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试卷三(2021.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试卷三(2021.1)

资源简介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试卷三(2021.1)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0题20分)
1.(2020七上·浙江期末)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以下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是 (  )
A.刻有甲骨文的牛骨 B.司母戊鼎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铁制农具
【答案】C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是商朝的甲骨文,故不符合题意;
B是商朝的青铜器,不符合题意;
C是半坡居民的陶器,不符合题意;
D是春秋时期的铁农具,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属于容易题,用排除法即可。
2.(2020七上·浙江期末)“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
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
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D.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缩写知识可知:
A涿鹿之战是炎帝和黄帝对战蚩尤部落,故排除;
B商纣王暴虐,是商朝的最后一位王,故排除;
C符合题意;
D国人暴动是周厉王在位时期,故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三代的历史,难度不大,正确识记即可。
3.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据图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答案】A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世纪纪年法,“世纪”需要加1,“年代”不需要加,所以公元前273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从年代尺上看,是属于公元前3世纪的前期.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年号和古代纪年方法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年号和古代纪年方法的有关史实.
4.(2020七上·浙江期末)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提示信息可知,描述的是夏商周时期的历史。
A是中华文明起源,故排除;
B符合题意;
C是秦汉时期,故排除;
D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三代内容,难度不大,正确识记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即可。
5.(2020七上·浙江期末)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制止餐饮浪费的行为。下列人物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故排除;
B墨子主张“节用”,故符合题意;
C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故排除;
D韩非子主张法治,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内容,难度不大,正确识记不同代表人物的主张即可。
6.下列四个图例中,错误的是(  )
A.长城 B.等高线
C.高速公路 D.河流、湖泊
【答案】C
【知识点】图例和注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速公路的图例错误,表示成铁路的图例了。其他正确。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图例是地图上所用符号和色彩所表示特征的释义和说明.注记是在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山高水深等的数字。
7.(2020七上·浙江期末)2020年7人民日报新媒体开启公益扶贫助农直播,有贵州农家土豆、云南八宝贡米、新疆巴旦木、甘肃西和粉条等,广大网友在网上就可以下单购得西部贫困县的特色农产品,这属于(  )
A. 文化交流 B.技术交流 C.人才交流 D.信息交流
【答案】D
【知识点】区域合作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新媒体在网上发布贫苦县特色农产品信息”,这是信息交流。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合。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区域联系,具体情境的运用,正确理解区域联系涉及的内容即可,难度不大。
8.(2020七上·浙江期末)小明在网上与远在美国的朋友彼得聊天,介绍自己家乡的气候时说:“我们这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小明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述气候的(  )
A.阴晴和风雨 B.天气和降水 C.冬季和夏季 D.气温和降水
【答案】D
【知识点】描述气候的两大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高温”“寒冷”是描述当地的气温,“多雨”“干燥”是描述当地的降水。故D符合题意,A、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气候的描述,难度不大,识记气候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即可。
9.(2020七上·浙江期末)海峡是海洋运输的重要通道,图中甲、乙、丙、丁中代表马六甲海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马六甲海峡,B是直布罗陀海峡,C是白令海峡,D土耳其海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海峡的地理位置,难度略大,需要准确识记海峡所在位置。
10.(2020七上·浙江期末)202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并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这是香港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回归祖国23年来的重大举措。关于中、英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英两国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西部
B.中英两国分别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C.中英两国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D.两国的人口密度均较大,以黄色人种为主
【答案】B
【知识点】世界主要国家的区别(面积、人口、经济水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英国是一个岛国,故A和C排除;
B说法正确;
D英国以白色人种为主,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英两国的概况,难度不大,正确识记即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2020七上·浙江期末)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秦始皇与汉武帝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偃”指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什么措施削弱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3)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4)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案】(1)分封制;废分封,立郡县(或实行郡县制)。
(2)主父偃;颁布“推恩令”。
(3)秦始皇时派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长城(或筑长城,御匈奴);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4)①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②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准确地评价;③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有侯王”说明当时实行分封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偃”指的是主父偃。根据题意“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说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位时期,北击匈奴修建长城。汉武帝在位时期,派卫青、霍去病无力反击匈奴。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评价历史人物应该辩证的观点,历史地评价。
故答案为:(1) 分封制;废分封,立郡县(或实行郡县制)
(2) 主父偃;颁布“推恩令”
(3) 秦始皇时派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长城(或筑长城,御匈奴);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4) ①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②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准确地评价;③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
【点评】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有关历史,如何评价历史人物,难度适中。需要学会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12.(2020七上·浙江期末) 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和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料,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转》
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实际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
(1)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在此基础上开辟的商路(见图二)沟通了哪两大洲?这一事件后汉代采取什么政治措施管理西北疆域?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这一主张的推行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亚欧;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实意义是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根据图二信息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联系了欧亚两大洲。此后汉代在西域设置里都护府,管理西域事物。
(2)根据所学知识和题意可知,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3)根据材料三可知,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从今天角度看,促进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带国家的经济合作交流,实现合作共赢。
故答案为:(1) 张骞出使西域;亚欧;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实意义是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有关内容,难度略大,重视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13.(2020七上·浙江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   ;C   ;D   
(2)图中海拔最高处是   (填字母),海拔不超过   。
(3)图中①②两条上山路线,若要选择比较有挑战性的登山路线,应选择   路线,理由是   。
(4)图中小胖位于小朱的   方向,小胖、小朱所在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
【答案】(1)山顶;山谷;山脊
(2)B;700;100
(3)②;等高线密集,表示陡坡,爬起来更富挑战性。
(4)东南;200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可知,A是山顶,C等高线往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是山谷;D是山脊,等高线往海拔低的地方凸出。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等高距是100,B的海拔在600-700,A的海拔是400-500,因此最高处是B 。
(3)根据题意可知,选择有挑战性的登山路线,即等高线比较密集,坡度较陡,应该选择②处。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图采用指向标定向法,小胖位于小朱的东南方,小胖的海拔高度为100米,小朱的海拔高度为300米,他们的相对高度为200米。
故答案为(1)山顶、山谷、山脊
(2)B,700
(3)②; 等高线密集,表示陡坡,爬起来更富挑战性。
(4)东南,200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难度不大,学会如何读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020七上·浙江期末)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   洋;乙   洲;丙   洲。
(2)丙和丁的分界线是   ,丁洲西部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丁   (经纬度)。
(3)图中丙地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点是   。
(4)图中乙地是   (填地形区),甲地在丁地的   方向。
【答案】(1)印度;南美;非
(2)苏伊士运河;阿拉伯半岛;北纬23.5°,东经90°(23.5°N,90°E)。
(3)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4)安第斯山脉;正南
【知识点】经纬网;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本图的中心是南半球。甲被大洋洲、亚洲和非洲包围,是印度洋;乙是南美洲,丙是非洲。
(2)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丁是亚洲,西部有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丁所在的经纬度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为北纬23.5°,东经90°。
(3)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知,丙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
(4)根据世界地形图可知,乙地势安第斯山脉,甲和丁在同一条经线上,根据经纬网定向法,可知甲在丁的正南方向。
故答案为(1)印度洋、南美洲、非洲
(2)苏伊士运河、阿拉伯半岛、 北纬23.5°,东经90°(23.5°N,90°E)
(3)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4)安第斯山脉、正南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地图的判读,难度偏大,采用的非惯性思维判读地图。
1 / 1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试卷三(2021.1)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0题20分)
1.(2020七上·浙江期末)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以下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是 (  )
A.刻有甲骨文的牛骨 B.司母戊鼎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铁制农具
2.(2020七上·浙江期末)“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
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
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D.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
3.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据图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4.(2020七上·浙江期末)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5.(2020七上·浙江期末)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制止餐饮浪费的行为。下列人物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6.下列四个图例中,错误的是(  )
A.长城 B.等高线
C.高速公路 D.河流、湖泊
7.(2020七上·浙江期末)2020年7人民日报新媒体开启公益扶贫助农直播,有贵州农家土豆、云南八宝贡米、新疆巴旦木、甘肃西和粉条等,广大网友在网上就可以下单购得西部贫困县的特色农产品,这属于(  )
A. 文化交流 B.技术交流 C.人才交流 D.信息交流
8.(2020七上·浙江期末)小明在网上与远在美国的朋友彼得聊天,介绍自己家乡的气候时说:“我们这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小明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述气候的(  )
A.阴晴和风雨 B.天气和降水 C.冬季和夏季 D.气温和降水
9.(2020七上·浙江期末)海峡是海洋运输的重要通道,图中甲、乙、丙、丁中代表马六甲海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2020七上·浙江期末)202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并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这是香港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回归祖国23年来的重大举措。关于中、英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英两国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西部
B.中英两国分别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C.中英两国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D.两国的人口密度均较大,以黄色人种为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2020七上·浙江期末)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秦始皇与汉武帝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偃”指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什么措施削弱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3)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4)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12.(2020七上·浙江期末) 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和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料,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转》
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实际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
(1)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在此基础上开辟的商路(见图二)沟通了哪两大洲?这一事件后汉代采取什么政治措施管理西北疆域?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这一主张的推行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13.(2020七上·浙江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   ;C   ;D   
(2)图中海拔最高处是   (填字母),海拔不超过   。
(3)图中①②两条上山路线,若要选择比较有挑战性的登山路线,应选择   路线,理由是   。
(4)图中小胖位于小朱的   方向,小胖、小朱所在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
14.(2020七上·浙江期末)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   洋;乙   洲;丙   洲。
(2)丙和丁的分界线是   ,丁洲西部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丁   (经纬度)。
(3)图中丙地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点是   。
(4)图中乙地是   (填地形区),甲地在丁地的   方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是商朝的甲骨文,故不符合题意;
B是商朝的青铜器,不符合题意;
C是半坡居民的陶器,不符合题意;
D是春秋时期的铁农具,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属于容易题,用排除法即可。
2.【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缩写知识可知:
A涿鹿之战是炎帝和黄帝对战蚩尤部落,故排除;
B商纣王暴虐,是商朝的最后一位王,故排除;
C符合题意;
D国人暴动是周厉王在位时期,故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三代的历史,难度不大,正确识记即可。
3.【答案】A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世纪纪年法,“世纪”需要加1,“年代”不需要加,所以公元前273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从年代尺上看,是属于公元前3世纪的前期.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年号和古代纪年方法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年号和古代纪年方法的有关史实.
4.【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提示信息可知,描述的是夏商周时期的历史。
A是中华文明起源,故排除;
B符合题意;
C是秦汉时期,故排除;
D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三代内容,难度不大,正确识记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即可。
5.【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故排除;
B墨子主张“节用”,故符合题意;
C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故排除;
D韩非子主张法治,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内容,难度不大,正确识记不同代表人物的主张即可。
6.【答案】C
【知识点】图例和注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速公路的图例错误,表示成铁路的图例了。其他正确。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图例是地图上所用符号和色彩所表示特征的释义和说明.注记是在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山高水深等的数字。
7.【答案】D
【知识点】区域合作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新媒体在网上发布贫苦县特色农产品信息”,这是信息交流。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合。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区域联系,具体情境的运用,正确理解区域联系涉及的内容即可,难度不大。
8.【答案】D
【知识点】描述气候的两大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高温”“寒冷”是描述当地的气温,“多雨”“干燥”是描述当地的降水。故D符合题意,A、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气候的描述,难度不大,识记气候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即可。
9.【答案】A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马六甲海峡,B是直布罗陀海峡,C是白令海峡,D土耳其海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海峡的地理位置,难度略大,需要准确识记海峡所在位置。
10.【答案】B
【知识点】世界主要国家的区别(面积、人口、经济水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英国是一个岛国,故A和C排除;
B说法正确;
D英国以白色人种为主,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英两国的概况,难度不大,正确识记即可。
11.【答案】(1)分封制;废分封,立郡县(或实行郡县制)。
(2)主父偃;颁布“推恩令”。
(3)秦始皇时派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长城(或筑长城,御匈奴);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4)①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②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准确地评价;③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有侯王”说明当时实行分封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偃”指的是主父偃。根据题意“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说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位时期,北击匈奴修建长城。汉武帝在位时期,派卫青、霍去病无力反击匈奴。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评价历史人物应该辩证的观点,历史地评价。
故答案为:(1) 分封制;废分封,立郡县(或实行郡县制)
(2) 主父偃;颁布“推恩令”
(3) 秦始皇时派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长城(或筑长城,御匈奴);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4) ①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②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准确地评价;③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
【点评】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有关历史,如何评价历史人物,难度适中。需要学会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12.【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亚欧;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实意义是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根据图二信息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联系了欧亚两大洲。此后汉代在西域设置里都护府,管理西域事物。
(2)根据所学知识和题意可知,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3)根据材料三可知,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从今天角度看,促进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带国家的经济合作交流,实现合作共赢。
故答案为:(1) 张骞出使西域;亚欧;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实意义是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有关内容,难度略大,重视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13.【答案】(1)山顶;山谷;山脊
(2)B;700;100
(3)②;等高线密集,表示陡坡,爬起来更富挑战性。
(4)东南;200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可知,A是山顶,C等高线往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是山谷;D是山脊,等高线往海拔低的地方凸出。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等高距是100,B的海拔在600-700,A的海拔是400-500,因此最高处是B 。
(3)根据题意可知,选择有挑战性的登山路线,即等高线比较密集,坡度较陡,应该选择②处。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图采用指向标定向法,小胖位于小朱的东南方,小胖的海拔高度为100米,小朱的海拔高度为300米,他们的相对高度为200米。
故答案为(1)山顶、山谷、山脊
(2)B,700
(3)②; 等高线密集,表示陡坡,爬起来更富挑战性。
(4)东南,200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难度不大,学会如何读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1)印度;南美;非
(2)苏伊士运河;阿拉伯半岛;北纬23.5°,东经90°(23.5°N,90°E)。
(3)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4)安第斯山脉;正南
【知识点】经纬网;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本图的中心是南半球。甲被大洋洲、亚洲和非洲包围,是印度洋;乙是南美洲,丙是非洲。
(2)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丁是亚洲,西部有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丁所在的经纬度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为北纬23.5°,东经90°。
(3)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知,丙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
(4)根据世界地形图可知,乙地势安第斯山脉,甲和丁在同一条经线上,根据经纬网定向法,可知甲在丁的正南方向。
故答案为(1)印度洋、南美洲、非洲
(2)苏伊士运河、阿拉伯半岛、 北纬23.5°,东经90°(23.5°N,90°E)
(3)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4)安第斯山脉、正南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地图的判读,难度偏大,采用的非惯性思维判读地图。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