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四课,在初步认识感觉器官的基础上,围绕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展开游戏。在教材上主要安排了两个游戏,“翻拍手”是用来预热课堂的,“抓尺子”则分成两个小活动来进行:比次数,比得分。两个活动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眼睛和手的配合度,让学生发现反应速度是可以通过练习提升的。【学情分析】学生每天会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翻拍手游戏也是玩过的,但学生往往说不出如何提供游戏成功率。在探索环节,虽然学生有浓厚的动手兴趣,但是不善于总结提炼语言,所以本课让学生多表达,从如何做一个“反应速度尺”到分享得“高分”的秘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做出反应。2.反复的训练能提升反应速度。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简单的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2.约定游戏规则,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对比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做到实事求是。2.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把数据的简单处理成图标,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方便。【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教学难点:发现反复训练可以加快反应速度。【教学流程】一、聚焦小游戏:翻拍手1、比一比谁的反应速度快。2、说一说在这个活动中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过渡: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的反应速度有快。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测试反应的快慢》。二、探索师:为了测试反应的快慢,我们先来玩一个“抓尺子”的闯关游戏,首先,看谁看谁抓住的次数多。展示“反应速度尺”,你会玩抓尺子游戏吗?播放“抓尺子”游戏视频2、学生说一说游戏规则:比如①手拿反应速度尺最上端②玩的同学手放在反应速度尺下面,不能接触尺子③……3、介绍游戏规则(边示范):游戏分为抓尺子和放尺子两方,放尺子的同学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尺子的上端,让尺子自然下垂,保持安静;抓尺子的同学手放在尺子下端,手部虎口张开,不能接触尺子,也不能高于尺子下端。最好准备后,放尺子的同学可随时放开尺子,抓尺子的同学要迅速抓住尺子。4、活动一:比次数①同桌一组,没人10次机会,记录每一次的结果(在表格内√)。②找同学汇报测试结果。活动二:比得分①仔细观察“反应速度尺”,上面的数字代表得分,说一说为什么10分标在最下面,而2分标在最上面?②同桌一组,每人10次机会,记录食指抓的地方的数字,数字越大表示反应越快,把每一次的测试结果贴在记录表上(贴星星)。③学生分组实验④展示部分同学的记录表,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研讨我们玩“抓尺子”游戏时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分析我们提高游戏得分的方法活动一:谁抓的次数多(抓住尺子画“√”)姓名12345678910活动二:比一比谁的得分高(贴★)2222224444446666668888881010101010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