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八上·海曙期中)你知道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吗?(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藏族 D.蒙古族
【答案】B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昭君和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能正确识记即可。
2.(2020八上·海曙期中)小明同学在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可知,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这是道家老子的观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难度不大,正确理解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3.(2020八上·海曙期中)某班级准备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代印度历史,涉及“种姓制度”时,下面台词中不正确的是(  )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姻殿堂
【答案】A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古印度在雅利安人进入后逐渐产生了不同等级,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他们是祭司和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由国王、武士和官吏组成,把持国家的军事和行政大权;第三等级是吠舍,是广大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而且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B武士与国王同属于刹帝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商人属于吠舍也是事实,不符合题意;D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也是正确的说法,不符合题意。A国王把持军政大权是正确的,但是他只属于第二等级,不能唯我独尊,故符合题意的是A.
【点评】理解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4.(2020八上·海曙期中)下列哪部作品既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西方最早的一部史书(  )
A.《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B.《特洛伊木马》
C.《俄狄浦斯王》 D.《荷马史诗》
【答案】D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是话剧作品,故排除;
B古代希腊的神话故事,故排除;
C古代希腊的戏剧,故排除;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文化,难度较小,能正确识记即可。
5.(2020八上·海曙期中)生活在公元前 6 世纪左右的斯巴达青年男子的终生职业最有可能是(  )
A.当兵 B.种地 C.经商 D.教书
【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巴达是古代希腊的一个城邦,崇尚武力。因此最有可能从事的职业是当兵。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斯巴达的城邦特点,难度不大,正确理解其特征即可。
6.(2020八上·海曙期中)下列有关宗教的材料,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是(  )
A.“众生平等”,“忍耐服从”
B.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人“天堂”
C.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D.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是佛教教义;
B是基督教教义;
C符合题意;
D是道家思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宗教的历史内容,难度不大,准确识记相关教义即可。
7.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春秋末年,我国开始出现牛耕,到战国时,牛耕使用范围扩大。牛耕的使用,使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A项春秋时期牛耕开始使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牛耕的使用。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的相关史实。
8.(2020八上·海曙期中)下列物产中,有些是从西域传到内地的,它们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
【答案】B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稻是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故⑤不符合题意。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的经济交流,难度不大,识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即可。
9.(2020八上·海曙期中)西汉末年,我国洛阳有一座著名的白马寺,它属于(  )
A.佛教寺院 B.道教观 C.基督教堂 D.清真教堂
【答案】A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洛阳白马寺我国第一座寺院。
A符合题意;
B是道教建筑;
C是基督教建筑;
D是伊斯兰教建筑。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宗教建筑,难度较小,理解不同宗教的不同宗教建筑即可。
10.(2020八上·海曙期中)下列关于下图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这次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C.刘邦领导了这次起义,并建立汉朝
D.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戍边农民途中遇雨
【答案】A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图表述的历史事件是陈胜吴广起义。
A符合题意;
B推翻秦朝统治的是项羽领导的起义,故排除;
C领导这次起义的是陈胜和吴广,故排除;
D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统治者的暴政,故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准确识记不同农民起义的不同作用。
二、非选择题
11.(2018八上·绍兴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形势图
材料二:A 诸侯国现在所在省会城市有一个泉城广场的文化长廊中有 12 尊该省历史名人雕像,其中有四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是孔丘、孙武、墨翟、孟轲。材料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1)请你写出材料一中 A 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的名称。
(2)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思想家孟轲提出“春秋无义战”,战国时期的其他学派思想家,与战争有关的论著和主张分别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观点?有人说:“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儒家。”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4)材料二中四位思想家所生活的时期,人们的思想解放,在众多领域提出了各种思想理论,后人称之为什么?它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答案】(1)齐国
(2)孙膑:《孙膑兵法》 墨子:反对战争(非攻)
(3)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4)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齐国的有关知识及学生的识图能力。从材料一的春秋形势图可以看出,A诸侯国都城位于山东而且临近渤海湾,由此可知是齐国。
(2)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相关知识。孙膑所著《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最著名中原军事著作之一,是反映战国时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不分等级,反对不义战争。
(3)本题考查孔子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知其意思是“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体现了孔子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的思想观点。西汉董仲舒糅合法家、道家等的主张,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4)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四处游说、讲学,并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从而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它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诸子百家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故答案为:(1)齐国。
(2)孙膑:《孙膑兵法》;墨子:反对战争(非攻)。
(3)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4)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12.(2020八上·海曙期中)观察下面“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 A、B、C、D 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流域和国家
A: 流域; B: (国家);
C: (国家); D: 流域。
(2)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成果对今天有直接影响?请你至少列出三条。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些文明古国的产生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特点?
【答案】(1)A.尼罗河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黄河、长江
(2)古埃及的太阳历;古印度的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古代西亚的腓尼基字母文字等
(3)共同特点:产生于大河流域
产生原因:
①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②早期农业文明 ③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 ④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⑤气候温暖湿润 ⑥适宜农业发展和人类生存等。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B是古代西亚,位于两河流域。C是古代印度,位于印度河-恒河流域。D是古代中国,位于黄河-长江流域。
(2)四大文明古国很多成果对今天有直接影响,比如古代埃及发明的太阳历;古代印度的佛教、发明的十个数字符号;古代西亚发明的七天一星期制度和太阴历等。
(3)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四大古国的文明都是大河文明,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故答案为:(1) A.尼罗河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黄河、长江
(2) 古埃及的太阳历;古印度的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古代西亚的腓尼基字母文字等 。
(3) 共同特点:产生于大河流域
产生原因:①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②早期农业文明 ③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 ④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⑤气候温暖湿润 ⑥适宜农业发展和人类生存等。
【点评】本题考查亚非古代文明,难度不大。需要理解早期文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
13.(2020八上·海曙期中)人类文明在变革中探索前进,在变革中铸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强国之变】青年毛泽东曾评价过一次变法:“……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民主之变】该城邦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政治特权,扩大了公民权利,确定了新的民主政治制度,对今天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影响。
【仿效之变】公元 7 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改革,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
(1)材料中毛泽东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从他的评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此次变法的哪些措施?
(2)“该城邦”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为保护公民利益曾采取过什么方法?在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3)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该事件把“日本推入一个新时代”,从根本上来说,“新”在哪里?
(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说三次变法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1)原因: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措施:奖励军功;奖励农耕,重视农业。
(2)陶片放逐法;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称为古代希腊的黄金时代。
(3) 大化改新;改革后,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西方文明的摇篮;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根据“ 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说明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改革者的决心和取信于民。根据“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
国威”可知改革的内容是奖励农耕、奖励军功。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采用了陶片放逐法。到了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雅典的黄金时代。
(3)根据所学知识,材料“ 公元 7 世纪中期”、“ 日本仿效中国”可知,该材料描述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从此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综合3则材料可知,改革使秦国实力大增,雅典达到全盛,日本进入一个新时代。由此可知改革使社会发展的动力。
故答案为:(1) 原因: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措施:奖励军功;奖励农耕,重视农业。
(2) 陶片放逐法;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称为古代希腊的黄金时代。
(3) 大化改新;改革后,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 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点评】本题以改革为主线,从古代中国商鞅变法、古达雅典改革、古代日本大化改新着手,考查改革的重要性。难度不大,学会概括、综合分析。
1 / 1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八上·海曙期中)你知道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吗?(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藏族 D.蒙古族
2.(2020八上·海曙期中)小明同学在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3.(2020八上·海曙期中)某班级准备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代印度历史,涉及“种姓制度”时,下面台词中不正确的是(  )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姻殿堂
4.(2020八上·海曙期中)下列哪部作品既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西方最早的一部史书(  )
A.《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B.《特洛伊木马》
C.《俄狄浦斯王》 D.《荷马史诗》
5.(2020八上·海曙期中)生活在公元前 6 世纪左右的斯巴达青年男子的终生职业最有可能是(  )
A.当兵 B.种地 C.经商 D.教书
6.(2020八上·海曙期中)下列有关宗教的材料,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是(  )
A.“众生平等”,“忍耐服从”
B.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人“天堂”
C.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D.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7.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8.(2020八上·海曙期中)下列物产中,有些是从西域传到内地的,它们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
9.(2020八上·海曙期中)西汉末年,我国洛阳有一座著名的白马寺,它属于(  )
A.佛教寺院 B.道教观 C.基督教堂 D.清真教堂
10.(2020八上·海曙期中)下列关于下图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这次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C.刘邦领导了这次起义,并建立汉朝
D.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戍边农民途中遇雨
二、非选择题
11.(2018八上·绍兴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形势图
材料二:A 诸侯国现在所在省会城市有一个泉城广场的文化长廊中有 12 尊该省历史名人雕像,其中有四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是孔丘、孙武、墨翟、孟轲。材料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1)请你写出材料一中 A 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的名称。
(2)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思想家孟轲提出“春秋无义战”,战国时期的其他学派思想家,与战争有关的论著和主张分别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观点?有人说:“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儒家。”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4)材料二中四位思想家所生活的时期,人们的思想解放,在众多领域提出了各种思想理论,后人称之为什么?它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12.(2020八上·海曙期中)观察下面“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 A、B、C、D 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流域和国家
A: 流域; B: (国家);
C: (国家); D: 流域。
(2)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成果对今天有直接影响?请你至少列出三条。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些文明古国的产生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特点?
13.(2020八上·海曙期中)人类文明在变革中探索前进,在变革中铸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强国之变】青年毛泽东曾评价过一次变法:“……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民主之变】该城邦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政治特权,扩大了公民权利,确定了新的民主政治制度,对今天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影响。
【仿效之变】公元 7 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改革,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
(1)材料中毛泽东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从他的评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此次变法的哪些措施?
(2)“该城邦”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为保护公民利益曾采取过什么方法?在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3)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该事件把“日本推入一个新时代”,从根本上来说,“新”在哪里?
(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说三次变法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昭君和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能正确识记即可。
2.【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可知,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这是道家老子的观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难度不大,正确理解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3.【答案】A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古印度在雅利安人进入后逐渐产生了不同等级,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他们是祭司和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由国王、武士和官吏组成,把持国家的军事和行政大权;第三等级是吠舍,是广大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而且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B武士与国王同属于刹帝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商人属于吠舍也是事实,不符合题意;D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也是正确的说法,不符合题意。A国王把持军政大权是正确的,但是他只属于第二等级,不能唯我独尊,故符合题意的是A.
【点评】理解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4.【答案】D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是话剧作品,故排除;
B古代希腊的神话故事,故排除;
C古代希腊的戏剧,故排除;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文化,难度较小,能正确识记即可。
5.【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巴达是古代希腊的一个城邦,崇尚武力。因此最有可能从事的职业是当兵。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斯巴达的城邦特点,难度不大,正确理解其特征即可。
6.【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是佛教教义;
B是基督教教义;
C符合题意;
D是道家思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宗教的历史内容,难度不大,准确识记相关教义即可。
7.【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春秋末年,我国开始出现牛耕,到战国时,牛耕使用范围扩大。牛耕的使用,使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A项春秋时期牛耕开始使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牛耕的使用。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稻是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故⑤不符合题意。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的经济交流,难度不大,识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即可。
9.【答案】A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洛阳白马寺我国第一座寺院。
A符合题意;
B是道教建筑;
C是基督教建筑;
D是伊斯兰教建筑。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宗教建筑,难度较小,理解不同宗教的不同宗教建筑即可。
10.【答案】A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图表述的历史事件是陈胜吴广起义。
A符合题意;
B推翻秦朝统治的是项羽领导的起义,故排除;
C领导这次起义的是陈胜和吴广,故排除;
D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统治者的暴政,故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准确识记不同农民起义的不同作用。
11.【答案】(1)齐国
(2)孙膑:《孙膑兵法》 墨子:反对战争(非攻)
(3)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4)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齐国的有关知识及学生的识图能力。从材料一的春秋形势图可以看出,A诸侯国都城位于山东而且临近渤海湾,由此可知是齐国。
(2)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相关知识。孙膑所著《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最著名中原军事著作之一,是反映战国时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不分等级,反对不义战争。
(3)本题考查孔子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知其意思是“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体现了孔子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的思想观点。西汉董仲舒糅合法家、道家等的主张,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4)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四处游说、讲学,并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从而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它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诸子百家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故答案为:(1)齐国。
(2)孙膑:《孙膑兵法》;墨子:反对战争(非攻)。
(3)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4)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12.【答案】(1)A.尼罗河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黄河、长江
(2)古埃及的太阳历;古印度的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古代西亚的腓尼基字母文字等
(3)共同特点:产生于大河流域
产生原因:
①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②早期农业文明 ③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 ④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⑤气候温暖湿润 ⑥适宜农业发展和人类生存等。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B是古代西亚,位于两河流域。C是古代印度,位于印度河-恒河流域。D是古代中国,位于黄河-长江流域。
(2)四大文明古国很多成果对今天有直接影响,比如古代埃及发明的太阳历;古代印度的佛教、发明的十个数字符号;古代西亚发明的七天一星期制度和太阴历等。
(3)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四大古国的文明都是大河文明,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故答案为:(1) A.尼罗河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黄河、长江
(2) 古埃及的太阳历;古印度的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古代西亚的腓尼基字母文字等 。
(3) 共同特点:产生于大河流域
产生原因:①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②早期农业文明 ③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 ④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⑤气候温暖湿润 ⑥适宜农业发展和人类生存等。
【点评】本题考查亚非古代文明,难度不大。需要理解早期文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
13.【答案】(1)原因: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措施:奖励军功;奖励农耕,重视农业。
(2)陶片放逐法;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称为古代希腊的黄金时代。
(3) 大化改新;改革后,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西方文明的摇篮;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根据“ 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说明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改革者的决心和取信于民。根据“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
国威”可知改革的内容是奖励农耕、奖励军功。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采用了陶片放逐法。到了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雅典的黄金时代。
(3)根据所学知识,材料“ 公元 7 世纪中期”、“ 日本仿效中国”可知,该材料描述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从此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综合3则材料可知,改革使秦国实力大增,雅典达到全盛,日本进入一个新时代。由此可知改革使社会发展的动力。
故答案为:(1) 原因: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措施:奖励军功;奖励农耕,重视农业。
(2) 陶片放逐法;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称为古代希腊的黄金时代。
(3) 大化改新;改革后,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 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点评】本题以改革为主线,从古代中国商鞅变法、古达雅典改革、古代日本大化改新着手,考查改革的重要性。难度不大,学会概括、综合分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