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月考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九上·余杭月考)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以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科技的进步加剧战场的残酷性 B.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C.交战双方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 D.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2.(2020九上·余杭月考)下图为“七十二烈士”墓地,它是为了纪念在( )A.广西起义中牺牲的烈士 B.安庆起义中牺牲的烈士C.萍浏醴起义中牺牲的烈士 D.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3.(2020九上·余杭月考)1912 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历史事件( )A.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C.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2020九上·余杭月考)某历史老师在新课前用右图中的这段话导入。据此回答下题。(1)这场革命“必然发生”的原因有( )①民族危机日益严重②湖北军政府的成立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④资产阶级力量强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一个用鲜血换取的政权,却挑手让给了反革命者。”这里的“政权”指的是( )A.满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5.(2020九上·余杭月考)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①处应该填写( )时间 阶段特征1924一 1927年 ①1927- 1937年 星火燎原,北上抗日1937- 1945年 团结抗战,驱除倭寇1945- 1949 年 国共对峙,战略决战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民族耻辱,变法图强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保卫和平,民主建国6.(2020九上·余杭月考)《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 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辛亥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7.(2020九上·余杭月考)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主要反映了( )A.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D.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8.(2020九上·余杭月考)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民主、科学”②“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③“三民主义”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9.(2020九上·余杭月考)《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铅印大报。读下图,回答下题。(1)根据图1判断,《红色中华》 最有可能创刊于( )A.江西瑞金 B.江西南昌 C.贵州遵义 D.广东广州(2)图2记录了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庆典活动。报中“欢送新战士开赴前方消灭敌人”表明红军准备( )A.全线出击,准备起义 B.土地革命,消灭地主C.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D.赶赴前线,粉碎“围剿”10.(2020九上·余杭月考)小军同学对下图年代尺相关信息点的记录错误的是( )A.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内战基本结束C.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D.台儿庄战役,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1.(2020九上·余杭月考)号外是一种临时编印的报刊,一般在当日有突发重大新闻时出版。根据下图《新华日报·号外》可以推断( )①此号外的出版时间应该在1945年②该宣言可能由中美苏三国共同发表③当天日本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④此时中国抗日战争已持续了十四年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2020九上·余杭月考)历史事件的发展往往存在一定联系。下列历史事件按逻辑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②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③资本主义政治危机的加剧④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爆发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二、非选择题13.(2020九上·余杭月考)20世纪前半期的世界是战争与革命的年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知识整理][比较分析]20世纪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建中,中国逐渐主动参与,成为新的世界秩序的受益者。一战中国主动参战,表明了其成为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的愿望,并恢复了部分国权:二战中国则从世界政治舞台的边缘跃入中心地带,抓住了机遇,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并在其中获得了重要地位。——摘编自王建朗《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1)运用所学知识将上图补充完整。(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中国为“恢复部分国权”付出的努力,并写出两例“二战中国……获得了重要地位”的史实依据。14.(2020九上·余杭月考)中共杭州小组是浙江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创始人是萧山人徐梅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潮起钱塘] 1920年,受五四运动时期新思潮的影响,徐梅坤与同事发起成立“淅江印刷公司工作互助会”,领导开展工人罢工斗争,并创办了浙江第一张工人报纸《曲江工潮》。1922年8月,徐梅坤以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江浙)执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来到杭州开展建党工作。9月,中共杭州小组正式成立,标志着浙江的人民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风云钱塘] 1925年8月,徐梅坤被选为中共上海印刷总工会委员长,同时兼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工农部部长,参与领导上海工人运动,连续举行了三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支持北伐战争。1927年5月,徐梅坤受组织派遣到宁波、余姚等地组织武装工作, 8月初回程途经萧山时遭到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奔腾钱塘]1935年因病被保释出狱后,徐梅坤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坚持在党外开展地下工作。1949年杭州解放前夕,国民党密谋炸毁钱塘江大桥及其他一些重要设施。徐梅坤积极联系各路人物,发动社会力量多方做工作,最终保护了钱塘江大桥和杭州免遭破坏。(1)“五四运动时期新思潮”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的历史阶段”的理解。(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徐梅坤在1925 年和1927年遭遇国民党不同对待的原因。(3)“杭州解放”源自哪一战役?人民解放军在该战役中取得了怎样的重大成果?15.(2020九上·余杭月考)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开辟新道路]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凝聚新力量]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解放全中国]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94616 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中,有539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107700副、大车389820辆、牲畜1009300 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摘自莫宏伟、张成洁《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1)[开辟新道路]中“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此后中国革命进入了哪一新时期?(2)举例说明[凝聚新力量]中这种“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3)依据材料说明人民群众为解放战争胜利所作的贡献。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A项科技的进步加剧战场的残酷性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不符合题意;B项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最能佐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C项交战双方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不符合题意;D项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是战争的后果,战争的后果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2.【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11年4月27日,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黄花岗起义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黄花岗起义的相关知识。3.【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题干“1912年”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各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可知,“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评价的是中华民国成立。A项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和题干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理解正确,符合题意;C项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符合题意;D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错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4.【答案】(1)C(2)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这场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联系所学知识,19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疑。导致辛亥革命“必然发生”。C项①③是辛亥革命“必然发生”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据所学知,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南京临时政府是题干中的“一个用鲜血换取的政权,却挑手让给了反革命者。”里的“政权”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史实。5.【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根据“1924~1927年”可知,①处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打倒军阀,打倒列强成为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震动了全国,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A项打倒列强,除军阀是①处应该填写的内容,符合题意;B项民族耻辱,抗争探索指的时间是1840鸦片战争~1915年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C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1935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保卫和平,民主建国指的是解放战争至新中国成立时期,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6.【答案】C【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结合“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可知,这一时局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统治建立。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的冯国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踞东北三省。各派军阀不断地混战,中国陷入灾难中。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现题干时局,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要求具备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7.【答案】D【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该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反映了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ABC项三项在鸦片战争失败后就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D项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8.【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①“民主、科学”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②“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是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③“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纲领的阐发,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是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确立的三大政策,按顺序排列为③①④②。C项③①④②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历程及重大事件。9.【答案】(1)A(2)D【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根据图1中的“一九三一年”,联系所学知识,《红色中华》于1931年12月11日创刊,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铅印大报,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A项江西瑞金最有可能是《红色中华》的创刊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 1933年8月1日,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庆祝活动在瑞金城南举行。此时正面临着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为此,红军赶赴前线,粉碎“围剿”。ABC三项和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赶赴前线,粉碎“围剿”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红色中华》为依托,考查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答案】D【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的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ABC三项记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记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台儿庄战役。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1.【答案】C【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图片中有“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无条件投降”字样,据此可知此号外的出版时间应该在1945年;此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持续14年。故①④正确。该宣言可能由中美苏三国共同发表和、当天日本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这两个表述,依据图示信息不能得出,故②③错误。C项①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为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确立奠定基础。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要求具备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的能力。12.【答案】B【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30年代的大危机【解析】【分析】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到巨大破坏,同时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工人罢工,阶级矛盾激化,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制统治,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因此按逻辑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B项①→③→②→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的爆发,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3.【答案】(1)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凡尔登战役;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遭拒后国内掀起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史实:1942年1月,中、美、苏、英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召开开罗会议,共同发表《开罗宣言》;1945年6月,中、美、苏、英、法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战的转折【解析】【分析】(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战后新秩序。(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不但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而且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1942年,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在1943年11月召开的开罗会议上,中美英三国首脑一起就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及战后安排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1945年7 月26日,中国与美英苏 (苏联8月8日签署 )一起签署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中国为《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为签署《联合国宪章》的第一签字国。故答案为:(1)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凡尔登战役;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遭拒后国内掀起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史实:1942年1月,中、美、苏、英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召开开罗会议,共同发表《开罗宣言》;1945年6月,中、美、苏、英、法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14.【答案】(1)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等。(2)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3)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解析】【分析】(1)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故材料中所说的“五四运动时期新思潮”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在:新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新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2)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因此“1925年8月,徐梅坤被选为中共上海印刷总工会委员长,同时兼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工农部部长”。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因此“1927年5月,徐梅坤……8月初回程途经萧山时遭到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3)根据材料中的“1949年杭州解放前夕”等信息可知,“杭州解放”源自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了国民政府所在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故答案为:(1)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等。(2)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3)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围绕“徐梅坤”的经历,考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渡江战役的史实。15.【答案】(1)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政治上,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3)人民群众为解放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源,国共兵力对比发生逆转,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共产党组织敌后战场,两个战场战略上互相配合。(3)由材料二“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94616 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中,有539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107700副、大车389820辆、牲畜1009300 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得出人民群众为解放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力资源。由材料图表“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兵力变化示意图”可知,国共兵力对比发生转变,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故答案为:(1)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政治上,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3)人民群众为解放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源,国共兵力对比发生逆转,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1 /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月考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九上·余杭月考)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以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科技的进步加剧战场的残酷性 B.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C.交战双方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 D.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A项科技的进步加剧战场的残酷性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不符合题意;B项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最能佐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C项交战双方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不符合题意;D项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是战争的后果,战争的后果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2.(2020九上·余杭月考)下图为“七十二烈士”墓地,它是为了纪念在( )A.广西起义中牺牲的烈士 B.安庆起义中牺牲的烈士C.萍浏醴起义中牺牲的烈士 D.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11年4月27日,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黄花岗起义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黄花岗起义的相关知识。3.(2020九上·余杭月考)1912 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历史事件( )A.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C.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题干“1912年”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各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可知,“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评价的是中华民国成立。A项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和题干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理解正确,符合题意;C项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符合题意;D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错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4.(2020九上·余杭月考)某历史老师在新课前用右图中的这段话导入。据此回答下题。(1)这场革命“必然发生”的原因有( )①民族危机日益严重②湖北军政府的成立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④资产阶级力量强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一个用鲜血换取的政权,却挑手让给了反革命者。”这里的“政权”指的是( )A.满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答案】(1)C(2)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这场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联系所学知识,19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疑。导致辛亥革命“必然发生”。C项①③是辛亥革命“必然发生”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据所学知,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南京临时政府是题干中的“一个用鲜血换取的政权,却挑手让给了反革命者。”里的“政权”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史实。5.(2020九上·余杭月考)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①处应该填写( )时间 阶段特征1924一 1927年 ①1927- 1937年 星火燎原,北上抗日1937- 1945年 团结抗战,驱除倭寇1945- 1949 年 国共对峙,战略决战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民族耻辱,变法图强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保卫和平,民主建国【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根据“1924~1927年”可知,①处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打倒军阀,打倒列强成为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震动了全国,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A项打倒列强,除军阀是①处应该填写的内容,符合题意;B项民族耻辱,抗争探索指的时间是1840鸦片战争~1915年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C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1935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保卫和平,民主建国指的是解放战争至新中国成立时期,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6.(2020九上·余杭月考)《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 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辛亥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C【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结合“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可知,这一时局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统治建立。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的冯国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踞东北三省。各派军阀不断地混战,中国陷入灾难中。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现题干时局,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要求具备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7.(2020九上·余杭月考)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主要反映了( )A.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D.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答案】D【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该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反映了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ABC项三项在鸦片战争失败后就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D项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8.(2020九上·余杭月考)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民主、科学”②“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③“三民主义”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①“民主、科学”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②“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是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③“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纲领的阐发,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是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确立的三大政策,按顺序排列为③①④②。C项③①④②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历程及重大事件。9.(2020九上·余杭月考)《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铅印大报。读下图,回答下题。(1)根据图1判断,《红色中华》 最有可能创刊于( )A.江西瑞金 B.江西南昌 C.贵州遵义 D.广东广州(2)图2记录了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庆典活动。报中“欢送新战士开赴前方消灭敌人”表明红军准备( )A.全线出击,准备起义 B.土地革命,消灭地主C.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D.赶赴前线,粉碎“围剿”【答案】(1)A(2)D【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根据图1中的“一九三一年”,联系所学知识,《红色中华》于1931年12月11日创刊,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铅印大报,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A项江西瑞金最有可能是《红色中华》的创刊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 1933年8月1日,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庆祝活动在瑞金城南举行。此时正面临着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为此,红军赶赴前线,粉碎“围剿”。ABC三项和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赶赴前线,粉碎“围剿”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红色中华》为依托,考查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2020九上·余杭月考)小军同学对下图年代尺相关信息点的记录错误的是( )A.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内战基本结束C.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D.台儿庄战役,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答案】D【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的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ABC三项记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记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台儿庄战役。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1.(2020九上·余杭月考)号外是一种临时编印的报刊,一般在当日有突发重大新闻时出版。根据下图《新华日报·号外》可以推断( )①此号外的出版时间应该在1945年②该宣言可能由中美苏三国共同发表③当天日本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④此时中国抗日战争已持续了十四年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图片中有“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无条件投降”字样,据此可知此号外的出版时间应该在1945年;此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持续14年。故①④正确。该宣言可能由中美苏三国共同发表和、当天日本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这两个表述,依据图示信息不能得出,故②③错误。C项①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为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确立奠定基础。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要求具备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的能力。12.(2020九上·余杭月考)历史事件的发展往往存在一定联系。下列历史事件按逻辑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②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③资本主义政治危机的加剧④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爆发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答案】B【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30年代的大危机【解析】【分析】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到巨大破坏,同时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工人罢工,阶级矛盾激化,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制统治,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因此按逻辑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B项①→③→②→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的爆发,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二、非选择题13.(2020九上·余杭月考)20世纪前半期的世界是战争与革命的年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知识整理][比较分析]20世纪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建中,中国逐渐主动参与,成为新的世界秩序的受益者。一战中国主动参战,表明了其成为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的愿望,并恢复了部分国权:二战中国则从世界政治舞台的边缘跃入中心地带,抓住了机遇,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并在其中获得了重要地位。——摘编自王建朗《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1)运用所学知识将上图补充完整。(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中国为“恢复部分国权”付出的努力,并写出两例“二战中国……获得了重要地位”的史实依据。【答案】(1)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凡尔登战役;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遭拒后国内掀起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史实:1942年1月,中、美、苏、英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召开开罗会议,共同发表《开罗宣言》;1945年6月,中、美、苏、英、法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战的转折【解析】【分析】(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战后新秩序。(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不但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而且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1942年,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在1943年11月召开的开罗会议上,中美英三国首脑一起就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及战后安排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1945年7 月26日,中国与美英苏 (苏联8月8日签署 )一起签署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中国为《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为签署《联合国宪章》的第一签字国。故答案为:(1)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凡尔登战役;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遭拒后国内掀起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史实:1942年1月,中、美、苏、英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召开开罗会议,共同发表《开罗宣言》;1945年6月,中、美、苏、英、法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14.(2020九上·余杭月考)中共杭州小组是浙江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创始人是萧山人徐梅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潮起钱塘] 1920年,受五四运动时期新思潮的影响,徐梅坤与同事发起成立“淅江印刷公司工作互助会”,领导开展工人罢工斗争,并创办了浙江第一张工人报纸《曲江工潮》。1922年8月,徐梅坤以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江浙)执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来到杭州开展建党工作。9月,中共杭州小组正式成立,标志着浙江的人民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风云钱塘] 1925年8月,徐梅坤被选为中共上海印刷总工会委员长,同时兼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工农部部长,参与领导上海工人运动,连续举行了三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支持北伐战争。1927年5月,徐梅坤受组织派遣到宁波、余姚等地组织武装工作, 8月初回程途经萧山时遭到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奔腾钱塘]1935年因病被保释出狱后,徐梅坤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坚持在党外开展地下工作。1949年杭州解放前夕,国民党密谋炸毁钱塘江大桥及其他一些重要设施。徐梅坤积极联系各路人物,发动社会力量多方做工作,最终保护了钱塘江大桥和杭州免遭破坏。(1)“五四运动时期新思潮”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的历史阶段”的理解。(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徐梅坤在1925 年和1927年遭遇国民党不同对待的原因。(3)“杭州解放”源自哪一战役?人民解放军在该战役中取得了怎样的重大成果?【答案】(1)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等。(2)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3)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解析】【分析】(1)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故材料中所说的“五四运动时期新思潮”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在:新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新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2)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因此“1925年8月,徐梅坤被选为中共上海印刷总工会委员长,同时兼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工农部部长”。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因此“1927年5月,徐梅坤……8月初回程途经萧山时遭到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3)根据材料中的“1949年杭州解放前夕”等信息可知,“杭州解放”源自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了国民政府所在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故答案为:(1)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等。(2)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3)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围绕“徐梅坤”的经历,考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渡江战役的史实。15.(2020九上·余杭月考)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开辟新道路]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凝聚新力量]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解放全中国]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94616 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中,有539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107700副、大车389820辆、牲畜1009300 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摘自莫宏伟、张成洁《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1)[开辟新道路]中“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此后中国革命进入了哪一新时期?(2)举例说明[凝聚新力量]中这种“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3)依据材料说明人民群众为解放战争胜利所作的贡献。【答案】(1)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政治上,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3)人民群众为解放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源,国共兵力对比发生逆转,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共产党组织敌后战场,两个战场战略上互相配合。(3)由材料二“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94616 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中,有539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107700副、大车389820辆、牲畜1009300 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得出人民群众为解放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力资源。由材料图表“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兵力变化示意图”可知,国共兵力对比发生转变,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故答案为:(1)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政治上,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3)人民群众为解放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源,国共兵力对比发生逆转,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月考测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月考测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