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六校联盟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素质检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九上·嘉兴期中)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下列关于这两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巴黎和会建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②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③两次会议调整了战后的国际秩序 ④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凡尔赛体系【解析】【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①说法错误;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的统治秩序,②说法正确;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新秩序,③说法正确;1899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④说法错误。C项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2020九上·嘉兴期中)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次经历了下列演变( )A.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B.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近代最早学习西方政治模式是维新变法运动,希望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和英国日本近代的政体是一样的,紧接着辛亥革命主张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希望建立像法国和美国一样的共和政体,十月革命以后,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中国人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作为拯救国家的指导思想。中国开始走上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ACD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3.(2020九上·嘉兴期中)下列事件属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成果的是(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组建国民革命军③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④形式上“统一”中国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在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下,1926年7月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①②属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成果。1927年4月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不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果,故③错误。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身负家仇国恨,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④错误。D项①②属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成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果,要求识记基础史实。4.(2020九上·嘉兴期中)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的“独特”之处主要在于( )A.探索过程艰难曲折 B.受马克思主义指导C.结合了中国的国情 D.采取暴力革命方式【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可知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结合所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了中国的国情,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ABD三项都不是这条道路的“独特”之处,不符合题意;C项结合了中国的国情是这条道路的“独特”之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要求具备题干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5.(2020九上·嘉兴期中)1953年2月14日,我国曾发行了标题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的邮票,但很快就被紧急收回了。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 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府C.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D.十月革命时苏联还没有成立【答案】D【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分析】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正式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ABC三项都不是邮票被紧急收回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D项十月革命时苏联还没有成立可能是邮票被紧急收回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22年苏联的建立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6.(2020九上·嘉兴期中)某校九年级开展以“一战后的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为主体的探究活动,以下内容符合该主题的是( )A.辛亥革命 B.华夫脱运动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二月革命【答案】C【知识点】印度的觉醒【解析】【分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A项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与题干时间“一战后”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华夫脱运动发生在非洲的埃及,与题干信息“亚洲”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符合题干主题,符合题意;D项二月革命发生在欧洲的俄国,与题干信息“亚洲”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要求识记基础史实。7.(2019九上·富阳期中)如图是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下列对图中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A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②B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我党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③A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④B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带来的损耗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A时期1927-1934年党员人数激增,原因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时期1934-1937年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以及长征带来的损耗。A项③④分析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为依托,考查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及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探索的重大事件以及影响。8.(2020九上·嘉兴期中)某中学在国庆期间组织“重走长征路”的研学活动,下列最契合活动主题的路线是( )A.井冈山—遵义—吴起镇—延安 B.瑞金—遵义—贵阳—会宁C.井冈山—遵义—泸定桥—会宁 D.瑞金—遵义—昆明—会宁【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及瑞金进行长征。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然后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ACD三项和“重走长征路”的研学活动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瑞金—遵义—贵阳—会宁是最契合活动主题的路线,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红军长征的过程与途经地区的先后顺序。9.(2020九上·嘉兴期中)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身上。”以下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 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答案】C【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身上”可知,罗斯福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②④正确;①③和题干材料不符。C项②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身上”。10.(2020九上·嘉兴期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过程中,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有( )①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②巴黎和会“分赃”不公③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④国内社会矛盾异常尖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背景,主要因素都是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使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同时德国人们对凡尔赛和约的痛恨,使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为法西斯势力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在一战中德国是战败国,所以排除③。C项①②④是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理解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11.(2020九上·嘉兴期中)“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这句话中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国共两党停止对抗走向合作【答案】D【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指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所以“统一”指的是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国共两党停止对抗走向合作是题干中所说的“统一”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影响。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掌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12.(2020九上·嘉兴期中)蒋介石在1938年1月15日的日记中记载:“这一星期中,自敌人借口所谓宣战,否认国民政府,继续军事行动等观之,对我威胁逼迫,可云极矣。固无论其出如何举动,皆不能动摇我抗战之决心及胜利之信念。”这则日记表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 )A.坚持反共立场 B.实行先安内后攘外政策C.坚持抗战立场 D.企图依靠英美力量战胜日本【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固无论其出如何举动,皆不能动摇我抗战之决心及胜利之信念。”表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坚持抗战立场。ABD三项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坚持抗战立场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3.(2020九上·嘉兴期中)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顺序是( )①南京 ②武汉 ③广州 ④重庆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时期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是广州、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时期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是武汉、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和重庆。D项③②①④是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政府所在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二、非选择题14.(2020九上·嘉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他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1897年英国《星期六评论》材料二:结束这场大战的《凡尔赛条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阿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中国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在豪华奢靡的殿宇里受尽了欺骗与屈辱。它见识到了“强权战胜公理”的幽暗面。也是这次的屈辱,将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学生、工人、商人纷纷上街游行,以示不满……至此,中国历史进入新阶段。(1)英德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战争的爆发。请指出这场战争的名称及相应的两大军事集团。(2)材料二中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说法是否得当?请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三,用史实说出殿宇内中国见识到的“强权战胜公理”幽暗面。结合所学,如何理解中国历史进入新阶段。【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2)这种说法不得当。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②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相互敌对和竞争,(展开激烈军备竞赛)频频引发国际危机;③军国主义论调盛行和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煽动;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交战双方共同促成的。(3)巴黎和会中,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得到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知识点】五四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其中最突出的是英德矛盾。为了争取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缔约结盟的狂潮,在欧洲形成了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材料二说法并不得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共同促成的。从战争爆发的背景看: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完成工业革命以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变得空前激烈。②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随着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3)1919年,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会议拒绝。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故答案为:(1)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2)这种说法不得当。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②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相互敌对和竞争,(展开激烈军备竞赛)频频引发国际危机;③军国主义论调盛行和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煽动;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交战双方共同促成的。(3)巴黎和会中,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得到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15.(2020九上·嘉兴期中)辛亥革命是中国迈入20世纪后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史料,探讨相关问题。史料一:“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丰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孙中山:《兴中会章程》(1894年)史料二:“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人之忍苦受困,已至是而极矣。今既革命独立,而犹为专制政体所苦,则万万不得甘心者矣。此所以不得不变昔日之政体也。”——邹容:《革命军》(1903年)史料三:“孙中山比改良派又更进一大步,他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并制定了一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1954年)(1)概括史料一所反映的革命党人发动民族民主革命的原因。(2)结合史料二,分析说明革命党人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目的。(3)以史实例证“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这一结论,并结合史料三简要阐述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答案】(1)列强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2)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救亡图存;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3)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帝制,各阶层人士群起反对,只经历了短短数月就宣告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根据史料一:“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可见革命党人发动民族民主革命的原因是列强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2)依据材料“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可知,革命党人进行革命的目的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救亡图存;依据“……今既革命独立,而犹为专制政体所苦,则万万不得甘心者矣,此所以不得不变昔日之政体也。”可知,革命党人进行革命的目的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3)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梦。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故答案为:(1)列强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2)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救亡图存;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3)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帝制,各阶层人士群起反对,只经历了短短数月就宣告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分析和理解的能力。1 / 1浙江省嘉兴市六校联盟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素质检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九上·嘉兴期中)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下列关于这两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巴黎和会建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②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③两次会议调整了战后的国际秩序 ④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0九上·嘉兴期中)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次经历了下列演变( )A.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B.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3.(2020九上·嘉兴期中)下列事件属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成果的是(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组建国民革命军③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④形式上“统一”中国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4.(2020九上·嘉兴期中)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的“独特”之处主要在于( )A.探索过程艰难曲折 B.受马克思主义指导C.结合了中国的国情 D.采取暴力革命方式5.(2020九上·嘉兴期中)1953年2月14日,我国曾发行了标题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的邮票,但很快就被紧急收回了。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 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府C.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D.十月革命时苏联还没有成立6.(2020九上·嘉兴期中)某校九年级开展以“一战后的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为主体的探究活动,以下内容符合该主题的是( )A.辛亥革命 B.华夫脱运动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二月革命7.(2019九上·富阳期中)如图是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下列对图中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A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②B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我党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③A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④B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带来的损耗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8.(2020九上·嘉兴期中)某中学在国庆期间组织“重走长征路”的研学活动,下列最契合活动主题的路线是( )A.井冈山—遵义—吴起镇—延安 B.瑞金—遵义—贵阳—会宁C.井冈山—遵义—泸定桥—会宁 D.瑞金—遵义—昆明—会宁9.(2020九上·嘉兴期中)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身上。”以下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 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10.(2020九上·嘉兴期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过程中,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有( )①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②巴黎和会“分赃”不公③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④国内社会矛盾异常尖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2020九上·嘉兴期中)“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这句话中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国共两党停止对抗走向合作12.(2020九上·嘉兴期中)蒋介石在1938年1月15日的日记中记载:“这一星期中,自敌人借口所谓宣战,否认国民政府,继续军事行动等观之,对我威胁逼迫,可云极矣。固无论其出如何举动,皆不能动摇我抗战之决心及胜利之信念。”这则日记表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 )A.坚持反共立场 B.实行先安内后攘外政策C.坚持抗战立场 D.企图依靠英美力量战胜日本13.(2020九上·嘉兴期中)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顺序是( )①南京 ②武汉 ③广州 ④重庆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二、非选择题14.(2020九上·嘉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他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1897年英国《星期六评论》材料二:结束这场大战的《凡尔赛条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阿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中国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在豪华奢靡的殿宇里受尽了欺骗与屈辱。它见识到了“强权战胜公理”的幽暗面。也是这次的屈辱,将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学生、工人、商人纷纷上街游行,以示不满……至此,中国历史进入新阶段。(1)英德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战争的爆发。请指出这场战争的名称及相应的两大军事集团。(2)材料二中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说法是否得当?请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三,用史实说出殿宇内中国见识到的“强权战胜公理”幽暗面。结合所学,如何理解中国历史进入新阶段。15.(2020九上·嘉兴期中)辛亥革命是中国迈入20世纪后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史料,探讨相关问题。史料一:“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丰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孙中山:《兴中会章程》(1894年)史料二:“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人之忍苦受困,已至是而极矣。今既革命独立,而犹为专制政体所苦,则万万不得甘心者矣。此所以不得不变昔日之政体也。”——邹容:《革命军》(1903年)史料三:“孙中山比改良派又更进一大步,他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并制定了一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1954年)(1)概括史料一所反映的革命党人发动民族民主革命的原因。(2)结合史料二,分析说明革命党人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目的。(3)以史实例证“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这一结论,并结合史料三简要阐述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凡尔赛体系【解析】【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①说法错误;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的统治秩序,②说法正确;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新秩序,③说法正确;1899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④说法错误。C项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近代最早学习西方政治模式是维新变法运动,希望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和英国日本近代的政体是一样的,紧接着辛亥革命主张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希望建立像法国和美国一样的共和政体,十月革命以后,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中国人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作为拯救国家的指导思想。中国开始走上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ACD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3.【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在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下,1926年7月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①②属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成果。1927年4月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不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果,故③错误。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身负家仇国恨,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④错误。D项①②属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成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果,要求识记基础史实。4.【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可知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结合所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了中国的国情,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ABD三项都不是这条道路的“独特”之处,不符合题意;C项结合了中国的国情是这条道路的“独特”之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要求具备题干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5.【答案】D【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分析】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正式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ABC三项都不是邮票被紧急收回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D项十月革命时苏联还没有成立可能是邮票被紧急收回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22年苏联的建立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6.【答案】C【知识点】印度的觉醒【解析】【分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A项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与题干时间“一战后”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华夫脱运动发生在非洲的埃及,与题干信息“亚洲”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符合题干主题,符合题意;D项二月革命发生在欧洲的俄国,与题干信息“亚洲”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要求识记基础史实。7.【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A时期1927-1934年党员人数激增,原因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时期1934-1937年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以及长征带来的损耗。A项③④分析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为依托,考查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及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探索的重大事件以及影响。8.【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及瑞金进行长征。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然后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ACD三项和“重走长征路”的研学活动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瑞金—遵义—贵阳—会宁是最契合活动主题的路线,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红军长征的过程与途经地区的先后顺序。9.【答案】C【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身上”可知,罗斯福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②④正确;①③和题干材料不符。C项②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身上”。10.【答案】C【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背景,主要因素都是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使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同时德国人们对凡尔赛和约的痛恨,使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为法西斯势力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在一战中德国是战败国,所以排除③。C项①②④是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理解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11.【答案】D【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指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所以“统一”指的是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国共两党停止对抗走向合作是题干中所说的“统一”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影响。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掌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12.【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固无论其出如何举动,皆不能动摇我抗战之决心及胜利之信念。”表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坚持抗战立场。ABD三项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坚持抗战立场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3.【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时期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是广州、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时期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是武汉、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和重庆。D项③②①④是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政府所在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14.【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2)这种说法不得当。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②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相互敌对和竞争,(展开激烈军备竞赛)频频引发国际危机;③军国主义论调盛行和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煽动;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交战双方共同促成的。(3)巴黎和会中,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得到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知识点】五四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其中最突出的是英德矛盾。为了争取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缔约结盟的狂潮,在欧洲形成了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材料二说法并不得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共同促成的。从战争爆发的背景看: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完成工业革命以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变得空前激烈。②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随着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3)1919年,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会议拒绝。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故答案为:(1)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2)这种说法不得当。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②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相互敌对和竞争,(展开激烈军备竞赛)频频引发国际危机;③军国主义论调盛行和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煽动;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交战双方共同促成的。(3)巴黎和会中,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得到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15.【答案】(1)列强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2)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救亡图存;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3)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帝制,各阶层人士群起反对,只经历了短短数月就宣告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根据史料一:“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可见革命党人发动民族民主革命的原因是列强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2)依据材料“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可知,革命党人进行革命的目的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救亡图存;依据“……今既革命独立,而犹为专制政体所苦,则万万不得甘心者矣,此所以不得不变昔日之政体也。”可知,革命党人进行革命的目的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3)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梦。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故答案为:(1)列强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2)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救亡图存;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3)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帝制,各阶层人士群起反对,只经历了短短数月就宣告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分析和理解的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嘉兴市六校联盟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素质检测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嘉兴市六校联盟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素质检测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