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小红同学的笔记,据此可以判断这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运动,下面对该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①《新青年》是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
②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这次运动也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④这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2.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开端。”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  )
A.自由放任经济时代 B.国家干预经济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 D.自然经济时代
3.(2020九上·绍兴月考)“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 “学生此举”指的是(  )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一二九运动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5.(2020九上·绍兴月考)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收回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结果《凡尔赛条约》却将这些权益转让给日本。这表明(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仍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②德、日在巴黎和会上处于主导地位
③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分赃的会议
④《凡尔赛条约》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2020九上·绍兴月考)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南京 B.上海 C.延安 D.重庆
7.(2020九上·绍兴月考)“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指的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B.红军长征最终胜利,革命转危为安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宣告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2020九上·绍兴月考)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军对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
A. 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
B.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
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和牵制了日本军队
D.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
9.(2017·丽水)在军事行动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这里的“它"是指(  )
A.诺曼底登陆 B.中途岛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珍珠港事件
10.(2020九上·绍兴月考)中共中央军委曾给某次战役的前线指挥部发了这样的电报:“现在不是……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这一战役应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二、综合题
11.(2020九上·绍兴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传承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关注民生,重视农业和乡村建设。如同学们收集到某市重视农业发展,积极探寻乡村建设新路子。政府引导民营企业和村民合作经营,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发展;全面推进农民素质培训,如邀请珍珠养殖研究所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结合衬衫产业发展大量培训裁剪青工;许多村子打造特色鲜明的展馆,如珍珠馆、香榧馆、棕编馆等,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传承传播乡土文化、凝聚民心重塑乡村文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请从统计图中选择一座你认为“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城市,并说明理由。
(2)运用所学史实,说明孙中山先生提出怎样的革命理念,并如何与时俱进的完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
(3)根据同学们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请你分析该市的做法对乡村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12.(2020九上·绍兴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政党的奋斗历程,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如此深切地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为了探究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902班学习小组绘制了如下年代尺: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联系与“新面貌”、“新道路”相关的历史事件,说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改变民族命运的 ?
(2)发生在北京的三个“新”,请你任选其中两个“新”,分别说明它们“新”在何处?
(3)为实现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了哪些努力?请列举两列,“新面貌”、“新道路”除外。
(4)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你感悟到哪些道理?
13.(2020九上·绍兴月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摘自《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是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我国史学界在全面地评价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取得 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 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新观点综述》
(1)试用1931年至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史实说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
(3)举一例说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4)国歌是国家的第一声音,是国家声音的标志。请简要说明国歌立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从笔记中看出题干中所说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我国近代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故(2)、(3)错误,正确答案是A。
【点评】知道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2.【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特点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罗斯福新政四项内容,其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美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开始对工业进行调整。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所以此题选B。
3.【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元年是1912年,民国八年就是1912+8-1=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五四运动是“学生此举”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4.【答案】A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 和山东) "他的胸膛"是指中原地区。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被形象的成为"插上一刀",揭开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故答案选A.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扭转了全国战局,是人 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BCD项都是解放战争后期的战争,与材料体现的解放战争的有国民党重点进攻到我军战略反攻的时间阶段不符。
【点评】要求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凡尔赛和约》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说明一战后的中国仍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巴黎和会实质上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会上中国代表向会议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中日"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项权利等要求。但会议被英﹑美﹑法等国所操纵,不在乎中国的合理要求,只将山东问题列入会议讨论,最终规定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全部权益"让与日本",表明了弱国无主权、弱国无外交 ,故①③④正确。德国是战败国,被排斥在会议之外。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导了和会的进行,故②错误。
B项①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D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依据“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及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ABC三项南京、上海、延安都不是毛泽东去谈判的地方,不符合题意;
D项重庆是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
7.【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遵义”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8.【答案】B
【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940年,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抗战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使日本侵略者深陷于中国战场。
A项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与题干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符合题意;
C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和牵制了日本军队同题干时间不符,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12月7日,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说法错误,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大部分力量,而非全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抗战战场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9.【答案】D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珍珠港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珍珠港事件在军事行动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珍珠港事件的了解。
10.【答案】B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现在不是……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和所学可知, 从战役发生的地点、过程、影响等信息进行判断可以确定是淮海战役。
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淮海战役应是题干描述的战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战役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1)武汉:辛亥革命爆发地。或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成为辛亥革命的标志。或者 南京: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或者 广州 :广: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或创办黄埔军校)
(2)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并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把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3)①实行改革创新,改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调动农村各方面的积极性。③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把农村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④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守住农民共有的精神家园。⑤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根据农村区域条件发展特色经济。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完全占领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2)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会上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把它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孙中山在进行一系列的维护共和的斗争失败后,与时俱进,认识到必须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为此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
(3)该市的做法对乡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①实行改革创新,改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调动农村各方面的积极性。③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把农村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④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守住农民共有的精神家园。⑤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根据农村区域条件发展特色经济。
故答案为:(1)武汉:辛亥革命爆发地。或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成为辛亥革命的标志。或者 南京: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或者广州 :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或创办黄埔军校)。
(2)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并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把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3)①实行改革创新,改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调动农村各方面的积极性。③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把农村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④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守住农民共有的精神家园。⑤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根据农村区域条件发展特色经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2.【答案】(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7年10月,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找到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新纪元: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新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新时代: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3)举例: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大革命;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带领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等。
(4)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中的“1921年” “1927年”,可知与“新面貌”、“新道路”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
(2)根据材料一年代尺中的“1949年” “1978年” “2017年”,可知发生在北京的三个“新”分别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十九大。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3)围绕两次国共合作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加以说明即可。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故答案为:(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7年10月,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找到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新纪元: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新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新时代: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3)举例: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大革命;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带领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等。
(4)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日本挑起“一 二八”事变;占领东北后,日本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企图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
(2)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军事上: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3)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军事上: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4)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维护国家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寇之手;1932年,日本发动一 二八事变; 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华北危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2)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表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在军事上的表现是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3)结合所学可知,1942 年1月,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1942-1945中国组织赴缅远征与日军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
(4)国歌立法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维护国家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故答案为:(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日本挑起“一 二八”事变;占领东北后,日本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企图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
(2)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军事上: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3)1942年1月,中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1942-1945年,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
(4)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维护国家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 / 1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小红同学的笔记,据此可以判断这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运动,下面对该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①《新青年》是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
②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这次运动也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④这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从笔记中看出题干中所说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我国近代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故(2)、(3)错误,正确答案是A。
【点评】知道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2.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开端。”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  )
A.自由放任经济时代 B.国家干预经济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 D.自然经济时代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特点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罗斯福新政四项内容,其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美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开始对工业进行调整。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所以此题选B。
3.(2020九上·绍兴月考)“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 “学生此举”指的是(  )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一二九运动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元年是1912年,民国八年就是1912+8-1=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五四运动是“学生此举”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答案】A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 和山东) "他的胸膛"是指中原地区。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被形象的成为"插上一刀",揭开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故答案选A.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扭转了全国战局,是人 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BCD项都是解放战争后期的战争,与材料体现的解放战争的有国民党重点进攻到我军战略反攻的时间阶段不符。
【点评】要求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
5.(2020九上·绍兴月考)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收回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结果《凡尔赛条约》却将这些权益转让给日本。这表明(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仍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②德、日在巴黎和会上处于主导地位
③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分赃的会议
④《凡尔赛条约》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凡尔赛和约》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说明一战后的中国仍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巴黎和会实质上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会上中国代表向会议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中日"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项权利等要求。但会议被英﹑美﹑法等国所操纵,不在乎中国的合理要求,只将山东问题列入会议讨论,最终规定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全部权益"让与日本",表明了弱国无主权、弱国无外交 ,故①③④正确。德国是战败国,被排斥在会议之外。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导了和会的进行,故②错误。
B项①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020九上·绍兴月考)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南京 B.上海 C.延安 D.重庆
【答案】D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依据“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及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ABC三项南京、上海、延安都不是毛泽东去谈判的地方,不符合题意;
D项重庆是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
7.(2020九上·绍兴月考)“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指的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B.红军长征最终胜利,革命转危为安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宣告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遵义”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8.(2020九上·绍兴月考)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军对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
A. 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
B.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
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和牵制了日本军队
D.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
【答案】B
【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940年,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抗战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使日本侵略者深陷于中国战场。
A项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与题干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符合题意;
C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和牵制了日本军队同题干时间不符,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12月7日,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说法错误,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大部分力量,而非全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抗战战场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9.(2017·丽水)在军事行动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这里的“它"是指(  )
A.诺曼底登陆 B.中途岛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珍珠港事件
【答案】D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珍珠港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珍珠港事件在军事行动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珍珠港事件的了解。
10.(2020九上·绍兴月考)中共中央军委曾给某次战役的前线指挥部发了这样的电报:“现在不是……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这一战役应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现在不是……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和所学可知, 从战役发生的地点、过程、影响等信息进行判断可以确定是淮海战役。
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淮海战役应是题干描述的战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战役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题
11.(2020九上·绍兴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传承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关注民生,重视农业和乡村建设。如同学们收集到某市重视农业发展,积极探寻乡村建设新路子。政府引导民营企业和村民合作经营,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发展;全面推进农民素质培训,如邀请珍珠养殖研究所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结合衬衫产业发展大量培训裁剪青工;许多村子打造特色鲜明的展馆,如珍珠馆、香榧馆、棕编馆等,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传承传播乡土文化、凝聚民心重塑乡村文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请从统计图中选择一座你认为“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城市,并说明理由。
(2)运用所学史实,说明孙中山先生提出怎样的革命理念,并如何与时俱进的完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
(3)根据同学们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请你分析该市的做法对乡村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1)武汉:辛亥革命爆发地。或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成为辛亥革命的标志。或者 南京: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或者 广州 :广: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或创办黄埔军校)
(2)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并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把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3)①实行改革创新,改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调动农村各方面的积极性。③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把农村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④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守住农民共有的精神家园。⑤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根据农村区域条件发展特色经济。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完全占领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2)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会上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把它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孙中山在进行一系列的维护共和的斗争失败后,与时俱进,认识到必须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为此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
(3)该市的做法对乡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①实行改革创新,改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调动农村各方面的积极性。③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把农村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④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守住农民共有的精神家园。⑤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根据农村区域条件发展特色经济。
故答案为:(1)武汉:辛亥革命爆发地。或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成为辛亥革命的标志。或者 南京: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或者广州 :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或创办黄埔军校)。
(2)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并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把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3)①实行改革创新,改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调动农村各方面的积极性。③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把农村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④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守住农民共有的精神家园。⑤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根据农村区域条件发展特色经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2.(2020九上·绍兴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政党的奋斗历程,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如此深切地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为了探究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902班学习小组绘制了如下年代尺: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联系与“新面貌”、“新道路”相关的历史事件,说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改变民族命运的 ?
(2)发生在北京的三个“新”,请你任选其中两个“新”,分别说明它们“新”在何处?
(3)为实现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了哪些努力?请列举两列,“新面貌”、“新道路”除外。
(4)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你感悟到哪些道理?
【答案】(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7年10月,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找到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新纪元: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新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新时代: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3)举例: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大革命;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带领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等。
(4)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中的“1921年” “1927年”,可知与“新面貌”、“新道路”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
(2)根据材料一年代尺中的“1949年” “1978年” “2017年”,可知发生在北京的三个“新”分别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十九大。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3)围绕两次国共合作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加以说明即可。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故答案为:(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7年10月,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找到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新纪元: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新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新时代: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3)举例: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大革命;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带领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等。
(4)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2020九上·绍兴月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摘自《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是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我国史学界在全面地评价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取得 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 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新观点综述》
(1)试用1931年至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史实说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
(3)举一例说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4)国歌是国家的第一声音,是国家声音的标志。请简要说明国歌立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答案】(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日本挑起“一 二八”事变;占领东北后,日本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企图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
(2)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军事上: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3)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军事上: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4)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维护国家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寇之手;1932年,日本发动一 二八事变; 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华北危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2)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表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在军事上的表现是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3)结合所学可知,1942 年1月,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1942-1945中国组织赴缅远征与日军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
(4)国歌立法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维护国家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故答案为:(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日本挑起“一 二八”事变;占领东北后,日本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企图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
(2)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军事上: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3)1942年1月,中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1942-1945年,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
(4)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维护国家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