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六校联盟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素质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嘉兴市六校联盟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素质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六校联盟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素质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威尔·杜兰在描述某古代文明时说:“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除了人力之外,主要是靠河流的定期泛滥。“在“这里“能找到的文明遗迹是(  )
A. B.
C. D.
2.(2020八上·嘉兴期中)文明是多元的,从文字角度可用下列史实说明多元文明的正确选项是(  )
①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②古印度的字母文字
③中国的甲骨文 ④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0八上·嘉兴期中)北纬30度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的纬线。在这条纬线附近有著名的金字塔、空中花园、三星堆等。此现象产生的最合理的原因应该是(  )
A.地理环境的影响 B.文化传统相同所致
C.文明交流的结果 D.生活方式相同所致
4.(2020八上·嘉兴期中)《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5.(2020八上·嘉兴期中)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出准确判断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判断,不准确的是(  )
A.宗法制——周代分封制的基础
B.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
C.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
D.隶书——秦始皇时期颁行全国的标准文字
6.(2019八上·萧山期中)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最可能出自下列那本书(  )
A.《韩非子》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7.(2020八上·嘉兴期中)在古代雅典,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境:公民在公民大会入口处领取一块陶片,写下名字后,把陶片交给工作人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  )
A.实行贵族统治 B.积极武力扩张
C.实行民主制度 D.崇尚“无为而治”
8.下列属于古代罗马政治体制的有(  )
①元首制 ②共和制 ③君主立宪制 ④城邦民主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0八上·嘉兴期中)有史学家把欧洲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 14、15 世纪称为“黑暗的世纪”,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查理曼大帝接受教皇加冕 ②基督教会控制西欧的经济和文化生活
③封建庄园的经济发展缓慢 ④城市居民通过起义、赎买等方式获得自治权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③
10.(2020八上·嘉兴期中)下列国家中,地跨亚非欧三洲的(  )
①古代埃及 ②亚历山大帝国 ③罗马帝国 ④阿拉伯帝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2020八上·嘉兴期中)下列对阿拉伯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历史上阿拉伯帝国与西汉政府交往密切,被称之为“大秦”
②阿拉伯帝国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等交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③8 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④阿拉伯帝国首都麦加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之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0八上·嘉兴期中)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两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制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13.(2020八上·嘉兴期中)如果开展一次以“古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可纳入该主题的有(  )
①柱廊式建筑 ②罗马法 ③马镫 ④胸戴挽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4.(2020八上·嘉兴期中)【文明的交流】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传承文明、吸纳文明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①中国和意大利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②中国和希腊分别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代表,两国共同发起了“文明古国论坛”。
(1)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些亚洲文明?
(2)根据材料二,你如何理解“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这句话?
(3)找出两种说法中的共同结论,并举一史实证明这个结论。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15.(2020八上·嘉兴期中)【改革的气息】
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话剧,也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完成表格,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 世纪中期
主要
内容 经济上 废除皇室和贵族领地及部民,由政府给予养老津贴、食禄;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服劳役或纳布代役,交地方土产。
② 上  
(注:改革后,使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彊。”
——《史记·商君列传;李斯列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并推测这次改革最有可能是哪个国家什么改革?
(2)材料二主要体现变法的哪些措施?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从改革内容角度,请说说两次改革有何相似之处?
(4)“学史可以鉴今”从上述史料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分析】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与“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主要即系靠河流的定期泛滥”相关的是《汉谟拉比法典》。
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西亚的文明遗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河流域的成就。重点掌握《汉谟拉比法典》。
2.【答案】C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字母文字基本形成。腓尼基字母文字被认为是西方希腊和罗马字母文字的源头。公元前7世纪,这种字母传给罗马人,成为拉丁字母的基础。拉丁字母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传播,成为欧洲各国的文字,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产生于西亚地区,故②错误。
C项①③④可以说明文明是多元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文字,要求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A
【知识点】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
【解析】【分析】北纬30度附近的古老文化有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从自然条件看,北纬30度这条温度带是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应该说是最适于人生存的地带,它的降水相对比较丰沛,植物相对比较茂盛,温度也比较适合人的生存,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人可以靠自然的供给,就获得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所以在这里早期人类可以比较容易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早期文明和社会就容易在这个地带发展起来
A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该是题干现象产生的最合理的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文明产生的原因,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题干的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和相关知识可知,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夏朝。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禹死后,启继承了王位,“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A项夏朝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夏朝建立,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熟记所学知识的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颁行天下,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AC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隶书――秦始皇时期颁行全国的标准文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分封制、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6.【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由题干“仁在其中矣”及所学知识可知,“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所以,此名句最有可能出自《论语》。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论语》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获取、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7.【答案】C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题干反映的是“陶片放逐法”,这是古代雅典民主制度体现。
AB两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实行民主制度和题干材料相符,符合题意;
D项崇尚“无为而治”出现在古代中国,与题干中的“古代雅典”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8.【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古代罗马实行共和制和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国家没有国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职是执政官。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后被罗马元老贵族刺杀。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实行元首制,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从此他独揽国家大权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
A项①②属于古代罗马政治体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罗马,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代罗马实行共和制和元首制。
9.【答案】A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00年时,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 11-13世纪,西欧城市富裕起来的市民逐渐摆脱对封建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再向封建领主缴纳赋税,通过起义或赎买等取得城市的自治权。①④和题干材料时间“14、15 世纪”不符,排除。
A项②③能印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的社会状况,要求具备识记与分析能力。
10.【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继位后,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古埃及王国的疆域未曾地跨亚欧非三洲。
C项②③④地跨亚非欧三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世界史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11.【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因此阿拉伯帝国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等交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为了争夺商路和土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先后征服西亚、北非、西班牙和中亚等地,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②③叙述正确。“大秦”是指古罗马,阿拉伯帝国首都是巴格达,①④叙述错误。
C项②③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帝国,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12.【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是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7世纪时,为缓和统治危机,日本向中国隋唐学习,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属于“汉化”。
A项《汉谟拉比法典》为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制定,不符合题意;
B项大化改新属于“汉化”,符合题意;
C项奴隶制民主政治为古雅典时期实行,不符合题意;
D项种姓制度为古代印度实行,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大化改新,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3.【答案】D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马镫最早在西汉以后由中国人发明,后不断完善,传入中亚、阿拉伯乃至欧洲,提高了游牧民族及中世纪骑士的战斗力,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胸带挽具是从我国通过中亚传到欧洲的。故③④是古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廊柱式建筑来源于古希腊的神庙,罗马法的出现是在古罗马,①②与古代中华文明无关。
D项③④可纳入该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14.【答案】(1)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
(2)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特点,体现自己的智慧。
(3)中国是东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古代中国造纸术、印刷术是对世界人类文明的贡献。
(4)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或文明多样性,世界文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多元共存,和平共处。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亚洲文明,要求具备材料分析归纳与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由材料一“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可知,材料一中提到的亚洲文明有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
(2)本题考查希腊古典文明,要求具备材料分析归纳的能力。根据材料“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和所学知识,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特点,所以说“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
(3)本题考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要求具备材料理解的能力。两种说法都认为中国是东方文明的杰出代表。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印刷术的出现,促进印刷技术的发展,使知识的传播更加便捷,促进了人类文化、科学、艺术的巨大进步;传入欧洲,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火药对欧洲的影响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法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4)本题考查对文明交流的认识,要求具备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综合两段材料反映的文明的多样性和互相交流的两个角度分析理解,从中得出相关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
(2)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特点,体现自己的智慧。
(3)中国是东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古代中国造纸术、印刷术是对世界人类文明的贡献。
(4)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或文明多样性,世界文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多元共存,和平共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洲文明、希腊古典文明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亚洲文明、希腊古典文明的相关史实。
15.【答案】(1)①7;②政治上;日本;大化改新
(2)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改革内容:政治方面,都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方面都以重视农业生产;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的大化改新的内容是,在经济方面,废除部民制,建立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在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2)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体现了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材料二“(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体现了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从改革内容来看,商鞅变法和大化改新政治上都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都重视农业生产。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故答案为:(1)①7;②政治上;日本;大化改新。
(2)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改革内容:政治方面,都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方面都以重视农业生产。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和大化改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掌握商鞅变法和大化改的史实。
1 / 1浙江省嘉兴市六校联盟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素质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威尔·杜兰在描述某古代文明时说:“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除了人力之外,主要是靠河流的定期泛滥。“在“这里“能找到的文明遗迹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分析】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与“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主要即系靠河流的定期泛滥”相关的是《汉谟拉比法典》。
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西亚的文明遗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河流域的成就。重点掌握《汉谟拉比法典》。
2.(2020八上·嘉兴期中)文明是多元的,从文字角度可用下列史实说明多元文明的正确选项是(  )
①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②古印度的字母文字
③中国的甲骨文 ④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字母文字基本形成。腓尼基字母文字被认为是西方希腊和罗马字母文字的源头。公元前7世纪,这种字母传给罗马人,成为拉丁字母的基础。拉丁字母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传播,成为欧洲各国的文字,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产生于西亚地区,故②错误。
C项①③④可以说明文明是多元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文字,要求掌握基础知识。
3.(2020八上·嘉兴期中)北纬30度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的纬线。在这条纬线附近有著名的金字塔、空中花园、三星堆等。此现象产生的最合理的原因应该是(  )
A.地理环境的影响 B.文化传统相同所致
C.文明交流的结果 D.生活方式相同所致
【答案】A
【知识点】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
【解析】【分析】北纬30度附近的古老文化有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从自然条件看,北纬30度这条温度带是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应该说是最适于人生存的地带,它的降水相对比较丰沛,植物相对比较茂盛,温度也比较适合人的生存,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人可以靠自然的供给,就获得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所以在这里早期人类可以比较容易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早期文明和社会就容易在这个地带发展起来
A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该是题干现象产生的最合理的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文明产生的原因,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题干的能力。
4.(2020八上·嘉兴期中)《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和相关知识可知,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夏朝。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禹死后,启继承了王位,“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A项夏朝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夏朝建立,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熟记所学知识的能力。
5.(2020八上·嘉兴期中)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出准确判断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判断,不准确的是(  )
A.宗法制——周代分封制的基础
B.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
C.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
D.隶书——秦始皇时期颁行全国的标准文字
【答案】D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颁行天下,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AC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隶书――秦始皇时期颁行全国的标准文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分封制、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6.(2019八上·萧山期中)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最可能出自下列那本书(  )
A.《韩非子》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由题干“仁在其中矣”及所学知识可知,“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所以,此名句最有可能出自《论语》。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论语》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获取、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7.(2020八上·嘉兴期中)在古代雅典,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境:公民在公民大会入口处领取一块陶片,写下名字后,把陶片交给工作人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  )
A.实行贵族统治 B.积极武力扩张
C.实行民主制度 D.崇尚“无为而治”
【答案】C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题干反映的是“陶片放逐法”,这是古代雅典民主制度体现。
AB两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实行民主制度和题干材料相符,符合题意;
D项崇尚“无为而治”出现在古代中国,与题干中的“古代雅典”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8.下列属于古代罗马政治体制的有(  )
①元首制 ②共和制 ③君主立宪制 ④城邦民主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古代罗马实行共和制和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国家没有国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职是执政官。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后被罗马元老贵族刺杀。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实行元首制,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从此他独揽国家大权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
A项①②属于古代罗马政治体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罗马,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代罗马实行共和制和元首制。
9.(2020八上·嘉兴期中)有史学家把欧洲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 14、15 世纪称为“黑暗的世纪”,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查理曼大帝接受教皇加冕 ②基督教会控制西欧的经济和文化生活
③封建庄园的经济发展缓慢 ④城市居民通过起义、赎买等方式获得自治权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③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00年时,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 11-13世纪,西欧城市富裕起来的市民逐渐摆脱对封建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再向封建领主缴纳赋税,通过起义或赎买等取得城市的自治权。①④和题干材料时间“14、15 世纪”不符,排除。
A项②③能印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的社会状况,要求具备识记与分析能力。
10.(2020八上·嘉兴期中)下列国家中,地跨亚非欧三洲的(  )
①古代埃及 ②亚历山大帝国 ③罗马帝国 ④阿拉伯帝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继位后,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古埃及王国的疆域未曾地跨亚欧非三洲。
C项②③④地跨亚非欧三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世界史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11.(2020八上·嘉兴期中)下列对阿拉伯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历史上阿拉伯帝国与西汉政府交往密切,被称之为“大秦”
②阿拉伯帝国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等交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③8 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④阿拉伯帝国首都麦加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之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因此阿拉伯帝国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等交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为了争夺商路和土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先后征服西亚、北非、西班牙和中亚等地,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②③叙述正确。“大秦”是指古罗马,阿拉伯帝国首都是巴格达,①④叙述错误。
C项②③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帝国,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12.(2020八上·嘉兴期中)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两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制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是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7世纪时,为缓和统治危机,日本向中国隋唐学习,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属于“汉化”。
A项《汉谟拉比法典》为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制定,不符合题意;
B项大化改新属于“汉化”,符合题意;
C项奴隶制民主政治为古雅典时期实行,不符合题意;
D项种姓制度为古代印度实行,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大化改新,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3.(2020八上·嘉兴期中)如果开展一次以“古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可纳入该主题的有(  )
①柱廊式建筑 ②罗马法 ③马镫 ④胸戴挽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马镫最早在西汉以后由中国人发明,后不断完善,传入中亚、阿拉伯乃至欧洲,提高了游牧民族及中世纪骑士的战斗力,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胸带挽具是从我国通过中亚传到欧洲的。故③④是古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廊柱式建筑来源于古希腊的神庙,罗马法的出现是在古罗马,①②与古代中华文明无关。
D项③④可纳入该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二、非选择题
14.(2020八上·嘉兴期中)【文明的交流】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传承文明、吸纳文明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①中国和意大利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②中国和希腊分别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代表,两国共同发起了“文明古国论坛”。
(1)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些亚洲文明?
(2)根据材料二,你如何理解“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这句话?
(3)找出两种说法中的共同结论,并举一史实证明这个结论。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答案】(1)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
(2)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特点,体现自己的智慧。
(3)中国是东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古代中国造纸术、印刷术是对世界人类文明的贡献。
(4)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或文明多样性,世界文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多元共存,和平共处。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亚洲文明,要求具备材料分析归纳与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由材料一“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可知,材料一中提到的亚洲文明有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
(2)本题考查希腊古典文明,要求具备材料分析归纳的能力。根据材料“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和所学知识,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特点,所以说“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
(3)本题考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要求具备材料理解的能力。两种说法都认为中国是东方文明的杰出代表。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印刷术的出现,促进印刷技术的发展,使知识的传播更加便捷,促进了人类文化、科学、艺术的巨大进步;传入欧洲,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火药对欧洲的影响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法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4)本题考查对文明交流的认识,要求具备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综合两段材料反映的文明的多样性和互相交流的两个角度分析理解,从中得出相关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
(2)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特点,体现自己的智慧。
(3)中国是东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古代中国造纸术、印刷术是对世界人类文明的贡献。
(4)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或文明多样性,世界文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多元共存,和平共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洲文明、希腊古典文明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亚洲文明、希腊古典文明的相关史实。
15.(2020八上·嘉兴期中)【改革的气息】
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话剧,也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完成表格,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 世纪中期
主要
内容 经济上 废除皇室和贵族领地及部民,由政府给予养老津贴、食禄;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服劳役或纳布代役,交地方土产。
② 上  
(注:改革后,使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彊。”
——《史记·商君列传;李斯列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并推测这次改革最有可能是哪个国家什么改革?
(2)材料二主要体现变法的哪些措施?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从改革内容角度,请说说两次改革有何相似之处?
(4)“学史可以鉴今”从上述史料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1)①7;②政治上;日本;大化改新
(2)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改革内容:政治方面,都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方面都以重视农业生产;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的大化改新的内容是,在经济方面,废除部民制,建立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在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2)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体现了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材料二“(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体现了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从改革内容来看,商鞅变法和大化改新政治上都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都重视农业生产。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故答案为:(1)①7;②政治上;日本;大化改新。
(2)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改革内容:政治方面,都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方面都以重视农业生产。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和大化改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掌握商鞅变法和大化改的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