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稠州中学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力检测试卷(2021.1.4)(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稠州中学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力检测试卷(2021.1.4)(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稠州中学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力检测试卷(2021.1.4)(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九上·浙江月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中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是 (  )
①1916 年 2 月凡尔登战役中德法双方伤亡惨重——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
②莫斯科保卫战——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③《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在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一战是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战争
④雅尔塔会议就战后成立联合国问题进行讨论——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020九上·浙江月考)纵观不同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历程,都不难发现一些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的身影。下列重要历史人物、国家和事件不相匹配的是(  )
A.列宁 —— 俄国——十月革命
B.扎格鲁尔——埃及——华夫脱运动
C.孙中山——中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丘吉尔——美国——新政
3.(2020九上·浙江月考)1927 年,中国革命面临复杂的分叉路口,中国共产党在当时作出的一系列抉择,影响深远。这些抉择包括(  )
①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发动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③向农村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④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2020九上·浙江月考)周恩来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以下可以佐证的史实有 (  )
①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
②遵义会议后,成立三人小组,负责军事
③组建第四军独立团,进行北伐
④参加“七千人大会议”,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20九上·浙江月考)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媒见证了历史发展的轨迹,以下报纸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① 我军攻克锦州 ② 日本投降矣! ③ 北平宣告解放 ④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
A.④②①③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6.(2020九上·浙江月考)“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下列四幅图中能准确描绘该战役概况的是(  )
(注:箭头①为河流流向,箭头②为行军方向)
A. B.
C. D.
7.(2020九上·浙江月考)读下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
A.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
B.“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C.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D.“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工农业得到快速增长
二、非选择题
8.(2020九上·浙江月考)回顾百年历史,见证光辉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历程
材料二:1919 年 7 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并在评论上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之后,在毛泽东领导下,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相继成立,毛泽东、何叔衡、郭亮、肖述凡、夏曦等都是成员。
材料三:1949 年 2 月 7 日,毛泽东第一次登上了具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本期封面人物报道以《风流人物》为标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毛泽东和他领导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1)请你正确选出年代尺中呈现“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大里程碑”的两大历史事件。(填写序号)
(2)结合材料二,分析毛泽东为历史事件②做了哪些准备?
(3)毛泽东在此时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重大历史背景是什么?中国革命新道路具体指什么?
9.(2020九上·浙江月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建国初期,农民在分地之前,丈量地主的土地。 图二:“农民积极报名参加“生产合作社。”
料二:农民的“忧”和“喜”,见证了我国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变迁。
“忧”:“一进食堂门儿,稀粥两大盆儿;远看起浪头,近看照进人儿。”——1960 年顺口溜 “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1)材料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两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图一到图二的做法在所有制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
(2)农民的“忧”与当时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你认为“忧”出现有哪些原因?
(3)农民的“喜”与当时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这一政策为什么能解 “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莫斯科战役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神话。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②表述中史实与结论不相符。
D项①③④表述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两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2.【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丘吉尔是英国首相;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实施了新政。
ABC三项重要历史人物、国家和事件都相匹配,不符合题意;
D项丘吉尔——美国——新政不相匹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重要历史人物,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3.【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924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34年蒋介石对中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①④和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项②③是1927 年,中国革命面临复杂的分叉路口作出的抉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程。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4.【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英勇作战,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③组建第四军独立团,进行北伐不是周恩来的事迹,排除。
B项①②④可以佐证“周恩来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周恩来的相关事迹,结合所学即可作答。注意识记周恩来的历史功绩。
5.【答案】A
【知识点】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①我军攻克锦州是在1948年10月,②日本投降矣是在1945年8月15日,③北平宣告解放是在1949年1月31日,④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是在1936年12月12日。按时间先后排序应为:④②①③。
A项④②③①排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识记能力。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6.【答案】B
【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CD三项都不能准确描绘该战役概况,不符合题意;
B项能准确描绘该战役概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注意把握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题干图片时间从1957年到1960年,联系所学可知当时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时间上排除A、D;由图可知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远超农业总产值,说明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这是“大跃进”的结果,图中并未体现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ACD三项解读都不恰当,不符合题意;
B项“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解读最为恰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解读图文信息。
8.【答案】(1)②④
(2)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宣传并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准备。在毛泽东领导下,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相继成立,为中共成立做了组织准备。
(3)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内容: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1)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根据材料二“1919 年 7 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并在评论上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之后,在毛泽东领导下,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相继成立,毛泽东、何叔衡、郭亮、肖述凡、夏曦等都是成员。”可知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宣传并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准备。在毛泽东领导下,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相继成立,为中共成立做了组织准备。
(3)结合材料“1949年2月7日”和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取得了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的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故答案为:(1)②④。
(2)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宣传并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准备。在毛泽东领导下,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相继成立,为中共成立做了组织准备。
(3)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内容: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历程。要求学生具备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9.【答案】(1)图一:1950-1952 年土地改革图二:1953—1956 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农民个体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2)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知识点】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图一“建国初期,农民在分地之前,丈量地主的土地”反映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图二“农民积极报名参加‘生产合作社’”反映的是1953—1956 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根据材料二中的“食堂门儿”“1960 年”等信息可知,农民的“忧”与当时实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紧接着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这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3)结合所学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农民创造出“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大展。
故答案为:(1)图一:1950-1952年土地改革;图二:1953—1956 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农民个体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2)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
1 / 1浙江省稠州中学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力检测试卷(2021.1.4)(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九上·浙江月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中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是 (  )
①1916 年 2 月凡尔登战役中德法双方伤亡惨重——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
②莫斯科保卫战——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③《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在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一战是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战争
④雅尔塔会议就战后成立联合国问题进行讨论——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莫斯科战役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神话。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②表述中史实与结论不相符。
D项①③④表述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两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2.(2020九上·浙江月考)纵观不同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历程,都不难发现一些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的身影。下列重要历史人物、国家和事件不相匹配的是(  )
A.列宁 —— 俄国——十月革命
B.扎格鲁尔——埃及——华夫脱运动
C.孙中山——中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丘吉尔——美国——新政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丘吉尔是英国首相;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实施了新政。
ABC三项重要历史人物、国家和事件都相匹配,不符合题意;
D项丘吉尔——美国——新政不相匹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重要历史人物,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3.(2020九上·浙江月考)1927 年,中国革命面临复杂的分叉路口,中国共产党在当时作出的一系列抉择,影响深远。这些抉择包括(  )
①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发动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③向农村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④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924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34年蒋介石对中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①④和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项②③是1927 年,中国革命面临复杂的分叉路口作出的抉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程。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4.(2020九上·浙江月考)周恩来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以下可以佐证的史实有 (  )
①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
②遵义会议后,成立三人小组,负责军事
③组建第四军独立团,进行北伐
④参加“七千人大会议”,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英勇作战,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③组建第四军独立团,进行北伐不是周恩来的事迹,排除。
B项①②④可以佐证“周恩来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周恩来的相关事迹,结合所学即可作答。注意识记周恩来的历史功绩。
5.(2020九上·浙江月考)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媒见证了历史发展的轨迹,以下报纸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① 我军攻克锦州 ② 日本投降矣! ③ 北平宣告解放 ④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
A.④②①③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答案】A
【知识点】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①我军攻克锦州是在1948年10月,②日本投降矣是在1945年8月15日,③北平宣告解放是在1949年1月31日,④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是在1936年12月12日。按时间先后排序应为:④②①③。
A项④②③①排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识记能力。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6.(2020九上·浙江月考)“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下列四幅图中能准确描绘该战役概况的是(  )
(注:箭头①为河流流向,箭头②为行军方向)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CD三项都不能准确描绘该战役概况,不符合题意;
B项能准确描绘该战役概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注意把握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
7.(2020九上·浙江月考)读下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
A.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
B.“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C.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D.“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工农业得到快速增长
【答案】B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题干图片时间从1957年到1960年,联系所学可知当时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时间上排除A、D;由图可知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远超农业总产值,说明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这是“大跃进”的结果,图中并未体现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ACD三项解读都不恰当,不符合题意;
B项“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解读最为恰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解读图文信息。
二、非选择题
8.(2020九上·浙江月考)回顾百年历史,见证光辉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历程
材料二:1919 年 7 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并在评论上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之后,在毛泽东领导下,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相继成立,毛泽东、何叔衡、郭亮、肖述凡、夏曦等都是成员。
材料三:1949 年 2 月 7 日,毛泽东第一次登上了具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本期封面人物报道以《风流人物》为标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毛泽东和他领导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1)请你正确选出年代尺中呈现“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大里程碑”的两大历史事件。(填写序号)
(2)结合材料二,分析毛泽东为历史事件②做了哪些准备?
(3)毛泽东在此时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重大历史背景是什么?中国革命新道路具体指什么?
【答案】(1)②④
(2)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宣传并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准备。在毛泽东领导下,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相继成立,为中共成立做了组织准备。
(3)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内容: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1)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根据材料二“1919 年 7 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并在评论上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之后,在毛泽东领导下,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相继成立,毛泽东、何叔衡、郭亮、肖述凡、夏曦等都是成员。”可知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宣传并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准备。在毛泽东领导下,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相继成立,为中共成立做了组织准备。
(3)结合材料“1949年2月7日”和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取得了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的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故答案为:(1)②④。
(2)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宣传并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准备。在毛泽东领导下,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相继成立,为中共成立做了组织准备。
(3)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内容: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历程。要求学生具备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9.(2020九上·浙江月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建国初期,农民在分地之前,丈量地主的土地。 图二:“农民积极报名参加“生产合作社。”
料二:农民的“忧”和“喜”,见证了我国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变迁。
“忧”:“一进食堂门儿,稀粥两大盆儿;远看起浪头,近看照进人儿。”——1960 年顺口溜 “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1)材料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两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图一到图二的做法在所有制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
(2)农民的“忧”与当时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你认为“忧”出现有哪些原因?
(3)农民的“喜”与当时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这一政策为什么能解 “忧”?
【答案】(1)图一:1950-1952 年土地改革图二:1953—1956 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农民个体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2)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知识点】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图一“建国初期,农民在分地之前,丈量地主的土地”反映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图二“农民积极报名参加‘生产合作社’”反映的是1953—1956 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根据材料二中的“食堂门儿”“1960 年”等信息可知,农民的“忧”与当时实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紧接着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这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3)结合所学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农民创造出“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大展。
故答案为:(1)图一:1950-1952年土地改革;图二:1953—1956 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农民个体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2)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