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4《这是谁的叶》 教学设计 课题:这是谁的叶 一年级 第一单元第4课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作为一年级起始单元《植物》的第四课,在经历了前面的整体认识植物、观察植物局部(叶)之后,第一次运用前面学习的成果,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通过活动,学生要认识到每一种植物的叶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寻找这是谁的叶的依据;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同一种植物会出现在不同地方。 刚入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观察和记录时往往不够细致。同时也极具好奇心,学习热情高,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模糊的经验。这节课本身非常有趣,但对一年级孩子来说难度也不小。学生要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交流分享等活动,找到两片叶属于哪一种植物。一是根据叶的特征去寻找植物,观察植物叶片可以获取到非常多的信息,有一些信息不是找到植物的关键信息,一年级学生难以抓住重点;记录(画叶片)时,不仅要找到识别植物叶片特征的关键信息,还要准确记录。二是寻找和记录的活动是直接在户外进行的,这些与大自然直接接触的教学活动与在教室里面学习的科学课有着很大的不同,一年级学生本身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弱,在观察和记录时难免不够细致,又从来没有上过科学室外课,难免兴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科学态度: 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并用简单的图画记录叶的外部特征。 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教学准备 1、提前考察适合学生室外寻找叶的地点,并选择难度适中的叶; 2、为每个区域制作颜色牌,便于学生识别不同区域; 3、为部分关键的植物挂牌,便于学生认识植物; 4、前一节课带着孩子在本课寻找叶记录表格上画四种颜色的圆圈; 5、为每个学生准备两种叶(一种比较简单,一种稍有难度); 6、选择合适的角度给寻找叶的地点拍照并插入课件,让学生明确寻找范围和各个区域划分。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及策略预设 学生活动及课堂表现预设 设计意图 猜叶子 谈话引入,聚焦植物的叶 师:孩子们,今天冷不冷呀? 师: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大自然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我捡了六片特别的叶子。你们看! 认识几种常见的叶子,巩固叶的特征 师:认识它们吗,这是什么植物的叶呢? 师: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师:2号和4号叶,形状都是椭圆形,它们的不同是? 师:锯齿在哪里? 游戏:猜叶子 师:要是我说出某片叶子的特征,你能猜出它吗? 师:它的特征颜色:红色 师:接下来,这一片叶子的颜色:绿色。 师:你们说的这几片叶子都是绿色,可是我这里只有一片叶子。看来一个特征还不够,需要更多特征。 生1:冷 生2:不冷 生1:银杏叶,因为它像一把小扇子。 生2:枫树叶,枫树叶就是这样的。(像手掌,红色的叶子) …… 生:4号有锯齿 生:叶子边边上 生:能! 生:枫树叶 学生按捺不住举手 生1:月季叶 生2:不是月季,牵牛花也是绿色的! 生3:海桐叶也是绿色的。 从学生生活中的场景和经验入手,顺利过渡到植物的叶上。 学生学习了本课,不要求掌握植物的具体名称,但是要学会仔细观察和描述叶子的特征。 许多学生会因为月季边缘有锯齿,就认为月季的形状是“锯齿形”,教师此时要明白告诉学生,月季叶子的形状是椭圆形,叶子边缘有锯齿。帮助学生分清楚形状和叶边缘是不同的特征。 猜叶子这个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在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和描述叶的特征。有一些叶子某个特征很独特,只需要一个特征就能找到(如银杏叶的形状),有一些叶子特征不特别,就需要多个特征才能找到(如月季、海桐等)。 画叶子 师:这里还有两片叶子,它们又是谁的叶呢?如果将叶的特征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拿着活动手册出去找,你还能找到吗? 怎样观察和记录才能帮助我们找对呢? 分发叶给学生 生:能! 生:仔细观察 生:认真记录 学生记录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开展观察、记录、描述等活动,学生目标更明确,收获会更多。 找叶子 到哪里找叶子 师:我在这里捡的叶。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师:那你们该去哪里找呢? 师:这里这么大,为了方便汇报,把它分成四个颜色的区域…… 2、如何做记录 师:找到之后,在百合花这本书上记下来。先选择一个区域寻找,比如红色区域,如果一号叶找到了,就在这里打钩。如果2号叶没有找到,就打叉。接着去下一个区域寻找。 3、室外课的要求 师: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到教室外面去上科学课,要注意什么? 师:活动时间只有3分钟,如果孩子不能遵守这三点要求,那活动马上变成0分钟,立即结束! 4、活动指令 师:今天的行动信号是…… 师:先回来的孩子思考黑板上个的这个问题,准备好交流和分享。 带学生外出寻找 教师带领学生外出寻找叶。教师巡视并关注学生的活动范围、有无安全隐患。同时了解学生找叶子的情况。 生:这是…… 生:就在这里面找。 生:蓝色区域在大门左边 生:绿色区域在大门右边…… 生1:不能跑,不能打闹。 生2:要小声说话 生3:不能摘叶子 …… 生:口哨 学生排队外出 学生带着自己画的叶子去校园中寻找。 考虑到室外植物种类、数量多,且记录和汇报时难以描述清楚到底是哪一株植物,因此降低难度,划分颜色区域,只要找对区域可以了。 低年级学生方位感不强,对于各个颜色区域的具体位置,要留时间让学生看明白,也要在实际场地标明。 限定学生寻找的范围,一是为了便于教师管理,二是为了让学生寻找时能够专注的观察完大部分植物,做出全面的对比。 示范做记录,引导学生,每个区域都要不重不漏地寻找完,明确活动规范。 限制时间,让学生有紧迫感,更专注的完成任务。 当学生沉浸在找植物中时,往往听不到教师的声音,口哨尖利的声音能让所有孩子注意到。 研讨的问题提前在课件中出示,可以让先回来的学生有事可做。 交流研讨 教师首先简单点评刚才活动情况。 师:先说说一号叶,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找到的? 师:在哪里找到的呀? 教师介绍一号叶。 师:那二号叶呢?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找到的? 师:在哪里找到的? (预设)师:你是根据什么特点在蓝色区域(错误的)找到的? 师:其他孩子,你们为什么排除了蓝色区域呢? 教师介绍2号叶。 生1:红色的 生2:形状像手掌 生3:叶边缘有锯齿 …… 生1:黄色区域 生1:叶子是绿色的 生2:叶片是椭圆形的 生3:叶子有毛 生4:叶子有三条叶脉 …… 生:红区域 生:蓝色区域的叶子也是绿色的…… 生:因为蓝色区域的叶子没有毛 教师要反馈给学生在外出活动时的表现,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室外课习惯。 研讨活动也是本课重点,一是让学生明确自己有没有找对,二是体会找的时候要多个特征对比才能找到植物,三是了解两种植物,激发学生对植物更多的兴趣。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活动场地会经历室内一室外一室内两次变化,耗费时间较多。教师时间安排要紧凑,两片叶子的选择也要有结构性,一号叶子比较简单,学生能快速找到,2号叶子要经过多个特征对比,但都能在3钟内完成。 在汇报过程中强调根据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2号叶子本身有难度,部分学生会找错,找错不要紧,要引导孩子去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对比多个特征,才能找对植物。 介绍植物,了解这两种植物的相关知识,激发对自然世界的喜爱和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 叶的: 叶 叶 叶 叶子 叶子 3、叶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