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考试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七上·嘉兴期末)面对各种灾害,掌握有效的逃生及急救知识和技巧是中学生必备的能力。以下正确的是( )A.遭遇雷雨天气时,可以站在大树下躲雨B.发现有人触电时,急忙跑过去将其拉开C.当火灾发生之时,通过跳楼等方式逃离D.遇到大雨或洪灾,远离水库河流等地点【答案】D【知识点】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 保护自己,必须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题干中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遭遇雷雨天气时,不能站在大树下躲雨,容易遭受雷击;B说法错误,发现有人触电时,应关掉电源或用干木棒挑开电线,切勿接触触电者;C说法错误,跳楼容易丧生,应采取其他正确方法.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当遇到自然灾害时:1.保持冷静,迅速地分析情况.因为所有的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会有一定征兆的,越早发现越好做好逃生准备.2.就近寻找逃生的工具比如,如果地震了,如果是高楼,不要跳楼,或在挤拥挤的楼道下楼,最好找厕所或者坚硬的桌子底下躲起来.在厕所是因为这里空间小,所以大块的天花板掉下来的可能性小,且有水源,可以争取更长的生存时间.桌子也能起到减压的作用.2.(2020七上·嘉兴期末)下图是英国巴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对其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巴黎气候图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不热冬不冷,全年降水均匀 D.终年保持高温,旱季雨季明显【答案】C【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可知,英国巴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多雨。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在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3.(2020七上·嘉兴期末)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那么坡度最缓的是( )A.④ B.① C.③ D.②【答案】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那么坡度最缓的是 ①。理由,比例尺越大,说明实际距离越小。比例尺越小,说明实际距离越大,坡度就越缓。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4.(2020七上·嘉兴期末)在 A、B、C、D四幅图中,图中 M点位置同时符合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经纬网判读,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 在 A、B、C、D四幅图中,图中 M点位置同时符合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A。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判断规律(经度小于20°W或小于160°E为东半球;经度大于160°E或大于20°W为西半球。)B的经度是60°E小于160°E,所以位于东半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C位于南回归线上,纬度是23.5°S,则位于低纬度地区。5.(2020七上·嘉兴期末)“民以食为天”,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分别是 ( )A. 元谋人、北京人 B.河姆渡人、半坡人C.元谋人、半坡人 D.河姆渡人、北京人【答案】B【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生活于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河姆渡人、半坡人分别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6.(2020七上·嘉兴期末)传说黄帝时人们已能够制作衣裳、挖井、发明舟车,有了文字和乐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帝一人发明这些事物B.黄帝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最重要时期C.我国成熟的汉字已出现D.考古发现验证了传说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答案】D【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传说中的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传说包含着后人附会的成分,不能全部信以为真,但是,其中又含有真实的历史,有许多考古发现验证了这种传说的真实性。ABC三项说法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考古发现验证了传说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黄帝的贡献,要求识记基础史实。7.(2020七上·嘉兴期末)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此举目的是 ( )A.维护国家统一 B.保障社会稳定C.实行暴政统治 D.确立皇权至上【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秦王嬴政使用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是为了确立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确立皇权至上是秦王嬴政把 “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的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皇帝制度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结合皇帝制度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8.(2020七上·嘉兴期末)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生产工具是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斧 C.骨耜 D.铁犁铧【答案】D【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工具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使用,铁犁铧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A项打制石器打制石器主要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的生产工具,不符合题意;B项磨制石斧从原始农耕时代至西周时期被广泛使用,但西周时期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不符合题意;C项骨耜是在原始农耕时代和原始社会末期被广泛使用,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广泛使用的铁农具,要求具备对史实的准确识记和识图能力。9.(2020七上·嘉兴期末)“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持这一主张的学派为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A【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克己复礼,仁者爱人”,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是儒家思想主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主张“克己复礼、仁政、以德治国”的儒家思想受到各国的冷遇。A项儒家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主张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孔子的思想主张的相关史实。10.(2020七上·嘉兴期末)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设立太学 D.独尊儒术【答案】A【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A项焚书坑儒是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焚书坑儒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能力。准确识记焚书坑儒的相关知识。11.(2020七上·嘉兴期末)西汉初年,诸侯“连成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铸造货币 B.推行儒学教育C.实行推恩之策 D.建立刺史制度【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为巩固国家的统治,汉初分封了许多封国。到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AB两项均与本题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实行推恩之策是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D项建立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监察地方,不是为了应对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推恩令,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12.(2020七上·嘉兴期末)《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到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张骞出使西域 ③商鞅变法 ④华佗发明“麻沸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后世编写史书的范例。①②③均在记述范围之内;④华佗发明“麻沸散”是东汉时期,不在《史记》记述范围之内。A项①②③可以从《史记》中查阅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记》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把握《史记》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13.(2020七上·嘉兴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三国鼎立局面出现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社会动荡不安 D.丝绸之路开辟【答案】B【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ACD三项都不是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是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二、非选择题14.(2020七上·嘉兴期末) 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3:某地等高线地图(1)观察上图,A是 ,D是 (填地形部位)。图中缺少地图三要素中的 ,等高距是 米。(2)据图指出C处河流的大致流向及依据。C处河流与B处河流比较,哪一处河流的流速快?请说明理由。(3)结合上图,分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答案】(1)鞍部;山脊;比例尺;50(2)C处河流流向:自北向南流。根据指向标及等高线判断,C处河流所在地区地势北高南地,河流自高处向低处流,因此C河自北向南流。B处河流流速快。因为B处等高线比C处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所以B处河流流速快。(或C处等高线比B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所以C处河流流速慢,B处河流流速快。)(3)地处平原,地势低平;靠近河流,生活用水丰富;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解析】【分析】(1)、观察上图,A是鞍部,D是山脊(填地形部位)。图中缺少地图三要素中的比例尺,等高距是50米。(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C处河流流向:自北向南流。根据指向标及等高线判断,C处河流所在地区地势北高南地,河流自高处向低处流,因此C河自北向南流。B处河流流速快。因为B处等高线比C处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所以B处河流流速快。(或C处等高线比B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所以C处河流流速慢,B处河流流速快。)(3)、结合上图,分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是地处平原,地势低平;靠近河流,生活用水丰富;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15.(2020七上·嘉兴期末) 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东汉末年,西域文化传入我国,史称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师贵戚皆竞为之”。493年,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鲜卑族同姓结婚,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孝文帝亲自在光极堂给群臣颁赐了汉服的“冠服”,让他们穿戴……——摘编自朱大渭《群雄纷争 频繁更迭——朱大渭说魏晋南北朝》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并概括修筑长城导致“老百姓咒骂皇帝”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出现的社会现象。并指这种现象的意义。(3)综合二则材料,说说我国民族关系的变化。【答案】(1)目的:防止西北面游牧部落卷土重来(或防止匈奴族南下骚扰);原因:修筑长城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的劳役,侵害了百姓的生命。(2)社会现象:民族交融。意义:“胡”“汉”观念逐渐淡漠,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为中华没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未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3)变化:从民族问的对抗到友好交往(意思相近即可)【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表明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防止西北面游牧部落卷土重来。修筑长城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所以“老百姓咒骂皇帝”。(2)据材料二“……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师贵戚皆竞为之’。493年,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鲜卑族同姓结婚,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孝文帝亲自在光极堂给群臣颁赐了汉服的“冠服”,让他们穿戴……”等信息可知,汉朝和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代表的不同民族之间相互渗透,取长补短,是“汉文化”与“胡文化”双向交融过程。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3)材料一体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战争,材料二体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因此我国民族关系的变化是从民族间的对抗到友好交往。故答案为:(1)目的:防止西北面游牧部落卷土重来(或防止匈奴族南下骚扰);原因:修筑长城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的劳役,侵害了百姓的生命。(2)社会现象:民族交融。意义:“胡”“汉”观念逐渐淡漠,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为中华没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3)变化:从民族间的对抗到友好交往(意思相近即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修长城、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及识记基础史实。1 / 1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考试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七上·嘉兴期末)面对各种灾害,掌握有效的逃生及急救知识和技巧是中学生必备的能力。以下正确的是( )A.遭遇雷雨天气时,可以站在大树下躲雨B.发现有人触电时,急忙跑过去将其拉开C.当火灾发生之时,通过跳楼等方式逃离D.遇到大雨或洪灾,远离水库河流等地点2.(2020七上·嘉兴期末)下图是英国巴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对其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巴黎气候图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不热冬不冷,全年降水均匀 D.终年保持高温,旱季雨季明显3.(2020七上·嘉兴期末)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那么坡度最缓的是( )A.④ B.① C.③ D.②4.(2020七上·嘉兴期末)在 A、B、C、D四幅图中,图中 M点位置同时符合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A. B.C. D.5.(2020七上·嘉兴期末)“民以食为天”,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分别是 ( )A. 元谋人、北京人 B.河姆渡人、半坡人C.元谋人、半坡人 D.河姆渡人、北京人6.(2020七上·嘉兴期末)传说黄帝时人们已能够制作衣裳、挖井、发明舟车,有了文字和乐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帝一人发明这些事物B.黄帝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最重要时期C.我国成熟的汉字已出现D.考古发现验证了传说具有一定的真实性7.(2020七上·嘉兴期末)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此举目的是 ( )A.维护国家统一 B.保障社会稳定C.实行暴政统治 D.确立皇权至上8.(2020七上·嘉兴期末)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生产工具是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斧 C.骨耜 D.铁犁铧9.(2020七上·嘉兴期末)“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持这一主张的学派为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10.(2020七上·嘉兴期末)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设立太学 D.独尊儒术11.(2020七上·嘉兴期末)西汉初年,诸侯“连成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铸造货币 B.推行儒学教育C.实行推恩之策 D.建立刺史制度12.(2020七上·嘉兴期末)《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到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张骞出使西域 ③商鞅变法 ④华佗发明“麻沸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2020七上·嘉兴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三国鼎立局面出现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社会动荡不安 D.丝绸之路开辟二、非选择题14.(2020七上·嘉兴期末) 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3:某地等高线地图(1)观察上图,A是 ,D是 (填地形部位)。图中缺少地图三要素中的 ,等高距是 米。(2)据图指出C处河流的大致流向及依据。C处河流与B处河流比较,哪一处河流的流速快?请说明理由。(3)结合上图,分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哪些?15.(2020七上·嘉兴期末) 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东汉末年,西域文化传入我国,史称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师贵戚皆竞为之”。493年,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鲜卑族同姓结婚,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孝文帝亲自在光极堂给群臣颁赐了汉服的“冠服”,让他们穿戴……——摘编自朱大渭《群雄纷争 频繁更迭——朱大渭说魏晋南北朝》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并概括修筑长城导致“老百姓咒骂皇帝”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出现的社会现象。并指这种现象的意义。(3)综合二则材料,说说我国民族关系的变化。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 保护自己,必须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题干中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遭遇雷雨天气时,不能站在大树下躲雨,容易遭受雷击;B说法错误,发现有人触电时,应关掉电源或用干木棒挑开电线,切勿接触触电者;C说法错误,跳楼容易丧生,应采取其他正确方法.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当遇到自然灾害时:1.保持冷静,迅速地分析情况.因为所有的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会有一定征兆的,越早发现越好做好逃生准备.2.就近寻找逃生的工具比如,如果地震了,如果是高楼,不要跳楼,或在挤拥挤的楼道下楼,最好找厕所或者坚硬的桌子底下躲起来.在厕所是因为这里空间小,所以大块的天花板掉下来的可能性小,且有水源,可以争取更长的生存时间.桌子也能起到减压的作用.2.【答案】C【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可知,英国巴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多雨。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在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3.【答案】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那么坡度最缓的是 ①。理由,比例尺越大,说明实际距离越小。比例尺越小,说明实际距离越大,坡度就越缓。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4.【答案】A【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经纬网判读,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 在 A、B、C、D四幅图中,图中 M点位置同时符合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A。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判断规律(经度小于20°W或小于160°E为东半球;经度大于160°E或大于20°W为西半球。)B的经度是60°E小于160°E,所以位于东半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C位于南回归线上,纬度是23.5°S,则位于低纬度地区。5.【答案】B【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生活于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河姆渡人、半坡人分别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6.【答案】D【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传说中的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传说包含着后人附会的成分,不能全部信以为真,但是,其中又含有真实的历史,有许多考古发现验证了这种传说的真实性。ABC三项说法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考古发现验证了传说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黄帝的贡献,要求识记基础史实。7.【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秦王嬴政使用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是为了确立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确立皇权至上是秦王嬴政把 “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的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皇帝制度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结合皇帝制度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8.【答案】D【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工具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使用,铁犁铧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A项打制石器打制石器主要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的生产工具,不符合题意;B项磨制石斧从原始农耕时代至西周时期被广泛使用,但西周时期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不符合题意;C项骨耜是在原始农耕时代和原始社会末期被广泛使用,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广泛使用的铁农具,要求具备对史实的准确识记和识图能力。9.【答案】A【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克己复礼,仁者爱人”,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是儒家思想主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主张“克己复礼、仁政、以德治国”的儒家思想受到各国的冷遇。A项儒家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主张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孔子的思想主张的相关史实。10.【答案】A【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A项焚书坑儒是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焚书坑儒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能力。准确识记焚书坑儒的相关知识。11.【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为巩固国家的统治,汉初分封了许多封国。到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AB两项均与本题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实行推恩之策是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D项建立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监察地方,不是为了应对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推恩令,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12.【答案】A【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后世编写史书的范例。①②③均在记述范围之内;④华佗发明“麻沸散”是东汉时期,不在《史记》记述范围之内。A项①②③可以从《史记》中查阅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记》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把握《史记》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13.【答案】B【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ACD三项都不是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是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14.【答案】(1)鞍部;山脊;比例尺;50(2)C处河流流向:自北向南流。根据指向标及等高线判断,C处河流所在地区地势北高南地,河流自高处向低处流,因此C河自北向南流。B处河流流速快。因为B处等高线比C处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所以B处河流流速快。(或C处等高线比B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所以C处河流流速慢,B处河流流速快。)(3)地处平原,地势低平;靠近河流,生活用水丰富;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解析】【分析】(1)、观察上图,A是鞍部,D是山脊(填地形部位)。图中缺少地图三要素中的比例尺,等高距是50米。(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C处河流流向:自北向南流。根据指向标及等高线判断,C处河流所在地区地势北高南地,河流自高处向低处流,因此C河自北向南流。B处河流流速快。因为B处等高线比C处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所以B处河流流速快。(或C处等高线比B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所以C处河流流速慢,B处河流流速快。)(3)、结合上图,分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是地处平原,地势低平;靠近河流,生活用水丰富;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15.【答案】(1)目的:防止西北面游牧部落卷土重来(或防止匈奴族南下骚扰);原因:修筑长城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的劳役,侵害了百姓的生命。(2)社会现象:民族交融。意义:“胡”“汉”观念逐渐淡漠,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为中华没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未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3)变化:从民族问的对抗到友好交往(意思相近即可)【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表明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防止西北面游牧部落卷土重来。修筑长城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所以“老百姓咒骂皇帝”。(2)据材料二“……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师贵戚皆竞为之’。493年,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鲜卑族同姓结婚,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孝文帝亲自在光极堂给群臣颁赐了汉服的“冠服”,让他们穿戴……”等信息可知,汉朝和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代表的不同民族之间相互渗透,取长补短,是“汉文化”与“胡文化”双向交融过程。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3)材料一体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战争,材料二体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因此我国民族关系的变化是从民族间的对抗到友好交往。故答案为:(1)目的:防止西北面游牧部落卷土重来(或防止匈奴族南下骚扰);原因:修筑长城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的劳役,侵害了百姓的生命。(2)社会现象:民族交融。意义:“胡”“汉”观念逐渐淡漠,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为中华没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3)变化:从民族间的对抗到友好交往(意思相近即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修长城、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及识记基础史实。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考试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考试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