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七上·瑞安期末)下图为某中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准备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题。(1)下列关于该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A.山峰M点的海拔约为950米 B.山峰M位于A点西方C.小溪的流向是自东南流向西北 D.图中甲代表的地形部位是鞍部(2)该图缺少的地图“语言”是( )①比例尺②图例③注记④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露营营地应选择在开阔安全、背风背阴和水源补给便利的地方,图中的最佳营地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D(2)A(3)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100米。山峰M点的海拔约为650米。根据指向标判读,山峰M位于A点西南方;小溪的流向是自西流向东;图中甲代表的地形部位是鞍部;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2)、根据地图的三要素判读,该图缺少的地图“语言”是①比例尺,②图例,①②,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3)、露营营地应选择在开阔安全、背风背阴和水源补给便利的地方,图中的最佳营地是丙。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理想的宿营地应背风、向阳,而且附近有可得用的充足水源。不要选择山顶的开阔地,这里风会很大,山谷底会聚集下沉的冷空气,潮气很重。山腰的平地是接纳雨水的好地方,但很潮湿,不宜先做营地。2.(2020七上·瑞安期末)下列关于甲、乙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甲地区的居民是黄色人种,使用阿拉伯语②甲地区主要的宗教信仰是伊斯兰教③乙地区的某河流被称为“世界第一长河”④乙地区的人口密度比甲地区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D【知识点】人口密度;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世界主要语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根据图中轮廓可知,甲地是阿拉伯半岛,乙地是印度半岛。①甲地区的居民是白色人种,使用阿拉伯语;②甲地区主要的宗教信仰是伊斯兰教,正确。③乙地区的某河流被称为“世界第一长河”,错误,世界第一长河是尼罗河在埃及。④乙地区的人口密度比甲地区大,正确。②④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一般把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该地居民属于白色人种;西亚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沙特阿拉伯的古城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作为伊斯兰教第一圣地,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真寺。3.(2020七上·瑞安期末)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如果想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可以参观的遗址有( )①元谋人遗址 ②北京人遗址 ③半坡遗址 ④河姆渡遗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展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浙江余姚市,是世界上最早种植了水稻的原始居民,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元谋人时期、北京人时期原始农业尚未出现,所以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不是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D项③④可以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知道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4.(2020七上·瑞安期末)“通大川、决壅塞,凿农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材料中描述的人物能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得益于(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答案】B【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可见“禅让制”的实质是公共推举,首领让贤选出首领。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禅让制是题干材料中描述的人物能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禅让的相关史实。(2020七上·瑞安期末)某学习小组开展了秦汉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据此,回答下题。5.“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之所以称秦皇汉武为二十四朝之皇帝,是因为他们都( )①统一人民思想 ②巩固北方边境 ③加强中央集权 ④实行轻徭薄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下列对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开放革新的时代【答案】5.A6.C【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汉武帝的主要事迹,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对比分析能力。(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汉时期阶段特征,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结合所学可知,①统一人民思想、②巩固北方边境、③加强中央集权属于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相同点,故①②③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故④不正确。A项①②③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西汉汉武帝推进了大一统格局,秦汉时期阶段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A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夏商西周时期的阶段特征,不符合题意;B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不符合题意;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符合题意;D项开放革新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2020七上·瑞安期末)下列与“西域”相关事件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班超经营西域——重新建立汉朝与西域的联系B.设立西域都护——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C.甘英凿空西域——使用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D.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答案】C【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凿空”的意思是开通道路,指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通了丝绸之路。公元97年,班超在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此行动开辟了通往西亚的新路线。ABD三项论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甘英凿空西域---使用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论述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域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8.(2020七上·瑞安期末)东汉末年分三国,图示中①②所代表的分别是( )A.阪泉之战: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赤壁之战C.牧野之战: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涿鹿之战【答案】B【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解析】【分析】结合所学,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08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采用火攻,以少胜多。此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分别是图示中①②所代表的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要求掌握基础史实。9.(2020七上·瑞安期末)下列四个场景中,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A.战国时期最先称霸的是楚庄王B.秦朝的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夏朝时,在龟甲上刻下占卜吉凶的结果【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解析】【分析】A项战国时期最先称霸的是楚庄王与历史事实不符,战国时期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不符合题意;B项秦朝的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与历史事实不符,战国的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不符合题意;C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与历史事实相符,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这种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符合题意;D项夏朝时,在龟甲上刻下占卜吉凶的结果与历史事实不符,商朝时,在龟甲上刻下占卜吉凶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二、非选择题10.(2020七上·瑞安期末)换个角度看世界,读竖版世界地图,回答问题。(1)图中虚线部分为海上丝绸之路,它从中国出发,经马六甲海峡,过A 洋,乙 洲,穿C 运河,进入地中海,最终到达甲 洲。(2)图中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3)以下能反映D区域气候类型特征的图为 (填序号),该气候特征是 。(4)请写出图中E点的经纬度位置( , )【答案】(1)印度;非;苏伊士;欧(2)直布罗陀海峡(3)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4)0°;75°E【知识点】经纬网;大洲和大洋;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解析】【分析】(1)、图中虚线部分为海上丝绸之路,它从中国出发,经马六甲海峡,过A是印度洋,乙是非洲,穿C是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最终到达甲是欧洲。(2)、图中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3)、以下能反映D区域气候类型特征的图为①(填序号),该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4)、请写出图中E点的经纬度位置(0°,75°E)。【点评】各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11.(2020七上·瑞安期末)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某班同学以“文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请你参与。[品文化表现]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孔子:强调“仁”的思想 A:主张实行“仁政" 老子:政治上主张“B”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两汉 C: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创作伤寒杂病论》 司马迁:创作《史记》 张角:创立太平道 张陵:创立五斗来道D(填宗教)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 贾思勰:撰写《E》 祖冲之:精确计算出圆周率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 王羲之:《F》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析文化繁荣]材料一:两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主要因素是:一是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经济的发展,二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张传玺《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张骞 出使西城路线示意图》材料三: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中原,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生活。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评文化抉择 )材料四:《不同时期统治者对儒家学派认可程度变化曲线图》(1)运用所学知识,将ABCDEF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由上述材料可知,促使两汉以及魏晋南北朝文化繁荣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材料四的变化曲线图中,A、B两处体现了统治者对该学派态度的不同抉择,其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并写出B措施的影响。【答案】(1)A:孟子;B:“无为而治”; C:蔡伦;D:佛教;E:《齐民要术》;F:《兰亭集序》(2)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A: 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知识点】百家争鸣;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无为而治”。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北朝时期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这是我国现存址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2)由上述材料可知,促使两汉以及魏晋南北朝文化繁荣的共同原因: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答案为:(1)A:孟子;B:“无为而治”;C:蔡伦;D:佛教;E:《齐民要术》;F:《兰亭集序》。(2)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促使两汉以及魏晋南北朝文化繁荣的共同原因,秦始皇、汉武帝对待儒家的态度。要求具备材料分析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1 / 1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七上·瑞安期末)下图为某中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准备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题。(1)下列关于该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A.山峰M点的海拔约为950米 B.山峰M位于A点西方C.小溪的流向是自东南流向西北 D.图中甲代表的地形部位是鞍部(2)该图缺少的地图“语言”是( )①比例尺②图例③注记④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露营营地应选择在开阔安全、背风背阴和水源补给便利的地方,图中的最佳营地是( )A.甲 B.乙 C.丙 D.丁2.(2020七上·瑞安期末)下列关于甲、乙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甲地区的居民是黄色人种,使用阿拉伯语②甲地区主要的宗教信仰是伊斯兰教③乙地区的某河流被称为“世界第一长河”④乙地区的人口密度比甲地区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2020七上·瑞安期末)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如果想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可以参观的遗址有( )①元谋人遗址 ②北京人遗址 ③半坡遗址 ④河姆渡遗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2020七上·瑞安期末)“通大川、决壅塞,凿农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材料中描述的人物能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得益于(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2020七上·瑞安期末)某学习小组开展了秦汉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据此,回答下题。5.“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之所以称秦皇汉武为二十四朝之皇帝,是因为他们都( )①统一人民思想 ②巩固北方边境 ③加强中央集权 ④实行轻徭薄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下列对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开放革新的时代7.(2020七上·瑞安期末)下列与“西域”相关事件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班超经营西域——重新建立汉朝与西域的联系B.设立西域都护——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C.甘英凿空西域——使用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D.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8.(2020七上·瑞安期末)东汉末年分三国,图示中①②所代表的分别是( )A.阪泉之战: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赤壁之战C.牧野之战: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涿鹿之战9.(2020七上·瑞安期末)下列四个场景中,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A.战国时期最先称霸的是楚庄王B.秦朝的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夏朝时,在龟甲上刻下占卜吉凶的结果二、非选择题10.(2020七上·瑞安期末)换个角度看世界,读竖版世界地图,回答问题。(1)图中虚线部分为海上丝绸之路,它从中国出发,经马六甲海峡,过A 洋,乙 洲,穿C 运河,进入地中海,最终到达甲 洲。(2)图中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3)以下能反映D区域气候类型特征的图为 (填序号),该气候特征是 。(4)请写出图中E点的经纬度位置( , )11.(2020七上·瑞安期末)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某班同学以“文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请你参与。[品文化表现]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孔子:强调“仁”的思想 A:主张实行“仁政" 老子:政治上主张“B”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两汉 C: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创作伤寒杂病论》 司马迁:创作《史记》 张角:创立太平道 张陵:创立五斗来道D(填宗教)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 贾思勰:撰写《E》 祖冲之:精确计算出圆周率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 王羲之:《F》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析文化繁荣]材料一:两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主要因素是:一是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经济的发展,二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张传玺《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张骞 出使西城路线示意图》材料三: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中原,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生活。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评文化抉择 )材料四:《不同时期统治者对儒家学派认可程度变化曲线图》(1)运用所学知识,将ABCDEF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由上述材料可知,促使两汉以及魏晋南北朝文化繁荣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材料四的变化曲线图中,A、B两处体现了统治者对该学派态度的不同抉择,其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并写出B措施的影响。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D(2)A(3)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100米。山峰M点的海拔约为650米。根据指向标判读,山峰M位于A点西南方;小溪的流向是自西流向东;图中甲代表的地形部位是鞍部;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2)、根据地图的三要素判读,该图缺少的地图“语言”是①比例尺,②图例,①②,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3)、露营营地应选择在开阔安全、背风背阴和水源补给便利的地方,图中的最佳营地是丙。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理想的宿营地应背风、向阳,而且附近有可得用的充足水源。不要选择山顶的开阔地,这里风会很大,山谷底会聚集下沉的冷空气,潮气很重。山腰的平地是接纳雨水的好地方,但很潮湿,不宜先做营地。2.【答案】D【知识点】人口密度;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世界主要语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根据图中轮廓可知,甲地是阿拉伯半岛,乙地是印度半岛。①甲地区的居民是白色人种,使用阿拉伯语;②甲地区主要的宗教信仰是伊斯兰教,正确。③乙地区的某河流被称为“世界第一长河”,错误,世界第一长河是尼罗河在埃及。④乙地区的人口密度比甲地区大,正确。②④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一般把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该地居民属于白色人种;西亚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沙特阿拉伯的古城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作为伊斯兰教第一圣地,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真寺。3.【答案】D【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展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浙江余姚市,是世界上最早种植了水稻的原始居民,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元谋人时期、北京人时期原始农业尚未出现,所以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不是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D项③④可以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知道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4.【答案】B【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可见“禅让制”的实质是公共推举,首领让贤选出首领。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禅让制是题干材料中描述的人物能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禅让的相关史实。【答案】5.A6.C【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汉武帝的主要事迹,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对比分析能力。(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汉时期阶段特征,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结合所学可知,①统一人民思想、②巩固北方边境、③加强中央集权属于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相同点,故①②③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故④不正确。A项①②③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西汉汉武帝推进了大一统格局,秦汉时期阶段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A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夏商西周时期的阶段特征,不符合题意;B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不符合题意;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符合题意;D项开放革新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答案】C【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凿空”的意思是开通道路,指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通了丝绸之路。公元97年,班超在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此行动开辟了通往西亚的新路线。ABD三项论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甘英凿空西域---使用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论述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域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8.【答案】B【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解析】【分析】结合所学,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08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采用火攻,以少胜多。此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分别是图示中①②所代表的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要求掌握基础史实。9.【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解析】【分析】A项战国时期最先称霸的是楚庄王与历史事实不符,战国时期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不符合题意;B项秦朝的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与历史事实不符,战国的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不符合题意;C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与历史事实相符,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这种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符合题意;D项夏朝时,在龟甲上刻下占卜吉凶的结果与历史事实不符,商朝时,在龟甲上刻下占卜吉凶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10.【答案】(1)印度;非;苏伊士;欧(2)直布罗陀海峡(3)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4)0°;75°E【知识点】经纬网;大洲和大洋;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解析】【分析】(1)、图中虚线部分为海上丝绸之路,它从中国出发,经马六甲海峡,过A是印度洋,乙是非洲,穿C是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最终到达甲是欧洲。(2)、图中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3)、以下能反映D区域气候类型特征的图为①(填序号),该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4)、请写出图中E点的经纬度位置(0°,75°E)。【点评】各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11.【答案】(1)A:孟子;B:“无为而治”; C:蔡伦;D:佛教;E:《齐民要术》;F:《兰亭集序》(2)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A: 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知识点】百家争鸣;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无为而治”。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北朝时期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这是我国现存址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2)由上述材料可知,促使两汉以及魏晋南北朝文化繁荣的共同原因: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答案为:(1)A:孟子;B:“无为而治”;C:蔡伦;D:佛教;E:《齐民要术》;F:《兰亭集序》。(2)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促使两汉以及魏晋南北朝文化繁荣的共同原因,秦始皇、汉武帝对待儒家的态度。要求具备材料分析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