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2020八上·仙居期末)亚非欧文明古国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各自贡献,完成下题。1.下图①②③④⑤区域都诞生了早期文明,它们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共同点是( )A.都位于大河流域 B.都大致位于北温带C.都大致位于南温带 D.都明显受季风气候影响2.①区域居住的主要人种是( )A.白色人种 B.棕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黄色人种3.尼罗河流域的④区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下列文明成果属于这一区域的是 ( )A.甲骨文 B.太阳历C.种姓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4.⑤区域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下列选项中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的是( )A.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 B.哲学思想和建筑艺术C.希腊神话和拉丁字母 D.海外殖民和武力扩张5.(2020八上·仙居期末)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这里秦的“大变动”主要指( )A.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B.统一文字C.颁布推恩令 D.确立三省六部制6.(2020八上·仙居期末)'下表关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A 丝绸之路通到大秦(古罗马) 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欧洲B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C 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D 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因只运输丝绸而得名A.A B.B C.C D.D7.(2020八上·仙居期末)下列图片所展示的文物中能见证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0八上·仙居期末)助力抗疫,文字寄情。“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阅读材料,回答第下小题。8.日本位于亚洲的哪一地理分区( )A.东亚 B.中亚 C.西亚 D.南亚9.日本具有独特的岛国风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以下关于日本描述正确的是( )A.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人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B.坐落于阿尔卑斯山脉,是典型的山地之国,被称为“大山之子”C.位于地中海沿岸,大力种植花卉,成为了欧洲人的“大花园”D.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耕海牧渔,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10.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下列图片能够反映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图B.玄奘西游图C.鉴真东渡图D.马可·波罗东行图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1.(2020八上·仙居期末)[关键词:政治]政治制度的不断变革,推动了中华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中国历史纪年表的某一片段:材料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北宋谚语“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宋真宗《劝学诗》节选材料三:元代疆域示意图(部分)(1)图中①所指的政权是 、②所指的政权是 。(2)材料二反映宋朝统治者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影响?(3)元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什么制度?为了加强对西藏的有效治理,元朝在中央设立哪一管理机构?(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12.(2020八上·仙居期末)[关键词:经济]经济活动是人类发展的主线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朝廷 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1)图一反映了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图二的古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与历史上哪一项措施有关?(2)南宋诗人陆游的话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气候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影响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3.(2020八上·仙居期末)[ 关键词: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儒家思想的创立]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论语》[儒家思想的地位] (汉)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汉书》[儒家思想的影响]唐太宗说:“为君之道, 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君道》(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后实行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3)唐太宗为了实现自己的“为君之道”采取哪些措施?这对当前国家治理有何启示?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D3.B4.A【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人类文明的共同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居住的主要人种。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识记即可。(3)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4)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和古罗马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深远的,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图中①②③④⑤区域分别诞生了古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它们都大致位于北温带。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都大致位于北温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图中①区域诞生了古中国文明,居住的主要是黄色人种。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黄色人种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历。后来他们又根据尼罗河泛滥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把一年分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每月里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个月,另加5天在年尾,为年终祭祀日。古埃及人创制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A项甲骨文是古中国的文明成果,不符合题意;B项太阳历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符合题意;C项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文明成果,不符合题意;D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古罗马的法制也与现代资本主义的法制法制密切相关。A项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5.【答案】A【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题目中秦的“大变动”主要是指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A项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是题干里秦的“大变动”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B项统一文字属于文化,不属于政治,不符合题意;C项推恩令是西汉推行的,不符合题意;D项确定三省六部制是在隋朝,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汉的政治,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6.【答案】D【知识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A项A正确,“丝绸之路”通到大秦(古罗马),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欧洲,不符合题意;B项B正确,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从此,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C项C正确,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不符合题意;D项D搭配不正确,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运输的货物不只是丝绸,还有其他货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要求识记基础史实。7.【答案】C【知识点】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持罗盘陶俑和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印刷术)都能见证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故②④正确。云冈石窟大佛、冀州刺史印都属于文化部分,不能见证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排除①③。C项②④能见证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文信息。【答案】8.A9.D10.C【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洲的分区及学生从图中获得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知日本的地理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独特的岛国风情文化及学生对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知日本的地理位置是解题的关键。(3)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洲分区、欧洲的分布的知识。旨在考查从图中获得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知亚洲分区、欧洲的分布是解题的关键。8.读图可知,日本与中国、韩国、朝鲜隔海相望,为东亚国家A项东亚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9.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耕海牧渔,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ABC三项错误,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人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的蒙古;坐落于阿尔卑斯山脉,是典型的山地之国,被称为“大山之子”的瑞士;位于地中海沿岸,大力种植花卉,成为了欧洲人的“大花园”的以色列,不符合题意;D项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耕海牧渔,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 描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A项张骞出使西域图,指的是中国与中亚各国,不符合题意;B项玄奘西游图,指的是中国与中亚、印度等南亚国家,不符合题意;C项鉴真东渡图,指的是中国与日本,符合题意;D项马可·波罗东行图,指的是意大利与中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1.【答案】(1)辽;南宋(2)崇文抑武政策;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同时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3)行省制;宣政院(4)由政权分立走向了统一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南宋与金的和战【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辽和南宋政权,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①916年~1125年是辽朝统治的时间,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②1127~1276年是南宋统治的时间,北宋覆亡后,宋室南迁,延续宋统,国号“宋”,史称南宋。(2)本题考查宋代重文轻武政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政策,根据材料信息“做人莫做军”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知宋朝实行崇文崇文抑武政策,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同时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3)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图片信息。第一小问制度,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第二小问机构,元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有效治理,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4)本题考查五代十国、宋金夏元时期的时代特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从五代十国到宋金夏元,反映了由政权分立走向了统一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答案为:(1)辽;南宋。(2)崇文抑武政策;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同时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3)行省制;宣政院。(4)由政权分立走向了统一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辽和南宋政权,宋代重文轻武政策,元朝的行省制度,五代十国、宋金夏元时期的时代特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12.【答案】(1)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秦朝统一货币。(2)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南方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3)先进生产技术的出现;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优越的自然条件等。【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始皇开创大一统;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春秋时期和秦朝时期的经济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图片信息。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图一所示农具和牛尊可知,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技术,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第二小问措施,根据图二秦半两钱可知,当时秦朝统一货币,以半两钱作为通行天下的货币。(2)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以及气候方面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现象,根据材料二“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之根柢”“苏湖熟,天下足”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的气候方面的条件包括南方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3)本题考查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图一可知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技术,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反映了先进生产技术的出现,材料一图二秦朝统一货币促进经济发展说明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根据材料二可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重要原因是南方的优越的气候条件。故答案为:(1)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秦朝统一货币。(2)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南方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3)先进生产技术的出现;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优越的自然条件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时期和秦朝时期的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以及气候方面的原因,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图片信息。13.【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2)汉武帝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意思相近即可)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勤政爱民,以民为本等。【知识点】百家争鸣;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孔子的政治主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可知,这体现了孔子德政的思想,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苛政猛于虎也”反映了孔子反对苛政的思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2)本题考查汉武帝独尊儒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分析,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措施,包括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兴办太学等。关于影响,可以结合儒学独尊地位确立的影响作答。(3)本题考查唐太宗治理国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体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结合唐太宗治国措施说明即可。第二小问,围绕民本思想对国家治理的借鉴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2)汉武帝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意思相近即可)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勤政爱民,以民为本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的政治主张,汉武帝独尊儒术,唐太宗治理国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1 / 1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2020八上·仙居期末)亚非欧文明古国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各自贡献,完成下题。1.下图①②③④⑤区域都诞生了早期文明,它们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共同点是( )A.都位于大河流域 B.都大致位于北温带C.都大致位于南温带 D.都明显受季风气候影响2.①区域居住的主要人种是( )A.白色人种 B.棕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黄色人种3.尼罗河流域的④区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下列文明成果属于这一区域的是 ( )A.甲骨文 B.太阳历C.种姓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4.⑤区域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下列选项中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的是( )A.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 B.哲学思想和建筑艺术C.希腊神话和拉丁字母 D.海外殖民和武力扩张【答案】1.B2.D3.B4.A【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人类文明的共同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居住的主要人种。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识记即可。(3)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4)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和古罗马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深远的,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图中①②③④⑤区域分别诞生了古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它们都大致位于北温带。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都大致位于北温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图中①区域诞生了古中国文明,居住的主要是黄色人种。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黄色人种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历。后来他们又根据尼罗河泛滥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把一年分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每月里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个月,另加5天在年尾,为年终祭祀日。古埃及人创制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A项甲骨文是古中国的文明成果,不符合题意;B项太阳历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符合题意;C项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文明成果,不符合题意;D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古罗马的法制也与现代资本主义的法制法制密切相关。A项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5.(2020八上·仙居期末)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这里秦的“大变动”主要指( )A.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B.统一文字C.颁布推恩令 D.确立三省六部制【答案】A【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题目中秦的“大变动”主要是指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A项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是题干里秦的“大变动”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B项统一文字属于文化,不属于政治,不符合题意;C项推恩令是西汉推行的,不符合题意;D项确定三省六部制是在隋朝,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汉的政治,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6.(2020八上·仙居期末)'下表关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A 丝绸之路通到大秦(古罗马) 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欧洲B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C 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D 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因只运输丝绸而得名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A项A正确,“丝绸之路”通到大秦(古罗马),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欧洲,不符合题意;B项B正确,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从此,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C项C正确,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不符合题意;D项D搭配不正确,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运输的货物不只是丝绸,还有其他货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要求识记基础史实。7.(2020八上·仙居期末)下列图片所展示的文物中能见证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持罗盘陶俑和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印刷术)都能见证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故②④正确。云冈石窟大佛、冀州刺史印都属于文化部分,不能见证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排除①③。C项②④能见证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文信息。(2020八上·仙居期末)助力抗疫,文字寄情。“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阅读材料,回答第下小题。8.日本位于亚洲的哪一地理分区( )A.东亚 B.中亚 C.西亚 D.南亚9.日本具有独特的岛国风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以下关于日本描述正确的是( )A.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人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B.坐落于阿尔卑斯山脉,是典型的山地之国,被称为“大山之子”C.位于地中海沿岸,大力种植花卉,成为了欧洲人的“大花园”D.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耕海牧渔,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10.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下列图片能够反映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图B.玄奘西游图C.鉴真东渡图D.马可·波罗东行图【答案】8.A9.D10.C【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洲的分区及学生从图中获得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知日本的地理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独特的岛国风情文化及学生对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知日本的地理位置是解题的关键。(3)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洲分区、欧洲的分布的知识。旨在考查从图中获得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知亚洲分区、欧洲的分布是解题的关键。8.读图可知,日本与中国、韩国、朝鲜隔海相望,为东亚国家A项东亚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9.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耕海牧渔,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ABC三项错误,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人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的蒙古;坐落于阿尔卑斯山脉,是典型的山地之国,被称为“大山之子”的瑞士;位于地中海沿岸,大力种植花卉,成为了欧洲人的“大花园”的以色列,不符合题意;D项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耕海牧渔,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 描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A项张骞出使西域图,指的是中国与中亚各国,不符合题意;B项玄奘西游图,指的是中国与中亚、印度等南亚国家,不符合题意;C项鉴真东渡图,指的是中国与日本,符合题意;D项马可·波罗东行图,指的是意大利与中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1.(2020八上·仙居期末)[关键词:政治]政治制度的不断变革,推动了中华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中国历史纪年表的某一片段:材料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北宋谚语“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宋真宗《劝学诗》节选材料三:元代疆域示意图(部分)(1)图中①所指的政权是 、②所指的政权是 。(2)材料二反映宋朝统治者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影响?(3)元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什么制度?为了加强对西藏的有效治理,元朝在中央设立哪一管理机构?(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答案】(1)辽;南宋(2)崇文抑武政策;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同时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3)行省制;宣政院(4)由政权分立走向了统一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南宋与金的和战【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辽和南宋政权,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①916年~1125年是辽朝统治的时间,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②1127~1276年是南宋统治的时间,北宋覆亡后,宋室南迁,延续宋统,国号“宋”,史称南宋。(2)本题考查宋代重文轻武政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政策,根据材料信息“做人莫做军”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知宋朝实行崇文崇文抑武政策,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同时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3)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图片信息。第一小问制度,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第二小问机构,元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有效治理,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4)本题考查五代十国、宋金夏元时期的时代特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从五代十国到宋金夏元,反映了由政权分立走向了统一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答案为:(1)辽;南宋。(2)崇文抑武政策;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同时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3)行省制;宣政院。(4)由政权分立走向了统一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辽和南宋政权,宋代重文轻武政策,元朝的行省制度,五代十国、宋金夏元时期的时代特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12.(2020八上·仙居期末)[关键词:经济]经济活动是人类发展的主线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朝廷 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1)图一反映了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图二的古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与历史上哪一项措施有关?(2)南宋诗人陆游的话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气候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影响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秦朝统一货币。(2)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南方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3)先进生产技术的出现;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优越的自然条件等。【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始皇开创大一统;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春秋时期和秦朝时期的经济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图片信息。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图一所示农具和牛尊可知,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技术,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第二小问措施,根据图二秦半两钱可知,当时秦朝统一货币,以半两钱作为通行天下的货币。(2)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以及气候方面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现象,根据材料二“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之根柢”“苏湖熟,天下足”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的气候方面的条件包括南方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3)本题考查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图一可知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技术,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反映了先进生产技术的出现,材料一图二秦朝统一货币促进经济发展说明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根据材料二可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重要原因是南方的优越的气候条件。故答案为:(1)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秦朝统一货币。(2)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南方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3)先进生产技术的出现;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优越的自然条件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时期和秦朝时期的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以及气候方面的原因,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图片信息。13.(2020八上·仙居期末)[ 关键词: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儒家思想的创立]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论语》[儒家思想的地位] (汉)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汉书》[儒家思想的影响]唐太宗说:“为君之道, 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君道》(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后实行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3)唐太宗为了实现自己的“为君之道”采取哪些措施?这对当前国家治理有何启示?【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2)汉武帝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意思相近即可)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勤政爱民,以民为本等。【知识点】百家争鸣;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孔子的政治主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可知,这体现了孔子德政的思想,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苛政猛于虎也”反映了孔子反对苛政的思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2)本题考查汉武帝独尊儒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分析,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措施,包括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兴办太学等。关于影响,可以结合儒学独尊地位确立的影响作答。(3)本题考查唐太宗治理国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体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结合唐太宗治国措施说明即可。第二小问,围绕民本思想对国家治理的借鉴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2)汉武帝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意思相近即可)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勤政爱民,以民为本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的政治主张,汉武帝独尊儒术,唐太宗治理国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