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2020九上·萧山期中)辛亥革命使“中国”成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国家名称(  )
2.(2020九上·萧山期中)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3.(2020九上·萧山期中)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
4.(2020九上·萧山期中)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5.(2020九上·萧山期中)在八七会议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
6.(2020九上·萧山期中)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7.(2020九上·萧山期中)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
A.英法俄和德意奥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帝国主义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8.(2020九上·萧山期中)法国将军回忆一战时的一场战役时说“德国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散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场战役(  )
A.宣告德军闪电战术的破产 B.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C.是一战东线战场的战役 D.揭开了协约国反攻的序幕
9.(2020九上·萧山期中)以下整理出有关“一战”的相关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战争中,美国始终保持中立态度,没有参加战争
B.德国与日本都参加了这场战争,且都是战败国
C.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作战
D.中国、巴西也对德宣战,增强了同盟国的势力
10.(2020九上·萧山期中)一位参加某国际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指的“新秩序”是(  )
A.华盛顿体系 B.凡尔赛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两极”格局
11.(2020九上·萧山期中)孙中山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里,他强调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2.(2020九上·萧山期中)下列对20世纪初中国局势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列强通过多种方式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②清政府也曾经试图改革,实行“新政”和共和
③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逐渐成长起来
④伴随民族工业的成长,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20九上·萧山期中)《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它记录了中国近代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现代意义的报纸传入中国是在(  )
A.鸦片战争以后 B.辛亥革命以后
C.戊戌变法以后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4.(2020九上·萧山期中)中国近代爱国志士为了挽救中国危亡而纷纷著书宣传救国思想。其中,如图的这部著作所宣传的思想是(  )
A.维新变法 B.自强与求富
C.民主与科学 D.民族民主革命
15.(2020九上·萧山期中)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所发挥的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16.(2020九上·萧山期中)关于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C.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D.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17.(2020九上·萧山期中)它掀起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被毛泽东称作“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这场运动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一二 九运动 D.七七事变
18.(2020九上·萧山期中)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百团大战
19.(2020九上·萧山期中)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列是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主题词,属于1921年—1935年的是(  )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20.(2020九上·萧山期中)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2020九上·萧山期中)历史漫画往往能够生动地反映历史。对如图漫画中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有()
①满足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②英法的绥靖政策
③把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割给了英国
④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的爆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2020九上·萧山期中)下列是二战中发生的重大战役,按其发生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诺曼底登陆 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③莫斯科保卫战 ④日军偷袭珍珠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23.(2020九上·萧山期中)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某同学对这场战争概况进行如下表格整理,期中归纳正确的是(  )
序号 项目 内容
① 战争起因 根本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
② 战争组成 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③ 战争转折 莫斯科保卫战
④ 战争性质 是一场法西斯侵略和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和邪恶的战争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④
24.(2020九上·萧山期中)如图所示,资料取自于二战期间一份重要的文件,对此文件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文件的名称是《联合国家宣言》
②文件中的台湾被日本所窃源于甲午战争
③该文件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④文件签署有利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5.(2020九上·萧山期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  )
①《联合国家宣言》 ②《开罗宣言》
③《大西洋宪章》 ④《雅尔塔协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26.(2020九上·萧山期中)下图反映的是世界史上的一些重要会议。其中决定成立联合国的是(  )
A.A B.B C.C D.D
27.(2020九上·萧山期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战败投降的先后顺序是(  )
A.德、意、日 B.意、德、日 C.日、德、意 D.德、日、意
28.(2020九上·萧山期中)提取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与“刘邓大军、战略反攻、序幕”这三个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型关战役
29.(2020九上·萧山期中)以下表格所示现象推动(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担架(副) 小车(辆) 大车(辆) 牲畜(头) 粮食(万斤)
107700 430900 389820 1036300 95000
A.抗日战争转入全面反攻 B.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C.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D.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0.(2020九上·萧山期中)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按序为8分、8分、10分、10分、10分,共46分)
31.(2020九上·萧山期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1914年,人类从此开始了大屠杀的年代,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英】《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刚刚揭开,局部战争初次显露时,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显然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虽处劣势,但他们狼狈为奸,实行各个击破以取得有限目标,先后在东非、东亚和中欧燃起了战火。——《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三:我国史学界在全面地评价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普遍认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新观点综述》
(1)指出材料一中的“霸权争夺战”交战的双方?并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战争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争初期处于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没能制止法西斯侵略的原因。并说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3)请举一例史实说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2.(2020九上·萧山期中)革命歌曲及诗歌是时代的产物,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体察到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脉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成功,努力,国民革命成功,齐奋斗,齐奋斗。”
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军队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1)这是哪个时期的军歌?从歌词中你能看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什么?
(2)请写出材料二中划线部分歌谣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3)说说材料三中红军为什么要离开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远征”?材料三中提到了红军“远征”途中有哪些重大军事行动?(至少写出两个)
33.(2020九上·萧山期中)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砥励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收集 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这里,为的是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他说“这里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①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习总书记等领导人赶赴“这里”指的是哪些地方?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图一 八七会议会址 图二 遵义会议会址 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的危机,从实际出发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根据图片反映的事件,说说中国共产党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③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34.(2020九上·萧山期中)近代以来,国共两党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孙中山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中外历史新编》
材料二:如图
图一 南昌起义 图二 井冈山会师
材料三:“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
(1)说说材料一中“他们”是指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成同盟”的标志性事件。
(2)材料二图一表明国共关系有何变化?从“南昌”到“井冈山”,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材料三中的“兵变”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该如何解读?
35.(2020九上·萧山期中)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那一天”令人铭记,催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回题。
材料一: 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 亲爱的同胞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全国父老兄弟诸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已经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中共中央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节选
材料三: “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地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
——《人民日报》报道
(1)材料一中的那一天,火炬高擎。简述那一天学生提出“外争主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2)材料二中的那一天,烽火燎原。指出材料中导致“国难极端严重”的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它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重要节点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那一天,民族新生。请谈谈你对“民族新生”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正确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使“中国”成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国家名称。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好辛亥革命的影响,依据课本内容判断即可。
2.【答案】(1)错误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如一道闪电照亮了历史的天空,而且隆隆的雷声,则穿越一个世纪的沧桑,仍然在人们心中激起巨大回响。这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高高擎起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大事件以及历程的特点。理解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答案】(1)正确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的里程碑。
4.【答案】(1)正确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国民党“一大”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党一大。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党一大,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5.【答案】(1)错误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组织武装斗争的总方针,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又提出了加强根据地的建设。毛泽东在井冈山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不是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八七会议。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共领导民主革命的斗争过程,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6.【答案】(1)错误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937年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平型关大捷的相关史实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前,为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是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战的知识,应把握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有关知识。一战前,为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解答本题要熟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有关内容。
8.【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由材料“德国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散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可知,这是对凡尔登战役的措施。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9.【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一战中美国前期保持中立,后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日本是一战的战胜国,中国加入了协约国一方作战。只有C项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作战。
AB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作战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一战的相关知识,注意题目要求“正确的是”。
10.【答案】B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初来巴黎”“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并结合所学,他指的“新秩序”是凡尔赛体系。 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和会一切重大问题均先由五大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会议讨论决定。1919年的巴黎和会,战胜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把德国的殖民地瓜分殆尽,该体系表面上是“和平”体系,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因分赃不均,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使得各国矛盾加剧,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凡尔赛体系是题干所指的“新秩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形成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认识。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
11.【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孙中山认为:“民族革命”只能推翻清朝政府,却无法铲除“君主专制政体”。要想使革命成功,必须把“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紧密地结合起来,而“政治革命”就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权利,即“民权主义”。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民权主义是题干里强调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民主义。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民主义,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民族(前提)、民权(核心)、民生(发展)。
12.【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20世纪初中国局势包括:政治上,列强瓜分、控制中国;经济上,列强通过多种方式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伴随民族工业的成长,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发展;思想文化领域中国出现了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逐渐成长起来。
C项①③④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解答本题要把握好考查的知识点是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13.【答案】A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纸。最先在中国办报的是外国人。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现代意义的报纸传入中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A项鸦片战争以后现代意义的报纸传入中国,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现代意义的报纸传入中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现代意义的报纸传入中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近代新闻媒介的变化。
14.【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家。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是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题干图片的这部著作所宣传的思想是民族民主革命。
ABC三项都不是是题干图片的著作所宣传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D项民族民主革命是题干图片的著作所宣传的思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20世纪初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20世纪初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的相关史实。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15.【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反对旧文化、旧道德、旧传统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打倒孔家店”,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它是我国历史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A项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所发挥的作用的“新”的主要表现,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大事件以及历程的特点。
16.【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可知,中共成立与之前的革命行动紧密相连,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A项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7.【答案】C
【知识点】华北事变
【解析】【分析】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这就是著名 的“一二 九运动”。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被毛泽东称作“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一二 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被毛泽东称作“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二 九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一二 九运动的相关史实。
18.【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题干描述的是九一八事变。
A项九一八事变是题干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9.【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了成熟。所以这一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应是: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ACD三项都不属于1921年—1935年的阶段特征,不符合题意;
B项开天辟地,渐趋成熟属于1921年—1935年的阶段特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21-1935年的阶段特征,要结合中共一大和遵义会议来作答。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
20.【答案】C
【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②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C项①③是题干材料直接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阅读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B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漫画中形象地反映了苏台德地区被割占的情况,做出了这个决定的会议是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将的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的绥靖政策的表现,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的爆发,但没有满足侵略者的野心。
B项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慕尼黑会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慕尼黑会议的相关史实。
22.【答案】C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①诺曼底登陆在1944年6月;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于1942年7月;③莫斯科保卫战在1941年6月;④日军偷袭珍珠港在1941年12月。
C项③④②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二战中重大战役的爆发时间。解答本题要把握二战中发生的重大战役,重点掌握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时间。
23.【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而不是莫斯科保卫战。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和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和邪恶的战争。
D项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二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24.【答案】D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内容可知,资料取自于二战期间的重要的文件--《开罗宣言》。文件中的台湾被日本所窃源于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关,《开罗宣言》的签署有利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D项②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开罗宣言》为切入点,考查二战期间召开的国际会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二战期间召开的国际会议的相关史实。
25.【答案】A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战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943年11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露的时候,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会晤,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①②符合题意。中国没有参与签署③《大西洋宪章》和④《雅尔塔协定》。
A项①②中国参与签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26.【答案】D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战后成立联合国,1945年6月26日,《宪章》公开签署,1945年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英、法、美、苏、中)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纽约。联合国是一个国际性组织,目的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D项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重点识记决定成立联合国的是雅尔塔会议。
27.【答案】B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战败投降的先后顺序是意、德、日。二战期间,1943年,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打击下,意大利法西斯首先投降,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开始瓦解。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终。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意、德、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先后投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战败投降的先后顺序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28.【答案】A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经过一年多的作战,人民军队先后挫败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使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人民的变化.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与“刘邓大军、战略反攻、序幕”这三个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挺进大别山。
A项挺进大别山与“刘邓大军、战略反攻、序幕”这三个关键词相吻合,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刘邓大军、战略反攻、序幕”这三个关键词不吻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刘邓大军、战略反攻、序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B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的框表信息“担架”“小车”“大车”“牲畜”“粮食”的数量可知,图片数据表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中共中央及时、果断的战略决策、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等。
ACD三项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受题干表格所示现象推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及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30.【答案】A
【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据“1949年4月”“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 换人间”等可知,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项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是题干诗描写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诗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的相关史实。
31.【答案】(1)交战双方是指:同盟国和协约国;
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或列强)掠夺和侵略战争。
(2)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没有团结起来,而法西斯国家却狼狈为奸。
标志: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3)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中国组织赴缅远征与日军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
1942年1月,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进入1914年,人类从此开始了大屠杀的年代,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霸权争夺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的双方是同盟国与协约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因此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占有绝对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未能遏制法西斯侵略的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没有联合起来;德意日法西斯狼狈为奸;德意日法西斯采用各个击破的伎俩。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不但激怒了世界人民,而且加深了英美等国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从而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年1月,苏中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3)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抗战1931年就已经开始, 由此可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战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2 年1月,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1942-1945中国组织赴缅远征与日军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等。
故答案为:(1)交战双方是指:同盟国和协约国;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或列强)掠夺和侵略战争。
(2)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没有团结起来,而法西斯国家却狼狈为奸。标志: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3)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国组织赴缅远征与日军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 1942年1月,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32.【答案】(1)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或北伐战争时期);目标: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指朱德率领的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进行战略大转移。
冲破四道敌人的封锁线,巧渡金沙江,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成功,努力,国民革命成功,齐奋斗,齐奋斗。” 是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20世纪30年代)的国民革命军的军歌。依据材料一“打倒列强……除军阀……”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2)由“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可知是指井冈山会师。由“朱毛合”而“建四军”主要是指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央,首先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转向贵州,渡过乌江占领遵义,遵义会议之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
故答案为:(1)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或北伐战争时期);目标: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指朱德率领的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进行战略大转移。 冲破四道敌人的封锁线,巧渡金沙江,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此种考查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33.【答案】①嘉兴南湖和上海;因为材料中说不忘初心,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共“一大”召开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标志着共产党的成立)。
②图一的抉择: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重要论断。
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③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由“这里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可知,习总书记等领导人赶赴“这里”指的是上海、浙江嘉兴。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大会通过了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举行秋收起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大会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取消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最高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由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故答案为:(1)嘉兴南湖和上海;因为材料中说不忘初心,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共“一大”召开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标志着共产党的成立)。
(2)图一的抉择: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重要论断。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3)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三次会议的内容及影响。
34.【答案】(1)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南昌起义表明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分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兵变是指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西安事变;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领导工人运动,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人低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故材料一中“他们”是指中国共产党。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2)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故南昌起义表明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分裂。从“南昌”到“井冈山”,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
(3)从材料三“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看出这是西安事变,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的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故答案为:(1)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南昌起义表明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分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兵变是指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南昌起义、中国革命道路、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国共第一次合作、南昌起义、中国革命道路、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
35.【答案】(1)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后,以国共两第二次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
(3)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结束了旧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知识点】五四运动;“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那一天学生提出“外争主权”的历史背景及结果,结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的内容理解。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2)本题考查七七事变是中国十四年抗日烽火中的重要节点,识记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
(3)本题考查对“民族新生”的理解。理解新中国诞生的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故答案为:(1)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后,以国共两第二次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
(3)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结束了旧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七七事变、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七七事变、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1 /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2020九上·萧山期中)辛亥革命使“中国”成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国家名称(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使“中国”成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国家名称。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好辛亥革命的影响,依据课本内容判断即可。
2.(2020九上·萧山期中)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如一道闪电照亮了历史的天空,而且隆隆的雷声,则穿越一个世纪的沧桑,仍然在人们心中激起巨大回响。这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高高擎起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大事件以及历程的特点。理解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2020九上·萧山期中)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的里程碑。
4.(2020九上·萧山期中)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国民党“一大”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党一大。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党一大,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5.(2020九上·萧山期中)在八七会议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组织武装斗争的总方针,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又提出了加强根据地的建设。毛泽东在井冈山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不是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八七会议。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共领导民主革命的斗争过程,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6.(2020九上·萧山期中)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937年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平型关大捷的相关史实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7.(2020九上·萧山期中)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
A.英法俄和德意奥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帝国主义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前,为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是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战的知识,应把握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有关知识。一战前,为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解答本题要熟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有关内容。
8.(2020九上·萧山期中)法国将军回忆一战时的一场战役时说“德国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散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场战役(  )
A.宣告德军闪电战术的破产 B.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C.是一战东线战场的战役 D.揭开了协约国反攻的序幕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由材料“德国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散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可知,这是对凡尔登战役的措施。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9.(2020九上·萧山期中)以下整理出有关“一战”的相关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战争中,美国始终保持中立态度,没有参加战争
B.德国与日本都参加了这场战争,且都是战败国
C.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作战
D.中国、巴西也对德宣战,增强了同盟国的势力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一战中美国前期保持中立,后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日本是一战的战胜国,中国加入了协约国一方作战。只有C项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作战。
AB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作战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一战的相关知识,注意题目要求“正确的是”。
10.(2020九上·萧山期中)一位参加某国际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指的“新秩序”是(  )
A.华盛顿体系 B.凡尔赛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两极”格局
【答案】B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初来巴黎”“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并结合所学,他指的“新秩序”是凡尔赛体系。 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和会一切重大问题均先由五大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会议讨论决定。1919年的巴黎和会,战胜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把德国的殖民地瓜分殆尽,该体系表面上是“和平”体系,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因分赃不均,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使得各国矛盾加剧,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凡尔赛体系是题干所指的“新秩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形成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认识。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
11.(2020九上·萧山期中)孙中山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里,他强调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孙中山认为:“民族革命”只能推翻清朝政府,却无法铲除“君主专制政体”。要想使革命成功,必须把“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紧密地结合起来,而“政治革命”就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权利,即“民权主义”。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民权主义是题干里强调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民主义。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民主义,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民族(前提)、民权(核心)、民生(发展)。
12.(2020九上·萧山期中)下列对20世纪初中国局势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列强通过多种方式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②清政府也曾经试图改革,实行“新政”和共和
③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逐渐成长起来
④伴随民族工业的成长,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20世纪初中国局势包括:政治上,列强瓜分、控制中国;经济上,列强通过多种方式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伴随民族工业的成长,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发展;思想文化领域中国出现了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逐渐成长起来。
C项①③④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解答本题要把握好考查的知识点是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13.(2020九上·萧山期中)《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它记录了中国近代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现代意义的报纸传入中国是在(  )
A.鸦片战争以后 B.辛亥革命以后
C.戊戌变法以后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答案】A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纸。最先在中国办报的是外国人。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现代意义的报纸传入中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A项鸦片战争以后现代意义的报纸传入中国,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现代意义的报纸传入中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现代意义的报纸传入中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近代新闻媒介的变化。
14.(2020九上·萧山期中)中国近代爱国志士为了挽救中国危亡而纷纷著书宣传救国思想。其中,如图的这部著作所宣传的思想是(  )
A.维新变法 B.自强与求富
C.民主与科学 D.民族民主革命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家。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是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题干图片的这部著作所宣传的思想是民族民主革命。
ABC三项都不是是题干图片的著作所宣传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D项民族民主革命是题干图片的著作所宣传的思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20世纪初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20世纪初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的相关史实。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15.(2020九上·萧山期中)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所发挥的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反对旧文化、旧道德、旧传统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打倒孔家店”,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它是我国历史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A项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所发挥的作用的“新”的主要表现,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大事件以及历程的特点。
16.(2020九上·萧山期中)关于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C.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D.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可知,中共成立与之前的革命行动紧密相连,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A项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7.(2020九上·萧山期中)它掀起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被毛泽东称作“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这场运动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一二 九运动 D.七七事变
【答案】C
【知识点】华北事变
【解析】【分析】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这就是著名 的“一二 九运动”。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被毛泽东称作“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一二 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被毛泽东称作“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二 九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一二 九运动的相关史实。
18.(2020九上·萧山期中)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百团大战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题干描述的是九一八事变。
A项九一八事变是题干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9.(2020九上·萧山期中)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列是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主题词,属于1921年—1935年的是(  )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了成熟。所以这一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应是: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ACD三项都不属于1921年—1935年的阶段特征,不符合题意;
B项开天辟地,渐趋成熟属于1921年—1935年的阶段特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21-1935年的阶段特征,要结合中共一大和遵义会议来作答。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
20.(2020九上·萧山期中)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②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C项①③是题干材料直接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阅读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2020九上·萧山期中)历史漫画往往能够生动地反映历史。对如图漫画中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有()
①满足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②英法的绥靖政策
③把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割给了英国
④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的爆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漫画中形象地反映了苏台德地区被割占的情况,做出了这个决定的会议是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将的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的绥靖政策的表现,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的爆发,但没有满足侵略者的野心。
B项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慕尼黑会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慕尼黑会议的相关史实。
22.(2020九上·萧山期中)下列是二战中发生的重大战役,按其发生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诺曼底登陆 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③莫斯科保卫战 ④日军偷袭珍珠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答案】C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①诺曼底登陆在1944年6月;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于1942年7月;③莫斯科保卫战在1941年6月;④日军偷袭珍珠港在1941年12月。
C项③④②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二战中重大战役的爆发时间。解答本题要把握二战中发生的重大战役,重点掌握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时间。
23.(2020九上·萧山期中)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某同学对这场战争概况进行如下表格整理,期中归纳正确的是(  )
序号 项目 内容
① 战争起因 根本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
② 战争组成 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③ 战争转折 莫斯科保卫战
④ 战争性质 是一场法西斯侵略和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和邪恶的战争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而不是莫斯科保卫战。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和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和邪恶的战争。
D项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二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24.(2020九上·萧山期中)如图所示,资料取自于二战期间一份重要的文件,对此文件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文件的名称是《联合国家宣言》
②文件中的台湾被日本所窃源于甲午战争
③该文件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④文件签署有利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内容可知,资料取自于二战期间的重要的文件--《开罗宣言》。文件中的台湾被日本所窃源于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关,《开罗宣言》的签署有利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D项②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开罗宣言》为切入点,考查二战期间召开的国际会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二战期间召开的国际会议的相关史实。
25.(2020九上·萧山期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  )
①《联合国家宣言》 ②《开罗宣言》
③《大西洋宪章》 ④《雅尔塔协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战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943年11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露的时候,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会晤,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①②符合题意。中国没有参与签署③《大西洋宪章》和④《雅尔塔协定》。
A项①②中国参与签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26.(2020九上·萧山期中)下图反映的是世界史上的一些重要会议。其中决定成立联合国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战后成立联合国,1945年6月26日,《宪章》公开签署,1945年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英、法、美、苏、中)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纽约。联合国是一个国际性组织,目的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D项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重点识记决定成立联合国的是雅尔塔会议。
27.(2020九上·萧山期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战败投降的先后顺序是(  )
A.德、意、日 B.意、德、日 C.日、德、意 D.德、日、意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战败投降的先后顺序是意、德、日。二战期间,1943年,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打击下,意大利法西斯首先投降,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开始瓦解。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终。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意、德、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先后投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战败投降的先后顺序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28.(2020九上·萧山期中)提取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与“刘邓大军、战略反攻、序幕”这三个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型关战役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经过一年多的作战,人民军队先后挫败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使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人民的变化.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与“刘邓大军、战略反攻、序幕”这三个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挺进大别山。
A项挺进大别山与“刘邓大军、战略反攻、序幕”这三个关键词相吻合,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刘邓大军、战略反攻、序幕”这三个关键词不吻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刘邓大军、战略反攻、序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2020九上·萧山期中)以下表格所示现象推动(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担架(副) 小车(辆) 大车(辆) 牲畜(头) 粮食(万斤)
107700 430900 389820 1036300 95000
A.抗日战争转入全面反攻 B.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C.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D.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的框表信息“担架”“小车”“大车”“牲畜”“粮食”的数量可知,图片数据表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中共中央及时、果断的战略决策、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等。
ACD三项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受题干表格所示现象推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及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30.(2020九上·萧山期中)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答案】A
【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据“1949年4月”“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 换人间”等可知,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项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是题干诗描写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诗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的相关史实。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按序为8分、8分、10分、10分、10分,共46分)
31.(2020九上·萧山期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1914年,人类从此开始了大屠杀的年代,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英】《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刚刚揭开,局部战争初次显露时,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显然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虽处劣势,但他们狼狈为奸,实行各个击破以取得有限目标,先后在东非、东亚和中欧燃起了战火。——《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三:我国史学界在全面地评价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普遍认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新观点综述》
(1)指出材料一中的“霸权争夺战”交战的双方?并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战争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争初期处于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没能制止法西斯侵略的原因。并说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3)请举一例史实说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1)交战双方是指:同盟国和协约国;
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或列强)掠夺和侵略战争。
(2)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没有团结起来,而法西斯国家却狼狈为奸。
标志: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3)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中国组织赴缅远征与日军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
1942年1月,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进入1914年,人类从此开始了大屠杀的年代,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霸权争夺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的双方是同盟国与协约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因此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占有绝对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未能遏制法西斯侵略的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没有联合起来;德意日法西斯狼狈为奸;德意日法西斯采用各个击破的伎俩。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不但激怒了世界人民,而且加深了英美等国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从而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年1月,苏中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3)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抗战1931年就已经开始, 由此可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战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2 年1月,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1942-1945中国组织赴缅远征与日军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等。
故答案为:(1)交战双方是指:同盟国和协约国;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或列强)掠夺和侵略战争。
(2)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没有团结起来,而法西斯国家却狼狈为奸。标志: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3)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国组织赴缅远征与日军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 1942年1月,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32.(2020九上·萧山期中)革命歌曲及诗歌是时代的产物,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体察到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脉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成功,努力,国民革命成功,齐奋斗,齐奋斗。”
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军队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1)这是哪个时期的军歌?从歌词中你能看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什么?
(2)请写出材料二中划线部分歌谣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3)说说材料三中红军为什么要离开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远征”?材料三中提到了红军“远征”途中有哪些重大军事行动?(至少写出两个)
【答案】(1)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或北伐战争时期);目标: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指朱德率领的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进行战略大转移。
冲破四道敌人的封锁线,巧渡金沙江,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成功,努力,国民革命成功,齐奋斗,齐奋斗。” 是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20世纪30年代)的国民革命军的军歌。依据材料一“打倒列强……除军阀……”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2)由“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可知是指井冈山会师。由“朱毛合”而“建四军”主要是指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央,首先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转向贵州,渡过乌江占领遵义,遵义会议之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
故答案为:(1)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或北伐战争时期);目标: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指朱德率领的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进行战略大转移。 冲破四道敌人的封锁线,巧渡金沙江,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此种考查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33.(2020九上·萧山期中)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砥励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收集 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这里,为的是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他说“这里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①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习总书记等领导人赶赴“这里”指的是哪些地方?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图一 八七会议会址 图二 遵义会议会址 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的危机,从实际出发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根据图片反映的事件,说说中国共产党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③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答案】①嘉兴南湖和上海;因为材料中说不忘初心,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共“一大”召开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标志着共产党的成立)。
②图一的抉择: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重要论断。
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③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由“这里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可知,习总书记等领导人赶赴“这里”指的是上海、浙江嘉兴。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大会通过了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举行秋收起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大会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取消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最高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由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故答案为:(1)嘉兴南湖和上海;因为材料中说不忘初心,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共“一大”召开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标志着共产党的成立)。
(2)图一的抉择: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重要论断。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3)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三次会议的内容及影响。
34.(2020九上·萧山期中)近代以来,国共两党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孙中山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中外历史新编》
材料二:如图
图一 南昌起义 图二 井冈山会师
材料三:“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
(1)说说材料一中“他们”是指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成同盟”的标志性事件。
(2)材料二图一表明国共关系有何变化?从“南昌”到“井冈山”,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材料三中的“兵变”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该如何解读?
【答案】(1)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南昌起义表明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分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兵变是指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西安事变;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领导工人运动,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人低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故材料一中“他们”是指中国共产党。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2)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故南昌起义表明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分裂。从“南昌”到“井冈山”,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
(3)从材料三“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看出这是西安事变,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的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故答案为:(1)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南昌起义表明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分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兵变是指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南昌起义、中国革命道路、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国共第一次合作、南昌起义、中国革命道路、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
35.(2020九上·萧山期中)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那一天”令人铭记,催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回题。
材料一: 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 亲爱的同胞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全国父老兄弟诸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已经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中共中央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节选
材料三: “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地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
——《人民日报》报道
(1)材料一中的那一天,火炬高擎。简述那一天学生提出“外争主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2)材料二中的那一天,烽火燎原。指出材料中导致“国难极端严重”的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它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重要节点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那一天,民族新生。请谈谈你对“民族新生”的理解。
【答案】(1)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后,以国共两第二次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
(3)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结束了旧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知识点】五四运动;“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那一天学生提出“外争主权”的历史背景及结果,结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的内容理解。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2)本题考查七七事变是中国十四年抗日烽火中的重要节点,识记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
(3)本题考查对“民族新生”的理解。理解新中国诞生的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故答案为:(1)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后,以国共两第二次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
(3)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结束了旧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七七事变、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七七事变、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