男女。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先生”指的是民主,“赛先生”指的是科学,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孔子晚年专心从事古籍整理和教育工作。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3)两次论战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让人们更为客观、理性的看待儒家思想。
故答案为:(1)壮甫认为用“她”字不利于男女平等,反对用“她”字。邵力子的文学主张:提倡用“她”字,为了在文学上更好区分男女。
(2)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孔子晚年专心从事古籍整理和教育工作。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统治中国两千年的正统思想。
(3)解放人们的思想;让人们更为客观理性的看待儒家思想(或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2020九上·嘉兴期末)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大浩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德国大事纪
时间 主要事件
1935年 《日耳曼血统与荣誉保护法》规定:禁止雅利安人与犹太人之间通婚。
1937年 德国开始推动更大规模的犹太人财产雅利安化运动。
1938年 德国创办“犹太人移民处境中央办公室”,管理与被迫迁出的20万奥地利犹太人相关的行政和经济行为。
1942-1944年 德国人共开设了六个灭绝营——奥斯维辛、贝尔泽克、切尔姆诺、马伊达内克、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其夺走了300万犹太人的生命。
——摘编自[美]戴维·M·克罗《大屠杀——根源、历史与余波》
材料二 1938年7月6日至15日在法国召开犹太难民问题会议——“埃维昂会议”。美国当时接受德奥难民的年限是27370人(仅适用于犹太人)。英国及它的巴勒斯坦委任当局相继严格了移民审批手续。芬兰内阁在8月13日的秘密会议上作出决定,今后犹太人的签证手续不仅要经过芬兰外交部的批准,而且要经过德国外交部的批准。这就等于上了双保险,使奥地利犹太人无法取得鉴证,而且拒绝的道理很冠冕堂皇……
——摘编自[德]克劳斯·费舍尔《德国反犹史》等
材料三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1951年通过法令设立了“大屠杀纪念日”。并对世界各国冒生命危险拯救犹太人的正义人士进行表彰。战后经过长期艰难谈判,以犹太人受纳粹迫害为由从联邦德国(西德)那里获得34亿多马克的赔偿。犹太人还展开了对纳粹战犯的追捕行动,一旦发现任何对犹太人犯有罪行的纳粹,以色列就会派特工人员甚至军队将其捕获,带到以色列进行审判。
——摘编自徐新《犹太人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行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社会应对犹太难民的态度,简析国际社会的态度对德国纳粹政府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说犹太人的战后措施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行为: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侵夺犹太人的财产;强迫犹太人移民;大量屠杀犹太人等。
(2)态度:一、美、英等国对犹太难民表示同情,对其进行有限额的接收与帮助;二、芬兰态度冷漠,拒绝接收与帮助犹太难民。影响:助长了德国的嚣张气焰,加剧了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
(3)启示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树立民族危机意识;严厉惩治战争罪犯,弘扬人类正义精神;战犯国要勇担战争责任等。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禁止雅利安人与犹太人之间通婚”说明德国纳粹政府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材料一中的“德国开始推动更大规模的犹太人财产雅利安化运动”说明德国纳粹政府侵夺犹太人的财产;材料一中的“德国创办“犹太人移民处境中央办公室”,管理与被迫迁出的20万奥地利犹太人相关的行政和经济行为”说明德国纳粹政府强迫犹太人移民;材料一中的“德国人共开设了六个灭绝营——奥斯维辛、贝尔泽克、切尔姆诺、马伊达内克、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其夺走了300万犹太人的生命”说明德国纳粹政府大量屠杀犹太人。
(2)根据材料二中的“1938年7月6日至15日在法国召开犹太难民问题会议——“埃维昂会议”。美国当时接受德奥难民的年限是27370人(仅适用于犹太人)。英国及它的巴勒斯坦委任当局相继严格了移民审批手续。”可见美、英等国对犹太难民表示同情,对其进行有限额的接收与帮助;根据材料二中的“芬兰内阁在8月13日的秘密会议上作出决定,今后犹太人的签证手续不仅要经过芬兰外交部的批准,而且要经过德国外交部的批准。这就等于上了双保险,使奥地利犹太人无法取得鉴证,而且拒绝的道理很冠冕堂皇……“可见芬兰态度冷漠,拒绝接收与帮助犹太难民。国际社会的态度助长了德国的嚣张气焰,加剧了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启示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树立民族危机意识;严厉惩治战争罪犯,弘扬人类正义精神;战犯国要勇担战争责任等。
故答案为:(1)行为: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侵夺犹太人的财产;强迫犹太人移民;大量屠杀犹太人等。
(2)态度:一、美、英等国对犹太难民表示同情,对其进行有限额的接收与帮助;二、芬兰态度冷漠,拒绝接收与帮助犹太难民。影响:助长了德国的嚣张气焰,加剧了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
(3)启示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树立民族危机意识;严厉惩治战争罪犯,弘扬人类正义精神;战犯国要勇担战争责任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的暴行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