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青田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发祥于(  )
A.北京、江西南昌 B.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C.广州、江西井冈山 D.湖北武昌、河南郑州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习近平主席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发祥于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参加者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选举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国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是“红船精神”的发祥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把握红船精神。
2.(2020九上·青田期末)1932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这一“新的政策”的特点是(  )
A. 对工业的调整 B.从根本上调整资本主义制度
C.消除经济危机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932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这一“新的政策”指的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为挽救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即《国家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同时在各个领域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过去资本主义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由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使得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造成的冲击,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先河,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ABC三项都不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D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3.(2020九上·青田期末)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 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 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可知,与此诗相关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ACD三项都不是与题干诗相关的历史背景,不符合题意;
B项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是与题干诗相关的历史背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遵义会议的知识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4.(2020九上·青田期末)“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二次革命”(  )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使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可知,第二次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中“第二次革命”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是辛亥革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5.(2020九上·青田期末)1919年4月底,美国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高校讲演100余场,历时1年零3个月。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 学生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
B.报纸刊登了多篇白话文作品
C.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
D.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北伐战争不到半年,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A项学生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和题干时间“1919年4月底”不符,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符合题意;
BCD三项杜威在华巡讲期间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6.(2020九上·青田期末)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 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必然得到人民拥护而从弱到强不断成长。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进入低潮,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所以以上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力量是削弱的。
ABC三项均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项能够反映题干结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识图、分析理解、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7.(2020九上·青田期末)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曾预言“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下列能够印证这一预言的是(  )
A.中国爆发五四运动 B.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C.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答案】C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6月的巴黎和会,战胜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把德国的殖民地瓜分殆尽,该体系表面上是“和平”体系,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因分赃不均,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使得各国矛盾加剧,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1939年德国挑起二战,报复性地打击欧洲,这一体系被彻底打破。
ABD三项都不能印证题干预言,不符合题意;
C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能印证题干预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的影响及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题干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8.(2020九上·青田期末)伦敦《泰晤士报》“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年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此战役的影响是(  )
A.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答案】C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题干报道评论的是淞沪会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于8月3日,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为保卫上海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A项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台儿庄战役,不符合题意;
B项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是武汉会战,不符合题意;
C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是淞沪会战,符合题意;
D项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平型关大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淞沪会战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淞沪会战以及意义。
9.(2020九上·青田期末)《二战期间的著名战役》一文中描述了这样一场战役:“1942年7月7日,希特勒集中150万兵力,向苏联发动夏季攻势,目的是占领斯大林格勒…可是出乎意料,他们在这里遭遇到最顽强的抵抗。”该战役(  )
A.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达到世界规模
B.是德国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C.不仅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彻底改变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
【答案】C
【知识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A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达到世界规模的是诺曼底登陆,不符合题意;
B项是德国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的是莫斯科保卫战,不符合题意;
C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符合题意;
D项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彻底改变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的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0.(2020九上·青田期末)如图为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遵义会议应该填入图中的(  )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长征的经过是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所以遵义会议应该填入图中的A处。
A项A应该填入遵义会议,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遵义会议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长征的相关知识,掌握长征的历程及相关重大事件。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二、非选择题
11.(2020九上·青田期末)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经历了“向西方学习——以俄为师——走自己的路”的艰辛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仁人志士的寻梦之路(部分)
材料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文件在法律上宣告中国何种政体的确立。
(2)没有“以俄为师”,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起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新道路。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相关史实,说明这条革命道路是如何开辟的。
【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和制
(2)①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②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③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3)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土地革命,从农村包围城市,进而武装夺取政权;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8月7日,汉口会议召开,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中国革命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转战至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知识点】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2)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27年,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惨重。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他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故答案为:(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和制。
(2)①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②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③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3)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土地革命,从农村包围城市,进而武装夺取政权;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8月7日,汉口会议召开,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中国革命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转战至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工农武装割据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020九上·青田期末)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铭记、催人奋进的事件。阅读材料,回答同题
材料一: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掀起了一场思想革命,唤醒国家及人民。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3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示威游行队伍高喊着“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材料三:有人说,1921年7月23日,中国在黑暗中迎来曙光。
(1)结合材料一,除陈独秀外,另列举这一场思想革命中涌现的知识分子,并简述他们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2)简述材料二中游行队伍提出“还我青岛”等口号的历史背景。“外争主权”的口号说明该运动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什么事情使中国迎来了曙光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
【答案】(1)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写了《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批判旧道德、旧礼制;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一“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唤醒国家及人民。”及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写了《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批判旧道德,旧礼制;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具备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二‘1919年5月4号下午。3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示威游行’及口号:“还我青岛”“拒绝合约签字”,“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指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19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消息传到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据所学知,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外争主权”体现了反帝的一面,“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封建的一面。所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求具备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五四爱国运动后期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故答案为:(1)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写了《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批判旧道德、旧礼制;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13.(2020九上·青田期末) 20世纪以来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硝烟已经散尽,却给整个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战役的胜利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
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
——美 ·罗斯福
材料三: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联合国家宣言》
(1)材料一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分别是哪两次战役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2)说明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战的转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得出罗斯福评价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依据材料一“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得出斯大林所评价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诺曼底登陆。
(2)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是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最早开始,最后结束的战争(或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历时最长)。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大量日本法西斯军队,消灭了大批日军;有力配合和支援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联盟)的形成。
故答案为:(1)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2)说明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20世纪以来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硝烟已经散尽,却给整个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为主线,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二战中的重要战役及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贡献。
1 / 1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青田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发祥于(  )
A.北京、江西南昌 B.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C.广州、江西井冈山 D.湖北武昌、河南郑州
2.(2020九上·青田期末)1932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这一“新的政策”的特点是(  )
A. 对工业的调整 B.从根本上调整资本主义制度
C.消除经济危机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2020九上·青田期末)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 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 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4.(2020九上·青田期末)“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二次革命”(  )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使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2020九上·青田期末)1919年4月底,美国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高校讲演100余场,历时1年零3个月。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 学生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
B.报纸刊登了多篇白话文作品
C.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
D.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
6.(2020九上·青田期末)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 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A. B.
C. D.
7.(2020九上·青田期末)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曾预言“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下列能够印证这一预言的是(  )
A.中国爆发五四运动 B.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C.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8.(2020九上·青田期末)伦敦《泰晤士报》“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年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此战役的影响是(  )
A.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9.(2020九上·青田期末)《二战期间的著名战役》一文中描述了这样一场战役:“1942年7月7日,希特勒集中150万兵力,向苏联发动夏季攻势,目的是占领斯大林格勒…可是出乎意料,他们在这里遭遇到最顽强的抵抗。”该战役(  )
A.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达到世界规模
B.是德国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C.不仅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彻底改变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
10.(2020九上·青田期末)如图为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遵义会议应该填入图中的(  )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11.(2020九上·青田期末)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经历了“向西方学习——以俄为师——走自己的路”的艰辛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仁人志士的寻梦之路(部分)
材料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文件在法律上宣告中国何种政体的确立。
(2)没有“以俄为师”,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起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新道路。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相关史实,说明这条革命道路是如何开辟的。
12.(2020九上·青田期末)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铭记、催人奋进的事件。阅读材料,回答同题
材料一: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掀起了一场思想革命,唤醒国家及人民。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3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示威游行队伍高喊着“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材料三:有人说,1921年7月23日,中国在黑暗中迎来曙光。
(1)结合材料一,除陈独秀外,另列举这一场思想革命中涌现的知识分子,并简述他们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2)简述材料二中游行队伍提出“还我青岛”等口号的历史背景。“外争主权”的口号说明该运动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什么事情使中国迎来了曙光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
13.(2020九上·青田期末) 20世纪以来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硝烟已经散尽,却给整个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战役的胜利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
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
——美 ·罗斯福
材料三: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联合国家宣言》
(1)材料一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分别是哪两次战役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习近平主席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发祥于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参加者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选举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国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是“红船精神”的发祥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把握红船精神。
2.【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932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这一“新的政策”指的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为挽救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即《国家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同时在各个领域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过去资本主义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由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使得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造成的冲击,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先河,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ABC三项都不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D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3.【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可知,与此诗相关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ACD三项都不是与题干诗相关的历史背景,不符合题意;
B项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是与题干诗相关的历史背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遵义会议的知识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可知,第二次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中“第二次革命”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是辛亥革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5.【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北伐战争不到半年,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A项学生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和题干时间“1919年4月底”不符,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符合题意;
BCD三项杜威在华巡讲期间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6.【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必然得到人民拥护而从弱到强不断成长。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进入低潮,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所以以上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力量是削弱的。
ABC三项均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项能够反映题干结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识图、分析理解、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7.【答案】C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6月的巴黎和会,战胜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把德国的殖民地瓜分殆尽,该体系表面上是“和平”体系,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因分赃不均,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使得各国矛盾加剧,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1939年德国挑起二战,报复性地打击欧洲,这一体系被彻底打破。
ABD三项都不能印证题干预言,不符合题意;
C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能印证题干预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的影响及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题干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8.【答案】C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题干报道评论的是淞沪会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于8月3日,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为保卫上海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A项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台儿庄战役,不符合题意;
B项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是武汉会战,不符合题意;
C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是淞沪会战,符合题意;
D项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平型关大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淞沪会战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淞沪会战以及意义。
9.【答案】C
【知识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A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达到世界规模的是诺曼底登陆,不符合题意;
B项是德国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的是莫斯科保卫战,不符合题意;
C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符合题意;
D项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彻底改变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的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0.【答案】A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长征的经过是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所以遵义会议应该填入图中的A处。
A项A应该填入遵义会议,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遵义会议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长征的相关知识,掌握长征的历程及相关重大事件。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1.【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和制
(2)①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②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③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3)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土地革命,从农村包围城市,进而武装夺取政权;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8月7日,汉口会议召开,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中国革命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转战至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知识点】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2)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27年,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惨重。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他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故答案为:(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和制。
(2)①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②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③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3)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土地革命,从农村包围城市,进而武装夺取政权;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8月7日,汉口会议召开,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中国革命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转战至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工农武装割据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1)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写了《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批判旧道德、旧礼制;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一“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唤醒国家及人民。”及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写了《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批判旧道德,旧礼制;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具备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二‘1919年5月4号下午。3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示威游行’及口号:“还我青岛”“拒绝合约签字”,“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指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19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消息传到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据所学知,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外争主权”体现了反帝的一面,“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封建的一面。所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求具备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五四爱国运动后期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故答案为:(1)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写了《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批判旧道德、旧礼制;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13.【答案】(1)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2)说明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战的转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得出罗斯福评价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依据材料一“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得出斯大林所评价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诺曼底登陆。
(2)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是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最早开始,最后结束的战争(或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历时最长)。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大量日本法西斯军队,消灭了大批日军;有力配合和支援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联盟)的形成。
故答案为:(1)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2)说明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20世纪以来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硝烟已经散尽,却给整个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为主线,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二战中的重要战役及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贡献。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