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质量分析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质量分析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质量分析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九上·鄞州月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如图是其曲折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观上减小了F2。(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发动内战 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图和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客观上减小了F2,符合题意;
B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错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多民族工业进行掠夺,民族工业萎缩,不符合题意;
C项国民党发动内战错误,国民党实行战时体制时期,阻力没有减轻,不符合题意;
D项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错误,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制民族工业的因素之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
2.(2020九上·鄞州月考)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态度。”这个“名词”应该是(  )
A.变法 B.科学 C.民主 D.革命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23年,胡适”“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等,材料主旨即涉及思想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即指科学。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科学应该是这个“名词”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按“东南西北”的地理方位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国同盟会成立 ②国民党一大召开 ③长征会宁会师 ④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红军长征;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①发生在东京;②发生在广州;③发生在甘肃会宁;④发生在北京;所以按“东南西北”的地理方位排序①②③④。
B项①②③④排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准确识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020九上·鄞州月考)“这场运动使得中国共产党开始拥有完全在其控制之下的武装力量,它是共产党武力夺取政权的开端”。“这场运动”是指(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南昌起义是“这场运动”所指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5.(2020九上·鄞州月考)历史选择的关口,往往会召集会议,解决遇到的重大问题。以下对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八七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都为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B.都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都是为了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
D.都是在革命过程中召开的紧急会议
【答案】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八七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都为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A项都为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比较正确,符合题意;
B项都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不符合八七会议,不符合题意;
CD两项不符合七届二中全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七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的共同点及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八七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的相关史实。
6.(2020九上·鄞州月考)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强调的是(  )
A.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B.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C.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D.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据“20世纪40年代”“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可知,评论意在强调战争的胜败取决于国共的土地政策。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贫苦农民耕种,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准备了群众基础。
A项土地革命的必要性不是题干强调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国共合作的必要性不是题干材料强调的内容,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期间,而非国共合作,不符合题意;
C项土地改革的重要性是题干材料强调的内容,符合题意;
D项内战胜利的可能性不是题干材料强调的内容,题干强调的是重视土地问题与否对两党重要性的认识,而非内战胜利的可能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7.(2017·浙江模拟)《古城新情调》一文写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货店挂起了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与文中情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淮海战役胜利 B.辽沈战役胜利
C.渡江战役胜利 D.平津战役胜利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平津战役的有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王府百货”、“和平解放”可知,这一事件是指北平和平解放,发生在平津战役时期。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平津战役的识记。
8.(2020九上·鄞州月考)右边是原南京总统府蒋介石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天 (  )
A.北伐军打败军阀孙传芳 B.日本宣布了无条件投降
C.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D.祖国大陆实现全部解放
【答案】C
【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民国三十八年就是1911年加上三十八年,等于1949年,联系所学知识,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注意掌握渡江战役以及意义。
9.(2020九上·鄞州月考)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  )
A.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B.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D.革命结果和指导思想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中国近代史以1919年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运动和人民解放战争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旧民主革命的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也一致,都是反帝反封建。但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的前途等不同。题目中所述三个事件的领导阶级不一致,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而解放战争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也不一致,因为前两个事件的结果最终没有完全成功,所以与其指导思想不一致。
ACD三项不一致,不符合题意;
B项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人民解放战争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人民解放战争的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相同。
10.(2020九上·鄞州月考)中共中央驻地在近代曾发生过下述变化: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从上海到瑞金,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②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
③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
④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城市到乡村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中共中央驻地从上海到瑞金期间应在1921年至1934年长征前夕,1935年初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时间信息不符,故①错误。中共中央驻地从瑞金到延安应是从1934年红军长征开始到1947年解放战争前期,在此期间发生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故②正确。从延安到西柏坡应是从1947年解放战争的前期到1949年春,此时出现了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反映了解放战争的形势的变化,故③正确。1949年春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的转移,而不是从城市到乡村的转移,故④错误。
C项②③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二、非选择题
11.(2020九上·鄞州月考)行为判断题
(1)一位著名记者曾在1938年游历德国后发了一篇《德国进攻波兰,二战爆发》的报道。
判断:    。理由:   。
(2)1919年北大学生聚在未名湖畔激愤地议论着巴黎和会所签订的《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
判断:    。理由:   。
(3)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小王建议父母去武汉或南京参观辛亥革命遗址。
判断:    。理由:   。
【答案】(1)错误;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爆发是在1939年。
(2)错误;巴黎和会签订的是《凡尔赛条约》或《九国公约》是在华盛顿会议签署的。
(3)正确;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发地(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标志)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控制。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的企图参加会议。1919年6月, 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在《凡尔赛和约》中,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权益。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
(3)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浪潮,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就任临时大总统。
故答案为:(1)错误;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爆发是在1939年。
(2)错误;巴黎和会签订的是《凡尔赛条约》或《九国公约》是在华盛顿会议签署的。
(3)正确;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发地(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标志)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2020九上·鄞州月考)习近平主席说“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以下是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收集的资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一起参与。
材料一:
材料二:该兴趣小组同学摘录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文件内容:
摘录1: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
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摘自1935年12月《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摘录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我们的总方针应是……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1936年9月1日《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摘录3:根据资产阶级及国民党内部开始向着抗日救国方向的变化,本党从一九三六年八月印发了《致国民党书》,提出了为“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而斗争的总目标。在这一总目标下,我们主张“联蒋抗日”。
——摘自1937年4月15日《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
材料三:二战中,中国从世界政治舞台的边缘跃入中心地带,抓住了机遇,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并在其中获得了重要地位。
——摘自王建朗《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在a处填上最恰当的内容。并根据材料说说你获取的信息有哪些?。
(2)比较摘录1、2、3,请说说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有何变化,并分析其转变的客观原因。
(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史实依据。
【答案】(1)a抗日战争;①战争给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③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战场历时最长。
(2)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原因: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1942年1月,中、美、苏、英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召开开罗会议,共同发表《开罗宣言》;1945年6月,中、美、苏、英、法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 创始国和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知识点】西安事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及识记基础史实。第一小问,材料一年代尺中a的起止时间分别为1931年和1945年,结合所学知识,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45年日本投降,1931年——1945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二战各国伤亡情况统计表(部分)”表格中所列的各国伤亡数字,尤其是中国最多,由此可知,二战给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从材料一年代尺信息中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历时最长。
(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策略的变化及其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根据摘录1 “党的策略路线,是……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反蒋抗日;根据摘录2“……我们的总方针应是……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可以得出,此时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逼蒋抗日;根据摘录3“在这一总目标下,我们主张‘联蒋抗日’”可以得出,此时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联蒋抗日。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促使中国策略发生变化的客观原因是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说明二战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史实:中、美、苏英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美英召开开罗会议,后三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中苏美英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 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故答案为:(1)a抗日战争;①战争给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③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战场历时最长。
(2)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原因: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1942年1月,中、美、苏、英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召开开罗会议,共同发表《开罗宣言》;1945年6月,中、美、苏、英、法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2020九上·鄞州月考)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1)1912年走西方的路是指走什么路?并谈谈你对图中“走俄国人的路”的理解。
(2)阐述《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公开出版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3)将E处代表的历史事件补充完整,并说明该事件对“走自己的路”的影响。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过程开辟了一条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请把答案写进D空
格内。 你从A-D的道路探索还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1)1912年走西方的路是指走民主共和路。
理解: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夺取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公开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井冈山会师。影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不断壮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启示: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知识点】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的辛亥革命主张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民主共和制。第二问,俄国十月革命是城市中心暴动,故“走俄国人的路”是以城市为中心,在大城市进行武装起义。
(2)《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1920年8月在上海首次公开出版,他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E处图片反映的是井冈山会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不断壮大。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故答案为:(1)1912年走西方的路是指走民主共和路。理解: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夺取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公开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井冈山会师。影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不断壮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启示: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井冈山会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020九上·鄞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蓝图再现】提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结合网友甘哥的话,说说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何现实意义?
(3)请说说网友小布丁这样“建议”的理由。我们中学生为此可以做些什么?
【答案】(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意义: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有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
(3)理由:因为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走科技创新之路能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把农村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言之有理即可)
中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
(2)本题考查。
(3)本题考查。
故答案为:(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意义: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有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
(3)理由:因为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走科技创新之路能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把农村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言之有理即可)
中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
15.(2020九上·鄞州月考)(1)材料一: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材料中提到的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是什么?该《建议》最终还需要经过什么国家机关审议通过后才能付诸实施?
(2)材料二:全会“热词”搜索。
热词一:全面 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中,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了新的表述:“协调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⑴请在空格内把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最新表述补充完整。
热词二:坚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些必须坚持的原则和举措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所在。 ⑵“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指什么发展理念?请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谈谈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原因。
热词三:人民 在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单独列出。回望此前的3个五年规划(计划),人民至上作为一条清晰主线贯穿始终。 ⑶ 说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把坚持“人民至上”贯穿始终?
【答案】(1)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示:加字漏字改字均不给分) 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补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⑶①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必答);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
【解析】【分析】(1)
(2)
(3)
故答案为:(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补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
16.(2020九上·鄞州月考)余姚是王阳明先生(1472-1529年)的出生地和成长地,是阳明文化的发祥地和重要传习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余姚传承弘扬阳明文化大事记
自2007年4月以来 余姚投入大量资金修复并布展王阳明故居和阳明先生讲学处中天阁,并向市民免费开放。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参观人员达到30万人次。
2019年4月9日 余姚申请的“阳明故里”和“阳明故居”商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通过,为余姚推动阳明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2020年10月30日 2020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开幕之际,余姚市历时一年打造的“阳明古镇”府前路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正式开街,一处新的城市地标中余姚悄然诞生。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曾表示,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行合一思想是阳明文化的思想精华之一……阳明古镇有望成为余姚乃至宁波的文化休闲名片,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城市更新样板,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阳明心学圣地。
……
 
(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概括余姚为传承弘扬阳明文化做的努力。
(3)根据材料分析余姚传承弘扬阳明文化对余姚建设有什么意义?
【答案】(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政府重视、加大资金投入保护文化遗产;加大宣传力度;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注重文化创新等
(3)有利于促进余姚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余姚的知名度;有利于加快余姚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为余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等。
【解析】【分析】(1)
(2)
(3)
故答案为:(1)源远流长,博大精。
(2)政府重视、加大资金投入保护文化遗产;加大宣传力度;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注重文化创新等。
(3)有利于促进余姚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余姚的知名度;有利于加快余姚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为余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质量分析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九上·鄞州月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如图是其曲折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观上减小了F2。(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发动内战 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2.(2020九上·鄞州月考)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态度。”这个“名词”应该是(  )
A.变法 B.科学 C.民主 D.革命
3.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按“东南西北”的地理方位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国同盟会成立 ②国民党一大召开 ③长征会宁会师 ④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4.(2020九上·鄞州月考)“这场运动使得中国共产党开始拥有完全在其控制之下的武装力量,它是共产党武力夺取政权的开端”。“这场运动”是指(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5.(2020九上·鄞州月考)历史选择的关口,往往会召集会议,解决遇到的重大问题。以下对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八七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都为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B.都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都是为了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
D.都是在革命过程中召开的紧急会议
6.(2020九上·鄞州月考)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强调的是(  )
A.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B.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C.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D.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7.(2017·浙江模拟)《古城新情调》一文写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货店挂起了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与文中情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淮海战役胜利 B.辽沈战役胜利
C.渡江战役胜利 D.平津战役胜利
8.(2020九上·鄞州月考)右边是原南京总统府蒋介石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天 (  )
A.北伐军打败军阀孙传芳 B.日本宣布了无条件投降
C.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D.祖国大陆实现全部解放
9.(2020九上·鄞州月考)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  )
A.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B.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D.革命结果和指导思想
10.(2020九上·鄞州月考)中共中央驻地在近代曾发生过下述变化: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从上海到瑞金,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②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
③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
④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城市到乡村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2020九上·鄞州月考)行为判断题
(1)一位著名记者曾在1938年游历德国后发了一篇《德国进攻波兰,二战爆发》的报道。
判断:    。理由:   。
(2)1919年北大学生聚在未名湖畔激愤地议论着巴黎和会所签订的《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
判断:    。理由:   。
(3)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小王建议父母去武汉或南京参观辛亥革命遗址。
判断:    。理由:   。
12.(2020九上·鄞州月考)习近平主席说“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以下是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收集的资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一起参与。
材料一:
材料二:该兴趣小组同学摘录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文件内容:
摘录1: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
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摘自1935年12月《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摘录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我们的总方针应是……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1936年9月1日《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摘录3:根据资产阶级及国民党内部开始向着抗日救国方向的变化,本党从一九三六年八月印发了《致国民党书》,提出了为“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而斗争的总目标。在这一总目标下,我们主张“联蒋抗日”。
——摘自1937年4月15日《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
材料三:二战中,中国从世界政治舞台的边缘跃入中心地带,抓住了机遇,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并在其中获得了重要地位。
——摘自王建朗《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在a处填上最恰当的内容。并根据材料说说你获取的信息有哪些?。
(2)比较摘录1、2、3,请说说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有何变化,并分析其转变的客观原因。
(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史实依据。
13.(2020九上·鄞州月考)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1)1912年走西方的路是指走什么路?并谈谈你对图中“走俄国人的路”的理解。
(2)阐述《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公开出版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3)将E处代表的历史事件补充完整,并说明该事件对“走自己的路”的影响。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过程开辟了一条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请把答案写进D空
格内。 你从A-D的道路探索还获得了什么启示?
14.(2020九上·鄞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蓝图再现】提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结合网友甘哥的话,说说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何现实意义?
(3)请说说网友小布丁这样“建议”的理由。我们中学生为此可以做些什么?
15.(2020九上·鄞州月考)(1)材料一: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材料中提到的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是什么?该《建议》最终还需要经过什么国家机关审议通过后才能付诸实施?
(2)材料二:全会“热词”搜索。
热词一:全面 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中,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了新的表述:“协调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⑴请在空格内把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最新表述补充完整。
热词二:坚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些必须坚持的原则和举措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所在。 ⑵“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指什么发展理念?请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谈谈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原因。
热词三:人民 在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单独列出。回望此前的3个五年规划(计划),人民至上作为一条清晰主线贯穿始终。 ⑶ 说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把坚持“人民至上”贯穿始终?
16.(2020九上·鄞州月考)余姚是王阳明先生(1472-1529年)的出生地和成长地,是阳明文化的发祥地和重要传习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余姚传承弘扬阳明文化大事记
自2007年4月以来 余姚投入大量资金修复并布展王阳明故居和阳明先生讲学处中天阁,并向市民免费开放。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参观人员达到30万人次。
2019年4月9日 余姚申请的“阳明故里”和“阳明故居”商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通过,为余姚推动阳明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2020年10月30日 2020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开幕之际,余姚市历时一年打造的“阳明古镇”府前路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正式开街,一处新的城市地标中余姚悄然诞生。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曾表示,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行合一思想是阳明文化的思想精华之一……阳明古镇有望成为余姚乃至宁波的文化休闲名片,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城市更新样板,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阳明心学圣地。
……
 
(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概括余姚为传承弘扬阳明文化做的努力。
(3)根据材料分析余姚传承弘扬阳明文化对余姚建设有什么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图和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客观上减小了F2,符合题意;
B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错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多民族工业进行掠夺,民族工业萎缩,不符合题意;
C项国民党发动内战错误,国民党实行战时体制时期,阻力没有减轻,不符合题意;
D项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错误,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制民族工业的因素之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
2.【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23年,胡适”“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等,材料主旨即涉及思想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即指科学。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科学应该是这个“名词”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红军长征;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①发生在东京;②发生在广州;③发生在甘肃会宁;④发生在北京;所以按“东南西北”的地理方位排序①②③④。
B项①②③④排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准确识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南昌起义是“这场运动”所指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5.【答案】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八七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都为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A项都为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比较正确,符合题意;
B项都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不符合八七会议,不符合题意;
CD两项不符合七届二中全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七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的共同点及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八七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据“20世纪40年代”“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可知,评论意在强调战争的胜败取决于国共的土地政策。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贫苦农民耕种,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准备了群众基础。
A项土地革命的必要性不是题干强调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国共合作的必要性不是题干材料强调的内容,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期间,而非国共合作,不符合题意;
C项土地改革的重要性是题干材料强调的内容,符合题意;
D项内战胜利的可能性不是题干材料强调的内容,题干强调的是重视土地问题与否对两党重要性的认识,而非内战胜利的可能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7.【答案】D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平津战役的有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王府百货”、“和平解放”可知,这一事件是指北平和平解放,发生在平津战役时期。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平津战役的识记。
8.【答案】C
【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民国三十八年就是1911年加上三十八年,等于1949年,联系所学知识,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注意掌握渡江战役以及意义。
9.【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中国近代史以1919年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运动和人民解放战争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旧民主革命的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也一致,都是反帝反封建。但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的前途等不同。题目中所述三个事件的领导阶级不一致,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而解放战争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也不一致,因为前两个事件的结果最终没有完全成功,所以与其指导思想不一致。
ACD三项不一致,不符合题意;
B项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人民解放战争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人民解放战争的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相同。
10.【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中共中央驻地从上海到瑞金期间应在1921年至1934年长征前夕,1935年初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时间信息不符,故①错误。中共中央驻地从瑞金到延安应是从1934年红军长征开始到1947年解放战争前期,在此期间发生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故②正确。从延安到西柏坡应是从1947年解放战争的前期到1949年春,此时出现了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反映了解放战争的形势的变化,故③正确。1949年春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的转移,而不是从城市到乡村的转移,故④错误。
C项②③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1.【答案】(1)错误;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爆发是在1939年。
(2)错误;巴黎和会签订的是《凡尔赛条约》或《九国公约》是在华盛顿会议签署的。
(3)正确;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发地(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标志)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控制。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的企图参加会议。1919年6月, 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在《凡尔赛和约》中,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权益。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
(3)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浪潮,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就任临时大总统。
故答案为:(1)错误;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爆发是在1939年。
(2)错误;巴黎和会签订的是《凡尔赛条约》或《九国公约》是在华盛顿会议签署的。
(3)正确;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发地(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标志)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1)a抗日战争;①战争给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③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战场历时最长。
(2)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原因: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1942年1月,中、美、苏、英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召开开罗会议,共同发表《开罗宣言》;1945年6月,中、美、苏、英、法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 创始国和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知识点】西安事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及识记基础史实。第一小问,材料一年代尺中a的起止时间分别为1931年和1945年,结合所学知识,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45年日本投降,1931年——1945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二战各国伤亡情况统计表(部分)”表格中所列的各国伤亡数字,尤其是中国最多,由此可知,二战给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从材料一年代尺信息中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历时最长。
(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策略的变化及其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根据摘录1 “党的策略路线,是……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反蒋抗日;根据摘录2“……我们的总方针应是……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可以得出,此时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逼蒋抗日;根据摘录3“在这一总目标下,我们主张‘联蒋抗日’”可以得出,此时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联蒋抗日。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促使中国策略发生变化的客观原因是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说明二战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史实:中、美、苏英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美英召开开罗会议,后三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中苏美英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 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故答案为:(1)a抗日战争;①战争给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③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战场历时最长。
(2)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原因: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1942年1月,中、美、苏、英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召开开罗会议,共同发表《开罗宣言》;1945年6月,中、美、苏、英、法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1)1912年走西方的路是指走民主共和路。
理解: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夺取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公开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井冈山会师。影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不断壮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启示: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知识点】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的辛亥革命主张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民主共和制。第二问,俄国十月革命是城市中心暴动,故“走俄国人的路”是以城市为中心,在大城市进行武装起义。
(2)《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1920年8月在上海首次公开出版,他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E处图片反映的是井冈山会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不断壮大。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故答案为:(1)1912年走西方的路是指走民主共和路。理解: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夺取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公开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井冈山会师。影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不断壮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启示: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井冈山会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意义: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有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
(3)理由:因为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走科技创新之路能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把农村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言之有理即可)
中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
(2)本题考查。
(3)本题考查。
故答案为:(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意义: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有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
(3)理由:因为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走科技创新之路能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把农村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言之有理即可)
中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
15.【答案】(1)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示:加字漏字改字均不给分) 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补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⑶①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必答);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
【解析】【分析】(1)
(2)
(3)
故答案为:(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补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
16.【答案】(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政府重视、加大资金投入保护文化遗产;加大宣传力度;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注重文化创新等
(3)有利于促进余姚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余姚的知名度;有利于加快余姚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为余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等。
【解析】【分析】(1)
(2)
(3)
故答案为:(1)源远流长,博大精。
(2)政府重视、加大资金投入保护文化遗产;加大宣传力度;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注重文化创新等。
(3)有利于促进余姚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余姚的知名度;有利于加快余姚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为余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