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考试试卷(四)(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考试试卷(四)(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考试试卷(四)(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八上·嘉兴期末)“春秋时,嘉兴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两宋属两浙路;元为嘉兴路,属江浙行省。”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
①两晋南北朝时期,嘉兴地区经济得到开发
②春秋战国时期,呈现南北政权对峙的局面
③自秦朝开始,我国在地方长期实行郡县制
④元朝时,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为行省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题意可知,春秋时期吴越诸侯争霸,战国时期划入楚国,并未形成南北政权对立的局面。故②说法有误,①③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嘉兴的有关历史,难度不大,读懂材料,理解中国历史即可。
2.(2020七上·嘉兴期末)“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长期动乱时代”的是(  )
A.齐桓公率先称霸诸侯 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C.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 D.鉴真东渡求取佛法
【答案】C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长期动乱的时代”指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A殳春秋时期,故排除;
B是汉朝,故排除;
C符合题意;
D是唐朝,故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难度较小,根据选项确定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即可。
3.(2020八上·嘉兴期末)我国北宋时期的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这一发明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和火器 D.纸币“交子”
【答案】B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国宋朝时促进文化传播的科技发明是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A是东汉时期,故排除;
B符合题意;
C与文化传播无关,故排除;
D是商业上的成就,与文化传播无关,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科技成就,难度不大,抓住宋、文化即可。
4.(2020八上·嘉兴期末)下列文化艺术作品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史记》 ②《荷马史诗》 ③《马可 波罗行记》 ④《兰亭集序》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答案】B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①是西汉时期,②著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③是元朝时期,④是东晋时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国朝代更替的有关史实,难度不大,正确识记中国朝代更替即可。
5.(2020八上·嘉兴期末)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②伊斯兰教的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③武士阶层的兴起——为主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④金属马镫的传入——中世纪军事贵族封建主义制度得以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知识点】隋的兴亡;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南宋时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故排除;③武士阶层兴起于10世纪左右,日本资本主义兴起是在19世纪,因此③说法错误。②和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史论结合能力,难度适中,需要正确把握历史事件的影响。
6.(2020八上·嘉兴期末)“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治世,文景两朝的共同措施不包括(  )
A.重视农业 B.轻徭薄赋 C.减轻刑罚 D.释放奴婢
【答案】D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释放奴婢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期的措施,故D说法有误。A、B、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的措施,难度不大,能正确识记相关措施即可。
7.(2020八上·嘉兴期末)如图是汉代后期画像砖上的讲经图案。这里所讲习的“经”主要是指(  )
A.孔子著作 B.儒家典籍
C.百家学说 D.道家学说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后,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经典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有关内容,难度较小,熟记有关知识即可。
8.(2020八上·嘉兴期末)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分封诸侯众多,离心离德 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霸主尊王攘夷,辅助弱小 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诸侯”破坏礼乐制度,由此可见春秋时期政治的显著特点是周天子势力减弱,诸侯争霸。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特点,难度不大,根据“诸侯”等信息即可判断。
9.(2020八上·嘉兴期末)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前,全国人口减少了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南方地区宜居
【答案】A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信息“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前”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经历了三国时期,政治局势的动荡,战乱不断,导致人口总量减少。故A符合题意。人口迁徙不影响人口总量,故B说法有误。相比南方,北方的自然条件有优势,故B和C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时期人口变化的原因,难度不大,采用所学知识给予排除即可。
10.(2020八上·嘉兴期末)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叙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
②由史学家司马光所著
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④该书体例完善,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实,故①说法有误;其作者是司马迁,故②说法有误;③和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史记》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正确识记即可。
11.(2020八上·嘉兴期末)该书成书于北朝时期,“总结了我国北方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还提出了“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该“书”指(  )
A.《金刚经》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农桑辑要》
【答案】B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金刚经》是佛学经典,故排除;
B《亲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贾思勰所著,符合题意;
C是医学著作,故排除;
D是元朝是的农学著作,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能准确抓住“北朝”、“农学”等相关信息即可。
12.(2020八上·嘉兴期末)下列选项中,与佛教产生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引起人民的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B.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
C.其信徒为穆斯林
D.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
【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的教徒是穆斯林,故C说法有误,A、B、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佛教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能区分三大宗教即可。
二、非选择题
13.(2020八上·嘉兴期末)古今中外有无数次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篇】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次重要改革,这场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工具篇】
材料三:我国春秋时期与唐朝的相关图片
图1 春秋时期的铁锄(出土于湖南长沙)图2 图3
【措施篇】
材料四:(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五:646年,孝德天皇颁诏书。诏书规定:废除贵族世袭制,实行“班田收授法”,以才选官……国家每6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受田人承担租税,一如唐朝的租庸调制。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两次著名改革?
(2)写出材料三中图2、3的生产工具的名称。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促进国家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商鞅变法、大化改新
(2))曲辕犁、筒车。
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坚持改革;为民为本;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重视科技发展;善于学习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和题意中“卫鞅”、“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以中国唐朝为模式”等说明,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2、图3反映的是唐朝的曲辕犁和筒车。由此可见,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因为生产工具的改进。根据材料四可知唐太宗“ 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说明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3)通过材料一和二可知,国家发展需要进行改革;通过材料三、四、五可知国家发展要重视农业生产,重视科技的发展,并且主动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文化。
故答案为:(1) 商鞅变法、大化改新
(2) 曲辕犁、筒车。
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 坚持改革;为民为本;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重视科技发展;善于学习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改革的有关知识,重视以史为鉴,难度适中。
14.(2020八上·嘉兴期末)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制度创新推动进步,边疆治理促进民族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唐朝行政系统图示
图1 图2
材料二:“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景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材料三: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四:元朝疆域辽阔,元统治者在各地区设置相应的机构来进行有效管理。
(1)请写出图1、2分别反映的政治制度以及制定完善这些制度的共同原因。
(2)材料二描述的内容与哪种选官制度有关?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3)依据材料分别列举唐元时期中央政府与西藏地区交往的史实。
【答案】(1)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2)科举制。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改变了隋唐以来依赖举荐和凭借家庭出身来做官的惯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以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科举制的创立;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示信息可知,图1和图2分别是秦、唐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和三省六部制。其共同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2)根据所学知识和题意中“登科”可知,描述的是科举制度。评价该制度,根据教材回答即可。
(3)根据题干信息和设问,要求回答唐朝时期和西藏的交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文成公主嫁入吐蕃、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元朝时,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事务。
故答案为:(1) 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2) 科举制。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改变了隋唐以来依赖举荐和凭借家庭出身来做官的惯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3)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以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边疆治理,难度适中,熟记有关知识即可。
1 / 1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考试试卷(四)(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八上·嘉兴期末)“春秋时,嘉兴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两宋属两浙路;元为嘉兴路,属江浙行省。”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
①两晋南北朝时期,嘉兴地区经济得到开发
②春秋战国时期,呈现南北政权对峙的局面
③自秦朝开始,我国在地方长期实行郡县制
④元朝时,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为行省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0七上·嘉兴期末)“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长期动乱时代”的是(  )
A.齐桓公率先称霸诸侯 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C.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 D.鉴真东渡求取佛法
3.(2020八上·嘉兴期末)我国北宋时期的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这一发明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和火器 D.纸币“交子”
4.(2020八上·嘉兴期末)下列文化艺术作品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史记》 ②《荷马史诗》 ③《马可 波罗行记》 ④《兰亭集序》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5.(2020八上·嘉兴期末)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②伊斯兰教的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③武士阶层的兴起——为主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④金属马镫的传入——中世纪军事贵族封建主义制度得以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2020八上·嘉兴期末)“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治世,文景两朝的共同措施不包括(  )
A.重视农业 B.轻徭薄赋 C.减轻刑罚 D.释放奴婢
7.(2020八上·嘉兴期末)如图是汉代后期画像砖上的讲经图案。这里所讲习的“经”主要是指(  )
A.孔子著作 B.儒家典籍
C.百家学说 D.道家学说
8.(2020八上·嘉兴期末)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分封诸侯众多,离心离德 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霸主尊王攘夷,辅助弱小 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9.(2020八上·嘉兴期末)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前,全国人口减少了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南方地区宜居
10.(2020八上·嘉兴期末)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叙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
②由史学家司马光所著
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④该书体例完善,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11.(2020八上·嘉兴期末)该书成书于北朝时期,“总结了我国北方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还提出了“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该“书”指(  )
A.《金刚经》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农桑辑要》
12.(2020八上·嘉兴期末)下列选项中,与佛教产生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引起人民的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B.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
C.其信徒为穆斯林
D.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
二、非选择题
13.(2020八上·嘉兴期末)古今中外有无数次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篇】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次重要改革,这场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工具篇】
材料三:我国春秋时期与唐朝的相关图片
图1 春秋时期的铁锄(出土于湖南长沙)图2 图3
【措施篇】
材料四:(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五:646年,孝德天皇颁诏书。诏书规定:废除贵族世袭制,实行“班田收授法”,以才选官……国家每6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受田人承担租税,一如唐朝的租庸调制。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两次著名改革?
(2)写出材料三中图2、3的生产工具的名称。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促进国家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14.(2020八上·嘉兴期末)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制度创新推动进步,边疆治理促进民族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唐朝行政系统图示
图1 图2
材料二:“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景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材料三: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四:元朝疆域辽阔,元统治者在各地区设置相应的机构来进行有效管理。
(1)请写出图1、2分别反映的政治制度以及制定完善这些制度的共同原因。
(2)材料二描述的内容与哪种选官制度有关?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3)依据材料分别列举唐元时期中央政府与西藏地区交往的史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题意可知,春秋时期吴越诸侯争霸,战国时期划入楚国,并未形成南北政权对立的局面。故②说法有误,①③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嘉兴的有关历史,难度不大,读懂材料,理解中国历史即可。
2.【答案】C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长期动乱的时代”指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A殳春秋时期,故排除;
B是汉朝,故排除;
C符合题意;
D是唐朝,故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难度较小,根据选项确定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国宋朝时促进文化传播的科技发明是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A是东汉时期,故排除;
B符合题意;
C与文化传播无关,故排除;
D是商业上的成就,与文化传播无关,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科技成就,难度不大,抓住宋、文化即可。
4.【答案】B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①是西汉时期,②著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③是元朝时期,④是东晋时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国朝代更替的有关史实,难度不大,正确识记中国朝代更替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隋的兴亡;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南宋时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故排除;③武士阶层兴起于10世纪左右,日本资本主义兴起是在19世纪,因此③说法错误。②和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史论结合能力,难度适中,需要正确把握历史事件的影响。
6.【答案】D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释放奴婢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期的措施,故D说法有误。A、B、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的措施,难度不大,能正确识记相关措施即可。
7.【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后,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经典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有关内容,难度较小,熟记有关知识即可。
8.【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诸侯”破坏礼乐制度,由此可见春秋时期政治的显著特点是周天子势力减弱,诸侯争霸。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特点,难度不大,根据“诸侯”等信息即可判断。
9.【答案】A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信息“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前”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经历了三国时期,政治局势的动荡,战乱不断,导致人口总量减少。故A符合题意。人口迁徙不影响人口总量,故B说法有误。相比南方,北方的自然条件有优势,故B和C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时期人口变化的原因,难度不大,采用所学知识给予排除即可。
10.【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实,故①说法有误;其作者是司马迁,故②说法有误;③和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史记》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正确识记即可。
11.【答案】B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金刚经》是佛学经典,故排除;
B《亲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贾思勰所著,符合题意;
C是医学著作,故排除;
D是元朝是的农学著作,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能准确抓住“北朝”、“农学”等相关信息即可。
12.【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的教徒是穆斯林,故C说法有误,A、B、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佛教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能区分三大宗教即可。
13.【答案】(1)商鞅变法、大化改新
(2))曲辕犁、筒车。
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坚持改革;为民为本;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重视科技发展;善于学习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和题意中“卫鞅”、“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以中国唐朝为模式”等说明,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2、图3反映的是唐朝的曲辕犁和筒车。由此可见,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因为生产工具的改进。根据材料四可知唐太宗“ 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说明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3)通过材料一和二可知,国家发展需要进行改革;通过材料三、四、五可知国家发展要重视农业生产,重视科技的发展,并且主动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文化。
故答案为:(1) 商鞅变法、大化改新
(2) 曲辕犁、筒车。
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 坚持改革;为民为本;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重视科技发展;善于学习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改革的有关知识,重视以史为鉴,难度适中。
14.【答案】(1)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2)科举制。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改变了隋唐以来依赖举荐和凭借家庭出身来做官的惯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以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科举制的创立;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示信息可知,图1和图2分别是秦、唐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和三省六部制。其共同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2)根据所学知识和题意中“登科”可知,描述的是科举制度。评价该制度,根据教材回答即可。
(3)根据题干信息和设问,要求回答唐朝时期和西藏的交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文成公主嫁入吐蕃、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元朝时,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事务。
故答案为:(1) 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2) 科举制。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改变了隋唐以来依赖举荐和凭借家庭出身来做官的惯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3)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以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边疆治理,难度适中,熟记有关知识即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