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份月考检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九上·慈溪月考)歌谣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反映了社会的状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打倒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1)歌谣反应的时期( )A.北伐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歌谣中除军阀指的是( )①吴佩孚 ②孙传芳 ③张作霖 ④袁世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1)A(2)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1)“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是北伐战争时北伐军的军歌,它唱出了北伐战争的目的和北伐军的军威。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展开了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取得初步胜利。A项北伐时期是歌谣反应的时期,符合题意;BCD三项和歌谣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A项①②③是歌谣中除军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2.(2020九上·慈溪月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罗斯福总统向国会紧急发表了历史性的讲演:1941年12月7日——一个永远蒙受耻辱的日子。他们指的历史事件是()A.珍珠港事件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C.诺曼底登陆 D.中途岛海战【答案】A【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日本”“ 罗斯福总统”“ 1941年12月7日”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虎!虎!虎!”是日军偷袭成功的信号,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A项珍珠港事件是他们指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平洋战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3.(2020九上·慈溪月考)《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中一条内容: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攻击行为。促使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是( )A.慕尼黑阴谋给苏联带来威胁 B.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C.为避免东西两面受敌 D.利用德国打击英法美【答案】C【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联系所学可知,德国为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避免两线作战,1939年8月,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为避免东西两面受敌是促使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促使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4.(2020九上·慈溪月考)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第一枪”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C.中共一大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答案】B【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ACD三项都不是“第一枪”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B项南昌起义是“第一枪”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的意义。重点识记南昌起义的意义。5.(2020九上·慈溪月考)毛泽东曾说: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 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正确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B.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重要转折点C.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D.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以来遭遇的第一次重要挫折【答案】A【知识点】大战的转折【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重点识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间、过程及意义。6.(2020九上·慈溪月考)1945年八月二十三日电: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这里的先生指的是谁( )A. 孙中山 B.毛泽东 C.王若飞 D.蒋介石【答案】B【知识点】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由题干材料中的“1945年”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结合所学,抗战胜利后,一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二是把发动战争的罪责推动中国共产党身上,蒋介石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因此材料中提到的“先生”是毛泽东。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毛泽东是题干里的先生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理解并识记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7.(2020九上·慈溪月考)面对恶势力,绝不可姑息养奸,正义的力量应尽早联合起来,共同遏止悲剧和灾难发生。下列哪个事件可以体现此话:( )A.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C.轴心国军事同盟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答案】D【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可以体现“面对恶势力,绝不可姑息养奸,正义的力量应尽早联合起来,共同遏止悲剧和灾难发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2020九上·慈溪月考)1942年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比其他国家提前一天签字,排在26个国家之首;其他22国则于第二天签字,并按国名的字母顺序排列。这种签名方式表明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正式出现在国际文件和国际舞台上。这里的文件指的是()A. 《联合国家宣言》 B.《大西洋宪章》C.《凡尔赛和约》 D.《九国公约》【答案】A【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A项《联合国家宣言》是题干里的文件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掌握《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及影响。9.(2020九上·慈溪月考)陈独秀说:“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顾维钧说:“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至于日本,则是如愿以偿。”说这些话的背景是()A.签订《辛丑条约》 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 D.开罗会议【答案】B【知识点】凡尔赛体系【解析】【分析】根据“顾维钧”“ 日本,则是如愿以偿”和所学可知,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的中国政府提出了收回国家主权的要求,却遭到列强拒绝,特别是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由此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巴黎和会是说题干这些话的背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和会,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0.(2020九上·慈溪月考)在2020浙江·台湾合作周中,浙江省通过此次活动新签约台资项目38个,总投资额约48.3亿美元,签约金额与去年相比增长5.5%,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C.一个中国原则 D.社会主义制度【答案】C【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的共识,这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ABD三项都不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不符合题意;C项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需要准确识记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二、问答题11.(2020九上·慈溪月考)书信中体现家国情怀。用书信的方式打开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1941年萧红写给弟弟的信材料二: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也足慰!1943胡琏(国民党将士)敬告父亲诀别信材料三:我今天感觉身体非常不好, 也许就要和你们永别了!请转告加拿大和美国(人民),我十分快乐。 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1939年白求恩临终前给聂荣臻的信(1)请回答材料一中“七七事变”的发生的时间和影响。(2)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答案】(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2)台儿庄保卫战;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3)全民族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英勇抵抗,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帮助和支持【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1)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开始。(2)1938年春,由国民党著名将领李宗仁所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第五战区广大爱国官兵的浴血奋战,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歼灭日军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3)材料一说明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中国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材料二说明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英勇抵抗;材料三说明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帮助和支持。故答案为:(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2)台儿庄保卫战;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3)全民族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英勇抵抗,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帮助和支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的史实。12.(2020九上·慈溪月考)变迁中展示历史沧桑。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对于推动现代中国进程起到巨大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段史无前例的誓词“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材料二:一场承上启下的展览2020年9月17日上午,“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在南京启幕。 适逢运动105周年,以新发现的亚东图书馆藏陈独秀、胡适系列文献为契机,追溯百年前一个大时代的文化遗珍,梳理探讨运动对百年中国的深刻影响。材料三:一座震撼人心的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全名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该馆保持原地形地貌,建筑成一座纪念性的墓冢.(1)结合材料一说说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材料二中展览是为了纪念哪一个历史事件?材料一和材料二有着怎样的联系?(3)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国家将12月13日定什么日?对于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对你有怎么启示?【答案】(1)中华民国成立;三民主义(2)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是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的局面之中。因此,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的先进中国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开展了新文化运动。(3)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以史为鉴、勿忘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我们要奋发图强,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励志报效祖国。【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日军罪行【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一“大总统誓词”可见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提出了三民主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根据材料二中的“陈独秀”“ 胡适”“ 2020年......适逢运动105周年”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展览是为了纪念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据所学知,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黑暗统治,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掀起了新文化运动。(3)201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中华民国成立;三民主义。(2)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是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的局面之中。因此,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的先进中国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开展了新文化运动。(3)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以史为鉴、勿忘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我们要奋发图强,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励志报效祖国。【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13.(2020九上·慈溪月考)变化中牵动国家命运。学习历史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表格比较法和通过图片了解都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共两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间 1924——1927年 1937——1945开始标志 ①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目的 打到列强,除军阀 抗击日本侵略主要成果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 ②材料二:国共两党分裂图一 图二(1)材料一中序号内容请补充完整(2)说说材料二中图一反映历史事件和影响?列举图二两党分裂后两个重大的战役。(3)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悟?【答案】(1)①国民党一大、②抗战胜利(2)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3)两党要团结,合则利,分则弊。【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2)根据材料二图一中的“中华民国十六年”可知值得是1911+16=1927年,1927年4月,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图二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于1949年4月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围绕“和则两利,分则两伤。合作对中华民族有利,分裂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作答。故答案为:(1)①国民党一大,②抗战胜利。(2)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3)两党要团结,合则利,分则弊。【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合作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历经的两次合作和两次分裂的相关史实。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裂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重大,合则两利,分则两害。1 / 1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份月考检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九上·慈溪月考)歌谣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反映了社会的状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打倒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1)歌谣反应的时期( )A.北伐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歌谣中除军阀指的是( )①吴佩孚 ②孙传芳 ③张作霖 ④袁世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2020九上·慈溪月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罗斯福总统向国会紧急发表了历史性的讲演:1941年12月7日——一个永远蒙受耻辱的日子。他们指的历史事件是()A.珍珠港事件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C.诺曼底登陆 D.中途岛海战3.(2020九上·慈溪月考)《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中一条内容: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攻击行为。促使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是( )A.慕尼黑阴谋给苏联带来威胁 B.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C.为避免东西两面受敌 D.利用德国打击英法美4.(2020九上·慈溪月考)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第一枪”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C.中共一大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2020九上·慈溪月考)毛泽东曾说: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 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正确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B.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重要转折点C.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D.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以来遭遇的第一次重要挫折6.(2020九上·慈溪月考)1945年八月二十三日电: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这里的先生指的是谁( )A. 孙中山 B.毛泽东 C.王若飞 D.蒋介石7.(2020九上·慈溪月考)面对恶势力,绝不可姑息养奸,正义的力量应尽早联合起来,共同遏止悲剧和灾难发生。下列哪个事件可以体现此话:( )A.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C.轴心国军事同盟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8.(2020九上·慈溪月考)1942年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比其他国家提前一天签字,排在26个国家之首;其他22国则于第二天签字,并按国名的字母顺序排列。这种签名方式表明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正式出现在国际文件和国际舞台上。这里的文件指的是()A. 《联合国家宣言》 B.《大西洋宪章》C.《凡尔赛和约》 D.《九国公约》9.(2020九上·慈溪月考)陈独秀说:“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顾维钧说:“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至于日本,则是如愿以偿。”说这些话的背景是()A.签订《辛丑条约》 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 D.开罗会议10.(2020九上·慈溪月考)在2020浙江·台湾合作周中,浙江省通过此次活动新签约台资项目38个,总投资额约48.3亿美元,签约金额与去年相比增长5.5%,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C.一个中国原则 D.社会主义制度二、问答题11.(2020九上·慈溪月考)书信中体现家国情怀。用书信的方式打开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1941年萧红写给弟弟的信材料二: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也足慰!1943胡琏(国民党将士)敬告父亲诀别信材料三:我今天感觉身体非常不好, 也许就要和你们永别了!请转告加拿大和美国(人民),我十分快乐。 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1939年白求恩临终前给聂荣臻的信(1)请回答材料一中“七七事变”的发生的时间和影响。(2)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12.(2020九上·慈溪月考)变迁中展示历史沧桑。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对于推动现代中国进程起到巨大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段史无前例的誓词“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材料二:一场承上启下的展览2020年9月17日上午,“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在南京启幕。 适逢运动105周年,以新发现的亚东图书馆藏陈独秀、胡适系列文献为契机,追溯百年前一个大时代的文化遗珍,梳理探讨运动对百年中国的深刻影响。材料三:一座震撼人心的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全名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该馆保持原地形地貌,建筑成一座纪念性的墓冢.(1)结合材料一说说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材料二中展览是为了纪念哪一个历史事件?材料一和材料二有着怎样的联系?(3)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国家将12月13日定什么日?对于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对你有怎么启示?13.(2020九上·慈溪月考)变化中牵动国家命运。学习历史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表格比较法和通过图片了解都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共两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间 1924——1927年 1937——1945开始标志 ①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目的 打到列强,除军阀 抗击日本侵略主要成果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 ②材料二:国共两党分裂图一 图二(1)材料一中序号内容请补充完整(2)说说材料二中图一反映历史事件和影响?列举图二两党分裂后两个重大的战役。(3)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悟?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A(2)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1)“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是北伐战争时北伐军的军歌,它唱出了北伐战争的目的和北伐军的军威。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展开了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取得初步胜利。A项北伐时期是歌谣反应的时期,符合题意;BCD三项和歌谣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A项①②③是歌谣中除军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2.【答案】A【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日本”“ 罗斯福总统”“ 1941年12月7日”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虎!虎!虎!”是日军偷袭成功的信号,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A项珍珠港事件是他们指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平洋战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3.【答案】C【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联系所学可知,德国为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避免两线作战,1939年8月,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为避免东西两面受敌是促使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促使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4.【答案】B【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ACD三项都不是“第一枪”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B项南昌起义是“第一枪”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的意义。重点识记南昌起义的意义。5.【答案】A【知识点】大战的转折【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重点识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间、过程及意义。6.【答案】B【知识点】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由题干材料中的“1945年”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结合所学,抗战胜利后,一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二是把发动战争的罪责推动中国共产党身上,蒋介石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因此材料中提到的“先生”是毛泽东。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毛泽东是题干里的先生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理解并识记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7.【答案】D【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可以体现“面对恶势力,绝不可姑息养奸,正义的力量应尽早联合起来,共同遏止悲剧和灾难发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答案】A【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A项《联合国家宣言》是题干里的文件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掌握《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及影响。9.【答案】B【知识点】凡尔赛体系【解析】【分析】根据“顾维钧”“ 日本,则是如愿以偿”和所学可知,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的中国政府提出了收回国家主权的要求,却遭到列强拒绝,特别是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由此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巴黎和会是说题干这些话的背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和会,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0.【答案】C【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的共识,这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ABD三项都不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不符合题意;C项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需要准确识记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11.【答案】(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2)台儿庄保卫战;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3)全民族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英勇抵抗,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帮助和支持【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1)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开始。(2)1938年春,由国民党著名将领李宗仁所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第五战区广大爱国官兵的浴血奋战,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歼灭日军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3)材料一说明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中国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材料二说明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英勇抵抗;材料三说明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帮助和支持。故答案为:(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2)台儿庄保卫战;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3)全民族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英勇抵抗,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帮助和支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的史实。12.【答案】(1)中华民国成立;三民主义(2)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是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的局面之中。因此,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的先进中国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开展了新文化运动。(3)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以史为鉴、勿忘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我们要奋发图强,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励志报效祖国。【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日军罪行【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一“大总统誓词”可见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提出了三民主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根据材料二中的“陈独秀”“ 胡适”“ 2020年......适逢运动105周年”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展览是为了纪念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据所学知,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黑暗统治,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掀起了新文化运动。(3)201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中华民国成立;三民主义。(2)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是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的局面之中。因此,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的先进中国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开展了新文化运动。(3)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以史为鉴、勿忘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我们要奋发图强,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励志报效祖国。【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13.【答案】(1)①国民党一大、②抗战胜利(2)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3)两党要团结,合则利,分则弊。【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2)根据材料二图一中的“中华民国十六年”可知值得是1911+16=1927年,1927年4月,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图二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于1949年4月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围绕“和则两利,分则两伤。合作对中华民族有利,分裂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作答。故答案为:(1)①国民党一大,②抗战胜利。(2)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3)两党要团结,合则利,分则弊。【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合作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历经的两次合作和两次分裂的相关史实。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裂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重大,合则两利,分则两害。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份月考检测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份月考检测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