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月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九上·北仑月考)有人说:“100年前,武昌的枪声埋葬了一个旧时代。”下列有关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C. 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答案】 B【考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A项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错误,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不符合题意;B项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表述正确,符合题意;CD两项表述错误,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要求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的能力。2.(2020九上·北仑月考)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在发刊词中指出:“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文中“求变”主要针对( )A. 思想观念 B. 军事技术 C. 经济组织 D. 教育制度【答案】 A【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A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解放和启迪国民觉悟,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3.(2020九上·北仑月考)有学者评价“五四运动使中国走上了永不回头的、光明的启蒙之路”。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要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的运动③反对北洋政府外交上软弱无能 ④工人阶级起到了先锋作用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答案】 A【考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买过贼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这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反对北洋政府外交上软弱无能,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故①②③正确。④学生发挥先锋作用,故④错误。A项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4.(2020九上·绍兴月考)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国共两党合作的是( )A. 辛亥革命、北伐战争 B. 黄埔军校、解放战争C. 黄埔军校、抗日战争 D. 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答案】 C【考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时期。主要成果有,1924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创办了黄埔军校。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在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团结一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和长征是国共内战,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BD三项不能完全体现国共两党合作,不符合题意;C项黄埔军校、抗日战争可以体现国共两党合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相关知识。5.(2020九上·北仑月考)西安事变结束后,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当时局势发表评论:“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指的“统一”意指(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内战结束,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C.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 促成国共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答案】 D【考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A项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的标志是张学良“东北易帜”,不符合题意;B项内战结束,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不符合史实,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不符合题意;C项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促成国共停止内战、合作抗日是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所指的“统一”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关键信息是“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6.(2020九上·北仑月考)下列照片作为第一手史料定格了历史的瞬间,按拍摄时间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②④【答案】 C【考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①中国军队在卢沟桥上自卫反击反映的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②日军装甲车进入沈阳城反映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③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巷战反映的是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④彭德怀在炮团哨所指挥作战反映的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因而按拍摄时间顺序,正确的是②①③④。C项②①③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时间以及影响。7.(2020九上·北仑月考)小明同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次大捷”三个关键词,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 平型关大捷 B. 淞沪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答案】 A【考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成功,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A项平型关大捷是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BCD三项和“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次大捷”三个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平型关大捷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8.(2020九上·义乌月考)口号、民谣、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民谣、诗词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还我青岛”③阿婆苦了几十年,红军来后分了田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③①【答案】 B【考点】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发生在1934~1936年的长征中;“还我青岛”是1915年五四运动的口号; “阿婆苦了几十年,红军来了分了田”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1928年实行的分田地政策; “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26年北伐战争的口号,故正确顺序是②③④①。B项②④③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口号、民谣、诗词按其先后顺序排列,要求识记基础史实。9.(2020九上·北仑月考)以下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段解读正确的有( )①国共二次合作,共同抵御侵略 ②工农武装割据,寻求新的道路③北洋军阀统治,政局动荡不安 ④两种命运决战,新中国的诞生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 C【考点】工农武装割据,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国共二次合作是在1937- -1945年 ,①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寻求新的道路,是指1927年开始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 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②正确;1931- -1937年是抗日战争时期,③错误;“结束百年屈辱,人民当家作主”是指经过1946- -1949年,三年解放战争,成立了新中国,④正确。C项②④解读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了解,要求具备图片信息的准确解读与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二、材料分析题10.(2020九上·北仑月考)“一场热血沸腾的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大事记(1912年部分)时间 主要内容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月18日 南方代表与袁世凯代表开始进行南北和谈2月12日 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帝制终结2月13日 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宣言赞成共和3月11日 颁布《 》 ,其中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4月1日 孙中山正式宣告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材料二: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材料三:伟大的人物是这样一种人,他能用言辞把时代的意志表达出来,并能用他的行动把时代的意志建构起来。[注]时代的意志:此处指历史发展的潮流或方向。——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在表中________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其规定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的哪一内容。________(2)根据材料二,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观点。(3)综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述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物。【答案】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权(2)同意成功。理由: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的历史功绩,如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同意失败。理由:如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中华民国的“国父”。他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称为了革命的指导思想;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他成立中国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他改组国民党,推进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考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体现了体现了人民主权,即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同意成功的观点;理由: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的历史功绩,如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同意失败的观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3)孙中山先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他创立兴中会、组织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1894年,孙中山和黄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1912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1912年3月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他在国民党一大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使民主革命走向成熟。同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推动了旧民主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等。故答案为:(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权。(2)同意成功。理由: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的历史功绩,如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同意失败。理由:如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中华民国的“国父”。他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称为了革命的指导思想;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他成立中国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他改组国民党,推进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灵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1.(2020九上·北仑月考)“一个砥砺奋进的政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收集 问题【新生】 “这里”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这里”为的是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⑴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这里”指的是哪些地方?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抉择】 图一 八七会议会址 图二 遵义会议会址 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的危机,从实际出发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根据图片反映的事件,说说中国共产党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御敌】 亲爱的同胞们!本党......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摘编自1937年《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⑶国共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联系时代背景,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曙光】 图三中共代表赴重庆谈判 图四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⑷请依据图片材料,从人心向背的角度解读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的原因【答案】 ⑴嘉兴南湖和上海;因为材料中说不忘初心,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共“一大”召开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标志着共产党的成立)。⑵图一的抉择: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重要论断。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⑶国共对抗到国共合作。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民族危机深重。⑷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从捍卫人民利益出发,响应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考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由“这里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可知,习总书记等领导人赶赴“这里”指的是上海、浙江嘉兴。(2)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大会通过了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举行秋收起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大会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取消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最高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3)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此国共两党由对抗到合作,共同抗日。(4)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从捍卫人民利益出发,响应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1)嘉兴南湖和上海;因为材料中说不忘初心,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共“一大”召开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标志着共产党的成立)。(2)图一的抉择: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重要论断。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3)国共对抗到国共合作。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民族危机深重。(4)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从捍卫人民利益出发,响应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国共第二次合作、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中共一大、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国共第二次合作、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1 / 1(…………○…………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月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九上·北仑月考)有人说:“100年前,武昌的枪声埋葬了一个旧时代。”下列有关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C. 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2020九上·北仑月考)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在发刊词中指出:“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文中“求变”主要针对( )A. 思想观念 B. 军事技术 C. 经济组织 D. 教育制度3.(2020九上·北仑月考)有学者评价“五四运动使中国走上了永不回头的、光明的启蒙之路”。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要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的运动③反对北洋政府外交上软弱无能 ④工人阶级起到了先锋作用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4.(2020九上·绍兴月考)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国共两党合作的是( )A. 辛亥革命、北伐战争 B. 黄埔军校、解放战争C. 黄埔军校、抗日战争 D. 辛亥革命、抗日战争5.(2020九上·北仑月考)西安事变结束后,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当时局势发表评论:“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指的“统一”意指(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内战结束,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C.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 促成国共停止内战、合作抗日6.(2020九上·北仑月考)下列照片作为第一手史料定格了历史的瞬间,按拍摄时间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②④7.(2020九上·北仑月考)小明同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次大捷”三个关键词,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 平型关大捷 B. 淞沪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8.(2020九上·义乌月考)口号、民谣、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民谣、诗词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还我青岛”③阿婆苦了几十年,红军来后分了田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③①9.(2020九上·北仑月考)以下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段解读正确的有( )①国共二次合作,共同抵御侵略 ②工农武装割据,寻求新的道路③北洋军阀统治,政局动荡不安 ④两种命运决战,新中国的诞生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二、材料分析题10.(2020九上·北仑月考)“一场热血沸腾的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大事记(1912年部分)时间 主要内容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月18日 南方代表与袁世凯代表开始进行南北和谈2月12日 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帝制终结2月13日 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宣言赞成共和3月11日 颁布《 》 ,其中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4月1日 孙中山正式宣告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材料二: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材料三:伟大的人物是这样一种人,他能用言辞把时代的意志表达出来,并能用他的行动把时代的意志建构起来。[注]时代的意志:此处指历史发展的潮流或方向。——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在表中________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其规定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的哪一内容。________(2)根据材料二,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观点。(3)综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述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物。11.(2020九上·北仑月考)“一个砥砺奋进的政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收集 问题【新生】 “这里”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这里”为的是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⑴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这里”指的是哪些地方?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抉择】 图一 八七会议会址 图二 遵义会议会址 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的危机,从实际出发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根据图片反映的事件,说说中国共产党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御敌】 亲爱的同胞们!本党......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摘编自1937年《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⑶国共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联系时代背景,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曙光】 图三中共代表赴重庆谈判 图四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⑷请依据图片材料,从人心向背的角度解读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1.【答案】 B【考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A项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错误,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不符合题意;B项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表述正确,符合题意;CD两项表述错误,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要求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的能力。2.【答案】 A【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A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解放和启迪国民觉悟,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3.【答案】 A【考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买过贼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这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反对北洋政府外交上软弱无能,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故①②③正确。④学生发挥先锋作用,故④错误。A项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4.【答案】 C【考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时期。主要成果有,1924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创办了黄埔军校。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在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团结一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和长征是国共内战,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BD三项不能完全体现国共两党合作,不符合题意;C项黄埔军校、抗日战争可以体现国共两党合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相关知识。5.【答案】 D【考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A项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的标志是张学良“东北易帜”,不符合题意;B项内战结束,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不符合史实,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不符合题意;C项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促成国共停止内战、合作抗日是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所指的“统一”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关键信息是“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6.【答案】 C【考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①中国军队在卢沟桥上自卫反击反映的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②日军装甲车进入沈阳城反映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③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巷战反映的是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④彭德怀在炮团哨所指挥作战反映的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因而按拍摄时间顺序,正确的是②①③④。C项②①③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时间以及影响。7.【答案】 A【考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成功,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A项平型关大捷是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BCD三项和“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次大捷”三个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平型关大捷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8.【答案】 B【考点】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发生在1934~1936年的长征中;“还我青岛”是1915年五四运动的口号; “阿婆苦了几十年,红军来了分了田”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1928年实行的分田地政策; “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26年北伐战争的口号,故正确顺序是②③④①。B项②④③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口号、民谣、诗词按其先后顺序排列,要求识记基础史实。9.【答案】 C【考点】工农武装割据,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国共二次合作是在1937- -1945年 ,①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寻求新的道路,是指1927年开始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 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②正确;1931- -1937年是抗日战争时期,③错误;“结束百年屈辱,人民当家作主”是指经过1946- -1949年,三年解放战争,成立了新中国,④正确。C项②④解读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了解,要求具备图片信息的准确解读与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二、材料分析题10.【答案】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权(2)同意成功。理由: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的历史功绩,如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同意失败。理由:如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中华民国的“国父”。他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称为了革命的指导思想;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他成立中国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他改组国民党,推进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考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体现了体现了人民主权,即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同意成功的观点;理由: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的历史功绩,如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同意失败的观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3)孙中山先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他创立兴中会、组织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1894年,孙中山和黄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1912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1912年3月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他在国民党一大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使民主革命走向成熟。同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推动了旧民主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等。故答案为:(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权。(2)同意成功。理由: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的历史功绩,如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同意失败。理由:如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中华民国的“国父”。他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称为了革命的指导思想;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他成立中国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他改组国民党,推进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灵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1.【答案】 ⑴嘉兴南湖和上海;因为材料中说不忘初心,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共“一大”召开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标志着共产党的成立)。⑵图一的抉择: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重要论断。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⑶国共对抗到国共合作。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民族危机深重。⑷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从捍卫人民利益出发,响应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考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由“这里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可知,习总书记等领导人赶赴“这里”指的是上海、浙江嘉兴。(2)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大会通过了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举行秋收起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大会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取消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最高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3)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此国共两党由对抗到合作,共同抗日。(4)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从捍卫人民利益出发,响应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1)嘉兴南湖和上海;因为材料中说不忘初心,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共“一大”召开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标志着共产党的成立)。(2)图一的抉择: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重要论断。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3)国共对抗到国共合作。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民族危机深重。(4)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从捍卫人民利益出发,响应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国共第二次合作、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中共一大、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国共第二次合作、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月考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月考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