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2020八上·余姚期末)2020年11月14日“平安余姚杯”半程马拉松在余姚全民健身中心鸣枪开跑,马拉松长跑项目源于( )A. 古罗马 B.古希腊 C.古埃及 D.古印度【答案】B【知识点】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解析】【分析】 公元前490年,在希波战争中的马拉松平原战役中,雅典人获胜,派战士菲迪皮茨返回雅典报捷。他一口气跑完漫长的路程,向雅典人呼喊:“雅典胜利了!”说罢倒地气绝而死,为纪念这位英雄,后来,人们设立了马拉松长跑项目。ACD三项都不是马拉松赛跑的最早起源地,不符合题意;B项古代希腊是马拉松赛跑的最早起源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马拉松赛的起源,要求掌握基础史实。2.(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列思想家与其所属学派和主张相吻合的一组是( )选项 思想家 学派 主要主张① 孔子 儒家 强调“仁”,“仁”就是“爱人”“克己复礼”② 老子 墨家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反对侵扰百姓③ 墨子 道家 主张“非攻”,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互爱④ 韩非子 法家 强调以法治国,主张树立君主权威,集权中央.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克己复礼”。 法家代表人物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①④正确。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故②③错误。B项①④所属学派和主张相吻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各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3.(2020八上·余姚期末)《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一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有四十人。皆举亲也。”该材料表明了周王分封诸侯主要凭借( )A.功劳大小 B.长幼尊卑 C.品德优劣 D.血缘亲疏【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宗亲等到各地做诸侯,表明了周王分封诸侯凭借血缘亲疏。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血缘亲疏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4.(2020八上·余姚期末)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图文物中能够反映出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秦始皇兵马俑出土于今陕西西安临潼,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作。排除含①的选项。B项②③④能够反映出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反映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文物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文物的相关史实。5.(2020八上·余姚期末)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所示)。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管仲改革●商鞅变法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领域的变革,体现了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特征。A项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是题干信息反映出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文信息。6.(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列属于欧洲中世纪社会特点的有( )①基督教控制人们的思想②封建等级森严③农村土地以封建庄园形式经营④与同时期亚洲相比发展相对迅速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欧洲通过采邑制度建立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政治上形成了具有严格等级性的封君封臣制度;经济上农村盛行庄园经济,它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法兰克王国时期,基督教成为国教,后来基督教神学居于统治地位,思想上人们信仰基督教,基督教会的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C项①②③属于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特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封建社会特点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把握和识记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7.(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列国家中,地跨亚非欧三洲的有( )①法兰克王国②亚历山大帝国③罗马帝国④阿拉伯帝国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B【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⑤法兰克王国的疆域范围只在欧洲,不属于地跨亚非欧的国家,排除含①的选项。B项②③④地跨亚非欧三洲,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世界史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8.(2020八上·余姚期末)“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高,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A.宗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B.教皇的统治深入人心C.教皇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D.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答案】C【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本题材料“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月亮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就是反映了中世纪欧洲教皇权力至高无上。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教皇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欧洲基督教,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9.(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农业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为基础B.巴黎和伦敦是新兴的城市C.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D.城市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答案】D【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庄园里面生活着领主和佃户。在领主的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A项叙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城市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欧城市兴起的相关史实。10.(2020八上·余姚期末)阿拉伯帝国时期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以下属于阿拉伯人创造的文化有( )①0到9计数法②基督教③《医学集成》④《一千零一夜》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答案】C【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③④属于阿拉伯人创造的文化。古代印度人发明0-9的计数法,12世纪时阿拉伯人学会了这种方法,并加以改造,最后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基督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4世纪后期,罗马帝国确定基督教为国教;①②不是阿拉伯人创造的文化。C项③④属于阿拉伯人创造的文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要求识记掌握相关史实。11.(2020八上·余姚期末)公元7世纪,日本掀起了向中国学习的“大化改新”运动。以下对“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 )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②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并收取赋税③改革促进了日本封建经济的发展④仿效我国宋朝的典章制度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D【知识点】大化改新【解析】【分析】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改革派通过政变上台,孝德天皇实行改革,学习中国隋唐制度,实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④仿效我国宋朝的典章制度说法错误。D项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注意对大化改新的识记。(2020八上·余姚期末)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第一季介绍某种文物时,用了以下关键词:中国靴子、冷兵器、驾驭。据此回答下题。12.根据以上关键词,可以推断该文物指的是( )A.马镫 B.马鞭 C.马辔 D.马鞍13.下列关于该文物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①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实现人马合一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③对中世纪欧洲封建骑士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④促进了人类贸易的发展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答案】12.A13.A【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马镫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2.结合所学知识,马镫发明于中国,后传播到欧洲,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靴子”,它的出现使骑兵成为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主力兵种,传入欧洲后,甚至影响了中世纪的欧洲骑士,推动了人类作战方式的变革、使用成熟的马镫后,骑兵的战斗力大大增强。A项马镫和题干关键词“中国靴子、冷兵器、驾驭”相符,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3.马镫的出现,使骑兵达到了“人马合一”的境界,解放了双手,传入欧洲后,促进了西欧重甲骑兵的发展,也有助于封建骑士阶级的形成,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①③说法正确。A项②④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4.(2020八上·余姚期末)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国后,设会稽郡,现今宁波市为其鄞、鄖(mao)、句章三县。据此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 )A.分封制. B.郡国并行制度C.郡县制 D.世袭制【答案】C【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秦朝在江南设立了郡县,联系所学知识,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求具备识记历史史实的能力。15.(2020八上·余姚期末)“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指的人物是( )A.项羽、陈胜 B.项羽、勾践 C.刘邦、陈胜 D.刘邦、勾践【答案】B【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一战,大破秦军。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军取得大败秦军主力的决定性战役。春秋末年,吴越争霸,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称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题干材料涉及到历史人物是项羽、勾践。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项羽、勾践是题干材料涉及到历史人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末农民起义和春秋末年诸侯争霸的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干的能力。理解对联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6.(2020八上·余姚期末)以下表述与图片所反映的史实相印证的是( )①图1的遗址见证了秦朝抵御北方匈奴南下侵扰的历史②图2的文物说明了汉朝和匈奴之间永不再战世代友好③图3中的人物为击败匈奴夺回河套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④图4中的人物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依据图片信息可知,为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让蒙恬负责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的进犯,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 图1中的遗址见证了秦朝抵御北方匈奴南下侵扰的历史,①正确;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图3中的霍去病为击败匈奴夺回河套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③正确;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外嫁呼韩邪单于,他们为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图4中的人物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④正确;秦朝建立后,面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秦末汉初,中原长期战乱,匈奴再次夺取河套地区。西汉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单于为妻。故①③④正确。图2中的文物说明了汉朝和匈奴之间永不再战,世代友好,说法绝对,故②错误。C项①③④与图片所反映的史实相印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汉时期和匈奴之间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17.(2020八上·余姚期末)我国历来很重视对官员的监督。以下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剌史④司隶校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御史大夫是秦朝设置,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西汉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负责监察百官,据此分析可知②③④均具有监察职能,而①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不具有监察职能。D项②③④均具有监察职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汉时期,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解答本题需掌握以上官职的设置及功能。18.(2020八上·余姚期末)有学者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A.休养生息 B.实行推恩令 C.铸造五铢钱 D.独尊儒术【答案】D【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实现了“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独尊儒术是汉武帝为采取的措施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9.(2020八上·余姚期末)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意外打通了中西商贸通道,被后世称为“有意的外交,无意的凿空”。下列由西域传到中原的有( )①汗血宝马②丝绸③瓷器④胡椒⑤葡萄A. 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传到西方;西域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天马、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核桃、大蒜等传到中原,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丝绸之路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项①④⑤由西域传到中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丝绸之路开通的物品交流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20.(2020八上·余姚期末)司马迁著《史记·黄帝本纪》时,发现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收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史书编撰必须游历各地D.文献的记载才是可信的历史【答案】B【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此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民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泽奇言尤雅者”变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真实的历史。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史料性质的理解,要求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21.(2020八上·余姚期末)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不胜枚举,下列表格描述的战役是( )交战双方 孙刘联军一一曹操大军兵力对比 5万——20万战役结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答案】C【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解析】【分析】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ABD三项均与题干中“孙刘联军—曹军”的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C项赤壁之战和题干表格描述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赤壁之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2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下列图示符合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解析】【分析】220年,曹丕在北方建立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指北方的魏,西南的蜀,南方的吴。D项图示符合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鼎立的形成的相关知识,本题为图片选择题,要求具备读图能力。掌握魏蜀吴三国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3.(2020八上·余姚期末)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开放与交流使大唐文明更加辉煌。以下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鉴真东渡③马可·波罗来华④遣唐使来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及所学可知,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体现了中外双向交流;日本遣唐使来华反映了唐朝的繁盛对世界各地人们的吸引、共享繁荣。故②④正确。金城公主入藏属于唐朝国内的民族关系,与题干中的中外交往不符,马可·波罗来华是在元朝,与题干中的唐朝不符,故①③错误。C项②④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24.(2020八上·余姚期末)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图片可入选盛唐篇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知识点】开元盛世【解析】【分析】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故②③正确。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故①错误。铁犁铧是战国时期的工具,故④错误。B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农业生产工具,要求识记基础史实。25.(2020八上·余姚期末)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蔡伦;《伤寒杂病论》 ;道教;铜奔马② 《兰亭序》;圆周率;顾恺之;云冈石窟③ 孩儿枕;苏轼;瓦子;崇文抑武④ 《金刚经》;三彩骆驼载乐俑:诗圣;贞观之治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答案】B【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蔡伦;《伤寒杂病论》 ;道教;铜奔马”均出现在东汉;“《兰亭序》;圆周率;顾恺之;云冈石窟”均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成就;“孩儿枕;苏轼;瓦子;崇文抑武”均出现在宋代;“《金刚经》;三彩骆驼载乐俑:诗圣;贞观之治”均出现在唐代,因此先后顺序是①②④③。B项①②④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中成就时间的识记。26.(2020八上·余姚期末)皮日休《汴河怀古》中“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A.发挥灌溉作用 B.发挥防洪作用C.发挥贯通南北水路的作用 D.有千里之长【答案】C【知识点】隋的兴亡【解析】【分析】“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发挥贯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运河的开通,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27.(2020八上·余姚期末)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 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基础。”材料中的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A.行省制、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答案】D【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它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各级政府任职。“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唐朝在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分别是材料中的这两种制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完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及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重点识记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内容。28.(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右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答案】C【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根据图可知,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因此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宋朝。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宋朝应该是与题干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要求解读示意图信息。(2020八上·余姚期末)“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当时汴京的繁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欣赏画作,回答下题。29.如果我们来到本图反映的时代,不可能看到的是( )A.瓦子里表演《窦娥冤》,人满为患B.汴河里满载货物的船只往来穿梭C.游玩夜市,享用美味小吃D.新春时节贴年画,放爆竹30.你认为最适合作为这幅画作主题的是( )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C.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D.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答案】29.A30.B【知识点】探究北宋都市生活【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明上河图》,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29.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首都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窦娥冤》是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A项瓦子里表演《窦娥冤》,人满为患不可能看到,符合题意;BCD三项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30.结合所学可知,《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通过对清明节日北宁都城汴梁(今开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广泛而细致地描写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形象和民俗风貌,包括东京城内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出行的方式和市民阶层的文化娱乐活动。ACD三项都不适合作为这幅画作主题,不符合题意;B项最适合作为这幅画作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二、本卷有三个小题,其中31题13分,32题14分,33题13分,共40分31.(2020八上·余姚期末)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年,不同地区诞生了不同的文明古国,欧洲地中海沿岸也开始显露文明的曙光。东西方文明多元发展,异彩纷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明发祥]早期区域文明分布图(1)填一填:按要求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文明发源的河流或所建文明古国的名称。A: (填河流)B: (填河流)C: (填文明古国)D: (填文明古国)(2)比一比:与E文明相比,A、B、C、D文明在发祥地上,有何显著区别?(3)[文明成果]请根据“ 早期区域文明分布图天找到它的发祥地(填图中字母)。图1 图2 图3 图4 (4)[交相辉映]公元前5世纪前后,中国和古希腊文明高度发展,交相辉映,双峰并峙。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是 ,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其 政治达到全盛: 而同时期的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 的繁荣局面,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答案】(1)尼罗河;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古印度;古中国(2)E文明以海洋为中心 ,ABCD文明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3)A;B;C;E(4)雅典;民主;百家争鸣【知识点】百家争鸣;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A是古代埃及文明,起源于非洲尼罗河流域。B是西亚的两河流域。C是古印度文明。D是古中国文明。(2)依据所学,ABCD属于亚非文明,都起源于大江大河流域;E是古代欧洲文明,以海洋为中心。(3)图1是金字塔,是埃及的文明成果;图2是产生于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图3是产生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图4是产生于欧洲的字母文字。(4)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几百个城邦,雅典是其中最著名的城邦。雅典实行民主政治,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同时期的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1)尼罗河;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古印度;古中国。(2)E文明以海洋为中心 ,ABCD文明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3)A;B;C;E。(4)雅典;民主;百家争鸣。【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类古代文明。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2.(2020八上·余姚期末)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分裂和割据的情况,但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材料二:管辖彰显主权。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区 朝代 机构新疆 西汉 公元前60年,设置① ,总管西域事务, 保护往来商旅西藏 元朝 元朝在中央设立② ,以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台湾 元朝 在澎湖岛设置了③ ,以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材料三:材料四:孝文帝选择这样一条道路,即统治民族率先放弃自己的风俗和习惯、使用被统治民族汉族的汉服和汉语,实在出奇。……一言以蔽之,这些改革可概括为北魏王朝的“中国化”。——[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1)请列出材料一中所有处于统一的朝代名称。(2)请写出材料二中①②③的内容,并写出这些机构设立的共同意义(3)根据材料三、四,归纳我国古代推动民族融合的方式。(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说说统一能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主流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秦、西汉、新、东汉、西晋、隋朝、唐朝(2)①西域都护府;②宣政院;③澎湖巡检司。共同意义:标志着三地都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发展;彰显国家主权。(3)民族迁徙(写民族迁移也得分);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4)因素: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例如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思想统一、加强边疆的管理等,这些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民族交融不断加强,如因民族迁徙、主动交流或改革,甚至战争都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促成大一统局面;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统一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也是广大人民的愿望所在等等。【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北方的民族融合;隋的兴亡【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联系所学知识,处于统一的朝代有:秦、西汉、新、东汉、西晋、隋朝、唐朝。(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元朝政府设立了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琉球)的管理,设澎湖巡检司,管理今天的澎湖和台湾,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这些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三地都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发展;彰显国家主权。(3)材料三表明民族迁徙是我国古代推动民族融合的方式。材料四表明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是我国古代推动民族融合的方式。(4)结合所学,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民族交融不断加强,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统一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也是广大人民的愿望所在等都是统一能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主流的因素。故答案为:(1)秦、西汉、新、东汉、西晋、隋朝、唐朝。(2)①西域都护府;②宣政院;③澎湖巡检司。共同意义:标志着三地都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发展;彰显国家主权。(3)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4)因素: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例如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思想统一、加强边疆的管理等,这些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民族交融不断加强,如因民族迁徙、主动交流或改革,甚至战争都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促成大一统局面;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统一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也是广大人民的愿望所在等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分裂和割据的情况,但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为切入点,考查中国统一的朝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我国古代推动民族融合的方式,统一能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主流的因素及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33.(2020八上·余姚期末)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进一步 加强和封建经济、文化继续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空感知]材料一:[文物证史]材料二:“华光礁1号”古沉船是在南海海底考古发掘的,它是目前中国在远海海城发现的第一艘古代沉船船体。残存船体覆盖面积约180平方米,船体残长20米,宽约6米,舷深3米至4米,初步估计该船排水量超过60吨。出水近万件文物,绝大部分是福建和江西景德镇生产的陶器和瓷器。[历史解释]材料三:[历史评判]材料四: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 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美国学者德克.海德指出:“在14世纪初,火药传入欧洲……没有中国发明的火药,欧洲人还得流淌更多的鲜血才能攻破中世纪的封建城堡。”(1)请完成材料一图中字母代表的政权名称:A ; B ;C 。(2)从材料一的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3)材料二中的沉船“华光礁1号”最有可能是哪个朝代的船只?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判断的依据。(4)“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请结合材料三提供的图片资料加以说明。(5)根据材料四,你如何评价宋元科技在中国和世界发展史上的地位。【答案】(1)辽;金;南宋(2)从民族政权分立到实现统一。(3)宋朝;依据: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宋代造船技术发达,领先于世界;宋代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宋朝时期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4)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携带方便,商品交易扩大;商标广告出现,说明商业活动发达,已经出现广告意识和现代营销手段;货郎走街串巷叫卖说明了商业的繁盛。(5)宋元科技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影响深远。【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南宋与金的和战【解析】【分析】(1)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2)从材料一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出现了很多民族政权,所以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3)材料二中的沉船“华光礁1号”最有可能是宋朝的船只;依据: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立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司;宋代造船技术发达,领先于世界;宋代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宋朝时期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4)图一是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携带方便,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图二是宋代针铺商标,体现了商业运作中出现了铜板印刷的广告,表明宋朝已经有商标、广告意识。图三货郎图是货郎走街串巷叫卖,更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5)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不但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故答案为:(1)辽;金;南宋。(2)从民族政权分立到实现统一。(3)宋朝;依据: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宋代造船技术发达,领先于世界;宋代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宋朝时期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4)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携带方便,商品交易扩大;商标广告出现,说明商业活动发达,已经出现广告意识和现代营销手段;货郎走街串巷叫卖说明了商业的繁盛。(5)宋元科技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影响深远。【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宋代繁荣的经济,要求具备识记基础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 1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2020八上·余姚期末)2020年11月14日“平安余姚杯”半程马拉松在余姚全民健身中心鸣枪开跑,马拉松长跑项目源于( )A. 古罗马 B.古希腊 C.古埃及 D.古印度2.(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列思想家与其所属学派和主张相吻合的一组是( )选项 思想家 学派 主要主张① 孔子 儒家 强调“仁”,“仁”就是“爱人”“克己复礼”② 老子 墨家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反对侵扰百姓③ 墨子 道家 主张“非攻”,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互爱④ 韩非子 法家 强调以法治国,主张树立君主权威,集权中央.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2020八上·余姚期末)《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一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有四十人。皆举亲也。”该材料表明了周王分封诸侯主要凭借( )A.功劳大小 B.长幼尊卑 C.品德优劣 D.血缘亲疏4.(2020八上·余姚期末)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图文物中能够反映出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2020八上·余姚期末)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所示)。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管仲改革●商鞅变法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6.(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列属于欧洲中世纪社会特点的有( )①基督教控制人们的思想②封建等级森严③农村土地以封建庄园形式经营④与同时期亚洲相比发展相对迅速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7.(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列国家中,地跨亚非欧三洲的有( )①法兰克王国②亚历山大帝国③罗马帝国④阿拉伯帝国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8.(2020八上·余姚期末)“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高,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A.宗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B.教皇的统治深入人心C.教皇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D.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9.(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农业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为基础B.巴黎和伦敦是新兴的城市C.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D.城市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10.(2020八上·余姚期末)阿拉伯帝国时期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以下属于阿拉伯人创造的文化有( )①0到9计数法②基督教③《医学集成》④《一千零一夜》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11.(2020八上·余姚期末)公元7世纪,日本掀起了向中国学习的“大化改新”运动。以下对“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 )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②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并收取赋税③改革促进了日本封建经济的发展④仿效我国宋朝的典章制度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020八上·余姚期末)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第一季介绍某种文物时,用了以下关键词:中国靴子、冷兵器、驾驭。据此回答下题。12.根据以上关键词,可以推断该文物指的是( )A.马镫 B.马鞭 C.马辔 D.马鞍13.下列关于该文物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①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实现人马合一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③对中世纪欧洲封建骑士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④促进了人类贸易的发展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14.(2020八上·余姚期末)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国后,设会稽郡,现今宁波市为其鄞、鄖(mao)、句章三县。据此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 )A.分封制. B.郡国并行制度C.郡县制 D.世袭制15.(2020八上·余姚期末)“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指的人物是( )A.项羽、陈胜 B.项羽、勾践 C.刘邦、陈胜 D.刘邦、勾践16.(2020八上·余姚期末)以下表述与图片所反映的史实相印证的是( )①图1的遗址见证了秦朝抵御北方匈奴南下侵扰的历史②图2的文物说明了汉朝和匈奴之间永不再战世代友好③图3中的人物为击败匈奴夺回河套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④图4中的人物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2020八上·余姚期末)我国历来很重视对官员的监督。以下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剌史④司隶校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2020八上·余姚期末)有学者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A.休养生息 B.实行推恩令 C.铸造五铢钱 D.独尊儒术19.(2020八上·余姚期末)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意外打通了中西商贸通道,被后世称为“有意的外交,无意的凿空”。下列由西域传到中原的有( )①汗血宝马②丝绸③瓷器④胡椒⑤葡萄A. 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20.(2020八上·余姚期末)司马迁著《史记·黄帝本纪》时,发现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收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史书编撰必须游历各地D.文献的记载才是可信的历史21.(2020八上·余姚期末)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不胜枚举,下列表格描述的战役是( )交战双方 孙刘联军一一曹操大军兵力对比 5万——20万战役结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下列图示符合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A. B.C. D.23.(2020八上·余姚期末)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开放与交流使大唐文明更加辉煌。以下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鉴真东渡③马可·波罗来华④遣唐使来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2020八上·余姚期末)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图片可入选盛唐篇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5.(2020八上·余姚期末)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蔡伦;《伤寒杂病论》 ;道教;铜奔马② 《兰亭序》;圆周率;顾恺之;云冈石窟③ 孩儿枕;苏轼;瓦子;崇文抑武④ 《金刚经》;三彩骆驼载乐俑:诗圣;贞观之治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26.(2020八上·余姚期末)皮日休《汴河怀古》中“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A.发挥灌溉作用 B.发挥防洪作用C.发挥贯通南北水路的作用 D.有千里之长27.(2020八上·余姚期末)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 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基础。”材料中的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A.行省制、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28.(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右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2020八上·余姚期末)“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当时汴京的繁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欣赏画作,回答下题。29.如果我们来到本图反映的时代,不可能看到的是( )A.瓦子里表演《窦娥冤》,人满为患B.汴河里满载货物的船只往来穿梭C.游玩夜市,享用美味小吃D.新春时节贴年画,放爆竹30.你认为最适合作为这幅画作主题的是( )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C.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D.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二、本卷有三个小题,其中31题13分,32题14分,33题13分,共40分31.(2020八上·余姚期末)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年,不同地区诞生了不同的文明古国,欧洲地中海沿岸也开始显露文明的曙光。东西方文明多元发展,异彩纷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明发祥]早期区域文明分布图(1)填一填:按要求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文明发源的河流或所建文明古国的名称。A: (填河流)B: (填河流)C: (填文明古国)D: (填文明古国)(2)比一比:与E文明相比,A、B、C、D文明在发祥地上,有何显著区别?(3)[文明成果]请根据“ 早期区域文明分布图天找到它的发祥地(填图中字母)。图1 图2 图3 图4 (4)[交相辉映]公元前5世纪前后,中国和古希腊文明高度发展,交相辉映,双峰并峙。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是 ,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其 政治达到全盛: 而同时期的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 的繁荣局面,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2.(2020八上·余姚期末)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分裂和割据的情况,但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材料二:管辖彰显主权。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区 朝代 机构新疆 西汉 公元前60年,设置① ,总管西域事务, 保护往来商旅西藏 元朝 元朝在中央设立② ,以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台湾 元朝 在澎湖岛设置了③ ,以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材料三:材料四:孝文帝选择这样一条道路,即统治民族率先放弃自己的风俗和习惯、使用被统治民族汉族的汉服和汉语,实在出奇。……一言以蔽之,这些改革可概括为北魏王朝的“中国化”。——[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1)请列出材料一中所有处于统一的朝代名称。(2)请写出材料二中①②③的内容,并写出这些机构设立的共同意义(3)根据材料三、四,归纳我国古代推动民族融合的方式。(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说说统一能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主流的因素有哪些。33.(2020八上·余姚期末)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进一步 加强和封建经济、文化继续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空感知]材料一:[文物证史]材料二:“华光礁1号”古沉船是在南海海底考古发掘的,它是目前中国在远海海城发现的第一艘古代沉船船体。残存船体覆盖面积约180平方米,船体残长20米,宽约6米,舷深3米至4米,初步估计该船排水量超过60吨。出水近万件文物,绝大部分是福建和江西景德镇生产的陶器和瓷器。[历史解释]材料三:[历史评判]材料四: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 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美国学者德克.海德指出:“在14世纪初,火药传入欧洲……没有中国发明的火药,欧洲人还得流淌更多的鲜血才能攻破中世纪的封建城堡。”(1)请完成材料一图中字母代表的政权名称:A ; B ;C 。(2)从材料一的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3)材料二中的沉船“华光礁1号”最有可能是哪个朝代的船只?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判断的依据。(4)“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请结合材料三提供的图片资料加以说明。(5)根据材料四,你如何评价宋元科技在中国和世界发展史上的地位。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解析】【分析】 公元前490年,在希波战争中的马拉松平原战役中,雅典人获胜,派战士菲迪皮茨返回雅典报捷。他一口气跑完漫长的路程,向雅典人呼喊:“雅典胜利了!”说罢倒地气绝而死,为纪念这位英雄,后来,人们设立了马拉松长跑项目。ACD三项都不是马拉松赛跑的最早起源地,不符合题意;B项古代希腊是马拉松赛跑的最早起源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马拉松赛的起源,要求掌握基础史实。2.【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克己复礼”。 法家代表人物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①④正确。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故②③错误。B项①④所属学派和主张相吻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各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3.【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宗亲等到各地做诸侯,表明了周王分封诸侯凭借血缘亲疏。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血缘亲疏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4.【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秦始皇兵马俑出土于今陕西西安临潼,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作。排除含①的选项。B项②③④能够反映出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反映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文物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文物的相关史实。5.【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领域的变革,体现了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特征。A项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是题干信息反映出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文信息。6.【答案】C【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欧洲通过采邑制度建立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政治上形成了具有严格等级性的封君封臣制度;经济上农村盛行庄园经济,它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法兰克王国时期,基督教成为国教,后来基督教神学居于统治地位,思想上人们信仰基督教,基督教会的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C项①②③属于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特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封建社会特点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把握和识记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7.【答案】B【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⑤法兰克王国的疆域范围只在欧洲,不属于地跨亚非欧的国家,排除含①的选项。B项②③④地跨亚非欧三洲,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世界史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8.【答案】C【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本题材料“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月亮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就是反映了中世纪欧洲教皇权力至高无上。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教皇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欧洲基督教,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9.【答案】D【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庄园里面生活着领主和佃户。在领主的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A项叙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城市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欧城市兴起的相关史实。10.【答案】C【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③④属于阿拉伯人创造的文化。古代印度人发明0-9的计数法,12世纪时阿拉伯人学会了这种方法,并加以改造,最后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基督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4世纪后期,罗马帝国确定基督教为国教;①②不是阿拉伯人创造的文化。C项③④属于阿拉伯人创造的文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要求识记掌握相关史实。11.【答案】D【知识点】大化改新【解析】【分析】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改革派通过政变上台,孝德天皇实行改革,学习中国隋唐制度,实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④仿效我国宋朝的典章制度说法错误。D项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注意对大化改新的识记。【答案】12.A13.A【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马镫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2.结合所学知识,马镫发明于中国,后传播到欧洲,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靴子”,它的出现使骑兵成为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主力兵种,传入欧洲后,甚至影响了中世纪的欧洲骑士,推动了人类作战方式的变革、使用成熟的马镫后,骑兵的战斗力大大增强。A项马镫和题干关键词“中国靴子、冷兵器、驾驭”相符,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3.马镫的出现,使骑兵达到了“人马合一”的境界,解放了双手,传入欧洲后,促进了西欧重甲骑兵的发展,也有助于封建骑士阶级的形成,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①③说法正确。A项②④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4.【答案】C【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秦朝在江南设立了郡县,联系所学知识,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求具备识记历史史实的能力。15.【答案】B【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一战,大破秦军。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军取得大败秦军主力的决定性战役。春秋末年,吴越争霸,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称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题干材料涉及到历史人物是项羽、勾践。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项羽、勾践是题干材料涉及到历史人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末农民起义和春秋末年诸侯争霸的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干的能力。理解对联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6.【答案】C【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依据图片信息可知,为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让蒙恬负责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的进犯,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 图1中的遗址见证了秦朝抵御北方匈奴南下侵扰的历史,①正确;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图3中的霍去病为击败匈奴夺回河套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③正确;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外嫁呼韩邪单于,他们为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图4中的人物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④正确;秦朝建立后,面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秦末汉初,中原长期战乱,匈奴再次夺取河套地区。西汉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单于为妻。故①③④正确。图2中的文物说明了汉朝和匈奴之间永不再战,世代友好,说法绝对,故②错误。C项①③④与图片所反映的史实相印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汉时期和匈奴之间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17.【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御史大夫是秦朝设置,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西汉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负责监察百官,据此分析可知②③④均具有监察职能,而①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不具有监察职能。D项②③④均具有监察职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汉时期,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解答本题需掌握以上官职的设置及功能。18.【答案】D【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实现了“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独尊儒术是汉武帝为采取的措施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9.【答案】B【知识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传到西方;西域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天马、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核桃、大蒜等传到中原,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丝绸之路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项①④⑤由西域传到中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丝绸之路开通的物品交流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20.【答案】B【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此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民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泽奇言尤雅者”变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真实的历史。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史料性质的理解,要求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21.【答案】C【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解析】【分析】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ABD三项均与题干中“孙刘联军—曹军”的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C项赤壁之战和题干表格描述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赤壁之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22.【答案】D【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解析】【分析】220年,曹丕在北方建立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指北方的魏,西南的蜀,南方的吴。D项图示符合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鼎立的形成的相关知识,本题为图片选择题,要求具备读图能力。掌握魏蜀吴三国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3.【答案】C【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及所学可知,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体现了中外双向交流;日本遣唐使来华反映了唐朝的繁盛对世界各地人们的吸引、共享繁荣。故②④正确。金城公主入藏属于唐朝国内的民族关系,与题干中的中外交往不符,马可·波罗来华是在元朝,与题干中的唐朝不符,故①③错误。C项②④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24.【答案】B【知识点】开元盛世【解析】【分析】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故②③正确。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故①错误。铁犁铧是战国时期的工具,故④错误。B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农业生产工具,要求识记基础史实。25.【答案】B【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蔡伦;《伤寒杂病论》 ;道教;铜奔马”均出现在东汉;“《兰亭序》;圆周率;顾恺之;云冈石窟”均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成就;“孩儿枕;苏轼;瓦子;崇文抑武”均出现在宋代;“《金刚经》;三彩骆驼载乐俑:诗圣;贞观之治”均出现在唐代,因此先后顺序是①②④③。B项①②④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中成就时间的识记。26.【答案】C【知识点】隋的兴亡【解析】【分析】“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发挥贯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运河的开通,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27.【答案】D【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它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各级政府任职。“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唐朝在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分别是材料中的这两种制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完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及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重点识记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内容。28.【答案】C【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根据图可知,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因此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宋朝。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宋朝应该是与题干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要求解读示意图信息。【答案】29.A30.B【知识点】探究北宋都市生活【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明上河图》,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29.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首都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窦娥冤》是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A项瓦子里表演《窦娥冤》,人满为患不可能看到,符合题意;BCD三项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30.结合所学可知,《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通过对清明节日北宁都城汴梁(今开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广泛而细致地描写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形象和民俗风貌,包括东京城内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出行的方式和市民阶层的文化娱乐活动。ACD三项都不适合作为这幅画作主题,不符合题意;B项最适合作为这幅画作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1.【答案】(1)尼罗河;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古印度;古中国(2)E文明以海洋为中心 ,ABCD文明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3)A;B;C;E(4)雅典;民主;百家争鸣【知识点】百家争鸣;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A是古代埃及文明,起源于非洲尼罗河流域。B是西亚的两河流域。C是古印度文明。D是古中国文明。(2)依据所学,ABCD属于亚非文明,都起源于大江大河流域;E是古代欧洲文明,以海洋为中心。(3)图1是金字塔,是埃及的文明成果;图2是产生于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图3是产生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图4是产生于欧洲的字母文字。(4)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几百个城邦,雅典是其中最著名的城邦。雅典实行民主政治,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同时期的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1)尼罗河;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古印度;古中国。(2)E文明以海洋为中心 ,ABCD文明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3)A;B;C;E。(4)雅典;民主;百家争鸣。【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类古代文明。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2.【答案】(1)秦、西汉、新、东汉、西晋、隋朝、唐朝(2)①西域都护府;②宣政院;③澎湖巡检司。共同意义:标志着三地都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发展;彰显国家主权。(3)民族迁徙(写民族迁移也得分);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4)因素: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例如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思想统一、加强边疆的管理等,这些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民族交融不断加强,如因民族迁徙、主动交流或改革,甚至战争都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促成大一统局面;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统一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也是广大人民的愿望所在等等。【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北方的民族融合;隋的兴亡【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联系所学知识,处于统一的朝代有:秦、西汉、新、东汉、西晋、隋朝、唐朝。(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元朝政府设立了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琉球)的管理,设澎湖巡检司,管理今天的澎湖和台湾,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这些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三地都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发展;彰显国家主权。(3)材料三表明民族迁徙是我国古代推动民族融合的方式。材料四表明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是我国古代推动民族融合的方式。(4)结合所学,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民族交融不断加强,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统一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也是广大人民的愿望所在等都是统一能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主流的因素。故答案为:(1)秦、西汉、新、东汉、西晋、隋朝、唐朝。(2)①西域都护府;②宣政院;③澎湖巡检司。共同意义:标志着三地都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发展;彰显国家主权。(3)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4)因素: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例如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思想统一、加强边疆的管理等,这些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民族交融不断加强,如因民族迁徙、主动交流或改革,甚至战争都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促成大一统局面;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统一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也是广大人民的愿望所在等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分裂和割据的情况,但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为切入点,考查中国统一的朝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我国古代推动民族融合的方式,统一能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主流的因素及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33.【答案】(1)辽;金;南宋(2)从民族政权分立到实现统一。(3)宋朝;依据: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宋代造船技术发达,领先于世界;宋代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宋朝时期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4)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携带方便,商品交易扩大;商标广告出现,说明商业活动发达,已经出现广告意识和现代营销手段;货郎走街串巷叫卖说明了商业的繁盛。(5)宋元科技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影响深远。【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南宋与金的和战【解析】【分析】(1)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2)从材料一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出现了很多民族政权,所以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3)材料二中的沉船“华光礁1号”最有可能是宋朝的船只;依据: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立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司;宋代造船技术发达,领先于世界;宋代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宋朝时期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4)图一是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携带方便,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图二是宋代针铺商标,体现了商业运作中出现了铜板印刷的广告,表明宋朝已经有商标、广告意识。图三货郎图是货郎走街串巷叫卖,更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5)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不但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故答案为:(1)辽;金;南宋。(2)从民族政权分立到实现统一。(3)宋朝;依据: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宋代造船技术发达,领先于世界;宋代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宋朝时期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4)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携带方便,商品交易扩大;商标广告出现,说明商业活动发达,已经出现广告意识和现代营销手段;货郎走街串巷叫卖说明了商业的繁盛。(5)宋元科技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影响深远。【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宋代繁荣的经济,要求具备识记基础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