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独立作业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独立作业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独立作业试卷
一、选择题
1.(2020八上·柯桥月考)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印度河、恒河——古埃及——金字塔
B.尼罗河——古印度——甲骨文
C.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D.黄河、长江——中国——楔形文字
2.如果你寒假期间去世界文明古国旅游,以下可能经历的情景是(  )
A.在恒河南岸驻足,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
B.沿尼罗河而上,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
C.逛罗马历史博物馆,感受汉谟拉比石柱的古老
D.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欣赏印度古城的异域风光
3.(2020八上·柯桥月考)在史学界,有文字记载且有出土文物印证的历史被称为“信史”,即较为翔实可信的历史。据此,我国的“信史”开始于(  )
A.良渚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4.(2016八上·桐乡期中)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古代希腊,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
①与苏格拉底在街上辩论 ②在街上看扛着“法西斯”的扈从
③和查理大帝讨论国家大事 ④欣赏奥林匹克运动会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5.(2020八上·秀洲月考)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结论符合史实的有(  )
  史实 结论
① 雅典民主制度 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典范
② 《十二铜表法》 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③ 古罗马的文明成就 对西方文化作出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贡献
④ 拉丁语在罗马帝国境内广泛传播 现代的很多语种都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6.(2020八上·柯桥月考)西方有一句谚语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希腊的“辉煌”主要得益于(  )
A.行会制度 B.雅典民主政治
C.中央集权制 D.君主立宪制
7.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是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
B.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国家“元首”,使罗马民主制达到全盛
C.中古欧洲时法兰克等国的君主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
D.中古欧洲时封臣对自己封主的封主有臣属关系
8.(2019八上·柯桥月考)史学者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9.(2020八上·秀洲月考)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姓、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西汉时期 D.秦朝时期
10.(2017八上·乐清期中)下图是某一宗教的传播示意图。关于这个宗教叙述正确的是(  )
A.它的建筑形式是清真寺
B.它的经典文献是《古兰经》
C.它起源于古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D.它起源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
11.(2020八上·柯桥月考)秦朝咸阳的一位商人,要购进一批粮食。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_______货币支付货款。(  )
A. B. C. D.
12.(2020八上·柯桥月考)根据史料探究历史的真谛是学习历史的目标之一。日本某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八世纪的日本人书写的汉字书法作品真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有(  )
A.中国的书法艺术得到日本人的喜爱
B.中日文化交流比较密切
C.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D.作者可能是日本的遣唐使
13.(2020八上·柯桥月考)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下列四幅图片中的文物反映的共同主题(  )
A.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农牧文化的交融
C.中外文明的交流 D.民族融合的加强
14.(2018九上·天台月考)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15.(2020八上·柯桥月考)诗词是鲜活的历史。下列诗句中能体现盛唐景象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C.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二、非选择题
16.(2020八上·柯桥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它见证着历史的悠久与辉煌。
(1)图1、图2所在区域分别诞生什么文明?制度方面各取得怎样的文明成就?
(2)从地理环境角度,说说图1、图2所代表文明的差异?由此表明人类文化具有哪项特征?
(3)根据材料,说明梧州“独特的骑楼艺术景观”形成的人文原因,并以中华文明与图2所属文明交往的史实加以印证。
17.(2020八上·柯桥月考) 中国古代史分分合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的时期。
秦朝和隋朝都是由分裂实现大一统的重要朝代。
(1)你能将魏、蜀、吴、十六国、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等对号入座,填入下面的图表中吗?
(2)两者还有许多相似之处。你能找出两者的相似之处吗?(至少三点)从这两个王朝的兴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18.(2020八上·柯桥月考)横亘于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地中海是古代诸多文明演绎的舞台。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两大帝国的文明
图4: 一部刻在铜板上的法律
图5: 十个数字符号
(1)图1、图2、图3分别是哪一帝国的疆域图?
(2)图4和图5分别是材料一中哪一帝国的文明代表?结合图4和图5说说它们分别对世界文明有何巨大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三大帝国有哪些共同之处?图3这个民族的文化有什么特点?请举一例说明。
19.(2020八上·柯桥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年,突厥来骚扰唐朝。魏征认为:“突厥世为寇盗,百姓之仇也……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温彦博则认为:“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何后患之有?”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朝形势图
(1)当时的皇帝是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他赞同谁的意见?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2)根据地图谈谈唐朝前期如何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3)元朝时,管理图中吐蕃、流求地区的行政机构分别是什么
(4)综合前三个问题,给本题确定一个学习主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A项印度河、恒河——古埃及——金字塔搭配不正确,不符合题意,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B项尼罗河——古印度——甲骨文搭配不正确,不符合题意,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甲骨文是古中国古老的文字;
C项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搭配正确,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符合题意;
D项黄河、长江——中国——楔形文字搭配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文明古国及其成就,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大约,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沿尼罗河而上,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是一个可能出现的经历。
A项在恒河南岸驻足,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不可能经历,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不符合题意;
B项沿尼罗河而上,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可能经历,符合题意;
C项逛罗马历史博物馆,感受汉谟拉比石柱的古老不可能经历,汉谟拉比石柱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不符合题意;
D项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欣赏印度古城的异域风光不可能经历,古印度发源于恒河流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文明,要求熟练掌握亚非文明的有关知识。
3.【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因此我国的“信史”时代始于商朝。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商朝开始了我国的“信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4.【答案】C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成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是古罗马文明的内容,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查理大帝,后人称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罗马帝国的奠基人,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成就的识记。
5.【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所以②表述错误;对西方文化做出开创新和奠基性贡献的是古希腊文明,所以③表述错误。
D项①④结论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识记。掌握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有关知识。
6.【答案】B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雅典是袭来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在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为近代民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ACD三项和希腊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雅典民主政治是希腊的“辉煌”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7.【答案】A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方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欧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设有人民大会和元老院。元老院是最高权力机构。还设有执政官、大法官、检察官和保民官等高级官吏。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是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A正确;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国家“元首”,独揽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民主消亡,B错误;中古欧洲时基督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C错误; 中古欧洲时封臣对自己封主的封主没有臣属关系,D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方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欧洲概况的识记。
8.【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可知,这段话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轻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张、著书立说,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ABC三项在题干中均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百家争鸣的原因是史学者王国维意在说明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读懂材料是关键。
9.【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春秋时期牛耕开始使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牛耕的使用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牛耕使用的时期是在春秋末年。
10.【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佛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图为佛教的传播示意图。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佛教的识记。
11.【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秦朝商人”“货币”,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差别很大,有铲形币、刀形币等,秦灭六国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所以秦朝咸阳商人应该用圆形方孔钱支付货款。
ACD三项均为秦统一六国以前的货币,不符合题意;
B项是圆形方孔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统一货币,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及知识的识记应用能力。
12.【答案】C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题干“日本某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八世纪的日本人书写的汉字书法作品真迹”说明中国的书法艺术得到日本人的喜爱,当时正是中国的大唐时期,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向中国学习,当时中日文化交流比较密切。
ABD三项分析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分析不正确,大化改新后,日本就创立自己的文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时期中日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3.【答案】C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马镫大约是三国至魏晋时期的发明,在朝鲜出土,反映了中国和亚洲周边国家的交往;“洛阳出土的罗马金币”、“罗马出土的汉代绢”反映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方,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所以四幅图片中的文物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外文明的交流。
ABD三项都不是对本题图片的正确解读,不符合题意;
C项中外文明的交流是题干四幅图片中的文物反映的共同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中外各文明间的交流 ,要求具备准确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
14.【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西周分封制的理解 。题干中李斯提到“诸侯”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且“相攻击”、“相诛伐”可看出所提为此种制度带来的不利后果,故而答案为D。
【点评】理解西周分封制带来的不利影响。
15.【答案】C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A项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不符合题意;
B项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意思是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只管享受生活,把杭州看成了汴州。出自林升《题临安邸》 原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不符合题意;
C项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大意是稻米、粟米雪白如流脂,无论国家还是私人的粮仓里,都盛得满满当当,这两句描写唐玄宗开元时期农业生产繁荣,国富民丰的情景,符合题意;
D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大意是秦汉时期边关长期战争,很多人长时间不能还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诗,要求具备理解历史题材古诗词的能力。
16.【答案】(1)图一:古印度文明;图二:古罗马文明,图1:种姓制度;图2:《十二铜表法》
(2)图1:大河文明,图2:海洋文明(或图一发生在大河流域,图二发轫于沿海地带)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3)区域文明(中西文明)的交流、影响,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代文明及成就,要求具备解读图片和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读图可知,图一是古印度文明的桑吉佛教古迹;图二是古罗马人开凿建造的加尔桥。第二小问,紧扣“制度方面”的题意并联系所学可知,古印度在制度方面的典型成就就是种姓制度,而古罗马典型的是罗马法的发展,如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2)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差异以及人类文化的特征,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读的能力。第一小问,紧扣设问的角度“从地理环境角度”,联系所学可知,两种文明依托大河和海洋形成了不同的文明类型,古罗马文明发源于海洋,古印度文明发端于恒河流域。这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3)本题考查梧州骑楼艺术和丝绸之路,要求具备分析解读图文信息与知识的理解能力。第一小问,依据“融入了西方文化的韵味”可知,中西文明的交汇形成了独特的骑楼艺术景观;第二小问,图2所属文明是古罗马文明,中华文明最早在汉朝通过丝绸之路已经和古罗马(大秦)有了交往。
故答案为:(1)图一:古印度文明;图二:古罗马文明,图1:种姓制度;图2:《十二铜表法》。
(2)图1:大河文明,图2:海洋文明(或图一发生在大河流域,图二发轫于沿海地带)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3)区域文明(中西文明)的交流、影响,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文明及成就,古印度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差异以及人类文化的特征,梧州骑楼艺术和丝绸之路。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读的能力。
17.【答案】(1)
(2)相似之处:
①都短暂(二世)而亡,秦朝存在了15年,隋朝存在了27年。
②都开创了许多新制度为后世所延续,如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隋朝的科举制、三生六部制等。
③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秦朝的长城、秦始皇陵等;隋朝的大运河等。
④都是由于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启示示例:一个王朝要想实现长治久安,统治者必须勤政爱民,轻徭薄贼休养生息。要不搞严酷刑法统治,不搞劳民伤财的工程建设,给人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政策保持连续性等。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要求识记基础史实。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后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 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三国时,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曹魏灭亡。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最后魏蜀吴建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66年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280年西晋灭掉了吴国,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由于西晋统治集团腐朽,再加上五胡内迁,316年西晋灭亡,北方陷入的割据混战的“十六国”时期。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了混战,后由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前秦和东晋进行了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进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 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替,总称为南朝。439年北魏统一了 黄河流域。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这些朝代总称为北朝。由此可知,第一个圆圈中上边填写“魏”,下边的左面填写“蜀”,右边填写“吴”;第二个圆圈中填写“西晋”;第三个圆圈中的上边填写“十六国”下边填写“东晋”,第四个圆圈中,上边填写“北朝”,下边填写“南朝”。
(2)本题考查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①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等,隋朝三省六部制;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秦朝修长城,隋朝修建大运河;③存在时间都很短,历二世而亡,秦朝传到秦二世,隋朝到二世隋炀帝等;④都是由于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故答案为:(1)
(2)相似之处:①都短暂(二世)而亡,秦朝存在了15年,隋朝存在了27年。②都开创了许多新制度为后世所延续,如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隋朝的科举制、三生六部制等。③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秦朝的长城、秦始皇陵等;隋朝的大运河等。④都是由于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启示示例:一个王朝要想实现长治久安,统治者必须勤政爱民,轻徭薄贼休养生息。要不搞严酷刑法统治,不搞劳民伤财的工程建设,给人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政策保持连续性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要求具有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并进行对比的能力。
18.【答案】(1)亚历山大帝国、罗马、阿拉伯帝国
(2)①图1、图2分别是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代表。
②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律,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许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b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改造了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并传播到欧洲
(3)地处五海三洲之地,地跨三大洲;领先地位、融合精神;阿拉伯数字、《一千零一夜》、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印度的糖、稻米和棉花等传入欧洲等等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1)图1右上角有亚历山大字样,根据其进攻路线和关键信息可直接判断其为亚历山大帝国。图2中地中海成为该帝国的内湖,可知指的是罗马帝国。图3帝国的统治区域是西亚、中亚、北非等,因此指的是阿拉伯帝国。
(2)依据材料一图片“两个帝国疆域图”中的图2、图3具体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两图分别反映了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的疆域;由材料二图片“两大帝国的文明”中的图4、图5的具体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图分别反映了《十二铜表法》、阿拉伯数字的文化成就。据上分析,得出图4和图5分别是图2罗马帝国和图3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的代表;联系所学的相关知识,概括说明两项文化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巨大影响即可。
(3)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独具特色,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如阿拉伯商人往来于亚非欧三大洲,他们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等。
故答案为:(1)亚历山大帝国、罗马、阿拉伯帝国。
(2)①图1、图2分别是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代表。
②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律,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许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b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改造了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并传播到欧洲。
(3)地处五海三洲之地,地跨三大洲;领先地位、融合精神;阿拉伯数字、《一千零一夜》、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印度的糖、稻米和棉花等传入欧洲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1)唐太宗(李世民); 温彦博;开明的民族政策。
(2)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府。
(3)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贞观初年”等信息,可知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根据材料一中的“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任用少数民族贵族进行本民族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2)根据地图中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单于都护府” “安东都护府”“渤海都督府” “黑水都督府” “安南都护府”等可见唐朝前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府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3)元政府加强对西藏(吐蕃)的管辖,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流求)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这标志着台湾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4)前三个问题都体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故答案为:(1)唐太宗(李世民); 温彦博;开明的民族政策。
(2)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府。
(3)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唐朝前期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措施,元朝对吐蕃、流求地区的管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 /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独立作业试卷
一、选择题
1.(2020八上·柯桥月考)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印度河、恒河——古埃及——金字塔
B.尼罗河——古印度——甲骨文
C.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D.黄河、长江——中国——楔形文字
【答案】C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A项印度河、恒河——古埃及——金字塔搭配不正确,不符合题意,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B项尼罗河——古印度——甲骨文搭配不正确,不符合题意,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甲骨文是古中国古老的文字;
C项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搭配正确,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符合题意;
D项黄河、长江——中国——楔形文字搭配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文明古国及其成就,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2.如果你寒假期间去世界文明古国旅游,以下可能经历的情景是(  )
A.在恒河南岸驻足,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
B.沿尼罗河而上,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
C.逛罗马历史博物馆,感受汉谟拉比石柱的古老
D.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欣赏印度古城的异域风光
【答案】B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大约,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沿尼罗河而上,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是一个可能出现的经历。
A项在恒河南岸驻足,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不可能经历,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不符合题意;
B项沿尼罗河而上,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可能经历,符合题意;
C项逛罗马历史博物馆,感受汉谟拉比石柱的古老不可能经历,汉谟拉比石柱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不符合题意;
D项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欣赏印度古城的异域风光不可能经历,古印度发源于恒河流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文明,要求熟练掌握亚非文明的有关知识。
3.(2020八上·柯桥月考)在史学界,有文字记载且有出土文物印证的历史被称为“信史”,即较为翔实可信的历史。据此,我国的“信史”开始于(  )
A.良渚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因此我国的“信史”时代始于商朝。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商朝开始了我国的“信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4.(2016八上·桐乡期中)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古代希腊,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
①与苏格拉底在街上辩论 ②在街上看扛着“法西斯”的扈从
③和查理大帝讨论国家大事 ④欣赏奥林匹克运动会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答案】C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成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是古罗马文明的内容,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查理大帝,后人称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罗马帝国的奠基人,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成就的识记。
5.(2020八上·秀洲月考)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结论符合史实的有(  )
  史实 结论
① 雅典民主制度 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典范
② 《十二铜表法》 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③ 古罗马的文明成就 对西方文化作出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贡献
④ 拉丁语在罗马帝国境内广泛传播 现代的很多语种都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所以②表述错误;对西方文化做出开创新和奠基性贡献的是古希腊文明,所以③表述错误。
D项①④结论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识记。掌握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有关知识。
6.(2020八上·柯桥月考)西方有一句谚语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希腊的“辉煌”主要得益于(  )
A.行会制度 B.雅典民主政治
C.中央集权制 D.君主立宪制
【答案】B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雅典是袭来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在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为近代民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ACD三项和希腊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雅典民主政治是希腊的“辉煌”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7.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是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
B.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国家“元首”,使罗马民主制达到全盛
C.中古欧洲时法兰克等国的君主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
D.中古欧洲时封臣对自己封主的封主有臣属关系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方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欧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设有人民大会和元老院。元老院是最高权力机构。还设有执政官、大法官、检察官和保民官等高级官吏。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是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A正确;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国家“元首”,独揽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民主消亡,B错误;中古欧洲时基督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C错误; 中古欧洲时封臣对自己封主的封主没有臣属关系,D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方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欧洲概况的识记。
8.(2019八上·柯桥月考)史学者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可知,这段话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轻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张、著书立说,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ABC三项在题干中均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百家争鸣的原因是史学者王国维意在说明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读懂材料是关键。
9.(2020八上·秀洲月考)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姓、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西汉时期 D.秦朝时期
【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春秋时期牛耕开始使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牛耕的使用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牛耕使用的时期是在春秋末年。
10.(2017八上·乐清期中)下图是某一宗教的传播示意图。关于这个宗教叙述正确的是(  )
A.它的建筑形式是清真寺
B.它的经典文献是《古兰经》
C.它起源于古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D.它起源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
【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佛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图为佛教的传播示意图。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佛教的识记。
11.(2020八上·柯桥月考)秦朝咸阳的一位商人,要购进一批粮食。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_______货币支付货款。(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秦朝商人”“货币”,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差别很大,有铲形币、刀形币等,秦灭六国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所以秦朝咸阳商人应该用圆形方孔钱支付货款。
ACD三项均为秦统一六国以前的货币,不符合题意;
B项是圆形方孔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统一货币,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及知识的识记应用能力。
12.(2020八上·柯桥月考)根据史料探究历史的真谛是学习历史的目标之一。日本某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八世纪的日本人书写的汉字书法作品真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有(  )
A.中国的书法艺术得到日本人的喜爱
B.中日文化交流比较密切
C.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D.作者可能是日本的遣唐使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题干“日本某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八世纪的日本人书写的汉字书法作品真迹”说明中国的书法艺术得到日本人的喜爱,当时正是中国的大唐时期,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向中国学习,当时中日文化交流比较密切。
ABD三项分析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分析不正确,大化改新后,日本就创立自己的文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时期中日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3.(2020八上·柯桥月考)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下列四幅图片中的文物反映的共同主题(  )
A.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农牧文化的交融
C.中外文明的交流 D.民族融合的加强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马镫大约是三国至魏晋时期的发明,在朝鲜出土,反映了中国和亚洲周边国家的交往;“洛阳出土的罗马金币”、“罗马出土的汉代绢”反映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方,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所以四幅图片中的文物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外文明的交流。
ABD三项都不是对本题图片的正确解读,不符合题意;
C项中外文明的交流是题干四幅图片中的文物反映的共同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中外各文明间的交流 ,要求具备准确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
14.(2018九上·天台月考)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西周分封制的理解 。题干中李斯提到“诸侯”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且“相攻击”、“相诛伐”可看出所提为此种制度带来的不利后果,故而答案为D。
【点评】理解西周分封制带来的不利影响。
15.(2020八上·柯桥月考)诗词是鲜活的历史。下列诗句中能体现盛唐景象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C.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答案】C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A项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不符合题意;
B项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意思是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只管享受生活,把杭州看成了汴州。出自林升《题临安邸》 原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不符合题意;
C项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大意是稻米、粟米雪白如流脂,无论国家还是私人的粮仓里,都盛得满满当当,这两句描写唐玄宗开元时期农业生产繁荣,国富民丰的情景,符合题意;
D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大意是秦汉时期边关长期战争,很多人长时间不能还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诗,要求具备理解历史题材古诗词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16.(2020八上·柯桥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它见证着历史的悠久与辉煌。
(1)图1、图2所在区域分别诞生什么文明?制度方面各取得怎样的文明成就?
(2)从地理环境角度,说说图1、图2所代表文明的差异?由此表明人类文化具有哪项特征?
(3)根据材料,说明梧州“独特的骑楼艺术景观”形成的人文原因,并以中华文明与图2所属文明交往的史实加以印证。
【答案】(1)图一:古印度文明;图二:古罗马文明,图1:种姓制度;图2:《十二铜表法》
(2)图1:大河文明,图2:海洋文明(或图一发生在大河流域,图二发轫于沿海地带)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3)区域文明(中西文明)的交流、影响,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代文明及成就,要求具备解读图片和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读图可知,图一是古印度文明的桑吉佛教古迹;图二是古罗马人开凿建造的加尔桥。第二小问,紧扣“制度方面”的题意并联系所学可知,古印度在制度方面的典型成就就是种姓制度,而古罗马典型的是罗马法的发展,如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2)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差异以及人类文化的特征,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读的能力。第一小问,紧扣设问的角度“从地理环境角度”,联系所学可知,两种文明依托大河和海洋形成了不同的文明类型,古罗马文明发源于海洋,古印度文明发端于恒河流域。这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3)本题考查梧州骑楼艺术和丝绸之路,要求具备分析解读图文信息与知识的理解能力。第一小问,依据“融入了西方文化的韵味”可知,中西文明的交汇形成了独特的骑楼艺术景观;第二小问,图2所属文明是古罗马文明,中华文明最早在汉朝通过丝绸之路已经和古罗马(大秦)有了交往。
故答案为:(1)图一:古印度文明;图二:古罗马文明,图1:种姓制度;图2:《十二铜表法》。
(2)图1:大河文明,图2:海洋文明(或图一发生在大河流域,图二发轫于沿海地带)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3)区域文明(中西文明)的交流、影响,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文明及成就,古印度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差异以及人类文化的特征,梧州骑楼艺术和丝绸之路。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读的能力。
17.(2020八上·柯桥月考) 中国古代史分分合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的时期。
秦朝和隋朝都是由分裂实现大一统的重要朝代。
(1)你能将魏、蜀、吴、十六国、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等对号入座,填入下面的图表中吗?
(2)两者还有许多相似之处。你能找出两者的相似之处吗?(至少三点)从这两个王朝的兴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答案】(1)
(2)相似之处:
①都短暂(二世)而亡,秦朝存在了15年,隋朝存在了27年。
②都开创了许多新制度为后世所延续,如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隋朝的科举制、三生六部制等。
③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秦朝的长城、秦始皇陵等;隋朝的大运河等。
④都是由于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启示示例:一个王朝要想实现长治久安,统治者必须勤政爱民,轻徭薄贼休养生息。要不搞严酷刑法统治,不搞劳民伤财的工程建设,给人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政策保持连续性等。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要求识记基础史实。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后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 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三国时,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曹魏灭亡。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最后魏蜀吴建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66年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280年西晋灭掉了吴国,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由于西晋统治集团腐朽,再加上五胡内迁,316年西晋灭亡,北方陷入的割据混战的“十六国”时期。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了混战,后由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前秦和东晋进行了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进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 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替,总称为南朝。439年北魏统一了 黄河流域。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这些朝代总称为北朝。由此可知,第一个圆圈中上边填写“魏”,下边的左面填写“蜀”,右边填写“吴”;第二个圆圈中填写“西晋”;第三个圆圈中的上边填写“十六国”下边填写“东晋”,第四个圆圈中,上边填写“北朝”,下边填写“南朝”。
(2)本题考查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①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等,隋朝三省六部制;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秦朝修长城,隋朝修建大运河;③存在时间都很短,历二世而亡,秦朝传到秦二世,隋朝到二世隋炀帝等;④都是由于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故答案为:(1)
(2)相似之处:①都短暂(二世)而亡,秦朝存在了15年,隋朝存在了27年。②都开创了许多新制度为后世所延续,如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隋朝的科举制、三生六部制等。③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秦朝的长城、秦始皇陵等;隋朝的大运河等。④都是由于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启示示例:一个王朝要想实现长治久安,统治者必须勤政爱民,轻徭薄贼休养生息。要不搞严酷刑法统治,不搞劳民伤财的工程建设,给人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政策保持连续性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要求具有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并进行对比的能力。
18.(2020八上·柯桥月考)横亘于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地中海是古代诸多文明演绎的舞台。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两大帝国的文明
图4: 一部刻在铜板上的法律
图5: 十个数字符号
(1)图1、图2、图3分别是哪一帝国的疆域图?
(2)图4和图5分别是材料一中哪一帝国的文明代表?结合图4和图5说说它们分别对世界文明有何巨大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三大帝国有哪些共同之处?图3这个民族的文化有什么特点?请举一例说明。
【答案】(1)亚历山大帝国、罗马、阿拉伯帝国
(2)①图1、图2分别是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代表。
②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律,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许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b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改造了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并传播到欧洲
(3)地处五海三洲之地,地跨三大洲;领先地位、融合精神;阿拉伯数字、《一千零一夜》、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印度的糖、稻米和棉花等传入欧洲等等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1)图1右上角有亚历山大字样,根据其进攻路线和关键信息可直接判断其为亚历山大帝国。图2中地中海成为该帝国的内湖,可知指的是罗马帝国。图3帝国的统治区域是西亚、中亚、北非等,因此指的是阿拉伯帝国。
(2)依据材料一图片“两个帝国疆域图”中的图2、图3具体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两图分别反映了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的疆域;由材料二图片“两大帝国的文明”中的图4、图5的具体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图分别反映了《十二铜表法》、阿拉伯数字的文化成就。据上分析,得出图4和图5分别是图2罗马帝国和图3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的代表;联系所学的相关知识,概括说明两项文化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巨大影响即可。
(3)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独具特色,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如阿拉伯商人往来于亚非欧三大洲,他们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等。
故答案为:(1)亚历山大帝国、罗马、阿拉伯帝国。
(2)①图1、图2分别是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代表。
②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律,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许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b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改造了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并传播到欧洲。
(3)地处五海三洲之地,地跨三大洲;领先地位、融合精神;阿拉伯数字、《一千零一夜》、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印度的糖、稻米和棉花等传入欧洲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9.(2020八上·柯桥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年,突厥来骚扰唐朝。魏征认为:“突厥世为寇盗,百姓之仇也……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温彦博则认为:“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何后患之有?”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朝形势图
(1)当时的皇帝是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他赞同谁的意见?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2)根据地图谈谈唐朝前期如何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3)元朝时,管理图中吐蕃、流求地区的行政机构分别是什么
(4)综合前三个问题,给本题确定一个学习主题。
【答案】(1)唐太宗(李世民); 温彦博;开明的民族政策。
(2)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府。
(3)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贞观初年”等信息,可知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根据材料一中的“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任用少数民族贵族进行本民族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2)根据地图中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单于都护府” “安东都护府”“渤海都督府” “黑水都督府” “安南都护府”等可见唐朝前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府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3)元政府加强对西藏(吐蕃)的管辖,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流求)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这标志着台湾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4)前三个问题都体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故答案为:(1)唐太宗(李世民); 温彦博;开明的民族政策。
(2)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府。
(3)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唐朝前期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措施,元朝对吐蕃、流求地区的管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