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八上·杭州期末)非洲的埃及、亚洲的苏美尔、印度和中国产生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这些文明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诞生于亚非的大河流域②都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各自贡献③在历史发展中都延绵不绝④都展示出各自独特的人文特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公元7世纪古埃及文化被阿拉伯帝国伊斯兰化,埃及文明中断;闪米特人打败了苏美尔人,建立了一个新的帝国——阿卡德王国,苏美尔人城邦的历史就此结束;古印度公元前1750年左右灭亡,因外族入侵而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独有古中国源远流长,从未中断。③说法错误,排除。B项①②④是非洲的埃及、亚洲的苏美尔、印度和中国文明的共同之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非洲的埃及、亚洲的苏美尔、印度和中国文明的共同之处。要求识记基础史实。2.(2020八上·杭州期末)下列图片能反映我国古代商朝文明成就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反映了商朝的社会生产和生活。ACD三项都不能反映我国古代商朝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B项甲骨文能反映我国古代商朝文明成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骨文,要求识记基础史实及准确识图的能力。3.(2020八上·杭州期末)历史学家认为,特定历史时期会有特殊的时代内涵,时代内涵又可用关键词总结。下列关键词最符合春秋战国时代内涵的是( )A.秩序与法治 B.统一与专制 C.纷争与变革 D.创新与繁荣【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工具得到改进,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ABD三项都不符合春秋战国时代的内涵,不符合题意;C项纷争与变革最符合春秋战国时代的内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代的内涵及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综合概括能力。4.(2020八上·杭州期末)有人说:“没有一位欧洲律师不受益于罗马人编纂的法律条例。”这说明( )A.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最重要成就B.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C.古罗马是现代欧洲律师的重要发源地D.欧洲律师必须学习古代罗马法律条例【答案】B【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5.(2020八上·杭州期末)“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对这段史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周朝采用分封制管理疆域 B.只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C.周天子可以牢固控制诸侯 D.同姓诸侯之间亲密友善【答案】A【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和所学知识可知:周武王分封的同宗亲属,后来由于关系日益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人一般。在加上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强大的诸侯,各个诸侯国更是相互侵略,连周天子都不能禁止。说明周朝采用分封制管理疆域。A项周朝采用分封制管理疆域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能力。6.(2020八上·杭州期末)《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这主要印证了当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是( )A.朝鲜 B.日本 C.大秦 D.安息【答案】B【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由“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我们得知,在东汉光武帝的时候,日本国王派遣使者来到洛阳,表示愿为臣藩,求汉朝皇帝赐名,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其王又求汉王册封,光武帝又赐其为“倭奴王”。并受赐“汉倭奴国王印”。 这主要印证了当时日本与中国的交往。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日本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日交往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7.(2020八上·杭州期末)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科举制【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意思是要想天下安定,一定要使消弱诸侯国势力。为此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消弱了王国势力。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推恩令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引文的含义,结合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得出答案。8.(2020八上·杭州期末)“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由这句话可知该国是三国时期的( )A.蜀国 B.魏国 C.吴国 D.西晋【答案】A【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分析】三国时诸葛亮曾经在一封信中说“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这就是说,锦是三国时诸葛亮治蜀的主要战略物资,因此该国指的是蜀国。A项蜀国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魏、蜀、吴三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9.(2020八上·杭州期末)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指的是( )A.郑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丝绸之路【答案】D【知识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丝绸之路开通。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题干叙述的正是“丝绸之路”的作用:将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丝绸之路是题干材料里的“它”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丝绸之路,要求具备信息分析能力和识记基础知识。10.(2020八上·杭州期末)孙中山曾说:“现在 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中国的考试制度创立于( )A.汉武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答案】B【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解析】【分析】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这科举制正式创立。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隋炀帝时期创立中国的考试制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准确识记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这科举制正式创立。11.(2020八上·杭州期末)10-13世纪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辽、夏、金、元等政权,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 契丹族一一辽 B.女真族——西夏C.鲜卑族——元 D.蒙古族——金【答案】A【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南宋与金的和战【解析】【分析】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建立金。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A项契丹族一一辽对应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对应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辽、夏、金 、元建立的史实,要求识记重要史实。12.(2020八上·杭州期末)下表是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情况变化表,该表所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朝代 南方 北方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 2470685 19. 8% 9985785 80.2%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北宋 1 1240760 62. 9% 6624296 37.1%A.西汉时期南方比北方人口(户)多B.西汉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C.唐朝南方人口(户)比例高于北方D.北宋南方人口(户)超过北方【答案】D【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据题干“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情况变化表”可知,从唐朝开始北方人口逐渐南移,到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ABC三项解读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北宋南方人口(户)超过北方解读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二、材料题13.(2020八上·杭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帝曰:“可。”材料三:柳宗元说:“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1)材料一中画像人物是谁?为加强地方上的管理,他创立了哪一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2)材料二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带来了什么影响?(3)根据所学知识,请你结合史实说说以上观点的合理性。【答案】(1)秦始皇;郡县制(2)焚书坑儒; 加强了思想控制, 对文化造成重大损失。(3)略【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1)仔细观察图片,材料一中画像人物是秦始皇。秦朝为了加强地方管理,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2)根据材料二“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了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对文化造成重大损失。(3)据材料“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对全国的统一管辖,适当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秦始皇的残暴统治,严刑峻法过于苛刻,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引发了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导致二世而亡。故答案为:(1)秦始皇;郡县制。(2)焚书坑儒; 加强了思想控制, 对文化造成重大损失。(3)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并归纳总结。14.(2020八上·杭州期末)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496年正月) 魏主下诏……改拨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馀所改,不可胜纪。——《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材料二: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资治通鉴》记载)(1)材料一中“魏主”改革的措施是什么?其改革的特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采取措施使其整体汉化?(3)材料三中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是什么?请列举2例史实加以说明。【答案】(1)措施: 改汉姓;特点: 汉化(2)鲜卑族文化落后, 仰慕汉文化; 通过改革, 壮大北魏的实力。(3)开明的民族政策; 各族人民拥戴他为“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1)材料一“……改拨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反映的是改汉姓。鲜卑姓都改成了汉姓,体现了改革的汉化特点。(2)依据材料二可知,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为了改变北魏落后状态,巩固统治,进行改革,实行全盘汉化政策。(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嫁入吐蕃,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与技术,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唐蕃关系。故答案为:(1)措施: 改汉姓;特点: 汉化。(2)鲜卑族文化落后,仰慕汉文化;通过改革,壮大北魏的实力。(3)开明的民族政策; 各族人民拥戴他为“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唐太宗时期实行的民族政策,要求具备分析理解题干的能力。15.(2020八上·杭州期末)宋元时期我国多元文化得到碰撞交融,文明得到高度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辽夏金元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典型时期,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冲突与交融的重要时期。一幕幕酣战与交融、破碎与创新的史实情景起伏叠合。——叶坦《辽宋夏金元文化史》材料二:“宋代是 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邓广铭《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材料三:《元史·地理志序》曰:“自封建(即封邦建国,实行分封制)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1)请各举1例史实说明宋元时期酣战与交融情景。(2)举例说明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度。(3)元朝采取什么措施管理幅员辽阔的疆域?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答案】(1)酣战: 辽进攻北宋; 西夏进攻北宋等;交融: 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出现100 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2)物质文明: 宋代农业、 手工业繁荣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出现纸币、 商标等新事物。精神文明: 出现文化娱乐场所“瓦子”; 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 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用于航海等。(3)措施: 行省制度;意义: 巩固了国家统一; 这一行政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设立宣政院, 负责管理西藏,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设置澎湖巡检司,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和战【解析】【分析】(1)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西夏建立后,多次进攻北宋。1004年,宋辽缔结“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2)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经济发达,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宋代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3)元朝疆域广大,为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行省制度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奠定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疆域广大,西藏和台湾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元朝时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管理,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故答案为:(1)酣战:辽进攻北宋;西夏进攻北宋等;交融: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出现100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2)物质文明:宋代农业、手工业繁荣推动了商业的繁荣,出现纸币、商标等新事物。精神文明:出现文化娱乐场所“瓦子”;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等。(3)措施:行省制度;意义:巩固了国家统一;这一行政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设立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朝的民族关系、时代特征,元朝的行省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八上·杭州期末)非洲的埃及、亚洲的苏美尔、印度和中国产生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这些文明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诞生于亚非的大河流域②都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各自贡献③在历史发展中都延绵不绝④都展示出各自独特的人文特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0八上·杭州期末)下列图片能反映我国古代商朝文明成就的是( )A. B.C. D.3.(2020八上·杭州期末)历史学家认为,特定历史时期会有特殊的时代内涵,时代内涵又可用关键词总结。下列关键词最符合春秋战国时代内涵的是( )A.秩序与法治 B.统一与专制 C.纷争与变革 D.创新与繁荣4.(2020八上·杭州期末)有人说:“没有一位欧洲律师不受益于罗马人编纂的法律条例。”这说明( )A.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最重要成就B.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C.古罗马是现代欧洲律师的重要发源地D.欧洲律师必须学习古代罗马法律条例5.(2020八上·杭州期末)“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对这段史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周朝采用分封制管理疆域 B.只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C.周天子可以牢固控制诸侯 D.同姓诸侯之间亲密友善6.(2020八上·杭州期末)《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这主要印证了当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是( )A.朝鲜 B.日本 C.大秦 D.安息7.(2020八上·杭州期末)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科举制8.(2020八上·杭州期末)“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由这句话可知该国是三国时期的( )A.蜀国 B.魏国 C.吴国 D.西晋9.(2020八上·杭州期末)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指的是( )A.郑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丝绸之路10.(2020八上·杭州期末)孙中山曾说:“现在 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中国的考试制度创立于( )A.汉武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11.(2020八上·杭州期末)10-13世纪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辽、夏、金、元等政权,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 契丹族一一辽 B.女真族——西夏C.鲜卑族——元 D.蒙古族——金12.(2020八上·杭州期末)下表是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情况变化表,该表所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朝代 南方 北方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 2470685 19. 8% 9985785 80.2%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北宋 1 1240760 62. 9% 6624296 37.1%A.西汉时期南方比北方人口(户)多B.西汉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C.唐朝南方人口(户)比例高于北方D.北宋南方人口(户)超过北方二、材料题13.(2020八上·杭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帝曰:“可。”材料三:柳宗元说:“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1)材料一中画像人物是谁?为加强地方上的管理,他创立了哪一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2)材料二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带来了什么影响?(3)根据所学知识,请你结合史实说说以上观点的合理性。14.(2020八上·杭州期末)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496年正月) 魏主下诏……改拨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馀所改,不可胜纪。——《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材料二: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资治通鉴》记载)(1)材料一中“魏主”改革的措施是什么?其改革的特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采取措施使其整体汉化?(3)材料三中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是什么?请列举2例史实加以说明。15.(2020八上·杭州期末)宋元时期我国多元文化得到碰撞交融,文明得到高度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辽夏金元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典型时期,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冲突与交融的重要时期。一幕幕酣战与交融、破碎与创新的史实情景起伏叠合。——叶坦《辽宋夏金元文化史》材料二:“宋代是 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邓广铭《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材料三:《元史·地理志序》曰:“自封建(即封邦建国,实行分封制)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1)请各举1例史实说明宋元时期酣战与交融情景。(2)举例说明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度。(3)元朝采取什么措施管理幅员辽阔的疆域?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公元7世纪古埃及文化被阿拉伯帝国伊斯兰化,埃及文明中断;闪米特人打败了苏美尔人,建立了一个新的帝国——阿卡德王国,苏美尔人城邦的历史就此结束;古印度公元前1750年左右灭亡,因外族入侵而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独有古中国源远流长,从未中断。③说法错误,排除。B项①②④是非洲的埃及、亚洲的苏美尔、印度和中国文明的共同之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非洲的埃及、亚洲的苏美尔、印度和中国文明的共同之处。要求识记基础史实。2.【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反映了商朝的社会生产和生活。ACD三项都不能反映我国古代商朝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B项甲骨文能反映我国古代商朝文明成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骨文,要求识记基础史实及准确识图的能力。3.【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工具得到改进,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ABD三项都不符合春秋战国时代的内涵,不符合题意;C项纷争与变革最符合春秋战国时代的内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代的内涵及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综合概括能力。4.【答案】B【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5.【答案】A【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和所学知识可知:周武王分封的同宗亲属,后来由于关系日益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人一般。在加上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强大的诸侯,各个诸侯国更是相互侵略,连周天子都不能禁止。说明周朝采用分封制管理疆域。A项周朝采用分封制管理疆域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能力。6.【答案】B【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由“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我们得知,在东汉光武帝的时候,日本国王派遣使者来到洛阳,表示愿为臣藩,求汉朝皇帝赐名,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其王又求汉王册封,光武帝又赐其为“倭奴王”。并受赐“汉倭奴国王印”。 这主要印证了当时日本与中国的交往。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日本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日交往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7.【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意思是要想天下安定,一定要使消弱诸侯国势力。为此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消弱了王国势力。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推恩令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引文的含义,结合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得出答案。8.【答案】A【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分析】三国时诸葛亮曾经在一封信中说“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这就是说,锦是三国时诸葛亮治蜀的主要战略物资,因此该国指的是蜀国。A项蜀国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魏、蜀、吴三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9.【答案】D【知识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丝绸之路开通。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题干叙述的正是“丝绸之路”的作用:将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丝绸之路是题干材料里的“它”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丝绸之路,要求具备信息分析能力和识记基础知识。10.【答案】B【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解析】【分析】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这科举制正式创立。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隋炀帝时期创立中国的考试制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准确识记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这科举制正式创立。11.【答案】A【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南宋与金的和战【解析】【分析】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建立金。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A项契丹族一一辽对应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对应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辽、夏、金 、元建立的史实,要求识记重要史实。12.【答案】D【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据题干“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情况变化表”可知,从唐朝开始北方人口逐渐南移,到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ABC三项解读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北宋南方人口(户)超过北方解读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答案】(1)秦始皇;郡县制(2)焚书坑儒; 加强了思想控制, 对文化造成重大损失。(3)略【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1)仔细观察图片,材料一中画像人物是秦始皇。秦朝为了加强地方管理,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2)根据材料二“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了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对文化造成重大损失。(3)据材料“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对全国的统一管辖,适当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秦始皇的残暴统治,严刑峻法过于苛刻,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引发了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导致二世而亡。故答案为:(1)秦始皇;郡县制。(2)焚书坑儒; 加强了思想控制, 对文化造成重大损失。(3)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并归纳总结。14.【答案】(1)措施: 改汉姓;特点: 汉化(2)鲜卑族文化落后, 仰慕汉文化; 通过改革, 壮大北魏的实力。(3)开明的民族政策; 各族人民拥戴他为“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1)材料一“……改拨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反映的是改汉姓。鲜卑姓都改成了汉姓,体现了改革的汉化特点。(2)依据材料二可知,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为了改变北魏落后状态,巩固统治,进行改革,实行全盘汉化政策。(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嫁入吐蕃,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与技术,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唐蕃关系。故答案为:(1)措施: 改汉姓;特点: 汉化。(2)鲜卑族文化落后,仰慕汉文化;通过改革,壮大北魏的实力。(3)开明的民族政策; 各族人民拥戴他为“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唐太宗时期实行的民族政策,要求具备分析理解题干的能力。15.【答案】(1)酣战: 辽进攻北宋; 西夏进攻北宋等;交融: 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出现100 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2)物质文明: 宋代农业、 手工业繁荣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出现纸币、 商标等新事物。精神文明: 出现文化娱乐场所“瓦子”; 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 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用于航海等。(3)措施: 行省制度;意义: 巩固了国家统一; 这一行政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设立宣政院, 负责管理西藏,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设置澎湖巡检司,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和战【解析】【分析】(1)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西夏建立后,多次进攻北宋。1004年,宋辽缔结“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2)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经济发达,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宋代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3)元朝疆域广大,为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行省制度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奠定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疆域广大,西藏和台湾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元朝时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管理,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故答案为:(1)酣战:辽进攻北宋;西夏进攻北宋等;交融: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出现100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2)物质文明:宋代农业、手工业繁荣推动了商业的繁荣,出现纸币、商标等新事物。精神文明:出现文化娱乐场所“瓦子”;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等。(3)措施:行省制度;意义:巩固了国家统一;这一行政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设立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朝的民族关系、时代特征,元朝的行省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