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初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初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初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 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 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C.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D. 较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答案】 D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反对旧文化、旧道德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礼教,“打倒孔家店”,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因此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A项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不是作用,而是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不符合题意;
B项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后期,与题干新文化运动前期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
D项较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2.(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有历史学家曾这样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这里的“它”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洋务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 B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中“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的只有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CD三项都不是题干里的“它”所指的事件,不符合题意;
B项辛亥革命是题干里的“它”所指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注意扎实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
3.(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20世纪初的上海街头,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下列有可能出现的是( )
①人力车业生意萧条
②新开办的电话局营业
③人们传阅《马关条约》签订的新闻
④听到“先生”“女士”的称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 B
【考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逐渐出现了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和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君”等。①②④符合题意。《马关条约》签订与1895年,③人们传阅《马关条约》签订的新闻不可能出现。
B项①②④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初的上海街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注意准确识记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有关内容。
4.(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五四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 ②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③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 ④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 A
【考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是辛亥革命,故④错误。
A项①②③能佐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迁移能力。
5.(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付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
A. 宣传马克思主义 B. 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C. 宣传民主与科学 D. 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答案】 B
【考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据“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可知,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成立无产阶级政党。据学可知,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李大钊等人先后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成立无产阶级政党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大钊的主张,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
6.(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共和 ③抗日救亡 ④民主、科学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②③
【答案】 A
【考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②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口号,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是1911年; ③抗日救亡是抗日战争的口号,抗日战争发生在1931——1945年年;④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间是从1915年开始。故先后顺序是①②④③。
A项①②④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重要的口号,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A. 北伐战争的推动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 C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结合图片可以看出第二个高峰在1927-1934年左右,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井冈山革命道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壮大了中国共产党力量,使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A项北伐战争推动的是从21年到31年之间的高峰,是第一个高峰,不符合题意;
B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在1942年,与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符合题意;
D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1937年,这是第三个高峰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农武装割据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中国革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解答时要全面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以及斗争的特点,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8.(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许多历史影片艺术地再现了历史。下列四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国大典》 ②《南昌起义》
③《西安事变》 ④《南京!南京》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①②④ D. ②③①④
【答案】 B
【考点】西安事变,工农武装割据,日军罪行,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①《开国大典》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②《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1日;③《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④《南京!南京》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对中国军民展开长达6周的屠杀;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④①。
B项②③④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掌握历史影片再现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9.(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历史事件很多存在因果关系,下列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必然关系的是:( )
A. 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 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C. 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D. 《双十协定》签订---解放战争爆发
【答案】 C
【考点】鸦片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A项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存在因果必然关系,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不符合题意;
B项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不存在因果必然关系,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为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不符合题意;
C项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存在因果必然关系,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符合题意;
D项《双十协定》签订---解放战争爆发不存在因果必然关系,解放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要实行独裁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10.(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在军事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这里的“它”是指:( )
A. 诺曼底登陆 B. 中途岛战役 C. 阿拉曼战役 D. 珍珠港战役
【答案】 D
【考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1941年12月7日,日本机群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扩大。据“在军事行动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它”是指珍珠港事件。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珍珠港战役是题干描述的战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偷袭美国的军事基地珍珠港的影响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偷袭美国的军事基地珍珠港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11.(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D. 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答案】 A
【考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可知是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描述。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三国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耦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项《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与题干观点相符,符合题意;
B项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是在二战后,不符合题意;
C项莫斯科保卫战是苏联对二战的胜利的贡献,是单方面的努力,不符合题意;
D项欧洲复兴计划是在二战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相关知识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重点识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12.(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有( )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 B
【考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942年,26国参加了华盛顿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证明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是可以相互合作的。②说法错误,排除。
B项①③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要求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
二、非选择题
13.(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城市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城市中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见证着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武汉 嘉兴 北京
(1)根据上述图示信息,分别写出在这些城市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2)从武汉到嘉兴再到北京,你能从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得出什么结论?请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 (1)武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嘉兴: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北京: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的诞生)
(2)结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或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相关史实说明:
①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发动各种救亡图存的探索均告失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考点】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信息,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起义爆发。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
(2)从武汉到嘉兴再到北京充分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故答案为:(1)武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嘉兴: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北京: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的诞生)。
(2)结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或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史实说明:①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发动各种救亡图存的探索均告失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武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国大典的相关史实。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4.(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的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他提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篇著作成为指导全国抗战的纲领性文件。
材料三:1949年中期,毛泽东有些焦虑地说:“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农村的日子伴随着扛枪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罗斯 特里尔《毛泽东传》
(1)材料一中“紧急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重要论断是什么?武装暴动受挫后毛泽东又作出了怎样的战略转变?
(2)请用三则史实佐证抗日战争是如何体现“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即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
(3)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毛泽东这段表达焦虑的文字说明了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其意义何在?
【答案】 (1)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2)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抵抗,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台儿庄保卫战;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华侨青年回国参战等等。
(3)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意义: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内容“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可知,材料一中召开的紧急会议是八七会议,会上确定的方针是“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据“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可知,武装暴动受挫后毛泽东所作出的战略转变是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全面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它是真正的全国战争。在前线,军民坚决抵抗日军进攻;在后方,掀起了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党派都投入了抗战。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有部分地主买办、海外华侨和宗教界人士,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都一致抗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对敌。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了广大民众,使抗日战争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3)1949年3月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七届二中全会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故答案为:(1)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2)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抵抗,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台儿庄保卫战;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华侨青年回国参战等等。
(3)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意义: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七会议、抗日战争、七届二中全会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起来,各国人民为捍卫和平奋起反法西斯侵略。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反法西斯战争孕育了反法西斯精神。传承反法西斯精神和抗战精神,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哪次会议实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大团结?签署了什么重要文件?有什么重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美、苏、英四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战役各一例。
(3)传承反法西斯精神和抗战精神,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战精神的理解。
【答案】 (1)1942年的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
(2)中国: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美国:中途岛战役、盟军诺曼底登陆。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英国:不列颠之战,阿拉曼战役。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合作意识等。
【考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加速了法西斯的败亡。
(2)联系所学知识列举作答即可。如:据所学知,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1942年夏天,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开罗告急,10月,英军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1942年开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最终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4 年6 月6日,大批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半岛成功登陆,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与美英盟军东西夹击的铁钳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抗战精神是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是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合作意识等
故答案为:(1)1942年的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
(2)中国: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美国:中途岛战役、盟军诺曼底登陆。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英国:不列颠之战,阿拉曼战役。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合作意识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初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 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 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C.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D. 较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2.(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有历史学家曾这样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这里的“它”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洋务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
3.(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20世纪初的上海街头,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下列有可能出现的是( )
①人力车业生意萧条
②新开办的电话局营业
③人们传阅《马关条约》签订的新闻
④听到“先生”“女士”的称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五四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 ②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③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 ④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付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
A. 宣传马克思主义 B. 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C. 宣传民主与科学 D. 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6.(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共和 ③抗日救亡 ④民主、科学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②③
7.(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A. 北伐战争的推动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8.(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许多历史影片艺术地再现了历史。下列四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国大典》 ②《南昌起义》
③《西安事变》 ④《南京!南京》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①②④ D. ②③①④
9.(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历史事件很多存在因果关系,下列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必然关系的是:( )
A. 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 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C. 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D. 《双十协定》签订---解放战争爆发
10.(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在军事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这里的“它”是指:( )
A. 诺曼底登陆 B. 中途岛战役 C. 阿拉曼战役 D. 珍珠港战役
11.(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D. 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12.(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有( )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城市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城市中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见证着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武汉 嘉兴 北京
(1)根据上述图示信息,分别写出在这些城市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2)从武汉到嘉兴再到北京,你能从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得出什么结论?请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14.(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的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他提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篇著作成为指导全国抗战的纲领性文件。
材料三:1949年中期,毛泽东有些焦虑地说:“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农村的日子伴随着扛枪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罗斯 特里尔《毛泽东传》
(1)材料一中“紧急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重要论断是什么?武装暴动受挫后毛泽东又作出了怎样的战略转变?
(2)请用三则史实佐证抗日战争是如何体现“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即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
(3)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毛泽东这段表达焦虑的文字说明了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其意义何在?
15.(2021九下·杭州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起来,各国人民为捍卫和平奋起反法西斯侵略。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反法西斯战争孕育了反法西斯精神。传承反法西斯精神和抗战精神,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哪次会议实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大团结?签署了什么重要文件?有什么重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美、苏、英四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战役各一例。
(3)传承反法西斯精神和抗战精神,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战精神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 D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反对旧文化、旧道德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礼教,“打倒孔家店”,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因此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A项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不是作用,而是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不符合题意;
B项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后期,与题干新文化运动前期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
D项较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2.【答案】 B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中“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的只有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CD三项都不是题干里的“它”所指的事件,不符合题意;
B项辛亥革命是题干里的“它”所指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注意扎实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
3.【答案】 B
【考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逐渐出现了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和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君”等。①②④符合题意。《马关条约》签订与1895年,③人们传阅《马关条约》签订的新闻不可能出现。
B项①②④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初的上海街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注意准确识记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有关内容。
4.【答案】 A
【考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是辛亥革命,故④错误。
A项①②③能佐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迁移能力。
5.【答案】 B
【考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据“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可知,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成立无产阶级政党。据学可知,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李大钊等人先后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成立无产阶级政党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大钊的主张,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
6.【答案】 A
【考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②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口号,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是1911年; ③抗日救亡是抗日战争的口号,抗日战争发生在1931——1945年年;④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间是从1915年开始。故先后顺序是①②④③。
A项①②④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重要的口号,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 C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结合图片可以看出第二个高峰在1927-1934年左右,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井冈山革命道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壮大了中国共产党力量,使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A项北伐战争推动的是从21年到31年之间的高峰,是第一个高峰,不符合题意;
B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在1942年,与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符合题意;
D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1937年,这是第三个高峰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农武装割据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中国革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解答时要全面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以及斗争的特点,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8.【答案】 B
【考点】西安事变,工农武装割据,日军罪行,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①《开国大典》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②《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1日;③《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④《南京!南京》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对中国军民展开长达6周的屠杀;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④①。
B项②③④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掌握历史影片再现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 C
【考点】鸦片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A项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存在因果必然关系,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不符合题意;
B项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不存在因果必然关系,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为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不符合题意;
C项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存在因果必然关系,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符合题意;
D项《双十协定》签订---解放战争爆发不存在因果必然关系,解放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要实行独裁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10.【答案】 D
【考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1941年12月7日,日本机群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扩大。据“在军事行动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它”是指珍珠港事件。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珍珠港战役是题干描述的战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偷袭美国的军事基地珍珠港的影响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偷袭美国的军事基地珍珠港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11.【答案】 A
【考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可知是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描述。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三国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耦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项《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与题干观点相符,符合题意;
B项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是在二战后,不符合题意;
C项莫斯科保卫战是苏联对二战的胜利的贡献,是单方面的努力,不符合题意;
D项欧洲复兴计划是在二战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相关知识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重点识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 B
【考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942年,26国参加了华盛顿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证明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是可以相互合作的。②说法错误,排除。
B项①③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要求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 (1)武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嘉兴: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北京: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的诞生)
(2)结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或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相关史实说明:
①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发动各种救亡图存的探索均告失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考点】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信息,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起义爆发。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
(2)从武汉到嘉兴再到北京充分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故答案为:(1)武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嘉兴: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北京: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的诞生)。
(2)结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或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史实说明:①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发动各种救亡图存的探索均告失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武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国大典的相关史实。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4.【答案】 (1)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2)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抵抗,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台儿庄保卫战;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华侨青年回国参战等等。
(3)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意义: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内容“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可知,材料一中召开的紧急会议是八七会议,会上确定的方针是“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据“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可知,武装暴动受挫后毛泽东所作出的战略转变是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全面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它是真正的全国战争。在前线,军民坚决抵抗日军进攻;在后方,掀起了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党派都投入了抗战。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有部分地主买办、海外华侨和宗教界人士,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都一致抗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对敌。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了广大民众,使抗日战争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3)1949年3月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七届二中全会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故答案为:(1)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2)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抵抗,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台儿庄保卫战;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华侨青年回国参战等等。
(3)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意义: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七会议、抗日战争、七届二中全会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 (1)1942年的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
(2)中国: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美国:中途岛战役、盟军诺曼底登陆。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英国:不列颠之战,阿拉曼战役。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合作意识等。
【考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加速了法西斯的败亡。
(2)联系所学知识列举作答即可。如:据所学知,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1942年夏天,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开罗告急,10月,英军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1942年开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最终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4 年6 月6日,大批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半岛成功登陆,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与美英盟军东西夹击的铁钳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抗战精神是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是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合作意识等
故答案为:(1)1942年的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
(2)中国: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美国:中途岛战役、盟军诺曼底登陆。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英国:不列颠之战,阿拉曼战役。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合作意识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