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七上·青田期末)一位考古学家在研究北京人遗址后写了论文《北京人: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论文中不可能出现的结论是(  )
A.他们使用火烧烤猎物 B.他们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C.他们懂得使用天然漆 D.他们已经过上群居生活
【答案】C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ABD三项说法正确,论文中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
C项他们懂得使用天然漆论文中不可能出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远古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2.(2020七上·青田期末)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 干栏式房屋 B.半地穴式房屋
C.出土的稻谷 D.铜鼎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AC两项能反映河姆渡居民生活状况,不符合题意;
B项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符合题意;
D项铜鼎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之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半坡人的生活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知道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3.(2020七上·青田期末)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商周时期人们把汉字铸在青铜器上
B.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
C.秦朝时期汉字的主要书写材料变为纸张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西汉末年,我国出现了纸。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使纸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ABD三项叙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秦朝时期汉字的主要书写材料变为纸张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造纸术的出现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相关史实,准确识记西汉末年,我国出现了纸。
4.(2020七上·青田期末)下面是学习完商鞅变法一节后,某兴趣小组四位同学的发言,讨论的题目是“假如我穿越到公元前356年后的秦国”。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
A.我要遵守法度不敢以身试法
B.我会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得到爵位和土地
C.我可以世袭家族的一切特权
D.我要努力生产,争取获得免除徭役的奖励
【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编制户籍,实行连坐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ABD三项叙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我可以世袭家族的一切特权表述错误,不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因为商鞅变法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
5.(2020七上·青田期末)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曹操在微信朋友圈中最有可能“晒”出的内容是(  )
①起床后锻炼身体做“五禽戏” ②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③阅读司马迁的《史记》 ④官渡之战大胜袁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改国号为魏。排除含②的选项。
B项①③④是曹操在微信朋友圈中最有可能“晒”出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曹操的事迹。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020七上·青田期末)“家国情怀”是历中学科追求的核心素养之一,而“国家主权意识”又是“家国情怀”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史实中,能体现当今“家国情怀”的“国家主权意识”的有(  )
A.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C.氐族人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提倡儒学
D.“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中,宋朝疆域最大
【答案】B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这体现了当今“家国情怀”的“国家主权意识”。
ACD三项都不能体现当今“家国情怀”的“国家主权意识”,不符合题意;
B项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能体现当今“家国情怀”的“国家主权意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时期与台湾的联系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7.(2020七上·青田期末)下图出自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壁画,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研究的主题是(  )
A.民族交融 B.政权并立 C.江南开发 D.民族矛盾
【答案】A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据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的砖画“制作蒸馍与烙饼”“食用烧烤食品”可知,这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汉人学习胡人的生活习俗,胡人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相互交融,体现了民族融合。故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民族交融。
A项民族交融是研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BCD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不足以得出“江南开发、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的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要求具备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8.下列不是地图的“语言”的是(  )
A.比例尺 B.方向 C.图例 D.形状
【答案】D
【知识点】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解析】【分析】地图种类多样,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要素,形状不是地图的“语言”。
故答案为:D。
【点评】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就是图例,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就是注记,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9.(2020七上·青田期末)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我市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平安巡防队”,在社区内展开巡逻,这是社区在实行(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答案】D
【知识点】社区功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我市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平安巡防队”,在社区内展开巡逻,这是社区在实行管理功能。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区政治功能包括选举、落实政策等;经济功能包括社区工厂,超市等;社区文化功能包括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等;社区管理功能包括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区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计生和治安等各项管理。
10.(2020七上·青田期末)聚落居民的建筑是居民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下面地区、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匹配的是(  )
A.西亚——墙厚窗小——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
B.杭州——窑洞——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夏季
C.云南——吊脚楼——全年气候炎热、降水稀少
D.北极——冰屋——气候寒冷多雨、山地地形
【答案】A
【知识点】乡村聚落;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往往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沙特阿拉伯的乡村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以适应那里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干燥少雨,多风沙天气,光线充足,窑洞一般背风建设,呈东北西南方向,可以保暖驱寒,避免风沙天气的侵害;东南亚的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多雨,湿热的气候特点使当地居民居住在高架屋中;中国南方多尖顶房是因为南方雨水较丰沛,为了方便尽快的排水,所以要建成尖顶的房子。
11.(2020七上·青田期末) 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对珠峰的海拔进行重新测量,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读“珠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小题。
(1)从1号营地到珠峰山顶,途经的地形部位主要是(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2)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攀登的大致方向是(  )
A.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B.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C.先向西北,再向东北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答案】(1)C
(2)D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方向
【解析】【分析】(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可知,从1号营地到珠峰山顶,途经的地形部位主要是山脊。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根据给出的指向标,建立方向坐标。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攀登的大致方向是 先向东南,再向西南。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二、非选择题
12.(2020七上·青田期末)【读图填空】读下边“竖版世界地图”回答问题。
(1)本图的定位方法是   。
(2)写出大洲的名称:A为    ;D为   ;G为   。
(3)图中表示纬度最高的大洋是   ,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跨经度最大的洋是   。(均填序号)
(4)世界七大洲中,发达国家最多并且海拔最低的大洲是   (填字母),该洲人种主要是   ;位于E洲,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二的国家是   ,该国居民主要信仰   教。
【答案】(1)经纬网定向法
(2)亚洲;南美洲;南极洲
(3)①;④;①
(4)F;白种人;加拿大;基督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本图的定位方法是经纬网定向法。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写出大洲的名称:A为亚洲;D为南美洲;G为南极洲。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表示纬度最高的大洋是①,面积最大的大洋是④,跨经度最大的洋是①。(均填序号)
(4)、世界七大洲中,发达国家最多并且海拔最低的大洲是F(填字母),该洲人种主要是白种人;位于E洲,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二的国家是加拿大,该国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13.(2020七上·青田期末)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神州大地上劳作生息,推动经济发展的活动构成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远古时期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到了战国时期,人们也曾经因为B在水利方面的卓越贡献而对他有下面这样的赞誉:“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二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 材料一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 B主持下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3)材料三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局面?江南出现这样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案】(1)A指大禹 B指李冰。都江堰。
(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3)土地开垦数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纺织业发达等。北方人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提供了先进生产工具与技术。
(4)农业技术的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社会的稳定等。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大禹、李冰。B主持下修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
(2)据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和司马迁的记载,可以推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是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
(3)根据材料三可知,材料从土地开垦数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纺织业发达等几个方面描述了经济的发展局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北人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4)依据上面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的认识有农业技术的改进;统治者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社会的稳定等。
故答案为:(1)A指大禹 B指李冰。都江堰。
(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3)土地开垦数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纺织业发达等。北方人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提供了先进生产工具与技术。
(4)农业技术的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社会的稳定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神州大地上劳作生息,推动经济发展的活动构成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为切入点,考查了大禹治水、都江堰、农业进步、农业发展的原因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2020七上·青田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选自《漫画中国通史故事》,图中人物正在就治国理政展开辩论。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①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不同)方,指意(意旨)不同,是以上亡(通“无”)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③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判断漫画中的历史现象发生的时期并将下表填写完整。
思想 学派 代表人物
实施仁政治理天下 儒家 ①
采用法术治理天下 ② 韩非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③ 庄子
(2)根据材料一,为这组漫画取一个恰当的名称。
(3)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观点。指出材料二中哪些表述是董仲舒提出这一观点的原因。(写序号即可)
(4)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观点,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1)战国时期。①:孟子②:法家③:道家
(2)百家争鸣。
(3)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①。
(4)措施: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达到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知识点】百家争鸣;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中的历史现象发生的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具有今天的环境保护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
(2)依据材料一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这组漫画取一个恰当的名称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3)依据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人是以上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观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中表述①是董仲舒提出这一观点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这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巩固了汉朝的大一统。
故答案为:(1)战国时期。①:孟子②:法家③:道家。
(2)百家争鸣。
(3)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①。
(4)措施: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达到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大一统的措施。掌握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大一统的措施。
1 / 1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七上·青田期末)一位考古学家在研究北京人遗址后写了论文《北京人: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论文中不可能出现的结论是(  )
A.他们使用火烧烤猎物 B.他们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C.他们懂得使用天然漆 D.他们已经过上群居生活
2.(2020七上·青田期末)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 干栏式房屋 B.半地穴式房屋
C.出土的稻谷 D.铜鼎
3.(2020七上·青田期末)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商周时期人们把汉字铸在青铜器上
B.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
C.秦朝时期汉字的主要书写材料变为纸张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2020七上·青田期末)下面是学习完商鞅变法一节后,某兴趣小组四位同学的发言,讨论的题目是“假如我穿越到公元前356年后的秦国”。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
A.我要遵守法度不敢以身试法
B.我会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得到爵位和土地
C.我可以世袭家族的一切特权
D.我要努力生产,争取获得免除徭役的奖励
5.(2020七上·青田期末)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曹操在微信朋友圈中最有可能“晒”出的内容是(  )
①起床后锻炼身体做“五禽戏” ②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③阅读司马迁的《史记》 ④官渡之战大胜袁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2020七上·青田期末)“家国情怀”是历中学科追求的核心素养之一,而“国家主权意识”又是“家国情怀”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史实中,能体现当今“家国情怀”的“国家主权意识”的有(  )
A.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C.氐族人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提倡儒学
D.“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中,宋朝疆域最大
7.(2020七上·青田期末)下图出自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壁画,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研究的主题是(  )
A.民族交融 B.政权并立 C.江南开发 D.民族矛盾
8.下列不是地图的“语言”的是(  )
A.比例尺 B.方向 C.图例 D.形状
9.(2020七上·青田期末)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我市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平安巡防队”,在社区内展开巡逻,这是社区在实行(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10.(2020七上·青田期末)聚落居民的建筑是居民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下面地区、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匹配的是(  )
A.西亚——墙厚窗小——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
B.杭州——窑洞——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夏季
C.云南——吊脚楼——全年气候炎热、降水稀少
D.北极——冰屋——气候寒冷多雨、山地地形
11.(2020七上·青田期末) 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对珠峰的海拔进行重新测量,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读“珠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小题。
(1)从1号营地到珠峰山顶,途经的地形部位主要是(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2)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攀登的大致方向是(  )
A.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B.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C.先向西北,再向东北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二、非选择题
12.(2020七上·青田期末)【读图填空】读下边“竖版世界地图”回答问题。
(1)本图的定位方法是   。
(2)写出大洲的名称:A为    ;D为   ;G为   。
(3)图中表示纬度最高的大洋是   ,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跨经度最大的洋是   。(均填序号)
(4)世界七大洲中,发达国家最多并且海拔最低的大洲是   (填字母),该洲人种主要是   ;位于E洲,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二的国家是   ,该国居民主要信仰   教。
13.(2020七上·青田期末)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神州大地上劳作生息,推动经济发展的活动构成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远古时期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到了战国时期,人们也曾经因为B在水利方面的卓越贡献而对他有下面这样的赞誉:“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二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 材料一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 B主持下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3)材料三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局面?江南出现这样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14.(2020七上·青田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选自《漫画中国通史故事》,图中人物正在就治国理政展开辩论。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①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不同)方,指意(意旨)不同,是以上亡(通“无”)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③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判断漫画中的历史现象发生的时期并将下表填写完整。
思想 学派 代表人物
实施仁政治理天下 儒家 ①
采用法术治理天下 ② 韩非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③ 庄子
(2)根据材料一,为这组漫画取一个恰当的名称。
(3)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观点。指出材料二中哪些表述是董仲舒提出这一观点的原因。(写序号即可)
(4)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观点,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ABD三项说法正确,论文中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
C项他们懂得使用天然漆论文中不可能出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远古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2.【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AC两项能反映河姆渡居民生活状况,不符合题意;
B项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符合题意;
D项铜鼎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之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半坡人的生活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知道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3.【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西汉末年,我国出现了纸。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使纸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ABD三项叙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秦朝时期汉字的主要书写材料变为纸张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造纸术的出现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相关史实,准确识记西汉末年,我国出现了纸。
4.【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编制户籍,实行连坐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ABD三项叙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我可以世袭家族的一切特权表述错误,不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因为商鞅变法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
5.【答案】B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改国号为魏。排除含②的选项。
B项①③④是曹操在微信朋友圈中最有可能“晒”出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曹操的事迹。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这体现了当今“家国情怀”的“国家主权意识”。
ACD三项都不能体现当今“家国情怀”的“国家主权意识”,不符合题意;
B项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能体现当今“家国情怀”的“国家主权意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时期与台湾的联系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7.【答案】A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据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的砖画“制作蒸馍与烙饼”“食用烧烤食品”可知,这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汉人学习胡人的生活习俗,胡人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相互交融,体现了民族融合。故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民族交融。
A项民族交融是研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BCD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不足以得出“江南开发、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的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要求具备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解析】【分析】地图种类多样,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要素,形状不是地图的“语言”。
故答案为:D。
【点评】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就是图例,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就是注记,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9.【答案】D
【知识点】社区功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我市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平安巡防队”,在社区内展开巡逻,这是社区在实行管理功能。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区政治功能包括选举、落实政策等;经济功能包括社区工厂,超市等;社区文化功能包括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等;社区管理功能包括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区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计生和治安等各项管理。
10.【答案】A
【知识点】乡村聚落;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往往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沙特阿拉伯的乡村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以适应那里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干燥少雨,多风沙天气,光线充足,窑洞一般背风建设,呈东北西南方向,可以保暖驱寒,避免风沙天气的侵害;东南亚的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多雨,湿热的气候特点使当地居民居住在高架屋中;中国南方多尖顶房是因为南方雨水较丰沛,为了方便尽快的排水,所以要建成尖顶的房子。
11.【答案】(1)C
(2)D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方向
【解析】【分析】(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可知,从1号营地到珠峰山顶,途经的地形部位主要是山脊。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根据给出的指向标,建立方向坐标。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攀登的大致方向是 先向东南,再向西南。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2.【答案】(1)经纬网定向法
(2)亚洲;南美洲;南极洲
(3)①;④;①
(4)F;白种人;加拿大;基督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本图的定位方法是经纬网定向法。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写出大洲的名称:A为亚洲;D为南美洲;G为南极洲。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表示纬度最高的大洋是①,面积最大的大洋是④,跨经度最大的洋是①。(均填序号)
(4)、世界七大洲中,发达国家最多并且海拔最低的大洲是F(填字母),该洲人种主要是白种人;位于E洲,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二的国家是加拿大,该国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13.【答案】(1)A指大禹 B指李冰。都江堰。
(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3)土地开垦数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纺织业发达等。北方人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提供了先进生产工具与技术。
(4)农业技术的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社会的稳定等。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大禹、李冰。B主持下修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
(2)据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和司马迁的记载,可以推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是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
(3)根据材料三可知,材料从土地开垦数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纺织业发达等几个方面描述了经济的发展局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北人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4)依据上面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的认识有农业技术的改进;统治者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社会的稳定等。
故答案为:(1)A指大禹 B指李冰。都江堰。
(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3)土地开垦数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纺织业发达等。北方人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提供了先进生产工具与技术。
(4)农业技术的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社会的稳定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神州大地上劳作生息,推动经济发展的活动构成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为切入点,考查了大禹治水、都江堰、农业进步、农业发展的原因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答案】(1)战国时期。①:孟子②:法家③:道家
(2)百家争鸣。
(3)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①。
(4)措施: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达到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知识点】百家争鸣;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中的历史现象发生的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具有今天的环境保护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
(2)依据材料一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这组漫画取一个恰当的名称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3)依据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人是以上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观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中表述①是董仲舒提出这一观点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这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巩固了汉朝的大一统。
故答案为:(1)战国时期。①:孟子②:法家③:道家。
(2)百家争鸣。
(3)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①。
(4)措施: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达到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大一统的措施。掌握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大一统的措施。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