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中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中试卷
一、选择题
1.(2020九上·新昌期中)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下列反映在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2020九上·新昌期中)建筑是浓缩的历史,下列建筑中见证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是(  )
A.武昌楚望台原址
B.南昌起义指挥部
C.黄埔军校旧址
D.中共一大会址
3.(2020九上·新昌期中)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看到的情形有(  )
①陈独秀在阅读《新青年》杂志
②青年学生在热议巴黎和会的内容
③报纸刊登倡导婚姻自由的文章
④街上在传唱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2020九上·新昌期中)据《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记载: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八大
5.(2020九上·新昌期中)有学者评价,“五四运动使中国走上了永不回头的、光明的启蒙之路”。关于五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反对国民政府软弱无能的外交
C.爱国学生始终是运动的主力军
D.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
6.(2020九上·新昌期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是一部坚持不懈武装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以下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井冈山会师 ②南昌起义 ③长征胜利 ④秋收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7.(2020九上·新昌期中)下列属于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的是(  )
①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
②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③领导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国内军阀和帝国主义
④创办黄埔军校,培养革命骨干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2020九上·新昌期中)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是五四运动首先爆发的地方
9.(2020九上·新昌期中)20世纪前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在历史上,两党既有合作又有对抗,其中第一次合作共同进行了(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抗日战争
10.(2020九上·新昌期中)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  )
A. 实行民主共和的政府
B.君主立宪式的政府
C.封建君主专制的政府
D.实行社会主义的政府
11.(2020九上·新昌期中)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下列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
①遵义会议 ②强渡大渡河 ③爬雪山 ④巧渡金沙江 ⑤四渡赤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②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⑤③②
12.(2020九上·新昌期中)毛泽东一生致力于革命,其早期主要革命活动有(  )
①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②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③领导发动秋收起义
④领导发动南昌起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恶毒。”这表明了(  )
A.二战的罪魁祸首是邪恶的德国法西斯
B.英法的绥靖政策对二战的爆发推波助澜
C.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直接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D.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14.(2020九上·新昌期中)图中甲地发生的战役(  )
A.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 B.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破产
C.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 D.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15.(2020九上·新昌期中)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 实 结 论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开端
C 发动秋收起义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正式形成
D 第一次国共合作 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16.(2020九上·新昌期中) 20世纪初,不断探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
材料二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中国依旧黑暗;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2)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这道 “闪电”指什么 为什么说“中国依旧黑暗”?
(3)用史实说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7.(2020九上·新昌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度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中国革命遭到严重挫折……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没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
材料三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地位实在太重要了。它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主要战场之一,中国因抗日战争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毛泽东同志是如何“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总结的井冈山斗争的革命经验”。
(3)根据材料三,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的理由。
18.(2020九上·新昌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
材料一 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通电全国,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1)材料一“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指的是哪一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主张?这一主张促成的结果是什么?
(3)材料三“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哪一事件?简述其战略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洋务运动只局限于器物方面向西方学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制度方面主张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主要在思想方面向西方学习。
A项洋务运动反映在器物(技术)层面向西方学习,不符合题意;
BC两项反映在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不符合题意;
D项新文化运动反映在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探索的曲折历程,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2.【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创建了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ABD三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黄埔军校旧址见证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要求掌握基础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所以①陈独秀在阅读《新青年》杂志可能看到。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所以②青年学生在热议巴黎和会的内容不可能看到。辛亥革命后,中国人婚姻家庭观念的变革十分突出,婚姻观念方面主张婚姻自由,所以③报纸刊登倡导婚姻自由的文章可能看到。打土豪分田地是在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所以④街上在传唱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谣不可能看到。
B项①③1917年的中国可能看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17年前后中国历史事件及社会生活,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遵义会议是题干描述的会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遵义会议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遵义会议的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买过贼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这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反对北洋政府外交上软弱无能,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A项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项反对国民政府软弱无能的外交说法不正确,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不符合题意;
C项爱国学生始终是运动的主力军说法不正确,五四运动后期无产阶级成为了主力军,不符合题意;
D项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的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井冈山会师是在1928年4月;②南昌起义是1927年8月1日;③长征胜利是1936年10月;④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①③。
B项②④①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井冈山会师、南昌起义、长征胜利、秋收起义。准确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
7.【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②④属于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故①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说法错误。1925年孙中山逝世,北伐战争1926年,故③不符合史实。
D项②④属于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要求学生具备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的有利因素,除了阶级、组织因素外,新文化运动后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是一个因素。
A项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不符合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
B项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不符合史实,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武昌,不符合题意;
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正确,符合题意;
D项是五四运动首先爆发的地方不符合史实,五四运动首先爆发的地方北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
A项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符合题意;
B项南昌起义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发动的,不符合题意;
C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创建的,不符合题意;
D项抗日战争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果,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0.【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后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实行的政体是和美国一样的民主共和制,同时中华民国也是亚洲第一个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因此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美国的“仿制品”。
A项实行民主共和的政府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1.【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经过: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所以④①②③符和题意。
B项①⑤④②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①不是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④不是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
C项②③是毛泽东的早期主要革命活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毛泽东的早期主要革命活动。要求学生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13.【答案】B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A二战的罪魁祸首是邪恶的法西斯,除了德国还有意大利和日本等,故A说法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善良的软弱”指的是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活动,故B符合题意;
C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D捷克的软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通过分析材料并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重点理解“善良的软弱”的实际指的是绥靖政策。
14.【答案】D
【知识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可知,甲地是斯大林格勒;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A项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的是德国的投降,不符合题意;
B项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破产的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C项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的是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不符合题意;
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格勒会战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5.【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A项A不符合史实,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不符合题意;
B项B不符合史实,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开端,不符合题意;
C项C不符合史实,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队伍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不符合题意;
D项D符合史实,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与结论的对应,要求具备知识准确识记和分析的能力。
16.【答案】(1)①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②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③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
(2)辛亥革命;
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②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③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改变。
(3)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知识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说明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是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材料一中的“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说明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是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根据所学知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划过了一道闪电,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来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的半殖民地半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国家和人民悲惨的命运仍在继续。
(3)根据所学知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迎来了曙光。
故答案为:(1)①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②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③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
(2)辛亥革命;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②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③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改变。
(3)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对材料的解读。
17.【答案】(1)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率部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2)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
(3)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
(2)根据材料“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可知工农武装割据;“没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体现了开展土地革命。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共带领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故答案为:(1)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率部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2)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
(3)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农武装割据和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材料能力。
18.【答案】(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全民族抗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或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3)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南昌起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由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可知,“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本题考查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抗日通电)”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日本发动对中国全面侵略时期,中共发表的抗日通电。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该核心主张的实施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3)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及意义。由材料材料三“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可知,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故答案为:(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全民族抗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或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3)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注意掌握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有关内容。
1 / 1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中试卷
一、选择题
1.(2020九上·新昌期中)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下列反映在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洋务运动只局限于器物方面向西方学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制度方面主张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主要在思想方面向西方学习。
A项洋务运动反映在器物(技术)层面向西方学习,不符合题意;
BC两项反映在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不符合题意;
D项新文化运动反映在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探索的曲折历程,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2.(2020九上·新昌期中)建筑是浓缩的历史,下列建筑中见证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是(  )
A.武昌楚望台原址
B.南昌起义指挥部
C.黄埔军校旧址
D.中共一大会址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创建了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ABD三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黄埔军校旧址见证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要求掌握基础史实。
3.(2020九上·新昌期中)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看到的情形有(  )
①陈独秀在阅读《新青年》杂志
②青年学生在热议巴黎和会的内容
③报纸刊登倡导婚姻自由的文章
④街上在传唱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所以①陈独秀在阅读《新青年》杂志可能看到。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所以②青年学生在热议巴黎和会的内容不可能看到。辛亥革命后,中国人婚姻家庭观念的变革十分突出,婚姻观念方面主张婚姻自由,所以③报纸刊登倡导婚姻自由的文章可能看到。打土豪分田地是在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所以④街上在传唱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谣不可能看到。
B项①③1917年的中国可能看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17年前后中国历史事件及社会生活,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2020九上·新昌期中)据《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记载: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八大
【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遵义会议是题干描述的会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遵义会议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遵义会议的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5.(2020九上·新昌期中)有学者评价,“五四运动使中国走上了永不回头的、光明的启蒙之路”。关于五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反对国民政府软弱无能的外交
C.爱国学生始终是运动的主力军
D.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买过贼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这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反对北洋政府外交上软弱无能,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A项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项反对国民政府软弱无能的外交说法不正确,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不符合题意;
C项爱国学生始终是运动的主力军说法不正确,五四运动后期无产阶级成为了主力军,不符合题意;
D项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的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6.(2020九上·新昌期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是一部坚持不懈武装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以下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井冈山会师 ②南昌起义 ③长征胜利 ④秋收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井冈山会师是在1928年4月;②南昌起义是1927年8月1日;③长征胜利是1936年10月;④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①③。
B项②④①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井冈山会师、南昌起义、长征胜利、秋收起义。准确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
7.(2020九上·新昌期中)下列属于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的是(  )
①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
②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③领导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国内军阀和帝国主义
④创办黄埔军校,培养革命骨干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②④属于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故①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说法错误。1925年孙中山逝世,北伐战争1926年,故③不符合史实。
D项②④属于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要求学生具备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20九上·新昌期中)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是五四运动首先爆发的地方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的有利因素,除了阶级、组织因素外,新文化运动后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是一个因素。
A项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不符合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
B项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不符合史实,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武昌,不符合题意;
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正确,符合题意;
D项是五四运动首先爆发的地方不符合史实,五四运动首先爆发的地方北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20九上·新昌期中)20世纪前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在历史上,两党既有合作又有对抗,其中第一次合作共同进行了(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抗日战争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
A项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符合题意;
B项南昌起义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发动的,不符合题意;
C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创建的,不符合题意;
D项抗日战争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果,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0.(2020九上·新昌期中)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  )
A. 实行民主共和的政府
B.君主立宪式的政府
C.封建君主专制的政府
D.实行社会主义的政府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后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实行的政体是和美国一样的民主共和制,同时中华民国也是亚洲第一个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因此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美国的“仿制品”。
A项实行民主共和的政府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1.(2020九上·新昌期中)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下列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
①遵义会议 ②强渡大渡河 ③爬雪山 ④巧渡金沙江 ⑤四渡赤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②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⑤③②
【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经过: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所以④①②③符和题意。
B项①⑤④②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
12.(2020九上·新昌期中)毛泽东一生致力于革命,其早期主要革命活动有(  )
①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②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③领导发动秋收起义
④领导发动南昌起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①不是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④不是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
C项②③是毛泽东的早期主要革命活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毛泽东的早期主要革命活动。要求学生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13.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恶毒。”这表明了(  )
A.二战的罪魁祸首是邪恶的德国法西斯
B.英法的绥靖政策对二战的爆发推波助澜
C.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直接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D.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答案】B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A二战的罪魁祸首是邪恶的法西斯,除了德国还有意大利和日本等,故A说法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善良的软弱”指的是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活动,故B符合题意;
C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D捷克的软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通过分析材料并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重点理解“善良的软弱”的实际指的是绥靖政策。
14.(2020九上·新昌期中)图中甲地发生的战役(  )
A.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 B.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破产
C.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 D.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答案】D
【知识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可知,甲地是斯大林格勒;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A项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的是德国的投降,不符合题意;
B项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破产的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C项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的是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不符合题意;
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格勒会战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5.(2020九上·新昌期中)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 实 结 论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开端
C 发动秋收起义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正式形成
D 第一次国共合作 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A项A不符合史实,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不符合题意;
B项B不符合史实,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开端,不符合题意;
C项C不符合史实,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队伍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不符合题意;
D项D符合史实,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与结论的对应,要求具备知识准确识记和分析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16.(2020九上·新昌期中) 20世纪初,不断探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
材料二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中国依旧黑暗;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2)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这道 “闪电”指什么 为什么说“中国依旧黑暗”?
(3)用史实说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答案】(1)①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②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③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
(2)辛亥革命;
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②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③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改变。
(3)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知识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说明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是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材料一中的“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说明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是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根据所学知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划过了一道闪电,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来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的半殖民地半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国家和人民悲惨的命运仍在继续。
(3)根据所学知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迎来了曙光。
故答案为:(1)①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②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③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
(2)辛亥革命;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②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③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改变。
(3)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对材料的解读。
17.(2020九上·新昌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度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中国革命遭到严重挫折……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没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
材料三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地位实在太重要了。它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主要战场之一,中国因抗日战争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毛泽东同志是如何“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总结的井冈山斗争的革命经验”。
(3)根据材料三,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的理由。
【答案】(1)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率部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2)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
(3)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
(2)根据材料“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可知工农武装割据;“没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体现了开展土地革命。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共带领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故答案为:(1)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率部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2)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
(3)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农武装割据和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材料能力。
18.(2020九上·新昌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
材料一 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通电全国,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1)材料一“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指的是哪一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主张?这一主张促成的结果是什么?
(3)材料三“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哪一事件?简述其战略意义。
【答案】(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全民族抗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或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3)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南昌起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由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可知,“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本题考查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抗日通电)”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日本发动对中国全面侵略时期,中共发表的抗日通电。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该核心主张的实施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3)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及意义。由材料材料三“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可知,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故答案为:(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全民族抗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或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3)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注意掌握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有关内容。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